雖然這篇投影片換頁設定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投影片換頁設定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投影片換頁設定產品中有4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想攝影146] 細說分鏡 Vol.23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29 🖍我做的是 🖍努力再努力,嚐試紮實的傳達每一個想法 🖍分享給你的,並不只是「攝影的基礎」 🖍更期待你也能體會,我心中攝影的世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覺得最難...
同時也有5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孫在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簡報視覺化,如何在10分鐘內完成長官交辦的簡報,簡報的內容,不是文字說明,還有圖片、表格、圖示,美觀與專業,並以重點呈現,有助報告者的說明。...
投影片換頁設定 在 Bellahung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9 17:50:39
🏰韓國DreamTok 童夢故事投影機- 🏰孩子的睡前故事神器團購- 🏰團購日期3/2-3/6 23:59 五天- 🏰購買連結在 @bellaintheair首頁個人資料處- 🏰付款方式:信用卡或匯款(虛擬帳戶)- 🏰付款期限:3/7 23:59(六)內完成匯款 - 你們家的孩子有聽睡前故事的習慣嗎...
-
投影片換頁設定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3-20 19:00:10【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我的工作裡,我經常要面對很多公眾表達的情境,無論是簡報啊、發表談話或者是演講;所以也因為這樣很多朋友就會問我,關於這方面的小技巧。
當然我必須說技巧有很多,你可以從最務實、最現場操作的;也可以到最觀念、最想法層次的。
可是無論要談哪一個角度,我覺得很多人之所以會害怕簡報、公眾表達,有一個很重要的思考盲點,那就是呢,他把這件事情看得太嚴重了!
他把這個看成是籃球場上決定勝負的最後一擊!你想啊,當你的心理認知是這樣的時候,你怎麼可能不手軟呢?
所以呢,我每次遇到有人問我這樣的問題,特別在觀念引導上,我就會問他,如果先撇掉這個簡報、公眾表達的情境跟場合,你平常會不會跟人說話?
他就說會啊!那你平常跟別人聊天,有沒有問題跟障礙?多數人跟我說還OK呀!那這個時候,我就會順著他的話跟他說,其實在觀念上,你可以把簡報、公眾表達當成是一種「跟聽者之間的對話」。
只是有這個對話,可能是你先說30分鐘,然後再跟他們進行交流。很神奇的一點,就是在還沒有引導他任何技巧之前,只光這樣子想法的改變,就會讓他在主觀感受上,覺得要面對公眾表達沒有那麼困難。
其實呢,我遇到很多人在面對公眾表達的時候,都會很容易不自覺的把自己的專注力、把自己的視線,放在自己身邊的資料,或者是投影出來的投影幕,而不是眼前的觀眾。
其實這樣的行為,就反映出你看待公眾表達,其實是一種自我呈現,你在說自己想說的話、你在希望讓自己變得很好,而不是在跟眼前的人說話。
然而任何一場的公眾表達,它之所以會有好的結果,它完全是你跟你的聽眾共構出來的,注意關鍵詞是「共構」,共同結構出來的!
所以呢,你只要反身想一下,如果你今天坐在台下,你聽一場演講、你聽一場簡報。
而台上那個人,埋頭苦幹在他自己的資料,他眼神看著自己的資料,看的投影片的布幕,就是不看你,請問不管他說的內容如何,你的感受是怎樣?
人很奇怪,當我感覺到我被注意了,當我感覺到你在跟我說話,那麼我就會更願意的給你更多的注意,和給你更多正面的回饋,無論是語言的還是非語言的。
所以呢,很多人會把公眾表達,當成是一種單向的工作。是啊!他表面上看起來是單向,但是與你內在的設定跟心理的認知,你要把它當成是雙向的,因為你是在跟活生生的人說話。
而且正因為你是在跟活生生的人說話,所以在你說的過程當中,你很清楚你說到哪裡,然而如果你沒有引導你的聽眾,他們的行為跟動作的話,那麼他們不一定會知道你說到哪裡。
所以我也常常遇到有些朋友面對公眾表達的時候,當他在資料的切換、內容的遷移的時候,他沒有適時的用一些引導的詞彙,去引導自己聽眾的注意力,還有他們的目光。
比如說,你的投影片上有三個要點,當你講到第二個要點的時候,你是不是可以用手指一下;甚至於你可以明白的告訴你的聽眾說,我們請看這裡。
如果你給的是書面的資料,你是不是可以明確的告訴他,請翻到下一頁,我們看第二段?
或者提醒你的聽眾,我們現在正在說明第三頁的第五項,其實這些部分都不需要高超的技巧。然而透過這樣的引導,台下的就會有一種你很尊重他,你是在好好跟他說話的感覺。
所以談到這裡,其實對多數人來說,公眾表達並不是你的主要工作,然而你卻又常常需要有這樣的能力。
你倒不需要期待自己是一個舌燦蓮花的人,或者是一開口就要能夠整場轟動;你反而把專注力放在,你只是透過一個舞台,用一對多的方式,跟眼前的人進行交流跟互動。
在寫作上有一句話,叫做「真誠就是一篇好文章」。其實在表達上也是啊!然而你有一顆真誠的心,但是在具體上,你怎麼樣讓你的聽眾感受到你的真誠呢?
