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心理素質強大的名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心理素質強大的名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理素質強大的名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理素質強大的名人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韓雨恩/周書靜,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近期把嚴肅場地當打卡聖地事件,眾人開始探討「網美」生態,自媒體當道,世界各地吹起一股「網美熱」,多年前這稱謂出現大多是中性的表現,但隨著時間拉長,多數網美不堪考驗,許多惡行、偏差三觀的顯現,至今成為觀感不佳的印象。 若要繼續閱讀....... (敬告)把網美當成寫報告,文長超過3000字,對話題...

  • 心理素質強大的名人 在 韓雨恩/周書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24 17:19:08
    有 786 人按讚

    近期把嚴肅場地當打卡聖地事件,眾人開始探討「網美」生態,自媒體當道,世界各地吹起一股「網美熱」,多年前這稱謂出現大多是中性的表現,但隨著時間拉長,多數網美不堪考驗,許多惡行、偏差三觀的顯現,至今成為觀感不佳的印象。

    若要繼續閱讀.......

    (敬告)把網美當成寫報告,文長超過3000字,對話題有興趣者在進入,否則會感到無聊想入睡。

    網美的崛起,是因為素人在社會底層找不到出口,把時間花在經營虛擬的世界上面,所以大多數的網美給人的形象是沒有事業成就、沒有內涵、沒有學歷甚至有些輕浮,很少看見學霸是網美,或是企業家是網美,因為在社會很卓越的人,她們會被當成「專家」而不是網美。

    如果網紅、網美她本身有職業就不在本文討論範圍,例如:她是健身教練但經營IG的網紅,或是她是新聞主播或律師但她是網美(不過如果能當主播或律師誰會把自己變網美)

    網美不是一種「職業」,除非她們本身有正職的工作,那網美這個詞也許對她是加分的,例如護士網美,或是畫家網美,表示她有專業有才華又在網路頗有人氣。

    如果她完全沒有工作,職業就是網美,只接業配拍照的,而且大部分很裸露,那這網美就可能是一種貶抑,表示她沒有任何技能,或是她的視野只有在接業配的框架不願意提升更多。

    雖然對網美來說,手機拍照、修圖、調色、剪接、擺姿勢、寫業配文也是一種技能,但其實那些是小學生都會使用的軟體,至於打上麥當勞食品的分享文,我想國小一年級都能寫的生動有趣。

    至於橋姿勢,只要手腳沒有受過嚴重傷害,人類翻翻雜誌也能擺出GQ時尚,所以本文研究後認為網美的「工作」困難度並不太高。

    網美的抗壓性也較為低落,認為工作壓力很大、背的內容很難,但網美的業配與網路廣告機乎只有兩句台詞、歌詞。如果幾句台詞是困難,那從網路「畢業」,進入社會後,應該如何自理職場的文案?

    本文分析網美的行為大部分是:

    在一些場合橋了很多很久的姿勢拍了100張挑出好看的一張、只在乎照片的美觀、活在自己世界、在餐廳換鞋子、在咖啡廳大聲嚷嚷、把圖書館當場菜市場、在誠品拿書拍照不看內文、把靈堂當作自己的舞台....或是無視他人的存在做出異樣的行為卻不自知。

    也因為網美自認為擁有高人氣,IG 7、8萬粉絲、臉書10幾萬粉絲,就把自己當成虛擬世界的明星,而網友宅粉眾星拱月的膜拜,導致她們陷入網路世界的吸引力,無法自拔,因為那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曾擁有過的成就,導致她們更難接受現實中的自己,將來更難去做一份樸實的工作。

    如果一個人在現實生活中是真的卓越,不會因為擁有粉絲人數而有優越感,例如蔡依林、林依晨,小巨蛋的人數是如此實在,他們的號召力也會很強大,但若是網美開粉絲見面會,粉絲黏著度與忠誠度和她們的身分可能會一樣虛。所以網美應該著重實際生活中的自身影響力。

    而網美的串紅,也必須要有人「追蹤」,表示民眾現在的素質被這社會餵養的低落,那為何一堆人去追蹤那些網紅、網美?因為明星藝人或優秀的名人、作家距離太遙遠,網友感受不到真實感,網美和他們一樣都是素人,所以更有共鳴。

