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慢性鼻竇炎針灸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慢性鼻竇炎針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慢性鼻竇炎針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慢性鼻竇炎針灸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400的網紅中醫師爸爸顏宏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康健雜誌網站X中國附醫中醫部 最專業的健康照護品牌, 最堅強的中醫師群陣容, 最完整的中醫養生衛教。 1100125 痛心、寒心 中醫護心大作戰(台北分院 王玟玲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939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NTDHealth,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談古論今話中醫(151):過敏性鼻炎看中醫【健康養生中醫保健】http://ap.ntdtv.com 過敏性鼻炎,他會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不通只好藉嘴巴了,甚至於睡覺的時候因為鼻塞可能會有打呼打鼾,你鼻子它一直都是腫脹的可能他在嗅覺方面就會比較差甚至於有些鼻子過敏的,可能對於味道嗅覺聞不太出來,我...

  • 慢性鼻竇炎針灸 在 中醫師爸爸顏宏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2-09 16:26:50
    有 55 人按讚

    康健雜誌網站X中國附醫中醫部

    最專業的健康照護品牌,
    最堅強的中醫師群陣容,
    最完整的中醫養生衛教。

    1100125 痛心、寒心 中醫護心大作戰(台北分院 王玟玲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939

    1100114 化療後手麻腳麻怎麼辦?中醫可以幫上忙(黃明正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935

    1091222 輸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中醫治療(張尹人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909

    1091215 對抗乳癌不孤單 中醫輔助減緩療程不適、避免副作用(謝宜庭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900

    1091204 進行試管嬰兒和人工授精療程,可以服用中藥嗎?(中婦科 蘇珊玉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890

    1091117 小朋友長期鼻塞、張口呼吸,原來是這問題!(中兒科 賴琬郁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869

    1091029 中醫師教你健康享瘦 6大體質找出肥胖因素(新竹附設醫院 周書玉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849

    1091012 咳嗽、皮膚癢、流鼻涕 中醫治療兒童「過敏三部曲」(台北分院 范芝瑜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820

    1090910 鼻竇炎、鼻瘜肉別輕忽 中西醫聯手緩解鼻塞、濃鼻涕(張家豪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788

    1090904 掉髮「鬼剃頭」別慌張 中醫師教你正確面對斑禿(林彩蕙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780

    1090819 當心孩子快速抽高的美好假象!男孩「性早熟」難發現,身高發展受限(林怡君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762

    1090810 咳嗽有痰、容易喘,恐是慢性阻塞性肺病,中醫調理促改善(王禎佑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752

    1090717 中醫治療頻尿及疼痛 間質性膀胱炎的5大生活重點(張尹人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724

    1090716 退化性關節炎疼痛難耐 中醫針灸加刮痧有助緩解(台北分院 許昇峰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723

    1090617 先喝湯還是先吃飯? 中醫觀點看健康用餐習慣(李青珊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673

    1090615 失智患者難照顧? 針灸可穩定精神、改善睡眠(張哲彬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667

    1090525 沒在餵奶也會乳房發炎? 抽菸、肥胖者要注意(中婦科蘇珊玉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632

    1090520 針灸輔助緩和醫療 伴末期病人共度難關(洪瑞鴻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628

    1090515 親愛的~蟲蟲危機!中醫養精添好孕(謝宜庭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620

    1090506 中醫有助調節免疫力 讓身體機能扶正祛邪(中西醫結合科 顏宏融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597

    1090505 孩子過動不受控 中醫幫忙讓大腦靜下來(黃正豪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594

    1090415 憂鬱症治療是長期抗戰 中醫助你走出低落幽谷(陳亮宇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564

    1090317 針灸合併推拿 有效治療肩關節沾黏(台北分院 胡奕晟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530

    1090304 抽筋、搔癢又水腫 中醫妙招減緩洗腎副作用(李艾玲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499

    1090214 耳鳴是腎虛? 勞累、壓力大、消化差都可能導致(張家豪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483

