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急性心肌梗塞前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急性心肌梗塞前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急性心肌梗塞前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急性心肌梗塞前兆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20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國光客運副董 #王應傑 之子、前主播 #王怡仁 弟弟 #王怡中,驚傳17日時在跑步途中突發心肌梗塞,雖緊急送醫搶救,但25日仍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年39歲。​ ​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王應傑透露,王怡中一直身體健康,也沒有心臟病史,並且平時就有運動習慣,更曾參加過鐵人三項比賽。17日當天雖然天氣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被稱作無形殺手的「心肌梗塞」一發作,彷彿在跟死神拔河!資深藝人馬如風、戎祥、茂伯、馬兆駿、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親民黨前立委馮定國等,皆因心肌梗塞而離世。 秋冬季節交替,因溫差大,像近日早晚較有涼意,中午較高溫,有時不注意,也可能會有心肌梗塞的風險。究竟為什麼會發生心肌梗塞?又該注意什麼? 周孫...

  • 急性心肌梗塞前兆 在 早安健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1-03 17:30:00
    有 850 人按讚

    國光客運副董 #王應傑 之子、前主播 #王怡仁 弟弟 #王怡中,驚傳17日時在跑步途中突發心肌梗塞,雖緊急送醫搶救,但25日仍因心臟衰竭逝世,享年39歲。​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王應傑透露,王怡中一直身體健康,也沒有心臟病史,並且平時就有運動習慣,更曾參加過鐵人三項比賽。17日當天雖然天氣冷,但王怡中為了準備馬拉松比賽,一早就出門練跑,卻突然暈倒而被送醫,經葉克膜搶救仍遺憾回天乏術。​

    王怡中病逝後,王應傑受訪時也對此感嘆,過去兒子身體健康,並沒有相關的徵兆,只能說人有旦夕禍福,並提醒年輕人應多加照顧健康。​

    心肌梗塞是由於動脈硬化,導致血栓堵塞而使心臟供血不正常而出現的病症。許多人聽到心肌梗塞,馬上想到的是雙手緊揪胸口、狂冒冷汗的胸痛症狀,但其實心肌梗塞發作十分突然,除了胸痛也可能出現下顎、頸部、手臂、背部疼痛,或是呼吸短促、頭暈、嘔吐等徵兆,甚至有些人心肌梗塞發作時完全沒有任何症狀😨​

    根據衛福部統計,心血管疾病名列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其中,心肌梗塞是風險最高的疾病之一,根據統計,約有高達30%的「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第一次症狀表現就是猝死。​

    不過研究也指出,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病發前一個月內會出現胸悶、心絞痛等不適症狀,然而,最近一項針對少量女性心肌梗塞患者深度訪談的調查指出,只有一半的人感到不舒服就立即去醫院,而另一半的人則不知道這些症狀與心臟有關,也沒有告訴身邊的人,只是再自我觀察看看。​

    異常的胸痛即意味著身體出問題了,也是心肌梗塞來臨的徵兆之一,但不僅止於此,也有其他非胸痛的症狀可能是心肌梗塞前兆,所以當出現這類病徵時,應提高警覺,若有不適,建議馬上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
    【👨‍⚕心肌梗塞也可能有這些前兆】​
    🔺除了胸部以外的其他部位疼痛:常見的有下顎、頸部、手臂、胃或背部。​
    🔺虛弱感:呼吸變得短促、體虛、頭暈甚至是出汗和嘔吐。​

  • 急性心肌梗塞前兆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30 20:30:00
    有 90 人按讚

    【寒流來襲!心血管疾病者一定要注意保暖】

    寒流發威,有心血管疾病,尤其是 #高血壓 的人,務必要特別留意氣溫變化,半夜若有起床一定要注意保暖。而不論是 #心肌梗塞 或 #腦中風 其實都有前兆的!#急性心肌梗塞 發生時只有黃金10秒鐘自救,這短短10秒鐘,你必須做3件事情⬇⬇

    Ivy營養師的健康教室

  • 急性心肌梗塞前兆 在 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0-05 12:06:24
    有 793 人按讚

    #文章分享

    早上去開會的時候, 遇到好友急診科吳主任。

    他最近接到一位從區域醫院轉來的妹妹,因意識改變, 他覺得「不對勁」,在30分鐘內,就把她送達加護病房。

    不幸,孩子病情仍急轉直下,不到24小時,昏迷指數竟下降到三分。

    媽媽一直問:「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會這樣?」

    還好他送的早…… 在醫病關係緊張的今天。

    吳醫師在兒科最前線20多年, 練就一種直覺, 第一眼的印象就能判定,孩子會不會「變壞」,準的很。

    我自嘆弗如 。這孩子換了是我看,說不定就在急診CPR了。

    這沒什麼好丟臉的 。 行醫難免碰到撲朔迷離的狀況, 要做一些模稜兩可的決定。

    面對一些「不典型」症狀的病人,我總會多問幾句。

    「 你經常這樣痛嗎?」我問。

    「 有時會,有時不會。」病人答。

    「 你大多痛哪裡?」我問。

    「 有時這裡,有時那裡。」 病人答。

    「吃藥有沒有效?」我問。 我大概已經知道他要怎麼答。

    「 有時有效,有時沒效。」

    病人像座山, 山在虛無飄渺間 ;像瞬間移動的光影, 隨時換位。 他眼神飄忽,讓人難以捉摸。

    醫學這一行, 唯一確定的事實, 就是「什麼也不確定」。

    上呼吸道感染幾個小時後可能變成腦膜炎,消化不良可以是心肌梗塞的前兆, 肚子痛變成酮酸中毒,急性腸胃炎一下就成了盲腸炎……

    明哲保身的做法,是把每個都收住院觀察。 但那樣不行, 醫院再多床位也會爆掉。

    我想到professionalism 。 我必須有熱情, 判斷力, 責任感。我不能只打穩赢的牌,有時必須勇於「把關 」,做稍為樂觀的判斷, 寬鬆的解釋 ,把病人放回去。 然後祈禱。

