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憂鬱症復原過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憂鬱症復原過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憂鬱症復原過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憂鬱症復原過程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468的網紅April懶得說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看阿滴分享憂鬱症的模樣好理性,覺得好厲害,之前有網友邀請我去講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的podcast,很抱歉的回覆他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我可以輕易的自己談起,但當別人問起或是解讀我,就算說的是對的,我還是不太舒服。 我覺得阿滴分享的很好,精神疾病最大的障礙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憂鬱症像是被困在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附文稿)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4/14(六) 或 04/20(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05/18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

憂鬱症復原過程 在 April Hung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1:38:24

看阿滴分享 #憂鬱症 的模樣好理性,覺得好厲害,之前有網友邀請我去講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的podcast,很抱歉的回覆他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我可以輕易的自己談起,但當別人問起或是解讀我,就算說的是對的,我還是不太舒服。 我覺得阿滴分享的很好,精神疾病最大的障礙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憂鬱症像是被...

憂鬱症復原過程 在 哇賽!心理學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03 00:20:53

#好書推薦 #留言抽書 #給搖搖欲墜的你 來自娜塔莉的信📨 親愛的你, 我非常了解,跟隨著憂鬱症而來的徹底絕望和自我憎恨的感覺。我知道晚上輾轉難眠、無法入睡,腦袋快要爆炸的感覺,因為你有的每一個煩惱,聽到的每一句難聽的話,以及應該做的每一件事,都會沒完沒了地在腦海裡盤旋不去。 我知道帶著一顆...

憂鬱症復原過程 在 Jying Chang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4-04 15:37:04

#purrreads ​ ​ 阪口裕樹《憂鬱擱淺的我,也想好好工作》​ ​ 其實我一直以來都不碰雞湯勵志類的書籍。精神疾病存在於家族基因當中,自我年幼發病至今,高低起伏已有將近二十年。對我來說,憂鬱是一個更難解的命題,一個必須要抽絲剝繭的內在探索、回到原生家庭傷害的旅程。最終決定看這本是因為有熟悉的...

  • 憂鬱症復原過程 在 April懶得說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13 19:35:15
    有 39 人按讚

    看阿滴分享憂鬱症的模樣好理性,覺得好厲害,之前有網友邀請我去講 #精神疾病去污名化 的podcast,很抱歉的回覆他自己還沒有準備好,我可以輕易的自己談起,但當別人問起或是解讀我,就算說的是對的,我還是不太舒服。

    我覺得阿滴分享的很好,精神疾病最大的障礙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憂鬱症像是被困在一個沒有門的房間,沒有任何工具可以幫助你逃脫,但外面的人急喊著要妳快出來,這就是為何我之前說發病的當下,努力沒有用,在病裡與病外面的人所處在完全不同認知狀態,除非願意想像,不然再多的溝通只會更傷人。

    但ㄧ個人要怎麼想像自己從未體驗的事?
    這也是為什麼我開始ㄧ直書寫有關精神疾病的文章,在沒生病以前我就是在房間外的人,根本不知道房間裡有什麼可怕壓迫讓生病的人這麼辛苦,而我也清楚發現,目前大多數的人對於精神疾病還是處於同情,同理是目標,但就算用邏輯與知識去同理,未來精神疾病發生在妳身上妳還是會嚇一跳,因為妳會開始不太認識自己,所以自己的方法是想紮紮實實的和病站在一起,當一個坦白的實驗組不斷紀錄自己的情緒起伏,想讓大家知道時好時壞、外表看起來相當正常、不是所有的時間都在哭泣,也是憂鬱症患者可能的面貌、痛苦不只有一種模樣和姿態。

    當然,我也很明白,這樣的紀錄我不只在說服大家,也同時在說服我自己,但目前為止蠻有用的,當走一步算一步。(沒用再說)