或許在觀念的層次,你可以先告訴自己,公眾表達其實就是你跟聽者之間的對話,差別只是在於你先講一段比較長的時間,如此而已!
然而在技巧層次,其實引導觀眾的注意力,大方的請他看向你希望他看的地方,這不只是一個動作上的引導而已。
其實透過這些動作,也讓你的觀眾心中,對於你所說的內容多了那個最重要,也最關鍵的叫做「參與感」。
今天談到這邊,如果你想要在「表達」這個功課上有所精進的話,在這邊特別跟你預告3月23號的凌晨零時,我有一門全新的線上課程,叫做【自信表達力】將會在啟點文化線上學苑上架。
透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不管是從思維到技巧,到如何組織、設計、結構你的內容,一直到你在面對表達的時候,怎麼樣去排練、怎麼樣讓你在現場能夠發揮自如?
在這一門課都有完整的引導,同時在這邊也祝福你,透過有效的學習讓你心中相信的,成為別人腦子裡能夠接受的信念。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YouTube的朋友記得把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把它打開來。
收聽Podcast的朋友除了訂閱之外,請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7月4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讓你學會怎麼樣跟別人化解差異、達成共識。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在倒數了!
所以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可以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投影片換頁設定 在 PAPAYA 電腦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3-15 23:45:19【內容綱要】
00:00 開場白
00:25 地圖下載
00:47 地圖設計
02:39 圖片命名管理
03:30 預備動畫切換的投影片
04:51 感應區設定
05:49 地圖說明頁面製作
07:59 其餘國家的互動式設定
【練習檔下載】
載點一: https://tinyurl.com/yx5zmkxs
載點二: https://c-t.work/s/5552f9c14eb44d
【影片中提到的軟體工具連結】
地圖下載:https://simplemaps.com/
思源黑體: https://www.google.com/get/noto/
【影片中操作的軟體版本】
Office 365
【加入頻道會員 - 每月有不定期的會員專屬教學短片喔!👍】
https://tinyurl.com/sxt3d2b
【Papaya 使用的影片剪輯軟體】
Camtasia Studio
Adobe After Effects
【影片中使用的多媒體素材來源】
https://www.flaticon.com
https://www.freepik.com
https://www.purple-planet.com/dreamy
#Papaya電腦教室 #PowerPoint #地圖 #簡報 #投影片
投影片換頁設定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想攝影146] 細說分鏡 Vol.23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329
🖍我做的是
🖍努力再努力,嚐試紮實的傳達每一個想法
🖍分享給你的,並不只是「攝影的基礎」
🖍更期待你也能體會,我心中攝影的世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覺得最難的部分,大概就是「解惑」吧,如果「下課」對於老師是指…,時間到了,把該教的東西教完了,學生學會了,那工作就結束了,那我想這樣子的「下課」是簡單的,但身為「老師」,以及身為「創作者」角色,我的心情並沒有隨著鐘聲而下課,因為我本身仍是不斷的「創作」,並且將「創作」的東西,帶回到課堂上,與學生分享
🟥備課漢
我還記得一開始在教攝影時,每周都在「備課、備課」,這個班上完了第二堂,也許二天後換下個班上同一堂課,二天的時間檢討一下講義內容,修修補補改改,以修改後的講義,拿下一個班嚐試看看有沒有更好,然後不斷的重複下去。
開始教攝影頭一年,不時都在「備課」是真的,因為不夠熟練教學內容、技巧,要把腦中會的東西「攤在學生眼前成為講義」非常苦惱,一份講義改上非常多回,每改一次,多少會影響上課表現,有時改的不錯,前文搭後文串得不錯,節奏流暢,覺得這樣子改就對了。
但到了下一堂課,也許隔沒兩天,同一份講義在不同班級,又覺得不對勁了,前一堂課給自己表現也許有 90 分,這一堂課又倒退為 70 分,又在檢討哪裡不對勁? 明明都一樣的東西,學生也都是初學者,怎麼會落差這麼大呢?
