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情緒紅綠燈學習單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情緒紅綠燈學習單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情緒紅綠燈學習單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情緒紅綠燈學習單產品中有5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寶皇是一位自我意識較強的孩子, 優點是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覺, 大人可以很快就知道他需要什麼協助, 但若是遇到跟他想法或預期不同的事, 就會因為堅持、尚缺乏彈性/妥協能力, 而在討論過程中,情緒就激動起來。 . 去年分享過🚦情緒紅綠燈🚦的活動, 讓寶皇學習察覺&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 例如:我現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港。故 konggu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經過一塊聳立於道路旁的路牌,不論其顏色是藍、綠、黃色,不論被馬路的沙塵掩蓋、被陽光曬得褪色,抑或光鮮亮麗,對Gary而言,都盛載著不同的故事。他總能夠從路牌的顏色、字體、排位、中英文字元大小、路牌身處的位置等等元素,講出那塊路牌的特色、故事、演變歷程等等。 Gary自小就喜歡發堀埋藏於道路、路牌...

情緒紅綠燈學習單 在 Luke I am your mother 英國小人妻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1-02 12:40:41

你的孩子也會總是愛用“哭”來達到他的目的嗎?   上次提到Luke這陣子常常因為事情不順他的意,就開始用哭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雖然哭的時候我們都希望能用溝通的方式跟他協調,只是想跟3歲的小孩說溝通,根本就是對牛彈琴,天方夜譚的事。   前幾天Josh因為固定週三需要教鼓,我自己按照慣例...

情緒紅綠燈學習單 在 社群小編顧問 愛力獅Alice:教你經營心法&文字溝通策略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19:12:59

#快速瀏覽先看圖 #收藏回頭看內文 【思維跟焦點不同,決定你是什麼樣的人?】⁣ ⁣ 賈伯斯說過:⁣ 「我特別喜歡和聰明人在一起工作,因為最大的好處是不用考慮他們的尊嚴。」⁣ ⁣ 「難道所謂的聰明人不需要面子嗎?」,「不這樣做就是笨蛋嗎?」⁣ 其實聰明人的面子是建立在:發現自己的不足,關注自己是否有成...

  • 情緒紅綠燈學習單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5 14:54:56
    有 698 人按讚

