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揹你走遍天涯海角,也不願你獨自前行」
《電影心得分享🎬🙋》
中文片名:他叫簡單,他是我兄弟
英文片名:My Brother Simple
片長: 1小時54分鐘
類型:親情勵志
⭕️演員:
大衛克勞斯
費德烈克勞
大衛史崔索
⭕️評分:🌝🌝🌝🌝(滿分5分)
⭕️
本片改編自法國作家Marie...
「我願揹你走遍天涯海角,也不願你獨自前行」
《電影心得分享🎬🙋》
中文片名:他叫簡單,他是我兄弟
英文片名:My Brother Simple
片長: 1小時54分鐘
類型:親情勵志
⭕️演員:
大衛克勞斯
費德烈克勞
大衛史崔索
⭕️評分:🌝🌝🌝🌝(滿分5分)
⭕️
本片改編自法國作家Marie-Aude Murail的暢銷小說,榮獲德國「巴伐利亞電影獎」雙影帝大獎。劇情描述兩兄弟踏上尋父之旅的故事,身為哥哥的班恩從小就兄兼母職的照顧自己有精神障礙的弟弟—甘丹,一家人過著平穩安逸的生活,直到媽媽重病逝世後,一切都風雲變色,甘丹必須被強制送往安養機構,而可以阻止這一切的,只剩下15年未見的父親,這讓他們毅然決然決定開始冒險⋯
⭕️
電影才開始20分鐘,就上演難分難捨的苦情戲碼,而最後20分鐘也帶給了觀眾一顆催淚彈。
整部片帶給觀眾的感動和愛遠多於悲傷,催淚情節並不多,而是自然而然讓觀眾融入片中的情緒,發現時眼眶早已泛紅,比起很多灑狗血的勵志電影,本片更加打動了觀眾的內心。
再來不得不提到本片的畫面和色調,實在是很吸引我,偏冷色調且帶點淡化的效果,帶給人們柔和又平靜的感覺,這樣的色調畫面是我很少從其他電影中感受到的,也是像我這種電影外行人都能感受到的獨特之處,而每個畫面都充滿著溫馨的氣氛,讓人能感受到其中的溫暖。
另一個特別的地方則是主角間的關係,大部分這樣的題材都是以母子母女為背景,本片卻罕見的以兄弟感情為出發點,譜出一段扣人心弦的感人故事。
/
「就因為我不夠完美,才成為你的污點?」
班恩和甘丹的爸爸與他們的媽媽離婚後,又組了一個新的家庭,有漂亮的妻子、可愛的孩子,和成功的事業,看似人生勝利組的他,只有將甘丹的存在從他生命中抹除,才能真正稱為完美。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卻不是每個希望都會成真,有的孩子天生就有缺陷,有的父母可以包容孩子的一切不完美,也有的無法面對這樣的現實。
以甘丹的父親來說,他就是無法接受的家長,我相信他嘗試過了,但無法接受就是無法接受,你可以說他自私,卻不能要求他接受,這件事沒有絕對的對錯,只能說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那麼的無私和耐心去扶養一個特殊的孩子,可能很多人認為他很糟糕很不負責任,我卻不盡然這樣認為,我不贊同他的作為,卻也從來不是他,我沒有體會過他的心情,或許對他來說,若無法給甘丹應有的愛和關懷,讓他去安養機構受到更加完善的照顧,反倒對彼此都好。
而對於班恩,我相信他父親是真心希望他能不要被甘丹所束縛,可以好好的享受他大好的前程,這份好意的背後,卻忽視了班恩的心意,對班恩來說,甘丹從不是一份累贅,更不是枷鎖,而是陽光和空氣,照亮他的世界且不可或缺。
/
「陌生人視我為親人,而親人視我為陌生人」
這是本片最諷刺的地方。班恩和甘丹的旅程中,遇到了各式各樣的人,雖然有傷害他們的人,卻也有更多幫助他們的人。先是開著貨車讓他們遠離警察的大叔、載他們一程的醫務人員,和紅燈區時幫忙照顧甘單的女人們,一路上他們受盡他人不求回報的恩惠,只為了見到父親,可笑的是,其中對他們最不為所動的也是父親。
/
「我的人生除了照顧他,什麼也沒做」
