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懷孕後期體重下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懷孕後期體重下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懷孕後期體重下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懷孕後期體重下降產品中有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420的網紅蘇河仰 婦產科醫師 精準母胎醫學專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懷孕水腫是因為喝水喝太多嗎? 有媽咪詢問說:懷孕水腫是因為喝水喝太多嗎? 懷孕期間喝水是個大學問,根據每位孕婦的體重不同以及活動量不同有關,建議一般是需要喝1800cc~3000cc左右的水,尤其是到了夏天,稍微動一下就汗流夾背,因此水分的攝取就很重要。 而孕媽咪懷孕到了後期,容易會有水腫的問題,...

懷孕後期體重下降 在 槿亘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16:21:36

/ 37週裡 看著體重一天一天上升 肚皮被撐的越來越大 第二次經歷還是感到不可思議 孕期的孕吐、不舒服、出血、每天睡不好、腰無限痠痛、胃脹氣、體力下降 一天可以跑廁所跑好幾趟 尤其後期半夜 好不容易睡著 尿意又來了 孕期全身不對勁每天想發脾氣 幸好沒有第三次了 兩次就夠崩潰了🤣 8/2 章魚燒 ...

懷孕後期體重下降 在 烏恩慈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12:59:59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要每個月都去產檢。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

懷孕後期體重下降 在 湯湯♡︎ᴸᵁᴷᴬ的ᴹᴬᴹᴬ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40:22

#20210511 ➌➐🅦➊🅓 #37W1D 📝#產檢紀錄 倒數中 今天例行性產檢已經是最後了,隨時寶寶都有可能會出生🐣 林醫師今日就問說還好嗎? 我:我覺得寶寶好像一直在下降了 林:好我們進來照超音波看一下 進去後林醫師照了一下說不錯喔~ (很好👍萬事具備,只欠東風)有安慰到媽媽喔😁❤️...

  • 懷孕後期體重下降 在 蘇河仰 婦產科醫師 精準母胎醫學專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1 12:00:08
    有 37 人按讚

    #懷孕水腫是因為喝水喝太多嗎?
    有媽咪詢問說:懷孕水腫是因為喝水喝太多嗎?
    懷孕期間喝水是個大學問,根據每位孕婦的體重不同以及活動量不同有關,建議一般是需要喝1800cc~3000cc左右的水,尤其是到了夏天,稍微動一下就汗流夾背,因此水分的攝取就很重要。
    而孕媽咪懷孕到了後期,容易會有水腫的問題,這是因為胎兒逐漸長大,使得子宮隨之撐大,進而壓迫到骨盆腔靜脈而導致血液循換變差,因此下肢會容易有水腫的問題產生,若有遇到這樣的情形,千萬不要因此而減少每天必須補充的水分,反而會讓身體代謝循環下降!
    如若因水腫而造成身體上的不適,建議孕媽咪可以嘗試墊高腳部、抬腿或是讓腳泡熱水,平時可以穿著彈性襪輔助,建議白天穿即可,晚上睡前別忘記脫下,且不要吃鈉含量過高的飲食,都可以稍稍舒緩水腫的現象喔!

  • 懷孕後期體重下降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31 19:34:56
    有 1,147 人按讚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每次產檢都要去。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茲炫。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 懷孕後期體重下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2-21 03:05:40
    有 510 人按讚

    孕期到現在來到了尾聲,有一些感想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下(文很長)。

    太太以前是完全不想要生小孩的人,是真的一點都不想的那種,理由很簡單,大方向是害怕自己無法給孩子一個很良好的環境成長,還有教養問題,一個人的教養真的很重要,從小就需要家長好好陪伴以及有耐心的教,又怕長輩介入太多看法不一樣會很兩難,當然還有經濟問題,因為會想要給孩子好的條件成長,最後比較膚淺的是怕胖以及懷孕的不適(太太很誠實)。

    然而讓我整個轉念的理由其實還蠻好笑的,有一次逛街買衣服在試穿時照鏡子發現,頭髮上竟然有一根白頭髮!當下我想的是,我的身體機能已經慢慢在老化了,先生又大我四歲,自己是不是真的不想要有小孩呢?不試的話以後會不會後悔?當天晚上跟先生討論這件事情,我們討論出的共識是順其自然會去嘗試,但會設定一個期限,如果期限到了,還沒有懷孕的話那就不強求了,也不會再去想。