    憂鬱症的病症是會失去所有對事物原有的熱情,只對死亡有興趣,而我在對死亡感興趣時想了很多,發現整個世界都是建立在「生存」之上:工作、賺錢、積極、生產力與資本主義;甚至健康、感情、婚姻,都是為了更好的未來而準備的,而以上所有社會教導你的正面知識都和「我追求死亡」相互違背,也難怪所有事情會感到格格不入,因自認解讀這段很合理,所以後來就不再責備自己為何對那些事物一點熱情都沒有。

    在上述的狀態,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按時服藥好好休息,不要因為自己連門都出不了而感到自我厭惡,照鏡子要一直提醒外表如常的自己:我並不是平白無故的休息,腦袋生病如同身體感冒發燒,無法動彈沒辦法洗澡吃飯是正常的。

    就讓時間去跑,請妳耐心相信且等待會有一天,你會有「比較舒服一點點」的感覺,有人說是光,但我覺得沒那麼誇張。

    當時因為自己的情緒麻木太久、難受久,所以當我開始有力氣可以正常生活後,我開始「刻意」的去做不我很不喜歡的事、去我很討厭的地方。
    原因是我發現「另一種痛苦」也是需要適應的,而在適應的過程,你可以暫時脫離原本習慣的痛苦模式。
    其實整體來說就是換一個環境。

    這樣的刺激和體驗的結果也可以知道自己在發作時,真的不能夠做什麼事,我自己發病時完全不能出席大型場合、或是超過兩個人以上的聚會,我會明顯恐慌、全身發抖、不敢和任何人對到眼。

    「不能和人對到眼」後來成為我快要爆掉的指標,當對人的防備心起來,也代表我開始不想被任何人了解,因怕別人知道我在看似沒事外表的底下,非常的糟糕。
    這些事情當下覺得不可能有力氣紀錄,但相信我,發生過非常多次以後,你的病態自覺會越來越敏感,也可以在快要再次發病的時刻,提醒自己即將面臨什麼折磨,有預告絕對比沒預告好。

    再來是老實話,有些文章會說你可以完全好起來,我覺得有點太夢幻,其實憂鬱症復發的機率很高,我比較悲觀現實,我想告訴你,不要追求變回和生病以前一模一樣的人,你絕對會不一樣,但這也沒關係,你可以成為很帥氣的憂鬱症患者,大方的走進身心科,可以點名自己需要什麼藥(當然是不換藥的情況才可以耍這種帥啦),但我覺得這和走進酒吧你指定要喝什麼酒一樣篤定和了解自己需要什麼,是一件酷的事吧。(像經歷過很多次bad trip你變成老司機?)
    好了上面寫的這麼輕鬆,其實想和看到這裡的妳你你說聲辛苦了。

    活著本身就是不容易的事,你已經很厲害了。
    親自走過才知道有這樣的另個世界存在,不知道要替過去什麼都不懂的自己感到慶幸還是無知,也發現自己在描述書寫精神疾病時從「妳們」慢慢變成「我們」,一直都知道追蹤我帳號的很多小帳或是也是病友,想說或是再次強調,我們是一起的,別害怕妳一點都不奇怪,也謝謝妳們在我躁鬱症、憂鬱症、PTSD發作的階段吞了我這麼多篇超級負面的文章,一直都很感謝妳們對我比我對自己還有耐心,或是替我打氣加油這麼多次到不太會回覆訊息的我收訊息到不好意思而開始練習回應。

    再來,是特別想給一些有PTSD的人:如果妳決定開始談自己的傷痛,請妳一定要找妳信任的人或是愛妳的人在身邊,重組和表達說出口的過程,很像是要換貼在結痂傷口上的ok蹦,在撕下的過程中妳一定會流血,原本的結痂會連同皮膚一起被黏起,妳會痛到懷疑自己為什麼要重新撕開、是否做錯了決定,好像連妳原本建立的堅強全面崩解,但其實這是一條辛苦且必經的復原過程,妳必須在每個時間點重新理解替「那件事」換上新的ok蹦,傷口才不至於一直腐爛下去,相信我妳只要不斷的先提醒自己會很不舒服,一定撐的過去。

    最後的最後,真心的,希望妳一切平安自在,之前我寫說對憂鬱症患者最溫柔的一句問候是:「妳昨晚睡得好嗎?」,當時有人問我如果想對精神疾病患者表達自己的關心,有沒有一句話是我想聽到又不會抗拒的話?

