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微生物對食物的貢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微生物對食物的貢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微生物對食物的貢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微生物對食物的貢獻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陳鈺萍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四年前演講的講義~^_^ 今天太魯閣的雲很可愛❤️ 這種上課講義的意思就是請帶筆與筆記本來~ 想來試試三百人的課可不可以不用 PPT (癡人說夢?) =================== 人體生態圈:共生演化 我們為了對抗單一品種的致病菌使用抗生素,最後導致消化道所有的細菌全都無一倖免;我們...

微生物對食物的貢獻 在 Theresa傅穎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20:50:33

這可能是一篇很沈悶的帖子 在疫情肆虐的這些天 對許多人 許多家庭來說 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年並不快樂 元宵節也並沒有團圓 我們每天 見證著無數人性的光輝與醜惡 不知道我們的心情是否一樣 或沈重 或哀傷 嘆息連連 沒有過硬技術的大多數 配合的留在家中 便是在為大家及前線的戰士們減輕負擔 我亦...

  • 微生物對食物的貢獻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6-10 12:24:51
    有 132 人按讚

    四年前演講的講義~^_^
    今天太魯閣的雲很可愛❤️

    這種上課講義的意思就是請帶筆與筆記本來~
    想來試試三百人的課可不可以不用 PPT (癡人說夢?)
    ===================

    人體生態圈:共生演化

    我們為了對抗單一品種的致病菌使用抗生素,最後導致消化道所有的細菌全都無一倖免;我們為了防治農作物的少數害蟲,使田野間絕大部分的昆蟲近乎絕種;我們也為了保護豢養的羊群,濫殺各地的狼;我們還為了「消毒滅菌」奮力清理公共場所。這些都是上個世紀人類的豐功偉業,我們確實因此拯救了無數人命,但也為自己帶來許多新的慢性疾病及問題,並且剝削了大自然長久以來豐沛的資源。此刻,人類終於意識到可以選擇一個更有智慧的生活型態,活得更加健康、更加接近自然。解答當然不是反其道而行那麼簡單,而是一種改變現有生活型態的革命。在新型態生活中,人類不再濫墾森林、濫用抗生素,也不再以干擾生態平衡的方式與周圍互動。在新型態生活之中,我們可以明智地灌溉大自然。
    讓我們可以再度與野生生物們和平共處。
    《我們的身體,想念野蠻的自然》,引言,羅伯.唐恩

    隨著新技術的產生,對於母奶免疫好處的了解,有很大的躍進。母乳中諸多的「生物活性因子」(bioactive factors),有其獨特的貢獻。無論是單一因子具備的多種功能,或是各因子間的協調運作,以及隨著哺乳時間軸而變化的因子濃度,都讓母乳成為獨特而無法取代的嬰兒食物。母乳中的免疫活性因子,促成母體乳腺的宿主抵抗能力,同時也促成嬰兒免疫系統的成熟。
    過往十年間大量關於母乳免疫特質與活性的研究,讓我們更加了解,母奶免疫好處說也說不完。蓬勃發展的基因研究豐富了乳腺、母乳與嬰兒免疫發展的生物學知識。
    母奶最常被提及的免疫好處是內含「抗體」,但這樣太低估母奶免疫的好處。嬰兒從母奶中得到免疫的保護與好處,抗體只佔其中一小部分。腸道微生物(intestinal microbiome)、黏膜免疫(mucosal immunity)、核甘酸(nucleotides)、益生菌與益菌生(probiotics and prebiotics)、寡糖(oligosaccharides)、聚醣(glycans)等等,都扮演嬰兒免疫保護的重要角色。嬰兒的免疫發展,是母奶與嬰兒消化道複雜交互作用的動態過程,隨著時間直接作用於局部與全身性的免疫系統。

    摘要
    從不同觀點分析母奶的免疫優點
    1. 從已發表的論文對於母奶與配方奶保護嬰兒免於感染做比較。
    2. 從已發表的論文分析嬰兒免疫功能的不成熟,與母奶中生物活性因子提供的保護。
    3. 討論母奶中活性因子的抗菌、抗發炎與免疫調節作用。
    4. 討論不同活性因子的本質:可溶性的、細胞性的、類荷爾蒙作用的。
    5. 討論母乳對母體乳腺的免疫保護作用。
    6. 討論一些特定作用於黏膜組織(呼吸或消化道)或是全身性的活性因子(在乳腺或是嬰兒體內)。
    7. 將活性因子依作用於嬰兒免疫系統的原生免疫或適應免疫而分類。
    8. 釐清免疫的作用機轉。例如: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形成黏膜的活性因子會跑到乳房與乳汁中,而活化乳房的細胞。
    9. 討論母乳對嬰兒免疫系統發展的長期益處,像是避免過敏、氣喘、自體免疫疾病與發炎性腸道疾病。

