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心理諮商師要讀什麼科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理諮商師要讀什麼科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理諮商師要讀什麼科系產品中有4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小說人物遇上精神分析 #佛洛依德也來寫書評 #幻覺與夢 #威廉煙森 #格拉底瓦 . 許久之前,我接到一個來自某文學雜誌的邀請。在信裡,他們附上了一本台灣作者原創的小說,邀請我在閱讀之後,試著以心理學的角度來剖析小說主角的心理狀態。 . 這樣的任務在臨床心理學中稱為「個案概念化」(case fo...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
心理諮商師要讀什麼科系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0:15:16
#當小說人物遇上精神分析 #佛洛依德也來寫書評 #幻覺與夢 #威廉煙森 #格拉底瓦 . 許久之前,我接到一個來自某文學雜誌的邀請。在信裡,他們附上了一本台灣作者原創的小說,邀請我在閱讀之後,試著以心理學的角度來剖析小說主角的心理狀態。 . 這樣的任務在臨床心理學中稱為「個案概念化」(case fo...
心理諮商師要讀什麼科系 在 前方有㜙?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14:33:13
#20210718 #一㜙長談 #01 今天來講講心輔系。 心輔系的全名叫做: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 心輔系是師大的熱門科系,入學分數也是數一數二高的。 與偏向臨床的心理系稍有不同,師大心輔系為一類組的科系, 課程也比較偏向諮商類別、理論應用, 研究與臨床的部分的確比較少。 - 心輔系同時也是師培...
心理諮商師要讀什麼科系 在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5:32:29
「早知道就繼續堅持了。」「早知道就不要這樣選擇了。」 你也常常有這樣遺憾的心情嗎?後悔當初選擇、與沒選擇的決定,想著若當初做了不同的決定,或許現在人生就不一樣了吧! (這個不一樣想像的通常是更快樂、更幸福的人生) - 後悔是一個很常見的情緒,先向右滑👉看看介紹吧! - 研究顯示,後悔的人大概超過六成...
-
心理諮商師要讀什麼科系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7-24 19:00:06【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哈克獨門心法工作坊】~穿越迷霧,懂一個人真正的樣子~2019/10/19開課
課程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022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這是我們「過好人生」系列的最後一集。
接著我們上一集談到的兩種舊思維,它分別是「太需要正確答案」和「只要認識自己,一切就都會沒問題」。
在這之後啊,今天我們來聊一聊第三種要命的「思想遺毒」,那就是「單一視角」。什麼叫「單一視角」呢?
我來講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這就像是有些人一直認為,世界上最理想的工作就是「公務員」。
所以不管自己在學校裡,讀的是什麼樣的科系,只要工作幾年不順利、賺不到錢,腦子裡就會跳出這個「終極的選項」,那就是去考公務員。
其實我們都知道,公務員早就已經不是爽差了,他們也有業績壓力,而且退休金、福利各方面一直被砍;過去那種「鐵飯碗」,甚至於「金飯碗」的光環早就不在了。
這種一遇到挫折,就想要去考公務員的想法,真的能夠讓自己過一個好人生嗎?
更可怕的是喔,這種「單一選項、單一視角」的習慣,很容易讓我們的眼界,沒有辦法打開,慢慢的變成了「自我侷限」!
就像是讀了法律就要當律師,讀了諮商就要當心理師,否則就叫做「失敗」,真的是滿臉黑人問號啊!
到這裡,你聽出關鍵了沒有?這第三種致命的「思想遺毒」,就是讓你沒有辦法幫自己打開可能性,你會越活越累、越活越茫然的主要原因。
如果你對於生涯、對於工作仍然有「只要怎樣,從此以後就可以怎樣」這種邏輯跟想法;那麼你就是頂著20世紀的腦袋,但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活在21世紀,甚至於根本有沒意識到,21世紀其實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假如我們把過去習以為常的好工作,像是醫生、老師、公務員這些部分喔,比喻成職場上的一種「物種」。那你有沒有發現,這些過去認為的「好物種」,到今天他的優勢還存在嗎?
今天的醫生,在全民健保的制度下,薪水大不如前,而且還經常超時加班。今天的老師,在面對恐龍家長的時候,常常搞得沒有下班時間,好像呢是這些家長孩子的貼身保姆一樣,連一份基本的尊嚴都沒有。
所以如果就以長遠的眼光來看,要是你把注意力,侷限在「物種」的思維上,那當然就繞不出眼前的死胡同嘛!
