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麻雀誤入人類的房間 ◎孫維民
在搖動的吊燈和灰白的牆壁之間
在灰白的牆壁和窗戶的花紋之間
在窗戶的花紋和舞蹈的灰塵之間
在舞蹈的灰塵和禁錮的天空之間
在禁錮的天空和燦亮的壁飾之間
在燦亮的壁飾和碰撞的聲響之間
在碰撞的聲響和甦醒的恐懼之間
在甦醒的恐懼和微笑的照片之間
在微笑的照片和光束的腐...
一隻麻雀誤入人類的房間 ◎孫維民
在搖動的吊燈和灰白的牆壁之間
在灰白的牆壁和窗戶的花紋之間
在窗戶的花紋和舞蹈的灰塵之間
在舞蹈的灰塵和禁錮的天空之間
在禁錮的天空和燦亮的壁飾之間
在燦亮的壁飾和碰撞的聲響之間
在碰撞的聲響和甦醒的恐懼之間
在甦醒的恐懼和微笑的照片之間
在微笑的照片和光束的腐味之間
在光束的腐味和記憶的碎片之間
在記憶的碎片和沉寂的電視之間
在沉寂的電視和遙遠的林木之間
在遙遠的林木和枯死的盆栽之間
在枯死的盆栽和黃昏的槍聲之間
在黃昏的槍聲和損壞的玩具之間
在損壞的玩具和攤開的報紙之間
在攤開的報紙和猩紅的領帶之間
在猩紅的領帶和稻草人的臉之間
在稻草人的臉和凶殺的戰爭之間
在凶殺的戰爭和鍍金的獎牌之間
在鍍金的獎牌和藥瓶和酒杯之間
在藥瓶和酒杯和黑色的褻衣之間
在黑色的褻衣和床單的皺褶之間
在床單的皺褶和格列佛遊記之間
在格列佛遊記和深秋的田野之間
在深秋的田野和地毯的毛髮之間
它撲動著雜亂的,絕望的雙翅
(一九八七・八)
——孫維民,《拜波之塔:孫維民詩集》(台北市:現代詩季刊社,1991.10),頁133-135。
--
◎作者簡介
孫維民
一九五九年生。輔大英文所碩士、成大外文所博士。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臺北文學獎新詩獎、藍星詩刊屈原詩獎、中國時報新詩獎及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等。著有詩集《拜波之塔》、《麒麟》、《日子》、《地表上》,散文集《所羅門與百合花》、《格子舖》。
十五歲便開始寫詩,文字內斂簡潔,既具現代感又富含靈性,題材多取自日常生活,看似隨興實則細節與布局嚴謹,質地精純,關注音樂性,在低調淡漠中流露深刻情感和不與世故妥協的純真。
(摘自孫維民,《異形》(新北市:聯合文學,2020.10)作者介紹)
--
◎小編鋼筆人賞析
〈一隻麻雀誤入人類的房間〉(以下簡稱〈人〉)收錄在孫維民第一本詩集《拜波之塔》中,這本詩集收錄孫維民1980-1988年間所書寫的詩。有趣的是,在同一本詩集中,還有一首詩叫做〈一隻麻雀誤入我的房間〉(以下簡稱〈我〉),正好排在這首詩之前,在此先引用全詩:
--
一枝麻雀誤入我的房間
它知道如何進來
卻找不到出去的路——驚慌地
在灰白的牆壁與漆黑的恐懼之間
來回碰撞。我撿起飄落的羽毛
想像它的處境彷彿人類
當他脫離同伴終於迷失
並且掉進野獸,或是魔鬼,的陷阱
它在牆壁和窗玻璃的天空假象之間
來回碰撞。一隻糊塗的麻雀
它應該跟隨同伴
遠離人類的住處——
或許相互推擠的高樓終於使它
失去了機警與追逐的曠野
它可以飛過城市的上空
飛過公路,汽車,天線,鐵窗
它可以飛過議會,法院,靶場
甚至可以降落在銅像的頭頂
歌唱排泄——不過,進入人類的房間
這是危險的遊戲
致命的錯誤
我檢起飄落的羽毛,聽到
它顫抖的,恐懼的叫聲
絕望如一雙中彈的花鹿
或是游進網罟裏的魚群——
在越來越瘋狂的碰撞中
我想像它終於了解自己的處境
我想像它終於知道:它,已經掉進
一種可怕的動物,人類,的陷阱
我憐憫地拉開窗子
讓它逃離我的房間
(一九八七・七)
——孫維民,《拜波之塔:孫維民詩集》(台北市:現代詩季刊社,1991.10),頁130-132。
--
這兩首詩並不是同時發表在同一本詩刊上(〈我〉發表在《中外文學》,而〈人〉發表在《現代詩季刊》),不過有些共通點,首先是他們發表時間點相當接近,位於解嚴前後(解嚴為1987年7月15日)。然而完成於解嚴前的〈我〉和解嚴後的〈人〉在整體氛圍上都相當森嚴,我們大致上可以想像書寫這兩首詩時,詩人的心態仍在某種高壓的政治之中,而這兩首詩以不同的方式來描寫這種高壓。
