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惡劣天氣警告系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惡劣天氣警告系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惡劣天氣警告系統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公布史上第六次全球暖化報告》 #人類十年來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排放量過去幾年沒有下降 #地球升溫至1.5度不可避免 #我們已經無法阻止未來三十年暖化加劇 #我們可以阻止它變得更糟 #全球十億人口將不斷面對熱浪野火乾旱水資源爭奪 #格陵蘭冰層融化及南極冰棚崩塌不可逆轉...
惡劣天氣警告系統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公布史上第六次全球暖化報告》
#人類十年來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排放量過去幾年沒有下降
#地球升溫至1.5度不可避免
#我們已經無法阻止未來三十年暖化加劇
#我們可以阻止它變得更糟
#全球十億人口將不斷面對熱浪野火乾旱水資源爭奪
#格陵蘭冰層融化及南極冰棚崩塌不可逆轉
#地球上一些動植物將從此滅絕
#珊瑚礁白化將大規模死亡無法保護魚群
2007年與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公共最新近期最重要的一份報告,全球變暖的一些破壞性影響已不可避免。但人類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全力阻止狀況變得更糟。
聯合國IPCC此份重要的新科學報告指出,各國推遲控制化石燃料排放(煤炭及天然氣)的時間太長,以至於人類已無法再阻止未來 30 年全球變暖加劇,儘管我們仍有很短的時間,阻止最悲慘的未來結論。
自 19 世紀以來,人類的活動已經將地球升溫度大約 1.1 攝氏度或 2 華氏度,主要是原因還是燃燒煤炭、石油,其次天然氣,獲取能源。其後果目前已經可以在全球上演衝擊各地,的氣候災民。
光是今年夏天,熾熱的熱浪在美國和加拿大造成數百人死亡,洪水摧毀了德國和中國,而西伯利亞、土耳其和希臘的野火燎原,已經失控。
根據這份由聯合國召集的科學家團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周一發布的新報告,這只是一個開始。
即使各國今天開始,大幅減少排放,未來二十年內全球溫室氣體總量仍然可能會使地球氣溫上升 1.5 攝氏度左右,我們可以説:人類現在基本上已經鎖定、無法逃避,更熱的未來。
科學家們發現,在地球升溫 1.5 度時,危險會大大增加。
全球近 10 億人可能會在更頻繁危及生命的熱浪中,傷害健康及一大部分老人死亡。
由於嚴重的干旱,還有數億人將爭奪水源。水資源,可能引發戰爭。
今天地球上一些動植物物種,將滅絕消失。
全球大片海域維持漁業的珊瑚礁,將遭受更大規模死亡。
英國利茲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此次為IPCC撰寫報告的數百名國際專家之一皮爾斯·福斯特說:“我們可以預期,在未來 20 或 30 年內,極端天氣將大幅增加。” “不幸的是,我們必須了解,情況只會比現在更糟。”
然而,人類仍然可以防止地球變得更熱。但這將需要各國協調努力,到 2050 年左右停止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
這代表我們需要立即開始迅速擺脫煤炭等化石燃料,並從空氣中快速去除大量碳!
