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意識形態意識型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意識形態意識型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意識形態意識型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意識形態意識型態產品中有34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精選》 ●麻煩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小鈴鐺🔔 #當塔利班執政時它決定走較溫和政教合一的執政路線 #阿富汗 過去由於地理形態、部落林立,相當長時期已是軍頭分立狀態。 #貪困、飢荒、旱災、根深...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的網紅黃美慧,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中央與地方政府都要聽到人民與企業吶喊的聲音:「疫苗,中央不要阻擋;快篩,地方要成全」。 (新竹訊)新竹市議會議長許修睿與市議會國民黨黨團,今天以視訊與錄影的方式,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都要聽人民與企業吶喊的聲音,「疫苗,中央不要阻擋;快篩,地方要成全」。 議長許修睿說,人民正在用生命跟病毒賽跑,疫...

意識形態意識型態 在 Angus Zo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03 17:13:20

一個月前我們開始準備這個企劃,當時就設定以 #微策展 的型態出發,目的從來就不是為了內用形式而生,當然,可以合法內用皆大歡喜,但經過了2個半月,深知意識形態難以改變,酒吧娛樂產業在疫情之下幾乎沒有任何話語權,這時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或許,我們能做得更多一點。 明天(8/5) @draft...

意識形態意識型態 在 FIR飛兒樂團_阿沁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05 14:18:01

- #阿沁創作連載 #阿沁音樂漫談 《音樂創作人的理性與感性,矛與盾!?》 跨越風格限制,其實一直是我創作的核心目標。 我一直認為每個音樂創作人應該都要有自己的核心信仰,也就是核心目標。觀察下來,有些人是從音樂上堅持某一種樂風、有些是某修意識形態理念、有些是堅持某些水準以上的質感、有些純粹以高報...

意識形態意識型態 在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05 14:01:16

⛰️2020的我,滿載活力的帶著大家勇敢衝刺到台灣的大自然中,彼此重新詮釋生命的可能性;2021的我們,來到另外一頭的惶恐與無助,面對這種並非你我想改善就能馬上解決的共體時間。 於是我回頭看看2020自己對事情的看法;在世界改變後,同樣的大標題,有著完全不一樣的解釋;而當世界又再次恢復平靜的那年,...

  • 意識形態意識型態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8 17:00:50
    有 465 人按讚

    《TVBS文茜的世界周報精選》

    ●麻煩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小鈴鐺🔔

    #當塔利班執政時它決定走較溫和政教合一的執政路線

    #阿富汗 過去由於地理形態、部落林立,相當長時期已是軍頭分立狀態。

    #貪困、飢荒、旱災、根深蒂固的極端思想都挑戰著塔立班。

    #於是,另一個聖戰組織崛起了。他們在美軍撤離時,由一名自殺炸彈客恐攻了喀布爾機場⋯⋯這使得ISIS-K在全球伊斯蘭聖戰士中,地位大幅提升,獲得更多支持。

    #美國的阿富汗戰爭已經結束,塔利班的阿富汗戰爭,才要開始。他們面對的敵人,是破產的國家,是意識型態中過去的自己,這場戰爭,難以結束。

    《塔利班ISK》
    https://youtu.be/9_MB_aXIKI0

  • 意識形態意識型態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21:14:50
    有 121 人按讚

    The Sound Of Silence ◎Simon & Garfunkel
     
    Hello darkness, my old friend
    嗨囉,黑暗吾友
    I've come to talk with you again
    我又來到你眼前與你交談
    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
    因著一種幻覺正悄悄向我爬來
    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
    趁我深眠留下種子遍地
    And the vision that was planted in my brain
    爾後深植於我腦海之中
    Still remains
    不斷纏繞
    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
    伴隨寂靜之聲
     
    In restless dreams I walked alone
    無盡的夢裡我隻身行走
    Narrow streets of cobblestone
    於狹窄的鵝卵石之街
    'Neath the halo of a street lamp
    在路燈的光暈之下
    I turned my collar to the cold and damp
    我豎起衣領抵禦寒氣與溼氣
    When my eyes were stabbed by the flash of a neon light that split the night
    當一束劃破夜空的霓虹刺穿我的眼
    And touched the sound of silence
    觸摸著寂靜深處的聲音
     
