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懷孕初期上腹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懷孕初期上腹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懷孕初期上腹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懷孕初期上腹痛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流產一》 我說過我會分享 但這篇文更長 所以我分四篇放上來 文字很瑣碎 如果沒有耐心 不要來看 我對當時的感覺、記憶 都是片段的、跳躍式的 所以你們在看的時候 可能會覺得不流暢 甚至沒有邏輯可言 因為當時的我 沒有形狀和顏色 《過程》 去年初 我刻意減少工作 除了想給恩典更多陪伴 更多有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140的網紅Mama Colleg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種很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以持續不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IR)為特徵的內分泌紊亂的症候群。 每 10 名婦女中就有 1 人受 PCOS 影響。 此症會導致患者不正常...

懷孕初期上腹痛 在 Joyce H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6 06:00:25

《第一孕期的運動》 在懷孕前默默的養成了每天都要重訓的習慣 課表是先生替我規劃的(偏肌肥大訓練) 開始很規律的訓練之後,身形也慢慢有改變 對於動作的掌握度也越來越上手 因此即便在我驗到懷孕之後 依然維持我的訓練量 - 但,我一直難以忘懷 懷孕初期很順利的照到胚胎 除了著床的腹痛之外,我也沒有任何的不...

懷孕初期上腹痛 在 烏恩慈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05 12:59:59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要每個月都去產檢。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

懷孕初期上腹痛 在 陳菁徽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4:12:14

📣溫馨小叮嚀📣 有任何曾經與我互動看診的患者們 對後續療程有任何疑問 請不吝私訊我/隨時與我聯絡 我會親自致電討論📞 / (恭喜小怡順利畢業進入規則產檢並且傳承好孕雙胞胎媽咪故事)   遠從新竹來求診的小怡 結婚八年因為高齡伴隨男性精蟲活動力不足 接受試管嬰兒療程 喜懷雙胞胎之餘 畢業時特別帶她參觀...

  • 懷孕初期上腹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15 20:09:14
    有 15,892 人按讚

    《流產一》

    我說過我會分享
    但這篇文更長
    所以我分四篇放上來
    文字很瑣碎
    如果沒有耐心
    不要來看

    我對當時的感覺、記憶
    都是片段的、跳躍式的
    所以你們在看的時候
    可能會覺得不流暢
    甚至沒有邏輯可言
    因為當時的我
    沒有形狀和顏色

    《過程》

    去年初
    我刻意減少工作
    除了想給恩典更多陪伴
    更多有質感的家庭時間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我想再生一個

    我有哥哥姐姐
    小時候拳腳相向、總要爭個你死我活
    但我們感情很好
    想生第二胎
    是想讓恩典有手足陪伴
    尤其我媽媽過世時
    處理後事、討論大小細節、分享回憶、甚至後來常常想念媽媽的時候⋯
    我深深體會到有手足的好
    我們有同樣的成長記憶
    我們能懂彼此的心情
    如果我只是一個人
    爸媽都不在了
    我能跟誰說呢?找誰商量呢?
    這更強化了我想再生一個孩子的心情

    生理期很規律的我
    去年七月發現晚了兩天
    拿出早準備好的驗孕棒
    驗出很淡很淡的第二條線
    然後很心急地掛了婦產科
    我們帶著恩典一起去檢查
    超音波確定有一個小胚囊
    我早就迫不及待
    開始買各式營養品

    幾天後我開始輕微出血
    很像生理期最後一兩天的殘血
    咖啡色的
    我趕快上網查懷孕初期出血
    是有人這樣的
    後來也順產了
    我就繼續觀察
    微出血的情形一直都有
    幾天後是鮮血
    我趕快掛禾馨門診
    當天晚診是許峻睿醫師
    他看超音波
    有看見胚囊
    看不到心跳或裡面的胚胎
    他很溫柔安慰我
    可能現在週數太少
    再等個幾週
    觀察出血狀況
    如果沒有伴隨劇烈腹痛
    那期望是樂觀的

    我照常出外景
    照常工作
    照常運動
    這中間一直有輕微出血
    但我也不願有最壞打算
    我從來沒有想過會是我

    到了第八週還是九週
    我掛沈可欣醫師的門診
    她看了超音波
    還是一個空空的胚囊
    裡面沒有東西
    她跟我說
    這可能是一個萎縮卵
    我問那接下來呢?
    我很溫柔地跟我說明
    接下來我會面臨的狀況
    一個是
    我的身體會自然地把它排出來
    如果沒有
    那就要用藥物或是手術
    讓它離開我的身體
    因為放太久
    對身體是一種損傷
    我可以考慮一陣子
    再做決定

    我確定是沒有這個孩子了
    現在只希望它能自己排出體內
    就在預約要去禾馨用藥的前幾天
    我先是排出了一塊大血塊
    接著是一個小小的⋯半透明的⋯肉球
    我想
    就是它了
    幾天後的門診
    沈醫師看超音波確定子宮裡沒有胚囊了
    她開了子宮收縮劑給我
    提醒我會很痛
    要好好休息
    要把增厚的內膜組織都排乾淨
    身體才是真正的恢復、乾淨
    接下來的兩週
    我就是不斷排出血塊、流血⋯
    回診的超音波看起來
    子宮裡都乾淨了
    這段時間的起伏
    算是告一個段落
    其實前後不過兩個多月
    但當下覺得好漫長

    身體、力氣在逐漸恢復
    情緒這才慢慢出來

  • 懷孕初期上腹痛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23 16:23:55
    有 254 人按讚

    有幸可以上佳宜的直播,分享孕婦和新冠肺炎相關的知識,還有最近最火紅的話題~~~打疫苗!