    我自己的答案是:我很希望妳能過得開心。

    因為多數的憂鬱患者對「努力」或是「更好」會有點反感,而被一個人把「希望」放在妳「能夠開心」,代表他知道這件看似簡單的事對妳來說很難,所以其實是一件很感人又無害的事。

    願我們都能離開心起來更近一點,沒有辦法也沒關係,至少能聽到一些在意,但也不算太討厭對吧?

    IG@apriltzu
    https://www.instagram.com/apriltzu

  • 憂鬱症復原過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25 07:30:22
    有 59 人按讚

    【酒精危害健康大,青少年飲酒恐終身成癮】
    提起《星夜》、《向日葵》等畫作,不少人腦中立刻就會浮現知名畫家梵谷的名字。研究者認為梵谷從年輕時,就飽受「雙極性情感性精神病」(Bipolar disorder,「雙極性情感性精神病」即過往所稱的「躁鬱症」)和「邊緣型人格障礙」(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所擾,且兩者都因梵谷的「酗酒」、「營養不良」等問題而日益惡化,或多或少導致梵谷不時就會與朋友高更(Paul Gauguin)發生衝突,間接促使梵谷在 1888 年 12 月的時候舉刀割傷自己的耳朵。
     
    割耳事件發生後,梵谷因此住院,被迫展開一段滴酒不沾的生活。這段滴酒不沾的時光,讓梵谷出現「酒精戒斷症候群」,使他兩度為「譫妄(Delirium)」纏上,出現諸如幻覺、意識混亂等現象[1]。
     
    酒精成癮就是俗稱的酗酒,「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陳奇硯醫師表示,酗酒者就像被酒精”勾住了”,如魚鉤鉤住的魚,無法輕易掙脫。個案可能會經歷工作無法持續,而出現法律問題(酒駕),與家人朋友爭吵,情緒低落難自控,屢次想戒酒又每每失敗等。面對這些挫折,個案多數會選擇以酒精麻醉自己,喝了酒卻又使問題惡化。如此週而復始,進而長期失業生活、沒有目標,終日與酒精為伍,精神疾病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發生[2]。
     
    ■若是太年輕就接觸酒精,則可能導致終身酒精成癮
    研究指出:男性以每週兩罐啤酒、女性以每週一罐啤酒為上限,若超過此標準,將毒害健康,不可不慎;若是太年輕就接觸酒精,則可能導致終身酒精成癮,無法戒除。
     
    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2017年18歲以上成人過去一年的飲酒率為43%,12至17歲青少年曾經飲酒的盛行率則是27.7%,飲酒後的社會負擔、醫療負擔成本每年約達500億元。
     
    過度飲酒除了腸胃出血、肝病變、糖尿病、骨折、癌症、失智、腦部病變、精神異常、情緒症狀等健康問題,酒精下的暴力、酒駕等社會事件更是常有耳聞[3]。
     
    ■酒精與精神疾病
    自古以來,酒與人類生活就密不可分。從烹調佐料到直接飲酒,甚至許多文學藝術創作,都與酒息息相關。雖然適量的飲酒,帶給人們不少的歡愉,但是不適當或過量的飲酒,會傷害腦部和身體諸器官,增加意外傷害的發生。不只嚴重危害個人健康,更會導致醫療資源之浪費,增加國家社會負擔。
     
    依據美國統計,飲酒造成的健康問題排名第三,僅次於心臟病和癌症。與飲酒相關的疾病,涵蓋身體各個層面,包括胃腸系統、心臟血管系統、血液及免疫系統,以及精神神經症候群等等。精神疾病方面可分為兩大類:
    1.為酒精使用問題,包括酒精依賴及酒精濫用。
    2.酒精誘發疾患,如常被提到的「3D」-- Delirium(譫妄)、Depression(憂鬱)、Dementia(失智)。
     