    And in the naked light, I saw
    在奪目得近乎赤裸的光中,我看見
    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
    成千上萬的人,或許更多
    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
    人們交談卻未發聲
    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
    聽見一切卻不聞
    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
    人們寫下那些歌,卻未曾共享歌聲
    And no one dared
    終於無人再膽敢
    Disturb the sound of silence
    打擾寂靜之聲
     
    "Fools", said I, "You do not know
    「蠢人」,我說,「你不知道的是
    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寂靜正如癌症蔓延滋長
    Hear my words that I might teach you
    仔細聽我的言語讓我教導你
    Take my arms that I might reach you"
    抓住我手臂讓我拯救你」
    But my words, like silent raindrops fell
    但我的話語,正寂靜如雨滴墜落
    And echoed
    並且敲起回音
    In the wells of silence
    於寂靜之井中
     
    And the people bowed and prayed
    於是人們鞠躬、祈禱
    To the neon god they made
    向著他們創造的霓虹之神
    And the sign flashed out its warning
    警告的燈在其中閃熾
    In the words that it was forming
    組織所有文字
    And the sign said,
    靜謐訴說:
    "The words of the prophets are written on the subway walls
    「先知的話語已被篆刻於地鐵牆上
    And tenement halls"
    與屋宇大廳裡
    And whispered in the sound of silence
    並低語於寂靜之聲中」
     
    -
     
    ◎作者簡介
     
    Simon & Garfunkel是著名美國民謠搖滾音樂二重唱組合,是六十年代最流行的樂團之一,被視為該年代社會變革的反文化偶像。其成名曲多不勝數,如〈The Sound of Silence〉、〈Scarborough Fair〉、〈Bridge Over Troubled Water〉等皆為家喻戶曉的名曲。
     
    -
     
    ◎小編淵智賞析
     
    〈The Sound of Silence〉是Simon & Garfunkel1964年的首張錄音室專輯《Wednesday Morning, 3 A.M.》中的一首歌。推出後卻售量慘淡,也導致兩人散夥。到了1965年春天,該歌曲開始在電台上播放,卻意外獲得播放量的增長,也使製作人決定重新將此歌進行混音並發行,〈The Sound of Silence〉因此爆紅,也使Simon & Garfunkel重組,並以該歌名作為第二張專輯的名字。
     
    介紹完歌曲背景後,讓我們來開始看這首歌。從其中的詞彙選用,如「黑暗darkness」、「鵝卵石之街streets of cobblestone」、「霓虹neon」,我們不難感知到歌曲的場景錯落於彷彿十九世紀的倫敦,因為霧氣蔓延而顯得似乎無盡的街。歌曲開始於一種精神狀態的模擬「Because a vision softly creeping因著一種幻覺正悄悄向我爬來/Left its seeds while I was sleeping趁我深眠留下種子遍地」,此一幻覺的襲來承襲前面的「darkness黑暗」,我們可以意識到不管接下來發生的事情為何,對敘事者而言,他已經陷於一種昏昧、幻覺蔓生的精神狀態。當我們感知到了此一型態之後,這段便以「Within the sound of silence伴隨寂靜之聲」作收,這是這首歌第一次出現「矛盾」的語境——究竟寂靜深處為何會有聲音呢?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們來到了下一段,與第一段的精神狀態不同,第二段的描述卻絲毫未帶有個人的意識,而是從外界種種來進行投射——敘事者在無盡的街上行走,為了抵禦濕氣與寒氣而將領袖立起,而即使如此,卻依然有些事物是能穿過領袖直接侵襲的,那就是霓虹。我們不難感知到這裡的「霓虹」似乎帶有著文明、發展的想像,當這種感覺卻依然停留在模糊的型態,卻又回到了第一段那樣類似的語句作結:「And touched the sound of silence觸摸著寂靜深處的聲音」。然而有了第一段的內在精神型態、第二段的外在世界描摹,我們便似乎開始感受得到究竟何謂「sound of silence」。
     