然後再修改、再嚐試,直到一份講義適應了每一堂課的學生,表現也都差不多,那麼這份講義就算是「安全了」,未來要再變動的機會不大,最多是把裡頭的例子稍微換點新拍的例子,雖然是訴說相同概念,學生也不知道眼前頭影片是「新的例子」,但對老師來說,這很重要,同一張照片講上數十次、近百次,其實也會很膩,換換新照片,讓自己上課的心情好一點也是不錯。
每天面對著「上課、檢討、修改、再上課、再檢討、再修改」,每天都在反複做這些事情,「備課漢」那段時光,我仍現在仍深深體會。
🟥舉手提問
學生觀念沒學懂,老師責任最大,但這個「不懂」是哪裡不懂,需要在課堂上搭配一些教學技巧,打好上課氣氛,才能讓台下學生別畏懼「舉手」發問,說到這,真的不得不說,我們台灣人上課風氣與文化真的需要改改,不懂也不敢問,怕問了蠢問題被他人視為傻子,但通常舉手發問的學生,往往自己學習效果最好,正是因為「不懂」加上自己「主動」,才能在課程中學到該學到的部分。
🔹但身為老師,其實我是「非常感謝舉手發問的同學」,理由有三點。🔹
其一是讓整場 2 小時的課程,不會讓老師像是在唱「獨腳戲」一樣,一個人在台上自顧自的說完整個課程,再數著還有幾頁投影片要講,那…其實有一點痛苦,說真的,舉手發問的學生能改變上課氣氛,同一門課在二個班,只要一個班有那麼 1-2 個學生真能發問的話,整個 12 堂課都會非常和樂融融,反之亦然。
第二點,若是學生提問,更能帶動整個課程的「深度討論」,如果問題適合該堂課,反而會為了解決學生的問題,讓我延伸更多深入的觀念,或是引用更活潑的例子,學生獲得的更多,我很喜歡這樣子「有問有答」的上課方式,或許未來課程設計,就設計一堂「你問、我答」,或許這是一個不錯的課程設計。
🔹第三點,對身為「老師」是最重要的 – 透過學生提問,才知道自己哪裡講的不好、不夠清楚,還是太快? 還是自以為學生懂? 最後這點才是最糟糕的,這是「授課」不是「個人表演」,重點是學生吸收,而不是台上老師個人表演 show,如果沒有學生提問,反而老師會沉浸一種「自 High」的心情,覺得自己真的好棒棒,內容超紮實,學生都沒問題,都聽得懂,如果真的身為老師真心這麼認為,我想…,這老師要小心了。🔹
其實還有第四點,至少對我來說…這點比前三點還重要要,透過學生的發問,我才知道原來「這個你不懂」,雖然講義也寫明,透過問答也解決當下問題,但我反而會特別將學生的提問,成為我攝影網站教學的文章題材,一但文章上線後,我再帶回來修改講義,有好有壞,好的是讓講義內容更加充實,壞的是頁數一直增加,從 2 小時 100 頁,一路加到 110 頁、120 頁,這樣子一直增加下去也沒完沒了,又得要回頭適當的刪減…,這對講義來說是很大的變動,不但影響課程設計主旨,同時也會影響上課節奏。
🟥為何你不懂?
傳道、授業並不難,只要針對學生問題「加以解答」就好,如果能真的讓學生滿意,那這一問答過程,是對學生、老師完成一項任務,學生既能學到東西,老師也能知道學生哪裡不懂,教學相長。
難的是「解惑」,如果用在攝影教學上,我是這麼樣的解釋:
🔹身為老師,難的不是備課的辛苦,也不是回覆學生的問題,難的是去了解「為何大家都了解,偏偏你不懂」,如果大家都是初學者,同處一個班級,聽到的東西看到的講義也都相同,有什麼原因讓你「不懂」,這個不但困惑著學生,更困惑著老師。🔹
但這也不意外,坐在台下的學生,雖然每個都是「攝影初學者」,但終究素質不一,有些人稍微接觸過一些,有些人則完全沒概念,在講述一個抽象觀念,透過實體例子來講解,不見得台下每個同學都能接受,這跟每個人生活經驗多少都有關係,但解決的辦法,就是用更多不同的例子,來解釋相同的一句話,多少能解決這個困境。
🔹當一個學生提問,對我的挑戰不是如何回答表面的問題,而是「你為何不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你感到「困惑」,如果課堂上有機會我會多問二句,而若是一對一的教學,更讓我有機會透過學生「表面所提問的問題」,去挖堀問題背後的問題,這一挖堀反而讓我感覺到「問題表面終究是冰山一角,問題底下永遠藏著另外的問題」問到再深,往往會離了題,有時反而變成去「了解這個學生 “生活、生命” 的經驗」,才比較能了解為何相同的課程,有些學生有問題,有些則完全不被困擾過。🔹
🟥老師,沒熱忱了怎辦
在一次外拍,一位同學靠近我問說「老師,我拍照也拍了二、三年,很多主題也都拍過了,雖然稱不上多好,但好像也都體驗過了,好像有點失去熱忱了」,這問題真是個大問題,一時間也無法好好的回答,不過我也稍微跟他聊聊「熱忱」這件事。
🔹相信你也接觸很多不同的攝影主題,找到哪些喜歡、不喜歡,喜歡的主題追求下去,不喜歡的主題就避開,沒有人什麼主題都喜歡拍,更沒有人什麼主題都拍得精彩,我是你的話,我會在自己喜歡的主題,找到拍得比我更利害的攝影師,破解他的技巧,並且嚐試拍出讓人一眼就認得出「這就是你的風格」,不彷試看看朝著這樣子努力看看。🔹