    Host-Resistance Factors and Immunologic Significance of Human Milk, Breastfeeding: A Guide For the Medical Professional, 8th edition, 2016

    🌟🌟🌟🌟🌟🌟
    高雄順勢生產講座持續開放報名中

    2015年陪伴好友居家生產與接生,是阿萍醫師做溫柔生產的起點。
    這四年來,從成立好孕工作室做產前教育,到成立台北市目前唯一的助產所,到協和婦女醫院建立起完整助產師與醫師共同照護模式。好孕團隊仍然繼續前進,尋求讓生產更美好的各種可能性。
    兩天四堂課,是這四年來的總整理。思考模式的轉換、創業的歷程、接生技術的典範轉移、兩百多個新家庭用充滿愛與美的方式誕生,都將與大家細細分享,邀請大家來參與。
    ******************************************************
    報名網址:https://reurl.cc/YlLbRa
    活動網址:https://reurl.cc/RdApL6
    單堂售價: $2,000/人

    學生憑學生證優惠價$800/堂→(名額有限)
    *報名後請mail學生證照片到[email protected],確認無誤後會寄匯款通知

    報名人數:每堂課40人額滿
    ***四堂皆報名者,享有名額優先權***

    協辦單位:高雄 芒果咖秋
    上課地址:高雄市左營區蓮潭路400號(左營孔子廟內)

  • 微生物對食物的貢獻 在 Theresa 傅穎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2-16 11:15:19
    有 267 人按讚

    這可能是一篇很沈悶的帖子

    在疫情肆虐的這些天
    對許多人 許多家庭來說
    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新年並不快樂 元宵節也並沒有團圓
    我們每天 見證著無數人性的光輝與醜惡
    不知道我們的心情是否一樣
    或沈重 或哀傷 嘆息連連
    沒有過硬技術的大多數
    配合的留在家中
    便是在為大家及前線的戰士們減輕負擔
    我亦同樣 深居簡出
    只能動動手指頭 網上捐贈
    大部分時間在閱讀 也堅持適度的鍛練
    或會在看新聞時 心裡五味雜陳
    尤其是看到無辜的動物被活活打死
    強烈的無力感 救不到牠們 也懲罰不了惡人

    突然從天而降的長假期
    朋友圈中大都感嘆無聊 無所事事
    我卻覺得這是最好最合適的時機
    讓生而為人的我們靜下心來
    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為

    揪心的故事正一幕幕的上演著
    除了肺炎疫情 我說的 包括著
    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 毫無預兆的天災
    徬佛世界正在對人類發出最後的警號
    新聞上每日更新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確診數字
    和死亡數字
    還有去年就在燃燒的的澳洲山火
    到現在還沒完全熄滅 死亡的動物約12億
    要知道 12億 這不單單是個數字
    與此同時
    4000億蝗蟲已到達印度和巴基斯坦
    蝗災 有歷史引以為鑒
    制止不了的話後果當然不堪設想
    還有在巴西誕生的神秘病毒
    尼日利亞爆發的不明疾病
    菲律賓突然爆發的火山
    四川驚現的禽流感
    美國歷來較嚴重的流感
    加拿大罕見的暴雪 伊朗雪崩及各地地震
    最近南極的氣溫 高達攝氏20.75度
    「俄亥俄州立大學科學家在青藏高原冰核樣本中發現古老病毒存在證據,其中28種是新病毒。全球變暖正致世界各地冰川縮小,並可能釋放出被冰封數萬乃至數十萬年的微生物和病毒。」