無論在未來的世界裡,醫生和老師這種傳統職業,會面對怎麼樣的挑戰;我想邀請你想一想,現在的你,會覺得上個世紀那些馬車伕、接線生他們失業了,他們好可憐啊;所以要去保障他們的工作權、捍衛他們的生計嗎?
當然不會嘛!因為在時代的變遷下,這些工作失去了市場的需求,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
所以不管接下來會消失的職業是什麼,我們都肯定一百年後的人,不會因為我們現在即將要被淘汰的產業,感覺到任何的惋惜,這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這也像是我們面對「全球暖化」這樣的議題,大家都很擔心北極熊即將瀕臨絕種,這件事情我個人很難過,而且覺得很可惜,也努力的想要替環保盡一份心力。
但是如果跳開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氣溫繼續上升,不只是北極熊,很多物種都會跟著消失,這是你我都很難阻止的趨勢。
可是就在此同時,新的物種他產生新的生態,也會一直同步的發生;這就是地球生態運行的規則。就像是恐龍滅亡了,整個地球的生態圈,仍持續不斷的繁衍出新的物種,不是嗎?
如果把這個道理,轉換到工作跟人生來看,你現在堅守的單一職業,無論是銀行的人員,或者是老師;隨著科技或少子化的發展,這些「物種」你覺得會不會滅亡?他其實是會滅亡的。
但其他的新工作也會同時跑出來,形成新的產業,只要你能夠長出「生態圈」這樣的思維,你就能夠確保自己的生涯,是欣欣向榮的。
事實上呢,我們現在所處的21世紀,它已經是個「生態圈」的世界了!
而能夠讓你在21世紀活下來的新思維,就是抓緊自己的「核心能力」,你才能夠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態圈,擺脫「物種」他可能會瀕臨滅亡的命運。
說到這裡喔,你一定會很好奇,什麼叫做「緊抓自己的『核心能力』?」簡單來說呢,假設你讀了醫學院,那麼你的核心能力就是「醫學專業」。
除了醫生這個「物種」之外,你可以成為一個醫學作家、醫學企業家、醫學攝影師,甚至於還能當市長、當總統;而不是擁有醫學專業,就只能當醫生這種「單一視角」的選擇啊!
我再舉個例子,假設你的專業是「編劇」,那麼你的核心能力是「說故事」。所以你輸出的形式,就可以有小說、散文、腳本…等等等,而不是認為當了編劇,就只能寫劇本,被這種單一的發展型式困住。
你過去所有的經驗都是你的資源,而不是你的負擔。很多人的生命會過得不好,就是一直死守著這種「過去如何,現在就只能那樣」,這其實就是一種「物種」的思維!
而抓住自己的核心能力,其實是一種看透本質的能力。也就是說,只要你能夠掌握自己的核心,多打開眼界、在不同的領域之間勇敢的去嘗試,就會有機會發展出,一個更適合你過好人生的生態圈。
在這裡跟你分享一個冷知識,不曉得你知不知道,在20世紀以前的人,一輩子只做一個工作,這叫做正常。
但在不久的未來,到了21世紀中期啊,一個工作者在38歲的時候,換第14份工作,那才是正常!
這些年來呢,在我的專業工作裡,陪伴很多人走過他們的生涯議題,經常讓我感到很心疼的一點,那就是喔,他們不自覺的帶著20世紀的腦袋,但是卻想過21世紀的生活。
更露骨一點,那就是「人工智慧的時代已經來臨,他們卻用工人智慧的腦袋面對人生」。
這就像是很多計程車業者,看不懂Uber、滴滴打車,這些軟體帶來的產業規則改變,所以被瓜分了市場,現在才會撞得滿頭包,還帶傷追趕得很辛苦。
你一定聽過一句話,「人生是選擇的結果」。只要你活在世界上的一天,人生裡的選擇問題,就會不斷的發生。
我們沒辦法控制未來的模樣,但我們可以掌握的是,讓自己先具備面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思維,如此啊,就能夠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
我沒有辦法代替你過好你的人生,但是我可以跟你分享對於未來的洞察。就像是現在每個人經常使用的「Google map」一樣。
在你不知道該往哪裡走的時候,陪伴你建立「過好人生」的關鍵能力,活出你想要的滿足,過個好人生。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喔,「世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在我的【過好人生學】線上課程裡,我會幫你打破「終極選項」跟「路徑依賴」的迷思;就像今天提到的各種例子,打破這些僵固的、不切實際的想法,讓你一步步的學會跟不確定共處。
此外呢,你還能夠學會「創造結果的能力、建立生態圈的能力、做決定的能力,以及創造意義的能力」。
這些都是過好人生的前提,所以呢,請你幫自己一個忙,加入【過好人生學】,因為你值得過個更好的人生,歡迎你踏上屬於自己的英雄旅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就如同今天內容所提到的,要過好人生,有時候考驗我們的,並不是在於有沒有機會掉到頭上;而是在於我們有沒有具備好相關的思維,我們有沒有為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好準備?