    這也是歸咎於民眾的水平文化,日本著名趨勢專家、經濟戰略家大前研一出版過《低智商社會》將社會一蹶不振與經濟泡沫化總總問題歸因於「集體智商衰退」,尤其現在網路資訊、電子遊戲、不實廣告的氾濫,導致民眾失去辨識能力、思考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觀察這種集體智商衰退的現象就像網美效應,大家生病有問題寧可在直播問網紅、想知道什麼事件,想紓壓,就去看網美的照片、影片,為什麼網紅會紅,除了社會景氣低迷造成人們壓力之餘的小確幸,也因現代人缺乏思考,如果人民是有高度水準,應該是學者專家會紅,但很顯然,現代當道的是那些「特殊」的網路素人。

    媒體網路的渲染,讓人們沒有自主思考力,也不會想求證,而尺度的難以控管,也讓色情商業化,如入無人之境般的充斥在網路世界裡,女性被物化、知識的商品化、品味低俗化、不專業的貼文,成為民眾的生活樂趣,

    觀眾們只喜歡看輕鬆的貼文,喜歡看吃喝玩樂、美妝、看部落客的貼文遠過學者專家的文章,大家對於嚴肅專業用詞和過多的文字感到恐懼,導致網路世代逐漸「白癡化」。

    一個人足夠優秀,有分辨資訊好壞的能力,他們就會選擇要閱讀的文字或圖片,就像律師、醫生、企業家不會去追蹤網美,但宅男、社會邊緣人最喜歡關注網美。

    關於網美的競爭力,本文從各種活動、展場查看,分析一個人身邊合作站的人,就可以看出他的程度,網美被邀請工作的地方大多夜店、酒吧、汽車旅館、或是不入流的地方,就算她們爭取到比較知名的品牌業配,或是遇見知名人物,也只能當成粉絲去找人拍照,而不是名人邀請她一起過來合影,更不可能是代言人,或是被邀請的來賓、貴賓。

    但是網美不會知道自己的地位不同,因為眼中只有自己的世界,她們也認為自己比「一般人」還成功,因為網路有人氣,所以有優越感,其實拆解來說,她們就是一群素人,只是剛好網路不小心被追蹤破幾十萬的粉絲。(當然用買的也可以)

    現在的廠商水平也不斷下滑,景氣的影響,不得不省錢來找合作對象,所以選擇了比明星、藝人便宜的網美來合作,卻忘了自家產業最重要的素養,一個品牌的形象是它所產生的文化價值。

    低門檻造就網路平台成為另類明星製造機:

    在流量變現成為互聯網創收的時代,網紅商業價值奇貨可居似乎是理所當然。他們的出現改變了我們這個時代的造星機制,讓成名的門檻降低了很多。

    過去一位明星的成長需要一個成熟的經紀公司或者團隊來打造,要成為明星,首先要具備音樂、表演等方面的新才藝,經紀團隊也必須與演出、出版或影視企業及平面、電視媒體有良好的互動甚至人脈關係,但是網美、網紅則不必受這些傳統規則的約束,有個性、敢搏版面,成了出位揚名的基本條件。

    因為成名機制異於以往,也顛覆了過去成名的操作模式,標新立異的競爭下,造就了一批敢說、敢秀、敢講、敢露甚至為了流量無所不用其極的網紅。雖然深受年輕人喜歡,但是投資網紅「事業」卻是要擔很大的風險。網紅的走紅依賴於特定的粉絲群體,粉絲的黏性、忠誠度、轉化度都因人而異,如果創作能力下降了,或風向轉變,那麼風險也就出現了。

    演藝圈的藝人,不管你喜不喜歡,他們確實有表演務實的經驗,面對競爭對手的抗壓性、待人接物,在圈內磨塑出的堅毅或知道自己的軟弱、不足,這都是要在戰場實戰經驗才能擁有。

    當然更不用說韓國的魔鬼訓練,要住在宿舍、沒收手機,每天要練到毛巾擠出一桶汗水才能睡覺,那種極度操練。

    網美不用經歷過這一段,也沒有電視台的經驗,只有在網路自己的臉書、IG就認為是明星,其實網美們最重要的是要面對現實,跳出網路世界會什麼?技能是什麼?專業是什麼?

