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打拋葉用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打拋葉用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打拋葉用法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我愛食物設計—包周—味嚼喃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味嚼喃喃 #食育 #廚房裡的豆知識: 打拋葉、九層塔、甜羅勒,有什麼不同? ➡️ 點圖片看圖文 ➡️ 完整文章傳送門:https://lihi.tv/urSUz . 這幾天有幾位從不進廚房的 #料理苦手 台灣親友,因居家防疫不得不在家做菜,幾個人分次問了我相似的問題,差點逼死下班後只想耍廢追劇...
打拋葉用法 在 陳思羽?羽寶???????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1-19 09:25:24
📍三顆蛋✖️台中 位於西屯文華高中對面的#三顆蛋 實在太可愛了,店內裝潢很有設計感,有沙發區和長桌,環境滿舒服,假日來用餐一下就客滿,建議大家還是先訂位以免久候。餐點皆由老闆親自設計及製作,口味相當特別好吃。 🔹經典原味法式吐司🅽🆃200。本身超愛法式吐司的我,這道我真的超推薦,不同於一般的吐司,...
打拋葉用法 在 Roseの美食日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09:01:06
|2019.04.01| 分享#台南 一家巷弄咖啡館 給你們❤️喜歡吃下午茶的朋友們有新選擇啦😍 - #牧水巷手作咖啡館 提供鹹派、甜點、輕食、飲品、咖啡等⋯愜意的老屋氛圍整個很舒適,幸運的話還可以遇到店狗肉包唷❤️ - 店內的所有品項都有提供外帶唷!無論是買給女朋友/男朋友、家人、同事等⋯都很適合...
打拋葉用法 在 我愛食物設計—包周—味嚼喃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味嚼喃喃 #食育 #廚房裡的豆知識:
打拋葉、九層塔、甜羅勒,有什麼不同?
➡️ 點圖片看圖文 ➡️ 完整文章傳送門:https://lihi.tv/urSUz
.
這幾天有幾位從不進廚房的 #料理苦手 台灣親友,因居家防疫不得不在家做菜,幾個人分次問了我相似的問題,差點逼死下班後只想耍廢追劇的我...趕緊把曾經發表在專欄及網站上的長篇大論,總結成短圖文,這樣有比較方便看嗎?
😎現在我頭痛的是香港食材中文名稱,跟台灣用法有點不一樣,人生學無止盡,持續學習:)
日常廢文,請追蹤Instagram:@bowchou
打拋葉用法 在 地產小子 Propertykid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加訪】【攬炒開始了,但你知道甚麼是攬炒嗎?——專訪攬炒巴】
5月30日,相信不少香港人均鮮有地守在各式螢幕前,還是深夜兩點半。不說還以為是哪個歐聯還是世界盃決賽夜,不少人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句「香港已變成一國一制」暗地裡喝彩。卻猶記得幾年前,特朗普跌破眾人眼鏡當選美國總統時,當時香港不敢說一片哀號,但起碼無人敢說是好事,更沒有人想過幾年後有今日。
「政治一日都嫌長。」
由去年6月9日103萬人上街,之後一年的歷歷在目:中大二橋、理大圍城、有人逝去,有人收監,香港的民憤像土庫曼的「地獄之門」,一燒就再也撲不掉。卻猶記得幾年前,在79日兩傘運動結束後,當時香港不敢說是再無希望,但起碼無人敢說仍然在望,更沒有人想過幾年後有今日。
「政治一日都嫌長。」
隨著特朗普在記者會上,少有地一字不漏照稿道,正式宣告香港已不再有獨特地位,而淪為中國一個城市。一時之間Facebook上滿滿的貼文,「攬炒」一詞更成為關鍵詞,許多人說「攬炒」開始了,有人說「攬炒」成功了,林鄭要被制裁了。
但其實,「攬炒」,究竟是甚麼?