    寶皇是一位自我意識較強的孩子,
    優點是能主動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覺,
    大人可以很快就知道他需要什麼協助,
    但若是遇到跟他想法或預期不同的事,
    就會因為堅持、尚缺乏彈性/妥協能力,
    而在討論過程中,情緒就激動起來。
    .
    去年分享過🚦情緒紅綠燈🚦的活動,
    讓寶皇學習察覺&表達自己的情緒狀態,
    例如:我現在生氣是紅燈,要踩煞車。
    但同一個方法,有時也會不買單,
    近期,寶皇自己換了一個比喻來描述,
    「我生氣的時候,就像是火山要爆發了」
    #彷彿什麼都攔不住這怒氣
    .
    聽著他用火山形容他的情緒,
    我們就思考:火山要怎麼樣才能熄滅呢?
    也許下場雨可以讓火山熄滅,
    於是我們就用手假裝一朵雲飄到他頭上,
    然後雙手十根手指頭上下來回搖動,
    假裝下起大雨要滅火,並從1數到10。
    在這個依據他想像下,所延伸的情境互動,
    寶皇果然立刻露出笑容,不生氣了!
    「雨把我的火山澆熄了!火山不爆發了」
    #原來養孩子可以激發想像力
    .
    孔子曾說「因材施教」(適性教育)
    依據孩子的興趣、理解力等,
    來調整引導方式或說法,真的很重要!
    因此在帶領紅綠燈活動時,
    也可以依據孩子的興趣來調整用詞,
    例如:情緒溫度計、火山熄滅爆炸等,
    原本以為沒效的方法,
    適性調整後也許效果就出來了!
    .
    【練習情緒紅綠燈的3個好處】
    表①將情緒具體化:幫助認識情緒狀態
    表②學習處理情緒:建立停→想→動概念
    表③訓練衝動控制:引導練習的提示語
    以下為引導寶皇時對話,提供大家參考,
    大家可以依據實際親子互動來調整。
    首先,我請孩子拿出紅黃綠3顆球,
    (也可以畫紅綠燈或有這些顏色的物品)
    .
    大人跟孩子說:現在要玩「情緒紅綠燈」遊戲,你要假裝自己是車子喔!
    1⃣指著紅燈(紅色球)
    大人:紅燈就是生氣或大哭的時候!
    大人:你什麼時候會生氣呢?
    小孩:玩具被拆掉,我會生氣想打人。
    大人:玩具被拆掉讓你生氣想打人,這就是紅燈的時候,車子遇到紅燈要怎麼樣?
    小孩:要停下來!
    大人:對!要停下來,要不然直接生氣打人會怎麼樣?
    小孩:別人會受傷,會被處罰。
    2⃣指著黃燈(黃色球)
    大人:所以,我們要停下來想一想怎麼做比較好,那玩具被拆掉還可以怎麼處理?
    小孩:可以把玩具放到靠近自己的地方!
    大人:喔~這樣玩具就不會被其他人以為不要玩了,被拆掉了!還有什麼辦法嗎?
    小孩:把玩具再拼好,就好了。
    大人:嗯~這也是個辦法!像這樣冷靜想一想,就是黃燈的時候喔!
    小孩:黃燈的時候!
    大人:對~黃燈的時候想一想!然後想好到好辦法的時候,就會可以變成綠燈,綠燈的時候,車子會怎麼樣呢?
    3⃣指著綠燈(綠色球)
    小孩:綠燈,車子就可以開了!
    大人:對~綠燈的時候就可以開車、啟動了!我們就可以試試看剛剛想到的辦法!
    (以上為運用表②學習處理情緒)
    以上就是將情緒控制和紅綠燈連結過程,
    此外,要留意情緒本身沒有對錯,
    過程中,可以試著理解,儘量避免批判。
    同理他:玩具被拆了,讓你覺得很生氣。
    批判他:玩具被拆了,有什麼好哭的。
    建立概念後,就能用紅綠燈概念來提醒:
    1.你現在是紅燈,先停一停!
    2.先讓自己變黃燈,想一想喔!
    3.想好了,再變成綠燈啟動!
    (運用表③的提示語-控制衝動)
    我們也會用這個概念來表達&理解情緒:
    例1:你現在是什麼燈呢?
    例2:媽媽現在是紅燈,停一停,現在先不想說話。
    例3:這樣做,爸爸會變成紅燈。
    (運用表①將情緒具體化)
    .
    然後,這樣練習後,意外發現許多趣事:
    1.看老公表情以為他是紅燈,但他卻說他是綠燈,看來板著臉可能會被誤會。
    2.我語調變高的時候,寶皇會說:媽媽是紅燈,先停一停嗎?雖然不到生氣程度(黃燈),但停一停再講可能會更好,用這個方式能互相提醒,但沒有被冒犯的感覺。
    3.寶皇會主動說他現在是綠燈,然後好奇的問我們現在是什麼燈?
    4.寶皇生氣的時,有時會說氣話,之前單純請他生氣時先不要講話,效果有限,但用紅燈要停一停,比較願意冷靜下來!
    5.很累的時候先預告現在是快紅燈狀態,這時候請保留安靜、不要刺激人!
    #情緒沒有對錯但要三思而後行
    #小孩反應很有意思快來試試看
    註:依據發展里程碑,約2-3歲能用肢體語言表達情緒,如:生氣、高興、害怕等。約4-5歲能口語表達情緒。

  • 情緒紅綠燈學習單 在 劉南琦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5 10:17:03
    有 35 人按讚

    (上集未完本集續)

    為什麼心理師要鼓勵符合資格的病人辦身心障礙手冊?不想辦不行嗎?辦了別人會知道我辦嗎?

