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記帳士準備心得(文長)
前言:
本來有想報107年
但找不到畢業證書就懶
想說對會計系根本沒考到什麼照
好像有點空虛 就報名108年
甚至還參加輔導班
但每天早上8點就要坐在那
我真的活不下去 乾脆自己讀
可能自己虛榮心有點
整天就在那邊幻想好想考榜首
就有自己專屬的榜單
就想說來讀一下...
0305 記帳士準備心得(文長)
前言:
本來有想報107年
但找不到畢業證書就懶
想說對會計系根本沒考到什麼照
好像有點空虛 就報名108年
甚至還參加輔導班
但每天早上8點就要坐在那
我真的活不下去 乾脆自己讀
可能自己虛榮心有點
整天就在那邊幻想好想考榜首
就有自己專屬的榜單
就想說來讀一下
但就沒考到好好笑 但還有前50滿足了
108記帳士考試心得:
總分74.89 (及格標準:60分)
國文 合66 申32 申34
題目都沒有出那種貼近時事的
我就可以寫的很開心 但聽說很多人寫直的?
聽說今年平均3、40 有點慘
會計學 合45.5 申8 測37.5
選擇很佛 申論很擊敗
稅務法規 測 92
不算難但小冷門 出題老師長照跟薪資都出了好棒
稅務申報實務 測80
這是我看過最佛的一年 慧不慧太佛
沒考連環爆的綜所稅計算改考房地合一
應該是長照薪資剛適用還不敢考
記帳法規 測 86
這是我看過最擊敗的題目 真的有夠刁鑽
-
心理建設:
其實想考記帳士大家都有機會上榜
但真的要維持下去(幹話
跟學一些考試技巧和讀書方式
沒有太多底子的儘早讀
-
答題方式:
選擇題作答方式
細讀題目圈出影響答案的關鍵字
例如 境內 境外 年度 何者為是 或 否
再把錯的答案一個一個劃掉
看太快分數走的很冤枉
申論題作答方式
一樣把關鍵字圈出來
把申論格式法條計算過程
盡量完整的寫整齊
-
讀書方式:
準備一張洞洞紙和廢紙或白紙
洞洞紙拿來寫筆記
白紙拿來背誦及計算
書裡面其實很多廢話
有些不會考的地方第一遍細讀讀過就好
還有覺得不要把整本畫滿滿都是螢光筆
不然你用螢光色的紙印就好了:)
然後不要把筆記寫的很美
又不是要拿去賣超級浪費時間
自己看得懂比較好
推薦把稅法書讀三次
-
考前一個月:
除了把記帳士考古題近三年都寫完以外
會計師高普考地特初等稅法會計學
都寫一遍特別是當年度已經考過的考試
可能題型會互相參考或改數字題目
上考場之後會發現考題考來考去也差不多就那樣
會寫的很安心
-
各科準備心得
國文:
兩篇作文 最好湊滿7-8 頁
不要寫直的 不要寫直的 不要寫直的
太多人犯了所以講三遍^_^
第一段先華麗的開門見山
中間敘述你的觀點
來個正反面論述
再來寫你最後比較支持哪個論述
然後結論來個首位呼應
會計學:
我都沒唸所以考超爛好好笑
只有在考前一兩天把高普考地特會計寫過練手感
除非你稅法有把握超級屌
不然不能放掉:)
-
稅務法規及稅務申報實務:
用書推薦 高點詩敏2020版
或 松根稅務法規還夠用 及 中華財政綜所營所營業稅
讀稅法最重要就是把架構弄清楚
主體 客體 計算 稽徵程序 罰則
稅法選擇題的考點通常有小型計算 納稅義務人 稅率
年限 天數 減免之類的那些都很重要
推薦準備方式 該法細讀一輪後
寫中華財政的題庫 太刁鑽的跳過
搭配後面的術科練習計算
從算式答案去學計算過程
然後把比較不熟或難度高的題型備註在封面
加值型及非加值型營業稅
零稅率免稅要會分
減免要記清楚 納稅義務人常考 視同銷貨
非加值型非經常買進賣出固定資產免稅
兼營營業人要會算不得扣抵比例
還有購買國外勞務等等
罰則問逃漏稅幾倍全部選五倍
綜合所得稅
109考點應該擺在薪資核實認定及定額免稅
還有長照12萬 基本生活費17.5萬
算綜所稅要細心跟熟練
熟到看到稿費 先減18萬*0.7等等
房地合一也要會
營利事業所得稅
申論通常考108所得
193,548 ~ 500,000 是用19%
通常會分成子題來考東湊西湊對幾題 很好拿分
折舊 噸位稅 公式型所得等等要會算
所得稅的基本稅額條例要會算
稅捐稽徵法
就背熟一樣納稅義務人
滯納金要會算 復查 訴願 行政訴訟要找誰也要記熟
遺產及贈與稅法
佔比超小背熟會算就好
-
記帳法規:
直接印法條唸
行政程序法 第二章
佔分最少背關鍵字
通常看到就回答兩年不太會錯
商業會計法及商業會計處理準則
記帳士法 公司法第1、8章 商業登記法 記帳士倫理道德
都是一樣唸過去寫題目就知道重點在哪
不要全部畫滿螢光筆
天數 年數 百分比 罰則 都是考點
祝想考109年記帳士的都能上榜
啊有問題可以問我
照片是我的筆記跟板書摘要
依照一年難一年簡單那麼109應該比較容易過
108差一點的109衝一波吧
然後祝我畢業之後可以早點考上會計師
#記帳士 #專技普考 #會計學 #稅法 #財政部
#108普帳字號000039 #稅務法規 #CPB #考試院及格證書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營利事業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 房地合一稅2.0三讀通過✨】
為了遏止房價不當哄抬,落實居住正義 ,政府去年12月提出「 #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 」,除了已經上路的第一波方案(包括內政部稽查紅單炒房、修正實價登錄三法,財政部修正「所得基本稅額條例」,金管會督促銀行採差別或審慎授信,央行進行選擇性信用管制等措施),第二波「房地合一稅2.0」方案,今(9)日上午也在朝野立委高度共識下,經立法院三讀通過,俟總統公布後,將自今(110)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次改革六大重點快速看👀
