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聊天 #關於醫師的科普下集
有鑑於上次有人留言罵我
.
"沒在吃飯就把口罩戴好!"
.
所以這次放一張有戴口罩的照片
(啊我就怕被罵啊)
接下來直接進入正題吧
感謝大家的敲碗🤣
·
還沒進入狀況的朋友可以先去看
#關於醫師的科普上集 喔
--------------------------...
#喝茶聊天 #關於醫師的科普下集
有鑑於上次有人留言罵我
.
"沒在吃飯就把口罩戴好!"
.
所以這次放一張有戴口罩的照片
(啊我就怕被罵啊)
接下來直接進入正題吧
感謝大家的敲碗🤣
·
還沒進入狀況的朋友可以先去看
#關於醫師的科普上集 喔
--------------------------------------------
·
《四、哎呀你們醫師都很好賺啦》
首先,有看過先前文章的就知道
在養成一個醫師就得先花1-200萬不等的費用
往右滑有一張"理想化"的試算表格
根據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後的大概工時上限
算出來的時薪
納入之前大概還要加個30-40(?
·
而且主治和實習醫師不在此限
不過值班的時候
還是常常會有從前一天7點半
到隔天下午4、5點甚至更晚才下班的情況發生
·
"因為人力短缺,你同意在值班後繼續自主學習
把事情做完才准走嗎"
·
"同意啦,哪一次不同意"
只要是個正常人
在連續工作之後
腦袋的思考會變慢,動作也會不靈活
犯錯的機會就高
一不小心又要把賺的錢賠出去
真的有好賺嗎😶
呼籲想要從醫賺大錢的朋友可以左轉囉
從商去或是教補習班應該都比較快XD
·
《五、自費項目=斂財?》
相信有就醫過的朋友
多多少少都有自費過一些東西
讓手術進行更順利的醫材或是療效更好的藥物食品
簡介一下
健保在各疾病的治療上都會有相當的規範
治療和進一步安排的檢查
取決於病患的疾病種類和嚴重程度
然而這些幾乎都是基。本。款
拿治療心肌梗塞的心血管支架當例子好了
·
👉目前有
"一般金屬支架、塗藥支架、可吸收生物支架"
·
對於急性發作且初步處理過
或是平時檢查發現病灶在一定嚴重度時
·
👉健保給付“一般金屬支架”
且每年只可以放4支,多的請付錢喔
然而生物支架和塗藥支架有研究證實
可以減少血管狹窄再發生率
也就是說死亡和再放支架的比率下降
但是需要自付大概50000/支
因此基於對病患好的立場
還是會把這些講清楚,供他們考慮
不領情的
就會開始說醫院斂財一直推自費項目
·
"要罵去罵健保局
為什麼沒有配高級一點的傢伙啊大哥"
·
👉最近自費醫材訂天花板的政策
嚴重引起醫界反彈
這邊也簡述一下原因
由於台灣健保制度保費普遍低
在入不敷出的情況下
健保局利用審核、浮動點值、品質指標等來控制醫療費用上升
也就是可能你忙了了半天拿不到多少錢
因此私立醫療院所為了求生存
開始運用自費項目
而且因為台灣市場小
進貨量小,價格就難以壓低
加上部份國外醫材商進駐的意願本來就不高
現在訂定天花板來壓
只會導致一些好的醫材消失在台灣而已
·
《六、大部分的醫師都不喜歡線上問診,也不是萬事通》
熟人或親人倒還好
但真的常常接到陌生人私訊
開頭就問 : "我最近…請問是什麼問題"
·
第一、連你好跟謝謝都沒有,超沒禮貌
(好啦這不是重點
第二、文字的描述是主觀的
而且打字很累(大誤
想要詳細問一些東西或是檢查
都不如直接實際看診來的直接了當
第三、術業有專攻
即便受訓和國考時
幾乎所有的科別都得接觸
但還是遠不及專科醫師
長時間的在特定領域努力
--------------------------------------------