不知道他能聽懂多少,也許…,我這番話他也曾在別的老師口中聽到,我也不確定他有沒有嚐試過,但是若要談談「熱忱」這件事,我可是能夠花上數萬字來說說我拍照至今近 20 年下來,心裡那「熱忱如何起伏、心裡峰迴路轉折的心路歷程,甚至一度還真想放棄攝影,把相機、鏡頭通通賣掉的衝動…」,我很想分享,但不是今天。
🔹我已經有一個…,我這輩子對於「攝影熱忱」有了定義,以及設定了目標,這目標永遠達不成,只能在有生之年,看是能做到哪裡,就到哪裡,直到我相機拿不動、雙腿走不遠、眼睛看不清、腰也打不直那天為止吧,今天我並不害怕是否會失去「攝影的熱忱」,但我該如何也讓他人跟我一樣,找到自己的「攝影熱忱」並且設定目標持往下走呢?🔹
🔹我想做為「攝影老師」,應該做的不只是教導課堂上的知識外,更應該開拓學生的「視野」,讓學生除了學到該學的知識、技巧外,更能讓「攝影」,成為他們生命中,如何讓自己的生命、生活過的更開心、更美好的一項美好的事情,這點是我認為,身為他人攝影老師,所應該肩負的責任。🔹
當我開始嚐試走出國外,且還是用「自助旅行」的方式開始第一步,由於自助旅行自由度非常高,你能自由地安排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待多久隨便你選擇,讓我對陌生的國家的「好奇心」,在此自由下得到大大的滿足,開拓了我不少視野,讓我知道原來世界如此的大,更期待還有什麼不曾踏過的國度,能有什麼驚豔的景觀,讓心靈空虛的我能得到一點點的救贖。
當我不斷的走,特別是這幾年跑的更勤,就像著了魔一樣停不下來,除了心裡的「好奇心」之外,同時我也在追尋一個「認識自己」的過程,到底為何那麼熱愛攝影,不只是興趣,也不只是工作,更是一份對他人、對世界的「責任」,我有這個責任,將世界上所有美好的角落帶回給所有人欣賞,這也是我對「攝影熱忱」的目標之一。
🔹但我的體會告訴我「照片離現場十萬八千里遠」,不是拍照技巧問題,是更多的「感觸」是要你親臨現場才能感受到我所感受的,於是我考上外語領隊,開始帶團,帶著我的學生、讀者造訪我看到的「世界、視野」,我相信這是另一種更積極的做法。🔹
我自認我還算幸運,能有機會與能力去這麼追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子的機會,於是我盡可能的,從課堂的設計,到講義的安排,至觀念的例子,盡可能將我所感受到的種種感觸,傳達給課堂的學生,以及我的讀者朋友,希望上過我課程的學生,不但能學到攝影基礎,更能感受我對攝影的熱忱,當課程結束後,進而開始尋找屬於自己的攝影熱忱與目標。
我想,讓你看到、感受到我所看到的一切,現在在設計課程,都抱著這想法在設計每一堂課、每一個觀念、例子、每一張投影片,這也是讓我的「課程」更加充實,也不至於內容一成不變。
這,就是我現在努力的方向,不只是為了學生,更是為了自己而努力。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投影片換頁設定 在 AppWork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AppWorks 創業者真心話] Davidd 劉于遜, CHOCO TV 共同創辦人
「Davidd 是 AppWorks 加速器 #2 屆校友,認識他 7 年,知道他經歷與共同創辦人白手起家、題目碰壁了 Pivot、抓對趨勢找到 PMF、一路成長到公司被 M&A。現在離開創辦的公司,準備再次開啟創業新旅程。關於創業點滴,Davidd 梳理出自己的一套心得,透過這次創業者真心話系列,分享給大家。」by 本月編輯 Alyssa
.
.
問:『創業路上總會得到滿滿的建議。但回顧自己的經歷,如果現在的你,只能給初創業者 3 個關鍵字做為提醒,會是什麼?』
.
答:"Think Big, Start Small, and Fail Fast."
.
1. #ThinkBig 一定要永遠思考 Big,這個 Big 不單是數量級的 Big。
絕大多數的人,因為看見而相信,但創業者,是因為相信而看見。所以很多時候的選擇,都是違反認知和人性的。哪怕全世界認為不可能、不理解、不認同,但你仍然深信不已,有紀律地去實踐。讓成果「被看見」,這就是創業的必經之路,也是我認為的 Big。因此,信念無比重要,才有可能啟發熱情、勇於面對挫折再突破。
回到 2011 年,當時 4G 及行動裝置正起步,加上網路吃到飽,有感在行動裝置上觀看影片這行為,一定是件會改變人們生活習慣,對比在那之前,觀看影音一定要在電視、電腦前,「行動影音」的用戶體驗,其實更符合人性、需求一定更加強勁。於是,哪怕沒有任何影視經驗和背景,我便抱持這信念往下開展、累積耕耘。
還記得當時第二屆 AppWorks Demo Day 上,我們的第一張投影片就僅寫了大大的四個字「行動影音」,大聲喊出我們要當這領域的專家領導者,看來是青澀的舉動,但其實我們想清楚了這方向非常可為,才因此顯得很大膽,這是我們的 Think Big。
相信你所看見的,就是 Big。
.