無怨無悔的全方位照顧一個人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很多的照顧者在照顧人的同時,反而連自己都顧不好,不僅是一種精神層面的壓力,也是生理層面的問題,照顧一個行動不便或是精神障礙的人,需要很多的耐心和細心,同時也消耗大量的體力,若不是足夠的愛或金錢,是沒辦法輕易做到的。
班恩的人生從出生到現在,都在為甘丹付出,他比很多的父母都偉大,甚至是他的父母都沒能做到這樣盡心竭力。他卻沒有將甘丹視為過負擔,儘管偶爾有些氣話,也不曾改變他對甘丹的愛,與其說是甘丹依賴他,不如說這兩人相輔相成,互相依賴著對方的存在,比起單方面的照護,這樣的關係更難能可貴。
/
真的覺得好好看😭事後看到劇照,眼眶都還會泛紅的那種,超級推薦大家去戲院哭一波~~
/
本文為yamMovie電影特區邀稿,文字版權為本人及yamMovie電影特區共同所有,非經同意不得轉載使用
#他叫簡單他是我兄弟 #mybrothersimple #miasmoviesharing #mia的四星影評
忽視型父母英文 在 大V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後果不是為了懲罰孩子】 #好好案例
我家一日三餐,餐跟餐之間沒有點心,若想給點心會緊接在餐點之後上(上學日學校才有給點心)
早上亮亮吃完早餐,好好拖拖拉拉時間到我就收起來了,請雙寶去更衣穿鞋,我則去準備亮亮一人份的葡萄乾。
好好發現亮亮有葡萄乾,自己沒有,哇的一聲大哭。
「我也要葡萄乾,我要去吃光早餐,請給我一個葡萄乾~~嗚嗚嗚」
▶️孩子會試圖拉扯界線
我提醒好好『下餐桌後就不能上去吃了,沒有吃完早餐的小朋友沒有點心,穿上鞋子我們要出發囉。』
▶️溫柔堅定的執行
好好扁嘴穿上鞋子。
▶️當你總是很堅定,孩子就不會浪費眼淚~他們是最懂得不白費力氣的聰明人啊。
『謝謝好好很配合,這樣我們就能準時出門了!如果想要吃點心,下次要吃完早餐喔』我摸摸他的頭。
▶️有意義的讚美孩子,提醒規矩
上車後好好笑瞇瞇的喊著「亮亮~亮亮~~」
▶️二寶超擅長撒嬌😅
亮亮想都沒想就回他「這是我的葡萄乾,你下次要吃早餐才有啦」
被拒絕的好好認份的看康軒,偶爾轉頭看著亮亮吃葡萄乾好羨慕的樣子。
「好吧,我有很多葡萄乾,可以分你一個」
好好拿到葡萄乾,開心的說「謝謝亮亮~這是一個很好吃的葡萄乾」
之後亮亮又給他第二個,第三個,後座一直傳來嘻笑聲,以及亮亮叮嚀好好下次要吃完早餐,不然他的葡萄乾就會變得很少耶!
💡在這個時刻,你覺得要站出來阻止亮亮給好好葡萄乾嗎?
好好沒有吃完早餐,沒有點心這件事情,到底是後果,或是懲罰呢?
如果是懲罰,沒有吃早餐的小朋友,就不能夠「吃葡萄乾」
假使是後果,已經做到沒吃早餐=「沒有得到」自己這份葡萄乾了。
🌟我們想要讓孩子理解的是後果,用意在於告訴他世界上每一件事情都有對應的後果,而不是刻意的懲罰他。
亮亮今天可以決定他要或是不要分享,並不會因為他的分享而改變沒有給好好這份葡萄乾的後果。
願意分享這個火苗是很難能可貴的,孩子必須先理解自己擁有的,在心中衡量怎麼樣是自己要的,最後選擇一個自己不委屈的方式分享,在分享後得到對方的感謝或是笑顏做為正向回饋。
我不會去介入「要求孩子願意分享」更不會去打斷「孩子願意分享的心」
老實說,好好當下跟我說「只是想要一個葡萄乾」時,真的要用盡全力抵抗他的自然魅力耶(左手拉右手😂)
🔸亮亮的點心盒是這個,推薦他的雨傘點心盒便當盒跟水壺可愛又好洗:https://reurl.cc/52kQk7
🔸美型又好用的幼兒分隔餐盤:https://reurl.cc/oxDxEQ
🔸買多少都不夠用的百寶袋王補貨啦:https://reurl.cc/Yj7eYn
🔸Lingumi 月費最優惠,輕鬆學英文~只有大V團獨有:https://bigv.com.tw/lingumi/
🔸康軒在蒙芽: https://gbf.tw/xulgl
📹跟大V讀康軒聊教養:https://fb.watch/7dbxTIpjB5/
✨康軒好朋友Kidsread點讀筆跟基本配件,需要的夥伴私訊蒙芽助理協助!