    這是個大哉問。心理師什麼都強迫不了你,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都是自己的選擇,想自殺也是,但我可以說說我的理由。

    精神病患有很多艱難,明明已經做不到的事情自己卻以為(欺騙)自己可以做到,他們的家屬更是這樣想,無法建立現實感,常常做出看起來很誇張,其實就病情來說很合理的事。

    例如,很多馬路三寶,在我看來就是一堆需要就醫吃藥拿證明的人,過馬路不看紅綠燈完全沒在走斑馬線,逆向當順向,他可能還有力氣騎車,但反應能力與定向感就不行了;也許他的記憶也時有時無,出來的時候還記得要買菜,人到目的地就忘了要幹嘛甚至連家都不記得要怎麼回了。

    例如防疫戴口罩,這誰都知道。但對於一個本科的病人來說那就不一定了。

    他跟別人聊天看似沒問題,表面看起來也好好的,但理解力與衝動控制出了問題,想做什麼就直接做了,一點都不懂得踩煞車。

    可能本來口罩戴得好好的,一講話就把口罩拉下來,說是「講話要脫掉口罩比較有禮貌」,但這種簡單事情每天都已經提醒他八百遍了。

    又例如,他們隨時會被坑被騙,不一定要智能障礙的人才會被騙,精神或情緒生病的人,也會拖垮原有的認知能力,讓他在面對詐騙集團的時候就像個肥羊。

    我服務的一個病患因為常跟周遭的人借錢,幾十塊雖然不多,但他明明每天都有零用錢啊。當他被我碎念時委屈的說,因為我沒錢吃飯啊。為什麼沒錢吃飯?因為我繳完手機費用就沒錢了啊。

    為什麼繳完手機錢就沒錢?我只好抽絲剝繭的問。他根本連網路都不會用,竟然每個月要繳個一千多,原來是被某業務誘騙辦了一問三不知的專案,我只好拎著他到最近的門市問個清楚,還好社會處處有溫暖,當我表明身分時,門市人員幫我們改了契約,換最低門檻的方案一個月不到四百塊。

    想想看,有類似上述問題的人,如果沒有受到妥善的治療與服務,你猜會怎樣?對,他就會成為社會新聞的那種~~像笨蛋的詐騙受害者,明知故犯違反防疫規定的人,可惡的馬路三寶,以及讓八卦新聞看笑話的人。

    *
    如果他辦了身心障礙手冊;

    還在就學的人,可以接受學校特教資源,接受定期輔導,不管是人際技巧,情緒調適,或者重點學科可以量身設計的學習。

    在職場中,有為身心障礙者管道的就業機會,職訓課程,政府甚至設有身心障礙特考。至少這樣管道的就業,可以避免嚴重的霸凌解與歧視,不至於讓他們想工作處處碰壁,反而加重了病情。

    在法律上,也可以保障他們不受弱勢角色的危害。也許被騙的錢拿不回來,但至少有人不會落井下石說他們活該。(若要進一步爭取權益的話可以再辦理輔助宣告或監護宣告)

    如果沒有這張證明,上面提到的那些資源你通通沒資格用。

    不要問那種「難道領有手冊犯罪就可以不必負責」這種泛泛論點,我從來沒說過精神病患犯罪不必負責這種話,而且想藉由裝病規避刑責的人,其實沒那麼簡單可以達到目的,我們不是吃素的,至少有基本的看破手腳的功力。

    倒是要提醒我們相關從業人員,麻煩對民眾手冊的申請好好把關,別讓企圖佔社福便宜的人濫用資源。

  • 情緒紅綠燈學習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3-30 07:00:00
    有 494 人按讚

    【我們與孩子的距離:母親的一致與不為人知的冰山】

    工作坊內,我會將左腦的「感受」與右腦的「理性」提列出來,運用兩者強大的天賦,以及差異性的特質,在教養孩子時既接住孩子的求就情緒,也給予明確的規範,讓孩子有方向的遵守。