    1090120 肝癌患者春節吃喝必知禁忌 聰明吃有訣竅(廖元敬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454

    1090115 落枕怎麼辦?不要隨便推拿或拔罐(王鈺棋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446

    1081213 胸悶痛 是心臟病還是「胸坎內傷」?(張國銘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408

    1081210 針灸幫助改善腦中風後遺症(廖先胤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405

    1081122 天氣變化讓骨折舊傷又痠又痛 中醫緩解有撇步(侯甫葦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386

    1081113 妊娠懷孕嘔吐,中藥及飲食如何調理?(中婦科 蘇珊玉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378

    1081018 減緩疼痛、噁吐、疲憊感 針灸幫忙對付癌患大敵(黃明正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353


    1081017 讓人痛到歪腰的結石 錯誤攝取維生素C更糟糕(廖元敬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346


    1080912 月經不來又暴肥恐不孕 中醫改善多囊卵巢症候群(李湘萍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321


    1080902 降血壓藥得吃一輩子嗎? 中醫觀點看關鍵(台北分院 涂育嘉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302

    1080816 妳的卵巢幾歲了?中醫看卵巢早衰(新竹附設醫院 沈俐伶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90
    1080712 爸媽必知:孩子性早熟就長不高?這些因素要注意(林怡君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57

    1080710 筋骨不順、歪斜了嗎?一招簡單檢測膝關節炎(侯甫葦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56

    1080705 空污害眼睛好癢!改善眼睛過敏 中醫推薦2款花草(陳瑩陵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55

    1080612 害你油頭垢面的3大天條 你犯了幾項?(林彩蕙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36

    1080612 糖尿病恐致失明 中醫針藥並用助療效(許博期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31

    1080611 整天腰痠痛,我的腎有問題嗎?(王亭云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28

    1080605 天氣多變 皮膚紅腫癢該怎麼辦?(台北分院 范芝瑜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26

    1080605 盛夏三伏陽氣旺 穴位敷貼抗敏喘 冬病夏治保安康(黃明正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25

    1080523 以為孩子打鼾是睡得熟?那就錯了!鼾眠症不可輕忽(中兒科 賴琬郁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212

    1080513 預防口腔癌放化療副作用與後遺症 中醫搭食療有妙招(李艾玲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199

    1080506 尿急忍不住!膀胱過動症好煩惱 中醫調理「抓漏」有方(張尹人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186


    1080420 妥瑞兒合併鼻過敏比例高 中藥+針灸可緩解(黃正豪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179

    1080410 韓國「歐爸」身高名列亞洲第一的要訣!破除孩子長高兩迷思(林怡君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171

    1080318 嘴歪眼斜,是中風、還是顏面神經麻痺?(孫茂峰顧問)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154

    1080306 腕隧道症侯群「手好麻」 中醫針灸3穴位有效調理(台北分院 黃奎祐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138


    1080305 腹脹、腹痛、大便酸臭 恐是「食積」惹的禍!(楊佩珊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136


    1090219 子宮肌瘤造成月經出血量大 中醫調理會改善嗎?(中婦科 蘇珊玉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123

    1080214 吃龜鹿二仙膠補骨質?中醫:易腹脹、上火等症狀者不適合(王鈺棋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116

    1080201 一帖祕方可以救中風?(孫茂峰顧問)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125

    1080116 泌尿道反覆感染、攝護腺肥大…男女常見泌尿問題 中醫有解!(廖元敬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3087


    1050608 為消化性潰瘍所苦? 試試中西醫合併治療(黃瀞瑩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660

    1050407 我的孩子長不高怎麼辦?(賴琬郁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581

    1050223 累了嗎?慢性疲勞症候群是否已經纏上你?(陳志昇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519

    1050129 家有氣喘兒 中醫怎麼救?(賴琬郁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485

    1041218 冬季進補,加薑、蒜以中和蔬菜的寒涼性味(顏宏融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420

    1041216 救救脂肪肝!(許偉帆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417


    1041028 哪種咳嗽不能吃水果?冰糖燉水梨偏方有用嗎?(廖祥琳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352