IPCC報告總結:如果全球真誠的合作,全球變暖可能會停止⋯⋯並穩定在於升溫於1.5 攝氏度左右。
但如果各國的努力失敗,全球平均氣溫將繼續上升——與工業化前時代相比,可能會超過 2 度、3 度甚至 4 攝氏度。
IPCC報告描述了變暖程度每增加一次會如何帶來更大的危險,例如更嚴重的洪水和熱浪、惡化的干旱和加速的海平面上升,這些都可能威脅到一些島國的生存。
地球越熱,越過危險的“臨界點”的風險就越大,例如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西部巨大冰棚,將出現不可逆轉的崩塌。
“地球氣候系統發生了一些變化,沒有回頭路,”該小組副主席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高級顧問 Ko Barrett 說。但是,她補充:立即和持續的減排“確實可以改變我們面前的氣候絕望。”
此次公布的IPCC的報告共獲得了 195 個政府的批准,基於共14,000 多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氣候變遷物理學最全面的總結。
此報告將於11 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峰會上成為各國領袖高峰會的討論焦點。
包括拜登總統在內的越來越多的世界領導人支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 攝氏度的目標,儘管主要污染國家目前的政策距離實現這一目標還很遙遠。溫室氣體的 10 大排放國是中國、美國、歐盟、印度、俄羅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亞、伊朗和加拿大。
這份新報告毫無疑問地認為人類應對全球變暖負責,並得出結論認為,自 19 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基本上都是由燃燒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和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國家驅動的。和吸收熱量的甲烷。
報告稱,迄今為止的氣候變化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相似之處。過去十年很可能是地球 125,000 年來最熱的十年。世界上的冰川正在以“至少在過去 2000 年中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和消退。至少 200 萬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從未如此高。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海平面平均上升了 8 英寸,自 2006 年以來上升速度翻了一番。自 1950 年以來,熱浪變得明顯更熱,並且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持續時間更長。野火天氣在全球大片地區惡化。自 1980 年代以來,海洋中的極端高溫爆發——這會殺死魚類、海鳥和珊瑚礁——的頻率增加了一倍。
近年來,科學家們還能夠明確全球變暖與特定惡劣天氣事件之間的聯繫。報告稱,世界上出現的許多致命的新極端溫度——比如 6 月份席捲太平洋西北部的破紀錄熱浪——“如果沒有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就極不可能發生”。溫室氣體排放明顯使一些乾旱、傾盆大雨和洪水變得更糟。
報告稱,熱帶氣旋在過去 40 年中可能變得更加強烈,這種轉變不能僅用自然變化來解釋。
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危害也會隨之上升。考慮一下危險的熱浪,在過去,這種熱浪每 50 年只在特定地區發生一次。如今,平均每 10 年就會出現一次類似的熱浪。在全球變暖 1.5 攝氏度的情況下,這些熱浪將每 5 年發生一次,而且溫度會明顯升高。在升溫 4 度時,它們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或採取海平面上升。在升溫 1.5 度時,預計本世紀海平面將再上升 1 到 2 英尺,許多沿海城市經常被洪水淹沒,而過去一個世紀只會發生一次。但報告稱,如果氣溫持續上升,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巨大冰蓋可能會以不可預測的方式破壞穩定,在最壞的情況下,本世紀海平面可能再上升三英尺。
