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承擔精神作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承擔精神作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承擔精神作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承擔精神作文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197的網紅Jeff Machine 黃育仁,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三歲的時候,「神」在幹嘛? 在任何領域,能夠被視為指標性人物超過十年, 而且生涯二十八年不論狀態好壞都毫不鬆懈, 並能持續得到所有人極高的尊敬, 這樣的生涯與成就, 用「只有天才能達到的超凡境界」、 「神一般的存在」來形容完全不為過。 我不是棒球迷但一樣知道,鈴木一朗, 是棒球界獨一無二的存在。 ...

承擔精神作文 在 POPA Channe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8 12:58:26

她用愛「扼殺」了自己的孩子 文:瓊姐⁠ ⁠ 每個父母都深愛着自己的小孩,因為這份愛,我們不惜犧牲自己的事業、前途、自由;因為這份愛,我們努力將孩子塑造成心目中的模樣;因為這份愛,我們想為孩子安排好一切,讓他們的人生順遂;但也因為這份愛,我們常常忽略孩子真實的需要和感受,傷害着孩子而不自知。⁠ ⁠ 〈...

承擔精神作文 在 Banana Bro 蕉哥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6-03 14:43:10

「如果要在死神面前,體現你此生可自我掌握,那麼你即使明知最後會失敗,你也要繼續抗爭,以顯示你的一生有意義。」《瘟疫》的主角李爾醫生一語道破,闡明了作者卡繆(1913 - 1960)對於存在意義的看法。 阿爾及利亞的一個海港城市俄蘭城被死神盯上,城內數以萬計的老鼠死屍揭開致命瘟疫的序幕,李爾醫生、塔...

承擔精神作文 在 J.Y.W 蔣雅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21:23:06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崇尚足夠就好的人,因為老是拿捏在不足夠的邊緣,所以總是讓身邊的朋友邊看邊捏一把冷汗。有時候也覺得這樣不是辦法,人越是長大,越是無可推卸地踏進那個滿是責任的世界,而佔據了九成都跟金錢有關的這些責任...關係到我是不是個好女兒,好伴侶,或是往後會不會是個好母親,事實上生活不是你自...

  • 承擔精神作文 在 Jeff Machine 黃育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3 19:05:35
    有 152 人按讚

    三歲的時候,「神」在幹嘛?

    在任何領域,能夠被視為指標性人物超過十年,
    而且生涯二十八年不論狀態好壞都毫不鬆懈,
    並能持續得到所有人極高的尊敬,
    這樣的生涯與成就,
    用「只有天才能達到的超凡境界」、
    「神一般的存在」來形容完全不為過。
    我不是棒球迷但一樣知道,鈴木一朗,
    是棒球界獨一無二的存在。
    看完「天才的人日力 鈴木一朗:51則超越野球的人生智慧」後,
    身為運動員的我,對「天才」這個字,有了更深的體認與想法。

    鈴木一朗的生涯成就到底是什麼境界?
    為不是棒球迷的朋友們,
    「簡單」列出幾個他創下的驚人紀錄:
    (從大聯盟官網列出他最不可思議的二十項數據中,節取幾項)
    1. 美日通算4367支安打,在2016年成為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職棒安打王」
    2. 大聯盟生涯3089支安打
    3. 2001年拿下美聯打擊王、新人王、MVP三項大獎,至今仍是史上唯一。
    4. 在大聯盟兩度刷新單季最多安打紀錄
    (2001年242支,2004年262支)
    5. 生涯前十年都拿下金手套獎,名人堂補手Johnny Bench之後大聯盟第一
    6. 美日生涯連續十七座外野金手套獎
    (日本1994~2000,大聯盟2000~2010)。

    能創下這些被形容為「不可思議」的紀錄,
    是單單「天份」兩個字可以完成的嗎?
    看完書你會得到很清楚的解答。
    了解整個人生歷程後,對他的敬意有增無減,
    而且就像我們上次聊到的:
    天才不可怕,偏執狂才恐怖。

