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六講》蔣勳
——
1. 我渴望孤獨;珍惜孤獨。好像只有孤獨,生命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
——
2.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
3. 在我青春期的歲月中,我感到最孤獨的時刻,就是和父母對話時,因為他們沒有聽懂我在說什麼,我也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而這並不牽涉我愛不愛...
《孤獨六講》蔣勳
——
1. 我渴望孤獨;珍惜孤獨。好像只有孤獨,生命可以變得豐富而華麗。
——
2. 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
3. 在我青春期的歲月中,我感到最孤獨的時刻,就是和父母對話時,因為他們沒有聽懂我在說什麼,我也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而這並不牽涉我愛不愛父母,或父母愛不愛我的問題。
——
4. 要求群體規則的社會,第一個害怕的歧異就是頭髮,不管是軍隊或是監獄,第一個要去除的就是頭髮,猶如神話中的大力士參孫,一剪了頭髮就沒有力氣,頭髮是一種象徵,是個體追求自由最微末的表現。
——
5. 當群體思想大到一個程度時,沒有人敢跟別人不一樣;……因為在這樣的規則下,特立獨行就是大逆不道。
——
6. 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是鼓勵特立獨行,讓每一種特立獨行都能找到存在的價值,當群體對特立獨行做最大的壓抑時,人性便無法彰顯了。我們貢獻自己的勞動力給這個社會,同時也把生命價值的多元性犧牲了。
——
7. 當中國傳統儒教的群體文化碰到個體就產生了竹林七賢,他們是特立獨行的個體,活得如此孤獨,甚至讓旁人覺得悲憫,而要問:『為什麼要這麼堅持呢?』
——
8. 死亡是生命本質的孤獨,無法克服的宿命。
——
9. 文化的成熟,來自於多面向的觀察,而不是單向的論斷。
——
10. 孤獨感的探討一定要回到自身,因為孤獨感是一種道德意識,非得以檢察自身為起點。群體的道德意識往往會變成對他人的指責,在西方,道德觀已經回歸到個體的自我檢視,對他人的批判不叫道德,對自己行為的反省才是。
——
11. 當道德變成一種表演,就是作假,就會變成各種形態的演出,就會讓最沒有道德的人變成最有道德的人,語言和行為開始分離。
——
12. 個體的獨立性應該表現在敢於跳脫大眾的語言、說出懷疑和不同的思考方式,而不是結局或結論。
——
13. 因為我一直覺得,孤獨是生命圓滿的開始,沒有與自己獨處的經驗,不會懂得和別人相處。
——
14. 有時候我會站在忠孝東路邊,看著人來人往,覺得城市比沙漠還要荒涼,每個人都靠得那麼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與孤獨處在一種完全對立的位置,那是寂寞。
——
15. 當你靜下來,處於孤獨的狀態,內心的語言就會浮現,你不是在跟別人溝通,而是與自己溝通時,語言會呈現另一種狀態。
——
16. 人在受到最大的災難時,生命會因為所受到的侷限擠壓出無法想像的潛能。
——
17. 文學不應該那麼自私,文學應該關心更多人的生活,走向社會的邊緣,去抨擊不正義、不公理的事情。
——
18. 革命者自己營造出來的烏托邦國度,多半是現世裡無法完成的夢想,總是會受到世俗之人所嘲笑,因此他是孤獨的。