-- 攬炒與焦土 --
「攬炒」的概念在這場運動中,最先出現在去年6月10日,在連登討論區上一個名為「我要攬炒」的巴打,一個題為「【招兵買馬】 召集所有未放棄既連登仔,認真分工,幫港共官員同建制派取消外國護照」。然後在數月之間,攬炒由一個人的一空想,成為香港人的階段目標。
「我覺得「攬炒」同「焦土」有一定關連,就好似兩個圓圈,中間有一定重疊,但又不盡相同。」攬炒巴提出攬炒的概念多月後,終於第一次公開闡述他心目中的「攬炒論」。
這裡指的焦土,是2014年中在香港萌生的一個政治觀念,多年來香港人對焦土論述最大的印象,應該莫過於2016年立法會選舉,因為不滿各種現況,包括泛民主派多年來手持議席,卻對香港民主進程毫無貢獻,所以呼籲支持者在選舉中投廢票、白票,甚至投建制派,「射落海都唔益泛民」。當年對推祟焦土的支持者,都常會舉出以筆名「無神論者的巴別塔」的一篇論述,認為能夠加速中共摧殘香港,以換取全民覺醒。
投票予建制,將資源拱手相讓給對手是否軍事學上的「焦土」,這裡不作討論。但「攬炒巴」承認,而站在今天回望亦不難發現,攬炒和焦土的其中一個步驟,都是要先摧殘香港。「攬炒巴」認為,攬炒只是一個手段,一個達成終極目標的手段,而這個終極目標,正是香港人近一年叫得已入腦的一句——光復香港。
光復香港一句,最先由正服刑的梁天琦,於2016年立法會新界東補選提出,當時光復的用意,是提醒香港人,梁天琦所代表的「本土民主前線」是在街頭抗爭爭取香港人應有權利的抗爭者。及後到2019年區議會選舉,張秀賢在回覆選舉主任有關政治立場時,對光復香港曾有以下的解釋:「光復香港」,意思是將香港「光復」回舊日般面貌,如市民可以如往日般享受各種自由,重歸安居樂業的生活,參選者亦可以如《基本法》第二十七條所賦予而享有言論、新聞、出版的自由,不會因為政治傾向而被取消參選資格,選舉主任可以回復專業,不受政治問題的干擾。」
「我覺得光復香港,應該係令香港可以拎番應有要有嘅言論自由,文化,經濟,國際視野以及民主。」「攬炒巴」重提自己於去年8月中的一篇文章,不難看到他對「光復香港」的想法,和其他人相差不遠。
他補充香港的各種權利由上世紀50年代起,已經被中共政權壓逼。他指出5、60年代,二戰後起,英國在全球推行殖民地計劃,推行民主化,唯獨香港在中共政權的各種實際和口頭的威脅下,如六七暴動、暗示出兵武力收回香港等,使英國最後與中國談判下簽訂《中英聯合聲明》。
至於這份聲明今日是否仍行之有效,在中國人民代表大會強推香港國安法後,彷彿若如一個羅生門。
「主權移交之後,打壓就變本加厲啦!」「攬炒巴」一連數出幾個例子,如他口中是「假政改」的2007年政治改革、國民教育、甚至近日的中學文憑試取消歷史科試題,另一方面又有人大釋法緊接著DQ立法會議員,各項自由如言論、出版自由都逐漸消失。他形容,現況是一個活生生的「制度扭曲」。他認為經歷近70年的打壓,香港卻一直只淪為中國的解套,成為中國謀取經濟利益的白手套。唯有攬炒將香港的獨特用途失去,才能最直接撼動中國。故他從一開始提出攬炒,第一個目標就放在中共及香港官員,以及其家人,目標要令他們都失去在外國擁有的一切,包括國籍、資產等,令他們也要一同承受制度被扭曲的香港,「自己種嘅自己受」。
「攬炒」彷彿在上月底迎來曙光,特朗普一番強烈措詞,伴隨一系列制裁措施。「係唔係你心目中嘅攬炒?」我問,很快就獲回覆一個肯定不過的否認。他認同美國正式宣佈一國一制,是通往終極攬炒的其中一個里程碑。「不過,香港人距離正正式式成功攬炒中共仍然有一段距離。」「攬炒巴」認為,到取消美港關係法,到香港正式步向一個極端,就是終極的攬炒。
今時今日「攬炒論」深入民心,「攬炒巴」在連登一個帖文,在Telegram頻道的一篇文章都可以一呼百應,卻猶記得幾年前,當已被取締的組織「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提出要取消美港關係法,甚至為此作出聯署時,當時香港不敢說人人唾罵,但起碼不曾成氣候,更沒有人想過幾年後有今日。
在特朗普的記者會結束後不久,陳浩天就在自己Facebook上舊事重提,指當時「一開頭講,直情冇人理。後來再講,開始多人鬧,又話冇可能又盛。」
該篇貼文的第一句,是「政治果然一日都嫌長。」