📌來複習一下, #獎懲無用論 裡的 #懲罰
曾經我以為獎勵跟懲罰是最快速又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對「好像聽不懂道理」的孩子而言更是這樣(?)
蒙特梭利提出「獎懲無用論」的論點,小小孩只會順從他的心,在犯錯當下不會想到處罰。
🌟蒙特梭利說過:兒童通過情感,通過眼淚、懇求、憂鬱的眼神,甚至通過他的「自然魅力」來獲得成功。(要抗拒孩子好難啊)沒有任何東西能糾正兒童的隨心所欲,規勸和懲罰都無濟於事。
孩子的佔有慾和權利慾是成人讓步的結果,兒童意識到他若能用成人來活動,他的力量就會變大,因此他開始利用成人。
🔸那麼要如何遏止孩子的不良行為呢?
在蒙特梭利裡孩子做的每一個行為都該發自於「心」
我們當然應該要如同蒙特梭利所強調的:跟隨孩子(follow the child)、觀察孩子、了解孩子~儘可能不去破壞他們的節奏,但不代表我們就應該事事讓步,我們可以做的是用「後果」來教導他們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什麼叫做自然後果?
「自然後果」指行為本身導致的結果。
Ex,不吃飯會餓,衣服穿反會不舒服等~把權力交給孩子,讓他體驗行為帶來的不舒服,是養成自律的極佳方法。但並非所有事都有「自然後果」,這時就由照顧者創造「邏輯後果」。
🔸什麼叫做邏輯後果?
Ex:靠近爐火會被燙傷,孩子沒有被燙過怎麼會懂呢?所以當孩子靠近滾燙的鍋子時立即將他抱開到安全地方。
邏輯後果的訂定必須相關且合理👉
孩子不收玩具時由父母收拾則沒收玩具三天,比要他罰坐五分鐘合適。
🌟無論是自然或是邏輯後果要記得👉提前跟孩子說明可能會有的結果,讓孩子選擇判斷;並且後果都要是成人能接受的(不要孩子選另一個你又不滿意)
⚠️事發後也不跟孩子算帳(孩子已經由後果學習教訓無需更多處罰或是叨念)
🌟在育兒路上常常「不做什麼」比「做什麼」更要辛苦。用事發來體驗後果學習不是忽視或不管,相反的,必須要有溫柔且堅定的內心,在事發時保持鎮定,並在事後給予孩子同情和理解(非說教)帶著愛的放手。
⚠️不要問我多大才能這樣教孩子,我的理念是正確的事就算只有0歲也該做!沒有小時候可以長大不可以的道理,再問我這個我會翻白眼到後腦勺喔🙄🙄🙄
#用愛練他的心放手練他的身
#大V聊教養
#獎懲無用論
#自然後果 #邏輯後果 #蒙特梭利
忽視型父母英文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兒童也有「#憂鬱症」& 表現方式大不同⁉⛈
因為我是 阿滴英文 的小粉絲,頻道有新片一定會看,超愛突襲辦公系列,還有很愛看他和滴妹的互動超爆笑又溫馨💗覺得跟我和我妹的互動也有點像,所以知道他過去克服憂鬱症的故事後,超級驚訝、不捨然後也覺得更尊敬這位知識型Youtuber 👍
--
📣 憂鬱症 #不是大人的專屬疾病
說到憂鬱症,大家可能覺得應該是大人的疾病,而忽略了憂鬱症 #從幼童就會發生,而且比例比想像的還高:
3-5歲:0.5%
6-11歲:1.4-2%
12-17歲:3.5-7%
青春期前:男生大於女生 (男:女:1.6:1)
青春期後:女生大於男生 (男:女:1:2)
--
📣 #不同年齡層 表達憂鬱的方式也不同💥
🐣 學齡前嬰幼兒 🐣
嬰幼兒 #不會用語言表達憂鬱,所以診斷上很困難,很需要家長細心的觀察,小孩是否一直 #態度冷漠、#對主要照顧者疏遠、甚至 #神經發展遲緩但無合併其他病理原因。不過因為難判斷,懷疑的話還是要找專業醫療人員(如兒童心智科)做判斷。
🐥 學齡孩童 🐥
開始上學的兒童就比較會表達情緒了,但是也比嬰幼兒更容易受周遭壓力影響:家人爭執、虐待、忽視、失能…💔
可能會有低自信心、罪惡感、易怒、極度分離焦慮、拒絕上學,也常見以 #身體不適 來表達情緒不開心,比如:頭痛、肚子痛😵
學業成績大部分會比較差,但也有特殊情況,有些小孩會因為低自信的關係,做出 #取悅別人的代償行為 而更認真學業,所以學業成績不一定會很差🧐
另外患有慢性病的兒童(如 #糖尿病、#氣喘、#異位性皮膚炎),也更容易產生憂鬱症。我在診間就常發現,嚴重異位性皮膚炎的孩子,常很自卑、心情低落,受到同儕的異樣眼光、甚至 #家庭的高壓環境 中,而且不少家長默默給小孩壓力很大卻不自知,這些都促使小孩更容易陷入憂鬱的情緒😱