然而,這兩首詩的敘事者並不同,在〈我〉之中,敘事者我看著掉落羽毛、絕望的麻雀,主體是我,看著客體麻雀並有所感慨,這是較有距離、較疏離的角度。麻雀原本是自由、甚至可以嘲諷各種政治的(它可以停在議會、法院、靶場甚至是銅像的頭頂),然而一旦落入人類的房間,等於踏入陷阱,這幾乎是明白說出,人類塑造了一種能使自由者恐懼的環境(甚至是政治環境),當無法離開時,在其中的主體甚至會感受到面臨死亡的恐懼。
然而,同樣是對人類、政治的惡意的感慨,到〈人〉時,敘事角度變成以麻雀為主體,作者不斷「以在……和……之間」的句法連接兩樣物品,麻雀在無序的空間中慌張地飛翔,而那些物品隱隱指出當代政治的殘酷,這樣的無序也隱隱呼應著,當時人們一旦不小心踏入政治事件時,經常是求助無門而到處碰壁的;更加殘酷的是,麻雀最後只能「撲動著雜亂的,絕望的雙翅」而沒有任何離開的可能。
雖然照詩集給的時間,〈我〉寫於〈人〉之前,甚至是寫於解嚴之前,〈人〉一詩中以秩序顯現出麻雀的慌張與無序,更顯出奇殘酷的本質。即便蔣經國於1987年7月宣布解嚴,但當時人的心理還沒真正解嚴,政治的禁忌猶在生活之中。對當時的人而言,大家都可能是那隻麻雀,一旦踏入陷阱,便再也沒有離開的可能,只能絕望於彼處。
-
美術設計:佳郁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22.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孫維民 #一隻麻雀誤入人類的房間
感慨注音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隻麻雀誤入人類的房間 ◎孫維民
在搖動的吊燈和灰白的牆壁之間
在灰白的牆壁和窗戶的花紋之間
在窗戶的花紋和舞蹈的灰塵之間
在舞蹈的灰塵和禁錮的天空之間
在禁錮的天空和燦亮的壁飾之間
在燦亮的壁飾和碰撞的聲響之間
在碰撞的聲響和甦醒的恐懼之間
在甦醒的恐懼和微笑的照片之間
在微笑的照片和光束的腐味之間
在光束的腐味和記憶的碎片之間
在記憶的碎片和沉寂的電視之間
在沉寂的電視和遙遠的林木之間
在遙遠的林木和枯死的盆栽之間
在枯死的盆栽和黃昏的槍聲之間
在黃昏的槍聲和損壞的玩具之間
在損壞的玩具和攤開的報紙之間
在攤開的報紙和猩紅的領帶之間
在猩紅的領帶和稻草人的臉之間
在稻草人的臉和凶殺的戰爭之間
在凶殺的戰爭和鍍金的獎牌之間
在鍍金的獎牌和藥瓶和酒杯之間
在藥瓶和酒杯和黑色的褻衣之間
在黑色的褻衣和床單的皺褶之間
在床單的皺褶和格列佛遊記之間
在格列佛遊記和深秋的田野之間
在深秋的田野和地毯的毛髮之間
它撲動著雜亂的,絕望的雙翅
(一九八七・八)
——孫維民,《拜波之塔:孫維民詩集》(台北市:現代詩季刊社,1991.10),頁133-135。
--
◎作者簡介
孫維民
一九五九年生。輔大英文所碩士、成大外文所博士。曾獲優秀青年詩人獎、臺北文學獎新詩獎、藍星詩刊屈原詩獎、中國時報新詩獎及散文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獎等。著有詩集《拜波之塔》、《麒麟》、《日子》、《地表上》,散文集《所羅門與百合花》、《格子舖》。
十五歲便開始寫詩,文字內斂簡潔,既具現代感又富含靈性,題材多取自日常生活,看似隨興實則細節與布局嚴謹,質地精純,關注音樂性,在低調淡漠中流露深刻情感和不與世故妥協的純真。
(摘自孫維民,《異形》(新北市:聯合文學,2020.10)作者介紹)
--
◎小編鋼筆人賞析
〈一隻麻雀誤入人類的房間〉(以下簡稱〈人〉)收錄在孫維民第一本詩集《拜波之塔》中,這本詩集收錄孫維民1980-1988年間所書寫的詩。有趣的是,在同一本詩集中,還有一首詩叫做〈一隻麻雀誤入我的房間〉(以下簡稱〈我〉),正好排在這首詩之前,在此先引用全詩:
--
一枝麻雀誤入我的房間
它知道如何進來
卻找不到出去的路——驚慌地
在灰白的牆壁與漆黑的恐懼之間
來回碰撞。我撿起飄落的羽毛
想像它的處境彷彿人類
當他脫離同伴終於迷失
並且掉進野獸,或是魔鬼,的陷阱
它在牆壁和窗玻璃的天空假象之間