    —— 能想像得到我們接下來將要面對的 是更大更具毀滅性的災難

    這些數據 大家可能比我更要清楚
    在此提及 並不是要加重大家的憂慮
    而是希望大家都能認真的面對及重視
    這與我們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
    我們雖各自有家人 朋友 愛人
    但存活在這世界上
    我們人類亦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共同體
    生活在這共同的世界
    分享著世界給予的饋贈
    及彼此貢獻的成果
    所謂的天災
    其實絕大部份來自人禍
    全球暖化
    是人類文明帶來最嚴峻的問題
    我們將要共同面對 共同關心並參與其中
    如果依然將目光專注於眼前
    短暫的個人享樂和利益
    漠視更大共同體的利益
    我們將無法緩解全球變暖的速度
    及它所帶來的一切災難

    貫徹實行環保政策與措施 是迫切的需求
    在物質豐盛的當下 您知道嗎
    其實還有許多人餓著肚子
    有沒有想過 您餐桌上浪費的食物
    是多少條被宰殺的生命
    我們更應感恩別的生命為我們作出的貢獻
    不該鋪張浪費

    兩年前
    曾閱讀過一篇關於火星男孩的文章
    在此我絕不是要鼓勵迷信
    只是文中有些句子 我再認同不過
    想跟你們分享:

    「你們的物質文明對比以前似乎是前所未有的發展了,但你們忽略了精神文明。」

    「你們的一切都是圍繞著物質,圍繞著金錢而轉。地球上很多人都認為原子武器是最大的危險,其實不是,最大的危險是」拜物主義」。」

    「為什麼會越來越多暴力事件,你們該停下來思考一下你們的所作所為,如果地球環境再遭破壞,地球將要毀滅你們,而不是你們毀滅地球。」

    「科學永遠是一把雙刃劍,如果不合理利用,你們的文明將會走向滅亡,即永遠消失在地球上。」

    「人類最大的敵人是彼此之間完全缺乏互愛與瞭解。要愛,不要戰爭,否則人類將會毀滅。」

    「捨·得」也許是我們將急切面對的課題

    捨—
    拜物主義 自私自利 殘暴
    破壞地球生態環境與戰爭

    得—
    大家共同參與保衛地球這家園的行動
    愛護動物與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互愛與瞭解 精神文明

    嘮叨完畢 祝大家今天心情愉快🌹

  • 微生物對食物的貢獻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12-15 11:49:53
    有 2,635 人按讚

    Holland On Line12/15

    * 荷蘭「豪達燭光節」,點亮童話般荷蘭奇妙之夜!

    近日荷蘭的「豪達燭光節」( Gouda bij Kaarslicht)在中世紀風格的小城豪達舉行。作為荷蘭最古老的節日之一,「豪達燭光節」 每年吸引成千上萬遊客觀賞。

    小城舉辦各種各樣的娛樂活動,而節日期間小城裡幾乎所有活動都向公眾免費開放。

    「豪達燭光節」是當地重要的年度慶典活動,你可以看到街道被華麗的燈飾照亮,牧羊人把他們的動物帶進城鎮,參加教堂免費舉辦的音樂會, 遊客們在大街上散步,市民們在聖誕集市裡精心挑選禮物。

    當夜幕降臨時,就到了豪達燭光節的節日高潮——蠟燭和聖誕樹的照明儀式。人們聚集在豪達市中心的主廣場, 到了19:00左右,廣場周圍的燈光將完全熄滅,徬彿回到了中世紀,而這時豪達市政廳會點起1500支蠟燭,隨著市中心周圍的幾千支蠟燭陸續的點亮,這座小城變成了一片璀璨的燭光海洋。與此同時,市中心巨大的聖誕樹也將被點亮。—圖片來自Giphy

    * 荷蘭首次無人駕駛火車試驗成功! 荷蘭鐵路公司NS本週三凌晨進行首次無人駕駛火車試駕,鐵路公司說,這項試驗巨大成功,火車準時出發並准點到達了。

    此次實驗是在Swifterbant小鎮和Kampen Zuid站之間的Hanze線上進行的。該實驗中使用的Sprinter系統配備了一個特殊人工智慧,可以與火車的操作系統自動通訊。鐵路公司說:「該系統達到了我們的預期:火車能夠根據計劃的時間表在平台的正確位置獨立的實現牽引、制動和停止。」

    NS對首次的實驗感到十分滿意,稱它能提供寶貴的啓發和數據。 NS的運營主管瑪珍·瑞特兒(Marjan Rintel)說:「這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我們從中學習並獲得了無人駕駛火車的經驗,這對於NS來說十分有意義。」

