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成癮的生理與心理機制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成癮的生理與心理機制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成癮的生理與心理機制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成癮的生理與心理機制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奧運,讓你熱血沸騰嗎?】#贈書🎉 最近奧運的好成績,幾乎點燃了整個社交平台,連遠端觀看比賽的我們,都和運動員們一起緊張、興奮與感動❤️ 這讓人不禁思考著:運動,真是一件特別的事,明明穿上跑步鞋,要去鍛鍊前那麼抗拒,卻能在跑完三十分鐘後給你全身的暢快! 知名心理學家、TED百萬講者...

成癮的生理與心理機制 在 蘇予昕諮商心理師-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18 12:53:59

【奧運,讓你熱血沸騰嗎?】#贈書🎉 最近奧運的好成績,幾乎點燃了整個社交平台,連遠端觀看比賽的我們,都和運動員們一起緊張、興奮與感動❤️ 這讓人不禁思考著:運動,真是一件特別的事,明明穿上跑步鞋,要去鍛鍊前那麼抗拒,卻能在跑完三十分鐘後給你全身的暢快! 知名心理學家、TED百萬講者凱莉.麥...

成癮的生理與心理機制 在 木的Mood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6:41:21

#木的DJtime #木的談精神科用藥迷思 🙋🏻‍♀️有沒有過聽到身邊的人想看精神科/身心科卻因為對藥物的擔心而退避三舍,木的整理了一些與精神科藥物有關的迷思跟大家討論分享,有什麼想補充的也歡迎留言! 許多人小至青少年,大至成人阿公阿嬤,對於看精神科的最大抗拒之一便是「啊我吃藥是不是一定會成癮?...

成癮的生理與心理機制 在 哇賽!心理學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3 19:00:13

這本由 心靈工坊 所出版的《渴求的心靈》,在剛看到簡介時就直覺我會喜歡,拿到書讀著卡巴金的推薦序,提到了作者多次聊到史金納的小說《桃源二村》,就肯定會更喜歡了。或許有人也一樣用關鍵字挑書,這本書個人會下的關鍵字是: 習慣、行為主義、正念、神經科學 可能有些人看到行為主義會起反感,但不可否認地,人...

  • 成癮的生理與心理機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30 21:24:38
    有 263 人按讚

    【奧運,讓你熱血沸騰嗎?】#贈書🎉

    最近奧運的好成績,幾乎點燃了整個社交平台,連遠端觀看比賽的我們,都和運動員們一起緊張、興奮與感動❤️


    這讓人不禁思考著:運動,真是一件特別的事,明明穿上跑步鞋,要去鍛鍊前那麼抗拒,卻能在跑完三十分鐘後給你全身的暢快!


    知名心理學家、TED百萬講者凱莉.麥高尼格表示,人類演化的歷史中長達數萬年,都處於大量運動才能獲得食物的時期,由於食物來源不穩定,我們身體的原廠設定就產生了一種神奇機制:


    #光是運動本身,#就會帶來如同大麻般的欣快,讓你放鬆、愉悅、有成就感。


    連大家誤以為造成肌肉痠痛的 #乳酸,都能跟隨血液進入大腦、改變你的神經化學物質,減少焦慮,並提供憂鬱症絕佳的預防功效。


    相反的,現代人因為工作型態轉變,以久坐為主的生活模式,不僅增加心血管、肥胖等生理疾病,甚至產生了憂鬱、焦慮、恐慌等心理疾病,皆因為不運動抑制了 #內源性大麻素受體 ,無法接收 #多巴胺 引導的獎勵系統。


    而食物、菸酒、毒品等外界獎勵,又不如我們內在的獎勵來地持久及健康,不運動也讓人更容易對其它有副作用的物質成癮。


    所以,該怎麼促進我們運動的動機?讓運動的效益發揮到最大值呢?《#史丹佛大學的情緒修復運動課》這本書給了我們幾個建議:


    一、#和他人一起運動:無論是否認識,光是在同一個空間、同步進行動作,就足以引發像觀看奧運賽事那般的 #集體亢奮 和 #集體快樂(的確,有他人一起上瑜伽時,我會更願意在疼痛的姿勢中多撐幾秒鐘)。


    二、#搭配你喜歡的音樂:研究指出,我們人類是用「肌肉」在聽音樂的,當你聽到振奮的曲調和歌詞,你的身體會無法克制地律動起來,即便你身體動也不動地躺著,你的腦神經也依然搭配著節奏,所以音樂會幫助勞動時更不費力,也減少疼痛感。


    三、#在大自然裡運動:沈浸在大自然中的大腦,會進入一種柔性的狀態,比起在健身房或街道上運動,自然環境較能讓人從大腦繁雜的資訊抽離,這也是為何疫情的隔離讓人如此焦慮,因為我們不得不暫別大地母親的懷抱,待逐漸解封後,記得找時間親近綠地及海洋。


    四、#找個專家倚靠他吧:作者特別強調,我們都太怕依賴他人,卻忽略依賴的強大力量,與人的連結能消弭許多一個人的抗拒和困難,所以找個專業人士帶你運動,就像找個心理師陪你聊聊,都是療癒自己的第一步!


    ------------抽書三步驟🎁----------------
    1.追蹤本粉絲頁、及按讚此貼文
    2.tag一位好友,並留言:「@___,跟我一起去運動,修復情緒吧!」
    3.公開分享此篇貼文


    8/3(二)晚上7點截止,
    9點左右公告一位得獎昕粉名單


    (另一個名額在Instagram: @the.original.you,
    可以兩邊同時參加喔)


    ---------------------------------
    想聆聽昕理師的線上課程🤍
    《#人類內在揚升的關鍵時刻》
    https://www.bcccourse.com/online/CoursePage.aspx?cid=20210111509

    ----------------------------------
    想閱讀《#活出你的原廠設定》
    博客來|https://reurl.cc/4gkbqR

  • 成癮的生理與心理機制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4 07:30:00
    有 66 人按讚

    【嗜糖成癮】:熱愛甜食「無糖不歡」
    醫師:糖上癮機制與毒品相同:你知道你一天吃了多少糖嗎?根據推算,台灣每年吃掉56萬噸的糖,平均每人每日吃下67克糖,為建議量的2.7倍。由於台灣的飲食文化多元,琳瑯滿目且色香味俱全的美食總是隨手可得,特別是香甜可口的點心,或是一杯清涼好喝的飲料總是讓人難以抗拒。然而甜食攝取過多,容易造成身體負擔和增加肥胖、慢性病等風險[1]。
     
    現代人常因工作壓力大,喜歡吃甜食紓壓,但過量的話不但容易發胖,更容易傷身。身心科醫師楊仲豪分享案例指出,一名國中生因患有過動症,從小就熱愛吃糖,即便被父母禁止也無法壓抑吃糖的慾望,導致年紀輕輕即罹患糖尿病。這名國中生的父母轉而求助醫師,希望醫師能治好孩子對糖果的依賴[2]。
     
    ■「糖」,也會「成癮」?!
    一般講到會讓人成癮的東西,最先聯想到的通常是「毒品」類,像是海洛英、安非他命…等等的非法禁藥。也有合法的,不過就需要醫師處方的,像是鎮靜安眠藥。其他雖屬不良習慣,不僅合法也可自由購買,例如: 香菸、檳榔、酒類。至於茶與咖啡,則被當成提神飲料,休閒使用。
     
    然而,近來諸多科學研究結果指出,有一種成癮物質,它不僅會單獨出現,還會隱身在各種食物裡。只要您生活在現代社會裡,而且需要進食,幾乎無法避免吃到。它存在您天天吃的食物中,而且還有「卡路里」!
     