來回碰撞。一隻糊塗的麻雀
它應該跟隨同伴
遠離人類的住處——
或許相互推擠的高樓終於使它
失去了機警與追逐的曠野
它可以飛過城市的上空
飛過公路,汽車,天線,鐵窗
它可以飛過議會,法院,靶場
甚至可以降落在銅像的頭頂
歌唱排泄——不過,進入人類的房間
這是危險的遊戲
致命的錯誤
我檢起飄落的羽毛,聽到
它顫抖的,恐懼的叫聲
絕望如一雙中彈的花鹿
或是游進網罟裏的魚群——
在越來越瘋狂的碰撞中
我想像它終於了解自己的處境
我想像它終於知道:它,已經掉進
一種可怕的動物,人類,的陷阱
我憐憫地拉開窗子
讓它逃離我的房間
(一九八七・七)
——孫維民,《拜波之塔:孫維民詩集》(台北市:現代詩季刊社,1991.10),頁130-132。
--
這兩首詩並不是同時發表在同一本詩刊上(〈我〉發表在《中外文學》,而〈人〉發表在《現代詩季刊》),不過有些共通點,首先是他們發表時間點相當接近,位於解嚴前後(解嚴為1987年7月15日)。然而完成於解嚴前的〈我〉和解嚴後的〈人〉在整體氛圍上都相當森嚴,我們大致上可以想像書寫這兩首詩時,詩人的心態仍在某種高壓的政治之中,而這兩首詩以不同的方式來描寫這種高壓。
然而,這兩首詩的敘事者並不同,在〈我〉之中,敘事者我看著掉落羽毛、絕望的麻雀,主體是我,看著客體麻雀並有所感慨,這是較有距離、較疏離的角度。麻雀原本是自由、甚至可以嘲諷各種政治的(它可以停在議會、法院、靶場甚至是銅像的頭頂),然而一旦落入人類的房間,等於踏入陷阱,這幾乎是明白說出,人類塑造了一種能使自由者恐懼的環境(甚至是政治環境),當無法離開時,在其中的主體甚至會感受到面臨死亡的恐懼。
然而,同樣是對人類、政治的惡意的感慨,到〈人〉時,敘事角度變成以麻雀為主體,作者不斷「以在……和……之間」的句法連接兩樣物品,麻雀在無序的空間中慌張地飛翔,而那些物品隱隱指出當代政治的殘酷,這樣的無序也隱隱呼應著,當時人們一旦不小心踏入政治事件時,經常是求助無門而到處碰壁的;更加殘酷的是,麻雀最後只能「撲動著雜亂的,絕望的雙翅」而沒有任何離開的可能。
雖然照詩集給的時間,〈我〉寫於〈人〉之前,甚至是寫於解嚴之前,〈人〉一詩中以秩序顯現出麻雀的慌張與無序,更顯出奇殘酷的本質。即便蔣經國於1987年7月宣布解嚴,但當時人的心理還沒真正解嚴,政治的禁忌猶在生活之中。對當時的人而言,大家都可能是那隻麻雀,一旦踏入陷阱,便再也沒有離開的可能,只能絕望於彼處。
-
美術設計:佳郁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8/20210822.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奇怪 #孫維民 #一隻麻雀誤入人類的房間
感慨注音 在 日本生活543〜tokyo life with my japanese husband & my twins babie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很多人都覺得
"混血兒「 #天生」就會兩種以上的語言"。
最近我有時會想起,
我在大阪念研究所時,
同一個研究室,名為大森的同學,
他是台日混血兒。
他聽得懂一部分的中文及台語
(因為常常聽媽媽講電話)。
但他無法流暢地以中文或台灣講話與書寫。
他說從小到大,都只有他媽媽自己回台灣,
因為他爸爸不允許母子用他聽不懂的中文溝通,
所以他媽媽也從來沒教過他注音符號,
雖然環境讓他能稍微聽懂一些中文去猜其意思。
但他很感慨沒有機會學會寫與說。
通常一個人在努力的時候,
往往因為不起眼而從來沒被注意過。
收穫成果的那天,
或許終於到了被看到的那天,
但背後的努力,往往不為人知。
這世上,
沒有誰一出生就精通什麼。
但能精通什麼的人,
肯定都於「 #後天」下過一些努力。
其實大部分家有能說能寫雙語的混血兒背後,
跟許多家庭其實沒有太多不一樣,
都有個陪伴協助學習的父母。
相信大家身邊聽過家有混血兒的家庭,
又或是全家移民的家庭。
通常這些小孩的父母,
都會想盡辦法把學習中文的書,
又或是國小國中課本帶到國外。
課餘之時,
自己當起家教一對一教起孩子。
