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而活」
今天突然有感而發,這一年自己生了場大病
深刻體會到,生命是多麽無常及脆弱(一邊澆花一邊感嘆)
再加上最近台灣Delta病毒來襲
看到專家在說以目前這個情況,警戒會延續到今年底
沒辦法7/12就解封,若萬一就算真的7/12解封,之後一定會再封
很多國家疫苗接種率已經很...
「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而活」
今天突然有感而發,這一年自己生了場大病
深刻體會到,生命是多麽無常及脆弱(一邊澆花一邊感嘆)
再加上最近台灣Delta病毒來襲
看到專家在說以目前這個情況,警戒會延續到今年底
沒辦法7/12就解封,若萬一就算真的7/12解封,之後一定會再封
很多國家疫苗接種率已經很高了,可是都中Delta
而且國外現在已經有Delta再進化變種的Delta Plus,在多國傳播了
有些國家也開始呼籲,在家也要戴口罩
難怪很多人在說,要待在家到年底比較安全
也有很多人會關心我,問我說「你現在身體好了嗎?」「康復了嗎?」
我因為腹膜炎開刀切除腸子之後,又因此得另一個罕見免疫疾病
我一開始對這個病也都完全不了解
開刀出院後幾個月,跑了好多醫院都診斷不出來
終於在某間醫院被診斷出來了之後,我也是問了醫師 跟大家問我一樣的問題
「那我會好嗎?」「這個病是可以好的嗎?」
我後來這1-2個月開始調整心態去面對,改變生活、飲食,研究各種關於健康的問題
能在網路上看的資料全都看
我的手機瀏覽器已經開太多視窗到爆炸、我再換私密瀏覽模式繼續狂看,又被我看到爆炸
所以我又下載別的瀏覽器,正常模式跟私密瀏覽模式都狂看
結果發現我至今已經看了超過1200篇以上的各國報導、論文了
我現在終於知道了
這個病只要一發病,就是要終身去面對、對抗,似乎沒有所謂的「身體好了」
難怪我當時那樣問醫師,平常說話很快的他,有點緩慢的回我說「可能要看怎麼持續控制狀況」
我當時還不明白,現在知道了,他可能是不想嚇到我
已經吃藥好幾個月了,但身體還是痛
我未來能不能打疫苗?我可不可以吃這個吃那個?
真的是滿頭的疑問,疫情間回診都不敢回,但問題又一天比一天多
真的慶幸最近各科開始有線上看診,對於我這種人來說,真的是一大福音跟安慰
真的很感謝辛苦的醫療人員
現在與Delta確診者搭同一班飛機的人,檢驗結果也沒有全數出來
屏東Delta確診者的妹妹跟妹婿回來台北等等 有很多不確定因素
這個新病毒似乎更新「密切接觸」的定義,已經不用「密切」接觸,就有可能傳染
連同一棟樓都算危險,同一個空間就更不用說
再加上 我的鄰居確診、家附近商店、診所到處都是確診
而這1-2個月也一直聽到遠方家人確診,甚至朋友的朋友家人確診當天死亡
人生真的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我明明待在家快2個月了可是卻感冒2次
之前自己多憂鬱就種多少植物,超狂的養了100種以上
因為種很多有療效的香草,(不是圖片上的,這是其中一個角落)
感冒2次都是喝2天超快就好了,以前平常吃藥最起碼一週才會好甚至一個月
真的是幫了我大忙,不然家附近診所、醫院都有確診患者
自己身為高風險慢性病者,有時就會想到做最壞的打算
因為要等到慢性病者可以像以前無憂的出門,真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
亂想我若在這疫情期間萬一真的怎麼樣了,我有哪些遺憾
若我真的怎麼樣了
我已經好久沒有跟我姊姊一家人、親戚、朋友,男朋友見面了,是我的遺憾
還有現在正在製作的日文線上課程,若沒能做完上線給大家,是我的遺憾
還有我的每日Telegram日文課程,希望有人可以接我的後續,幫我做教材持續更新給大家
現在想到的好像就是這些,這些日子以來好像生命的慾望降到最低
當然還有很多地方想去,還有很多事想做,還有很多美食想吃
但現在對我來說這些好像都是奢侈的奢望
不過我還有一個最大的安慰
若我真的怎麼樣了
我在我人生最後一刻,都跟我媽媽在一起就是幸福的
想多了流淚了(我沒有喝酒不是在發酒瘋🤣我也不能喝酒了😅)
我現在防疫日子最大的樂趣,就是養很多植物每天觀察研究🌳🌹
最後,我怕我當天懶得發文
先提醒一下我的日文教學書籍,各大書局新書優惠到6/30唷🤣
「我的第一本日語文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0851?loc=M_0006_011
#撒醬好宅
#台湾生活#台湾#台灣#taiwan#台北#taipei#健康#おうち時間 #おうちカフェ #宅在家 #宅女 #防疫 #防疫日常 #花 #香草 #ハーブ #花園 #園藝 #植物 #植物生活 #植物のある暮らし
慢性病患者定義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國FDA專家諮詢委員會建議在65歲以上年長者和重症風險人群給予加強針