研究顯示,異位性皮膚炎的兒童憂鬱症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0-80%,所以 #異位性皮膚炎與憂鬱症共病 的狀況其實不少見,而且假如合併憂鬱症,異膚會更難處理🔥
🧑 青春期孩子 👩🦰
青春期的孩子由於 #性荷爾蒙 開始大量分泌,生理和心理的狀態都有重大的改變,開始積極尋求 #自我認同 及塑造價值觀,而在這個過程中容易過度在意別人的看法、心情浮動,很容易與家人、朋友發生衝突,感覺自己不被理解😭
這個年紀剛好又是課業最重的時候,假如 #學習困難 很容易產生的壓力。另外也很常因為 #戀愛問題 而糾結,如果沒有良好朋友或家庭的支持,長時間缺少抒發情緒的管道,就很容易罹患憂鬱症😰
尤其現在父母常因 #工作和家事繁忙 更容易忽略孩子的情緒,有時候發出求救訊號時,會被單純認定為「#叛逆期」、「搞憂鬱」、「#抗壓性不足」…,不但心情沒有被排解,反而還遭受批評與責備🤬
青春期的孩子憂鬱症狀和大人比較類似,低自信、失眠、罪惡感、對事物失去興趣、食慾大增或大減(常見 #狂吃垃圾食物🍟或禁食)、易怒、自殺意念…。尤其這年紀假如有自殺意念,因為 #執行力比年紀小時更強,所以風險更高‼
--
總結一下,提醒大家兒童也是會有憂鬱症,尤其是青春期可能會更高💦所以不管是學校老師或是爸爸媽媽,都要多多留心喔!不要等寶貝自傷或自殺情形出現後才發現,後悔莫及🥶🥶
--
🔖 參考資料
📌 Major Comorbidities of Atopic Dermatitis: Beyond Allergic Disorders. Am J Clin Dermatol. 2018 Dec;19(6):821-838.
📌 Depres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m Fam Physician. 2000 Nov 15;62(10):2297-2308
📌 Pediatric unipolar depression: Epidemiology, clinical features, assessment, and diagnosis. UptoDate
忽視型父母英文 在 我是台灣人.台灣是咱的國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被民主黨拋棄的的白人】
讀傑德.凡斯(J.D. Vance)的回憶錄《絕望者之歌(Hillbilly Elegy)》。這本書在2016年六月出版,不久,川普正式獲得共和黨提名。當時,美國媒體、專家、建制派菁英,因為川普崛起而感到意外,這本書立刻登上暢銷排行榜,被認為是了解川普支持者必讀的一本。
英文 hillbilly是對「鄉巴佬」卑賤鄙視的字眼,特別指美國大阿帕拉契山區幾個貧窮州的居民,他們正是上次選舉中川普的強力支持者。
作者凡斯就是出生在典型的hillbilly家庭,屬於蘇格蘭──愛爾蘭裔,有著鮮明且根深蒂固的次文化,凡斯形容:他們對家庭與國家都極度忠誠、全心奉獻,但不喜歡外來者,或者是長相或行為跟他們不同的人,尤其介意跟他們說話方式不一樣的人。
他們聽川普說話,很有親切感,一點都不覺粗俗:聽歐巴馬說話,不只是不同階級出身,根本就像不同國度的人。
經濟上,他們屬於勞工階級,「祖先是南方奴隸經濟體系中的臨時工,之後成為佃農,再成為煤礦工,後來又成為工廠黑手和磨坊工人。」隨著中西部工業製造中心逐漸落沒,逐漸失去經濟安全感、穩定的住所及家庭生活,困在「社會流動力低落、貧窮、離婚、藥物上癮……」的惡性循環中,成為美國社會中最沒辦法出頭天的一群人,這樣的絕望感由子孫世襲。
(書中寫到,根據數據顯示,他們不但比許多窮到令人難以想像的拉丁美洲移民更悲觀,甚至也比物質條件比他們落後更多的非洲裔美國人悲觀。)
每當他跟人提起這個族群的困境,總有人會跟他解釋說,問題出在經濟結構的層面,只要有更多好的工作機會,整體生活自然會隨之改善。
他以前也認同這個想法,但後來的一些經驗讓他認為,有更深層的文化因素。
