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彼得潘黑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彼得潘黑暗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彼得潘黑暗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ysmalllamb (小羊)看板movie標題[好雷] 潘恩:航向夢幻島,彼得與大衛時間Sa...

彼得潘黑暗 在 李豪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3:06:39

⠀ 彼得潘因為體認到那隨歲月增長的孤獨,就連影子也開始不願與之為伍,所以他才一心抗拒長大。 ⠀ 越成長越孤獨? 有的時候,孤獨和獨立是無法被分辨清楚的。曾經他也遇見過一個人⋯⋯ ⠀ 「溫蒂?」 「嗯?」 「妳知道在 Neverland 裡最重要的是什麼嗎?快樂!我希望我們可以不要變得世故,不對彼此厭...


2015 年舊片了,最近才為了學校話劇從頭研究起《彼得潘》故事,順便回顧。在 2017 的這個月,電影界最多討論與爭議的當然是《異形:聖約》的生化人英雄大衛,影迷都在討論他如何在父親治下扭曲成長、如何學習了人類創造者的擴張與奴役惡性、又如何複製這惡性荼毒別人更反噬人類;而若以同樣角度來看待《潘恩:航向夢幻島》的彼得潘,我們儼然會發現如出一轍的驚懼故事:一個黑暗壓迫的社會,終究孕育出一個複製黑暗壓迫的扭曲心靈。


童話原典《彼得與溫蒂》(1906)

經典童話《彼得潘》,我們最熟的當然都是 1953 迪士尼乖乖版《小飛俠》,這回讓愛搞黑暗的華納拍、讓愛拍文學經典的喬萊特導演,也許觀賞前值得先拋下那一味光明快樂不想長大的夢想神話、看看那「永不成長」的心態又是怎麼成長出來的?這片得到幾乎全球影評的一致否定、還能享受這片的一半觀眾大多也都是在看奇幻冒險美術特效的。但稍微先複習了一下 1906 年版 "Peter and Wendy" 這「本傳」(以及 1902 年的單章 "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後再來看這片「前傳」,相當怵目驚心。
http://imgur.com/pkFs9jr

在本版上兩年前的文章中,許多人批評這片一幕幕過場快速、零碎、沒有重點,不過對我來說幾乎每一幕都是重點,因為都似曾相識地在呼應 "Peter and Wendy"原作,只是時空不同角色不同而已,彷彿在未來 Peter & Wendy要經歷的事情,Peter 和他這回的童年朋友們都先經歷過一次了。而他是怎麼樣在童年被動地經歷了這些、而過了多年後自己竟主動地複製這些呢?這個本傳與前傳之間拉出來的想像空間,才是最有意思的部份,令人一路跟著看似普通的追趕跑跳戲份時,處處心下一凜。
http://imgur.com/kdjiTOX

似曾相識的部分有很多,大致照這 2015 電影「前傳」的順序整理一下:


電影與本傳,似曾相識的經歷

1. 坎辛頓花園:前傳中,Peter 自己在這裡被媽媽棄養;正傳中,Peter Pan 來這裡撿走被棄養的孤兒,還有不少是「襁褓中的嬰兒」躺了七天七夜的(Peter Pan in Kensington Gardens, 1902)。本傳的 Peter Pan為什麼要回到這舊地帶走孩子(或是引領死嬰靈魂)呢?是自我投射嗎?還是在複製一種領養呢?是出於仁心還是私心呢?

2. 恐怖孤兒院:前傳中,Peter 自己住在倫敦的孤兒院,時代設定在二戰時期管超嚴,而且孤兒院和維多利亞時代恐怖故事一樣霸凌壓迫,令 Peter好期待哪一天可以離開。本傳中,Wendy 他們的 Darling一家其實相當恐怖,前兩章都在講愛德華時代(和維多利亞時代沒差兩年,算延伸)倫敦中產家庭如何為了大人的生計與虛榮搞得生活超緊繃、家庭關係超扭曲,令人對長大後的世界失望又害怕,夜夜作夢期待誰能帶我們走。

3. 孤兒院綁架:前傳中,Peter 多次羨慕別人被帶走後,自己終於也被帶走了,不過竟然是從天窗被拉出天空,而帶走的不是媽媽卻是海盜,口口聲聲要帶他們去更好的地方叫作 Neverland,這地方的確看起來也很奇幻;本傳中,Wendy 與弟弟們期待多日後,也被從窗子拉向天空帶走了,是被 Peter Pan帶走,口口聲聲要去永遠不用長大的美夢小島 Neverland。這樣比照看看,Peter Pan 帶走 Wendy算是一種綁架嗎?

