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德布西月光樂譜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德布西月光樂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德布西月光樂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德布西月光樂譜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2萬的網紅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禮物& Deadly 領悟》 *當一位妳崇拜的國際級鋼琴家提著Steinway 的袋子,帶著一堆包裝精美的禮物🎁給你時,你第一個反應一定是:驚喜,受寵若驚。 *打開第一疊禮物,包裝完美的樂譜⋯⋯嗯,我未來應該會需要。Good! *第二個禮物:白色節拍器,僅管我彈琴已經是隨心所欲,不太理睬樂譜...

  • 德布西月光樂譜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28 22:59:14
    有 6,715 人按讚

    《禮物& Deadly 領悟》

    *當一位妳崇拜的國際級鋼琴家提著Steinway 的袋子,帶著一堆包裝精美的禮物🎁給你時,你第一個反應一定是:驚喜,受寵若驚。

    *打開第一疊禮物,包裝完美的樂譜⋯⋯嗯,我未來應該會需要。Good!

    *第二個禮物:白色節拍器,僅管我彈琴已經是隨心所欲,不太理睬樂譜上標示的行板、快板、FF,PP⋯⋯但或許我想重拾練琴,還是需要它:何況它的白色非常精緻,完全符合我愛美物的標準,好吧!擺在鋼琴旁。Well,Well。

    *第三個禮物,Steinway 黑色袋,Wonderful !

    *第四個,騷包沙鼓鈴,可以跳波麗路,可以跳恰恰⋯⋯還可以呼叫茜茜家族小狗們:開飯了!Fantastic !

    *但凡事都要落了底,才能知道全貌。剛剛認識陳毓襄時,我不知天高地厚,想拜她為師。後來她幾乎每三個星期一場大交響樂團合作的協奏曲,從Rachmaninoff 3&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布拉姆斯、貝多芬第五號鋼琴協奏曲Emporor,李斯特炫技練習曲,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接下來還有一個死亡任務:**在台北國家音樂廳從下午開始,彈到晚上,全套Rachmaninoff ,拉1、拉2、拉3加狂想曲,從技巧壯濶、到浪漫柔情,到瘋狂熱情,到無與倫比的回憶樂曲,全部集中在一天,從下午到晚上,挑戰鋼琴🎹家的演奏極限。

    **如果她「活下來」,隔天立即在台中霧峰與國台交響樂團合作柴可夫斯基。

    我佩服她的自信、毅力、才華洋溢之外,也內心慶幸竊喜她已太忙,忘記我要當她的學生。

    結果今天我得到最後的禮物是一張Certificate,以筆書寫:要我這個「學生」在她走上致命演奏期間,一個月內練習好從貝多芬月光奏鳴曲(這還好,我小學時已經彈過),接下來巴赫、莫札特、布拉姆斯,德布西,蕭邦,到柴可夫斯基⋯⋯

    毓襄,妳的鋼琴演奏有致命的吸引力,但是我,我,我⋯⋯我曾經有一隻認養的流浪狗叫蕭邦,我現在有一隻博美犬本來叫柴可夫斯基⋯⋯不知可不可以抵用。

    因為妳交代我的功課,有如召喚我,陪妳一起走上黃泉路。Deadly Mission !

    What a wonderful gifts package !

  • 德布西月光樂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20 04:10:19
    有 367 人按讚

    某天腦中突然一直出現德布西的月光曲,決定查了樂譜之後來練。
     
    我從四歲多就開始學琴,講真的一開始真的很辛苦,還常被老師打手手,但是到七八歲的時候,這種「反覆練習」的事情竟然變成我的「個人特色」,書法、鋼琴、繪畫這種對這年紀孩子來說有點辛苦的安靜時刻,我竟然還蠻享受的。有時候雖然手停下來了,腦子卻不能,很期待自己隔天再回到鋼琴或桌前。
     
    當然啦!不想練的時間也很多。人總是不太可能每天都想做同樣的事,特別是我。今天畫畫、明天彈琴,後天寫書法,再來玩玩樂高。但是似乎回想起來,我在青春期之前喜歡做的事情還真的就蠻默默的,甚至不願意參加表演、比賽或檢定,就安安靜靜地練習。
     
    成年之後因為工作需要,我開始練習走入群體,甚至享受群體。其實和人在一起也很有趣!不過我也總還是需要有一個人的時間。
     
    大約八九年前,當我事業忙到一個段落了,終於開始在女兒學畫的畫室教室外頭偷閒學起油畫。到了德國,孩子睡了我也終於才能好好畫畫,寫書法。而鋼琴,是我去年送給女兒的生日禮物,私心其實也是希望自己能重新開始,延續過去十多年的練琴歲月。
     
    同樣地,不用為了什麼原因,或證明什麼,也沒有什麼偉大的目標,就單單純純地享受自己獨處和學習的時間。好享受啊!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學這些「才藝」是孩子們的事,我們帶著他們去練習就好,但其實當我們樂在其中,孩子們也自然有自己選擇的興趣,會開心地單純地去做吧!
     