在凡斯祖父母移居的俄亥俄州小城中,大多數居民是跟他們一樣從阿帕拉契山城移居而來的鄉巴佬,這是一個血氣方剛、火爆衝突的社區文化:對外,他們誓死保衛家庭(因此持槍文化在此永不衰敗),舉止粗俗,暴力是解決問題最容易的方式;但對內,他們同樣用暴力對待家人孩子。
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根本沒有足夠的文化資本(情緒穩定度),去追求一個更好的人生,他眼睜睜看到「很多年輕人失去勤奮工作的能力,就算得到好工作也難持久。…被解雇時還會覺得是別人對不起他。」
凡斯的幸運是,他有姥姥(外婆)。青春期的凡斯,因為母親的毒癮、家暴、感情不穩定(至少換了16個男友,結過6次婚),正走向自暴自棄的邊緣,姥姥挺身而出,讓他搬去同住,條件是「拿好成績、去打工、以及幫忙做家事」,跟姥姥相依為命的三年,是他人生翻轉的起點,他成績變好了,自信心增加,打工讓他有機會觀察周遭的社會現象,注意到階級問題,更重要的是,因為這份穩定的情感支持,讓他也開始願意打開心房,結交到許多摯友,並且對未來有了盼望,一步步打破階級複製的魔咒,擁有了他自己從來都想像不到的幸福人生。
自由派菁英過度聚焦在種族議題,還把「白人特權、白人至上主義」的標籤套在他們身上,無疑是把他們推得更遠。這本書出版不到三個月,希拉蕊說:川普支持者有一半是「種族主義者、性別歧視者、恐同症、仇外症和伊斯蘭恐懼症者」,把川普的半數支持者,歸類成「一籮筐可悲的人」(the basket of deplorables),冷漠的認為他們就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希拉蕊的話加深他們長期被「主流社會」拋棄、呼聲被壓制的感覺。
凡斯認為任何想解決工人階級問題的人,都應該直視問題中的「軟體」元素,也就是個人的選擇及責任。當他訪問社區裡的老師時,老師說:「政府希望我們當這些孩子的牧羊人,但他們都忽略了,這些孩子的父母是虎豹豺狼。」即便政府在結構上增加補助拯救貧窮學區,但如果孩子連一個身心安頓,專心學業的家庭生活都沒有,那麼結構的改變只是徒勞。
其實凡斯這本回憶錄最想強調的是家庭與個人的責任,需要改變的不只是制度。他呼籲他出身的hillbilly族群:別再耽溺於受害者心態而憤怒,或耽溺於自卑心態而報復,認為全美國都聯合起來排擠他們(這也是川普的陰謀論能打動他們的原因),或認為美國夢將他們排除在外。
凡斯用自己的生命故事一再指出:內山老粗式的混亂家庭生活、家庭暴力與毒品氾濫,永遠不可能給下一代往上爬的環境。Hillbilly確實面臨著社會、文化與經濟上的焦慮,但若不內省啟動自己的能動性(父母與孩子皆然),而是訴諸犬儒思想,或報復性地選出一個能幫他們打主流社會一巴掌的領導者,只會讓這我們世世代代在混亂和貧窮中無盡循環。這個族群需要的不是更多的粗俗與不屑,不是空頭支票,而是腳踏實地的希望。
我過去所接觸的美國人,大部分是來自東岸西岸都會區、受惠於全球化的自由派菁英;川普當選後,我才幡然醒悟,這些菁英階層和他們所主導的主流媒體,是如何誤解或忽視了這群川普支持者,說他們沒見過世面,甚至妖魔化、弱智化他們,這麼做,只是更加深他們對體制的不信任,更激化社會對立。
歐巴馬在2008大選的一場造勢活動中,批評白人勞工階級「他們越來越充滿仇恨,所以他們緊握槍枝或宗教信仰,厭惡非我族類,反非法移民及反貿易情緒高漲,藉此表達心中的挫折感」(They get bitter, they cling to guns or religion or antipathy to people who aren't like them or anti-immigrant sentiment or anti-trade sentiment as a way to explain their frustrations.)。此話一出,立刻被各方批評他的菁英主義,而歐巴馬也反指他的話遭到曲解。此發言至今仍被反覆引用來說明美國菁英與庶民大眾之間存在的認知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