    看完書後有三個心得分享給大家:

    一、「我從三歲就開始打棒球,而且我一直非常努力。」
    三歲的時候我們在幹嘛?
    對自已三歲的時候做過什麼事我連記憶都沒有,
    但從三歲開始,一朗的人生已經跟棒球已經產生深刻的交集了。
    三歲那年,父親宣之送給他人生第一個棒球手套:亮紅色的真皮手套。
    這個手套花了父親半個月的薪水,
    是當時他們所能買到最貴、最好的手套。
    父親宣之說:「這不是玩具,而是教導他何謂事物價值的工具。」
    從那時開始,一朗走到哪裡都帶著這個手套,
    在家裡也會跟父親傳接球、模仿揮棒的動作,
    把它當成最珍貴的寶物。
    「我被教導要重視工作的用具」
    「善待球具,你才能成為更好的球員。」

    進了小學之後,一朗對棒球所付出的心力,
    已經到達我們無法想像的程度。
    在他小學六年級的所寫的那篇著名畢業作文〈我的夢想〉中提到:
    「從三年級到現在,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當中我有三百六十天都在激
    烈地練習。」
    一個十歲大的孩子,
    每天下午三點放學開始練習到晚上十一點
    (這是他由父親陪著一起確實進行訓練的時間,
    不是「玩耍」或是「打球」,
    而是內容非常明確的訓練,
    包括練投、練打、守備練習、打擊場練習…等)
    (六年級的時候,發球機球速120公里的球一朗已
    經能打得輕鬆愉快,練習場還特別改裝發球
    機,將極速調整成130公里,而一朗依然可以駕
    輕就熟的打擊。
    到了十五歲,練習場經理和父親宣之乾脆將本
    壘板往前推移兩公尺,就為了模擬時速150公里
    的速球,這已經跟當時日本職棒投手的球速相
    去不遠了。)
    而〈我的夢想〉這篇畢業作文之所以有名,
    除了能看到一朗從小學就開始認真投入志向,
    也顯露出他早熟而沉穩的一面
    「我的夢想是成為一流的職業棒球選手。
    為了實現這個夢想,
    我必須在中學及高校階段打進全國大賽,
    並表現活躍。
    為了能活躍於球場,練習是必要的。」
    文中清晰的描述他對未來的規劃,
    什麼年齡要達到什麼任務,
    每個環節都鉅細靡遺,
    口吻之堅定與老練,目標之具體與明確,
    完全不像一個小學畢業生會寫的文章。
    當然,小時候我們都有自已的夢想,
    (我小學時的夢想是當軍人跟生物學家)
    每個人都會想像出自已想要的不同未來,
    但是在那個年紀,有多少人能像一朗,
    具體規劃出達成夢想的步驟跟目標
    並願意犧牲小朋友最寶貴的玩樂時間,
    紮紮實實的一步步朝著夢想前進?
    從一般人還懞懞懂懂的年紀開始,
    他就在默默進行超乎想像的訓練,
    「天才」,無法述說他的偉大,
    也無法定義這些名留青史的人們留下的軌跡。

    二、「持之以恆的規律」
    對一朗來說,「努力」、「規律」、「挑戰」這些詞語,比「天才」、「成功」更有意義。
    關於「天才」,一朗說過:
    「如果大家認為不努力也有成就的人是天才,那
    我不是天才;
    如果努力之後完成一些事的人被稱為天才,我
    想我是天才。」
    「我從不覺得自已是天才,
    只要回顧自已每天做了多少折磨人的練習,
    就不會這樣想了。」
    天賦的條件,一朗絕對有,
    對「天才」這個形容詞的否定,
    不是他無謂或虛偽的自謙,
    而是自已一路走來,他很清楚自已付出多少,
    用這麼單薄的字眼來形容,
    是膚淺,是外行人才會有的變相傲慢。
    在職業運動的世界裡,
    競爭激烈的程度是一般人連想像都達不到,
    光是能跨進「世界」這個領域,
    就已經是萬中選一的精英們都難以企及的目標,
    而在世界級的殿堂能稱雄的強者們,
    為了完成挑戰達成目標所投入的心力,
    與過程中刻苦磨鍊出來的超凡精神力,
    讓他們可以日復一日的重複艱苦的訓練,
    可以承擔足以令人崩潰的精神壓力。
    他們對成功的執著與想法,
    跟凡人想像中「天才」的輕鬆寫意或瀟灑,
    是截然不同的。