    兒子每次看我練琴,就央求著我教他,我就選了最簡單的「瑪麗有隻小綿羊」,才五個音符重複輪唱,我也不用「教」的,而是重複地彈給他聽、彈給他唱、彈給他看,結果今天他自己也用「一指神功」彈了完整的兩個小節呢!
     
    我從四歲練琴,但其實當時手指頭還未發展完成,用力和撐大的結果就是現在關節變得很大,而且冬天很容易疼痛,所以也不要操之過急,開心玩樂就好。等到真正想練習也足夠年歲的時候,就得要拿出認真的態度去熬過「困難」和「枯燥」。這也是當初學習這些「才藝」所給我人生的一個重要功課。很謝謝我的父母親當時又花錢又花時間地讓我學這些,沒想到老媽說的「會變成你成年後的休閒興趣」這種當時聽起來很假的話,竟然還成真了。
     
    我總在鋼琴前鬼叫「好難啊!」,然後繼續練習。
    昨天又在鬼叫的時候,五歲兒子跑到我身邊說:「媽媽,妳只需要一直練習,妳就會了。就是要一直練習喔!」
     
    好啦!媽媽會加油。
    這首曲子看起來譜不難,但怎麼這麼不簡單?!而且德布西還是在我女兒這個年紀寫下這首曲的,實在是折騰我的老手指!不過,我相信四十幾歲彈起來,會有十多歲沒有的韻味吧(自己安慰自己)!
     
    #我們老在搬家所以只買電鋼琴
    #每天練一點就覺得自己又進化了
    #還欠老公一幅畫

  • 德布西月光樂譜 在 Lee388 Hi Fi 發燒專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11-26 14:55:13
    有 23 人按讚


    寒風到港,這幾天天氣終於開始似到了冬季,不過另一股韓風一早已吹到香港,我是指古典音樂的韓風,而在古典音樂世界比流行音樂更早受韓風吹襲,鄭京和和鄭明勳就是一個好好的例子,之後有張永宙(Sarah Chang),而今次這位趙成珍會不會又是另一股古典韓風?

    早前趙成珍與柏林愛樂在香港演出,相信也有不少香港樂迷看過他的演出,而我沒有到這場音樂會,所以我沒法對他演出有任何評價,所以只好聽聽他新推出這張彈奏Debussy(德布西)鋼琴音樂的新CD。

    德布西的音樂是相當奇特,他的音樂不是描述,而以音樂引起聽者的聯想與共嗚。因此,不同人因為各自的處境不同,所以對德布西音樂的感受和理解也不一樣,所以我覺得要欣賞德布西的音樂要以感性的心來感受,放開所有理性與分析,這樣更會溶入不同音樂家帶你進入不同的德布西世界內。就是因為這樣,如這個趙成珍的德布西《Image》就留給大家感受,不想給大家一個框架所束縛。以下是一些有關《Image》『映像』第一集,也譯為『印象』或『意像』的相關資料,給大家一些音樂本身的背景。

    “《Image》是德布西創作的鋼琴曲與管弦樂曲,共有4集,第1、2集為鋼琴曲,第3集為管弦樂曲,第4集為鋼琴曲『被遺忘的映像』,這一集在他生前沒有出版。

    1903年7月,德布西與杜蘭出版社訂定契約,預定譜寫3首鋼琴曲與3首雙鋼琴曲或管弦樂曲,總共6曲兩套『映像』。在此以前,西班牙鋼琴家李嘉圖‧威涅斯(Ricardo Viñes)於1901年在私人場合聽到德布西自己彈「水的反光」與「運動」兩曲。不過當時的「水的反光」後來毀棄,與現有的樂曲不一樣。

    當時所計畫的樂曲是:

    『映像』第1集:1.「水的反光」2.「拉摩讚歌」3.「運動」4.「伊貝利亞」5.「悲傷的吉格」6.「輪旋曲」。

    『映像』第2集:1.「飄過樹葉的鐘聲」2.「月落荒廟」3.「金色的魚」(4-6未定)

    上面兩集,1-3都是鋼琴獨奏曲,4-6是雙鋼琴曲或管弦樂曲。

    然而這個計畫暫時停下來,其間譜作『版畫』(1903)與『海』(1905)。在這段期間,德布西因婚姻問題失去許多朋友。1905年7月到9月之間,他與愛瑪逃到英國義本(Eastbourne),在該地推敲『映像』第1集。這時「水的反光」更換為現在的曲子,可能寫『海』的經驗影響到這件事。最後,不依當初的6首曲子,而由3首鋼琴獨奏曲構成『映像』第1集問世。他對這集作品很有自信,曾說「其位置在舒曼之左或蕭邦之右」。1906年開始著手剩下作品之作曲,1907年7月,『映像』第2集完成。當初預定寫雙鋼琴曲的3曲則把曲名稍作變更(「悲傷的吉格」改為「吉格」,「輪旋曲」改為「春之輪旋曲」),並把「伊貝利亞」與「吉格」的次序掉換,改為管弦樂曲逐漸完成。不過,德布西去世後,幫忙寫「春之輪旋曲」管弦樂譜的友人卡普萊(André Caplet)採用的次序為1. 「春之輪旋曲」2.「吉格」3. 「伊貝利亞」。