    接著,來到了第三段,承接上段的光,敘事者的意識開始與外界結合,而使得他看見了幻覺「And in the naked light, I saw在奪目得近乎赤裸的光中,我看見/Ten thousand people, maybe more成千上萬的人,或許更多」,這樣的幻象似乎替sound of silence作出了一種情境式的衍釋——到了此時,sound of silence的具體特徵也終於浮現:「People talking without speaking人們交談卻未發聲/People hearing without listening聽見一切卻不聞/People writing songs that voices never share人們寫下那些歌,卻未曾共享歌聲」。交談卻未出聲,聽見一切卻聽而不聞,擁有歌曲卻未共享歌聲,這是一種冷漠的姿態,在二重唱所生存的當代,這種冷漠、文明以及歌曲所想抵抗的意識形態正好重疊在此刻。因此,在下一段,他們也終於第一次對此冷漠做出了痛心的批判:
     
    "Fools", said I, "You do not know
    「蠢人」,我說,「你不知道的是
    Silence like a cancer grows
    寂靜正如癌症蔓延滋長
    Hear my words that I might teach you
    仔細聽我的言語讓我教導你
    Take my arms that I might reach you"
    抓住我手臂讓我拯救你」
     
    然而,最淒涼的是,這樣的痛心疾首,卻依舊被冷漠所吞噬:「But my words, like silent raindrops fell但我的話語,正寂靜如雨滴墜落/And echoed
    並且敲起回音/In the wells of silence於寂靜之井中」,此時,這一種「silence寂靜」也終於清楚地被我們所認知到。這是一種先知的嘆息,生存在知道一切正往著崩毀命運的當代,想要大聲疾呼卻始終徒勞無功,這或許是二重唱在他們唱著這些歌曲的當代,最無可奈何的命運吧。
    因此,到了最後,他們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人們向著人工的神「neon god霓虹之神」祈禱,並留下最後的遺言。
     
    --
     
    美編:浩瑋
    圖源:浩瑋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當代詞選#西洋詞選#寂靜之聲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20210917.html

  • 意識形態意識型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30 19:00:51
    有 1,471 人按讚

    ▍為人父母的,有朝一日會卸下責任

    一般來說,社會的進步是基於兩個世代的對立。
    當個體在成長時,脫離父母權威是個體發展中最主要的關鍵,卻也是最令人難受的副作用之一。能夠完成分離是件必要的事。我們也可以說,在人類演進的同時,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實現了這個程序。
    —西格蒙特‧ 佛洛依德( Sigmund Freud )

    能夠坦然平靜地面對自己的「前父母」的成年人少之又少。若是這些大人,在面對自己的父母時總是被當成小孩對待,試問要如何自處?又要如何面對自己的子女呢?倘若心中潛藏著固著的信念如:忠誠、責任感、憤怒、罪惡感、反抗、融合、羞恥、害怕⋯⋯等等苦痛的情緒,將會嚴重傷害親子間的連結。

    好消息是,和解仍然是可能發生的,但它僅在個人完整地修復自身的孩童經驗之後,才會發生。

    我們正面臨的挑戰是:哪些是阻礙成人和自己父母健康關係的舊有觀念?要如何解決永遠被父母當成小孩看的不適感?我們該如何從困住自我的過往經驗中解脫?我們又該如何和自己的「前父母」建立一種新的同盟關係?又該是以哪種型態繼續維持下去呢?

    若想開始疏離與父母的依附關係,勢必要將一些傳統的信念捨去。

    建構互相尊重以及合理的憧憬,使自己從原生家庭系統中解放出來,並不會與建立互敬、有益的人際關係及世代關係相抵觸。事實上,這樣的新關係,反而對個人生命歷程有相當的助益。

    ■ 非得做一個「好」父母?