1⃣短期套利者課重稅:延長個人房地短期交易所得課重稅(35%、45%)的持有期間,抑制個人短期炒作不動產。但境內個人持有期間超過5年、非境內個人持有期間超過2年適用稅率不變。
2⃣法人比照個人課稅:營利事業比照個人,按持有期間採差別稅率,分開計稅,抑制營利事業短期炒作不動產,防止個人藉由設立營利事業進行房地短期交易避稅。但境內營利事業持有期間超過5年、境外營利事業持有期間超過2年適用稅率不變。
3⃣擴大房地課稅範圍:將「預售屋交易」及「實質移轉房地的股權交易」納入課稅,抑制預售屋炒作,防杜以股權移轉方式炒作不動產,規避房地交易所得稅負。
4⃣土地漲價總數額設上限:「土地漲價總數額」以公告土地現值所計算的數額為限,防杜高報土地移轉現值來增加可減除的土地漲價總數額,規避房地交易所得稅負。
5⃣以下5種交易不受影響:
♦個人及營利事業非自願因素交易持有期間在5年以下之房地、
♦個人及營利事業以自有土地與建商合建分回房地後,持有期間在5年內之交易。
♦建商興建房屋完成後第一次移轉之房地交易。
♦個人及營利事業提供土地、合法建築物、他項權利或資金參與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者,其取得房地後第一次移轉且持有期間在5年內之交易。
♦自住房地持有並設籍滿6年之交易,維持稅率10%及免稅額度新臺幣400萬元。
6⃣施行日期:個人及營利事業自110年7月1日起交易105年1月1日以後取得之房地,適用房地合一稅2.0。
🔎更多資訊請參考 中華民國財政部「房地合一2.0 專區」:https://www.mof.gov.tw/houseandland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營利事業 在 國發會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健全房地產方案 第二波📢】推動 #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修法]
房屋是大家遮風避雨的家,短期炒作房價金母湯🙅♀️
為了讓努力的人都能有一個遮風避雨的住所,政府除了加速興辦社會住宅、擴大租金補貼,推動包租代管,去年12月又提出「 #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 」,希望遏止房價不當哄抬,落實 居住正義 。
國發會龔明鑫主委表示,這次稅制改革主要還是健全房地產方案的一環,是防止短期炒作房產,增加炒作者的機會成本,並不會對自住、建商或商辦等造成影響。
🏠第一波已上路的健全房地產方案
▸內政部稽查紅單炒房,修正實價登錄三法,不動產交易資訊更加透明化。
▸財政部修正「所得基本稅額條例」,杜絕鑽營規避不動產交易稅。
▸金管會督促銀行採差別或審慎授信。
▸央行也進行選擇性信用管制,防範銀行信用資源過度流向房地產。
🏠加碼第二波方案
政府再提出「所得稅法」修正,修正房地合一稅制:
▸延長個人短期交易房地適用高稅率之持有期間(45%高稅率適用期由現行的1年延長到2年,超過2年未滿5年,則課以35%稅率)
▸新增明定營利事業房地交易所得,應按持有期間課徵差別稅額。
▸同時擴大房地交易適用範圍(納入預售屋買賣)
進一步遏止短期投機炒作不動產,健全不動產交易市場發展。
———
📢以下交易人不受影響
❶自住房地持有並設籍超過6年之交易
❷個人非自願因素(如調職)房地交易
❸個人以自有土地與建商合建分回房地交易
❹建商興建房屋完成後第一次移轉之房地交易
📣房地合一税比囤房稅更好📣
▸一般買房自住的人不會頻繁買賣房屋,不會影響非炒作者。
▸囤房稅打擊面太廣,無法分辨持有房屋者的情況(如祖厝、家族持有、一戶多號等情形)。
▸囤房稅的增加不至於使房東賣屋,反而容易使房東將成本轉嫁給房客,年輕租屋族無辜中槍。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營利事業 在 惇安法律事務所 Lexcel Partner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鬥陣來關心】證券交易所得稅/ 最低稅賦
作者:劉康身律師 / 蘇姵蓁
「所得基本稅額條例」(即最低稅負制)之立法目的乃係為維護租稅公平,確保國家稅收,建立營利事業及個人所得稅負擔對國家財政之基本貢獻。2006年1月1日施行此條例時,考量未上市、未上櫃且未登錄興櫃股票(簡稱未上市櫃股票)無公開交易市場,且當時停徵證券交易所得稅,因此將個人出售該等股票之交易所得納入規範,使適用租稅減免而繳納較低稅負或完全免稅之個人,仍須繳納基本稅額。而後因2013年至2015年間實施個人證券交易所得課稅制度,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也因此回歸課徵所得稅,刪除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之規定。
然自2016年1月1日起,個人證券交易所得再度停止課徵所得稅,惟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卻未同步恢復納入個人基本所得額課稅。財政部因而提出「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第12條、第18條修正草案,擬恢復未上市櫃股票交易所得計入個人基本所得額,並已於2020年12月21日經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初審通過,預計自2021年1月1日施行。
(本文之內容不代表本所之立場或法律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