    NS發言人艾瑞克·克魯茲(Erik Kroeze)說,在所有測試過程中,駕駛艙中都配有一名火車司機。火車司機的工作並不會消失,只不過職責會發生改變。以防萬一,駕駛員必須在現場進行必要的乾預。艾瑞克說,車廂中火車駕駛員的出現將和機艙中飛行員存在的意義是相同的。

    * 窮富混住:世界建築節的荷蘭巧思:
    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是全球建築設計師們的盛會,今年的建築節已於12月6日,在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行。這屆建築節邀請了來自世界各地近五十位的建築師與學者,屆時,世界各地獎項入圍者的作品將在五百餘場的活動中進行展示。同時還有46場的專業講座探討關於環保、大數據、市場壟斷等學界前沿話題。而其中,「開放建築(open building)」與生物建築學是兩大重點議題。

    什麼是「開放建築」嗎?開放建築理念重構建築規則,也賦予空間想像力。

    「開放建築」思想由荷蘭建築師約翰·哈伯肯(John Habraken)在1960年代提出,這個概念為了協調建築使用者、設計者、建造者及社區等各利益方的關係,並根據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對建築進行定期改造,從而延長建築壽命。

    哈伯肯注意到現代住宅的生活方式,早早就被建築師和建造團隊所定義了。這些建築師和團隊設計出的房屋往往缺乏彈性與個性,為什麼住戶本人不能做自己生活的設計者呢?因此哈伯肯鼓勵人們組成不同層級的社團,從樓宇到街道,再到社區,全方位多角度地參與到設計中去。

    哈伯肯的建議雖看似有些異想天開,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卻有了更深刻的現實意義。後工業文明的蓬勃發展,給不少地區帶來了無序建造、過剩建造的問題,也導致了大量建築的空置。而建築功能性的單一,使得有房屋需求的人士無法使用。不僅如此,若這批「過期」建築被銷毀,其產生的垃圾還會加劇環境污染。若將開放建築思想廣泛運用到建築領域的各方面,能夠大大減少這樣的浪費!

    一群荷蘭建築師以哈伯肯教授的思想為綱領,組成了Openbuilding.co 組織,研究荷蘭境內開放建築的發展趨勢。他們與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等進行長期合作,舉辦各類課程與講座。2019年Openbuilding.co 的研究主題為「開放式住宅」。而在今年世界建築節大會中,建築師代表馬克·科勒也將於主會場發表演說,介紹他們的研究成果。

    行業內最為人所知的開放式住宅,是由荷蘭知名建築事務所MVRDV設計的Silodam。

    Silodam的設計目標是打造一個能融合不同階層住戶的集合式住宅。因為設計團隊需要在開發商、房產公司、辦公區域開發商和阿姆斯特丹市政府之間做出協調。而這個團隊採用了開放建築的設計法則:他們以住戶和當地社群為導向,召集各利益方,進行了一系列會議。在社會層面上,探討如何彌合人群間的差異;在經濟層面上,根據「高斯曲線」制定了最佳的居住空間劃分方法。

    設計團隊定義了四個20公尺寬、十層樓高的體塊,在體塊中放入了157個房間。這些房間混合了公寓、辦公室、工作空間、商業空間和公共空間。並且房間的大小和排列方式的自由度很高,每8到12個公寓就能組成一個小社區。而每個社區進入的方法、公共區域的大小都不盡相同。這樣的設計使得這些大大小小的社區,在樓中形成了一個「竪向小城市」,為社區創造各自獨特的共居氛圍。而住戶的反饋也令人滿意,不少居民表示鄰里關係相處融洽,去鄰居家拜訪、參觀不同類型的社區,也成為了他們的樂趣。

    *世界建築節:荷蘭建築生物學聯手!變細菌為寶,讓建築自由呼吸

    近年來,生物學在建築學中的應用屢見不鮮。不少學者提出,未來建築將是一個活著的「生態系統」。生物技術在建築的廢物利用、污染處理方面有著極大作用,可以變廢為寶。由真菌轉換食物殘餘做成的傢具,鑲有活菌群落的「可呼吸」瓷磚等,已經越來越多被應用到了建築中。