    1041022 喉嚨總是卡卡!為何吞不下也吐不出?(許偉帆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343

    1041021 中醫師看白斑治療(鄭慧滿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340

    1041007 針灸輔助治療,協助走出憂鬱症幽谷(孫茂峰副院長)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327

    1040803 亦針亦刀的「針刀醫學」(高宗桂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223

    1040724 纖維肌痛症的穴位保健按摩(黃明正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208


    1040720 熱咳、冷咳與燥咳 如何辨別與處理?(中內科 楊中賢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203

    1040713 預防近視 中醫師5個生活建議(葛正航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190

    1040706 中藥名易混淆 效用差很大!(蔡邱麟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176

    1040521 兒童性早熟別慌張!中醫師教你正確調理(顏宏融醫師)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105

    1040515 這裡也痛、那裡也痛的纖維肌痛症(針灸科 李育臣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097

    1040507 坐月子的好處(中婦科 蘇珊玉主任)
    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1090

  • 慢性鼻竇炎針灸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8-18 07:44:00
    有 10 人按讚


    【Cosmopolitan】鼻敏感真係難斷尾?

    鼻敏感發作時,會不分畫夜不斷打噴嚏、流鼻涕,甚至出現喉嚨不適,真是有苦真是自己知!鼻敏感確實難於斷尾,根據中西醫的見解,惟有認真從個人生活中入手,加上對症下藥,有望減輕鼻敏感的病情。

    鼻敏感,原來是由致敏原刺激引起…

    鼻敏感即是過敏性鼻炎,鼻敏感患者大多數是因爲先天有部分的遺傳性,而後天受到致敏原的刺激而引發鼻敏感的病癥,包括塵蟎、動物毛、蟑螂、蝦、蟹、牛奶、白色念珠菌、大豆、小麥,以及空氣中的污染物、懸浮微粒、花粉和煙香等,這種種都是導致鼻敏感的外在因素,而長期暴露於甲醛、有機溶劑與化工原料等環境下,也會增加復發的機會。

    我真的患上鼻敏感嗎?

    當患者接觸致敏原,血液內免疫細胞會產生過多特殊抗體,如 “IgE”抗體,分泌「組織胺」,刺激神經線,引發鼻敏感症狀。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更會因氣候改變,肺、脾、腎三個臟腑的虛損以致突然或反覆發作的鼻痒,噴嚏頻頻,清涕如水,以及鼻塞等鼻敏感症狀。如果每周有數天,每天有一個小時或以上出現這些症狀,就要留意是否有鼻敏感。

    鼻敏感症狀知多啲

    結合鼻敏感的症狀、對生活的影響與病情,可分為間歇性及持續性兩類型,也會根據鼻敏感的嚴重程度分為輕、中及重三種。如果鼻敏感的症狀持續超過三個月,就可能會變成慢性鼻炎,直到這個階段,藥物治療的抗藥性就會增加,屆時要治療就更麻煩!加上鼻敏感有很多併發症,包括睡眠窒息、流鼻血、鼻竇炎、哮喘及中耳炎等,所以要積極處理鼻敏感問題,防止併發症的出現。

    鼻敏感紓緩方法:由日常生活開始

    - 注意身邊人有否食煙的習慣,不管一手或二手煙都會增加鼻敏感的復發率。
    - 患者可多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
    - 運動也是對呼吸道有幫助,多做運動尤其是帶氧運動,如球類、快走、慢跑、踩單車、游泳、瑜伽和氣功等,可以降低鼻過敏頻率及嚴重程度。
    - 儘量減少喝冷飲及食過甜食品,如糖分高的罐裝飲料,因冷飲會刺激交感神經,令鼻黏膜水腫,而甜點中的糖分和反式脂肪,有機會使免疫系統失衡,偏向過敏反應。

    中西醫教你預防鼻敏感

    西醫:

    耳鼻喉專科李立言醫生建議,在日常生活中紓緩鼻敏感方法是避免有致敏原的刺激,而香港一般致敏原都是塵蟎,所以要注意被鋪、枕頭及地毯的清潔,可以減少致敏原的刺激,又可以改善病徵。

    中醫:

    註冊中醫師馮佳賢則提議宜儘量提早睡眠,因長期超過晚間十二點睡覺,會降低生長激素和退黑激素分泌,不利於過敏體質人士的健康,而提早睡眠有利於腎氣封藏的能力,否則長期熬夜會消耗腎中血氣。由於長期壓力會使自律神經失調與造成鼻黏膜增厚的介質增加,加重鼻敏感情況,所以,她說應該儘量保持身心舒暢,另要根據節氣進行養生保健,藉以加強體質。此外,強調要保持大便通暢,因便秘會增加腸內毒素滲入體內的機會,加重鼻過敏的情況;肺與大腸相表裏,大腸功能暢順,也有利肺氣的通暢,從而減低鼻敏感的發作。

    穴位按摩,也可治療鼻敏感

    在中醫的證型上,可以分為肺氣虛弱、脾胃虛弱、脾腎陽虛及肺經伏熱四種證型。從中醫的角度,有內服中藥及外在治療,包括針灸、天灸(浸大研究數據反映天灸對鼻敏感有確切療效)、按摩導引法等,還有穴位按摩——「迎香穴」:位於面部,鼻翼外緣中點旁鼻唇溝中凹陷處,每天可以按一至兩分鐘,一天兩至三次,有通鼻竅、散風邪的作用,經常鼻塞的人也可以按按這個穴位。

    #健康

  • 慢性鼻竇炎針灸 在 瀚克寶寶副食品廚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3-12-17 09:41:17
    有 52 人按讚

    兒科中醫探究竟

    中醫藥是台灣常見的輔助醫療方式之一,不過,在以西方醫學為主流的時空背景下成長的爸比媽咪,心中不免存有一些疑惑與好奇。年幼的寶寶身體不舒服可以看中醫嗎?中醫在治療哪些疾病上較有優勢?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可行嗎?

    中醫,在醫學中日益重要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數據顯示,全台灣約有1╱4的患者曾接受中醫藥相關治療,且使用率逐年上升;國小孩童約5人中便有一位曾經使用過中醫藥,比例相當高。
    對此現象,長庚醫院北院區中醫部內兒科主治醫師林意旋認為,這是因為西方醫學在台灣已有很長的發展歷史,台灣民眾普遍比較了解西醫治療的極限性與副作用,所以看中醫的比例正在慢慢提升。

    此外,根據美國先前的統計,看中醫這種替代性質的醫療行為(CAM),在越開發的國家需求量會越高,就醫者多為高收入的白領階級,台灣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也漸漸朝著這個方向趨近。再加上台灣是全世界唯一看中醫有健保給付的國家,使得民眾更有意願採取中醫治療的方式。

    小孩可以看中醫嗎?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其實,以中醫治療小兒疾病已有淵遠的歷史,早在隋唐時代,太醫署即專設「少小科」培養兒科專門人才,並且規定學習5年後,需接受考試,合格後才能適任兒科醫生,可見在中國古代,就有所謂的「中醫小兒科」呢!

    其實,在西醫尚未流傳進華人圈以前,孩子生病都是以中醫來治療,但因近代較以西醫為主流,許多爸比媽咪對中醫了解不深、經驗不足,才會造成誤解或不敢嘗試。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表示,生活在亞洲地區的人們,5千多年來,從胎兒時期一直到臨終,都接受中醫藥的照護,因此,理論上並沒有哪一個年齡層才能接受中醫治療的問題。

    4〜6個月以上是最適合時機:陳玉娟醫師指出,倘若擔心寶寶過敏,可待寶寶4~6個月以上,開始添加副食品後,再開始看中醫、服用中藥。

    林意旋醫師舉例,很多才幾個月大的小寶寶,就常因為排便不正常、消化不良的問題前來就診,開始吃中藥;有些媽咪可能會擔心,這麼小的寶寶吃藥沒問題嗎?其實,小寶寶的用藥劑量都非常少,使用的也是較溫和的藥材,不會對其身體造成負擔。