    ▶猜到了嗎? 印象中只是食物的「糖」,竟然也是成癮物質。
    依照「成癮物質」的定義:首先,攝取後會感覺愉悅;然後,使用量會愈來愈大。停掉不用後,會出現戒斷症狀,身心不舒服,因此很想再度使用。
     
    ▶我們來看看,「糖」有沒有符合上述「成癮物質」的定義?
    糖份進入身體之後,會刺激大腦釋放「血清素」(serotonin)以及「多巴胺」(dopamine),這兩種神經傳導物質會讓人「感覺良好」。這能解釋為何很多人一旦壓力大,就想吃甜的;吃了甜食,就覺得心情好多了。
     
    然而,陡然飆升的血糖會讓身體大亂,於是身體接著分泌「胰島素」,以讓血糖回穩。胰島素讓細胞從血液中吸收糖分,降低血糖值。然而,進入細胞的糖分要是沒有使用掉,就會轉換成「脂肪」儲存起來。很多人雖然吃得不油,但是糖吃多了,還是會長胖。
     
    血糖濃度在胰島素的調控下,像溜滑梯一樣降到低點。血糖降得太快,人會覺得情緒低落、乏力,甚至感覺頭昏、手抖。這時,最好的解方就是伸手再拿一塊甜食…
     
    甜食就像雲霄飛車一樣,讓人的血糖值與情緒瞬間飆高又急墜,玩過一圈之後,還想再來一次,再一次…,口味愈來愈重,用量愈來愈大…,終於,上癮到無法自拔。
     
    「糖上癮」在台灣的盛行率,恐怕是嚇人的高。君不見整條街的飲料店,幾乎開到三步一間,便利商店的冰箱裡,也永遠有各種含糖飲料待售。再觀察一下周遭有多少人幾乎不喝白開水,手上總是提著飲料杯,或是拿著汽水瓶,只喝有甜味的液體[3]。
     
    ■糖、毒品、成癮、大腦獎勵機制
    糖與古柯鹼不僅外觀有些相像(都是白色的粉末),對大腦的作用也有些相似!我們攝取的糖能刺激大腦中的多巴胺(Dopamine)分泌,多巴胺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與大腦中的獎勵機制有緊密關聯。
     
    什麼是「大腦獎勵機制」呢?您是否曾在飽餐一頓、吃下一大碗冰淇淋、或是抽完早晨第一根香煙後感到心滿意足,充滿活力呢?這就是多巴胺啟動了大腦獎勵機制,讓人感到愉悅的結果。
     
    天擇讓人類大腦演化出這套獎勵系統,鼓勵我們去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追求異性、繁衍後代。在自然環境下,大腦獎勵系統驅使人類去做出對存活與繁殖有益的行為。但在人類文明發展後,各種刺激性物質如糖、尼古丁、毒品開始出現。這些物質能夠激發比天然食物更強烈的獎勵訊息,讓大腦一試成主顧,難以自拔。
     
    ▶糖與毒品都會:
    「過度攝取」:成癮後的老鼠會需要越來越多的糖來得到滿足。
    「戒斷症狀」:停止供應糖給已經上癮的老鼠會使得他們焦躁不安。
    「強烈渴望」:戒斷糖的老鼠再接觸到糖時,大腦會產生異常強烈的獎勵訊息。
    「交互作用」:成癮的效果會交互影響,例如過量攝取糖的老鼠也更容易酒精上癮。
     
    更糟的是,腦部獎勵中樞會對糖的刺激越來越不敏感,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吃更多的糖才能得到與之前相等的效果。這個情形也出現在酒癮、咖啡癮上,經過長期訓練,人們能增強對酒精與咖啡因的耐受力,而越喝越多。
     
    糖對大腦的獎勵機制也能解釋為什麼我們雖然肚子不餓,但還是會有那種「嘴饞」的感覺。就是這類「高度獎勵」食物對大腦的刺激,才讓我們在熱量足夠的飲食下,仍然吃個不停[4]。
     
    ■糖與肥胖及慢性疾病的關係
    說到肥胖,大家都會想到攝取過多的脂肪,但其實「糖」也是默默的幫兇,而肥胖同時也是導致第二型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的因素之一。小時候常聽到一句俗語:「能吃就是福」,要吃什麼?吃多少?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但是不正常的飲食習慣,或者過量的進食易導致肥胖,就可能為慢性疾病埋下危險因子。
     