.
2. #StartSmall 規模化,是後來的事,真的。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但如何明確走出第一步、且後續不會迷惘?你必須清楚定義事業的北極星 (North Star),通常是可量化的 1-3 個指標。無論內外在環境如何變化,時時檢視這些指標是否健康成長?如果有,階段性的混亂和不確定都會過去,沒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了。
回到我們創業初期,就算有了「行動影音」的信念,資源有限的我們,實際能做的非常有限。當時 YouTube 大量鼓勵開發者,透過提供的 Open API 開發更多元的影音應用,我們發現用戶面對成千上萬的影片,在行動裝置上非常不易搜尋、浪費不少時間。因此我們透過好的分類分級,讓用戶更節省時間、更便利收看喜歡的 YouTube 內容,陸續推出《30秒笑出來》《不好笑免錢》給想找笑料影片的觀眾、還有《MV 舞蹈教學》《音樂 MV 看到飽》《台灣演唱會》給喜歡舞蹈音樂的用戶,這就是我們的 Start Small。
有些題目聽起來不那麼 Sexy,且聽起來很不規模化,但因為就是這個 Small,讓我們開始了積沙成塔的過程,一系列影音策展 (Curation) 的 App,共累積超過 150 萬的下載量。
而我們選定的北極星,就是用戶點選 YouTube 影片的「觀看數量、觀看時間,以及平均每日停留時間。」定義清楚後,便義無反顧地做好服務。從一開始幾個 App,每月用戶平均停留 15-20 分鐘、創造 100 萬的點擊觀看,再透過每日更新、定期推播、首頁策展,讓用戶在個別 App 都能快速找到喜歡的內容,感受到服務的「溫度」,前面的數字便開始每半年翻倍成長。後來專注戲劇的 CHOCO TV,影片每月點擊觀看都是一兩千萬以上、平均每日使用時間達 20-30 分鐘,這都是我們剛開始做這題目時,不能想像的千倍成長,中間的辛苦,都換成「美好北極星」的實際成果。
第一步,一定很不規模化地低著頭走,但要時時刻刻清楚知道自己一直向著「北極星」走,才不容易迷惘。
.
.
3. #FailFast 嘗試本身就是個充滿錯誤的過程。
如果做一件事情不會犯錯,那極大可能就是嘗試的不夠、沒在創新。保持信念追逐北極星的過程,具體來說可簡化為「解決問題」:
- 解決客戶的問題,成就了更好的產品或服務、
- 解決內部組織的問題,成就了堅強的團隊、
- 解決外部產業的問題,就是成就了霸主的誕生。
而這些過程,很多時候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進三退二是常有的事,這就是嘗試失敗的必經之路。
面對失敗,如何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仍在健康狀態上?就要時時刻刻檢視迭代 (Iteration) 速度,也就是在類似的問題、或在相同的時間段裡,整體團隊處理解決和找到方法的能力,是否比過往更上一層 (甚至是顯著優於)。
如果能感受這個迭代 (Iteration) 強度,就可以變成強力武器,見一個問題、解決一個。很多時候最終決勝都是在這個迭代,特別在這變化萬千的環境中,尤其重要。
最初,我們試圖解決用戶找影片的問題開始,透過前面提到 Start Small 眾多不同影音分類 App,開始累積具 Traction 的產品;再來解決行銷發行問題:我們在各別 App 裡頭去提供 Cross Promotion 機制,也是現在常見的蓋板廣告,連續累積高命中率、大獲好評的 App;後來為了解決少資源採購海量版權問題,我們招募數據團隊打造了內容大腦 (Content Brain)、配合電視台有經驗的版權採購,參與海內外的電視展、電視節還有版權展會,累積了精準採購能力,並建立產業上下游關係。
到這個時間點,已經驗證團隊迭代的能力,是市場數一數二不容小覷的。再來就是在版權競爭下,挑戰解決原創自製內容的問題。從市場趨勢,大膽預估對的題材,像是 BL (Boy’s Love)、靈魂交換及都會愛情,找到製作戲劇非常有經驗的內容長加入,開始掌握內容 IP 開發的能力;到後來,我們已具備全面商業化能力。
這一步一步,講出來好像只是兩段話,但每一段的佈局到執行、確立擁有這樣的核心能力,都是每天挑戰自己、迭代 6-12 個月的痛苦過程。失敗的教訓和不安的夜晚,遠比開心慶祝的日子多上太多。
幸運的,團隊實力和實績,都得到了市場的認同,2018 是時候該加足火力全速前進,因此選擇了加入國際大集團。而後,耳熟能詳的 OTT 產業,都是很後面的事了。
讓自己找到好的方法迭代 (Iteration),讓 Fail Fast 變成一個勝利本事。
“Think Big, Start Small, and Fail Fast”
.
.