    如果只是經營網路的美,那以後會有更多的年輕妹妹比這些網美更漂亮、更精緻,那時候她們的業配會減少,除非已經有了知名度,而且不是她們自己去業配群組毛遂自薦找商品業配,而是從網美晉升成了外界肯定的專家,只有「專業」才會是跟著工作一輩子。

    本文認為,民眾開始審美疲勞,對於網美的業配信任度、好感度、新鮮度沒有以往的好,可以看看過去「爆紅」的網紅(他們當時收入都是百萬千萬的)
    現在雖然他們拍影片還是有人看,但是討論度已經大幅下降,而一些默默耕耘的人,雖然從來沒有享受過爆紅的滋味,但是他們的受眾依然穩定,因為那些專家的粉絲頁、頻道經營的是知識、專業。

    某些律師、心理醫生、作家的粉絲頁,永遠就是那樣規律的互動,他們帶出的是幫助,是祝福,這樣的「專業」才能造福人群,讓社會變得更好。

    但網美大部分帶出的是負面教材,只有花時間調濾鏡的照片,配上複製來的雞湯文,雖然網路時代是不會停止的,它只會越來越科技強大,但網美會泡沫化。

    如果網美可以充實內涵,讓大家看見的是不一樣的形象,也許會讓人尊重,本文舉一個例子,這是一位日本作家和我分享:日本的酒店小姐和台灣酒店小姐不一樣,她們很多是東吳大學畢業,或是一些有才華的女性,她們一早要起床看經濟日報、閱讀文章,要知道社會時事,接軌世界脈絡,才能和貴賓社長們談話,她們連上班穿的衣服或和服是最頂級的絲綢,去沙龍做頭髮,尊重自己的行業,而台灣的酒店卻看起來隨便與骯髒,很多小姐根本也沒有打扮,只是來混個檯費。

    別誤會這裡不是指網美和酒店小姐是一樣的,而是日本人的精神很值得我們去學習。

    話說回來,如果網紅經濟是未來發展的風向,則網紅的存在不能只著眼於經濟甚至個人收入層面,社會可能會因為少數的成功,而付出巨大的代價,

    年輕人也會效仿網紅的效應「怎樣被關注」、「怎樣賺到錢 」,急功近利、膚淺急躁的價值觀。

    網紅沒有在網路出現,也會在任何地方存在,雖然網紅確實會讓群體模仿,但還是有「世代差別性」的影響;30歲以下年輕人較容易受影響,因為還在念書或是社會經驗少就會被吸引,只是台灣,學術性、知識教育的網紅類型太少,如果網紅有影響力,還會影響政治,就像有些網軍一樣,是可以操控媒體的風向,他們的言論、意見、都會作為年輕族群所追隨的方向。

    總結,網美的行為已造成社會大眾觀感問題,而民眾素養也跟著集體衰退,除非網美能有不同的創新與改善,否則觀眾會視覺疲乏,網紅的效應會逐漸退燒。

    每個人都有被創造的特質與使命,網美可以找出自己的價值,帶出好的影響力。

    PS 本文不以偏概全,也有上進的網美,這篇探討的是偏差的族群,請勿亂對號入座。或是粉絲團沒有超過30萬的也請不用入座。

    #歡迎轉發

    #感謝耐心閱讀

    #今天也來當個網美

  • 心理素質強大的名人 在 怪獸訓練 (Monster train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5-18 13:17:25
    有 48 人按讚