    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發展進步,人們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卻也發現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也隨之增加。也觀察到導致這些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為「代謝症候群」,而肥胖更是影響其中的重要因子。
     
    所謂肥胖是指體內脂肪不當或過多的累積。由於肥胖會使體內過多脂肪釋放出游離脂肪酸或發炎因子,影響胰島素降低血糖的功能,另外肥胖也易造成胰島素阻抗,引發高血糖的發生,則可能會誘發糖尿病,若再加上血脂高易使周邊血管阻力增加,可能誘發高血壓的問題。
     
    所以當有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又合併有肥胖的問題時,就要監測體重,並且好好控制飲食了!因此降低食用精製糖類,不但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熱量攝取,也可以避免造成肥胖的風險[1]。
     
    ■糖上癮對身體的傷害
    權威期刊《自然》(Nature)上在2012年發布的《公共衛生:糖的毒性真相》一文指出,在依賴性心理和生理上,糖和酒精,甚至是和毒品上癮都是一模一樣的,所以很多科學家都把糖稱為「合法的毒品」。
     
    世界衛生組織(WHO)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調查結果指出,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要比正常飲食的人減少10到20年,世界組織還因此提出了「戒糖」的口號。事實上,過量食用糖不只是會發胖,的確會對人體的8個器官組織(牙齒、血管、皮膚、眼睛、骨骼、膽囊、肝臟、胰臟)造成嚴重的傷害[5]。
     
    ■戒糖的6大好處
    這裡要說的戒糖,是要請大家從「額外添加的精緻糖」做起。先戒掉額外添加的精緻糖哪些食物是有添加的精緻糖呢?其實除了天然的蔬果、牛奶、穀物之外,如果你吃到會甜的東西,常常都是額外添加精緻糖做成的。
     
    不管是手上拿著的大杯珍奶、飲料、調味的牛奶、可樂、冰糖滷味、各類醬汁、冰淇淋、糖果、餅乾、各類麵包蛋糕等烘焙品,都是額外添加的糖份,這就是我們需要戒掉的。無論廣告告訴你這是用黑糖、蜂蜜、楓糖漿、玉米糖漿、還是蔗糖,這些額外添加的糖份都會豐富食物的風味,但同時也是增加熱量,卻沒有其他的營養成分。
     
    戒糖者會說,剛開始點無糖的飲料後,腦袋瓜像被蒙上一層薄霧,更容易覺得疲憊不堪、頭痛,內心有說不出來的焦躁感呢。然而,請堅持下去,戒糖的好處即將出現。
     
    ▶腦袋更清晰
    戒糖之後,會讓頭腦裡正常分泌化學物質,讓思緒更清晰。
     
    ▶皮膚變好
    很愛吃甜甜時,比較容易長皺紋,或有酒糟性皮膚炎、青春痘等問題,而這些狀況在戒糖後會獲得改善。
     
    ▶睡得更好
    根據研究,精緻加工糖會影響「慢波睡眠」與「快速動眼期」。「慢波睡眠期」是我們睡覺時的深度睡眠期,這段時間沒睡好,精神就比較差,意識鈍鈍的,比較沒辦法清醒過來,白天學習到的知識、記憶都更難存好放在腦袋裡。而「快速動眼期」屬於我們夜間作夢的階段。擺脫糖分的影響後,戒糖者半夜突然醒來的次數會變少,睡眠時比較不會那麼淺眠,整體來說都能增進睡眠品質。
     
    ▶體重降低、心血管疾病機會降低
    開始戒糖後,就可以減少熱量攝取,體重會降低,血壓、血脂也會跟著降低,進而減少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機會。根據研究,每天熱量來源中,糖分占了25%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機會是每天糖份佔熱量10%人的兩倍。
     
    ▶牙齒更健康
    口腔內有糖份時,細菌就容易滋長。就算每天有好好刷牙,假使隨時來一杯可樂或珍珠奶茶,就會讓口腔成為細菌生長的好場所,就很難維持口腔衛生[6]。
     
