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應用經濟系出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應用經濟系出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應用經濟系出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應用經濟系出路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黃奇帆:產業互聯網金融是金融科技發展的下一個藍海 北京新浪網 10-25 11:43 10月25日消息,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2020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金融科技發展的主體是產業互聯網金融,發展前景巨大。產業互聯網金融以企業為用戶,以生產經營活動為場景提供數字金融服務,由於產業價...

  • 應用經濟系出路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15 18:42:00
    有 0 人按讚

    黃奇帆:產業互聯網金融是金融科技發展的下一個藍海

    北京新浪網 10-25 11:43

    10月25日消息,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在2020外灘金融峰會上表示,金融科技發展的主體是產業互聯網金融,發展前景巨大。產業互聯網金融以企業為用戶,以生產經營活動為場景提供數字金融服務,由於產業價值鏈更複雜、鏈條更長,目前數字化的比例仍然很低,金融服務還遠未達到面向個人端的數字金融智能化、便捷化的程度,是金融科技發展的下一個藍海。

    嘉賓發言實錄:

    黃奇帆: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很高興受邀參加2020年中國外灘金融峰會。我就今天的主題「后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和數字金融的趨勢與機遇」談一點學習心得,供大家參考。

    數字化平台擁有的 「五全信息」的基因具有強大的顛覆性作用。所謂數字化平台,是指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區塊鏈等一系列數字化技術組成的「數字綜合體」。數字化平台具有全空域信息、全流程信息、全場景信息、全解析信息和全價值信息的「五全信息」。這種「五全信息」具有五個特徵:

    「五全信息」是結構型的信息。這些信息必須包含社會經濟系統的各種結構性特徵,如產業系統的各種特徵描述、社會系統的運營數據等。「五全信息」的結構性體現了「數字孿生」的概念,是企業運營、產業生態和社會系統的全樣本刻畫。

    「五全信息」是動態型的信息。每一條「五全信息」都有時間戳、體現事物某一時刻的狀態,「五全信息」積累起來可以描繪事物的歷史規律和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

    「五全信息」是秩序型的信息。「五全信息」既包含了社會經濟系統的基本制度,也包含其運營規則。也就是說,「五全信息」采自於系統現有的秩序,也會幫助系統構建新的秩序。

    「五全信息」是信用型的信息。進入「五全信息」社會後,這些信息因為區塊鏈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具有高度的可信性。基於新的信用體系,無論是金融還是其他社會經濟系統都將發生更加徹底的革命。

    「五全信息」是生態型的信息。「五全信息」存在於特定的社會生態、產業生態之中,各類信息之間往往存在大量關聯,並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展現出來的。

    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鏈一旦能夠利用「五全信息」,就會立即形成新的經濟組織方式,從而對傳統產業構成顛覆性的衝擊。現在的數字化平台,在5G背景下還會進一步形成萬物萬聯體系,數字社會將擁有越來越多的「五全信息」。「五全信息」與工業製造相結合時,就形成工業製造4.0;與物流行業相結合,就形成智能物流體系;與城市管理相結合,就形成智慧城市;與金融結合,就形成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

    金融科技發展的主體是產業互聯網金融。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賦能下,金融科技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未來,符合科學、契合規律的金融科技應當走什麼樣的發展路徑?我認為,發展前景巨大的是產業互聯網金融。產業互聯網金融是機構通過金融科技向產業生態、尤其是中小微企業提供投融資服務的統稱。產業互聯網金融以企業為用戶,以生產經營活動為場景提供數字金融服務,由於產業價值鏈更複雜、鏈條更長,目前數字化的比例仍然很低,金融服務還遠未達到面向個人端的數字金融智能化、便捷化的程度,是金融科技發展的下一個藍海。

    產業互聯網金融的現實意義在於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中小微企業融資難不僅是中國的問題,還是世界性難題,不僅僅是銀行自身的問題,還與中小微企業自身的特點有關。小微企業屬於金融業長尾客戶,存在抵押品不足、信用資質差、信息不對稱、生命周期短等問題,銀行開展小微金融業務也存在獲客、盡職調查成本高、擔保不足、風控流程長及成本過高等問題。藉助產業互聯網金融,通過「五全信息」的合理運用,可以有效解決中小企業存在的信息、信用孤島,為小微企業提供與之匹配的金融服務。