「攬炒巴」直認不諱,指取消美港關係法的終極目標,陳浩天的確才是提出此反制手段的第一人,又慨歎當時「係一個大眾尚未太明白嘅政治主張」。不需無人問寒窗十年,短短三年同一套主張便「一舉成名天下知」,「攬炒巴」認為是時勢造成的變化,加速了香港人的承受力,套他的說法是「香港人覺醒」。
「今日同當年最大嘅唔同,係人心。」「攬炒巴」認為香港人經過6月一連串的示威,看清政府的心狠手辣,視百姓如蟻民,加上數之不盡令人不寒而慄的警暴,香港人始明白「攬炒」的必要性。「攬炒真係打入香港人到,都唔係馬上啦。」他指到7月1日才第一次在街頭上看見有市民支持攬炒,手裡舉著「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的標語。
「攬炒要成功,首先要係香港人展現到一個意志。」他不斷重申攬炒缺不了的,是民間展現抗爭的決心。變相亦講出攬炒和焦土的最大差異——焦土予人一種消極地擺爛的感覺,但攬炒是讓人覺得,是主動地將情況推向極端,甚至尋求外力加快整個過程。況且,焦土是焦泛民的土,但攬炒是攬炒是攬中共的炒,對象都不同了。
但許多人仍然不明白「攬炒論」的道理。如公民黨主席梁家傑在特朗普的記者會翌日(5月30日),在記者會上指,自己多次出訪美國,都希望底線是保住香港獨立關稅區的地位。「攬炒巴」認為,到今時今日依然對中共政權在幻想,仍然希望能在一國兩制原則下,將已禮崩樂壞的制度修補是自欺欺人,不切實際。「就好似大家都讀過嘅《六國論》,面對中共70多年嘅打壓,香港人仲要不斷退讓,同抱薪救火有乜分別。」又反問如果反對攬炒,反對取消美港關係法的目標,眼前的局面是否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他以「破花瓶」作比喻,香港的一國兩制就是這個被打爛的花瓶,當然可以嘗試將花瓶拼回,但到注水時一樣會漏水,那倒不如「大破大立」,重新再弄一個新的花瓶。
-- 攬炒破立 --
「攬炒論」的破立問題,在近一個月浮上水面。劉細良在今年5月11日,於「城寨」的一個節目中,對「攬炒巴」作出回應時就提到,本土派應該做好成為主流的準備。
當中令人在意的,是提醒本土派要「破而立」。他認為本土派過去許多論述都過於守勢(defensive),以攬炒論為例,中共政權近日不斷針對論述作攻擊時,卻只見到自圓式的回應。劉細良認為眼前的重點應該放在立的部份。
「『攬炒論』嘅『立』究竟係咩?」這應該不只是我關心的。大概誰也沒想過,在節目不到一個月後,破的部份已經開始了,變相亦令「立」的部分開始變得重要。
然而「攬炒巴」也不見得能給予一個肯定的答案。「我覺得咩係『立』,真係好睇局勢而變。」他覺得在現階段很難下一個定論,因為今日的一個答案可能會影響全局。
但他重提5月初時,他提出的「港版下議院」。當時他建議香港仿效外國的議會制度,由香港的區議會訂立一份社會契約。這個概念背後的理論追遡回來,更早提出的是中西區區議員葉錦龍,在2月10日於Facebook上拋磚引玉,當時就提到區議會作為經294萬多名已登記選民的民意誕生,全民選的地區議會(筆者按:479席中只有79席為當然議員,由各鄉事委員會的主席擔任,但此主席的產生本來就有民意基礎),本來就有廣泛的民意基礎,而相比起立法會有功能組別的存在,區議會何謂百分百代表民意,而且組成人員更廣。
在全球的不同民主國家,凡是採取「上下兩院」制度圈都能找到類似區議會的存在,如美國和日本的眾議院,英國的下議院。「攬炒巴」認為區議會絕對有這個潛能,只是過去一直被港英政府和中共政府扼殺。「如果區議員一直只視自己係一個諮詢嘅角色,其實選個位番嚟都唔係做到幾多嘢。」他指區議員這個代議士的身份永不能改變,故此更應該要作出制度上的突破,「有權用盡」,像區議會的功能盡量推延。
在追問下,他亦承認就此,立法會(區一)的當選議員將會十分重要,因為他將變相擔當起議長的角色,要捍衛和推動區議會在政治上的權力。
「如果有1、200個區議員有執政嘅意志,成件事都已經差好遠。」而事實上,6月6日17個由民主派主導的區議會將聚首一堂,舉行第一次聯合區議會大會,意味著這個概念近日即將邁出實際的第一步。(筆者執筆時,此會仍未開始。)
在「攬炒巴」的藍圖中,香港的下議院成形後,將會授權他們團隊對外國政府進行遊說工作,令他們變相得到民意代表的授權,使遊說的工作更具認受性。而他始終相信,取消美港關係法,才是破的最關鍵,亦是獲得一切授權下需全力推動的首要目標。