·
又不小心打了一大堆
希望大家喜歡這一集的內容囉
看完記得幫我分享出去喔🤭
#醫師 #醫學生 #醫學 #科普
#醫院 #成長 #健保 #自費 #問診
#會考 #指考 #學測 #考試 #成績
#升學 #讀書帳 #讀書帳號 #知識 #生活
心肌梗塞支架費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十四減一的農曆年節》
關於討論「死亡」,我一直以為我的準備度比我的父母高很多,實則不然。臨到有機會討論之際,我才發現:原來我如此害怕。
※※※
2020年父親節期間,由於參加夢寐已久的棒球教練證照課程,提早與家人、手足陪爸爸共同過節。而後,安心投入培訓。
課程地點在西螺一所附設有棒球隊與完整訓練場地的國小。連續多天,透清早搭著朋友的便車,由彰化一路驅車往南,日日跨越已轉型觀光為主的老「西螺大橋」。
那座我兒時最熟悉的橋,與媽媽的成長背景有深厚連結的橋。
媽媽生於台北,成長於雲林四湖鄉的三條崙小漁村,一個空氣中瀰漫著海味的地方。台北是生母,雲林是養母。出嫁以前的歲月,她多在漁村裡與養母一起度過;生母為讓唯一的女兒遠離家庭暴風圈,也叮囑養母非必要別讓她回台北的家。直到婚後隨著我爸來到彰化,養兒育女。
每季至少一次回養外婆的家,成了我們手足幼時生活中最期盼的事情之一。一來,那意謂著爸媽難得可以放下工作陪我們,二來是舅舅幫我們準備的海鮮大餐。無論是爸媽的陪伴,或是豐盛的食物,於幼時的我們而言,都是奢侈品。
※※※
受訓的那幾日,每經過西螺大橋時,我都特別安靜,專注地在腦海裡重新描繪一幅幅的畫面,並不自覺想起這幾年開始頻繁出現的「失去母親的焦慮」。
近幾年來,媽媽多次因急性心肌梗塞緊急入院,隨著每一次的入院,就會再多一、兩個血管支架,數量多到我已經無法精確記得她身上究竟有多少支架。
媽媽第一次緊急入院時,我跟妹妹問主治醫師:「有需要自費用更好的支架嗎?」醫師看了我們一眼,「媽媽的冠狀動脈血管品質很差,三條中有兩條嚴重阻塞,自費支架的邊際效益有限,是真的沒必要多花那個錢,而且後續還需要裝的數量可能會不少喔!」他臨走回心臟內視鏡室前又轉身補了一句:「老實說,在今天以前都沒出過事,我覺得老天爺真的非常、非常眷顧媽媽。」
那一刻,我跟小妹對望了一眼,才知道:原來我們真的差點失去媽媽。
反覆進出醫院多次以後,媽媽似乎也感受到了時間的倉促感。數月前的某個午後,媽媽、小妹跟我,在鄉下老家客廳閒聊之際,她突然話鋒一轉,「在我百年後,記得幫我火葬、找個塔位吧!我絕不要土葬,我無法想像自己身軀被蟲啃咬是什麼感覺。」
我以為我等不到媽媽主動開口的這一天。尤其在她的大女兒、我的大姊猝逝以後,「談論死亡」也成了家庭禁忌,沒人敢觸碰這話題,深怕爸媽會難過。我自己的哀傷失落歷程走了整整12年,在死亡哀傷這件事上,從沒有因為我是心理專業工作者就可以免疫。
「但他們呢?他們究竟走過了沒?」我腦海裡時常浮現這個疑問。
20年過去,我等到了。她的語調裡,帶著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悠然,卻一字、一句重重敲在我心坎上。
我語塞了。我一直覺得我的準備度夠高,只待有朝一日他們主動開口;沒想到我等到的這一天,才深刻感受到我自己有多害怕失去他們。
給我時間,我知道我可以。
可以成為主動開口的那一個,在2021年的某一天。
#記在十四減一人的農曆年節
心肌梗塞支架費用 在 保險好Eas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霸王級寒流駕到 #做好保暖預防疾病
(。>﹏<) 哈啾!
