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德國麻疹水痘疫苗發燒40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德國麻疹水痘疫苗發燒40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德國麻疹水痘疫苗發燒40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德國麻疹水痘疫苗發燒40度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萬的網紅豆豆媽咪健康生活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不怕「麻」煩找上門!麻疹疫苗打了嗎?】 👀最近大家應該都有注意到這條新聞: 「一名染麻疹男子,日前搭乘台灣虎航班機後, 造成二名空服員染病,個案接觸者超過三千人…」 🗣為什麼一個染麻疹的人搭飛機引起這麼大的軒然大波? 小毛豆上星期才剛打了 #MMR疫苗,豆豆媽咪來跟大家解釋~~ ...

  • 德國麻疹水痘疫苗發燒40度 在 豆豆媽咪健康生活家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04-07 02:37:06
    有 24 人按讚


    【不怕「麻」煩找上門!麻疹疫苗打了嗎?】

    👀最近大家應該都有注意到這條新聞:
    「一名染麻疹男子,日前搭乘台灣虎航班機後,
    造成二名空服員染病,個案接觸者超過三千人…」

    🗣為什麼一個染麻疹的人搭飛機引起這麼大的軒然大波?

    小毛豆上星期才剛打了 #MMR疫苗,豆豆媽咪來跟大家解釋~~

    #麻疹為什麼可怕?
     大部份的台灣民眾對於「麻疹」這個傳染病,其實是「既熟悉又陌生」,台灣由於麻疹疫苗的普遍接種,多年來已經很少有麻疹的流行。但是對於「我們的媽媽那個年代」,這個疾病每幾年的流行、傳染力與感染後產生併發症的威脅,可不輸給現在的「流感」對我們健康的衝擊!在當時還沒有使用疫苗的情況之下,麻疹被視為是孩童期不可倖免的傳染病,因為病毒一直存在,不具免疫力者,都有很高的機會被感染(有點像我們小時侯幾乎每個小孩都有出過水痘一樣)~

    #有哪些症狀呢
    麻疹傳染力強,症狀包含咳嗽、流鼻水、打噴嚏、發燒等,之後會出現紅疹,因類似一般感冒症狀,容易被民眾忽略;若併發腦炎、肺炎,嚴重可能致命或影響智力

    #家有小寶貝要特別注意
    麻疹主要侵襲4歲以下幼童,特別是2歲以下最容易感染,預防麻疹最好的方式就是接種疫苗

    #預防麻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種MMR疫苗
    國內接種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疫苗,分別在幼兒出生滿1歲、及5歲到入小學前再接種1劑。保護力約達20至30年,但20至40歲族群疫苗保護力減弱,建議可再次接種疫苗避免感染。

    #麻疹流行地區
    亞洲:印尼、菲律賓、泰國、印度、中國大陸…
    歐洲:法國、英國、羅馬尼亞、希臘、義大利等…

    💉最後,提醒大家,寶寶健康手冊上的常規疫苗別忘了帶寶貝打哦~(趕快翻翻看,下次打疫苗是什麼時候…)

    ✈️如果計畫帶寶貝出國,出國前,應該要注意當地是否有正在流行的疫情,這樣才能真正的「快快樂樂的出門,平平安安的回家」喲~

    💁‍♀️豆豆媽寫的書 #跟著醫師養小孩
    有請到疾管署的防疫醫師蘇韋如醫師來介紹麻疹,有興趣的話可以翻翻看哦⋯⋯
    在這邊👉https://goo.gl/K3afKY

    #麻疹 #疾管署

  • 德國麻疹水痘疫苗發燒40度 在 日本媳婦 台灣女婿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7-06-29 23:32:49
    有 87 人按讚


    滿一歲之後預防針行程又開始了,所以小夏天今天挨了3針💉💉💉。
    1針德國麻疹+麻疹混合疫苗,1針水痘疫苗,最後1針是追加的肺炎鏈球菌疫苗。
    感覺一歲後台灣跟日本的疫苗似乎差別比較多,台灣會把腮腺炎與德國麻疹和麻疹疫苗混合打,但我的小兒科醫生說這樣比較容易發燒,所以他們不會一起打。而且在日本腮腺炎疫苗是任意接種,端看爸媽決定要不要打。再來就是肺炎鏈球菌疫苗,台灣只打三劑,第三劑是滿一歲後打。而日本則是六個月左右就打完三劑後,在一歲時又追加第四劑,查了網路是說這樣比較持久。
    另外日本腦炎疫苗在日本竟然要三歲才會打,但台灣一歲多就可以打了,實在有點不懂那差別呀‼️@@
    話說小夏天挨了第一針時還沒有哭,只是叫了一下,結果水痘跟肺炎鏈球菌打了以後整個大爆走,豆大的眼淚💧一直滴在我手臂真是令人心疼。而且我去的小兒科是打手臂不是打大腿,光想就覺得痛啊!!!😖
    還好醫生給他手作麵包超人手環後就停止哭泣,還直說小夏天蠻好哄的😆。之前有聽說台灣朋友的小孩打了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後發燒到40度去掛急診,希望小夏天不要半夜給我燒起來才好⋯💦💦