可能會有更多不可預測的變化。例如,有助於穩定歐洲氣候的大西洋重要海洋環流系統現在開始放緩。儘管該小組以“中等可信度”得出結論,該系統不太可能在本世紀突然崩潰,但它警告說,如果地球繼續升溫,這種“可能性低、影響大”的結果的機率將會上升。
羅格斯大學氣候科學家羅伯特·科普 (Robert Kopp) 說:“這不像我們可以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如果我們保持在 1.5 度,我們就安全,而在 2 度或 3 度,則遊戲結束。”報告。 “但每增加一點變暖都會增加風險。”
專家估計,世界各國政府目前正在推行的政策將使世界在本世紀末升溫約 3 攝氏度。這加大了各國做出更雄心勃勃的承諾的壓力,超出了他們根據 2015 年在巴黎達成的國際氣候協議所達成的承諾。
如果各國兌現最近的承諾——比如拜登先生 4 月份承諾到 2050 年消除美國的淨碳排放量或中國承諾到 2060 年實現碳中和——那麼接近 2 攝氏度的變暖可能是可能的。其他行動,例如大幅減少農業和石油和天然氣鑽探的甲烷排放量,可能有助於將變暖限制在該水平以下。
“這份報告讓我深感緊迫,”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副主任簡·盧布琴科說。 “現在是保持 1.5 目標觸手可及的關鍵十年。”
雖然近年來對氣候變化的廣泛科學理解沒有發生巨大變化,但科學家們取得了一些關鍵進展。計算機模型變得更加強大。研究人員收集了大量新數據,部署了衛星和海洋浮標,並通過分析冰芯和泥炭沼澤更清晰地了解地球過去的氣候。
這使科學家們能夠改進他們的預測,並更準確地得出結論,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就可能變暖 2.5 至 4 攝氏度。
新報告還更詳細地探討了全球變暖將如何影響世界特定地區。例如,雖然迄今為止南美洲只有一個角落出現了可能損害農業的干旱,但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 2 攝氏度,這種破壞性乾旱預計將在整個非洲大陸變得更加普遍。
巴黎薩克雷大學氣候科學家、報告編寫小組的聯合主席瓦萊麗·馬森-德爾莫特 (Valérie Masson-Delmotte) 表示,對區域影響的關注是這份報告最重要的新方面之一。 “我們表明,氣候變化已經以多種方式在每個地區產生影響,”她說。
過去的氣候報告主要關注大規模的全球變化,這使得國家和企業難以採取具體措施來保護人員和財產。為了幫助制定這樣的計劃,該小組週一發布了一個交互式地圖集,展示了隨著全球氣溫上升,不同國家將如何變化。
“為社會、決策者和領導人提供每個地區的準確信息非常重要,”馬森-德爾莫特博士說。
這份新報告是 1988 年創建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主要氣候科學評估的一部分。第二份報告將於 2022 年發布,將詳細說明氣候變化可能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例如沿海城市、農場或醫療保健系統。同樣預計在明年發布的第三份報告將探討更全面的戰略,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阻止全球變暖。
⋯⋯⋯⋯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今天(9日)發布2013年以來最重大的IPCC第六次氣候科學評估報告(AR6)。報告明確警告,人類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嚴重氣候變遷效應,地球平均溫度的上升幅度,將在本世紀跨越巴黎氣候協定設下的攝氏1.5度門檻,或甚至超過攝氏2度。部分摘要如下:
1. 2011~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相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增加約 1.1 °C。目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至少是 200 萬年來最高(410 ppm)。
2. 自從上一份2014年評估報告(AR5)以來,全球地表溫度強烈地變暖。過去五年(2016~2020 年)是自 1850 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年份。
3. 海平面上升和冰層流失的速度加快。目前海平面以近3000年來最快的速度上升中,相較於1901~1971 年,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增加 2 倍。
