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形容幸福的句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形容幸福的句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形容幸福的句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形容幸福的句子產品中有5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凝視瑪莉娜2 8月20日上映預告片中有段 #Slogan 「把痛苦化為創作,是最好的療癒」 https://youtu.be/PX_E5zd57wI 23歲時, 我曾經被看過我作品的資深出版社編輯用兩句話形容:『妳是傷痛型作者,沒有傷痛就無法創作』 那時候的我,還沒能很了解她的意思。 (有趣的...

形容幸福的句子 在 Lynn Chen_Weier蔚爾導演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21:00

- 凝視瑪莉娜2 8月20日上映 預告片中有段 #Slogan 「把痛苦化為創作,是最好的療癒」 23歲時,我曾經被看過我作品的資深出版社編輯用兩句話形容: 『妳是傷痛型作者,沒有傷痛就無法創作』 那時候的我,還沒能很了解她的意思。 (有趣的連結是,我那部導演處女作 #愛情長片 亦曾入圍瑪莉娜的出...

形容幸福的句子 在 阿蠢其實並不蠢?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0 20:16:07

#20210625 五年前的的今天 因為高中畢業很無聊沒事做 所以創了這個帳號 而這張圖是我當時發的圖 在今天以五年後的畫風再畫了一次 還記得那時候有一個人按愛心我就好開心 每個追蹤我的人我都會傳一張我畫的感謝圖給對方 真的真的好感謝願意看我畫畫的每個人 小時候我畫的東西都只能給家人和我身邊的朋...

形容幸福的句子 在 Demeow__貓囊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9:13:42

. 「用謾罵的方式溝通,只是一個自己無法好好說話的藉口而已。」 「你又來了!」 「你每次都這樣,總是不在乎我!」 「你根本是故意針對我的吧?」 沒錯,這些一定是”always”發生在我們的日常 有學過頻率副詞就一定知道” always”發生的機率多大 XD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目標就是:開始認...

  • 形容幸福的句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20:30:16
    有 8 人按讚

    -凝視瑪莉娜2
    8月20日上映預告片中有段 #Slogan
    「把痛苦化為創作,是最好的療癒」
    https://youtu.be/PX_E5zd57wI

    23歲時,
    我曾經被看過我作品的資深出版社編輯用兩句話形容:『妳是傷痛型作者,沒有傷痛就無法創作』
    那時候的我,還沒能很了解她的意思。

    (有趣的連結是,我那部導演處女作 #愛情長片 亦曾入圍瑪莉娜的出生地 #Belgrade 南斯拉夫的貝爾格勒影展競賽片)

    然後多年後的編導和人生歷程走到現在。

    當年看了紀錄片凝視瑪莉娜後,始終印象深刻這位藝術家。
    最近搶先看了凝視瑪莉娜2(光是預告片就已經眼眶熱),果不其然看的過程數度起雞皮疙瘩,
    感同身受哭了好幾遍。

    原文片名“ #homecoming ”。
    世界走了一圈,最終,還是要回家。

    而什麼是家?
    英文有句話:”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回到源頭,回望創作人生,
    作為藝術家/創作者/導演的我們,
    用藝術創作這種方式,
    本質上是選擇了用一種儀式感的、時空穿越的,
    或者說沒有時間/創造時間的方式,

    回到自身,回家。

    這條路看似如此近,但我們走得如此漫長。
    走過的人才知道,它有多麼難、多麽痛,
    要舉起手敲家門,原來需要那麼多勇氣。

    然後我才終於懂了當年出版社編輯所說的話,
    是什麼意思,
    以及瑪莉娜之所以能成為世界級藝術家,
    是為什麼。

    最後,我想用自己前些日子所寫的句子收尾:

    “不要崇拜我,
    不要模仿我,
    甚至不需要愛我或恨我,
    更不要想變成我,
    相信我,
    如果你能感受到所有我曾經歷的一切,
    你不會想要的。”

    所以我想誠摯地推薦大家這部紀錄片,
    如果可以透過觀看藝術作品去領會就好,
    真的是幸福的。

    真的。

    _感謝 聯影電影cineplex邀請

    手臂上的紋身是以Marina Abramović & Ulay 的經典作品– Rest Energy, 1980 為圖案,現在買預售票就送紋身貼紙(限時限量,只到明天)
    -

    《#凝視瑪莉娜2》8/20(五)我們戲院見
    #經典電影
    #喜歡凝視瑪莉娜1的你必看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凝視瑪莉娜𝟮 》𝟴.𝟮𝟎 感動上映▍
    𝙃𝙤𝙢𝙚𝙘𝙤𝙢𝙞𝙣𝙜 -
    𝙈𝙖𝙧𝙞𝙣𝙖 𝘼𝙗𝙧𝙖𝙢𝙤𝙫𝙞𝙘 𝙖𝙣𝙙 𝙃𝙚𝙧 𝘾𝙝𝙞𝙡𝙙𝙧𝙚𝙣
    Marina Abramovic
    Marina Abramovic Institute
    #𝙃𝙤𝙢𝙚𝙘𝙤𝙢𝙞𝙣𝙜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烏雷 #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 #凝視瑪莉娜 #紀錄片 #電影 #凝視瑪莉娜2 預售票
    #蔚爾姊姊看電影