——
19. 青春的美是在於你決定除了青春之外,沒有任何東西了,也不管以後是不是繼續活著,是一種孤注一擲的揮霍。
——
20. 青春本來就是一個巨大的夢想的嘉年華。
——
21. 你自己知道內心裡那個反叛者的角色,永遠不被收買,永遠不被收編。
——
22. 古今中外的革命者,都是詩人,他們用血淚寫詩,他們用生命寫詩,他們所留下的不只是文字語言的美好,更多是生命華貴的形式。
——
23. 經由教育、文化、媒體,不斷去壓抑另外一個人或一個族群,就是暴力。
——
24. 那匹走向曠野的孤獨的狼,就是人類最後的高貴品質,那種不被環保、不被豢養、不被馴服的孤獨─狼馴服了就是狗,都變成狗以後,只有寵物,自我的征服性和自我的挑戰性不存在生命裡面。
——
25. 人不會永遠在幸福安逸的狀態,如果你對暴力本質不了解,它可能隨時在身邊發生。你要注意當人與人的落差太大時,暴力就會出現。
——
26. 思維最大的敵人大概就是結論吧!任何一種結論,來得太快的時候,就會變成思維的敵人。
——
27. 作為一個不思考的社會裡的一個思考者,他的心靈是最寂寞、最孤獨的。
——
28. 孤獨的同義詞是出走,從群體、類別、規範裡走出去,需要對自我很誠實,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氣,才能走到群眾外圍,回看自身處境。
——
29. 任何一種教育如果不能讓你的思維徹底破碎的,都不夠力量。
批判同義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脈輪一年療癒計劃〉最早一批同學,即將完成七個海底輪課題,當然因為預錄的關係,我已經提早一週結束了,在進入下一個脈輪之前,來記錄一下這段時間的改變。
其中之一是:我開始能夠喜歡和人相處了
一直以來我都有很大的疑惑,為何明明對人性很有興趣,卻很害怕「人類」?明明工作需要大量和人深入接觸,為何私生活卻沒辦法和人深交?
海底輪的其中一個課題是「連結」,因為海底輪是我們的根,就像有些樹木會透過根系彼此溝通一樣,沒辦法好好的連結,常常是根基的不穩。
我在覺察這個脈輪課題時,很詫異地發現,其實我骨子裡很害怕「人類」讓我失望,因此寧可深入最永恆不變,大家都一樣的「人性」,彷彿直接擁有了這個,我就不再恐懼無常,不會被傷害情感和失去──就像學生時期不斷經歷的一樣。
擁有對人性的理解,會讓我具備一定程度的柔軟;但同時作為代償的,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冷血。好像可以很在乎誰,了解誰到他一輩子都沒有體會過的深度;但同時也可以隨時抽離,因為不過就是另一個沒什麼不同的人性。但這不過是一種自我保護,躲藏在洞悉人性的盔甲之後,卻讓我沒辦法透過五感,真實而赤裸地接納每一個獨特的個體。
在意識到這個課題之後,我小心翼翼地,一點一滴嘗試著把自己從盔甲放出來,甚至因為走出這麼一步,回頭看見自己許多盲點。
***
原來這些年,我一直覺得自己金魚腦,不管認識多久、多親近,我都沒辦法記得一個人的零碎瑣事,例如愛吃什麼、住哪裡、讀哪個學校、有什麼興趣──其實不是真的記性不好,而是潛意識裡,那被我歸類為「無關緊要」。
但如果打從心底老認為別人的事「無關緊要」,怎麼可能與另一個人真正的連結?那與記性無關,是願不願意交出你的在乎,但對我而言,那甚至是「願不願意在乎到可能受傷」的同義詞。
隨著脈輪的療癒,海底輪的恐懼逐步修復,我開始能面對過去的膽怯,嘗試帶著好奇心和在乎,好好去了解身邊的人──你喜歡什麼?討厭什麼?對什麼很有興趣?又對什麼事無法忍受?