4. 極圈冰層流失更快,若以2010~2019 年期間與 1992~1999 年期間相比,格陵蘭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增加 6倍、南極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則增加 3 倍。
5. 更多科學證據歸因溫室氣體排放和極端氣候的關聯性,特別是極端降雨、乾旱、熱帶氣旋和複合極端事件(乾燥/炎熱天氣與野火事件)等。
IPCC報告撰寫人之一的 Helene Hewitt表示,「先前報告中,對北極海冰融解的趨勢略有低估,現在我們綜合多方面的證據顯示,在所有情形下,我們可能在2050年之前,就會首度看到北極幾乎沒有海冰的景象。」
https://www.ipcc.ch/assessment-report/ar6/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climate/climate-change-report-ipcc-un.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惡劣天氣警告系統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4/1 BBC中文
*【黎智英、李柱銘等7名香港民主派領袖未經批准集結案被判罪名成立】
香港壹傳媒集團主席黎智英、民主黨創黨主席兼資深大律師李柱銘等多名民主派領袖被控2019年8月18日組織及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案件經過多日審訊,九名被告中,梁耀宗和區諾軒兩人早前認罪,黎智英、李柱銘,李卓人、吳靄儀、梁國雄、何俊仁、何秀蘭七人均不認罪。西九龍裁判法院法官胡雅文4月1日頒布裁決,七名不認罪的被告「組織未經批准集結罪」、「明知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罪」罪名成立。根據香港媒體報導,除梁國雄外,包括黎智英、李柱銘等6 人均是首次被定罪。法官決定將不認罪 7 人的求情及判刑押後至4月16日。黎智英和梁國雄因為國安法案件需要繼續被還押。其他人獲准保釋,但不准離港和要交出所有旅遊證件。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599275
*【疫苗接種:全球為什麼要研發新冠混合疫苗?】
三月底香港大學稱計劃招募志願者混合接種兩種不同技術平台的疫苗以作研究用途。該研究的帶領人,香港新冠疫苗臨床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表示,混合接種疫苗引起的抗體水平可能比接種單一疫苗高。目前幾款在全球推廣接種的疫苗中,輝瑞/BioNTech 、莫德納疫苗和俄羅斯的"衛星五號"疫苗的三期臨牀數據顯示其有效力達90%以上;牛津/阿斯特捷利康疫苗有效率為62%-90%。中國國內接種的中國國藥集團的疫苗有效率為79%,由中國軍方研發的單針疫苗Ad5-nCoV的三期臨床數據顯示,總體有效率為65.7%;港大將研究接種不同技術平台的疫苗會否增加保護力。三月底中國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表示,中國內地正研究接種第三劑疫苗,或者匯合兩款不同疫苗,以應付病毒變種問題,「混合疫苗用不同方法激發免疫力,可能起的作用更大。」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6587659
*【新冠疫情:世衛溯源報告引來的讚賞,爭議和質疑】
世界衛生組織(WHO)周二(3月30日)發佈了國際科學家團隊對於新冠病毒源頭的研究報告,但這份備受關注的報告卻引發了外界質疑,甚至連該組織的領導人也意外地公開表達了擔憂。世衛祕書長譚德塞周二承認,團隊在獲取原始數據時遇到困難,希望未來進行「更及時、更全面的數據共享」,他還稱,對於新冠病毒是否來自於實驗室的說法需要進一步調查。他的發言被解讀為發出了和書面報告不同的聲音。美國、韓國、以色列等14個國家在同日發佈聯合聲明,對該報告的延遲發佈和完整數據的缺失表示擔憂。北京一直否認有關實驗室洩漏的指控,並稱邀請世衛組織來華體現了中國「開放、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官方媒體還稱,現在「輪到美國邀請世衛專家赴美開展溯源考察」。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science-56587444
*【新冠疫情:記者臥底拍攝揭露英國檢測實驗室污染風險】