但取消美港關係法就衍生一個問題,許多人對「攬炒論」百思不得其解,是香港的地位完全由美國賦予,當香港一切特殊地位在攬炒之下全部被取消,香港本質上即等同無價值。但「攬炒巴」卻堅信香港能夠穢土轉生,在失去一切後仍會受國際支持。他引用日本學者濱下武志所提出的《香港八大腹地理論》:香港的國際腹地(即文化、經濟勢力範圍)可劃分成八份,包括東亞、華南、東南亞、南亞等地區。「攬炒巴」指,香港自1997年主權移交後,一瞬間視野只落在北方,「將面向世界嘅眼光轉向中共,追求短期經濟暴利不擇手段。」
近日不少評論文章,不論國內外,都不約而同形容一場新冷戰正逐漸成形,一方依然是美國,只是對手由蘇聯變成中國。而此時的香港受盡中國政權的苛刻,同時渴求美國伸出援手,難免予人一種,淪為大國博弈中台上籌碼的感覺。「攬炒巴」對此則不以為然,「只要我哋唔忘記八大腹地,以至於國際舞台,香港重生嘅機會就好大。」他覺得歷史上有太多例子可以被視為香港的參考,在大國之間周旋不等同成為籌碼。他亦指出香港過去的成功,乃由過去二百多年來香港人的努力慢慢建立而來。當中成功的因素,有英國人以香港為本位的施政、美國的特別待遇等等,但最重要的,是香港人作為海洋民族的思維同智慧。
「香港人可以憑1997年前百幾年嘅國際經驗,創造屬於自己嘅未來。」
當說到海洋民族,不其然就會想起《香港民族論》一書。事實上民族論一書亦有提到和「海洋民族」類近的觀點,全書篇幅最長的第8章,由徐承恩所撰寫的〈城邦述事:香港本土意識簡史〉中,文中第一小章節就提到海洋社會是香港意識的發軔期,指出福佬及蜑家人的海洋族群文化與中華帝國體系格格不入,逐漸香港本土歷史的縱深便被大幅加闊,提出香港在本質上和其他有大異上的差別。建基於「攬炒論」缺少「立」的立場,在「攬炒巴」提出海洋民族的觀點時,不禁追問他「若以《民族論》作為『立』,『攬炒論』為破」,他會否接受這套互補不足的折衷。雖然只換來「對《民族論》印象深刻亦大致認同」的一句,但「攬炒巴」亦特意點出,《民族論》中的自決,在現時他認為是「唔現實嘅做法」。
-- 攬炒是盛夏的舞,攬炒後剩下的舞? --
當然誰也料不到,攬炒說了快一年,爭取著爭聽著,忽然對手一個投懷送抱,如狼似虎的一個香港國安法,攬炒的第一炮就成了。但成了的背後,國安法的存在依然不容忽視,特別是顯然針對「攬炒團隊」所聚焦的「國際線」時,「攬炒巴」亦承認,國安法對團隊在各方面都有顯著的影響,而且十分即時。
「最明顯咪幫攬炒呢件事加咗士氣分。」他將影響分成香港本土和對外國際層面,指國安法最大的影響無疑是在香港,站在政權對面的每一人。在法案條文一日未正式公布前,當然誰亦料不到影響有多大,但從一些建制派中人的放風,當連「結束一黨專政」都有可能被以言入罪,不僅宣傳「攬炒」變得困難,變相亦預示報章和網媒將不可避免的需要自我審查,連帶壓迫到言論和出版自由。
國際層面上,他認為在「國際線」上在過去一年的變化,令國安法的影響能夠收至最細。打「國際線」的概念一直都存在,只是由上世紀80年代到去年5月前,一直都集中在部份的政治明星身上,如回歸前有李柱銘,國教風波後有黃之鋒。「佢哋嘅努力有一定成果,我唔會話係好定壞,但我相信佢哋都係想香港好而做。」但「攬炒巴」認為,過去香港人過份依賴政治明星,將所有責任和重擔都往他們身上推,令香港在「國際線」上長期缺乏人手,亦變得被動。
真正令局面產生變化,「攬炒巴」覺得要由2019年5月,Frances Hui許穎婷一篇在美國Emerson College,一間以新聞系而聞名的校報所刊出的文章——「I am from Hong Kong, not China」講起。這篇文章當時在美國和香港都引起頗大迴響,而「攬炒巴」就直指文章對香港最大的啟發,是「開創咗香港國際戰線嘅草根時代」。因為那篇文章,令許多香港人無論在港或在他鄉,都忽然明白到原來「國際線」的門攬可以很低,低得只要你想參與就可以參與。
「嗰陣世界各地都有唔同香港人,想搞6月9號個集會。」「攬炒巴」形容「是Frances Hui的文章起了作用」,或許就是當日埋下的種子,成就了今日「國際線」遍地開花。「所以我6月10號喺連登開po,想招兵買馬,搵人幫手一齊用法律理據向外界解釋,好快就搵到人。」這些事情在過去的香港,一定會被冠以「無咩可能」的帽子後就無疾而終,但如今的香港人會明白到「只要有一絲希望,都唔理一切試咗先」。