無關乎了解人性,而是真實想了解「這個人」。
***
而奇妙的是,越是放下「想要了解人性」的執著,越能如實看清自己的盲點。
就像回頭照鏡子一樣,我看見過去老是在人際關係受傷,其實是因為個性不成熟,講話超級白目又不顧別人自尊,惹到別人會生氣或排擠我,也是理所當然的。
我也看見自己過去因為太寂寞,老是希望別人認同,所以常常不給人表達意見的機會,一股腦兒地就把自己的想法傾倒,甚至還會否定對方的立場。也難怪以前朋友發生什麼事,我都是最後一個知道,然後氣呼呼地覺得別人不夠朋友。
雖然近年來我的個性已經有很大的改變,加上身心靈工作者的身分,反而是很多朋友主動找我談心訴苦,形勢丕變,恐懼卻仍如影隨形,潛意識以為抓著懂人性就可以安全下莊,卻是躲在陰影後頭,看著朋友來來去去,已經沒有勇氣經營平起平坐,彼此深入的情感。
說奇怪也不奇怪,竟然是在無法與人實體接觸的疫情期間裡,才就此頓悟──也許人際關係的徹底淨空,才能讓我在療癒裡徹底照見自己吧。
這陣子我變得有趣了起來,開始會主動約許久未見的朋友線上閒聊,就算只是普通的聯繫,也會多兩句問問對方家的貓還好?就連泡在電腦前改作業,也會主動找出有共鳴的地方回應──不是刻意為之,而是眼睛,或者說五感,忽然開始可以看見「人」,有血有肉,有個性,有喜好,而我願意去聽,去參與他一部份的人生。
真實而不帶批判的理解,但同時又具備原本的深刻與靈敏,我喜歡這樣版本的自己。
分享這張照片給你,是課程中的海底輪曼陀羅療癒牌陣,我用它冥想的過程中獲得很大的力量。
***
〈脈輪一年療癒計畫〉申請表>>>https://yssweet.com/tarot_healer-2
加入日起14個月內,若完成49週進度並繳交每堂作業,可退差額,等同早鳥價。
還有一群同學跟你同進退,一起在社團曬作業追進度,分享生活中的共時性:)
***
另,明天(7/10)晚上十點,粉絲團即將釋出七月下旬遠距心靈問路/隨喜問路名額,請需要的朋友準時填單哦。
批判同義詞 在 Eric's English Loung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收賄」、「白手套」英文怎麼說?
Accept bribes? White gloves?
★★★★★★★★★★★★
《中華民國刑法》
Article 122
A public official or an arbitrator who demands, agrees to accept, or accepts a bribe or other improper benefits for a breach of his official duties shall be sentenced to imprisonment for not less than three years but not more than ten years; in addition thereto, a fine of not more than two million yuan may be imposed.
A breach of official duties shall be sentenced to life imprisonment or with imprisonment for not less than five years; in addition thereto, a fine not more than four million yuan may be imposed.
1. public official 公務員
2. arbitrator 仲裁人
3. accept a bribe 收受賄賂*
4. a breach of official duties 違背職務**
5. be sentenced 判處
6. imprisonment 監禁;關押
7. a fine 罰金
8. impose 強制實行
第 122 條
公務員或仲裁人對於違背職務之行為,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二百萬元以下罰金。
因而為違背職務之行為者,處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四百萬元以下罰金。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s://bit.ly/2Dk8Ia4
*bribery: https://bit.ly/31bwsFj
**breach: https://bit.ly/3k5qcHJ
★★★★★★★★★★★★
那「白手套」呢?
White gloves? Not really...
The term "white-glove" is typically used as an adjective. It means providing a very high level of service, or involving a lot of care about small details:
白手套(white-glove)通常用作形容詞。表示提供非常高的服務水準,或與諸多照護細節有關:
➣The cruise company does not want to risk alienating the other passengers who don't get the white-glove treatment.
郵輪公司不想冒險讓其他未接受白手套待遇的乘客變得疏遠。
➣We know that when extra attention is required, our white-glove delivery service will not disappoint.
當您有特殊要求,我們的白手套配送服務一定不會讓您失望。
—Cambridge Dictionary
https://bit.ly/3hZTw0r
Wait…that doesn't fit our context!
★★★★★★★★★★★★
According to the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the expression “white gloves,” when used as a noun, was coined in Taiwan!
“The innocuous-sounding euphemism ‘white gloves’ generally refers to a middleman or outfit that launders dirty or corrupt money under a seemingly legitimate front - dirty hands concealed by a pair of white gloves. The expression, coined by the Taiwanese, is catching up fast on the mainland as rampant corruption is exposed at all levels of the bureaucracy.”