    荷蘭在生物與建築的融合方面可謂是遍地開花。比如設計師特蕾莎·凡·東格(Teresa van Dongen),她從土地中發現了特殊微生物,並由此設計了一系列以細菌為主體的燈具。特蕾莎的作品「泥井(Mud Well)」的靈感來源於一個由二戰彈坑所形成的泥沼,她從中發現了極為豐富的微生物群落,並將微生物的生物電轉變為建築可用電。由此她設計了可在一般住宅中使用的生物電燈具。特蕾莎在燈具下方的培養皿中放置地桿菌(geobacters),每周只需補充一點自來水、營養素和醋,燈具便能夠持續的發光。

    除此之外,還有設計師埃里克·克拉倫貝克(Eric Klarenbeek),他的生物建築作品在剛閉幕不久的荷蘭設計周中大放異彩。他所設計的著名的「生長中的館(The Growing Pavilion)」採用了生物基材料,並以生長的菌絲作為外牆材料。克拉倫貝克開展了多種真菌相關的設計項目。

    他將有機物與生物塑料結合在一起,製成了一種輕巧而堅固的復合材料,他的作品Mycelium椅子的外殼便是利用此種復合材料,並以3D打印技術製成,而其形狀本身也酷似一個線狀真菌根系結構。不僅如此,克拉倫貝克隨後讓真的菌菇在椅子內部生長,從而強化了椅子的結構。通過多項研究,克拉倫貝克堅定地表示,這種有機的結構十分強壯,「我們甚至可以用它來作為建築材料!」

    另一家致力於生物學與建築學交互的事務所ecoLogicStudio一直在嘗試著打破人們對綠色建築的傳統印象。人們常常將綠色建築與「清潔」掛鈎,如清潔能源、自然清新的環境、節能減排等。而ecoLogicStudio卻不這麼想,他們選擇另辟蹊徑,利用看似「骯臟」的細菌來生產能源與食物。事務所的創始人馬可·波列托,在世界建築節的演講「BIT.BIO.BOT」

    中闡釋了他們的研究。ecoLogicStudio最為著名的一個作品是「生物科技屋BIO.tech HUT)」,這個作品利用藍藻菌的光合作用來產生物質和氧氣,同時吸收二氧化碳,讓新鮮的空氣通過一個特殊的玻璃管來進入建築,實現建築整體的新風循環。

    「建築學創新理念助力循環經濟,
    加快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開放建築」與生物建築學對於未來人們居住環境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開放建築理念強調住戶本人與社區都參與到房屋設計中來,真正實踐了「以人為本」的設計觀。

    同時,其理念中強調建築「可變性」這一點,使設計師更多地考慮如何延長建築使用壽命,減少不必要的空間浪費。並且,現在越來越多的開放建築開始注重使用綠色、可循環的材料,作為不變結構內的可變「填充物」,使得建築本身更為環保。

    * 荷蘭國立博物館最珍貴的寶藏是一隻杯子。

    近期,荷蘭國立博物館將展出荷蘭歷史上最著名的金匠保盧斯·范.維亞寧(Paulus van Vianen)的傑作——一隻純金製成的杯子!這只杯子被認為是荷蘭最重要的寶藏。

    這只金杯子是由當時在布拉格帝國宮廷中的一位公爵布倫瑞克-呂訥堡(Braunschweig-Lüneburg)委託創作的。1623年,這件藝術品傳到了公爵手裡,然後再通過他的女兒索菲(Sophie)到了海牙,直到1881年,這只金杯一直由荷蘭王室所有。

    這只杯子製作於1610年,自1881年以後成為德國的私有財產。不過出乎意料的是,去年它被貢獻給了博物館。原來是富有的韋塞爾斯一家買下了這只杯子,並借給了荷蘭國立博物館。

    金杯雖然歷史悠久,但看起來仍然十分漂亮。杯子的形狀非常經典,可追溯到上古羅馬人時期。

    「 保盧斯·范.維亞寧是16世紀世界上最好的金匠,因此,我們非常想要展示他的作品。」 阿姆斯特丹國立博物館館長稱他為全面的創新者。「他同時用黃金和白銀來制做藝術品,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創舉。

    遊客們在博物館參觀時不被允許觸摸杯子,但可以在展櫃中非常近距離的觀賞。這件藝術品是如此的精美和震撼,任誰也無法使用它來飲水,因為這件藝術品的誕生就是為了供世人欣賞的。

    * 荷蘭建築介紹:Melkwegbrug橋梁,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看都覺得很炫啊!有機會要上橋走一趟。

    *​逛超市為了家人健康不知道該買什麼?荷蘭政府解決你的選擇困難症,引進新食品質量標識系統,幫助消費者做出健康選擇!