「攬炒巴」不忌諱地承認,由去年6月成軍到今日,一路走來許多目標都未成功,但「正因為我哋未成功,我哋先會鍥而不捨努力,去嘗試達成當初訂立落嚟嘅目標。正因為未成功,我哋先會不斷突破自己。」他覺得今日香港人打「國際線」,經常不按常理出牌,因為不管會不會成功,「反正就試咗先」,所以亦會有意外的成果。如去年8月31日,「攬炒團隊」秘密安排英國保守黨議員Bob Seely MP來香港,就讓他親眼見證許多街頭抗爭情況,更重要是令他目睹香港第一次出動水炮車對付示威群眾。
「831太子站慘劇發生嘅時候,Bob Seely MP係搭緊車去香港機場,但佢當時喺twitter即時睇到速龍點樣衝入車廂暴打市民,更即刻聯絡返我哋團隊,睇下有咩幫到手。」而正是「攬炒團隊」的邀約,令Bob Seely MP不斷在香港被一幕又一幕的畫面衝擊,造做他日後成為英國跨黨派國會香港小組副主席之一,持續於英國政壇為香港人發聲,並爭取BNO權益。(執筆之時,剛傳來英國首相約翰遜在《南華早報》撰文,指若國安法成事,或將放寬對持BNO港人的限制。)
近一年「國際線」的發展雖令香港人減少對政治明星的依賴,不過「攬炒巴」認為國安法對「國際線」始終有一定影響。「失去咗好似黃之鋒呢啲戰力,對『國際線』戰力一定有損,而且唔知幾時先會補得番呢部份嘅戰力。」
-- 說到眾籌 --
另一方面,「攬炒團隊」亦被逼提早啟動眾籌計劃,在5月29日「攬炒團隊」在網上發起眾籌,希望目標籌到175萬美元,以支持「攬炒團隊」未來兩年的各種支出,在世界各地進行不同類型的活動甚至運動。「攬炒巴」指按本來的打算,眾籌計劃起碼會在1年甚至2年後才誕生,「本來係想撐埋呢幾年,到時候先再諗繼續定解散團隊」。
但香港國安法的出現,令這次可能成為他們最後眾籌的機會,因為在國安法立法後,在可見沖著打壓「國際線」而來時,相信再無可能就此再募集香港人金錢上的支持。
有意見認為籌175萬美金的金額太大,根本不可能要這麼大筆的洗費。「攬炒巴」表示「用唔曬咪捐翻出嚟」。他解釋若將175萬細分,一年只得80萬美元的洗費,而「攬炒團隊」所開拓的「國際線」,遍佈美洲、亞太區和歐洲,在細分下去在每個國家所能動用的金額「只係啱啱夠」。
「我哋全部都只係素人,無政治明星。」他解釋最大筆的洗費是請外援,在某些地方「攬炒團隊」缺少人手,甚至近乎零人脈,就需要出錢請外援,更形容這是國際線草根化下,缺少政治明星的副作用。
-- 攬炒開始了,但,但攬炒要怎樣? --
香港國安法之下,的確加速了攬炒的進程,但同時亦令攬炒的前路變得步步艱距。「攬炒巴」亦慨嘆,現時的局勢只能見步行步。「香港人都睇到今年5月嘅發展有幾戲劇性:美國已經確定香港無咗自治嘅地位,正式係一國一制,距離取消香港關係法好似只係一步之遙,但呢一步要好似揼石仔咁慢慢邁進。」
「攬炒巴」認為,最終攬炒成功與否,取決於兩大因素,其中之一是國際的支持。他指如果無國際制裁,單靠香港人街頭抗爭,絕對沒有無足夠力量攬炒中共政權。美國若取消關係法,甚至禁止中國公司在美國上市,將會是強而有力的國際支援,對香港先破後立絕對有利,而除美國外,亦需要爭取不同國家如英國、歐盟、澳洲、紐西蘭等等支援香港。
又再套回文首的「政治一日都嫌長」,誰曾想過美國一宗警暴和種族歧視事件,能夠演變成近年最大規模的示威,並演變成騷亂。當然這種演變,或多或少帶著「選舉近了」的背後操作,但亦道出一個殘酷又可愛的事實——民主社會的一切能變得更快更措手不及,說不定特朗普年尾就敗選,「攬炒團隊」和香港人一年來的努力和犧牲就統統如幻影。
「攬炒巴」承認,各國的政治形勢都變得很快,需要小心處理,亦警惕香港人應該要更具有國際視野,小心言論,「而唔係做一個國際Crying Baby」。亦提到除美國外,其他國家對制裁中國都採取曖昧態度,故在看不見對岸的未來,「國際線」仍有無盡的石頭要摸著走。
而國際是否支持香港,「攬炒巴」依然深信取決的,是香港人攬炒中共意志。「如果香港人自己都無同中共決一死戰嘅決心,國際係唔會將中共同香港人區分出黎,亦都冇義務救香港。」他認為既然香港人明白到「當香港失去國際地位,缺少呢份幫助嘅中國同樣唔會好過」,「攬炒中共」已經成為主流時,香港人就更應該咬實牙關,速戰速決。
「政治一日都嫌長。」