4. 夢幻島礦場:前傳中,Peter 被帶來大礦場,一眼看來並不像個兒童的夢想之地,不過這裡的孩子們也是玩得很瘋忘了現實世界道德禮教的,掀起這童稚狂熱的就是孩子王「黑鬍子」Blackbeard,他舌燦蓮花有魅力又有喜感,除了叫人工作外,重點是要大家「盡情地玩」而孩子們也樂瘋了;本傳中,被帶來夢幻島的是一群 "Lost Boys",帶著他們忘記現實世界盡情玩瘋不要長大的孩子王是 Peter Pan。

5. 孩子王立規:前傳中,孩子王 Blackbeard 除了帶玩之外,重點還是要立規,大家要來為我開礦,有功行賞偷懶就被踢出去,作亂的則被送上海盜船跳板清除掉;本傳中,孩子王 Peter Pan一樣要立規,叫大家不准長大,而事實上也只有他一個人一直沒長大,其他 Lost Boys雖長得慢但也都有長大的痕跡,而長到 14 歲就犯了規,要 "thin out"把人數瘦瘦身 (p76)!這個原著字眼 "thin out"引起許多讀者的黑暗論調,甚至有認為「彼得潘殺了長大的孩子」者,不無道理;放在這片一路「似曾相識」的歷程直到這一步,更令人心下一凜。

6. 孩子王不老:前傳中,Peter 也從小長到今天(12-14 歲左右)了,他並不是不老之身;童年就被抓來的 James Hook 也在這長大成為一個青年了,可見 Neverland也不是不老之地;在這裡唯一不老的是 Blackbeard ,因為他叫大家開礦找出精靈粉,滿臉皺紋儼然行將就木的他只要戴上面具吸一口精靈粉,拿下面具就回復青春。本傳中,"Lost Boys" 畢竟都慢慢長大了,Neverland 顯然也非不老之地,在這裡唯一不老的是「永遠拒絕長大」也真的完全沒長大的 Peter Pan。兩相比較,是否 Peter Pan也自己一個人長期吸食精靈粉呢?

7. 美男子船長:前傳中,黑鬍子船長不但青春永駐,他的穿著舉止與造型也是風格強烈而自戀,不只身體要年輕外表更要包裝;本傳中,Peter Pan 與 Hook 的衝突有一大潛意識重點是對 "Good Form"的執著 (p203),Peter Pan有青春身體與自由童心無往不利,而年長衰老的 Hook 沒有這些、甚至鱷魚斷手後殘缺自卑更是懷恨,反應在自己身上則是超有格調超英勇、在海盜界是最俊美最英勇船長(James Hook 取材自 James Cook)、甚至是貴族學校 (p203) 出身。兩相比較,是否這位船長讓青年 Hook 與小孩
Peter見識到了,就一分為二成為他們未來模仿的典型?

8. 海盜與部落衝突:前傳中,Blackbeard與他的海盜們和原住民部落有長期戰爭,根據 Tiger Lily 的說法是「原住民和精靈聯手」,而根據美人魚湖中的影像直指「是 Blackbeard 和 Mary 相愛、Mary變心、犯下情殺」這才成為長年仇敵;本傳中,Wendy 一來到 Neverland就看見 Hook 與他的海盜們和原住民部落有長期戰爭、並且在衝突的開場就以綁住 Tiger Lily為重要任務。兩相比較,在正傳中也被描繪得多愁善感需要自信的 Hook ,是否可能和 Tiger Lily 也是彼此有愛卻遭背叛呢?

9. 愛情與背叛:前傳中,這個在正傳引人好奇的曖昧情愫,在前傳被具體化描寫了!英勇幫助部落的少年英雄 Hook 和部落公主 Tiger Lily 相愛了!本傳中,Tiger Lily 並沒有明顯的愛情(1953 迪士尼電影卻有),但有描述她對 Tinker Bell & Wendy為 Peter Pan爭鋒吃醋。兩相比較、加上考量前述「海盜與部落衝突」的比較,會不會本來 Hook & Lily 相戀、後來 Peter Pan橫刀奪愛了(甚至還害 Hook 斷了手)、因此才導致正傳中的敵對狀態?尤其,正傳中 Hook 抓到任何人其實都沒殺機、都輕輕放下、告訴部下他唯一想追殺的就是 Peter Pan!