    心理治療師席薇.嘉蘭(Sylvie Galland)強調:「討論親職這件事已有二、三十年的時間,如今已經動用了太多的精力以及情感,投射太多爭議點及強勢的意見在親職的想像之中。其中有許多對於親職的迷思,是無意識地把兩代間的人生經驗緊緊地連在一起,並堆疊而成。只因為父母的角色是被社會推崇、認可的一個價值觀,在無形中塑造我們的人生,也對我們人生的許多決定,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她接著說:「對父母來說,卸下親職任務在生活上其實不容易適應,因為需要從過去那種被需要、不可或缺的習慣過渡到以前不曾有過的感受之中,例如開始出現一些失去身分認同、感到無用或是念舊的情懷。」

    這些感受顯現了家長自動把自己的職責和角色綁在一起的一種強烈的身分認同。然而再這樣下去,我們很可能會自認為父母是一種「不可或缺」也理所當然必要存在的角色,固定在一個不能變動的立場中,終而無法脫身。

    嘉蘭繼續道:「儘管卸下養育小孩、青少年的家長身分後,父母會有種如釋重負和重獲自由的感覺,卻也會同時出現一種空洞感,迫使我們無法完全地放手。目前新的親子關係研究越來越多,其中像是:如何成為成年人的父母?尤其重要。」

    對嘉蘭而言,為人父母都需要學會如何放棄自己的職責。當然不是指全然拋棄,只不過,這樣的親職觀念的確需要改變,因為身為父母,並不會永遠是父母,更不會是成年人的父母。

    在大多數著作裡,在處理成年人的親子關係問題時,最經典的基礎理論反而很少被重新質疑或討論。太過武斷的種種言論,很多時候只是在不斷地肯定這些親子關係的事實狀態,甚至被奉為聖旨。例如:「所有的父母當然都會想要給孩子最好的」「當家長在貶低自己小孩的時候,其實是在用激將法,激勵他們而已⋯⋯」「家長其實沒有惡意啦!」「一日父母,終身父母」「我們就算成年,永遠都是父母眼中的寶。」⋯⋯諸如此類的。

    我們對於父母都有美好的想像,會把親子關係、父母職責以及自然血緣關係三者混為一談。但是這樣的人生,是很苦的!

    這些其實都是受到「反正也改變不了的既定事實」這種意識形態的影響。不管是群體也好,個人也好,都是以一種消極抵抗的表達方式來消耗父母親職力的展現。這樣說來,「父母的職責不僅不是在保護小孩,實質上只是潛意識地、盡其所能的守護每個人心中(或群體中)已經內化的父母形象。這樣的形象極其重要,得免於任何的詆毀,唯有在變成研究個體心理層面和社會和諧議題時才會被質疑。」

    ■ 對親職任務結束的哀悼

    萬事萬物都有始有終,這是生命的自然法則,並不會有例外,若是去否認,可能會比哀悼還來得苦痛。

    要解決父母與成年子女的關係,難就難在是否能夠正視當親職關係結束時的哀悼。為人父母的,有朝一日會卸下責任,而當孩子的,將來也會成為獨立個體。更何況,「一個成年人」,儘管從這個稱呼,我們無法得知他背後那段漫長的自我建構過程,但也已不再需要一個額外的父母了,他自然能夠在他個體成長的過程中學習成為自我。

    心理治療師馬丁.米勒(Martin Miller)完美地總結出我們的觀察:「卸下親職的目的,其實是在切斷和父母情感上的連結,並成為自己內在小孩的對話者。當事人就能在心理層面上,為自己重建親子關係。」

    .

    本文摘自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透過「內在小孩」心法,重整成人與父母更平和與成熟的親子關係
    .
    作者:瑪麗-法蘭絲 巴雷.迪.寇克侯蒙,艾曼紐 巴雷.迪.寇克侯蒙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等一下(8/30)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這段摘文,談到的是我常說的「情感獨立」。簡化來說,也就是我們得先成為自己,再發展關係。

    如果不會做「人」,怎麼可能突然會做「父母」?

    做人失敗,做父母就容易荒腔走板。然而,父母的形象很偉大,所以有人寧可抓著父母的形象不放,遺忘自己都沒關係。

    這也是為什麼有人很熱衷於當父母,卻不在意好好修養自己。但矛盾之處在於,愛自己都做不到,要拿什麼來愛人?

    祝願您,能活出自己,這意味著不輕易接受社會套在每個人身上的角色劇本!