    結果很幸運地在我們自己設定的期限內懷孕了,記得在生理期應該差不多要到了的時候,那時候其實還沒有超過時間生理期還沒來,但我總覺得身體不太一樣,行動派的我就去家樂福買菜順便買了兩支不同廠牌的驗孕棒,回家馬上驗孕,驗完兩支都有淡淡的兩條線,當下我整個腦中一片空白,想說什麼,懷孕了,也太快了吧,我要怎麼跟先生講,要給他驚喜還是要直接給他看驗孕棒,結果很直性子的我很直接地給他看驗孕棒說,【欸我懷孕了耶,傳說中的兩條線】,當時他坐在椅子上,記得他的反應是抱著我還拍了一下我的屁股說,【哦要生小孩了】,沒錯這就是兩個阿宅的反應。

    當天我就開始在查驗到孕之後要怎樣,會不會是子宮外孕啊、什麼時候要去看婦產科啊、開始找月子中心啊等等,所以我隔了一週再驗一次確定是兩條線後,掛了婦產科去檢查,檢查照超音波,醫生告知真的懷孕了,隔兩週聽到心跳聲領媽媽手冊,那時也確定先搬回台北,想說家人都在台北,懷孕生產比較有個照應!

    這個時候真的有開始覺得母愛爆發了起來,很多事情開始會小心翼翼,開始查怎樣對小孩好怎樣吃比較好,連以前買的營養補充品常常會忘記吃,反而在孕期要吃葉酸、孕婦維他命、鈣、鐵、魚油等,這些完全完全都不會忘記吃,而且還要搭配時段吃等,懷孕真的會改變一個人啊(遠目)。

    在懷孕初期的時候,好像是因為葉酸的關係,常常會很想吐而且沒有胃口,體重一直下降,但還算慶幸的是我的狀況是只有想吐但吐不出來,不然真的會爆瘦,好不容易到了中期,也順利搬回台北,開始拍攝一月要出的食譜書的行程,中期舒服很多,體重也慢慢回升,但還是對某些食物味道會有點反胃,胃口還是很小,其他不太會有什麼不適的感覺。

    中期肚子慢慢變大,以前的褲子開始變緊了,趕緊添購了一件孕婦短褲、一件孕婦長褲、兩件孕婦裙子跟哺乳內衣等,心裡一直反骨很不想面對孕婦裝,因為總覺得穿一次而已所以都沒有買孕婦上衣或洋裝,到現在後期身形沒有什麼大改變,只有大肚子而已,所以以前的上衣跟洋裝都還能穿(yes),省了不少治裝費啊,哈哈哈,而且開始可以開肚子的玩笑,吃飽飯可以把肚子撐出來說,我吃好飽哦(沒錯,這就是我小小的阿宅玩笑)。

    中後期還有個體驗很有趣的是胎動,剛開始胎動會覺得好驚奇,肚子裡真的有一個小生命在那邊動來動去的,但當肚子越來越大,寶寶也越來越大時,胎動變得非常劇烈(苦笑),只能想說寶寶真的很活潑啊~(繼續苦笑)沒事在動時就會錄一下裡面很像有異形在動的肚子,以後給小孩看應該蠻有趣的。

    產檢方面初期跟中期做的檢查比較多,抽血啊、羊膜穿刺啊、高層次啊、喝糖水等,這些都不恐怖也不緊張,緊張的是等待報告的時候,看到報告都正常真的是每對父母感到最安心的時候,每次的超音波看到寶寶每次每次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期待與她相見。

    目前後期開始覺得肚子變大速度很快,肚皮很撐,也是隨便吃一點東西,胃就非常不舒服,也很容易宮縮,常常從椅子上起身肚子就會變硬,在睡覺的時候翻身,肚子也會變硬,平時在路上走路,走得比較快肚子也會硬,就是一種肚子超容易硬的狀態,甚至做菜只是用刀壓一下大蒜,出一點力也變硬,拿比較重的鍋子也是迅速變硬,變得很多事情都需要更慢更小心需要先生幫忙。

    目前大部分比較緊急的工作都差不多完成,剩下比較輕鬆一點的拍攝、修圖或寫稿,接下來就等兩週後新書出版啦,出版後宣傳宣傳就可以等待生產了,不過自己的孕婦寫真還是要找時間拍啊(面攤模式啟動)!

    總之真的很幸運在孕期沒有太大的不適,身形也沒有變胖,也還沒有水腫,偶爾睡覺抽筋一下,也不貪嘴不會叫先生半夜買東西給我吃,(是不是對他太好了,狂笑),期待進入人生下一個階段啦。

    #宅宅太太的日常 #宅孕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