#FDA面臨難題 接下來輪到CDC上場
1.經過八小時的討論,美國FDA的專家諮詢委員會以16比2的投票結果,反對在施打六個月後為16歲及以上人群接種BNT新冠疫苗加強針。至於65歲以上的年長者人和重症高風險人群的加強針,則是以18票全票通過。
2.這項決定等於打臉白宮日前繞過FDA和CDC,逕自宣布讓所有成人都打加強針的政策。FDA不一定需要完全採納專家委員會的建議,但FDA通常都會照專家委員會建議來做。
3.CDC的疫苗諮詢委員會下周會開會,對何謂重症高風險人群做出定義。此外,許多委員也表示醫護人員或其他職業上高風險人員本身染疫雖然可能不是重症高風險,但也應該加入考慮中。
04b解讀:
1.這個決定會讓美國對加強針的建議比英國還保守。複習一下:
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建議在接種第2劑疫苗6個月後,追加第3劑。包括以下六類人群:
長照機構住民
50歲以上成人
前線醫護人員和社工人員
16~49歲但有新冠重症因子的慢性病
免疫缺乏患者的同住者
2.多數專家們同意資料顯示疫苗的保護力在下降,但此刻對於重症還有死亡的保護力還是足夠的。且目前資料無法確認到底是因為時間因素,還是是因為Delta病毒本身造成所見的抗體和保護力下降。
3.而且打加強針可能帶來其他風險,目前第三劑的資料尚少,衝上來的中和抗體和保護力到底可維持多久?長期的安全性也還有待評估。(輝瑞加強針此次送審僅包括了12位 65~85歲,還有289位18~55歲的臨床試驗資料)
4.專家們同意對一般健康人的加強針最終可能還是需要的,但問題是,何時是最佳的時機。
5.白宮自己率先宣布了要給所有成人打加強劑,但現在不受到FDA多數專家委員會成員的支持。用科學證據說話,全部記名投票,線上直播,每個專家都侃侃而談自己反對或贊成的理由。這是我樂於看到的科學透明度和正向的討論。我期待台灣對於科學相關議題,也能進行這樣的專家理性論辯,公開透明。
慢性病患者定義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高血壓運動建議與注意事項
高血壓是一種動脈血壓升高的慢性病。由於動脈血管壓縮使得血流受阻。
傳統的第一期高血壓定義為收縮壓140-149mmHg或舒張壓90-99mmHg之間。
高血壓產生的併發症可能讓其他器官受損,像是:
心臟病變:心室肥大、心臟衰竭、冠心症(如心肌梗塞)等,這也是高血壓致死的主因
動脈病變:動脈粥狀硬化、血管瘤、大動脈硬化、主動脈剝離等
腦部病變:腦栓塞、腦內出血(出血性中風)、蜘蛛膜下出血等
眼部病變:眼動脈狹窄、視網膜出血、黃斑部水腫等,嚴重會失明
腎臟病變:腎衰竭、蛋白尿等
周邊血管病變:末梢動脈硬化
高血壓程度的不同,對於運動的指引也不同。
第一階段 140-159/90-99:借低強度高次數訓練使血壓不會升高
第二階段 160-179/100-109:可能有器官的受損,這類患者建議有氧運動為主比免勞損以及高舉的活動
第三階段 180以上/110以上:心臟或器官的受損嚴重,所以禁止運動
對於高血壓的運動禁忌:
收縮壓如果超過170mmHg,應該延後至*140mmHg以下。
*舒張壓110mmHg以上不可運動。
*未得到醫生的同意而進行的訓練。
*會導致收縮壓到達175mmHG的運動也在禁忌之列。
對於高血壓患者運動和飲食的建議:
1. 中低強度並且密切監測。
2. 進行一周四天以上,每天至少30分鐘的運動。
3. 結束需要較長的緩和時間,留意抗高血壓藥物可能突然停止運動時使血壓過低。
4. 可進行單邊運動(單手/單腳)組成的適當阻力訓練-減少大面積使用。
5. 避免高舉過頭的運動和憋氣(努責現象)。
6. 注意藥物對運動的影響-詢問醫生。
7. 藥物抑制心率,不可將心率作為運動強度的指標。
8. 藥物削弱體溫調節能力,須留意熱耐受不良的情況。
9. 禁止姿勢:頭下腳上(增加腦壓、中風機率)、不憋氣、不雙腳推、不離心訓練或超負荷。
10. 低鹽低飽和脂肪的飲食。
資料來源:
澳洲SSI特殊族群教練證照/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美國心臟協會/Heho網站
慢性病患者定義 在 莊武龍醫師:控糖筆記、運動、生活及旅遊隨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目前接種疫苗裏的高風險慢性病人定義
CDC已經公告了
公告網址:https://ppt.cc/fjFZpx
除了糖尿病之外,肥胖,慢性腎病變,肝硬化,
以及有心臟疾病或中風或呼吸道疾病的患者。
也有列在高風險慢性病人的定義裏面。
詳細定義可以去點閱公告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