    產業互聯網金融發展的關鍵節點逐步打通,進入成熟發展階段。金融的底層邏輯是信用,在「五全信息」的驅動下,企業運營數據可以與金融服務緊密地結合起來,以信息流轉帶動信用流轉,從而解決傳統金融供給無效的問題。

    以人工智慧在企業中的應用為例,當前人工智慧主要有八大關鍵技術,分別是深度學習、增強學習、模式識別、機器視覺、數據搜索、知識工程、自然語言理解和類腦交互決策。在這八大技術的支持下,製造業得以做到自感知、自適應、自學習、自決策,從而實現了生產的智能化、供應鏈的智能化、產品創新的智能化、企業經營的智能化。在此階段,大量結構化、可靠的數據成千上萬倍的增長,被採集、清洗、積累后,產生的數據利用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特性,進行大數據的交叉驗證,從而使得金融資產數字化,數字資產標準化。多方資金按照不同標的需求,匹配進各類生產環境中,將金融交易產品化,利用信息集成、交叉驗真、資產穿透、溯源管理等手段,提升對金融業務風險管控能力及金融資產配置的綜合服務能力。

    數字化平台與金融機構各盡所能、各展所長是最合理的發展模式。在產業互聯網時代,任何數字化平台的發展,不能靠簡單的燒錢來擴大市場佔有率,也不能讓客戶有成本無效果、長期賠錢,這是不可持續的自殺行為。合理的數字化平台,應能夠通過四種渠道取得效益:一是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運籌、調度,降低產業鏈、供應鏈的物流成本;二是通過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的應用,提高金融業務的工作效率;三是由於全產業鏈、全流程、全場景的信息傳遞功能,降低金融運行成本和風險;四是實現數字公司和金融業務的資源優化配置,產生優化紅利。

    同樣,與數字化平台合作的金融企業,也可以通過四種優勢為合作項目取得效益和紅利:一是低成本融資的優勢。二是企業信用判斷的優勢。數字化平台對客戶信用診斷相當於是X光、CT、核磁共振,代替不了醫生臨門一腳的診斷治療。客戶的實際信用調查及風險防範是金融企業的強項。三是資本規模的優勢。數字化平台儘管有巨大的客戶規模,但自身至少要有融資規模10%以上的資本金。只有銀行、信託、保險等專業的金融公司有這種資本金規模及與時俱進的擴張能力。四是社會信用的優勢。不論是金融監管當局還是老百姓,與有牌照、有傳統的金融企業打交道往往更放心、更順手。基於上述四項+四項分析,數字化平台與專業的金融企業的合作是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優化配置,是最好的發展模式。

    未來,數字化平台下的非銀金融機構出路在哪裡?最合理、最有前途的模式是互聯網或物聯網形成的數字化平台與各類金融機構的有機結合,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形成與實體經濟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相結合的產業互聯網金融平台。數字化平台應當發揮自己的長處,深耕產業,形成各行業的「五全信息」,提供給相應的金融戰略夥伴,使金融平台服務效率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數字化平台與金融機構要形成明確的各方多贏的效益格局。萬流歸宗,無論金融科技還是科技金融業務的發展,最終要讓各方受益,要降低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授信成本,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科技手段獲得合理的收益,並將這些效率紅利,合理地返還於產業鏈、供應鏈的上下游和金融方及數據平台經營方,從而產生萬宗歸流的窪地效益和商家趨利集聚效益。

    資料來源:https://m.news.sina.com.tw/article/20201025/36678272.html

  • 應用經濟系出路 在 渾水財經Chann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0-21 20:45:46
    有 351 人按讚


    【摸魚手札】當家長代子女去大學開放日(渾水)