這幾天氣溫急凍,除了幫自己添加衣物,也要提醒長輩注意保暖,預防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哦!
心臟疾病常居國人十大死因前三名,治療的開銷也很可觀。以心肌梗塞來說,如果要放血管支架,光手術加上醫材的費用,就可能要好幾十萬(塗藥支架每支平均要自費5萬多元 https://bit.ly/3aVegGo)
·
#心肌梗塞X重大傷病X重大疾病
「重大傷病險」依照健保重大傷病證明理賠,條件明確、保障範圍廣,近年很受歡迎~但你知道嗎?健保重大傷病不包含心肌梗塞哦!(少數商品會在重大傷病外,另加心肌梗塞及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給付)
「重大疾病險」有給付急性心肌梗塞,但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1.典型之胸痛症狀
2.最近心電圖的異常變化,顯示有心肌梗塞者
3.心肌酶CK-MB有異常增高,或肌鈣蛋白T>1.0ng/ml,或肌鈣蛋白I>0.5ng/ml
·
🔰 看起來有點複雜,簡單舉個例子:
(O)小明因為胸痛去醫院檢查,做了心肌酶檢測,發現有異常增高的形況→符合條款定義,理賠。
(X)小明急性心肌梗塞倒下送醫,但沒有胸痛症狀,也沒有心電圖的資料→雖然被醫生診斷為急性心肌梗塞,但不符合條款的定義,不理賠。
·
#大家怎麼看
小編朋友的爸爸就動了幾次手術,放了好幾個支架 >"<
除了支架外,你知道心肌梗塞有哪些花費嗎?
ps. 如果擔心支架手術會花很多錢,可以考慮「實支實付醫療險」哦!
心肌梗塞支架費用 在 臨床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健保自費上限的爭議
這兩天的健保自費上限的爭議,弄得醫界砲聲隆隆,眾聲沸騰。
其實,這次爭議除了病人就醫選擇的自主權之外,應該探討的是醫材價格透明化及使用醫材的必要條件(我們臨床所要求的Criteria 或 Indications)
1、醫材費用:台灣目前所有使用在病人身上的合法醫材費用都是經過衛福部審核通過的,但可能各醫院訂出來的價格各自客制化,而沒有「全國統一訂價」。其實這也是經濟自由市場的競爭與淘汰。
2、價格透明化:就像3C產品,上官網,或購物網查查就知道差異何在。所以,衛福部有點智商的話,不需要像這次訂上限,弄個天花板,大家雞飛狗跳。只要「規定」各家醫療院所使用自費品項的收費數字公開在各醫院官網,互相比較,不就一清二楚了嗎?
3、藥物及醫材使用之適當性:平時健保核刪醫院申報費用時,就已經白紙黑字讓健保署看到了,合理核刪,無話可議。
但在現實世界裡,也常因為PPF,而發生的怪現象。比如病人說胸痛,就被推去做心導管,甚至於支架就放進去了。一查病歷,只有急診病歷寫了「chest pain」,其餘都沒有記載。比如胸痛的特點,引發因素,持續多久,伴隨哪些症狀,病人有哪些心血管危險因子,心電圖檢查,運動心電圖,核子掃描,等等。除非當下的心電圖或數據顯示急性心肌梗塞,否則直接做心導管檢查及後續治療,很明顯的不合醫療指引。
這才是追求高品質醫療的管控,而不是一昧使用壓低價格,尋求廉價醫療,人人有得用。
醫療是專業行為,提供專業協助,治療疾病。醫療不是服務業,以價制量。
這次的上限風波只是健保制度缺失的冰山一角。我期望主其位者用腦思考,用心解決。親自上第一線聽看The Real World! 這樣提出來的解決方案才不致於荒腔走板!
#醫療不是官大學問大
#醫療不是權力展現
#醫療追求病人安全
圖片來源: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196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