    ►酒精使用問題即一般所謂的酗酒,分為「酒精依賴」及「酒精濫用」此二型。
    1.「酒精依賴」
    乃指病態地使用酒精,且造成社會和職業功能的障礙。伴隨的特徵包括:酒愈喝愈多,不喝時會有戒斷症狀,多次戒酒失敗,因為喝酒而放棄或減少重要的社會性活動,以及明知酒精對自己所造成的傷害,仍持續喝酒等。
     
    2.「酒精濫用」
    也是一種未能適度、適時、適量飲酒的情形,例如借酒澆愁、狂飲作樂等,但嚴重度未及酒精依賴。
     
    ►喝酒過量極易造成酒精中毒,因酒精是中樞神經的抑制劑
    少量使用時,出現欣快感、話多、過度活動。若酒精濃度再增加,可能會出現言詞含糊、運動協調障礙、眼球震顫、注意力或記憶力損害、更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木僵或昏迷。而暫時記憶缺失常在酒精中毒時伴隨出現,主要是一個特定的短期記憶障礙,患者可能無法回想起五至十分鐘前發生的事情。
     
    ►長期飲酒後若突然停酒,會出現戒斷的症狀。
    原來長久被抑制的神經組織,因反彈現象所呈現的過度興奮狀態。酒癮與憂鬱症(depression)此二者可互為因果,憂鬱症的患者會藉由酒精等物質短暫地麻醉自己,以逃避憂傷心情;酒癮患者也可能因長期飲酒而導致憂鬱症,兩者之因果關係需清楚的釐清。
     
    ►酒精誘發之持續性失智(dementia)長期酒癮引起的痴呆,在失智症的原因中約佔1至5%。
    其人格構造逐漸去結構化,伴隨情緒不穩定、失控行為與失智症狀,亦可能出現多疑、猜忌等精神症狀。以電腦斷層掃描攝影,發現其大腦有萎縮(尤以額葉最為明顯)和腦室擴大的現象。
     
    ►酒精誘發之精神病性疾患由於酒精的使用,導致妄想或幻覺的出現。
    其中有以莎士比亞筆下人物為名的「奧賽羅症候群」為典型的代表。這類患者會產生懷疑配偶或伴侶不忠的妄想,以男性較常見。
     
    由於長期飲酒的患者,常伴隨有性能力逐漸下降的現象,造成無力感,轉而產生病態的嫉妒,懷疑配偶與他人有染,臨床上以抗精神病藥物治療為主。
     
    ►由於酒癮患者長期以酒精為主要能量來源,缺乏攝取其他食物營養,易造成營養缺乏。
    例如維他命B1缺乏所引起的「魏尼克腦症」和「柯沙科夫症候群」,前者為急性發作,後者是急性發作後,殘餘下來較慢性且永久性的症狀。
     
    ▶「魏尼克腦症(Wernicke encephalopathy)」:
    主要以眼睛運動異常、步伐失調及整體性混亂等症狀來表現。在此急性期,死亡率可高達百分之十七。若經過維他命B1補充後,幾乎可完全恢復。
     
    ▶「柯沙科夫症候群(Korsakoff syndrome)」:
    主要之症狀表現為失憶或虛談現象。經過治療後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病人能恢復[4]。
     
    ■我們與酒癮的距離
    ►什麼是酒精使用障礙症?(俗稱「酒癮」)
    1.對酒精的使用,超出預期的量,無法自我控制。
     
    2.或任何時間都可能出現極強烈的渴望,因而無法執行自己的角色與任務,人際關係惡化、無法工作,且有生理上的酒精中毒或酒精戒斷的症狀。
     
    3.酒癮者對酒的渴求會強烈到像對食物或水的需求。酒癮者將不顧嚴重的家庭,健康,或法律的問題而繼續地飲酒
     
    ▪劃重點:「酒癮就是不顧一切,把酒當水喝」
     
    ►酒癮是「病」嗎?
    它會終其一生影響酒癮者。通常遵循著一個可預知的發展,發展成為酒癮的危險不但受到基因的影響,也受到生活型態所影響。酒癮對身體器官造成多重危害,包括:記憶損傷、失智、肝硬化、胃潰瘍、胰臟炎、高血壓、腦中風等。
     