日前,在一家英國大型新冠病毒檢測實驗室秘密拍攝的錄像中,發現了存在潛在污染、丟棄測試樣本及達標壓力情況的證據。一位BBC記者以技術人員身份在該實驗室中工作,她拍攝到其他工作人員偷工減料,並以可能導致污染的方式處理樣本。這意味著,一些經過英國全國醫療保健系統(NHS)檢測及追蹤系統進行檢測的人可能未收到結果或收到了錯誤結果。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578503
*【BBC駐北京記者沙磊受到威脅後前往台灣】
英國廣播公司(BBC)駐中國記者沙磊(John Sudworth)在受到中國當局的壓力和威脅後,已經離開中國大陸,前往台灣。沙磊曾因報道新疆地區維吾爾人的人權問題而多次獲獎。BBC表示,為沙磊所作的報道感到驕傲,他仍然是BBC的中國事務記者。中國就BBC對新疆所做的報道表示譴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當局沒有事先收到沙磊離開的通知。駐華外國記者俱樂部(FCC)稱,外國記者 「被捲入失控的外交紛爭中」。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594019
*【新疆官員回應中國抵制H&M風波:「企業不應將經濟行為政治化」】
中國官員近來就新疆問題頻頻高調發聲。在中國境內,周一新疆官員在涉疆問題記者會上警告稱,中國不再像1840年一樣「遭受西方霸權霸凌」。在境外,中國多位外交官的言行似也變得更加激進。3月29日,新疆自治區人民政府發言人徐貴相在北京針對近來服裝品牌H&M遭抵制等問題作出回應。他表示,中國人民不好惹,H&M「不應該將經濟行為政治化」。上周,英國、歐盟、加拿大和美國分別稱,因為認為新疆存在侵犯人權的行為,對不同中國官員與機構進行制裁。美國政府公開指控北京對新疆的維吾爾族穆斯林群體進行種族滅絶。中國同樣以制裁這些國家的機構與人員進行回應,導致法國、德國、丹麥、比利時、荷蘭、意大利等歐盟成員國相繼召見中國大使提出抗議。與此同時,聯合國秘書長Antonio Guterres 3月28日表示,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辦公室正與中國政府就訪問新疆一事進行「認真磋商」。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566043
*【冷戰前後的中俄聯手:北京的伙伴地位由弱變強】
今年初中國外長王毅就說今年中俄關係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兩國戰略合作"沒有止境,沒有禁區,沒有上限"。許多評論認為中俄間已經存在針對美國的實際結盟,但也一直有質疑說,中俄存在潛在分歧,兩國難以長久聯合。3月19日在阿拉斯加中美戰略對話中,中國最高級的外交主管楊潔篪和外長王毅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一番唇槍舌劍。旋即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訪問中國,同王毅會談後齊聲譴責了美國的所謂單邊霸權和干涉主義。美國媒體報道說,俄羅斯和中國空前接近,正在形成反美聯盟。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56583677
*【新冠疫情:中緬邊境城市瑞麗現多例確診再度封城】
中國西南邊境城市瑞麗出現新的新冠疫情傳播情況,當地政府在3月31日宣佈對瑞麗進行「封城」。截至3月30日,已發現9例檢測陽性病例。對此,當地政府宣佈,將在瑞麗城區進行全員核酸檢測,並對離開瑞麗的車輛與人員進行管制,原則上「不進不出」。同時,瑞麗市區所有居民居家隔離一周。這是這座中緬邊境城市自去年9月以來第二次因新冠疫情實行封城措施。官方稱,此次發現的第一例陽性病例為一名緬甸籍人員。去年9月,兩例來自緬甸的偷渡客入境瑞麗並導致當地疫情傳播,瑞麗因此進行「封城」並加強邊境管控。而在緬甸政變及示威衝突持續的情況下,如今這次疫情出現再度讓這座邊境城市的管控成為焦點。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6590527
*【南海爭端:200餘艘中國漁船聚集牛軛礁後,菲律賓戰機巡邏促撤離】
逾二百隻中國「漁船」聚集在南中國海爭議海域達數星期後,菲律賓派出一架軍方戰機,在該海域上空進行每日巡查。菲律賓國防部長Delfin Lorenzana表示,該國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已派出船隻巡查該海域狀況,同時亦派一架戰機進行空中巡邏,他說表示「我們有凖備保衛我們的國家主權,保護菲律賓的海洋資源,」同時再次要求北京方面立即撤走有關船隻。馬尼拉方面稱該礁位於菲律賓專屬經濟區內,而北京則表示,船隊是漁船,為了躲避惡劣天氣而聚集在該海域。較早前,菲律賓表示出現在該海域的200多艘船隻侵犯了自己主權,並形容這是「群聚而至並具有威脅性的存在」。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562255