    關於「成功」,一朗說過:
    「『成功』是非常模糊的事,沒有必要去追求他
    人所認為的『成功』。」
    「其實我很討厭『成功』這個字眼,
    ……如果用『成功』當判斷基準,覺得會成功才
    去嘗試,覺得不可能成功,就連試都不試,
    這樣將來一定會後悔的。
    對於自已想做的事,就放手去挑戰吧!
    不是因為覺得能成功才去做,
    而是發自內心地想要嘗試看看,
    這樣不管結果如何,自已都不會後悔。」
    我相信能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頂尖人物們,他們的求勝慾望跟他們的實力絕對成正比,
    但是心中帶著追求成功的強烈渴望的同時,
    能夠冷靜否定世俗價值觀下的成功,
    而以內心的聲音與自我期許作為衡量標準,
    這才是讓他們可以持續超越巔峰的動力。
    取得勝利、拿到冠軍榮耀,對他們來說,
    都只是一個通過點,
    不是他們生涯唯一的目標。

    關於「夢想」,一朗說過:
    「達成夢想與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
    不足道的小事。」
    一朗的夫人弓子,曾經說過一個生活小故事,
    關於她看到一朗為了努力所培養的驚人習慣:
    「躺著睡覺的時候,
    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翻身朝反方向睡,
    然後一直重複相同的動作。
    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因為老是將身體的重量壓在同一邊的
    手腕和肩膀上睡,會破壞身體的均衡,所以即
    使是睡覺也要小心。』」
    就連睡覺的時候,他都惦記著自已的身體狀況,
    以隨時維持最佳狀態為最高原則,
    羨慕他的成就的同時,靜下心想想,
    為了完成目標,我們願意付出多少?

    對於努力,一朗說過:
    「將有限的時間資源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沒有資格談論自已的
    目標。」
    「每天練到精疲力竭是我的目標,
    而我也做到了」
    「我不敢說自已比任何人都還要努力,
    但我內心有一把尺衡量自已的極限,
    每次一點一點去超越極限,然後不斷重複。
    因為這樣,我才能成為現在的我。」
    「所謂的『準備』,
    就是排除任何可能成為藉口的因素,
    並且竭盡所能去做到所有你想得到的事。」
    「我每天都傾盡全力,毫無保留。
    如果還有餘力,那就是我的問題。」
    「世人對我評價不一,這是他們的自由,
    但我不會因此而感到困惑。」
    把外在影響降到最低,
    用毫不懈怠的精神,透過無止境的自我提升,
    把可控制的因素全部牢牢掌握在自已手上
    這是所有領域的頂尖人士,共同具有的心態。
    至於天才不天才,在他們的心裡,
    根本容納不下這麼淺薄的念頭。