    懶得看完全程半小時,可以直接看以下重點整理

    ⭐️⭐️⭐️>>>重點整理在這裡<<<⭐️⭐️⭐️

    1️⃣ 到底該不該出外產檢? 哪些項目可以延後? 那些不行?

    ✏️產檢間隔調整:
    一般孕婦: #產檢的間隔時間會拉長。
    高危險妊娠 (高血壓,免疫疾病,胎兒生長遲滯,多胞胎等): 建議原定時間產檢。

    ✏️一般檢查建議週數如下:
    🔸剛驗到懷孕/確認懷孕: 往後延到8~10週左右 (前提是沒有嚴重腹痛或是大出血的情形)
    🔸初期唐氏症篩檢/子癲前症篩檢: 11~13+6週 (可和第一次產檢其他自費抽血項目一起)
    🔸NIPT: 10週以後 (無週數上限)
    🔸羊膜穿刺: 16~17週之後 (仍建議24週前做到檢查)
    🔸高層次超音波: 20~24週
    🔸妊娠糖尿病 (喝糖水): 24~28週
    🔸乙型鏈球菌: 35~37週

    有些是有一個月的緩衝期,這些檢查可以考慮安排和產檢同天去檢驗,減少去醫院的次數。

    2️⃣ 孕婦屬於COVID-10高風險族群嗎? 重症比例將高出一般人幾倍?

    是,和同年齡女性相比會較嚴重,重症、插管、死亡率都會增加,#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比例增加約三倍,死亡率高出約1.7倍。

    #本身有內外科疾病,像是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氣喘,BMI較高,年紀較高,等是高危險群的孕婦,#感染COVID變成重症的機會比較高。

    3️⃣ 臨盆的產婦怎麼辦? 不同生產方式的染疫風險有不同嗎?

    🔸自然產: 建議38-40週約定時間催生。
    🔸剖腹產: 按照原定計畫時間生產。

    ⭐️住院前: #檢測孕婦本人和一位陪產者的PCR。
    陰性:安排住院;陽性:由專責醫院照護。

    🔎#萬一感染怎麼辦? (COVID-19孕婦)
    🔸無症狀或輕症患者: 不需要改變原本生產的計畫
    🔸肺炎或敗血症: 超過32週考慮提早生產
    🔸插管: 直接生產
    --> 早產和剖腹產的比例較高

    🔎#生產方式跟被感染的風險較無相關,建議產後可提早出院。

    🔎#哺乳: 美國建議可以母嬰同室,也可餵母乳,但一定要 #戴口罩和勤洗手。

    4️⃣ 不幸確診,會感染給胎兒嗎? 小孩出生後會有後遺症嗎?

    ✏️產前感染,目前和致畸胎性、胎死腹中、胎兒生長遲滯沒有明確的關聯。

    ✏️垂直感染的機會非常低,很少見,但仍然有零星的個案報導,沒辦法完全否定。

    ✏️新生兒感染大多數也無症狀,沒有明顯的後遺症。

    5️⃣ 可以打疫苗嗎? 新生兒會有抗體嗎? 備孕哺乳可打?

    可以打,以 #mRNA為優先選擇。
    #腺病毒載體疫苗並非不能打

    🔸mRNA疫苗在第三孕期施打於新生兒有發現抗體。
    🔸備孕和哺乳期間: 可以打,不須因打了疫苗而避孕。

    —-
    <<孕婦與COVID-19>> 疫情相關資訊傳送門🔗

    🎈孕婦到底要不要打疫苗? https://drjessicakang.blogspot.com/2021/06/covid-19_22.html
    🎈關鍵時刻該如何進行產檢? 我該去做產檢嗎? https://drjessicakang.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_42.html
    🎈疫情期間產檢變少了,如何安心在家? 教你數胎動 https://drjessicakang.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_27.html
    🎈疫情期間為什麼要約催生? https://drjessicakang.blogspot.com/2021/06/covid-19.html
    🎈我有產兆了怎麼辦? https://drjessicakang.blogspot.com/2021/05/blog-post_16.html

    #佳宜好朋友
    #防疫加開版
    #孕婦與新冠肺炎
    #covid19
    #懷孕生產相關衛教

  • 懷孕初期上腹痛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31 19:34:56
    有 1,147 人按讚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每次產檢都要去。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茲炫。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 懷孕初期上腹痛 在 Mama Colleg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8-08 15:30:01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一種很常見的婦科內分泌疾病,以持續不排卵、高雄激素或胰島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IR)為特徵的內分泌紊亂的症候群。

    每 10 名婦女中就有 1 人受 PCOS 影響。

    此症會導致患者不正常排卵,乃女性不孕的常見成因. 現今西醫學界未清楚多囊性卵巢症的成因,但估計與肥胖或基因缺陷有關.