9. coin (v.) 創造(新詞或新的表達方式);首次使用(某一詞語)
10. innocuous-sounding 聽起來無害的
11. launder (v.) 洗(贓款) ; money laundering 洗錢
12. legitimate front 合法的地帶; 僞裝(人或機構的)僞裝;假裝的樣子
13. conceal 隱藏
14. catch up 了解(或討論)最新情況
15. rampant 猖獗的;蔓延的
16. bureaucracy 官僚體制;官僚主義
據《南華早報》的報導,「白手套」作為名詞的用法,首見於臺灣!
「聽起來無害的委婉用語『白手套』通常是指中間人或公司,他們在看似合法的地帶清洗髒錢或賄款——髒手則藏於白手套當中。這種由臺灣人首創的表達方式,正在中國迅速傳開,因為猖獗的腐敗現象已於官僚體制的各個層面暴露出來。」
詳見《SCMP》:https://bit.ly/3i2cqUA
★★★★★★★★★★★★
我個人會用「middleman」或「go-between」。
請注意,「middleman」是指批貨後轉售他人者,或協助他人安排商業交易者。該詞本身並不具有任何犯罪或不法行為等負面意涵(negative connotations),亦須有上下文才足以呈現「白手套」的概念。
另一方面,「go-between」是在雙方無法見面或不想見面時,將消息從一人(或一個團隊)傳給另一人(或另一個團隊)的人。例如,聯合國代表將充當兩國領導人的中間人(或掮客)——「go-between」,而它的搭配你可以用「act/serve as a go-between」。「go-between」 的一個同義詞是「intermediary」。
❖再次提醒各位,若缺乏前後文,這些用語就不能完全代表「白手套」的涵義。底下我將舉出一些在腐敗情況中所使用的例子。
★★★★★★★★★★★★
I. middleman
"Many of these middlemen stay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law, offering advice and connections. But others cross the line. They grease the palms of officials and local managers, and they put a buffer between the payoff and the client, offering plausible deniability if the authorities catch on."
17. connections 社會關係;人際關係;可資利用的熟人
18. cross the line(行為)越過界線
19. grease (v.) 用油脂塗;給⋯⋯加潤滑油
20. buffer 緩衝物;起緩衝作用的人
21. payoff 賄款;遮口費
22. plausible deniability 合理推諉
「在這些中間人裡,有許多人站在法律這邊,提供建議與人脈。但其他人卻踰越了界線。他們成為官員與地方經理人的潤滑劑,並在賄款與委託人之間置入緩衝物,起到合理推諉的作用,以防當局上門。」
詳見《紐約時報》:https://nyti.ms/39MMwkM
★★★★★★★★★★★★
II. intermediary
"For China’s elite, a 'white glove' is an intermediary who launders your money; they handle the dirty deeds, while you keep your hands clean. 'White gloves' are often well-connected Westerners, such as former top politician Bo Xilai’s two European fixers, British businessman Neil Heywood and French architect Patrick Devillers. Using a BVI shell company, the two men helped Bo’s wife Gu Kalai buy a 7 million euro French mansion and rack up rental fees on it."
23. elite(社會)上層集團;掌權人物;出類拔萃的人;精英
24. deed(尤指很壞或很好的)事情;行為
25. well-connected 與顯貴人物有交情的;與有影響人士有來往的;很有背景的
26. fixer 籌謀者;安排者(尤指精於用不正當手段來操辦事情的人)
27. BVI (The British Virgin Islands) 英屬維京群島
28. shell company 空殼公司
29. fixer 安排者(尤指精於用不正當手段來操辦事情的人)
『對中國的權貴來說,「白手套」是幫你洗錢的中間人;他們負責處理骯髒的事,讓你的雙手保持乾淨。「白手套」通常是與權貴有交情的西方人士,例如前副國級領導人薄熙來的兩個歐洲籌謀者——英國商人海伍德以及法國建築師德維利耶。兩人藉由一家英屬維京群島的空殼公司,幫助薄的妻子谷開來買下一座價值700萬歐元的法式豪宅,並大大提高了租金。』
詳見《石英財經網》:https://bit.ly/30lFnEJ
★★★★★★★★★★★★
III. go-between
"The offence is similar to bribery with one important difference: trading in influence concerns the 'middleman', or the person that serves as the go-between the decision-maker and the party that seeks an improper advantage."
