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心物語心理治療所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心物語心理治療所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心物語心理治療所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心物語心理治療所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276的網紅Sarjo心動靜,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兩個案例是使用同一種手法。 我在一對一的家族排列個案中發現,當案主受到「過去」的能量影響,怎樣都無法擺脫時,在案主的頭頂上方一公尺左右的地方,會出現我稱之為「意識聚合體」的東西。 這個「意識聚合體」會強烈的影響著案主的頭腦,讓案主的能量無法待在自己的身體裡,而出現空想、找不到原因的情緒反應、虛...

心物語心理治療所 在 ʀɪɴᴀ雷娜 ? ᴛʀᴀᴠᴇʟ & ᴄʀᴇᴀᴛɪᴠɪᴛʏ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2 16:00:31

練習擁抱自己、拍拍自己的肩膀, 給自己一個最棒的肯定💛 - #高敏感是種天賦 . 最近很意外發現這本書, 分享這句很溫暖的話🌻 關於書的介紹我寫在下面👇🏻 躺在床上都覺得有種療癒感, 尤其是跟棉被來個大擁抱時候, 充電後明天繼續努力吧! . . \ 推薦讀物 / 每5人中就有1人的「高敏感族」...

  • 心物語心理治療所 在 Sarjo心動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30 17:16:16
    有 24 人按讚

    這兩個案例是使用同一種手法。

    我在一對一的家族排列個案中發現,當案主受到「過去」的能量影響,怎樣都無法擺脫時,在案主的頭頂上方一公尺左右的地方,會出現我稱之為「意識聚合體」的東西。

    這個「意識聚合體」會強烈的影響著案主的頭腦,讓案主的能量無法待在自己的身體裡,而出現空想、找不到原因的情緒反應、虛弱、挫折、不能為自己作主……等等現象。

    我自己猜想,心理治療圈子常常提到的解離現象,可能也跟這個狀態有關。

    總之,案主不在自己的中心,他的「中心」轉移到「意識聚合體」所在的位置。

    這時候,我會採取一些行動,來改變案主和意識聚合體的連結方式。

    基本上,就是把它驅散。

    我覺得這種意識聚合體比較像是一種雲霧態的東西,把它揮散,讓它不那麼濃厚,讓它變輕、變薄、變稀,它的影響力就大幅度的減弱。案主的能量和意識焦點就可以輕易的回到自己身上。

    最近我建議案主使用的方法是把一種讓皮膚變漂亮的精油抹在手心,然後去揮開這些雲霧態的東西,效果就非常顯著。

    很奇妙對吧?

    *歡迎預約個案。
    *家排個案效果最好。
    *不想做排列可以預約精油個案
    *遠距可以視訊進行
    #怪叔叔的精油奇妙物語

  • 心物語心理治療所 在 心理師,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6-19 21:13:05
    有 74 人按讚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試讀心得】
    '
    對於和精神分析或分析心理學不是很熟的人,很有可能會被它艱澀又難理解的專有名詞給驚嚇到。通常我會推薦的「入門款」會是溫尼考特或河合隼雄所寫的書,因為他們較少使用艱深的詞彙或用語,即便是初學者或是根本不認識精神分析的人,也能容易理解。而相較於溫尼考特對於孩童經驗的剖析和理解,河合隼雄在這本書中,以榮格理論為基礎,重新詮釋《源氏物語》這本書的內容,《源氏物語》作為日本重要的著作、小說,或者說是種神話,在歷史與文化上具有很大的意義。
    '
    很多人談到《源氏物語》第一印象都是,一個男人不斷的與不同女性圍繞糾結的故事,其中的人物繁多,如果沒有做筆記,畫心智圖,我也很難記起誰是誰,以及他們之間又各自發生了什麼事。但這樣一個看似以男性為中心,其他女性繞著主角光源氏,和極少數男性團團轉的故事。但透過河合隼雄的分析下,讓我們也有機會看到一種以女性為出發點的視野,源氏物語中的女性角色們,其實是作者紫式部自身的故事,紫式部透過書寫將他心中的內在的不同面向自己給書寫下來,這是很有趣的觀點。透過書寫,人可以將對於自身的想像幻化為文字,又從文字將之具體顯現,從這樣的過程中可再一次的經驗與理解自身那些思考、感受、想像,而使個人的經驗更加完整,人需要說故事,並從中發展出自身存在的意義。
    '
    從客觀與主觀交織的過程中理解自身,「說故事」在某種程度上,如同心理治療般,透過語言文字的書寫讓人的慾望與思考,被重新看見與理解。重點不是散發著「玉虫色的光芒」華麗而虛幻的光源氏,而是分別代表著母親、妻子、女兒、娼婦的女人們,以及身為他們整體的紫式部自身,所有的故事將回到作者自身,就如心理治療中案主們的故事,無論是多麼的虛幻、距離現實如何遙遠,都是在說明他自身的感受、想法與情緒,甚至指涉著案主與治療者之間此時此地的關係。
    '
    《源氏物語與日本人:女性覺醒的故事》是本有趣的書,推薦給對於日本文化與榮格分析心理學有興趣的朋友,也很期待接下來「故事與日本人的心系列」其他書籍的出版。