    教養孩子,我們以往習慣從「左腦」的邏輯下手,想要「快速的解決問題」。然而教養孩子偏偏需要先從右腦的情感著手,其次才能以左腦的工具輔助,因為唯有感知打開了,我們感應孩子的需求後,才能有貼近孩子的可能。

    然而在貼近孩子之前,有個重要的「我」,需要先被自己同理、穩定,如此才能往下貼近想貼近的人。

    一位夥伴(母親)上完課後,將「左腦」的感性與「右腦」的理性運作的非常精確,並且對孩子做出一次非常好的示範,既穩定了自己,又貼近了孩子,看了讓我感動。

    上週,粉專裡提到「我們與孩子的距離」,藉由一個成年女兒拭母的新聞,從多方的角度來看待事件,而今,我想藉由夥伴的這個事件,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看「母親」與孩子衝突時,她所需要面對的,除了孩子帶來的衝突外,其實還有自身背後的困境與壓迫,而這位母親以安頓自己為優先的方式,成功的穩定自己後,才有機會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展開「一致性」的溝通與對話。

    這是一次很好的示範,與大家分享。

    「安定自己,開啟一致性的表達」/文:工作坊學習夥伴

    日期:110.3.20(六)
    地點:廚房 時間:晚上10:00

    事件:

    我在廚房洗碗槽房做完麵包,國一的兒子打完電動後,從樓下到樓下來準備要洗碗,看到滿水槽的碗都沒洗……

    兒:(爆氣)看到這麼多的碗沒洗,都沒有人會幫忙洗嗎?
    我:(愣了五秒鐘左右…. )兒子…你電動打輸了在生氣是嗎?

    兒:什麼打電動輸掉啦~~~ 我說碗這麼多都沒人會幫忙洗嗎?
    我:(沒有回話… ,因為覺察到胸口已有一股情緒湧上。)

    兒:我在問你,你怎麼不回答我???
    我:(依舊沒有回話…,因為覺察到生氣的情緒已衝上腦門,若開口說話就是傷人了。) 所以我選擇離開廚房,上樓去洗澡,留兒子自己在廚房裡洗碗。

    在浴室裡順著淋浴嘩啦嘩啦的水聲,我忍不住的哭了。我覺察到自己的內在有生氣、難過、自責的情緒。

    我問自己怎麼會對兒子的這些行為感到生氣?

    瞬間腦裡的畫面回到了小時候八、九歲,我是一個在鄰居小朋友眼中又小、又黑、又醜、又笨的小孩。每次玩遊戲時我總是排到最不好的角色,例如:玩紅綠燈,我常常就是那個鬼,永遠都抓不到人。遊戲人數太多的時候,我常常是那個被排擠出去的小孩。

    畫面好清楚的播放著,我背對著他們死命的跑回家,深怕被其他孩子看到我流下的眼淚。我生氣著鄰居小朋友都欺負我;我難過著為什麼鄰居小朋友們都不想跟我玩;我自責為什麼自己長得這麼醜又笨。

    剎那間我突然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對兒子的這些行為感到生氣了?因為我看到兒子就像鄰居小朋友那般的在欺負我。

    我試著靠近了小時候的我,感受著身體的感覺,陪著她並回應她可以生氣、難過。但我並沒有陪著她自責,我將自責轉化成為了欣賞,我告訴自已在過去的十年裡我不斷的學習著如何做好媽媽的角色和孩子做良好的溝通。即便在孩子有情緒的狀況下,那字字句句如鋒利的刀,已把我殺死千百回,我都沒有放棄跟他做連結。我是個勇敢又值得讓人敬佩的媽媽。

    隔天我參加了儀婷老師第二天的工作坊,工作坊我大膽的舉手回饋了前一晚的故事,說著說著一股情緒湧上的心頭,我開始嘴角站顫抖、說話哽咽、熱涙盈眶…,謝謝在場的所有夥伴的包容,給我時間讓我照顧自己。謝謝儀婷老師帶著我又辨視到我更細微的感受(委曲與孤單)。

    儀婷老師在我最情緒最高的時候,適時的輕撫著我的肩,讓我知道我現在很安全,大家都在,不要怕….