    身心科醫師楊仲豪指出,人們對於許多事物上癮皆有一個過程,起初是喜歡,接著就是渴望得到;而當攝取糖分後,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讓身體感覺「非常渴望」。他提到,糖上癮機制其實與毒品大同小異,差別僅在於糖果可以少量取用,但毒品則完全碰不得。
     
    然而,糖果造成的副作用除了蛀牙、罹患糖尿病還有肥胖等,卻是不可抹滅的事實,建議民眾不論再怎麼喜愛吃糖,仍應適量為宜[2]。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1](彰化基督教醫院)「活力營養季刊(82期)」:https://bit.ly/3mAvBrZ
    ∎[2]CTWant 熱愛甜食「無糖不歡」 醫師:糖上癮機制與毒品相同:https://bit.ly/3d0gTr4
    ∎[3] 賴奕菁醫師專欄No.25-「糖」,也會「成癮」?!:https://bit.ly/3dNiGik
    ∎[4](天下雜誌)「螞蟻人注意!嗜糖成癮,小心脂肪肝、痛風、高血壓找上門」:https://bit.ly/3rWSZkn
    ∎[5]( Heho健康)糖上癮不僅易胖,身體8器官也受傷!:https://bit.ly/3t3RbaW
    ∎[6](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 )「精緻糖給你的快樂很短暫!戒糖的6大好處:頭腦清楚、睡得更好」:https://bit.ly/31SIdRL
      
    ➤➤照片
    ∎(YouTube)How sugar affects the brain - Nicole Avena:https://bit.ly/3uKycTh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康體位 #嗜糖成癮 #熱愛甜食 #無糖不歡 #糖上癮 #成癮物質 #糖 #毒品 #成癮 #大腦獎勵機制 #肥胖 #慢性疾病 #代謝症候群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成癮的生理與心理機制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14 07:30:00
    有 158 人按讚

    【成癮:明明很努力,為何就是戒不掉?】
    「我一開始使用毒品是來自朋友,當然最單純來講是好奇心,很多朋友會來慫恿,一次一次的跟你說:『沒關係』、『這沒有什麼』、『我用了以後也沒什麼,到現在還不是一樣』,這是我一開始使用搖頭丸的情況。」
     
    小胖說他使用毒品的契機,是基於好奇心與朋友的誘惑,之後讓他繼續使用的原因,除了毒品帶給他以往沒有過的感受之外,他也在毒友之間獲得歸屬感,「我們好像在一起、我們就是一夥人」,而當時他對用毒的意識並不強烈,覺得「我們沒有在用毒品,我們只是在讓自己快樂而已」合理化自己的用毒行為。
     
    ■藥物濫用過程中傷害最深的其實是家人
    「我犯了錯進了派出所,凌晨3點多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從大老遠坐計程車來到我面前,只為了跟我說:『你有沒有吃飯?你會不會餓?你會不會冷?沒有關係,我們一起面對。』當下其實我是崩潰的,因為我什麼都不能做,我再次傷害了媽媽。」【註1】
     
    ■這是一個「成癮」的時代
    抽菸、喝酒、嚼檳榔、喝咖啡、安眠藥、非法毒品、藥品濫用、賭博、暴飲暴食甚至於滑手機、網路上網都可以成癮。其中又以「喝酒」和「藥物濫用」這兩項常造成許多的社會問題。
     
    「長期飲酒過量」所衍生出個人生理病痛、家庭功能失調及酒後駕車社會安全危害等問題相當嚴重;「藥癮者」因一時好奇、受誘惑而嘗試毒品,並非真的想要戕害自己,但上癮後才發現為時已晚。【註2】
     
    ■何謂「成癮」?
    「癮」(Addiction)係指人對某種事物所產生的一種超乎尋常的嗜好和習慣,這種嗜好和習慣透過刺激中樞神經的獎賞系統(reward system)造成興奮或愉快感而形成「癮」。
     