  • 德國麻疹水痘疫苗發燒40度 在 曹嘉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3-03-30 23:17:33
    有 56 人按讚

    (正確的概念唷!分享給大家)
    聯合報新聞報導:
    小孩突然發高燒怎麼辦?馬偕醫院副院長、小兒科醫師黃富源表示,人體因病毒、細菌感染,引發感冒等疾病時,會有發燒的症狀,這時四肢血管會收縮,如果用冰敷、全身擦酒精方式幫小孩退燒,會讓四肢的血管更加收縮,對退燒沒有幫助。

    他表示,感染疾病引發的發燒,應該用退燒藥退燒才是正確的處理方式,同時也應就醫由醫師找出導致發燒症狀的原因,針對原因加以治療,家長千萬不要以為小孩燒退了,疾病就會好。

    台大醫院小兒部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指出,小孩發燒是疾病表現出的症狀,發燒通常是人體發炎反應的一部分,就是人對疾病的一種防禦機制。

    有研究指出,人體體溫高對疾病的恢復較有幫助,例如出水痘的患者,不退燒的病患比起服用退燒藥的患者,恢復得較快。因此,呂俊毅提醒,家長面對小孩發燒,不要太過焦慮,但仍應帶小孩就醫,由醫師診斷導致發燒的疾病是什麼,因為引發發燒的腦膜炎、病毒感染等疾病,不治療是不會痊癒的。

    小孩發燒就醫前,該如何在家中初步處理?呂俊毅表示,小孩剛開始發燒的階段,身體正在發炎,會誤以為38、39度才是正常體溫,不像健康人會把體溫調節在39度,因此千萬不要在這個階段用冰枕、冰塊幫小孩退燒降體溫,不然小孩反而會覺得很冷很不舒服。

    他指出,如果發燒到39至40度,應該注意散熱。傳統偏方認為要讓小孩穿很多衣服,用悶熱、悶汗的方式來退燒也不正確,燒起來就不應讓小孩穿太多衣服,應該散熱。

    台大醫院小兒部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鑾英表示,小孩發燒的原因很多,施打疫苗是原因之一,打三合一疫苗的小孩,約有3至6成會在接種後發燒,五合一疫苗則有1至3成小孩接種後發燒,發燒通常發生在施打數小時到24小時後。

    醫師會預先在小孩打疫苗時開給退燒藥,若時間點吻合,家長可給小孩服退燒藥退燒,但如果打三合一疫苗48小時後才發燒,家長就應該注意小孩發燒不是因為接種疫苗,應該就醫讓醫師找出原因,而非自行退燒。但疫苗接種後發燒的時間也有不同,張鑾英表示,水痘、麻疹、德國麻疹疫苗接種後7至14天,才會發生發燒。

    感冒與中耳炎、鼻竇炎、肺炎等感冒併發症,還有尿道感染、腸胃炎、自體免疫疾病、腫瘤、嚴重的敗血症等疾病,都可能讓小孩發燒。張鑾英表示,這些疾病表現出的發燒只是症狀,家長千萬不要自行幫小孩退燒,應該就醫找出發燒的原因,以免延誤治療。

    不過,醫師表示,小孩發燒也可能因為中暑、衣服穿太多,而不是病毒細菌感染等發炎性疾病。如果發燒是因為中暑或衣服穿太多,這種高體溫對人體沒有幫助,隨時可以退燒,此時可以用冰枕、散熱貼片等物理退燒法來幫助小孩退燒。

    肛溫逾38.5度 就算發燒

    體溫幾度才算發燒?台大醫院小兒部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張鑾英表示,發燒是指肛溫有兩次在攝氏38度以上,或1次超過38度5。肛溫的測量方式,是使用水銀溫度計插入肛門,約1到2分鐘,溫度計前方可先塗抹凡士林,幫助潤滑插入肛門。

    張鑾英表示,家庭常用且較方便的耳溫槍量出的耳溫,比肛溫多0.2到0.3度,但如果耳溫槍長期使用未校正,量出的溫度可能會少0.5到1度。因此,使用耳溫槍時,可同時量耳溫與肛溫做校正,將兩者的溫度差距記錄下來,供往後使用耳溫槍參考。腋溫、用貼片溫度計量額溫都不準確,她不建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