    近日荷蘭初級衛生部長保羅·布洛克希斯(Paul Blokhuis)宣佈了政府關於採用法國食品標籤系統Nutri-Score的決定,並表示這種新的權威標識,將結束過去食品質量標誌混亂的局面。

    Nutri-Score是一種營養標籤,又稱五色營養標籤。它將食品的營養價值轉換為由從A(綠色)到E(紅色)5個字母組成的簡單代碼,並且每個字母都有自己的顏色。不同的等級表明瞭食品中的卡路里含量,以及糖、飽和脂肪、鹽、蛋白質、水果、蔬菜和堅果的含量。

    A是最健康的選項,而紅色則表示產品不利於身體健康。因此,顧客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到哪些是推薦產品,而哪些是應該要避免使用的產品。這種營養標籤系統已被法國、德國、瑞士、比利時、西班牙等國家政府採納。

    荷蘭超市在今年早些時候,曾對這種系統提出反對,批評者聲稱該系統中設置了表示不健康產品的紅色徽標只會加劇混亂。批評者認為,這種新系統的不合理之處在於只著眼於單獨的成分表,這可能會導致例如像比薩和含糖穀物等不健康的產品獲得了綠色的A標籤,而茶和奶酪則可能帶有黃色的C標籤,而這將會使消費者感到更加的困惑。

    荷蘭衛生部長表示,將會對這種新的食品質量標識系統進行調整,使其更加符合荷蘭官方給出的健康飲食建議。

    * 大多數荷蘭人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吃飯時不看電視、手機。

    你能做到吃飯時不看手機、電視嗎?在爭分奪秒且被手機控制的社會,這聽起來似乎是很難的事情,不過大多數的荷蘭人卻做到了。

    近日根據荷蘭營養中心的一項研究,大多數荷蘭人保持著良好的飲食習慣。這些習慣包括了常常在家做飯,並且在餐桌上吃飯時能夠收起手機、不看電視。

    營養中心向一千名荷蘭人詢問了他們的飲食習慣,在這些受訪者中,有75%的荷蘭人表示會在餐桌上吃晚飯。荷蘭人每周在家自己做飯的平均次數在五次以上,而現成食物或外賣食品出現在荷蘭家庭餐桌上的頻率僅為每週一次。

    除此之外,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相比五年前,他們會花更多的時間在晚餐上。

    有超過一半的荷蘭人會在用餐時與家庭成員聊天,而吃飯時選擇看電視的人佔25%,另有4%的人就餐時會查看手機或做其他事。大約有20%的人表示他們在吃晚餐時不會分心。

    調查結果還顯示,55歲及以上的受訪者更願意在家自己做飯和就餐,並且不會因電視或電話而分心。營養中心稱這是一個正向積極的發展趨勢,營養專家阿斯特麗德·波斯特馬·史密茲(Astrid Postma-Smeets)說: 「值得肯定的是,人們願意花時間專注於吃飯。集中注意力在吃飯上,可以確保人們能意識到自己是否已經吃飽了,並且不容易過量進食。」

    * 荷蘭年輕人對未來有信心,但主要擔憂氣候問題。

    在荷蘭大多數18到25歲的年輕人對自己和國家的未來展現積極看法。與老一輩人相比,荷蘭年輕人們對犯罪、多元文化社會、人口密度及荷蘭人民思想狀況等社會問題的擔憂較少。荷蘭統計局在年度國家青年監測報告中指出,最令荷蘭年輕人擔憂的議題是——環境污染及全球暖化。

    去年荷蘭統計了150萬名18至25歲之間的年輕人。統計局根據他們對這個國家的看法及其所面臨的社會問題對他們進行了調查訪問。結果顯示,大約有70%的年輕人對國家的未來抱有樂觀態度,他們稱國家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在25歲及以上的人口中,持同樣看法的人有60%。

    大自然的惡化現狀是荷蘭年輕人最關心的問題。有44.8%的年輕人將環境污染稱作是一個嚴重的或非常嚴峻的問題。而25歲或以上持同樣想法的人佔到了47.8%。不僅如此,相比老年人,年輕人對於環境污染及其造成的全球氣候問題也顯示出更多的關心和憂慮。