他寄語香港人在國安法下,對抗中共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所以更應該尋找方法,保存並對國際展示香港人的抗爭意志,「執生啦!」
文/胡戩
攝 排版/N
#DBC #DBChannel #加山傳播 #我要攬炒 #攬炒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制裁 #林鄭 #美國 #特朗普 #香港國安法 #一國一制
打拋葉用法 在 無神論者的巴別塔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支持本Page請Click入內文比Clap,已為Medium收費會員請直接Click入內文閱讀,謝謝!//
第一名:返校
佢未必係2019年我睇過最好嘅電影,但一定係我最喜愛嘅電影。《返校》精彩在於佢明明只係改編至一款技術力有限嘅2D冒險遊戲,然而卻可以響忠於原著精神同如何令無玩過遊戲嘅觀眾投入其中做倒一個好好嘅平衡。
更難得嘅係,導演好成功咁將《返校》遊戲本身不停於走廊徘徊嘅神髓移植入電影之餘,卻又一啲都唔悶;明明佢有好多機會將《返校》塑造成一套驚慄恐怖片,但15分鐘過後卻峰迴路轉變成劇情片。徐漢強仲要靠呢套片奪得最佳新導演獎,但我想講佢真係靠呢套作品吊打好多對手。
《返校》唔係一套高成本電影,但好多細微嘅地方都做得好好;成班年青演員好難得無搶戲來演,能夠忠於本位好好襯托女主角點樣由一無所知最後去到歇斯底里──香港嘅一班「本土」導演同演應該好好學習一下,點樣唔好成撚日以為用個忍樣做戲就叫好戲;唔好以為揸住一條「好橋」,啲細節為就可以求撚其其,用「預算有限」就蒙混過去。
甚至乎所謂「本土元素」都唔代表大哂,點樣好自然咁Present出黎而唔突兀,都係一種作為導演嘅責任。有影評話電影講抗爭講得唔夠,我覺得佢係搞錯咗電影唔係Serve抗爭者,而係Serve觀眾──呢種唔畫公仔畫出腸嘅含蓄,正正係電影導演嘅堅持。
當然《返校》雖然唔係打正旗號同極權政府周旋到底嘅史詩式革命電影,但仍然解動倒香港抗爭被極權打壓嘅情意結。但佢同其他「抗爭」電影唔同,主題係一個極權政府以「不分化」為藉口,以「捉鬼」為白色恐怖手段清除、迫害異己嘅故事。而好多懵撚黃屍睇完仲唔知套戲串緊自己,可謂愚昧兼可悲。
第二名:天氣之子
同樣係因為「抗爭情意結」,令《天氣之子》成為我排名第二喜愛嘅電影。但咁並唔代表套戲唔得,相比起《你的名字》,我覺得新海誠響控制場景表達係更加出色──我好鍾意《言葉之庭》對於雨嘅描寫,但《天氣之子》經已青出於藍。
當然《天氣之子》劇情並無《你的名字》咁討好,但係果種批判各種大人嘅「世代鬥爭」,決心得罪觀眾都要以「攬炒」作為結局嘅決心,;令新海誠之前被人質疑經已擁抱大眾市場而忘記初衷嘅質疑一掃而空。
完整感想:《天氣之子》:由成熟女性照顧躁動男性、少年逃避警察追捕、邊緣人反抗社會體制的攬炒作品
https://bit.ly/37fgniI
第三名: 綠簿旅友
好尷尬嘅係,呢套上屆奧斯卡最佳電影,因為我係響2019年頭睇,所以要擺到2019年最喜愛十大入面。而更尷尬嘅係,如果將佢擺響2018十大的話,佢分分鐘可以排名第一,但由於2019年發生太多事,結果感情因素之下反而排名跌到第三。
我成日都話,講各種弱勢族群受歧視嘅電影,最好睇應該就係在於矛盾設定:太過黑白分明反而係太沈重、令人好難睇得舒服。《綠簿》好巧妙咁將一個黑人有錢音樂家,配上一個義大利粗佬司機黎營造矛盾嘅起點,因為呢個矛盾起點SET得好,所以往後無論係有錢佬見倒司機唔用手套食雞亂丟、義大利佬點樣響南方城市面對同性戀、黑人歧視時點樣用爽快而橫蠻嘅方式解決,都拍得非常有趣。
有人稍嫌套戲太過正能量、以及無乜觸及「深層次矛盾」有啲膚淺,但其實呢啲都唔係一套好戲嘅絕對標準,又要講香港好多「本土」電影就正正係將果種社會使命感睇得太重,反而破壞哂套戲。
第四名:波希米亞狂想曲
又係另一套明明係上年奧斯卡,隔離咁耐先講有啲尷尬嘅電影。《波希米亞狂想曲》於我而言,如果只限於前半部份的話,簡直係一套完美作品──佢唔會好俗套咁講Queen主音Freddie Mercury點樣被歧視努力奮鬥終於成功,反而係注重去講何謂一個音樂天才,點樣同佢嘅拍擋創作出一首又一首驚世之作。