    三、「天才的人間力」
    作者在書中所講述了另一段精采的故事(也是書名):
    「小久保裕紀,另一位日本職棒的明星球員,
    曾在1995年,
    從一朗手下搶走「全壘打王」的寶座
    (當年所有跟打擊有關的獎項,
    除了「全壘打王」之外,都是一朗得到)
    但他在1996年開季陷入低潮,
    心態也開始焦慮起來。
    與一朗在明星賽前一起跑步熱身時,
    小久保忍不住問一朗:
    「你打球的動力從來沒有減少過嗎?」
    一朗反問:
    「小久保桑難道只是為了數據在打球嗎?」
    小久保回答:
    「可能吧,因為我如果沒有打出應有的數據,
    先發地位就不保了。」
    就在這時候,一朗凝視著小久保的眼睛,
    緩緩道出自已打球的動機:
    「我的內心有一顆亟待琢磨的石頭,
    透過棒球,我要讓它閃閃發光。」
    聽完一朗這句話,小久保為自已問了這樣的問
    題而感到羞愧滿臉漲紅。
    一朗打球不是單為了追求成功與數據,
    而是希望透過棒球,透過他的投入與熱情,
    打磨他的『人間力』,
    指的是作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著重在為人處事的修養與智慧。」
    透過這個故事,我們很清楚的看到,
    一個追求偉大的人,
    他的眼界與心態跟同儕相比,
    是在完全不同的次元,
    如果空有天份,沒有自覺,
    沒有歷經刻苦的訓練與人生經驗,
    不可能達到一朗跟其他英雄人物們的高度。
    即使是眾人口中的「天才」,
    他們仍然把自已當成「人」,
    然後即使天賦爆棚,
    卻依然比所有人都付出更多。

    雖然鈴木一朗與他所代表的這些英雄們,
    與我們的距離如此遙遠,
    但是不要忘了,我們可以在遠望他們,
    看著他們高高在上的同時,
    用心塑造我們自己的人生,
    培養自已的「人間力」,
    透過熱情與付出,淬鍊自已的修養與智慧;
    也不要忘了一朗說的,
    不要在意何謂「成功」,放手去挑戰,
    也不要忘記把他對「努力」的看法與堅持,
    當作我們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已的動力,
    連「神」都努力不懈,我們身為凡人,
    又怎能坐看自已的人生就此一無所成呢?
    就算咬緊牙關咬到牙都裂了,
    我們也值得在生命中,留下屬於自已的印記。

  • 承擔精神作文 在 讀書e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5 20:59:36
    有 226 人按讚

    (本篇推薦文章與【博客來新書閱讀俱樂部】合作,文末有驚喜抽獎活動與限量單品折價券!)

    "For there is nothing hidden that will not become evident" Luke 8:17("因為掩藏的事沒有不顯出來的" -- 聖經)

    一年前疫情開始發酵時,美國政府領導階層向大眾表達一切都在掌握中,病毒很快就會消失。當時就有這麼一群人,心中帶著不祥的預感。他們之前在不同地方積累了危機處理經驗,對傳染疾病的研究,以及對於DNA蛋白質最新的了解。但事後卻證明,國家似乎沒有辦法受益於有許多聰明熱心,並總是準備要迎戰這種看不見敵人的戰士。當時到底他們看到了什麼,讓他們如此警覺呢?當負責公共衛生的官長們,以消極的態度和官僚姿態來回應他們的時候,他們內心是什麼樣的感受呢?這就是這本書所要說的故事。

    一個參加科展的少女,和她的科學家爸爸
    一個外表像金髮芭比,內心卻是一條猛龍的加州地方衛生官員
    一個疾管局裡面的熱血小咖
    一個文質彬彬的斜槓詩人醫生
    一個熱血找碴的退休軍人醫院院長
    一個想用晶片做出DNA排序比對的阿宅

    人們對於流行傳染病的措手不及,是因為無法直覺的理解指數成長的威力 -- 就像燃燒了數個小時的森林大火,可能不到10分鐘就可以燒盡剩下的一半。疫情一開始如果沒有及時抑制,瞬間就會大爆發。