  • 形容幸福的句子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04 14:18:19
    有 9,143 人按讚

    [從前有個警員被刀刺]

    在香港暑熱的七月,一位警員於鬧市被人用刀刺傷,血流如注,警員生命受到嚴重威脅,送往醫院治理。

    對於警察於值勤時受襲,記者上網搜集市民的反應。刊登了這樣一篇報導,題為「網民有嘢講:希望個警察冇事。」

    內文引述討區留言,兩名網民這樣說:

    「有時真係唔知啲人點諗,少少嘢,畀人捉咪算囉,襲乜嘢警呢?後果嚴重咁多。」

    「我唔覺得做得警察就預呢一日,不同既情況有不同既解決方法,相信個個警員都想平平安安返屋企。希望受傷既警員快啲好番。」

    刊登報導的,是剛被逼停止出版的香港《蘋果日報》。

    不過,那是遠在16年前,被刀刺的警員名叫朱振國,於2005年7月19日於深水埗行咇,遇上一名23歲廖姓青年,朱警員截查該青年並請他拿出身份證,青年亮出一把生果刀,插向朱警員頸部,朱負傷追捕數十米,失血過多,心臟一度停頓。朱警員送往醫院後,腦部缺血引致全身癱瘓,變成植物人。

    在2005年至2007年,朱警員的消息,長據於全港報紙的當眼處。只是一張《蘋果日報》,關於他受傷之後的遭遇和動向,至少有百多篇,全部都是關心他及其家人的福祉的正面陳述。

    我當時在另一報社《明報》工作,被派往採訪於廣華醫院留醫的朱振國,亦有採訪其妻子、母親及9歲女兒。當時,全香港群情洶湧,社會上上下下都祝願朱警員早日康復。

    朱警員被刀刺後,現場出現了兩名熱心市民,從事銀行的蕭先生及飛機工程的趙先生,兩人懂得一點急救,看到朱警員浴血街頭,他們留下來替朱警員止血,獲頒好市民獎。

    朱警員受傷時只有31歲,一名年輕爸爸當值受襲,那時警隊及政府受壓,需要為朱警員找尋最佳治療方案。而曾經治療過於英國火車意外嚴重受傷的鳯凰衛視主播劉海若的北京腦科專家凌峰教授,更南來香港,到廣華醫院看朱警員。

    那時我是記者妹,被派往廣華醫院守候凌峰來,醫院大堂現場的「墟冚」情況至今難忘。至少數十名記者從早到晚長駐大堂,等待這位北京名醫來港,給朱家燃點希望。在空檔的時候,我跟瘦弱但漂亮的朱太,及朱警員六旬的母親閒聊。兩個女人自朱警員受傷忙得團團轉。

    朱母本來忙打麻雀湊孫,惡噩傳來令她哭到昏倒;本來是幸福小婦人的朱太,帶着9歲女兒出現。女兒十分精靈可愛,在鏡頭前稚氣地說叫懶睡的爸爸早點起牀,聽得人心酸。其妻更把朱警員的婚照讓我們刊登,郎才女貌,好一對璧人。朱妻說:「愛警察,因為愛他夠正義。」如此句子,抄寫在報紙,合乎民意,不突兀。

    傳媒對朱警員的描述慢慢由平實轉為正面。《蘋果日報》最初的突發消息只寫警員遇刀刺,後來轉為形容「勇警朱振國遇襲」「英勇捉賊遇襲受傷」。襲警青年被告上法庭,表示跟家人口角後拿刀準備打劫,被截查時慌亂刀刺警員,認罪後被判囚六年,律政司上訴至十年。

    翻查當年《蘋果日報》,關於朱警員報導詳細,全港市民上下都關心他。在港聞、體育版、娛樂版,作家專欄,都看到大家提及朱振國的遭遇。

    有熱心市民到天后廟祈福把平安符送到醫院,還有深水埗魚檔東主義賣龍躉替朱振國籌募醫療費,英超球隊曼聯訪港球員也送上親筆簽名足球(朱警員是曼聯球迷)。

    連一名在赤柱坐牢的囚犯,都兩度寫信支持朱警員,勸勉他在病榻中「別放棄」。當年政黨支持度,也受到朱警員影響。自由黨在民調中支持度上升,是因為該黨熱心為朱振國籌醫藥費。

    朱振國病情嚴重,由於腦部失血,水腫,腦細胞死亡,手腳痙攣,不能自控大小二便並要插喉。

    蘋果日報的專欄作家高慧然,在朱受襲三年後仍沒有忘掉他,寫了一篇專欄歌頌默默貢獻的普通人朱振國:「一個普通警員,在街頭截查藏刀疑徒時被割傷頸部……警員的使命促使他跑完人生最後五十米……聞者心酸,一個兒子,一個父親,為了做好他那份工,從此不能再盡他的倫理責任。」