所以【過好人生學】這是一門為你準備的課程,如果在你的生命當中,你曾經不止一次的問自己:「這輩子只能這樣嗎?」,那麼歡迎你加入這一門課。
這一門課能給你的不是答案,而是一個能夠幫助你找到答案的思維方式。因為你值得過一個更好的人生!
詳細的課程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心理諮商師要讀什麼科系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小說人物遇上精神分析
#佛洛依德也來寫書評
#幻覺與夢 #威廉煙森 #格拉底瓦
.
許久之前,我接到一個來自某文學雜誌的邀請。在信裡,他們附上了一本台灣作者原創的小說,邀請我在閱讀之後,試著以心理學的角度來剖析小說主角的心理狀態。
.
這樣的任務在臨床心理學中稱為「個案概念化」(case formulation / conceptualiation),其實是臨床心理師在每次與個案進行諮商晤談的過程,都會不斷進行、調整的。我心想,這應該難不倒我,便接下了任務。
.
儘管,閱讀小說本身是充滿樂趣的。但真要以心理學家的視角來檢視一部小說,並且從劇情發展、文字細節裡頭穿針引線,把一個其實並不存在的小說人物,活生生地用心理學架構刻畫出來,著實比我想的還要困難。所幸,雖然花了比自己預期還久的時間,但仍平安地交出了文稿。
.
在那次書寫的經驗裡,我意識到這種對故事人物進行分析的歷程,其實與精神分析理論中的一種防衛機轉(defense mechanism),「投射」(projection)十分相似。
.
傳統精神分析裡頭是這樣解釋投射的:「一個人將自己內心存有的,那不符合道德規範或社會認可的慾念加諸在他人身上,藉以減少自己因擁有此慾念而產生的焦慮」。近代我們在使用投射這個概念時,也廣泛地指稱「一個人以自己的想法,去推測他人或外物」為投射。
.
分析小說主角的過程,其實就是一種我的投射。我發現自己內心對於人性、人的本質、人類行為背後動力的觀點,透過主角的際遇而被勾了出來。為了說明清楚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選擇、這樣行動,我對於「人的理論」因而有機會被攤開來看見與理解。
.
事後,我拿到該期雜誌,發現原來除了我之外,同一本小說也被交到不同領域的專家手裡,進行同樣歷程的分析。一篇篇以不同專業、不同觀點出發的分析,各異其趣,但也都不失深度,提供了讀者認識同一個(虛擬)人物的各種觀點。
.
在商周編輯邀我閱讀這本書時,我想起了這一段回憶,並驚訝地發現,原來我們現在在做的實驗,佛洛依德早在一九〇七年就在進行了。熟悉精神分析發展歷史的讀者或許不會意外,其實不只是佛洛依德,許多精神分析師都對「文學作品」有著十足興趣。到底,作者為何寫下這樣的作品,其動機為何?為何作品能讓讀者深受感動?諸如這類提問,其實都能用不同精神分析的概念來加以延伸討論。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搜尋如認同作用(identification )、昇華作用(Sublimation)、壓抑(suppression)等相關資料來閱讀。
.
雖然,精神分析本身並非我的專業工作取向,但在看過小說文本,搭配著佛洛依德對於故事主角的分析後,我也重溫了過往曾學過關於精神分析的種種,關於夢境、壓抑、幻想、精神錯亂、人生而有之性趨力等等。透過佛洛依德對於主角的觀察與分析,我們也得以用另一種方式來更認識精神分析。
.
目前在華人繁體書籍中,關於佛洛依德的相關書目,幾乎都是以理論闡述或真實案例分析的經典為主。前者如《夢的解析》、《性學三論》、《精神分析引論》、《圖騰與禁忌》等;後者代表則如《小漢斯》、《狼人》、《鼠人》、《朵拉》、《史瑞伯》等。
.
本書既非純粹的理論闡述,使用的案例也並非來自臨床個案,而是另一個作者筆下的小說人物,這種「精神分析架構」與「文學作品裡頭人物」進行「對談」的結構實屬特別。本書其實也是佛洛依德第一次以這種形式來書寫的代表作。此書籍的引進,亦補足了當代認識佛洛依德、理解精神分析的另外一種取逕。
.