    2歲以上再貼中藥餅:不過,林意旋醫師也補充,如果像是三伏貼或三九貼(用以治療過敏)這種貼在穴位上的中藥餅,因為藥物本身會對皮膚產生一些刺激性,1歲以下的寶寶因為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整,較不建議使用此種治療方式,盡量等到2歲以上再來嘗試。

    生病了〜看中醫好,還是西醫佳?根據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醫師陳星諭、林意旋、陳俊良、楊賢鴻所做的調查顯示,當寶寶生病時,高家庭收入、且雙親之中有人曾經至中醫就診的家庭,較常選擇中醫藥治療並且持續就診。

    令人好奇的是,寶寶生病究竟是看中醫比較好,還是選擇西醫較佳?中醫和西醫各有哪些優、缺點?該如何做選擇呢?

    急病找西醫,調身體看中醫!?一般人的刻板印象總認為,急病一定要看西醫,調整身體狀態才找中醫,林意旋醫師認為,這樣的判斷方式並不正確,主要還是要看疾病本身的性質或病程發展的情況而定;以感冒為例,西醫給的多為症狀治療(以消除某種症狀為主),中醫則傾向提供身體抵禦疾病的支持,並且從問題的根源去解決。

    舉例來說,患有大腸激躁症的病人,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兩種狀況會交替發生。西醫會在便秘時提供軟便藥,在腹瀉時使用止瀉藥,來改善病人的困擾;但中醫的用藥則傾向由體質的部分去改善狀況,使身體比較不會反覆發生這兩種問題,而不是針對便秘和腹瀉兩種症狀個別做處理。

    此外,大腸激躁症和人格特質也有關係,病人可能屬於比較容易緊張焦慮的個性,這部分中醫也會提供舒肝解鬱、安神定志的藥材,使病人腸胃不會那麼敏感,不再因腦部訊息的干擾而一下子蠕動、一下子停止。

    『西醫的長處』
    1.抗生素─對抗嚴重細菌感染:當然,西醫還是有很多強項的,像是有「抗生素」,能夠對抗嚴重的細菌感染,林意旋醫師指出,以皮膚長濕疹為例,中藥當然能夠從根本問題溫和地抑制濕疹反覆發作,但如果像是蜂窩性組織炎這類明確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疾病,就會建議病人趕緊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情會好得比較快。

    2. 鎮痛、消炎效果佳:此外,當寶寶的身體發生劇烈的疼痛或猛烈的發炎反應,需要對該症狀作立即性的處理、否則寶寶將無法承受時,因為西藥的鎮痛、消炎機轉非常明確,效果也非常快速,所以這時先以西藥進行治療、緩解不適,也是較為恰當的。

    『中醫的長處』
    1.不依賴類固醇治療過敏:林意旋醫師認為,中醫在免疫的調節、治療過敏性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因為西醫沒有所謂的「補藥」可幫助免疫調節,對於免疫的調整需使用如「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來進行治療,長期下來可能會產生副作用。

    這部分對中醫來說是很大的優勢,許多父母就是因為擔心副作用危害孩子健康,而選擇接受中醫治療。

    以過敏性鼻炎來說,在急性期,病人鼻水流得厲害,吃了西藥的抗組織胺後效果很好,鼻水馬上就停,可是卻很容易反覆發作;而中醫就可針對身體免疫失衡的部分去解決,不是單就症狀給予治療。

    2.不易有抗藥性問題:陳玉娟醫師指出,中藥是以「提高人體活性」為主要目標,不是用來攻擊病毒、細菌,因而較不容易有抗生素濫用及產生抗藥性的問題。林意旋醫師也認為,中藥為複方,屬於「多標的」的治療,較不易有抗藥性。