以上都是關於 Peter & Hook 在本片中的經歷,拿來回視 1906 年正傳一幕幕似曾相識,看來 Blackbeard 這位海盜大師的行動與風範都讓兩人印象深刻、日後也不知不覺走上同樣的路子。而 Peter & Hook 兩人的人格有什麼特色與差異呢?我認為是這片更加細膩有趣的地方:


電影與本傳,似曾相識的主題

10. 關於身世:前傳中,Peter 苦苦探索自己的母親與身世,而已經長大的 Hook 雲淡風輕地說「知道身世對我們這些孤兒來說都是太奢侈」;本傳中,Peter Pan 已經完全恍若不知自己是誰:「我是快樂、我是年輕、我是破蛋而出的小鳥」(p228),這個完全沒有身分包袱的無根姿態,是 Captain Hook 深深嫉妒的 "Good Form"之頂級。

11. 關於死亡:前傳中,Peter & Hook都因為 Smee 通風報信而各自被指責「都是你害死我們部落」,早已世故的 Hook 是老實不客氣地回嘴然後站起來解決問題,但仍是孩子的 Peter面色羞愧無言以對,甚至躲在樹洞裡看酋長被處刑時留下一句 "Death is the greatest adventure" 早留下陰影;本傳中 Peter Pan 的童心像是瘋狂了似地,要殺個海盜稀鬆平常、要看自己身邊 Lost Boys 被殺(甚至自己 "thin out")也稀鬆平常,甚至在和 Wendy差點溺死時還瘋癲樂觀地說 "To die will be an awfully big adventure." (p143)

12. 關於長大:前傳中,討論起 "grown-up" 這件事,Peter & Hook有精采辯論。童年的 Peter討厭成長面對現實,但談到理想的預言他卻拒絕相信;青年的 Hook 卻早已接受成長正視現實,但談到理想的預言他竟比孩子還抱有相信與希望。本傳中,長大蒼老的 Captain Hook 一直很羨慕 Peter Pan的青春與童真,而 Peter Pan仍然逃避成長到極致、反而以清純與童真自我中心越來越膨脹。

13. 關於責任:前傳中,Peter 雖然神聖使命在身、電影也在鋪陳他這個超能英雄的成長出師,但細究他一路的動機,其實沒展現任何責任與使命感,也不信預言,一切只想著媽媽,真正會為了 Tiger Lily 留下、為了 Hook 學會飛行,也都是為了小我的友情,非為任何道德大義;本傳中,Peter 一樣沒有展現任何責任感,反而不知為何已把責任道德都拋在腦後,一切只顧著好玩、只顧著熱熱鬧鬧受大家歡迎。

14. 關於夢碎:前傳中,Peter 一心只心繫媽媽,不管是被綁架雖遇而安、帶著希望積極逃出、還是心不甘情不願扛下責任,他想的都是媽媽、都是在試著體驗媽媽接近媽媽多一點,但這整趟尋母之旅是趟遺憾之旅,媽媽還是死了什麼也沒解,甚至到最後他當了英雄還是茫然地希望媽媽指點,但媽媽還是沒了,就像信紙被撕碎、純真的童年已隨水流而逝;本傳中,Peter 竟然彷彿忘記這一切,自稱是沒有媽媽從天而降的自由小鳥。

15. 關於複製:前傳中,Peter 面臨各種死亡威脅,不論是卑躬屈膝還是硬氣頂撞,都並沒有堅強的心態來面對,仍然只是個不知所措的孩子;但一有能力飛起來後臉色丕變,變得自我中心不可一世,面對邪惡毫不留情,甚至與其說為了正義還不如說出口惡氣,最後致命一擊撂下狠話「想些快樂的事」,是徹底學了 Blackbeard 殺人不眨眼的快意噬血;本傳中,Peter 對決 Hook 這個其實也很多悲情而且對 Peter Pan最多陰影的角色,毫無憐憫與體察,只有四處玩來玩去最後像玩具般踢下鱷魚池,難怪 Captain Hook 臨死也輕蔑冷笑 "Bad Form"。


失落、逃避、拒絕成長

本片開場就是「敵人的開始可能是朋友」,引人期待 Hook 斷手黑化與 Peter反目成仇,但並沒真拍到這一步,仍是以「我們會永遠是最好的朋友吧?」「當然啦!還能發生什麼壞事呢?」歡欣結尾,也令許許多多影評與觀眾覺得不知所謂、覺得難道還要等著拍續集騙觀眾進場嗎?不過我倒是認為,電影已經透過與原作之間滿滿的「似曾相識」橋段,早就拉出了空間讓我們想像未來會發生什麼事,而且恐怕不是什麼正面的好事、甚至黑化的未必是 Hook 而也可能是 Peter!甚至許多懷疑論讀者說的「彼德潘殺小孩、虎克船長來救小孩」也有那麼三分影子,只是不說破。