事實上,回到本書甫出版的一九〇七年,佛洛依德也期待能透過這種形式的論述,讓更多民眾有機會接觸到精神分析。時間來到二十一世紀,相信對精神分析、應用心理分析感興趣的專業讀者、一般大眾,乃至於正在就讀心理、文學相關科系的學生來說,本書也一樣能提供我們各種不同的啟發。
.
文/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心理師想跟你說」臉書粉專共同創辦人,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
讀讀本書 👉 https://reurl.cc/1ojqX9
心理諮商師要讀什麼科系 在 于玥心理師的心靈命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社工師與心理師的差別」老師我適合唸什麼?
因為在超級歪 SuperY 留言,有些對自己生涯迷惘的學弟妹跑來私訊我兩者的差別性。
首先,在大學我唸的科系是中山醫社會學暨社會工作系,畢業前于玥就知道我想唸心理諮商,所以沒有社工實習,就開始準備心理諮商研究所的考試。
(統計是我的痛點,數學不會就是不會)
因此,我所知道的社工的工作內容不會比在職的社工們多(歡迎各位在苦海中的前輩們留言分享?),倘若在學校的學習還沒辦法讓你確認自己合適不合適走這行,可以想想看你在實習時的社工督導,他在職場上的樣態是不是你以後想成為的樣子?
第二,現實層面,由於心理師是醫事人員,依照心理師法規定將需要一整年可能無給薪的全職實習,而且一年只有一次國考的機會才「有可能」拿到執照。
一般正職是走進學校、學諮工作,少部分會走進醫療院所,也有社區諮商所全職與政府方案合作,這是確保每個月固定薪水的職位。
行動心理師則如我,每天看天(?)吃飯,但穩定不穩定就看個人如何經營,每個月的薪水不算固定,如果未來申請房貸會滿不利的(關於這件事我有千萬篇的血淚文)
倘若對於心理師這行業仍感興趣的話,而你仍是學生的話,請務必善用學校的諮商輔導中心,在那裡有心理師可以讓你諮商或是協助你做性向測驗,也可以在裡面當志工,感受一下裡頭的氛圍跟生態。
倘若你已經不是學生,歡迎來找于玥預約諮詢,或洽慢慢心理諮商空間 我們實習心理師很需要晤談時數。
#社工師 #心理師
第三,在網路上有一些關於心理師與社工師的徵人文,不妨加入相關的論壇與社團,看看裡面的工作內容與薪資,是不是你感興趣的。同時也可以理解目前職缺是否僧多粥少。
最後,不論是社會工作師或是諮商心理師都是助人工作者,對於這份職業多少有些嚮往才想走進這個行業。
在面對未知的職涯環境,能夠引領自己、支持自己、穩住腳步的典範跟督導是很重要的,但典範不能只有一位(且看這些年有多少心理學界與社工師界的大師…)
畢竟我們難免會對權威有很多投射與期待,只是對方所經歷過的時代與背景、家庭脈絡、甚或資源與苦難都不一樣,倘若彼此的人性觀能夠有所共鳴是幸運,但若是對對方期待太深,反而會讓彼此的關係走向過度依賴與傾斜的狀態,那麼一旦對方的回應跟狀態不是我們所預期時,我們就會不知所措。嚴重的話甚至會否定了這個行業與其生態,但對自己的未來更加迷惘。
不論是社工師或是心理師都是一個人,自然會有自己的七情六慾及限制。然而,走在這條路上,就必須要不斷整理自己的生命與自我照顧,才較有能量照顧手上的個案,也得以盡量避免反移情。
在我就讀研究所時很慶幸遇見丁原郁教授的指導,許玉容督導的支持,馨慧學姐敘事治療的引領;研究所之後,翁令珍老師的督導空間與夥伴們也給我很大的支持,以及美國 NCGR 占星研究協會 台灣分會同時也帶給我學習占星知識的資源,象徵與心靈-陳宏儒諮商心理師也謝謝陪著我去跳榮格心理學那無底洞深淵。
#古典占星 #敘事治療 #榮格心理學 #人際歷程取向
走在這條路上可以一起互相支持與陪伴(ㄐㄧㄤˇㄍㄢˋㄏㄨㄚˋ)的夥伴是很重要的,我的大學與研究所同學也有幾位要好的可以互吐苦水。
倘若學弟妹仍對自己的生涯感到迷惘,可以參考我以前的說書影片:成為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影片連結放留言)
若有先進或同學們願意分享(或ㄑㄩㄢˋㄊㄨㄟˋ)也歡迎留言。
(圖片為我家黑糖)
心理諮商師要讀什麼科系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名為”薩提爾”的對話模式,發端於心理學家薩提爾(Virginia Satir)。她的學生約翰.貝曼(John Banmen),根據其對話方法,發展而得。
“薩提爾的對話練習”一書,就是討論這個對話方法的原理與應用。
冰山是全書的核心概念。
冰山的基本意思就是,我們看到一個人的行為表現(也包括我們自己),就只是一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部分。
但其下方有龐大的”基礎”。你不深入探究是看不到的。
薩提爾的冰山有七層,最上層是行為。就是一般我們看到的地方,譬如一個小孩無法專心唸書,整天摸東摸西。
再往下是感受。這個人當下的感受。譬如這個小孩覺得不在乎,不想要念書。
然後是感受的感受。譬如小孩對於不在乎的態度,心中是有點愧疚與罪惡感的。
第四層是觀點。小孩的觀點是什麼?譬如他可能覺得,再用功也沒用。
第五層是期待,或許小孩真正的期待是自己可以專心完成功課。
第六層是渴望,他心中也渴望得到老師與父母的認同。
最後則是自我。
大多人在處理事情時,完全只根據冰山的最上層。就是行為表現。
小孩不唸書?