    治療疾病時,傳統中醫會提出「為什麼身體不能正常工作」的問題,並試圖以針對性的配方去恢復人體的自然狀態,致力於恢復人體每個器官的自然平衡及功能,更具體地說,它發明出各種配方幫助維持身體正常機能,並在體內重新調節自然內分泌及各項功能。

    陳玉娟醫師認為,傳統中醫還具有很多其他的優勢,它既能夠很安全地單獨使用,也可以作為西藥的補充,傳統中醫最突出的優點如下:
    ˙由於是天然成分,所以很少,通常是沒有副作用。
    ˙了解疾病本質後,做根本的治療。
    ˙中藥不是化學合成,沒有正反結構式造成吸收上的問題。
    ˙治本而不是治標。
    ˙從根本上恢復人體器官功能,從而消除癥狀。
    ˙恢復人體自然免疫系統。
    ˙長效的結果。

    中、西合併治療,Yes or No?
    1.攜帶藥單供醫師參考:可以同時接受中醫和西醫治療嗎?服藥上是否會有交互作用的問題?

    陳玉娟醫師指出,中、西醫合併治療是可行的,只是在看診時要記得攜帶目前正在服用的藥單(千萬不要只帶藥丸給醫師看,每家藥廠的藥長得可都不一樣喔!),告知醫師目前服用哪些藥物,以避免藥效重疊、累積加重的問題。

    林意旋醫師舉例,通常在治療鼻塞時,西醫常開立含偽麻黃鹼的藥物做治療,這時中醫師如需使用麻黃劑,就必須格外當心。

    2.服藥時間間隔1小時:陳玉娟醫師提醒,如果中西藥併用,兩者需至少間隔1小時以上,才能避免藥物在腸胃道的交互作用。

    3.查詢「中西藥物交互作用表」:林意旋醫師表示,其實小朋友的用藥,較少有明確的藥物衝突,反而大人常使用的中、西藥,交互作用的可能性比較高,例如:抗凝血藥物和丹蔘、降膽固醇藥和紅麴,民眾若擔心可詢問醫師,或上網查詢「中西藥物交互作用資訊網」,確保用藥安全性。

    『最常看中醫的4種小兒疾病』
    當孩子有哪些問題時可以看中醫?中醫對哪些疾病特別有顯著的療效?一般又會給予什麼樣的治療呢?

    中醫兒科適應症
    * 呼吸系統:氣喘、鼻過敏、鼻竇炎、急慢性支氣管炎、感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反覆感冒、久咳不癒。
    * 腸胃系統:口瘡、厭食、便秘、腹瀉、嘔吐、腹痛、嬰兒腸絞痛、腸胃炎、消化性潰瘍。
    * 腎泌尿系統:頻尿、遺尿、血尿、腎臟病、泌尿道感染。
    * 神經系統:生長遲緩、夜啼、熱性痙攣體質調理、癲癇、小兒過動、頭痛。
    * 皮膚系統:溼疹、異位性皮膚炎、尿布疹、蕁麻疹。
    * 新陳代謝系統:糖尿病、肥胖症、甲狀腺機能異常。
    * 青春期特別門診:青春期月經調理、白帶、轉骨發育期調理、青春痘。
    * 血液系統:貧血、白血病、血小板低下、紫癜、化療後癌症輔助療法。
    * 免疫風濕系統:過敏性紫癜、風濕病、紅斑性狼瘡。
    * 肝膽系統:肝炎、黃疸。
    * 耳鼻喉系統:中耳炎、咽喉炎、聲音沙啞、鼻塞、喉嚨痛。
    * 其他:體質調理、調節免疫功能、慢性病與病後調理。

    『1.過敏性鼻炎』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是體質的因素加上感受風邪,導致肺氣不宣、壅塞鼻竅而致鼻塞,防禦功能衰弱而引發鼻子癢。
    早上起床一接觸到冷空氣容易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甚至是鼻嚏倒流,合併症狀還會有咳嗽、頭痛或晚上睡不安穩的情況。此外,眼睛和耳朵也都有可能發癢,甚至因而產生黑眼圈。