[本文作者]
劉于遜 Davidd (double d) 是連續創業者。2011 年從 AppWorks #2 出發,與黃崇傑及翁瑞廷創辦 CHOCO TV,透過大數據 與 AI 購買版權、投資廣告與自製劇,以相對有限資源在台灣線上影視服務產業崛起,2018 年為 LINE 旗下 Mirai Fund 千萬美元併購,改名 LINE TV,並擔任執行長。2020 年離開 LINE TV 轉為純股東持續支持,並重回 AppWorks 這創業起點,以第二屆學長和創業八年經驗回饋這個「大家庭」,並重新充電、吸收大地精華,期待再次啟航。
目前在 AppWorks 擔任產業專家 (Fellow),負責引導創業者思考大數據與 AI 應用,並提供 AI 相關投資案的專家觀點。成大統計系、交大經管所畢業,熱愛三鐵,單車環島武嶺各三次。
.
.
* 如果你喜歡這系列文章,記得「按讚追蹤」AppWorks 粉絲團,並設定「搶先看」,關注我們持續推出、為創業者企劃的獨家內容!
* 回顧上集創業者真心話,Johnny 蔡豐任,VoiceTube 共同創辦人:https://bit.ly/2DXyjWC
#AppWorks #Startup #Founder #OTT #創業者真心話
投影片換頁設定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抽獎贈書活動】《#最高學習法》x1本
🙋為什麼在這個社會上,每個人都是老師?因為我們必須透過如何「教」,才會知道如何「學」;透過如何「記」,才會明白如何「讀」;透過如何「聽」,才能夠練習如何「思考」。
📚介紹一本對「#教學和學習」有著深刻洞見和啟發的書。
✍️閱讀心得 https://readingoutpost.com/start-influencing/
【這本書在說什麼?】
《最高學習法》的作者是教育神經科學領域的專家傑里德.庫尼.霍維斯(Jared Cooney Horvath),他擅長人類學習、記憶和腦部刺激的相關研究。他在這本書的一開始,就直截瞭當地說明寫這本書的目的:
我會探索腦科學研究,深入分析各種心理現象,再運用一些有趣的實驗,向你說明十二個關於人類如何思考、學習與記憶的核心觀念。我的目的除了幫助你運用這些觀念,也要你深刻了解它們,確保不管在什麼樣的狀況或環境裡,你想傳達的知識都能真的被理解、記住,也能發揮效用。
這本書的內容非常特別,書的本身就像是一場精心設計的簡報演講。作者透過書頁之間不同的編排方式,完美詮釋了自己的理論,我在讀的當下已經很驚訝,讀完之後更是佩服。附帶一提,這本書最好去買「紙本書」來讀,電子書效果會大打折扣。
一本教人如何讓訊息「深植人心」的書,讀完之後也的確讓這些概念「深植我心」,還有什麼比這更好的示範?以下摘要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重點精華,試著讓你理解為什麼「教學和學習」是一體兩面且息息相關的事情。
1.文本和口語
閱讀文字的同時沒辦法聆聽他人說話。
你有沒有看過一種簡報者,喜歡在簡報裡面塞進大量的文字,鉅細靡遺的程度簡直就像一頁報紙?這種報告的方式,被作者直接宣判死刑。研究證實,人沒有辦法同時「閱讀文字」和「聽懂別人說話」。
如果你是聽眾或學生,你不可能一面理解你在讀的文字,同時聽懂你聽見的口語。所以聽講時的學習策略很簡單:「只鎖定演講者」。不要同時讀文字和聽演講,那樣只會削弱你的學習效果。當然,如果演講者懂得適度停頓,你還是可以讀一下投影片上的文字。
如果你是演講者或簡報者,一場吸引人的演講,必須注意幾個重點:簡報上的只用極少文字、不要照著唸出投影片的文字內容、講義也不使用太多文字。當你的聽者在閱讀和聆聽之間頻繁切換,會大幅減損對你演講內容的記憶。
2.圖像和口語
聽演說時觀看圖像,有助於增進學習與記憶。
圖像比起文字,有兩個巨大的優點。第一個是「便利性」,想像你用一段文字描述科學怪人,別人可能要花30秒才能讀完;但是當你秀出一張科學怪人的照片,別人只需要不到0.2秒,就能辨認出那是科學怪人。第二個是「明確性」,如果在同樣的半秒內,別人只讀了科學怪人四個字,但每個人腦袋裡的科學怪人,或許長相都不一樣,各自有不同的版本。但是一張科學怪人的圖像,每個人看來都會是一樣的,不會有同一段文字帶來不同想像的問題。