    ▪劃重點:「酒癮算是一種病,屬於腦部原發性而慢性化的疾病」
     
    ►喝酒後臉紅是好現象嗎? 錯!
    酒後的「臉紅」,是體內酒精代謝成乙醛後,乙醛堆積在血液中的結果。約有44%的臺灣人體內代謝乙醛的乙醛去氫酶的活性低,造成乙醛堆積在血液中,產生臉紅、心悸、噁心、頭暈等症狀。
     
    ▪劃重點:「乙醛是一級致癌物質,酒癮者罹患癌症的風險隨飲酒量增加而上升」
     
    ►酒癮可以治療嗎?酒癮是可治療的疾病!
    大部份酒癮患者需要專業協助才能使他們從成癮狀態中復原,酒癮治療計劃利用心理諮商與藥物治療幫助患者停止喝酒,許多人藉著支持網絡與治療計劃能停止喝酒與重建他們的生活。
     
    ▪劃重點:「目前已有實證醫學基礎的藥物及處遇措施,可以協助酒癮者減少酒癮或停止喝酒,恢復生活」
     
    ►酒癮會遺傳給後代嗎?父、母親若有一人是酒癮病人,則其孩子有高出一般人3至4倍的風險也可能成為酒癮病人。
    研究顯示,發展成為酒癮的危險性,的確發生在家庭裡。2008年由美國NIAAA這機構執行的研究結果發現,基因因素可以解釋40%-60%的酒精使用障礙症病人的變異性,從此之後,某些會造成酒精使用障礙症的特定基因也被發現,這些基因主要是與人類腦部酬償中心的發展有密切相關。
     
    ▪劃重點:「酒癮是遺傳基因所致!但也與生活型態有關」
     
    ■專家建議可以依以下步驟來幫助酒癮者尋求治療
    若一個酒癮者沒有意願尋求協助時,怎麼辦?酒癮者通常不會自己去尋求協助,除非在特定的情境下,例如,因為暴力事件導致法律要求他接受治療或是有緊急的醫療需求。專家建議可以依以下步驟來幫助酒癮者尋求治療:
     
    ❶ 停止所有的隱瞞!
    通常家庭成員對於家庭外人員的詢問,會找一些理由來保護酒癮者在酒後所造成的結果;所以不再隱瞞酒癮者酗酒的事實,以便酒癮者有機會體驗到酗酒所造成的所有後果是很重要的。
     
    ❷ 慎選干預的時機!
    找酒癮者談酒癮治療的最好的時機,是當其因喝酒發生問題或意外事件不久時,例如一個嚴重的家庭爭執或意外。選擇當酒癮者清醒、沒有喝酒以及你們倆的心情也相當平靜,而你有機會私下與他談的時機。
     
    ❸明確告訴酒癮者你很擔心他/她喝酒!
    對於酗酒後所導致的問題可以舉些例子說明,包括近來嚴重的意外事件。
     
    ❹說明後果!
    向酒癮者說明如果他/她不去尋求幫助時,你會怎麼做,這並非是要處罰酒癮者,而是要她/他避免發生問題,你可以說你會怎麼做,範圍包括:拒絕和他一起參加有提供酒精飲料的社交活動,或你將考慮離開他/她。但如果你未準備付諸行動,則不要做出任何威脅。
     
    ❺獲取協助!
    進一步收集酒癮者生活的社區中,有關酒癮治療方式的資訊,如果酒癮者願意去尋求協助,你可以立即與治療諮商者約一個時間,承諾第一次陪同酒癮者一起去瞭解治療的方案和/或聚會。
     