    這些人從不同的背景,思考傳染病對公共衛生的影響。透過1918年大流感,美國過去禽流感,還有亞洲SARS的歷史,拼湊出不同的大數據模型和思考模式,可以幫助國家面對下一次的危機。老布希執政的時代,一度閱讀了關於大流感歷史的書,於是要求衛生官員和研究人員擬出一套因應的辦法。但這套辦法不久後就束之高閣。2009年一度有禽流感的危機,號稱“金鋼狼”的這一批戰士,摩拳擦掌要迎戰,卻發現大自然只是牛刀小試,用BB槍攻擊他們。當這次肺炎疫情在亞洲開始時,他們內心看到擔心已久的狀況就要實現了。於是用盡各種方式,希望上頭領袖,可以站出來果斷做出困難的決定。卻發現消極官僚衍生的許多荒唐狀態。例如政府的醫療體系沒有辦法接受免費的檢測結果,需要鼻腔拭子時,政府的醫療用品庫存竟然是棉花棒,甚至有熱心的企業家捐贈,寄來的竟然是美容用品。

    許多重要的醫療發現,常常就是有人仔細觀察,稍感不對勁就願意追根究柢。這樣的精神,在這批金鋼狼身上顯露無遺。他們如何進到小學去觀察孩子們社交互動的模式,在網路上找尋武漢的相關新聞,還有追蹤鑽石公主號的發展並計算預測數據等。在美國覺得染疫的人都是外來者時,他們意識到這個看不見的敵人早在社區中了,而且最開始的快速回應會決定之後的發展。面對這樣的敵人,並沒有一顆銀色子彈解決所有的問題,而是必須實行層層的措施,包括停課,社交距離,口罩,接觸追蹤,等等。像是一層一層的瑞士起司片,雖然各自都有漏洞,但是疊在一起可以讓漏洞被堵住。

    讀這本書讓我思考,整體的社會如果價值觀全然商業化,那會讓很多應該是公共事務的事情,例如醫療和教育和公共衛生,沒有辦法公正的執行。因為這類型的公共需要,必須看長期的效益,也必須要為這不一定會發生的危機而預備。而同等重要的,是在社會希望民主自由的同時,大家也必須承擔其所需要負的公民責任,並且社會是否願意獎賞那些有勇氣的人,也是社會價值觀的一種體現。

    ▲【博客來新書閱讀俱樂部╳讀書e誌】5月選讀:《疫兆The Premonition》
    https://activity.books.com.tw/crosscat/show/A00000024291

    ▲讀書e誌粉絲專屬!100元E-Coupon抽獎活動(共5名)
    2021/5/27晚上21:00前,於本篇貼文下方,留言「#防疫居家讀起來」,並tag兩位好友,即有機會抽中博客來100元E-Coupon一份(可使用至2021/12/31)。
    中獎名單將於5/27晚上22:00於讀書e誌粉絲專頁公布(E-Coupon代碼將於6/8私訊提供中獎讀者)。

    ▲讀書e誌粉絲專屬!25元單品折價券
    2021/5/25-2021/6/8點擊以下活動連結,登入博客來會員帳號,即可領用!折價券可使用至2021/7/31,每一會員帳號限領一份,數量有限,領完為止。
    活動連結:https://activity.books.com.tw/login/icoupon/?id=pX0xwuOZ%2FJhWI1gki%2BoMrg%3D%3D

    全文與延伸閱讀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the-premonition-疫兆/

    #ThePremonition #MichaelLewis #疫兆

  • 承擔精神作文 在 LIULI 琉璃工房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02 15:31:36
    有 193 人按讚


    <他是張毅。他這樣走完他的一生!>

    突然間,你有點惶惶然。
    在客廳走過去,又,走過來。

    妻子告訴你,張毅走了。
    你知道他最近狀況不好。
    但總相信應該不會那麼糟。
    他不算老,體力精神都不差,不會挺不過去的。
    你在一個多星期前聽說他身體不適時,猶依然這麼堅信。

    但怎麼,就撐不過去了呢?!