單獨使用聲音訊息效果還不錯,單獨使用視覺訊息效果也不差,可是聽覺搭配視覺,也許能創造超凡效果。
3.空間
可預測的空間配置釋出心理資源,有助於增進學習與記憶。
我們形成所有記憶的時候,都會連同周遭的「空間」資訊一起記下來。例如讀書的時候,看到序言的某段重點,你會有印象這是在書本反沒幾頁的時候讀到。這些空間資訊,有助於「喚起記憶」,想起那些過去學習的經驗和資訊。記憶時的空間資訊還扮演另一個角色,那就是「預測未來」,例如你會預期運動比賽的比分板出現在右下角、網頁的設計總是卷軸式往下。應用到自己的簡報上,確認講義與投影片的格式一致,在需要聽眾專心的段落,也需要保持每張投影片格式一致。
4.情境和狀態
人們練習的所在地和練習時的感受,會形成他們所學內容不可或缺的面向。
練習時的所在地講的是「外在環境」,假如你總是喜歡在星巴克念書準備考試,你的這些記憶很可能都會跟咖啡、店內的擺設、店員的微笑有關。當事後要回想起這些記憶,可以試著回想自己待在星巴克的感覺。
練習時的感受講的是「內在環境」,也就是當下的情緒。作者舉例當你聽聞黛安娜王妃死訊的時候,內心感受到無比傷痛,此後你對這個記憶的所有細節,都會伴隨著當下的哀傷情緒。
如果只是單次活動,訓練情境最好模仿場地情境,當你上場時就能倚賴情境帶給你的提示,例如:在教室的期末考、大會議的年終報告、在當地劇場的試鏡活動。
如果要多次彈性運用,就混合不同學習情境,讓自己在不同的地點跟心情下練習,例如:撰寫任意主題的文章、給十幾名客戶的文案、即將巡迴演出的舞台秀。
5.多工能力
人類不能一心多用,這麼做會影響學習與記憶。
眾多腦科學的研究指出,99%的人是無法「一心多用」的。也就是說,你如果覺得某個人特別擅長「多工」,可能只是他在不同任務之間切換得比較快而已。要達到最有效果的學習和記憶,終究都回歸到一個字:「一個時間只專注在一件事」。
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設定目標」上。你如果設定遠大的單一目標,就更容易陷入一心多用。結果就是計畫延宕、表現變差、降低自己對技術和能力的信心。比較小的目標不但可以避免一心多用,還能加速計畫完成、增進成果、提升信心、加深學習效果。
一個人能一面安穩地開車、一面接吻,只是因為接吻不夠認真。
6.交錯
練習過程中交錯各種技能,有助於增進臨場表現與技能遷移。
作者舉網球為例,如果你單獨練一個動作練很久,頂多只能提升那個動作的熟練和精準度;當你試著混和不同的動作交錯練習,有助於提升臨場反應。因此,刻意練習有利於提升單一技能,交錯練習有利於融合彈性技能。
值得一提的是,許多人可能會喜歡玩腦力訓練遊戲(例如APP),然而,研究成果指出:「腦力訓練遊戲不能增強記憶力或智力;它們只能讓你更擅長…腦力訓練。」
7.錯誤
接受錯誤有助於增進學習、記憶與預測。
當人類碰到跟自己舊觀念不符合的事情時,會感到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正是這種感覺,讓你對一些「錯誤」後的更正可以刻骨銘心。當我們接受那些具有挑戰性和令人困惑的事情,短時間可能看起來沒有進不,但長時間修正下來,成長與創新能力會逐漸提高。
利用錯誤學習的另一個關鍵是「接受反饋」,無論是來自於別人或者自己的。反饋就像一個導航裝置,讓自己搞清出你現在身在哪裡、要往哪裡去、下一步改怎麼走。缺少反饋的學習,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甚至滯足不前。
8.回想
回想(有別於複習與再認)能建立更強、更深、更容易存取的記憶。
這個研究結果可能和你我小時候接受的觀念不太一樣,我以前認為重複不斷地閱讀某一個段落,就會記得比較深。然而,研究指出,最強大也最有效果的記憶方式,其實是透過「回想」。為什麼你越常回想某個記憶,它就會越深刻、越難忘?