    ❻向朋友求助!
    如果酒癮者還是拒絕去尋求協助,可以請朋友就以上的步驟來和酒癮者談,若這個朋友是一個酒癮康復者,可能更具有說服力,但要關心且不具批評態度的人才有幫助。不只一個人或不只一次的干預是必要的,通常需要很有耐心的以勸、哄的方式來讓酒癮者願意尋求協助。
     
    ❼發現成員的力量!
    藉某些專業人員協助,家人結合親戚、朋友,以一個團體方式來面質酒癮者,但這種方式必須要在有此工作經驗的專業人員主持下來進行[5]。
     
    「台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陳益乾主任指出:「台灣目前規範18歲以上可以購買酒精,相較美國合法飲酒年齡21歲提早許多。青少年是腦部發展的關鍵時期,21歲前仍屬於青少年晚期階段,任何一個外來物質都可能對造成腦部影響,其中,酒精對學習能力、記憶力的傷害則最為顯著。
     
    而根據美國及德國流行病學的調查,18至21歲青少年晚期酒精濫用及成癮比例明顯驟升,因此絕不鼓勵過早接觸酒精。」人們一旦酒精成癮就沒有回頭路,會從喜歡酒到身體需要酒,只要不喝就不舒服,嚴重可能出現手抖、幻覺、意識錯亂等情形,且這些患者的五年死亡率高達8-10%。
     
    面對酒癮患者,醫療端除了提供戒酒藥物,也會合併個別心理治療,找出酗酒的原因,並輔以團體治療及家庭治療,但臨床上,成功戒酒的患者實屬少例。
     
    陳益乾主任說明,酒癮治療跟其他身心疾病治療的不同在於,酒癮患者在臨床介入下會很快清醒,可是若病人沒有很強的自制力,往往離開醫院後又會無法克制自己買酒喝的欲望,導致酒癮不斷復發[3]。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Technews 科技新報)「荷蘭團隊跨時空看診,梵谷一生究竟罹患哪些精神病?」:https://technews.tw/2020/11/07/insight-into-vincent-van-goghs-psychiatric-illnesses/
    ∎[2](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酒精成癮易憂鬱,長期酗酒得精神疾病風險高」:https://www.ttpc.mohw.gov.tw/?aid=302&pid=0&page_name=detail&iid=105
    ∎[3](台北慈濟醫院 ) 「青少年飲酒易成癮 恐致嚴重身體傷害」:http://taipei.tzuchi.com.tw/%E9%9D%92%E5%B0%91%E5%B9%B4%E9%A3%B2%E9%85%92%E6%98%93%E6%88%90%E7%99%AE-%E6%81%90%E8%87%B4%E5%9A%B4%E9%87%8D%E8%BA%AB%E9%AB%94%E5%82%B7%E5%AE%B3/
    ∎[4]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酒與精神病」: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8910/4573.htm
    ∎[5](衛生福利部)「我們與酒癮的距離-酒癮自我評估」:https://www.facebook.com/mohw.gov.tw/photos/a.484593545040402/1234903680009381/
      
    ➤➤照片
    ∎酒精成癮的五大警訊:https://narconon.pixnet.net/blog/post/468560087-%E9%85%92%E7%B2%BE%E6%88%90%E7%99%AE%E7%9A%84%E4%BA%94%E5%A4%A7%E8%AD%A6%E8%A8%8A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精神疾病 #酒精成癮 #梵谷 #酒精依賴 #酒精濫用 #酒癮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憂鬱症復原過程 在 BoBoCan 寶貝幫【主播媽咪影音育兒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4-13 16:00:45
    有 73 人按讚