  • 意識形態意識型態 在 黃美慧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28 15:07:35

    請中央與地方政府都要聽到人民與企業吶喊的聲音:「疫苗,中央不要阻擋;快篩,地方要成全」。

    (新竹訊)新竹市議會議長許修睿與市議會國民黨黨團,今天以視訊與錄影的方式,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都要聽人民與企業吶喊的聲音,「疫苗,中央不要阻擋;快篩,地方要成全」。

    議長許修睿說,人民正在用生命跟病毒賽跑,疫苗早一天進來台灣,就多一個人得救。「意識型態与政治算計擺兩邊,開放疫苗來台要當先」。

    國民黨團總召陳慶齡指出,新竹科學園區是台灣的經濟命脈,疫情時代,竹科失守,不是同島一命,是同島沒命、世界沒命。因此新竹市議會國民黨團站出來公開呼籲政府放下政治意識型態的高牆,也要鬆綁法規,讓民間的活力成為政府的助力,用民間的能量為政府注入動力,才能加速與病毒競賽,為寶貴的生命爭取得以活下去的時間。

    國民黨團呼籲政府放寬篩檢政策,讓民間企業自行購買快篩劑,新竹市政府也不要阻擋新竹企業對員工進行快篩,因為只要10分鐘就能初步知道是否陽性或陰性,如陽性則需前往醫院做進一步確診檢驗。如果核酸檢測是陽性的話才是確診病例。

    許修睿指出,抗中不能抗疫,戴口罩、請洗手、減少人的流動,都是被動性的防疫,打疫苗產生群體免疫才是主動性的防疫。生命最可貴,非常時期,請以蒼生為念,要有彈性的作法,當務之急是取得疫苗,要開門接納世衛組織核准的疫苗來台,「台灣不會因打了二針,命就被統去,相反地,我們會因此活過來」。

    他說,人民真的是在用生命跟病毒賽跑,疫苗早一天進來台灣,就多一個人得救。所以
    意識型態与政治算計擺兩邊,開放疫苗來台要當先。

  • 意識形態意識型態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5-23 21:47:21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今天來冒著被罰三百萬的風險來談談疫苗的真相吧,說實話我就不懂到底疫苗有甚麼不能談的,還要上午開個記者會罵人假訊息,那些假訊息無礙防疫啊?你到底注重的是政權還是抗疫啦?

    根據今天聯合報的報導:【台灣疫情爆發,疫苗緊缺,曾一度與我失之交臂,代理德國BioNTech公司的上海復星醫藥集團昨天表示,願意將擁有獨家商業權益的疫苗,提供給台灣,加強台灣防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在大家都一直在放話,但一直沒接到任何正式的訊息,藥品輸入需經審核程序。】ㄟ不是,感覺我國的CDC對上海復星特別壞,COVAX的疫苗難道不是我國官方主動去申請的嗎?MODERNA的疫苗難道不是我國主動去申請購買的嗎?AZ疫苗難道不是我國官方主動去申請購買的嗎?怎麼就上海復星的疫苗是他們或是國內的廠商需要主動跟CDC申請?這樣不是又雙重標準嗎?

    然後我國知名的以八千元就在台北市跟民進黨發言人租到一間房子的王定宇又在臉書做夢說話了,ㄟ不是,立法委員發言有免責權喔,你幹嘛那麼膽小害怕還要跟一般老百姓一樣躲躲閃閃用作夢的?根據新頭殼的報導:【王定宇更在文中指出,「夢中浮出來的畫面,這支快過期疫苗名為「復必泰」,是中國復星醫藥和德國BioNTech合作生產的核糖核酸(mRNA)疫苗,這個疫苗又叫「BNT」。」他直言,在上海復星、國台辦、到藍紅政客、特定媒體的話術中,這支疫苗卻成了特別慈悲要給台灣購買的疫苗,「……網路上出現了很多沈睡一陣子的帳號,都在鼓吹台灣應該買『上海復星』的『BNT』,否則就是意識形態作祟!」】