腦科學指出,記憶就像叢林裡的小屋,只要我們持續提取(也就是開闢路徑),隨時都能取用。唯有當我們停止存取記憶,它們才會被枝枒與雜草掩沒,遺失在叢林裡。因此,「提取記憶」是形成深刻、持久又易於存取的記憶的關鍵。
我們並非思考我們記得的事,而是記得我們思考的事。
9.促發
預先啟動知識、期待和策略,來增進他人的學習。
這個章節是整本書裡,我還沒辦法完全理解的地方。「促發」大致上的意思是,大腦會保留最近的聯想,將它們和新的資訊連結,利用這些聯想力,設計特定的策略,達捯引導學員理解、反應和表現的效果。我學到的應用是,如果當一個講師或簡報者,第一印象很重要。
例如你在正式的公司簡報場合,如果身穿合身的襯衫和領帶,會給聽者正面的促發,聯想到專業的形象。如果很邋遢穿著鬆掉的T-Shirt上場,會給聽者負面的促發,對你的演講內容聯想起不專業的印象。
10.故事
利用故事增進理解、引導思考並形成記憶。
為什麼對一位厲害的教學者來說,懂得如何說「故事」很重要?有兩個強而有力的科學依據。
第一個是人們在聽故事的時候,腦袋會分泌「催產素」,這是新生兒出生的時候,對母親產生依賴和親密感的來源(知道床邊故事的重要了吧)。這也是讀者和聽者會對說故事的作家和講者產生依戀的原因。
第二個是人們在聽故事的時候,當你聽得越沉浸,就越會跟演講者產生一種「神經耦合」,你的大腦會開始試著模仿說故事的人。意思是你跟講者的腦波逐漸同步了,你會受他的思考模式影響,漸漸地對他產生認同感,也會開始喜歡對方。
11.壓力
適度壓力有助於增強記憶與一般學習(不過高度壓力與零壓力可能有害)。
如果你想要達到有效果的學習,記得一定要給自己「適當的壓力」。當你遭遇壓力時,攻擊記憶神經元的皮質醇蜂湧而出,支援鞏固記憶的蛋白質迎面回擊,如果達到一個動態平衡,最後海馬迴的記憶神經元會得到修補,就很像森林裡的種子持續萌芽一樣。
反而,「太強烈或持久的壓力」會造成皮質醇戰勝,造成海馬迴萎縮,嚴重甚至會帶來記憶抹滅。「完全沒壓力」則不會觸發任何的戰鬥,你的海馬迴和記憶神經元年久失修,結果就是你很容易遺忘,未來越來越不容易記憶新東西。
12.分散
把練習時間切割為幾個分散段落,可以增強記憶、提升學習效果。
相信大家都當過學生,體驗過那種「臨時抱佛腳」的感覺,趕在考前一刻才發憤圖強,密集在短時間內死背大量東西。當然,不需要研究證明你也知道,考完試的隔天,你大概已經忘記90%以上的東西了。
研究指出,有效率的學習方式,並不是短時間密集吸收。你反而要把學習的內容「刻意分散」在不同的時段學習,例如你要學習新的數學觀念,分散在星期一、三、五各花一小時學習,會比起在星期一連續學習三小時來得好。
【讀紙本書或電子書學習效果比較好?】
這個問題,在這本書裡面獲得了有科學根據的答案。根據研究,腦中有一塊叫做海馬迴的組織,人類為了產生「長期記憶」,這些記憶的內容必須透過海馬迴上面的「位置細胞」才會產生。位置細胞會把記憶當下的「空間資訊」埋藏在每一個新產生的記憶裡面。
所以你會「感覺」在讀紙本書的時候,某些重點就藏在書裡的某個「厚度」,原因就是這樣。紙頁上的資訊,會存在一個清楚明確的三度空間裡。翻書的定點是你此刻正在生成記憶的一部份,未來可以充當回想這項資訊的引導提示。
這邊也讓我回想起之前讀《雪球速讀法》時,作者也討論過這個議題:「拿起這本書的感覺、厚度、重量、封面,都會成為記憶的入口,喚起閱讀時的經驗。電子書閱讀器缺乏這些特徵。」。所以說,如果你的目標是學習與記憶,那麼你應該選擇紙本。
沒有任何事物會消亡,它們只是偶爾沉睡、被遺忘。
【後記:你學會了嗎?】
在我讀完《最高學習法》之後,試著用「分散」的方式,隔一天再複習了一次,然後再隔一天用「回想」的方式,用自己的話直接寫下這篇文章70%的內容。寫完之後發現有一些觀念沒有記得很熟,就再回頭把書裡的資訊複習跟回想一遍。
這次的練習給我的具體感覺是,透過認真回想寫下來的東西,會有一種「融會貫通」的感覺。對那些回想不起來、或者寫錯的東西,當我回頭重新讀過後,蓋上書本再回想一次,就有一種「錯誤被更正」的感覺,反而更讓人印象深刻。
聰明的你讀到這裡應該發現了,這篇文章其實就是我讀完這本書的讀後練習(很騷的操作有沒有?)!這套方法,或許也是一個可以用來寫「讀書筆記」的好方式,不但可以寫得快,也會讓記憶更加深刻,以後的文章我也會再試試看這種寫法。
最後,我非常推薦這本淺顯易懂、易用的書,給還是學生的你,看懂大腦如何學習,你會學得更好;也推薦給在職場的你,看懂大腦如何吸收,你的簡報會更有成效;也推薦給講師或行銷人員,看懂大腦如何聆聽,你的教學和文案會更深植人心。
【抽獎辦法】感謝 大田出版
1、抽出「1本」《最高學習法》送給閱讀前哨站的粉絲們!有興趣的朋友請在底下「按讚留言」,「公開分享」本則動態參加抽獎。
2、留言請寫下:你最喜歡的老師或演講者是怎麼教學的?他做了什麼讓你印象深刻的事。例如:「我喜歡大學的物理老師,他會用簡單的圖表呈現複雜的觀念」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08/25(二)晚上十點截止,隔天在留言中公布名單,隨機抽出1名正取,2名備取。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08/27(四)晚上十點前,私訊回覆寄件姓名、地址、電話,超過期限未認領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