父母就規定,”你給我在書桌上好好坐一小時,沒寫完不準離開”。或是威脅,”考超過第幾名,就不可以出去玩”。
這叫試圖解決問題。成效如何,我們心知肚明。
薩提爾的對話模式,是要解決問題的根源。希望透過深入的對話模式,切入冰山的下方幾層,帶出矛盾與衝突的點。
重點不在於迅速解決問題,而是透過對這個人更深的關懷,找到問題。最後也改變了行為。
這個對話模式不僅適用於面對他人,也可以面對自己。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的情緒或反應的根源。譬如自己明明很生氣,對這個感受的感受卻是”我沒有生氣,只是講話比較大聲”。因為從小,他的家長就嚴詞告誡,不可以生氣,有什麼好生氣的。
許多人從來不會面對與承認自己的情緒。薩提爾模式,也可用來自我剖析,回顧過去的經驗與創痛。
書中一句話說的很好,”進入他人內心的捷徑是瞭解自己”。
書中有許多薩提爾對話模式的逐字稿。應用很多,可用於處理親子關係、手足衝突、師生關係等。
譬如有個小孩自行決定要中斷大學學業。媽媽焦急如焚的要找作者諮商。
作者不是勸那個大學生,而是藉由跟媽媽的一次對話,解開了媽媽的心結。
作者藉談話引導媽媽說出自己年輕時,因為家庭經濟狀況而輟學的歷程。這位媽媽沒有從中走出來。
她覺得自己當時為家庭犧牲,才要離開學校去工作賺錢。
現在自己犧牲了那麼多,讓女兒可以沒有經濟壓力的去唸書。她居然自行決定不唸了?
她完全無法理解,自己犧牲了那麼多,所為為何。
作者的對話直接的切中她的心結。她要求女兒不要離開自己不喜歡、唸不下去的系所,其實是要女兒為她犧牲。
談話之後,這位媽媽開始鬆動與釋懷。最後她選擇相信女兒已經長大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負責。日後,女兒也在其它科系,找到人生的方向。
這個例子是作者做為一個第三者,為兩方排解衝突,找到問題核心。但也有許多對話範例,自己就是”衝突”中的一方。譬如老師或父母面對不守規矩或是情緒爆發的學生與小孩。
這時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非常重要。不是用以上對下的角度,用嚴重的生氣反應,要脅對方就範。選擇用更深入、想要瞭解根本原因的心態進行對話,就是薩提爾對話模式的重點。這樣的對談,自己不平靜沉穩的話,是無法進行的。
書中這些對話看起來非常有趣,也很有效。但我必需說,看到這些描述,會知道這個講話方式是練出來。不是看完一本書馬上就可以學會的東西。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是一個初始起點。讓有興趣的讀者知道基本觀念與起步怎麼做。
想要進一步深入探詢的朋友,書中也有提到參考書目與相關的工作坊課程。
不管有沒有選擇更深入的瞭解,知道薩提爾對話模式,至少要讓自己從”情緒應對情緒”的行為模式中脫離出來。譬如看到小孩我行我素,氣一上來,馬上大罵或給予教訓。有時好像馬上有效。但問題有解決嗎?這樣真的比較輕鬆嗎?
選擇藉由對話深入探究行為表象下的成因。或許才是根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