    丙級報名連結

    "已額滿,待發信通知其餘候補"
    2019肌力與體能教練丙級授證課程(七月北區)
    實施計畫
    1、 宗旨:
    我國的競技運動發展蓬勃、參與者眾,但是各級選手缺乏有系統的肌力與體能訓練,造成運動傷害發生率很高,國際間的競技表現也時常呈現不穩定的狀態。因此,培養專業的肌力與體能教練,儘早讓肌力與體能訓練在臺灣紮根,是台灣體育界的重要課題。藉由提昇運動教練知能以及培訓肌力與體能教練的方式,可以讓運動專項訓練和肌力與體能訓練可以相互結合,進而提昇臺灣競技運動的整體實力。通過丙級檢定後,未來將能進階參加乙級教練課程與進一步取得甲級(教官級)教練證。
    2、 課程概要:
    競技運動的優異表現,除了依賴高超的技術和堅毅的心智之外,背後還需要強大的肌力和體能來支持,因為無論怎樣的技術型態,都是由肌肉強力收縮造成的結果,而肌肉的表現則需要優異的能量系統在背後支持。因此,高水準的競技運動員不但要磨練專項技術,更需要用有系統的方式來直接鍛鍊肌肉力量以及能量系統。在六天42小時的課程中,本學會將邀請專業教授及體能教練進行專項技術訓練研習,介紹科學化肌力與體能常識,並進行肌力訓練技術示範教學及體能訓練實地操作,讓學員理解肌力與體能教練的職責,充分利用科學化的重量訓練和能量系統訓練,幫助各種專項的運動員打造適合該項目的身體素質。完成6天42小時研習,且學科與術科考試通過並皆能正確示範肌力體能訓練動作者,將授與肌力與體能教練證書。
    3、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
    4、 協辦單位: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5、 研習時間:民國108年7月6-7(星期六、日)7月20-21日(星期六、日);8月3-4(星期六、日),合計六天。
    6、 報到地點: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台北市中正區汀州路三段160巷底洛德城堡B1)
    7、 參加對象:
    (1) 需年滿20歲,具有高中以上或同等學歷,之國內各級運動教練及運動相關從業人員,均可報名參加。
    (2) 本研習會開放名額以32人為限,名額有限,以完成報名手續之先後順序為依據。
    請注意:本課程報名人數若未滿15人將不開放此課程,並將全額退費,不扣手續費。
    8、 課程內容:
    研習會日程表如附件一。
    9、 報名方式:已額滿。
    (1)報名費:匯款帳號及報名費用會統一發信通知。
    (2)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聯繫方式如下:
    地址:10489 臺北市中山區朱崙街20號7樓701A室
    電話:(02)8771-1808 傳真:(02)8771-1960
    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3) 報名截止日期:自即日起至108年6月4日截止
    (4) 報名費:
    1. 費用含研習會會議資料、茶點)
    2. 費用新台幣30000元整。
    (5) 課程資料:上課之講義當天發送乙份。
    10、 評 核:
    全程參與研習者頒發研習時數證書,全程參與本研習會。本課程已向全國體育總會申請非亞奧運類肌力與體能丙級教練證,且考試通過者,將授與【肌力與體能丙級教練證書】。本課程研習時數受體育署核備。
    十一、 退費事宜:
    因事不克參加申請退費,於研習會前15天申請者全額退費,於研習會前10天申請者退費80%,於研習會前5天申請者退費50%,逾期者不退費。申請退費者請提供銀行帳戶,匯款手續費由退費金額中支付。因個人因素無法參加而申請退費者,將於退款額另扣除轉帳費30元整。
    11、 附 則:
    參加人員請依規定向所屬單位報請公/差假登記,若需公假公文,請聯繫本會行政助理藍慧庭小姐(電話: 02-8771-1808)。
    12、 本計畫經通過後,報請主辦單位核備後實施,修正時亦同。

    講師介紹
    何立安博士
    學經歷
    美國春田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博士
    美國春田學院肌力與體能訓練碩士
    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院體育學系助理教授
    中國文化大學肌力與體能教練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與體能訓練授證教官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授證教官
    附件一
    授證課程表
    日期
    上午課程
    下午課程
    第一日
    9:00~17:00
    學科:
    運動規則(訓練安全規範)、肌力訓練心理學
    學科:
    運動傷害防護(預防肌力訓練傷害之功能性訓練法)、運動營養學
    術科:
    運動基本技術1(基本動作)
    術科:
    運動基本技術2(基本動作)
    第二日
    9:00~17:00
    學科:
    肌力訓練戰略1(適應期理論)
    學科:
    肌力訓練戰略2(肌肉生長期理論)
    術科:
    指導技術1(適應期訓練法)
    體能訓練1(適應期能量系統訓練法)
    術科:
    指導技術2(肌肉生長期訓練法)
    體能訓練2(肌肉生長期能量系統訓練法)
    第三日
    9:00~17:00
    學科:
    肌力訓練戰略3(最大肌力理論)
    學科:
    肌力訓練戰略3(最大肌力理論)
    術科:
    指導技術3(最大肌力訓練法)
    體能訓練3(最大肌力期能量系統訓練法)
    術科:
    指導技術3(最大肌力訓練法)
    體能訓練3(最大肌力期能量系統訓練法)
    第四日
    9:00~17:00
    學科:
    肌力訓練戰略4(爆發力項目訓練理論)
    學科:
    肌力訓練戰略4(爆發力項目訓練理論)
    術科:
    指導技術4(爆發力項目訓練法)
    體能訓練4(爆發力期能量系統訓練法)
    術科:
    指導技術4(爆發力項目訓練法)
    體能訓練4(爆發力期能量系統訓練法)
    第五日
    9:00~17:00
    學科:
    肌力訓練戰略5(耐力項目訓練理論)
    學科:
    肌力訓練戰略5(耐力項目訓練理論)
    術科:
    指導技術5(耐力項目訓練法)
    體能訓練5(耐力項目能量系統訓練法)
    術科:
    指導技術5(耐力項目訓練法)
    體能訓練5(耐力項目能量系統訓練法)
    第六日