    中大經濟系趁開放日多人,順勢搞了一系列的專題講座,找了兩位學者同一條蛋散做分享。Dr Vinci Chow負責講行為經濟學,徐家健教授則講共享經濟,蛋散畢業生渾水講股權爭奪戰的原理和應用。

    明明是專題講座,哪料到家長以為是入學講座,完席後學者們被狂問收生要求、畢業前景、學系競爭力等,學者們有點招架不住的樣子。好在我夠年輕,跟學弟學妹圍爐吹水,避過一劫。

    以前我這一代,大約是七年前,自己的科自己選,大學入學資訊日都是自己去,當面問教授學系資訊。我仲記得我好認真舉手問:「到底Econometrics係讀咩?」Prof. Sunny Kwong然後好用心解釋一輪。後來社交媒體傳出原來家長近年會親自去大學資訊日,我已經覺得匪夷所思。點知今日有幸一見,真係當堂嚇一跳,然後得啖笑。

    我不敢用太批判的角度去指責家長誇張,虎媽怪獸家長之類,這倒顯得自己太老屁股了。我向來讀書成績一般,爸媽也不覺得讀到書,他們不去,自有他們的原因在,不等於別人爸媽去旁聽無理。倒是學生本人,更應該親自去聽。

    每一個學系都有自己的學系性格,經濟學系算是比較謙虛,當被問到出路、競爭力之類的現實問題,學者們還是用心解釋經濟理論和數據方法如何在商業世界應用,揉合了大數據、計量等專有名詞,一流學者在家長面前都變成sales了,聽得家長們如沐春風。

    同樣問題如果問的是哲學系,我則不敢想像了,應該被掃地出門吧。我認識的哲學朋友,都比較高傲。

    學者們沒有講的現實是,在美國讀經濟就有以上好處,香港則不,香港的商業世界比較排斥經濟學家,私營的工作機會不多。中大經濟系最出類拔萃的精英,都去了董伯伯的團結香港基金做研究工作。常在媒體曝光的William Tsang是讀書尖子,當年做導修;另一位Ryan Ip也是Dean list常客,去過英國深造,既是好朋友,也是讀書時期的麻雀腳。做研究工作是否吃香,我也不清楚,不過他們的薪金至少高過首置上車置的入息限制吧。

    讀書係要讀無用之書,莊家也說:「無用之用,方為大用」這句話很有深意,無用的東西在用到之時,自然會有用,很玄吧。Vinci Chow也感嘆學生覺得學Matrix等數學工具無用,我都知,但以前我們不會這樣問。藥劑是神科之一,可惜近年因為人才供應過剩,神科的光環褪色了少許,人工就業不及以前好。如果把讀書看成投資,你是在投資四年後的光境,千禧年入學讀商的人也不會料到有金融海嘯。所以,不必想太多,讀些奇奇怪怪的書,沒有錯的。

    渾水
    專業投資者、上市公司執行董事、90後

    http://hkm.appledaily.com/detail.php…

  • 應用經濟系出路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4-11-06 16:11:31
    有 0 人按讚


    物聯網打破虛實世界防火牆

    從數位到原子的革命

    【作者: 歐敏銓】
    2014年11月05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148】

    資訊網路正在擴展成為與能源網路、自動化物流和

    運輸網路匯流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這個擴展的網路,讓我們從數位的世界,進入到原子的世界。

    在2001年發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紐約時報出版)而引發全球新視野的作者Jeremy Rifkin,今年四月又再發表他的最新作品 - 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零邊際成本社會)。在《第三次工業革命》這書中所描繪的,是一個永續的後碳(淘汏石化能源)經濟時代,而新書則更深一層剖析走向新時代的動力與機會為何。

    事實上,在本書的副標題中已指出這個答案:「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協同分享(Collaborative Commons)及資本主資的黯然失色」,這是Jeff這十年來在歐盟擔任《第三次工業革命長期永續經濟計劃》的主設計師所觀察到的心得。

    這一切已開始要發生了!