    至於「成癮」則是指個體不可自制地反覆渴求濫用某種物質或從事某種活動,雖然知道這樣做會給自己或已經給自己帶來各種不良後果,但仍然無法控制。
     
    ■濫用藥物會擾亂神經傳導作用
    濫用藥物能以不受控制的方式,來模仿或阻斷神經傳導物質,從而擾亂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這會扭曲大腦所調控的行為,並改變我們的感覺。所謂不受控制,意指大腦本身完全沒有任何可以調控它們的機制。
     
    ■藥物進入腦中的速度與成癮的關係
    藥物進入血流之後,便依循一般血液循環。但是正確地抵達腦部並不是藥物在腦中產生作用的唯一因素。藥物進入腦中的速率或速度,是決定成癮與否的關鍵要素。
     
    ▶當藥物經口服用,它就會進入胃中,接著吸收進入血液。
    比起其他的藥物傳輸方式,這條途徑對藥物來講算是相當緩慢。
     
    ▶直接施打藥物進入血液(靜脈注射)
    能產生快速效果,遠比口服途徑更快。
     
    ▶用鼻子把藥物吸入肺中,或像吸菸那樣吸入,也都很快
    因為藥物經由肺部也能很快吸收進入血液中。
     
    較快進入腦中的藥物,會產生較大量或較強烈的癲狂,勝過較緩慢進入的藥物,會帶來較高癲狂和快感的使用方法,也比較有可能導致成癮。這就能解釋,大腦面對受藥物影響的化學信號轉導時會失去控制,這就是為什麼大腦先天上對成癮如此束手無策。【註3】
     
    ■ 成癮包括「物質成癮」(substance addiction)和「行為成癮」(behavioural addiction);「物質成癮」,又分為「合法物質成癮」和「非法物質成癮 」
    ▶「合法物質成癮」如:菸、酒等
    菸酒雖然定義為合法,但是對於菸酒成癮者給的健康問題,以及給社會帶來治安問題依然嚴重。
     
    ▶「非法物質成癮」如:毒品和藥物濫用
    此類成癮則是我國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其危害更是罄竹難書,愛滋、暴力、犯罪都與吸毒者有密切關係。
     
    ▶「物質成癮」不論合法與非法皆會嚴重傷害人體健康,並能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危害。
     
    ■「行為成癮」,包含:賭癮、網癮、手機成癮…等。
    任何行為成癮都會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傷害;如賭癮、網癮會敗光家庭財產、消沉個人意志,最終成為社會的累贅。與物質成癮的身心反應類似的是,當這些行為沒有被滿足時,人就會出現焦慮、不安、敏感、暴躁等症狀。
     
    時至今日,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有越來越多的物質與行為都會導致成癮;尤其是青少年族群,他們的心智並未完全成熟,極容易陷入一種無法自拔的成癮依賴狀態。
     
    ■青少年常見哪些成癮行為?
    根據美國最近一份調查發現,現今青少年最常見的十大成癮行為依序為:
    1.酒精
    長期飲酒會引起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表現為對酒的渴求和經常需要飲酒的強迫行為;停止飲酒會出現身體不適、坐立不安、肢體顫抖、噁心、嘔吐、出汗等戒斷症狀,恢復飲酒則這類症狀迅速消失。
     
    2.吸菸
    為什麼戒菸那麼難?除了心理、社會因素,主要跟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導致大腦特定區域的神經活動變化,從而誘發了令人愉悅的精神狀態,因此使人產生依賴。
     
    3.毒品
    重複使用毒品,使中樞神經發生某種生理的依賴,致使對該種毒品成癮,也就是說需要該種毒品持續存在於體內,否則會產生戒斷症狀。
     
    4.賭博
    賭癮是一種精神疾病,人在賭博的時候大腦內會產生「腦內啡」(endorphin),它會讓人產生愉悅感,漸漸地人就對賭博產生依賴,這感覺能使人上癮。
     
    5.電子遊戲/電動遊戲/電玩遊戲
    遊戲設計乃依據人的心理特點,設立許多的吸引點,遊戲中每一事件都是設計好的時間段、活動、獎勵的集合,讓你在吸引點的刺激中不知不覺地沉迷下去。
     