*【中國伊朗25年全面合作協議「靴子落地」 伊朗民間反對聲高漲】
中國和伊朗3月27日正式簽署為期25年的合作協議,這份前所未有的協議料將加強兩國在經貿、能源和安全領域的全方位合作,弱化美國孤立伊朗的努力。有關這份合作協議的消息去年7月就曾在伊朗引發軒然大波。雖然兩國仍未公開具體細節。但據BBC此前獲取的一份18頁的文本草案,中國將獲得可持續購買伊朗石油的權利,並將成為伊朗經濟領域的主要投資者和安全與政治領域的主要伙伴。中國官方媒體此前沒有對該協議進行任何報道,但這份協議在去年經過了伊朗政府的批准。這份協議將給深受制裁而處境艱難的伊朗經濟帶來喘息之機,但它在伊朗國內引發了很多民眾的抗議,他們擔憂其將損害伊朗利益。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6561203
惡劣天氣警告系統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北美 #極端天氣 #氣候變遷
#美國產業 #美國都市
🇺🇸彙整 2021年02月15~22日,
美國德州冰凍災情。
上週末期間,美國大半地區氣候惡劣,從太平洋西北地區(Pacific Northwest)、大平原(Great Plains)一路到中大西洋州,都是大雪、冰霰、凍雨的天氣。
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表示,#北極氣團 帶來的冷空氣一路向南,讓過去不常見冰封天氣的地區也寒氣逼人,墨西哥灣沿岸大半部、奧克拉荷馬州與密蘇里州都發布了冬季風暴警告。
圖1:2021年02月15日,德州氣溫分布圖
地處美國南方的德州一向都是以高溫著稱,這次面臨極端氣候寒流,部分地區甚至降到零下 18 度,美國總統拜登已經發佈德州 #緊急救災命令,應對可能的災情。德州地區起降的班機,已經取消了好幾百個班次;又因為電力短缺加上路面結冰,交通事故暴增,光是星期天一日就有 120 起車禍。
圖2:Texas before the storm on Jan. 31, 2021
圖3: image during the storm and outages Feb, 16, 2021
達拉斯(Dallas)居民布萊克(Thomas Black)15日就貼出照片,只見水管因冰凍破裂的漏水流到公寓走廊的吊扇上,竟因低溫結成一根根「#冰柱」,讓布萊克感嘆「身為德州人,我可應付不了」。還有人家中的水龍頭和浴缸結凍,馬桶蓋四周出現鐘乳石般的冰柱。
圖4、圖5:冰柱
由於供水系統被嚴寒凍結,大約一半德州人口(1300萬)面臨供水問題。其中,德州最大城市休斯頓收到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警告稱,任何飲用水必須要燒開後才可以,包括過濾水,以防止污染問題。
作為 #美國最大的產油區,美國每天的石油產能少了4成,倫敦布蘭特原油18日漲破每桶65美元。
美國在2010年之後,因 #頁岩油 開採技術出現革命性的突破,開採成本大幅下滑,刺激美國油氣產量雙雙大幅成長,墨西哥灣也因此成為能源交易中樞,而 #德州則是美國能源產業的心臟。
《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大多生產商的設備雖然能夠在一般寒冷氣候中正常運轉,但他們 #並未投資並確保設備能夠承受極端嚴寒的溫度。
海龜研究與保護中心執行董事溫蒂·奈特(Wendy Knight)指出,海龜屬於冷血動物,在遭遇極寒海水後會出現體溫過低,進而出現暈厥或無法移動的狀況。通常每個冬天,德克薩斯州南部的海灘上都會有100至500隻被「凍傻」的海龜被沖上岸,但像今年如此多的數量實屬罕見。
當地救援組織的志願者正在努力救援這些海龜,並將它們臨時寄養在附近的一間會議中心內,希望這些海洋生物可以儘快恢復自身體溫甦醒過來。
休士頓大學(University of Houston)能源經濟學家賀斯(Ed Hirs),早在10多年前就試圖警告德州電網的 #脆弱性。
他在2013年的休士頓紀事報(Houston Chronicle)發文,標題是醒目的「德州承受著蘇聯式的配電系統之苦」,質疑ERCOT是否在重演前蘇聯中央計畫失敗的覆轍?
對於ERCOT將這場危機怪罪於極端氣候,賀斯直言,這是ERCOT投資不足又忽視警告,才會在可預測的環境下潰敗。
確實,德州在上週經歷了逾一個世紀來最冷的幾天,但對經歷過類似危機的德州來說,並非躲不過的 #黑天鵝。只能說德州的電力供應未做好寒冬準備,也低估了在危機來襲前保留電力的需求。
圖片來源:NOAA、Planetizen、nbcnews、Reddit、Twitter
文字引述:中央社、科技新報、聯合報、鏡周刊、商周、新頭殼、BBC、中央廣播電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