  • 心理素質強大的名人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1-02 14:47:21
    有 288 人按讚


    【01/02 星期三 絕對音樂】

    「這世界有兩樣東西永遠沒有正確答案,
    第一個叫公平,每個人的條件資質、遭遇機緣不同,
    求公平就無法讓自己心平氣和;
    第一個是圓滿,這世界沒有完美,
    某些地方多一點,就某些地方少一點…」
    SO~~永遠記住:
    比偏見更有力量的是換位思考;比指責更有力量的尊重;
    比輕易評價更有力量的是對真相的等待~~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網路線上收聽:www.kiss.com.tw點選 南投廣播FM99.7
    或下載KISS RADIO專屬APP收聽哦!

    *************************

    《「不改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的實力到哪裡。」心理師:具備5種心理素質更可能成為人生贏家》

    你曾想過擺脫一成不變的現狀,為人生做出一些「改革」嗎?如果有,那你現在是成功了,還是維持原樣呢?改變並不容易,甚至必須經歷一些痛苦、不愉快的事,也沒人保證你會成功。這也是為什麼看了許多勵志文章、拜讀名人書籍後,絕大部分的人還是老樣子生活著。但也有些人做到了,他們追求改變,並成功達到心目中理想的樣子。對此,艾文理大學臨床心理師 Jennice Vilhauer 提出他的看法:「作為一名15年來致力於幫助人們追求改變的心理學家,我觀察到改變成功與變革失敗的人之間的明顯差異。最大的不同是他們 在改變過程中保持的心態 。翻轉人生需要能量,這並不是在強調弱者與強者的區別,但不可否認, 多數靠自己努力成為人生贏家的人,都具備了更強大的心理特徵 。」Vilhauer 認為,具有 5 種心理素質,可以創造必要的能量來促使成功:

    1.願意改變
    許多人都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但想要改變跟願意做出改變常常是兩回事。做一些以前沒有嘗試過的事是一種冒險,也代表你可能不得不花時間在舒適圈之外,挑戰自己既定的觀點和思維。當你以一種自願的態度接納新的想法時,才有改變的可能。 問問自己: 我願意改變嗎?我是否有勇氣踏出舒適圈?

    2.接受責任
    很多時候,人們會責怪過去,尤其面臨人生難關的時刻。
    – 如果我的父母從前好好對待我,我就不會那麼沒自信。
    – 如果我第一份工作沒遇到爛公司,也不會浪費那麼多時間。
    生命中也許確實有人傷害過你,但你現在可以選擇掌握你的想法和行為。 沒有什麼比允許過去傷害過你的人繼續控制你的未來更加悲慘的了 ,你是唯一有權改變自己生活的人,也必須全盤負起責任。 問問自己: 我能對自己的想法和行為負責,並承擔失敗風險嗎?

    3.擁有自己的選擇
    你做的每件事都很重要。你採取的每一個行動、想法都塑造你的生活。如果不做出某些選擇,你就無法前進; 不做出改變的決定,你永遠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實力到哪裡 。即使那些生活選擇有限的人,例如監獄中的犯人,有些人因為環境變得痛苦和憤怒,而有些囚犯卻選擇繼續念書、完成學位等有意義的事。成功實現目標的關鍵之一在於意識到自己每天做出的選擇,以及這些決策是否使自己朝向或遠離目標。 問問自己:我只是在順應環境嗎?我的選擇在哪裡?

    4.尋求幫助
    有一種棘手的狀況是即使你想要達成目標,但你不會總是知道需要做什麼或能遇見一切將如何展開。面對改變,我們往往因為對細節和步驟不清楚而卻步。這時你該做的是尋求第三者幫助,譬如你想轉職,你可以找一個輔導員、閱讀一本關於找到自己興趣的書、進行職業測試、搜索就業網站等等。 問問自己: 誰能幫助我找到下一步?

    5.堅持到底
    面試被拒絕後,你可能會心情低落好幾天。這時你覺得目標不值得努力然後放棄,就永遠無法改變。做任何嘗試時,堅持下去往往是最艱難的最後一步。如果你正在考慮放棄或轉身, 問問自己: 我離目標還有多遠?

    (文章來源:https://buzzorange.com/…/mental-traits-those-who-succeed-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