    何謂多囊卵巢? What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PCOS?

    在生理期的時候,卵巢內的囊狀卵泡會在濾泡激素的作用下發育,進而排出卵子。一般人在月經初期的時候,卵巢內會有十個左右的正常卵泡,其中只有一個卵泡會發育成熟並排卵。其他的卵泡則會退化或不發育,等待下一個週期。而多囊性卵巢症的卵巢內會有小而不成熟的卵泡大約20多個左右,因為腦下垂體荷爾蒙濾泡激素的分泌量,不足以使一個卵泡成熟,便無從進行排卵,接著導致不孕症,這些卵泡以小囊的型式繼續存在於卵巢內,積少成多,便形成多囊性卵巢。

    病徵 Symptoms of PCOS

    大部分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的病徵於青春期後期或二十多歲時始發,多數患者只會出現以下眾多病徵中的一到兩項:

    不育 (infertility):無排卵或不規則排卵,如不接受治療則難以或甚至不能受孕

    卵巢增大 (enlarged ovaries):多囊性卵巢通常比正常的卵巢大1.5倍至3倍,有時可導致腹痛

    肥胖或超重 (weight gain):脂肪通常會分佈於腹部周圍,形成典型的蘋果身形(而不是啤梨身形)

    多毛症(體毛過多)(excessive hair growth):過多的體毛可出現於面部、胸前、腹部、乳房、拇指及腳趾 

    禿髮(毛髮稀疏)(thinning of hair):患者會出現典型的男性禿髮,頭頂和鬢角的毛髮會變得稀疏 

    痤瘡 (acne):男性荷爾蒙的增加可引致痤瘡和頭皮屑的出現 

    血液中男性荷爾蒙(如睪丸酮)水平上升,稱為「雄性激素過多症」(increase in male hormone testoterone)

    多囊性卵巢症的潛在危機:Other associated risked relating to PCOS

    1.子宮內膜癌 (thickening of the uterus lining):
    子宮內膜一樣會增生增厚,但因不排卵,所以沒有黃體素(progesterone)的生成,因此子宮內膜不會定期剝落月經,而持續的子宮內膜增生易造成子宮內膜癌。

    2.代謝症候群(高血糖、高血壓、高膽固醇):(Diabetes,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high cholesterol)
    多囊性卵巢症患者,尤其是肥胖者,易罹患成人型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併肥胖症患者易有高血酯症及高血壓症,罹患心臟血管疾病也比一般人高。
    所以這些患者,定期抽血檢查膽固醇 Cholesterol、三酸甘油脂 Triglyceride 及飯前血糖濃度是重要的.

    多囊卵巢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PCOS treatment)

    多囊卵巢症候群治療的目的主要是建立有排卵的正常月經周期,恢復生育能力,消除多毛。一旦建立了正常的月經周期,就能受孕,卵巢也不再產生過多雄激素,多毛也隨之消失.

    對荷爾蒙的治療 (PCOS hormone treatment)

    PCOS 是荷爾蒙失調,所以對于 PCOS 的治療部分應包括儘量保持荷爾蒙平衡。 有兩種方法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1) 增加體內女性荷爾蒙含量
    2) 减弱男性荷爾蒙增加的影響
    3) 爲增加女性荷爾蒙的含量,你的醫生可能會爲你開避孕藥。避孕藥有以下作用:
    促使你的經期更加正常
    改善粉刺幷减少臉部和身體毛髮的生長
    降低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爲减弱男性荷爾蒙的影響,你的醫生會爲你開抗雄激素藥物。抗雄激素藥物有以下作用:
    - 阻擋男性荷爾蒙在人體內活動
    - 减少不想要的毛髮生長和粉刺

    PCOS 和懷孕
    如果你想懷孕,請咨詢醫生。有些治療能够增加你懷孕的機會。

    建議:
    1.吃排卵藥 (排卵藥會讓子宮內膜變薄)
    2.運動 (運動可以讓男性賀爾蒙降低)
    3.吃避孕藥三個月 (避孕藥可讓黃體素正常分泌,補充女性荷爾蒙)

    所以要是跟我一樣有多囊性卵巢的女生,
    不用擔心,妳們也是可以正常懷孕的~
    像是比較肥胖的女生,第一步要先瘦下來,記得多運動
    瘦下來後受孕的機率會大很多! :)

    縱使現在的西醫很發達,
    但我總覺得吃太多藥對身體不太好,
    所以能盡量不吃就不吃,
    還是用最自然、健康的方式達到目的比較好!!

    Thank you for watching Mama College!
    I hope you find my video useful!

    Please subscribe for more interesting videos. You can also add me on facebook for more information.

    http://www.facebook.com/mamacollege

    Kayi Cheung 張嘉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