    林意旋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在治療上會依病程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式,在猛打噴嚏、流鼻水的急性期時,醫師會區分病人病況的證型,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而在症狀不明顯的緩解期,治療則會偏向調節免疫的部分,以補氣的藥物為主,這些藥材在古中醫典籍中被列為上品,意思是久服無毒性,屬於較為平和的藥物。

    『2.氣喘』過敏性鼻炎與氣喘體質的寶寶多以「肺脾氣虛、衛外不固」為主,也就是體質上有肺、脾虛損,加上感受外來的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肺與鼻竅,造成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黑眼圈、鼻癢、鼻涕倒流、夜咳、晨起咳嗽、喘鳴聲…等症狀的發作。
    治療上必須「扶正祛邪,平衡陰陽」,也就是施行健脾、健胃的治療,以強肺、運化痰濕。由於氣喘體質的病因複雜,所以用藥常需根據幼兒的具體病情而定。

    林意旋醫師表示,首先要區分病人是屬於「寒喘」或「熱喘」,兩者使用的藥物完全不同,熱喘部分一般會用「麻杏甘石湯」來治療,寒喘則是以「小青龍湯」為主(包括麻黃、桂枝、乾薑、五味子…等),所以一定要由醫師診斷後才能判斷,目前臨床看來,小兒屬熱喘較多。

    至於氣喘的緩解期,與過敏性鼻炎同樣是從肺、脾的氣虛部分去做調整。

    『3. 消化道功能障礙』寶寶較常見的消化道問題就是便秘、腹瀉、食慾不振和脹氣,主要是因為寶寶身體消化食物的功能尚未發展得很好,中醫會以一些健脾補氣的藥材來進行治療。此外,可能會再搭配所謂的「消食藥物」,來幫助消化食物,增強消化道機能。

    如果孩子胃口差,容易吃不下飯,媽咪可以提供適量的酸性食物,如:酸梅汁、檸檬汁、柳丁汁…等,酸性食物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腸胃的消化功能。

    『4. 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是以皮膚乾燥為主、伴隨劇烈搔癢、病程遷延,容易伴有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皮膚疾病,約佔幼兒人口的3~5%。60%的患童會在第一年發病,30%的病人在1~5歲間發病。氣喘病童合併有異位性皮膚炎者約佔20%;且約有一半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會合併氣喘、過敏性鼻炎的發作。

    中醫則認為異位性皮膚炎多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脾失健運,濕邪內生、復感風濕熱邪、蘊鬱皮膚」。一般來說,下列兩個類型最為多見:

    *濕熱內蘊型:皮膚損傷為邊緣不清的紅色疹塊,上有密集的小疹或水泡,水泡破後有鮮紅的糜爛傷口,有脂水滲出,脂水乾燥後會結黃厚皮痂。皮損多發於頭面、頸部或四肢。

    * 陰虛血燥型:皮膚損傷為邊緣凹凸的淡紅或暗紅疹塊,表面粗糙乾裂,或覆有灰白色糠狀白屑,多數患者皮損經久難癒,反覆搔抓,傷痕累累,常有血痂。

    林意旋醫師表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西醫傾向使用類固醇,造成許多父母對副作用的恐慌,而中醫則以較溫和的藥材來調理免疫的失調和發炎的反應,以減少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的發作和類固醇的使用量。

    根據先前的日本研究,「補中益氣湯」目前證實可有效減少類固醇的使用量;另外,台灣的研究則發現,用「消風散」可改善濕熱內蘊型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此外,「大黃蟅蟲丸」對陰虛血燥的異位性皮膚炎有很顯著的改善。中醫師會根據病人目前的病況來決定使用哪種處方。

    最後,陳玉娟醫師補充,現在孩子生的少,對於兒童身心症也越來越重視,舉凡注意力不集中、磨牙、尿床、倦學…等問題,也都有家長帶孩子來尋求幫助,臨床發現很多學齡兒童早上就說頭痛、肚子痛,不肯上學,檢查又沒有異常,有的時候用點「疏肝理氣」或「健脾去濕」的藥物或針灸,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寶寶不肯吃中藥,怎麼辦?』餵小孩吃藥,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帶有特殊氣味的中藥,爸比媽咪該怎麼做呢?