    張毅導演,這是你對他最早的印象,那時你還不認識他。
    但台灣新電影,他是打頭陣的第一批導演。你是那年代長大,看電影的人,你知道他。

    但琉璃工房時期的張毅,你便認識了。因為,他轉進藝術創作,文創領域,跟你的工作,你的領域,有了交疊的部分。於是,張毅,楊惠珊,進入了你的生活世界。

    但,這不完全是,你對他,很簡單的認識。
    畢竟,你幾乎可以算是與他同一代成長的人,他才不過長你七歲。在未滿七十之前,他驟然辭世,你多少是有著「我輩中人」的難過,感傷。
    但,還不僅於此。
    從一個人的啟蒙成長歷程來看,張毅他,幾乎也可以說,是你的兄長輩的前輩,他寫小說,而且寫得相當好;他拍電影,拍出還是威權管制年代,突破性的尺度與視野;他為愛不惜拋棄一切已得的成就與光環,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與愛情,還有事業;他在轉身走向另一個人生起點的當下,其實,也已經為台灣的琉璃工業,進入藝術,跨入國際的領域,打開了一扇無比亮眼的大門。

    你在驟聞他的過世時,腦海中,之所以一片突兀,一陣不知所措的惶惶然,是因為,你已經認識他了,「張毅」不再是一個媒體上的名字,一個名人。而是,你突然察覺到,有些人,有些朋友,在你的生命裡,可能的份量,是遠遠超乎你所能想像的!
    只可惜,我們往往是在他們突然離開時,你才驚覺到!

    張毅當年,毅然決然,在感情婚姻上,承擔起罵名,選擇離開他最熟悉的演藝圈,攜手楊惠姍,在他們陌生的琉璃世界,決心重走一條坎坷路時,你記得在1986年,張毅、楊惠姍遭遇他們人生最大的一場感情風暴之後,你寫過一篇文章,大意是:
    感情之路,誰對誰錯,只有當事人感觸最深。但抉擇之後,總是要付出代價的。然而感情之路,又是那麼樣的弔詭,唯有時間能印證,承擔罵名的情侶,若一路堅毅的走下去了,日後,人們會不會感慨的說,啊,原來他們真是找到可以死生相許的真愛啊~

    一晃,昔日的你,已經初老了。
    而時間的河,竟然三十四年流去了多少人生的喟嘆。
    時間,是無情的。
    但時間,也是溫柔的。它平撫了「那個當下」帶給為愛付出的人所承受的苦難。而後,用歲月的悠悠,來見證一場愛情。

    就在三十四年後,張毅在楊惠姍的陪伴下,愛女的支持下,走完他太早離開的人生。
    但這三十四年,他們也就相依相伴的,在琉璃的高溫,琉璃的凝固,琉璃的層次,琉璃的幻化中,走出了世人應該驚訝,而後也應該給他們掌聲的人生成就!

    你多次在很多場場子裡,見過他們兩人。
    張毅的臉,滄桑許多。
    楊惠姍的手掌,留下琉璃的灼痕。
    但他們顯然都知道,他們的人生,在愛情,在琉璃上,都找到了依歸。
    人生,沒有完美的夢。
    然而,人生卻有在殘缺中,奮力前行的築夢之旅。

    你想起來,當年張毅拍了《我這樣過了一生》,讓他自己拿下金馬獎最佳導演,讓楊惠姍得到金馬影后,而劇本獎則由張毅與他的前妻,小說家蕭颯聯手奪得。
    那是他們在電影事業上的巔峰,卻也是感情世界的暗礁。
    沒有人,能在自己的人生地圖上,主導「可能性」的所有變數。
    可是,人,卻可以為自己的選擇,義無反顧的付出,與,扛起一切,永不後悔。

    張毅,走完了他的「我這樣過了一生」。
    他為愛,而奮不顧身。
    他因愛,而締造琉璃輝煌。
    他是永遠的張毅。
    也祝福惠姍,挺過這必然是最難熬的一關。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