而孩子們除了要寫完身處在的國家的功課外,
也必須要騰出時間學習中文。
最近,雙寶滿3歲8個月。
再過幾個月要滿4歲了。
他們一瞬間長大了。
已經開始覺得好捨不得,
以後在校門口哭得最嚴重的媽媽,
大概就是我😂
以媽媽的角度來說,
我只希望他們每天都能玩的開心。
但以未來他們的角度來看,
不希望他們在學習路上因為跟不上別人而痛苦。
畢竟,不管他們未來在日本求學,
又或是在台灣求學。
都還需要比別人多花時間去顧及另一個語言。
思考後,
這幾天正式的在家裡開始幫雙寶規劃時間,
讓雙寶正式接觸中文及日文,英文。
也開始引導畫畫,正確的觀察臨摹與塗色,
帶著他們彈琴,認識鍵盤上每一個鍵的音色。
學習與升學這條路,
或許無法永遠都是自己喜歡的內容。
但希望未來某一天,
當他們回想起。
與媽媽一起學習,
一起到處探險的這幾年。
會是他們一輩子珍貴的寶物。
🍃🍃🍃🍃🍃🍃🍃🍃🍃🍃
#不用羨慕別人也不用酸別人
#別人好或不好都是別人家的事
#善用時間為自己努力一次
#越變越好的事才會是你家的事
🍃🍃🍃🍃🍃🍃🍃🍃🍃🍃
感慨注音 在 翁琬柔 Joyc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下個月就是我離開台灣、搬到紐約滿三年的日子了,小時候真的對美國沒興趣到任何經典美劇我都沒看過,連慾望城市都是三年前才開始看,如果告訴大學剛畢業的我說我會在紐約生活,我大概打死也不會相信吧。
紐約給了我很多世界級的經驗跟養分,改變最多的除了體重之外,還有我對很多事情的看法。
前幾天看到一個影片,是拜登親自參加在白宮舉行的移民宣誓儀式,當時移民局代理局長Tracy Renaud說完「各位新公民們,當你們聽到你的國家的時候,請起立。」後就開始一一唱名國家:「加拿大、中國、英國、阿富汗、哥倫比亞.....」所有國家名都被念完之後,還剩一個女子做在位置上,Tracy Renaud:「Did I miss you?」那個女生站起來,看著她說:「Republic of China, Taiwan」我看這個影片的時候,心中真的滿滿感動,也有很多感慨。
身為在海外打拚的台灣人,很多時候我們必須面對自己的國家不被承認的場合,十年前我在日本的時候,我的居留證上面毫無選擇地要被寫上中國台灣,有些朋友也有過在宣誓成為美國公民的時候出生地被寫成中國,要據理力爭才能改回台灣,有委屈、有氣憤,所以當同胞在白宮能大聲說出自己國名,真的感觸很深。
或許有人會說:「如果你們這麼愛台灣,幹嘛不留在臺灣?」出國前我曾經對於某些新聞事件有過同樣的想法,但是出了國之後,我不僅親自感受到,自己身在美國卻一直掛念自己家鄉的感受,在紐約的經驗也讓我成長很多。
2019年我在聯合國實習,大家都知道,拿台灣護照的話是連觀光客參觀的門票都拿不到的,因為聯合國不承認台灣,想當然,在申請實習的時候自然沒有台灣這個國家選項,怎麼辦?唯一的辦法就是按下China那個欄位,去辦理所有的入職手續,有網友曾經私訊我:「那麼有骨氣就不應該當中國人、去聯合國實習!」的確我也有一陣子避談我到底是怎麼進入聯合國的,但是後來在聯合國有個台灣前輩告訴我:「你想要因為這個骨氣、這個面子,而不去聯合國工作,還是先讓更多台灣人進入聯合國,讓聯合國裡面有更多來自台灣的聲音?」
來到紐約之後,我能跟更多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分享台灣的大小事情,我能給中國朋友看看我們注音的鍵盤跟他們的拼音有多不一樣,可以給他們看看我們是怎麼狂罵自己選出來的政府還不會被抓(?)我們能代表著台灣,參與更多國際級的交流活動,如果我一輩子因為「愛台灣而待在台灣」,我可能完成不了這些事情。
出國後我的想法改變了、收入變多了、能捐給台灣慈善團體的金額也比出國前高了至少五倍,無論人在哪裡,想對自己家園做出貢獻的心從來沒有改變,「身在海外」這個狀態也不應該是這份心被質疑的理由,我希望未來無論我在哪裡,都能大聲說出自己國家的名字,沒有其他原因,就因為深深愛著自己的家。
#影片在留言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