畢竟,這儘管是一部充滿特效打鬥與異國風情的奇幻冒險片,仍然從頭到尾帶有童趣。只是這童趣電影還真黑暗,時代改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整個倫敦的惡夢、霸凌、剝削、以及場景的黑暗色調,處處都重現了 1906 年愛德華時代(維多利亞的延伸)正傳原著的黑暗基調。細究本片 Peter之冒險旅程,其實非常絕望,他沒有使命感甚至沒有中心思想或美德,只是一直渴望找媽媽,為了更接近媽媽一點什麼都能做... 結果,冒險的結尾是一步步的殘忍,媽媽終究離自己而去,留下隻字片語卻仍虛無縹渺,自己聲聲呼喚也喚不回,結尾沒有踏實的成長與體悟,只有失落。

失落完,到片尾,就是恍若無事的帥氣回歸,迎接小友 Nibs (就是後來《怪物來敲門》的天才童星 Lewis MacDougall )「咱們一起去夢幻島吧!」這恐怕不是苦盡甘來或美夢成真,而是無法面對失落的逃避,於是 Peter真正成為了逃避現實拒絕長大的 Peter Pan,這一群小友未來當了他的 "Lost Boys" 還是會長大然後被他 "thin out",而他那面對現實的好友 Hook 與他終將反目成仇,可能是為了愛情與背叛、也可能是為了剝奪與嫉妒。電影收在這裡,留下的想像空間極廣,更隱然直指 Peter Pan的黑化,讓我們回頭讀 1906 正傳原著都可以用全新角度細細玩味了。


喬萊特的驚悚童話

喬萊特拍文學電影,都有一種經典美感,在形式上算是不逾矩、很舒服、令人容易下嚥,不過它往往也會在經典美感之下拍出他從原典抓到的珍貴訊息、並把自己驚世駭俗的解讀給埋藏在電影中。看《潘恩:航向夢幻島》有一點點像看《贖罪》(雖然兩片評價天差地遠),原典都有其極震撼的爭議點,電影也都行禮如儀地舒服隱藏,但仍讓令人不安的爭議點長期潛隱等待爆發。所差者,可能是《贖罪》真正在片末直白爆炸了,《潘恩:航向夢幻島》則只細心埋下了爆炸的引線卻尚未引爆,等觀眾自己比較前傳與後傳之後在心底怵目驚心。

當然,要比較 1906 年 "Peter and Wendy"這正傳原典然後到處挖彩蛋,對非英語國家觀眾來說是陌生了點,甚至我很懷疑當代英國中小學生真的人人都能對這原典朗朗上口嗎?我們台灣觀眾可能抓不到這些梗,但光看電影中的 Peter成長歷程就應能體察到這殘缺與遺憾,根本是齣黑暗絕望但強打笑容的灰色童話。如能有這體察、引起興趣回顧原典,也許值得回頭讀讀兩百多頁落落長的 "Peter and Wendy",也許更能欣賞它的黑暗世故與曖昧,絕非迪士尼電影《小飛俠》那般黑白分明的單純夢想。
http://www.gutenberg.org/files/26654/26654-h/26654-h.htm
↑古騰堡計畫 "Peter and Wendy" 線上全文

畢竟,1950s 美國小孩是被灌輸夢幻長大的,1900s 英國小孩可要面對黑暗的社會與家庭呢!我們童年時台灣也許還是美式樂觀主義與好萊塢席捲的文化殖民年代,那到了文化交流越來越多元對等、文化資源也越來越沒有壁壘的當代 2010s,何不換個眼光瞧瞧這片《潘恩:航向夢幻島》如何處處埋藏線索開放解讀呢?這片爛番茄指數只有 27%,不對影評胃口並不意外,就等待有緣人來細細品味自由聯想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QMqvG4t3Mo


--
最後,分享一個令我驚喜的電視 Live 音樂劇製作 "Peter Pan Live!" (2014) ,由今年在《逃出絕命鎮》終於大紅的女演員 Allison Williams 飾演彼得潘!事實上,自 1904 年倫敦第一次上演《彼得潘》以來,由年輕女星飾演彼得潘就一直是傳統!也開啟了許多女性追求自由的渴望與酷兒的想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gPeljCHT8E
https://goo.gl/FhoqdU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53.2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495817164.A.4FE.html
eric999: 胃口真好。 05/27 01:11
※ 編輯: mysmalllamb (1.171.153.246), 05/27/2017 04:11:45
justice79: 小飛俠音樂劇去年HBO就播過了 05/27 10:30
robertcamel: 真心覺得原PO的系列文章都十分精緻而且都提供蠻詳細 05/27 18:40
robertcamel: 的聯想&衍伸討論不推不行我也喜歡這片 05/27 18:41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