    在其他社會問題方面,年輕人顯示出比老年人較少的擔憂。有52.7%的老年人認為犯罪是一個嚴重的問題,而只有30.4%的年輕人有相同看法。多元文化社會使年輕人感到擔憂的比例為13.9%,而老年人在這一方面感到擔憂的比例為21.3%。

    大部分的荷蘭年輕人還擁有很高的個人幸福感。 90%的年輕人對他們的教育或工作的打分達到7分或更高;而獲得相同得分的指標還包括他們的社交生活和健康。荷蘭的大多數年輕人也更容易獲得安全感,並常常對自己的鄰居感到滿意。相對的,他們更常擔心的是自己的財務前景以及對機構相對較低的信任度。

    * 全球綠色出行城市排名出爐!荷蘭實至名歸!哪個亞洲國家排名第一?

    近日荷蘭的首都阿姆斯特丹被評為全球第二大綠色出行城市!

    荷蘭人為可持續發展所做的努力全世界有目共睹,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荷蘭人為綠色出行所做的努力。荷蘭是出了名的「自行車王國」,1700萬的總人口自行車保有量卻高達2300多萬!

    自行車騎行早已經融入了荷蘭人的日常生活,也代表著他們低碳生活的態度。

    除此之外,今年荷蘭還在智慧城市指數排名中喜提第三!智慧城市指數的評分因素其中就包含了交通出行、可持續發展等指標。

    而排名第一是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為拯救地球不斷做出努力的國家,新加坡通過一系列的政策來鼓勵市民綠色出行,比如通過實行道路收費來減少車輛的使用率。

    榜單中排名第三的是英國倫敦。其次是上海,第五是紐約,第六是赫爾辛基。

    可持續發展是一件需要全民共同努力的事業,荷蘭的環境政策計劃已實施了20多年。

    未來,荷蘭政府承諾,將於2025年實現100%無排放的公共汽車,2030年使用汽油和柴油的車輛將被禁止上路。

    * 2019年Spotify荷蘭地區最受歡迎歌曲榜單出爐,荷蘭6首歌曲衝進榜單前十!

    流媒體音樂服務平台Spotify公佈了2019年最受荷蘭人歡迎的歌曲排行榜。而榜單中有6首荷蘭歌曲進入了前十名!

    今年位於榜單第一名的歌曲是由荷蘭的電音三人組克里斯·克羅斯·阿姆斯特丹(Kriss Kross Amsterdam)、 荷蘭歌手及演員馬安(Maan)和荷蘭歌手塔比莎(Tabitha)共同演繹的《他是我的》(《He Is Van Mij 》)。這首歌的在Spotify上的播放次數超過5100萬次。

    除此之外,榜單前十名共有6首歌曲來自荷蘭。

    🌟荷蘭Spotify 2019年流行歌曲排行榜:

    🇳🇱 No.1 克里斯·克羅斯·阿姆斯特丹(Kriss Kross Amsterdam),馬恩(Maan)和塔比塔 (Mabit&Tabitha)——《他是我的 》(《He is mine 》)
    🇳🇱 No.2 馬可• 波薩托(Marco Borsato),阿明·範布倫(Armin van Buuren),戴維娜·米歇爾(Davina Michelle——《舞蹈方式》( 《How it Dances》 )
    No.3 肖恩·門德斯(Shawn Mendes)和 卡米拉·卡貝洛(Camila Cabello)——《塞尼塔麗》(《Señorita》)
    🇳🇱 No.4 鄧肯·勞倫斯(Duncan Laurence)——《商場》(《 Arcade》 )
    🇳🇱 No.5 達維娜米歇爾(Davina Michelle)——《時間太長》(《Takes Too Long》 )
    No.6 路易斯卡帕爾迪(Lewis Capaldi)——《有人愛你》(《Someone You Loved》)
    No.7 紅髮艾德(Ed Sheeran), 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我不在乎》(《 I Don't Care》 )
    No.8 梅布爾(Mabel)——《不要給我打電話》( 《Don't Call Me Up》 )
    🇳🇱No.9 蘇珊和弗萊克(Suzan & Freek)——《如果是晚上》(《If it is Evening》)
    🇳🇱No.10 法斯特(Fast)——《團圓》(《Reu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