    王定宇這樣說我就不理解了,台灣目前很需要疫苗,就跟在沙漠中迷路的人需要喝水一樣。你要不要買BNT疫苗跟你是不是需要有關,國台辦跟紅藍營甚麼鬼的講甚麼話哪有甚麼關係,跟香港人要不要有甚麼關係?只要CDC審核通過,AZ疫苗我們不是也拿一堆即期品,還不知道這次打不打得完咧。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批疫苗是百分之百在德國製造,由美商在德國封裝,空運到亞洲來的,我們也沒有因為王定宇租到很便宜的房子還嫌太貴,因此就把你的話當放屁啊?全世界都在搶疫苗,台灣搶不到,現在有疫苗還不爽用,台灣疫情有沒有這麼輕鬆啊?你不買才是意識型態作祟吧,不然胖胖王定宇委員不要打,給胖胖朱學恒打,十倍價錢我也願意。

    而且更重要的是,打了以後有國際免疫認證,可以出國啊!台灣的國產疫苗並沒有! 楊哲銘/台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今天在蘋果新聞網的投書:【美國批准的第一個新冠肺炎疫苗是BNT疫苗,批准的日期是2020年12月11日;第二個是莫德納,批准的日期是2020年12月18日;第三個是嬌生,批准的日期是2021年2月27日。歐盟批准的第一個疫苗也是BNT疫苗,批准的日期是2020年12月21日,目前核准的還有莫德納、嬌生跟AZ。WHO核可緊急使用(emergency use listing)的第一個疫苗也是BNT,批准的日期是2020年12月31日,目前核准的還有莫德納、嬌生、AZ、跟中國大陸的國藥疫苗(Sinopharm)。】

    下面我花點時間介紹上海復星跟BNT這次合作的過程,我花了很多時間查,一毛錢都沒有拿到BNT或是上海復星的錢,又要說我中共同路人的傢伙記得把錢補給我好嗎?

    這是2020年3月16日發自德國法蘭克福的路透社消息: 【China’s Fosun will pay BioNTech up to $135 million in upfront and potential future investment and milestone payments for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BioNTech said, adding that the two companies will share future gross profits from the sale of the vaccine in China.Fosun will also take a 0.7% stake from new shares in BioNTech for $50 million.】

    而當時,BioNTech的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根本連人體實驗都沒開始,是否能取得授權都在未定之天,所以等於上海復星冒了一個很有可能血本無歸的風險,先投資五千萬美金買下1,580,777 BioNTech的普通股,也就是0.7%的股權,然後準備付出最多一億三千五百萬美金的費用,也就是額外付出八千五百案美金來購買一億劑的BioNTech疫苗給大中華區使用。然後今年五月十二號,雙方又更密切的合作了,上海復星投資一億美金跟BioNTech在中國合資建造生產設施,預計每年可以生產十億劑疫苗,而如果有額外的mRNA疫苗生產,也可以納入投資協議之中。

    簡單來說,上海復星早在疫情剛爆發的三月,就特別遠赴美國(報導寫美國不知道為何不是德國)跟BioNTech在研發疫苗的非常早期就簽訂了投資協議,而且入股BioNTech成為股東,這個疫苗完全有可能徹底失敗,但他們冒了這個風險,而且賭贏了。正所謂早買早享受,晚買不一定有折扣。

    而根據香港當地在2020年8月27日發布的消息:【Jacobson Pharma Collaborates with Fosun Pharma Group to Supply Potentially 10 Million Doses of BioNTech SE’s COVID-19 Vaccine Candidate in Hong Kong and Macau】雅各臣這家公司(知名產品有保濟丸等等)簽署了在港澳地區代理BNT疫苗的意向書。這也是為什麼台灣想要購買BNT疫苗時,後來會有雅各臣傳聞中的介入的原因,但其實雅各臣是BNT跟上海復星的小弟啊。

    後面的故事呢,吳子嘉董事長都講過啦哈哈哈~~~~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lQ5uf3vMejw6-BalB-xeOg/join

  • 意識形態意識型態 在 賴士葆 Abao Channe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8-07 10:23:51

    民進黨政府意識形態治國, 必遭全民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