    第二天的課程提到了應對的「一致性」,這是我一直想要學習的方向。透過老師及夥伴們的案例與練習,我終於有了些許的認識。把心裡(渴望)想說的話能夠表達出來,讓情感先出來,再下理智(界限)。

    課程結束後,先生帶著兒子北上來接我去吃飯。

    兒:媽媽~ 你看起來不太開心。
    我:是啊~ 我還是有點不太開心。

    兒:媽~ 妳可以抱我一下嗎?
    我:兒子啊~ 媽媽現在還有點情緒,所以沒辦法抱你,再給我一點時間,我會整理好自己,等我整理好自己,我會主動去抱你。但….媽媽要告訴你,即便我現在沒有抱你,我都是非常愛你的,請不要擔心。
    睡前,我特地找了兒子,表達我想和他聊一聊…

    我:兒子~ 昨天的事情讓我真的很難過,因為我覺得你在欺負我。
    兒:我其實沒有要欺負你的意思,我是因為爸爸限制了我的電動時間,下樓又看到這麼多碗要洗,所以我有一股情緒,我是生爸爸的氣。

    我:可是爸爸當下不在現場啊?
    兒:我因為太生氣了,想找人發洩。

    我:所以我是你可以發洩的對象?
    兒:媽~~ 我不是故意的,對不起。

    我:謝謝你那麼坦誠的告訴我,你當時的狀況。媽媽看到了你的勇敢,即便你感到媽媽是不開心的,但你還是大膽的嘗試想跟我連結。 我能了解,昨天晚上你一定是非常的氣憤,才會對我說出那麼傷人的話對嗎?

    兒:(點點頭…)
    我:我也相信你如果有選擇的話,你一定不會這樣對我對嗎?

    兒:(點點頭…)
    我:兒子~ 媽媽必須要告訴你,以後不論你有多生氣,你都不應該、也不允許這樣對待長輩,這是非常不理智的行為,會傷害到你也會傷害到別人。 (停頓)

    我:來~ 給媽媽抱一下… 我沒有忘記我對你的承諾。
    兒:(抱著我)媽~ 謝謝你…

    過去的我很害怕跟青少年的兒子談論有關底線這件事,因為我害怕衝突,所以我常打岔逃避問題,使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重覆輪迴發生。又或許我就豁出去了,指責數落別人的不是,讓所有人都兩敗俱傷。但…. 這些結果都不是我想要的。

    現在我清楚的知道,我是自由的、我是可以有選擇的。我可以先照顧、穩定自己的內在,再表達我心裡的渴望來連結對方。即使我做的不夠好,我也可以欣賞自己,鼓勵自己下次可以再更好。

    #台北工作坊9月25和26 https://reurl.cc/1gGbAX
    #高雄工作坊11月6和7 (活動還未上架,目前僅開放三人以上團體報名)
    #台中工作坊12月11和12 (活動還未上架,目前僅開放三人以上團體報名)
    #工作坊由長耳兔主辦三人以上團體有優惠

    🔥 2021父母最好的教養手冊《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reurl.cc/A8Vj8p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 情緒紅綠燈學習單 在 港。故 kongguh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11-14 13:20:59

    每經過一塊聳立於道路旁的路牌,不論其顏色是藍、綠、黃色,不論被馬路的沙塵掩蓋、被陽光曬得褪色,抑或光鮮亮麗,對Gary而言,都盛載著不同的故事。他總能夠從路牌的顏色、字體、排位、中英文字元大小、路牌身處的位置等等元素,講出那塊路牌的特色、故事、演變歷程等等。