然而個問題係去到後半當講到Freddie Mercury崩壞嘅部份,你係明顯見倒隱惡揚善嘅手影、而且將所有罪責推哂去全片唯一奸角頭上,令到果種由高處墮落到底嘅感覺唔得扎實,呢個係比較可惜嘅地方。
至於最後一場演唱會比好多人奉為神作一幕,但我自己本身唔係Queen Fans,所以反而無乜感覺──但正正因為我唔係Fans都覺得套戲好睇,所以先至係難得之處。
第五名:從前有個荷里活
Brad Pitt憑套戲攞倒最佳男配角真係鄧仍開心,因為響套戲入面佢扮演一個有型落泊中佬真係非常出色──雖然Joe Pesci今年係更值得攞。
《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當然唔係泰倫天奴最出色嘅一套作品,甚至上一套《Hateful 8》都比呢套精彩。但佢過癮嘅地方係將一件歷史上真實發生嘅謀殺案Twist成自己希望嘅方向發展,順帶講下荷里活珠光寶氣背後嘅八掛,然後主題卻係李安納度作為一個好想證實自己演技嘅過氣明星,卻響執著演技之路時被人冷嘲熱諷──幾條線好似無厘啦更夾唔埋,但由完全配合泰倫天奴一直以來嘅怪雞風格。
唯一美中不足嘅係,套戲其實一直想諷刺李安納度一直想做一個好演員但卻無人對佢演技有興趣;但現實卻正正係李安納度太過執著於佢有無演技(甚至為咗造就佢做影帝整咗套爛爛地嘅《復仇勇者》出黎),反而比人感覺做戲太「用力」──如果佢可以放低呢種執著,響影壇地位應該會更高。
第六名:Richard Jewell
好不幸,作為一個忠誠保守派導演,奇連伊士活響今屆奧斯卡係完全無辦法獲得應有嘅尊重。一套咁出色嘅電影,竟然只係得Kathy Bates一個奧斯卡提名。
《Richard Jewell》個角色設定唔討好,響荷里活黎講係一個致命傷:唔單止係一個其貌不揚、口齒不清嘅大肥佬,然後仲要麻木崇拜警察,甚至連差佬陷害佢果刻仍然執迷不悟地走去配合。但其實套戲最吸引嘅地方卻正正係,果位對男主角極其睇唔過眼、卻又唔忍心拋棄佢嘅律師,點樣逐步捉摸倒主角嘅諗法,然後同佢共同對抗警權欺壓嘅過程。
當然,呢套戲對我有額外加分嘅,係警察點樣為咗老屈Richard Jewell係鬼,無所不用其極,呢樣嘢同黃屍捉鬼天屍所作所為其實並無分別。
延伸閱讀:令所有捉鬼天屍抬唔起頭嘅電影:《Richard Jewell驚世懸案》
https://bit.ly/2SAMzry
第七名:愛爾蘭人
老實講,相比起《愛爾蘭人》,其實我係更加鍾意《Good Fella 盜亦有道》:兩套戲其實套路有唔少地方相似,而後者係拍得比前者更有活力──畢竟同一批演員,老咗幾十年再拍番同一戲種,響呢方面點都會爭啲。
但《愛爾蘭人》始終係由三位殿堂級演員Joe Pesci、羅拔迪尼路同阿爾柏仙奴主演,佢地啲對手戲真係好難唔精彩,尤其係Joe Pesci由《Good Fella》飾演一條躁狂癲佬,再去到今日一轉而成一個內斂黑幫長輩,呢種轉變令人嘆為觀止之餘,亦值得再攞一座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只可惜輸咗比Brad Pitt。
《Irish Man》係馬田史高西斯向新時代電影觀眾嘅一場宣戰:大量引用電腦特技化妝將幾個七八十歲嘅老嘢飾演番自己四五十歲時候,而更難得係幾位演員真係要響演技上面「回春」到之前嘅年齡(所以點解套戲一開始唔係好似其他江湖片咁由廿歲仔開始?無計啦扮唔倒呀);然後將套戲放響Netflix播但卻又堅持拍足3個幾鐘。
結果就係後生仔似乎唔太Buy,支持嘅仍然係班老屎忽如我;亦正如當我睇呢套戲幾位黑社會大佬嘅衝突係會令我諗起老蕭、毓民同黃洋達──試問今時今日仲有幾多個o靚仔o靚妹會聽佢地?Anyway馬田史高西斯同奇連伊士活一樣,就係無論拍戲拍到幾老,質素始終有保證,好睇過Netflix另一套《Two Popes》先。
第八名:上流寄生族
我唔會為嘩眾取寵、走去力排眾議話《上流寄生族》唔好睇,事實上無論係佢前半以喜劇形式講述韓國一個貧窮家庭點樣狂想式走入有錢人間屋入面搵食;定係去到後面點樣用驚慄嘅暴力血腥場面對於上流階級嘅控訴,都係拍得非常精彩。
問題只在於兩點:一係中間果個由瘋狂鬧劇一轉成為暗黑驚慄嘅轉接位實在太唔自然:即係前一刻仲響度嬉笑怒罵搶緊罪證(仲要有幾個位係硬滑稽搞笑造出黎嘅笑點),下一刻經已變成生死相搏,感情轉唔切投入唔倒之下就難免打咗少少折扣。