30. offence (US offense) 犯罪行為;罪行
31. bribery 賄賂
32. trade in influence 斡旋賄賂;影響力交易
33. serve(為⋯⋯)工作;(為⋯⋯)服務;盡職責
34. improper advantage 不當利益
『此一罪行與賄賂相似,但有一個重要的區別:斡旋賄賂係指「middleman」或人充當決策者與尋求不當利益方的中間人(掮客)——「go-between」』。
詳見 Anti-Corruption Resource Center:https://www.u4.no/terms
★★★★★★★★★★★★
歡迎在底下留言與我們分享更多相關字詞(例如:prosecutor、corruption charges、litigations⋯⋯)。
圖片出處: Google Image
★★★★★★★★★★★★
如果同學對於如何分析英文時事,以及如何進行批判性思考有興趣,歡迎加入我們的課程!
🌎國際新聞英文-六步驟思考術 | 最後優惠倒數 ► https://bit.ly/3eTHIvH
🌎國際新聞英文課程FAQ:https://wp.me/p44l9b-2lK
批判同義詞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出走巴黎》(Synonymes ,2019)的主角約亞夫不像是一個地球人,像是剛抵達地球,尚在學習人類行為、生活模式的外星人。來自以色列的他,選擇在巴黎定居是為了徹底揮別過去。他不願多談軍旅生涯的際遇,也拒講希伯來語,只是再三強調以色列是一個注定在他有生之年會被消滅的國家。
.
電影之初,我們看到他像是在跳現代舞一樣,裸身在一所空屋裡面四處奔竄。然後,一對情侶沒來由地出現供他衣物與錢財。這部電影,基本上就是這種調調,一切的出現與消逝,都是那麼任性而自由的,無法理性判讀。
.
約亞夫習慣以背誦同義詞(Synonymes)的方式來學習法語,經常一人在街上喃喃自語,遊走在塞納河畔、聖母院等地。隨性的攝影鏡頭完全無法展現他與空間的關係,這是對生活不適應、與環境格格不入的表徵。然而,創作者的母題卻是等到片末才越來越清晰。
.
近年,許多歐洲導演一窩蜂聚焦移民問題時,經常是換湯不換藥的人道主義關懷或政治社會批判。本片的切入角度卻堪稱獨樹一幟,導演那達夫.拉匹(Nadav Lapid)顯然習慣拐一個大彎,不求人直接理解,而希望觀者能「越想越不對」。
.
好比,讓我們看見高舉自由、平等、博愛大旗的法國人竟要求移民者必須要學會高唱具有軍國主義色彩的〈馬賽曲〉。雖然是法國國歌,但歌詞中「什麼!這一幫外國鬼子,在我們家鄉稱霸!」這類歌詞,盡是18世紀的落後價值觀。
.
而約亞夫千方百計想要逃離的以色列,卻正是處在法國國歌的狀態之下。導演並沒有明說約亞夫在以色列服役當中遭遇到的挫折,但從他屢屢談到自己對特洛伊王子赫克特(Hector)的同理,便可推敲他其實更願意站在弱者一方。
.
《出走巴黎》是一部很怪異的電影,它很迂迴、很不討好、很不取巧。它不適合每一個觀眾,我猜導演可能也不在乎大眾的看法。說這部電影是關於「身分認同」,好像不足夠也不夠生動,或許可以說,這部電影是關於不同、不適應、不妥協、不相容、不協調。
.
.
《出走巴黎》(2019):不同、不適應、不妥協、不相容、不協調
https://wongwonder.pixnet.net/blog/post/227858186
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
台北電影節 Taipei Film Festival
#出走巴黎
#Synony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