    小兒用藥通常較易入口:林意旋醫師表示,給寶寶吃的中藥一般不太會使用較苦的藥材,有經驗的醫師通常會在藥裡加一些能增添風味的甘甜味藥材,如:大棗、甘草、菊花、山楂,孩子的接受度較高。

    「當某些病情需要,才會考慮使用苦味較重的藥材,如:風熱證型的重感冒或嚴重腸炎時,使用清熱解毒類中藥會比較苦。」林意旋醫師補充。

    餵藥小秘訣:那麼,當藥物太苦,孩子不肯吃藥時,有什麼解決方法嗎?陳玉娟醫師建議,吃藥時,為避免味道過苦,也可以在吃藥前,先餵孩子喝一口糖水,把藥吃下肚後,再喝一點糖水,自然就可以沖淡苦味囉!或者,也可以以中藥調和溫水或蜂蜜、果糖給寶寶服用。

    此外,不要在寶寶吃太飽的時候餵藥,以免孩子全數吐出來;且態度宜溫和,避免將孩子抓太緊,或是硬逼孩子吃進去,以免嚇著孩子。

    從小接觸,較能適應:林意旋醫師指出,目前看到一些對中藥接受度較高的孩子,幾乎都是從小就有看中醫、吃中藥的經驗,有些孩子習慣了之後,甚至喜歡上中藥的自然甘甜味,反而不愛西藥的人工化學氣味了。

    藥物的保存:拿回家的藥,應如何保存?林意旋醫師提醒,如果帶回家的是藥草,一般不需特別冷藏,只要保持乾燥即可;若是科學中藥(藥粉),一次拿14天以上的藥量時,最好將藥包保存在冰箱或防潮箱,因為出廠的科學中藥,正常情況下雖有3年的保存期限,但台灣氣候潮濕,藥粉容易出現結塊的現象,產生變質的疑慮,媽咪們要特別注意唷!

    文:【BabyLife育兒生活】2013年12月號

  • 慢性鼻竇炎針灸 在 NTDHealth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4-04-21 10:41:21

    談古論今話中醫(151):過敏性鼻炎看中醫【健康養生中醫保健】http://ap.ntdtv.com 過敏性鼻炎,他會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子不通只好藉嘴巴了,甚至於睡覺的時候因為鼻塞可能會有打呼打鼾,你鼻子它一直都是腫脹的可能他在嗅覺方面就會比較差甚至於有些鼻子過敏的,可能對於味道嗅覺聞不太出來,我們的鼻腔跟我們的耳道,其實裡面是相通的,所以說鼻子發炎它不光是造成慢性的鼻竇炎,也可能影響到耳朵,造成的中耳炎,聽力有些也會受到影響。

    中醫對於疾病的治療方式,基本上是採取所謂辨證論治,所以說根據體質體況,分清楚它是屬於寒還是熱還是身體是比較虛呢還是比較實證的狀況 它就會不同的治療方法,就像有些體質比較弱的我們治療方法有所謂的扶正氣 祛除外邪,如果身體比較虛的我們可能就要說多扶助他的正氣,就像小朋友 看起來臉就是蒼蒼白白的一副精神就不是很好的樣子,他比較屬於虛的狀況就會用一些所謂的補氣的藥物。

    其實針灸治療、穴道按摩對過敏性鼻炎也有幫助,合谷穴、迎香穴是常用的穴道,藥膳方面我會推薦就是四神湯,四神湯基本上它有茯苓、芡實,還有山藥、蓮子,很多它可能會加薏仁。基本上四神湯它可以有健脾的功效,我們常會說脾胃為後天之本,我們把脾胃調把它養得很好的時候其實很多的問題會迎刃而解。本則影音新聞出處:新唐人亞太電視台 (NTDHealt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