  • 心物語心理治療所 在 心理師想跟你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5-29 16:40:09
    有 103 人按讚

    【透過死亡,看清人生】

        ——《死,打碎我們,還是打開我們?》推薦序
     
      身為萬物之靈,我們之所以能過著文明般的生活、打造舒適的環境,或不斷地挑戰、超越自我,一切都要歸功於人類花費數千萬年時間所演化出來的器官--大腦。
     
      頭顱上這具精密、複雜程度不輸給宇宙的器官,使我們能記取過去的教訓、理解現在的處境,以及,預測未來的世界。這是種祝福,卻也是詛咒。人類是少數生物中,能夠意識到自己終將滅亡的物種。這終將到來,充滿模糊與未知的死亡終點,帶給了我們有形、無形的恐懼和焦慮。這種焦慮,使人類在面對老天爺給的終極課題時,反而變得倉皇失措。死亡,就如同西方知名存在心理治療大師歐文・亞隆(Irvin D. Yalom)所形容的「太陽」一般:一直存在著;我們或許能偶爾窺視,卻無法長久直視。
     
      直視死亡帶來的焦慮使人癱瘓,我們無法坐視不管。因此,有人選擇忽視、否定、壓抑,在生活中盡力「遺忘死亡」。有人努力地思考著,該如何克服、抹去死亡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也有人在這兩種作為之中擺盪,就像本書的作者一樣。成長於雙親皆從事殯葬業的環境,使他自幼便(被迫)大量的面對死亡。從抗拒死亡、否定死亡,到後來正視死亡、理解死亡,甚至參透了一些死亡的意義,這一段段與死亡交手的經驗,也構成了作者成長的脈絡。
     
      死亡就像一片放大鏡。在鏡面下,人性的美醜善惡被看得好清楚。我們都不陌生,父母去世後手足失和、鬧翻的新聞片段。但是,同樣的死亡鏡頭,卻也可能寫出不同版本的人間物語。讓家人拾回凝聚的力量,使原本分裂的關係,找到重新癒合的可能。
     
      閱讀本書就好像參與了好多場人生告別式。即便都是死亡鏡頭,經過了作者的「運鏡」,我們得以看見死亡劇本中不同的風景。死亡不再只是讓人恐懼的忌諱,而是讓生者與亡者的生命得以轉換成長的材料。
     
      這是一本故事書,也是一本藉由死亡不斷省思自己的自我探索筆記。閱讀時,不妨跟著作者的描述,一起參與眾多主角們和世界說再見的故事。去感受死亡帶來的深層痛苦,也看見死亡帶給我們的力量。去感受人類臣服在死亡之下的脆弱,也不忘愛所帶來的勇氣如何陪伴我們走過死亡關卡。
     
      死亡就像一片放大鏡,將我們原有的恐懼放得好大。但同樣地,若我們能早點思考、理解死亡,它也將帶給我們不容小覷的力量。讀完本書你會發現,人生不再只是「生或死」、「克服或否認」的二選一難題。在死亡面前,好壞、善惡、對錯、黑白等二分思維已不再適用。死亡真正想提醒的是,你到底想活出一段怎樣的人生?
     
    (文/蘇益賢,臨床心理師、作家)

    *看更多:http://pcse.pw/7EQ2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