    Gary自小就喜歡發堀埋藏於道路、路牌之中的故事,他更創立民間組織「道路研究社」,集合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道路發展出一分力。

    這份熱誠,出自他多年以來對於香港道路的興趣與專注;這份專注,有一部份卻原來出自一個屬於自閉的症狀——亞氏保加症。

    「巴膠」童年

    「記得小學三年級時,一位醫生突然跟我說我有亞氏保加症,是輕度自閉症的一種。當時其實不怎麼困擾著我,因為年紀太小,根本不知道是什麼。」Gary憶述起自童年時代就出現的人生轉捩點,說得輕鬆平常,彷彿醫生只是跟他說他患了感冒似的。

    據藥物教育資源中心於2019年的文章指,香港約有一到兩萬宗亞氏保加症個案,患者(有時被稱作「A仔」)大多在與人溝通、待人接物方面會有困難;卻同時會擁有高於常人的智力、記憶力等。目前尚未有藥物能夠根治,只能循緩解專注力不足、穩定情緒去紓緩症狀。

    「小學時其實問題不大,尚未成長到需要擔憂學業的年紀,頂多只是怕考試考不好,父母會責罵;在社交上,當時也有志趣相投的朋友。」Gary以奇怪來形容他們朋友的圈子:「我們班上有某幾位同學喜觀巴士,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巴膠』,於是我們自成一角,每天聚在一起聊巴士。」對於其他同學朋友,Gary沒有印象,亦滿不在乎。

    成績欠佳的青年,到今日的IT男與社長

    直到中學時期,因為先前參與社交技巧的工作坊,在與人溝通方面,Gary尚且能夠應付;「A仔」的身份與症狀,卻開始為Gary帶來學業煩惱:「好記得在學校有些科目,無論我多用功,把平常玩耍的時間都用在溫習之上,都仍然無法合格。」學校曾經叫他考慮退學,報讀職訓課程,早日為就業作好準備。然而,在職訓學校找不到喜歡科目的Gary,最後沒有聽從學校意見,輾轉之間到了澳洲升學。

    Gary成功在澳洲取得大學學位,現在回流香港,從事資訊科技工作。回想到澳洲學習的經歷,他感覺鬆了一口氣:「當地的教育制度,比起香港更能照顧不同需要的學生,也有著更多比較有趣的科目,讓我也能找到自己的專長。」於是Gary開始放下心中成續久佳的顧慮,一邊修讀感興趣,亦力所能及的科目,一邊開始自己研究起港、英、澳三地不同的道路規劃。直至今日,Gary與道路研究社的伙伴,經常會解答市民大眾的疑難、也會就著設計、擺位欠佳的路牌向路政處、運輸處投訴。他們去年更出版書藉,科普道路標誌及交通設計的基本知識。

    可以說,因為遠行澳洲,讓Gary走在一條相對平坦的道路之上,在就業市場、在社會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崗位。

    香港融合教育的處境

    澳洲的高中課程,有著法學、環境研究、多媒體研究、心理學、工作室藝術、舞蹈、戲劇、訊息系統等三十多個專業且分類仔細的範疇供學生選擇;反觀香港,即使政府為SEN(特殊學習需要)學童推行融合教育逾二十年,當初校方給Gary的建議,卻仍然是「不如退學去讀職訓局」。這不單是學校的問題,畢竟香港大部份中學,學生能夠選讀的科目,不外乎文、理、商、工四個大類別,與上述澳洲教育的豐富及仔細程度相去甚遠。

    在今日的社會中,Gary最終尋找到自己立足之處,閒時亦能以路牌、道路研究的興趣與專長、以「道路研究社」創辦人的身份貢獻社會。Gary未曾想像過,要是當初沒有赴澳留學,今日會過著什麼生活。然而,香港SEN學童的處境,在融合教育的大方向下,他們的需要是否真的被照顧到,抑或有更多例子,是他們沒有如Gary一般幸運,能找到自己的方向與崗位,而在力不從心的位置上苦苦蹉跎、舉步維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