    在他到Google公司所做的一場演講中,脈絡清晰地說明了他對未來二、三十年的發展觀察。

    他一開始即破題指出,協同分享型的經濟是繼資本主義及社會主義兩大對立經濟系統誕生兩個世紀後,終於出現的一個新經濟系統。他說:「這是一個意義重大的歷史性事件,對我們及子孫們都有深遠的影響!」

    他認為這件事必然得發生,因為在資本主義巨大成功的背後,那隻看不見的手,正在將其領向潛在的滅亡,急需找到新的出路。

    「我們才剛看到一點輪廓,而儘管這還在早期,但軌跡已經很清晰,」支撐Jeff的理由是一個被稱為”零邊際成本”(Zero Marginal Cost)的概念:「這是觸發市場轉向協作分享型經濟系統發生的主要動力。」

    對於熟悉資本主義遊戲規劃的生意人來說,他們不斷追求新科技,希望提高生產力、降低邊際成本,以便提供更廉價的產品,進而能吃下更大的市場,為投資者帶來利潤。不過,他們沒有想到,科技的革命會讓生產力提升到一個極致,也就是讓邊際成本降低到接近於零,結果是商品和服務等於一文不值,可以幾乎免費提供給市場。

    他以資訊網路世界的發展為例指出,今日的消費者已變成了生產消費者(Prosumer),可以製作自己的資訊產品,如YouTube影片、部落格文章、電子書,這幾乎消滅了報紙和雜誌出版業。

    經濟學家,醒醒吧!

    「經濟學家認為有一個防火牆,即使虛擬世界中愈來愈多產品走向零邊際成本,但不會走進物質世界中,對實體的產品及服務產生威脅,」Jeff說:「醒醒吧,情況不再是如此了。」

    現在的情況是,資訊網路正在擴展成為與能源網路,和新興的自動化物流和運輸網路匯流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這個擴展的網路,讓我們從數位的世界,進入到原子的世界,當這三個網路匯整成一個系統,這個物聯網就會將資訊產品「近零邊際成本」的模式延伸至實物產品身上。

    「雖然它還在萌芽階段,我們已有140億個感測器,能連結資源的流動:有感應器連接倉庫和分配中心、有感應器沿著智慧道路系統佈建、有感應器能連接工廠樓層間的生產線,也能連接新的能源網路,所以我們能知道每時每刻的電力價格。」

    預估到了2030年時,會有100兆個感應器把所有的人和物都連接在一起,並不斷把大數據輸入到整合這三個網路的全球神經網路之上。屆時將有愈來愈多的Prosumer加入這個網路,利用這些數據,進行自己的分析,創造自己的演算法,並編入應用程式中,提高他們的生產力,急劇降低他們的邊際成本,製造、消費和分享他們的實體能源,彼此合作製造產品。

    「就像今天我們對於資訊產品所做的事。」

    「經濟學家認為有一個防火牆,即虛擬世界的變化

    不會走進物質世界中,對實體的產品及服務產生威脅。

    醒醒吧,情況不再是如此了!」(Jeremy Rifkin)

    契機:分享型社會

    但是,世界的扭轉不會等待,而會同步發生。

    回顧第一及第二次工業革命,企業不斷想把自己變大,也就是透過垂直整合把所有一切都放在一個屋簷下,來達到規模經濟的優勢,以大吃小。但從德國電網市場的發展可以看出,靠規模化來拓展市場的策略,將愈來愈行不通了(請參考《全球電網是平的!》一文)。

    相較之下,下一波的物聯網經濟,在設計上是分散式的;在運作上是相互合作、夥伴導向的;它也能達到規模經濟,但是透過橫向的串連來達成的。這個平台上獎勵跨越這些橫向網路的彼此合作,最終有機會創造一個分享型的社會。

    (本文內容摘要整理自Jeff Rifkin在Google的演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Zu6XspuVA)

    附圖:
    圖一 : Jeremy Rifkin預測一個接近零邊際成本的物聯網時代將要來臨。
    圖二 : OpenSignal準備將全球15億的手機感測能力轉化為大家都可運用的資源。

    資料來源:http://www.ctimes.com.tw/DispArt/tw/1411051705PB.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