    【寶貝幫TV_育兒大解密】《生完寶寶狂掉頭髮 超過這個量就要注意了》
    ★產後狂掉頭髮,打擊了媽咪喜獲新生兒的好心情,到底為什麼生了寶寶,頭髮會掉得這麼厲害?
    ★媽咪生產後,血液中原本高濃度的雌激素驟降,導致懷孕期間處在生長期的毛囊,全部快速進入過渡期、休止期,所以產後會有高達50%的頭髮處在休止期,造成掉髮量激增。產後掉髮媽咪不妨用平常心看待,因為這些脫落的頭髮,原本都該在懷孕期掉落,只是現在集中在產後一起掉落!
    ★如果媽咪本身缺鐵,也會讓產後落髮較嚴重。缺鐵常見的原因包括不愛吃肉、生產過程大量流血;另外媽咪有甲狀腺方面疾病,或肝臟、腎臟、腸胃道疾病而造成吸收或代謝不良,也會加重落髮,多吃含蛋白質或維他命H的豬肝、腎臟、雞肉能幫助頭髮長長!
    ★生產完1〜4個月,媽咪會發現自己開始掉頭髮,一般在產後6個月,頭髮就會逐漸長回來,依體質,每個人長回來的速度也不同。通常4〜12個月就能恢復原來的髮密度,媽咪只要放鬆心情,耐心等待就好!
    ★一旦掉髮持續超過1年都沒有改善,建議媽咪最好接受檢查,確認是否合併其他導致掉髮的病症,像是產後憂鬱症、甲狀腺機能異常、腸胃吸收不良、貧血或缺乏蛋白質、女性雄性禿體質,需要加以治療!
    ★最實用的影片,讓媽咪育兒更輕鬆,寶寶更健康

  • 憂鬱症復原過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4-10 19:00:02

    (附文稿)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04/14(六) 或 04/20(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05/18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6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如果你家裡有毛小孩,特別是有養狗,你聽完這個研究,可能你會非常的開心。

    這個研究是馬里蘭大學的愛利卡佛里德曼,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去探討狗主人,和他們的心血管健康的相關性,弗里德曼仔細的去追蹤心臟病發的這些病患的復原率,結果發現呢在心臟病發一年之後,如果有養狗的人會比那些沒有養狗的人存活率高出九倍。

    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喔!然而這個驚人的發現會促使科學家去探討養狗到底有什麼好處,結果就發現~狗主人比較善於因應日常的壓力,生活會過得比較輕鬆,也比較有自信,比較不會罹患憂鬱症。甚至於呢!後續的一些研究者還做一些延伸研究。比如說有一個研究室,請狗主人分別在自己的寵物或者是在自己的配偶面前,做一些可能會有一點壓力的任務,然後呢去測量他們的血壓跟心跳,結果就發現喔他們在寵物面前做的時候心跳會比較慢,血壓會比較低,出錯率會比較少。

    科學證明告訴我們,我們的狗會比我們的另一半更有益於自己的健康,那麼你聽到這邊可能很快會下一個結論,原來呀!如果要讓自己健康,與其找一個伴侶,不如找一條狗!

    這個結論是很容易下的,但然而真的是這樣子想的嗎?
    這個結論本身有沒有一些問題呢?

    因為如果這個結論為真的話,那麼事實上我如果住在狗園裡面,是不是會處在一個最健康狀態?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雖然養狗這個行為會造成狗主人有一個比較輕鬆的生活態度,和比較健康,尤其在心血管方面的一個狀態,但是養狗就一定是等於輕鬆的生活態度跟心血管健康這樣的因果關係嗎?

    有沒有可能養狗的人他先具備的某些特質,是這些特質讓他們變得比較長壽,生活比較容易放鬆下來?

    這個部分就像在很多科學研究裡面的探討一樣,我們有時候會把「相關」變成是「因果」。就好像是在火災的時候,出勤的消防車數量會跟那一次的火災傷亡成正比,所以也就是說每一次火災的時候不要出這麼多的消防車,就能夠有效的讓傷亡人數變得比較不高,是這樣子解釋的嗎?

    你可能很快的就聽出這裡面的荒謬之處,因為火災的傷亡變多,是因為那個火場的規模大,然而火場的規模大,自然就會派比較多的消防車,然而在這麼大的火場規模以上的消防車還派得不夠多,那這時候死傷的人數不會更高嗎?