至於另一點則係,咁多年以來出色嘅韓國電影實在太多,比《上流寄生族》好睇嘅亦唔少;咁樣一次過頒哂最佳外語片、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導演同最佳電影比佢,好明顯係一場政治騷,同當年《十年》攞倒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一樣,係令我好唔舒服──當然《十年》係連電影基本完整性都講唔上,又再係等而下之。
第九名:極速求生
奧斯卡最佳紀錄長片獎比咗《美國工廠》,但我心目中嘅最佳紀錄片其實應該係Netflix另一套《極速求生》──但好不幸佢唔係一集過而係一個Series,所以唔符合參賽資格。
《美國工廠》開頭其實都幾好睇,但我本來期待果種強調中美文化矛盾去到後面經已無哂,反而係執著於究竟成唔成立倒個工會:呢啲基本上就係奧巴馬夫婦嘅左膠套路,還好現實個工會就係被否決咗,我諗都出乎呢兩位金主意料之外,尤如摑咗佢地一巴掌。
講番《極速求生》佢最精彩嘅地方係特登唔講目前響F1車壇玩哂嘅平治車隊,而由一眾中小型車隊講起,再逐步去講呢啲無望冠軍嘅車隊同車手,各自面對乜嘢壓力,再配埋賽車嘅片段,刺激得黎亦有好多反思地方,呢一點上面係遠比《美國工廠》豐富。當然我自己本身都追開F1,睇落就更有親切感。
第十名:John Wick 3
數到第十套其實已有啲勉強,響兩套麻麻地嘅《Two Popes》同《John Wick 3》之間,我揀咗後者。
《John Wick 3》係延續咗頭兩集嘅優良傳統,由最起初一段追殺戲一直到兩人兩狗聯合都係極之精彩,但問題卻在於再之後由於導演想打破之前兩集「少少劇情狂打」嘅局限,開始嘗試塑造多啲背照同世界觀出黎──於是咁就出事。John Wick之所以好睇,係由於佢無乜口水花,就算打都係幾句之間打完,你突然搵個光頭佬係咁同John Wick講耶穌,仲要打到死唔斷氣果下,就真係破壞哂成套戲嘅神髓。
或者呢個系列去到呢度已到佢嘅極限,之後就係玩爛時段嘅來臨。
延伸閱讀:《John Wick Chapter 3》:前作太成功帶來的若有所失
https://bit.ly/39xH8Rl
言過其實:1917 、小丑
有關《小丑》之前都有講過,成套戲嘅問題係個小丑完全無原著小丑嘅神髓,而純粹係一個癲佬;另一個問題係入面好多場所謂「內心戲」其實比我感覺都係非常造作,近乎舞台劇性表演,感覺就係純粹SET套戲比男主角攞獎。
如果佢唔掛《小丑》呢個牌頭,可能我未必會咁唔鍾意套戲,而且佢對葛咸城之所以成為罪惡之城嘅描寫亦都相當切合香港目前環境。但成套戲我係唔係好感受倒小丑本身嘅內心掙扎究竟有幾痛苦,因為好多時作惡係唔需要理由,更何況小丑有啲理由只係因為情緒病而引發出黎。
另外就係《1917》。我發覺好多鍾意評戲嘅人對呢套戲都係大加讚賞,咁可能我唔識點樣用影評角度睇呢套戲啦,所以完全係同佢地嘅感受相反。《1917》以長鏡頭作為賣點,但事實上成場戲卻一CUT為三,唔係真正嘅一鏡到底,感覺已有少少受騙。
長鏡頭有一個好大嘅局限係,你係無空間去陳述其他支線劇情,所以成套戲就好睇你拍得有無迫力。《1917》個劇情係講兩位主角要響8個鐘之內走到去目標地點,但成套戲只係兩個幾鐘,換言之導演係需要用剪接或者劇情黎控制時間流逝,果種壓迫感立時打咗折扣。
而更大嘅問題係響主角「走難」過程中,真係唔係好Feel倒有幾緊急,亦唔係有太多生死之間嘅驚險場面,再加上無戰場上嘅其他資訊豐富內容,結果就係愈來愈悶。更離譜嘅卻係明明之前埋咗一條伏線,有個軍官叫主角去到司令部一定要有人見證之下先可以拆封信,但去到最後條伏線竟然無咗,個指揮官響作下狀反抗之後就好順攤咁接受咗男主角嘅要求,完全係反高潮!
我唔會否認《1917》啲景係拍得幾靚,但老實長鏡頭呢樣嘢並唔係真係必要,或者至少長鏡頭唔應該係成套戲嘅唯一拍攝手法,你睇《一屍到底》、《飛鳥俠》其實都係將長鏡頭同劇情發揮可以黎得一個好好配合(有人話《飛鳥俠》長鏡頭只係響室內轉來轉去發揮有限,喂大佬人地個焦點係響人物之間嘅衝突同對話,而唔撚係話你聽個畫面有幾浩瀚呀,呢種先係長鏡頭真正正確嘅用法)《1917》只係用氣氛磅礡就想挑戰奧斯卡最佳電影,未免太過大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