    有時我担心的病人 ,竟安然回診; 狀況惡化的病人,回來也沒有怪罪我的意思 …

    我也不能確定,悲劇一定會發生 。

    我只能激動的感謝上蒼。

  • 急性心肌梗塞前兆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11-16 18:45:58

    被稱作無形殺手的「心肌梗塞」一發作,彷彿在跟死神拔河!資深藝人馬如風、戎祥、茂伯、馬兆駿、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親民黨前立委馮定國等,皆因心肌梗塞而離世。

    秋冬季節交替,因溫差大,像近日早晚較有涼意,中午較高溫,有時不注意,也可能會有心肌梗塞的風險。究竟為什麼會發生心肌梗塞?又該注意什麼?

    周孫立醫師說明,通常造成心肌梗塞的原因是不會突然發生、出現的,大部分人都是因為長期不良的先天條件、不良的後天環境及不良的個人習慣造成的。

    心肌梗塞的高危險群?

    有高血脂、高血壓家族病史
    周孫立醫師說,由於現今外在環境汙染等問題很多,就容易讓原來先天存在不良的體質,提早誘發問題,所以才會有漸趨年輕化的現象。若是發現自己的家族有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遺傳因子,就要特別注意。

    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患者
    代謝及血管功能失調也是導致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

    慢性腎臟病
    先天心臟功能不全
    心臟傳導異常
    腦血管疾病,或身體其他各處血管疾病

    心肌梗塞有前兆嗎?

    周孫立醫師指出,心肌梗塞從過去至今的死亡率都很高,原因就是表現出來的症狀都不太明顯或不太專一,最常見的症狀為「胸痛」,但也有很多患者是出現其他症狀,導致錯失警訊,因此延誤就醫。此外,在某些神經功能退化的人,尤其是老人家,甚至沒有症狀。

    心肌梗塞症狀
    胸痛(大部分)
    肩膀痠痛
    牙齒痛
    胃痛
    脖子痠痛
    背痛
    呼吸短促
    未出現症狀

    突發心肌梗塞怎麼辦?
    心肌梗塞前兆並不明顯的狀況下,當發生時我們該如何應對?周孫立醫師回應,若發現自己沒來由的肩頸痠痛,此時千萬別輕忽,應即刻拿出血壓計量血壓,確認自己的血壓狀況是否與平時無異;也可測試自身脈搏,是否過快過慢或不規則,先用這樣簡單的方法,或身邊就有的儀器來檢視身體是否有異狀。

    周孫立醫師強調,不要放過任何一個細微的症狀,若這些症狀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就應先找出最有可能致死的疾病,設想最緊急的情況來預防。

    心肌梗塞如何治療?

    心導管手術
    周孫立醫師說明,若是冠狀動脈已嚴重阻塞到壞死的程度,此時唯一的做法就是做心導管手術。先用氣球擴張術將血管撐開,再置放支架,讓血液能夠恢復暢通,拯救剩餘的、還未壞死的心臟細胞,避免再惡化。

    內科藥物治療
    若是冠狀動脈阻塞還沒那麼嚴重,心肌細胞並沒有完全壞死,只是暫時性的缺血,此時可以考慮以內科藥物治療,溶解造成血管阻塞的血栓,預防進一步的阻塞,讓血液能夠持續供應心臟養分。

    但周孫立醫師也說,若藥物治療狀況不佳、醫師評估患者未來還有可能再發缺血性心臟病,或缺血性心肌梗塞時,最後可能還是得置放支架。

    慢性期預防:阿斯匹靈
    除了緊急突發的心肌梗塞治療外,在日常亞急性或慢性期的預防,一般還是常用阿斯匹靈,或其餘控制血壓的藥物,以減少心臟負擔。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如何預防?

    少吃油、鹹、重口味
    周孫立醫師表示,盡量避免食用高油、高鹽等身體不容易代謝的食物。可以適量吃點「蔥、薑、蒜」,能減少身體壞膽固醇的形成,減少堆積,還能增加代謝。

    控制血壓
    高血壓患者可用藥物控制;非高血壓患者或慣性吃藥的人,就用飲食控制,平日飲食盡量以蔬果為主。

    有氧運動
    周孫立醫師說明,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以有氧運動為主,除了能夠幫助身體代謝調和外,還能幫助維持交感神經的穩定度。根據WTO統計,一周若能有氧運動150分鐘以上的人,可降低2∼3倍因心血管疾病而導致的猝死。

    【更多心血管相關影片】

    心跳忽快忽慢不得輕忽!心悸、心律不整該如何應對?【周孫立醫師/健康連線】
    https://youtu.be/329m7IN7EIU

    造成糖尿病、動脈硬化,腸漏症絕對別吃...【錢政弘醫師/破解健康密碼】
    https://youtu.be/cTEk8Bso1V4

    糖尿病、高血壓都跟它有關:維生素D健康補充法【健康連線/江坤俊醫師】
    https://youtu.be/zlyW4MoHic0

    【心血管疾病文章報你知】

    每天「踏步1分鐘+休息30秒」,1週後血管年輕9歲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9397

    一天1杯清血果汁,血液變乾淨、跟三高說掰掰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459

    美官方認可抗癌食物第一名!高血壓、低血壓都該吃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1121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