    所以這是我們有時候在看待一些問題的時候,如果沒有點出來,我們很容易把「相關」當成「因果」。

    回到今天我們談的這個研究,其實那些養狗的人會比較健康、比較放鬆,不是因為養狗,是因為第一個原因,養狗會讓他的社交生活變得比較多。

    你養了狗自然就要遛狗,你在遛狗的過程當中,你自己可能有運動、散步,更不要說在遛狗的過程當中遇到其他人的交談、互動,遇到其他狗主人的交換狗經,或者是有一些路人看到你的狗好可愛,停下來摸摸你的狗,然後跟你聊上兩句。

    這些東西都是養狗的社交效應,但是另外一個可能更深的層次是在於為什麼你會養狗?
    可能你本來就是一個比較重視關係、比較重視連結、比較有愛的一個人啊!

    那這樣的人格特質,就算你開了一個心臟手術,你在術後的復原本來就會比那些比較陰沈的好的更快,不是嗎?

    所以呢!如果你聽到這邊真正關鍵的不是你有沒有養狗,而是在於那背後更關鍵跟根本的因素,所以千萬不要聽到這邊,在你的家裡關了一堆狗,然後你也不照料、也不去遛他們,那是對你的健康跟對狗的健康是一點幫助都沒有。

    其實這樣的概念延伸,就好像是我自己在實際教學裡面經常遇到的一個狀況,很多人會直覺地以為那些要有好的人際關係的人都是會說話,因為他看到是表面的因素,他看到那些有好人際關係的人,他們都很會講話。

    於是他要改善他人際關係,他就花了很多力氣去學怎麼樣說話,但是當他學了很多說話的技巧之後,得到什麼結果?結果可能是完全相反的,因為他太會說話了。或者是他學了很多很厲害的說話技巧,所以別人更不喜歡他。

    我想你在自己的真實生命當中一定有很多這樣的經驗,有些人真的他太會講話了,會講話到你根本不想多跟他相處,所以這裡面到底出什麼問題呢?

    其實一個有好人際關係的人,你表面上看到的是他會說話,但是他背後他之所以會有好的人際關係,是因為他先具備有那些讓人喜歡,別人願意跟他互動的特質跟條件。

    在他開口說話之前,他就先具備有可能是一個和善的表情,可能呢是一個讓別人感覺到舒服的一個非語言訊號,或者是互動的模式。

    於是呢!當他具備這個的時候,別人會給他更多的耐心,別人會給他在互動上更多的期待,因為這份耐心跟這一份期待,他是不是就有機會贏得更多可以說話、可以交流的機會。

    所以這樣的邏輯順下來,自然而然別人願意聽他說話,他也更多的機會能夠講話,那在這樣的條件下,久而久之,你說他會不會讓你很直覺地感受到他是因為很會說話,可是他很會說話,或者他說話讓人舒服,是結果不是原因啦!

    原因是什麼?原因是他先具備有讓人喜歡,讓別人願意跟他互動的那些特質,就好像是~不是因為養狗讓你變得健康,是因為你具備了某些特質,所以你會養狗,於是呢!能養狗這個行為又能夠回頭讓你更健康。

    回到人際裡面,是因為你先讓別人願意跟你互動,於是你有更多可以互動的機會,因為你有更多的互動機會,所以回頭你才有機會變得越來越會說話,於是得到更好的人際關係。

    所以呢!聽到這裡,如果你真的要改善生命當中的一些議題,你要真的抓到核心跟根本,特別在人際關係裡面,千萬記得有一些前提要先具備。

    希望今天的分享對你有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在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另外呢在前面所提到的在人際互動,我們怎麼樣去具備讓人喜歡,讓別人願意跟我們互動的那些關鍵的特質。

    如果你想在這方面做有效的前進的話,我在5月18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課程,會對你非常有幫助,在我錄製這段內容的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在倒數了,所以很期待你把握機會,希望在5月18號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