    『映像』第1集:德布西於1905年完成交響詩『海』之後,完成兩組各由3曲組成的鋼琴獨奏曲集『映像』已如上述。這時他已經確立印象主義風格語法,接『海』之後,以『映像』開闢更為獨創的境界。第1集的首演,於1906年3月由威涅斯舉行。

    1. 「水之反光」(Refletsdans l'eau,也譯成「水中倒影」)很慢的小行板(Andantino molto)4/8拍子。

    這首樂曲常被說是受晚輩作曲家拉威爾『水的嬉戲』的影響,不過比拉威爾的樂曲富於詩情,繪畫要素也強。到處灑上纖細的快速音句,釀出很巧妙的光輝與陰影。是德布西創作的許多以水為題材的作品中,最有名的一首。要演奏還相當難,需要很高的演奏技巧。

    『映像』曲集中,有許多首是把某件事物給人的映像寫成音樂,「水之反光」正是其典型的例子。此曲中的音樂要素會引起你怎麼樣的水的映像,那是很主觀的,跟別人所得到的映像不一樣都沒關係。一面想水的映像一面聽音樂,那會讓你得到更大的樂趣。

    開頭右手暢流似的和音,聽來像是表現水波蕩漾與水面反射的光。左手則彈出緩慢的3個單音(降A-F-降E),這像水滴滴下來。這3個音在曲中成為很重要的主題,在樂曲最後會響好多次。這種不易算是旋律的「音的移動」,就成為一個主題而形成一首樂曲。不使用旋律,而是使用「音」本身來表現出音樂以外的事物,這種處理方法,在德布西的音樂裡常有。

    表現水的搖動、光線的輝耀、水滴之後,氣泡從水底浮上來,水流漸急而溢出。溢水還以右手的琶音成為瀑布流去。形成一個高潮後,最初的主題回來。但右手已見些許變化,似乎可以感覺到水的細微動態。

    左手的8度開始彈奏旋律時,音樂又呈高潮,到兩手彈奏琶音時,達到最高潮。之後慢慢轉調,進入安靜的氣氛。從這附近開始,音樂的氣氛有點像『貝加馬斯克組曲』的「月光」。

    最後,開頭的主題流出來結束此曲。

    2. 「拉摩讚歌」(Hommage à Rameau)很緩慢的緩板(Lentet grave)3/2拍子。

    這首樂曲是1901年出版的鋼琴曲集『為鋼琴』(Pour le piano)第2曲「薩拉邦舞曲」(Sarabande)的姊妹作品。兩曲的樣式相同。薩拉邦舞曲是莊重而節奏緩慢的舞曲。先是盛行於中美,後來傳到西班牙。在巴洛克時期,是構成組曲的基本舞曲。德布西的這首作品,既沒有西班牙風格,也沒有法國氣息,沒有古代氣氛。

    此曲雖有拉摩之名,但曲中毫無拉摩的影子;反過來說,為什麼跟拉摩沒什麼關係的作品,卻有「拉摩讚歌」之名,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不過德布西譜此曲時,正好在某雜誌寫稱讚拉摩的文章,此曲是否跟這事有關則不得而知。德布西很稱讚拉摩的歌劇,但對他的大鍵琴樂曲是否有興趣,也不很清楚,好像很重視。

    德布西要求此曲「開頭要像供奉。然後如同『薩拉邦舞曲』,像節拍器一樣」…。

    開頭以雙手彈奏的單音旋律結束後,懶洋洋的和聲接下去。不久氣氛一變,出現無法敘述的好像在談非現世世界觀的和弦。然後反復此曲唯一含有最強音的琶音與和弦,並再現開展部分。最後的十數小節是莊嚴而寂靜的世界,以最最最弱奏(pppp)結束。此曲樂譜只有5頁,速度又慢,因此或許不難彈,但有不少10度和弦要克服,這一點可能較難。德布西說,「要大大張開手指」,還說「絕不許以琶音彈奏」。

    這曲可由許多詞句描述,悠然、甜美、寂靜、寂寞、參悟…,究會給你什麼映像?

    3. 「運動」(Mouvement)動盪的(Animé)2/4拍子。

    在這首樂曲中,在鍵盤上呈現觸技曲似的忙碌移動。這有如預見現代音樂。那細碎的節奏,繼續不斷的在振動,以體現樂音的色彩效果。

    以右手單手開始後不久,左手進來。這時有一個節奏細碎、固定不變的由16音符形成的3連音符音形,繼續不斷忽而在右手,忽而在左手出現。這在中間樂段偶爾離開這固定不變的音形外,從頭到尾都出現在音樂裡。這像瘋狂的蜜蜂掉進蜂蜜罐裡,雖然狂飛,還是飛不出去一樣。這無窮動的音樂。”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