    6.社交媒介
    有些人透過社交媒介(如:Facebook、LINE、WhatsApp、微信等)連接整個世界,因為害怕被世界孤立,使得他們無論是生活或是工作都離不開它。
     
    7.網路
    同理可證,一旦哪天網路不通,或是手機不在身邊,就會產生巨大的不安與失落感。
     
    8.性行為
    性癮指個體出現強烈的、被迫的連續或周期性的性衝動行為,性衝動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焦慮不安的痛苦感覺。
     
    9.購物
    購買生活必須品是正常,但是購物成癮者總會有源源不斷的強烈購買慾望,根本停不下來。
     
    10.食物
    食物雖然是生活必需品,但有部分人的大腦對糖和脂肪的反應,就像吸毒者對毒品的需求一樣嚴重。
     
    ■父母 / 師長幫助青少年面對成癮的7個步驟
    為人父母或師長者,遇到子女或學生出現上述的成癮問題時,可把握以下7個原則來協助他們。
     
    1.面對並承認問題:引導青少年面對現實,正視自己成癮的問題。
    2.紀律代替懲罰:幫助青少年建立紀律,代替不必要且沒建設性的懲罰。
    3.建立健康的信心:肯定青少年正面的內在特質,如:勇敢、誠實等。
    4.取得支持的力量:青少年和助人者雙方都需要足夠的支持力量,才能走得長久。
    5.展現堅定的帶領:作為青少年的父母/師長,要讓青少年知道你的底線,並確實執行。
    6.持續/透明的溝通:與青少年充份討論有關成癮的各個面向,示範坦誠的揭露。
    7.找到對的諮商師:將青少年轉介給一位有能力處理成癮問題,能剛柔並濟、恩威並重,而且能迅速找到青少年問題所在的諮商師。【註4】
     
    了解成癮者所面對的心理議題,包含如何協助面對渴癮的誘惑,可能需要像是孟母三遷般改變環境,需要協助戒癮者面對孤獨感、修復人際關係,羞愧與罪惡感、低落的自我價值...等。
     
    當戒癮者從機構或醫療系統回歸社會,他們可能財力不穩、生涯陷入迷惘,家人拒絕再去相信。如何陪伴他們度過嘗試重新生活的挫折?面對家人的不信任、融入社區生活,克服就業的困難?甚至未來仍需要替自己去除負面標籤,澄清社會大眾的對上癮者的刻板印象、汙名…等。
     
    每一位成癮者的回歸之途,難免跌跌撞撞,經歷屢次的失敗與放棄,需要許多人協力接手,為困在「癮」中的靈魂共同努力,才能找到勇氣攻克挫折,重組顛倒混亂的世界,才能讓失色的生命再次繽紛。【註5】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獨立評論在天下)「吸毒是罪?是病?戒癮者的深切告白,為你揭開毒癮真相!」:https://bit.ly/2Q2WEzT
      
    ∎【註2】
    (花蓮縣衛生局)成癮戒治:https://bit.ly/3qSc2vV
      
    ∎【註3】
    環球生技月刊 Global Bio & Investment「為什麼我們會濫用藥物、酒精及尼古丁」:http://bit.ly/2P01mxL
      
    ∎【註4】
    (高雄市立凱旋醫院)「何謂「成癮」?」:https://bit.ly/30PDBvf
      
    ∎【註5】
    (風傳媒) 「明明很努力,為何就是戒不掉?揭露成癮者的心理世界,原來菸癮與購物慾有這些雷同之處」:http://bit.ly/3eJ2Jfa
      
    ➤➤照片
    ∎WHO IS TO BLAME FOR ADDICTION ?:http://bit.ly/3vBT0h1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藥物濫用對健康與社會之衝擊:問題與對策
    https://forum.nhri.edu.tw/book-107-1/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食品藥物管理署
    #藥物濫用 #藥物成癮 #成癮 #物質成癮 #行為成癮 #國民健康署
    衛生福利部 / 食品藥物管理署 / 食用玩家-食藥署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