    一個警員被刀刺,民情洶湧,甚至轉過來令警方及政府感受到壓力。

    老弱婦孺,朱太朱母及朱女兒,母親節獲邀上電台節目,參加民間團體的殘疾人士記者會。三個大中小女人的訴求,獲全港不同立場的傳媒熱切報導:「希望爭取有中藥醫療,希望爭取有高壓氧治療。」警察部破例又破例滿足家人訴求,不同年代一哥親身探望,並由警察部保送朱警員北上到廣州進行百餘次高壓氧治療。

    直至2011年,朱妻控告該襲警青年(服刑完畢但已破產)、警隊及政府索償,入禀高等法院,至2016與政府達成和解,向朱家付錢賠償,朱振國警員的遭遇,才於公眾視線淡出。

    作為一個有點年資的記者,我親身經歷過,香港市民是如何尊重、愛護、尊敬為香港人安全付出性命的警務人員。那種民情,甚至倒過來讓警隊及政府感到苦惱。

    但彼一時此一時。時光飛逝,16年前朱振國受襲的時候,警務處在港人心中的評價一致甚高。

    港大民意研究所數據顯示,2005年底有75% 受訪者表示滿意警務處表現,不滿意的只有5%。時至今日,不滿意警隊的受訪者比例上升至47%,滿意的只有37%。

    而對香港政府整體滿意的市民,比例亦由2005年的近6成,下跌至近來的2成4。不滿意港府的,在2005年只有1成人,至今上升至6成。

    對警隊對香港政府,按港大民研數字所看到,十六年來,出現幾近相反的倒置。

    於是,幾天前,2021年的7月1日,一名警員在銅鑼灣被刀刺,民間的反應亦和16年前出現了差異。

    持刀的中年男士,令警員身體受到嚴重傷害(從危殆至變成穩定),被追捕時,持刀者自行用刀插自己胸口而去世。當值那天,萬計警力在銅鑼灣,為要不讓任何集會遊行發生。

    警方把事件定義為「孤狼式恐怖襲擊」;但網上卻有人稱該男士為「義士、烈士」,警方再指出這種說法是「美化暴力」「鼓勵恐怖活動」。有人帶孩子到事發地點獻白花,警方更出言讉責,或發告票懲罰有人亂拋垃圾。

    是甚麼,在十六年之間,讓曾經向以性命保護香港人的警察,那滿有的愛戴、擁護、尊敬之情掏空了?

    (圖為當年我在病房外採訪朱警員妻子刊於《明報》的報導,當年誤寫朱被刺月份為十月,事發應為七月)

  • 形容幸福的句子 在 Demeow繪畫小劇場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4 22:02:50
    有 5 人按讚

    .

    「用謾罵的方式溝通,只是一個自己無法好好說話的藉口而已。」

    「你又來了!」
    「你每次都這樣,總是不在乎我!」
    「你根本是故意針對我的吧?」

    沒錯,這些一定是”always”發生在我們的日常
    有學過頻率副詞就一定知道” always”發生的機率多大 XD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目標就是:開始認識自己,學習跟他人說話

    我們首要明白一件事:
    溝通≠告知他人≠有目的性的
    溝通=人與人之間連結的鑰匙
    溝通是讓我們更了解彼此、更完整的表達感受的橋樑
    言語你用的好,可以讓人感到幸福溫暖;反之,可摧毀一個人。

    常見的”暴力溝通”無非就是:批評、責罵、情緒勒索、威脅等等
    當父母常常跟你說:「我打你,是因為愛你。」
    你可以想像孩子長大後,會用什麼方式對待年老的父母、甚至是自己的孩子。

    在我們學會溝通前,要跟雙方有一個共識:「允許對方的意見和自己不同。」
    溝通並不是用來”指責”對方,而是透過「好好說話」來了解對方

    接下來要來介紹這本書的核心重點— 非暴力溝通的方法。

    1. 觀察Observation 👁️
    -放下成見,只講事實

    2. 感受 Feelings💞
    -適當地說出你的感受 ex:我感到難過…

    3. 需要Needs🙋
    —了解自己為何有這樣的情緒,是內心渴望什麼?
    ex:需要被在乎的感覺

    4. 請求Requests🙇
    -正向、具體、平靜地說出自己的需求

    直接舉個書中的例子給你聽:
    :「你早上都不理我」
    :「我只是很累沒注意到!妳想太多了吧!」
    :「你就是不在乎我!工作重要還是我重要?」
    :「妳可以不要無理取鬧嗎?」

    換成

    :「我發現我們早上都沒講到話。」
    :「我只是最近工作太累了,沒注意到。」
    :「因為我們早上沒交集,讓我感到很孤單、沮喪,我想要跟你好好吃個早餐,希望你以後出門可以抱抱我。」

    感受到了嗎? 語言的力量。🥰

    請特別注意一點:說出自己的感受,不是對他人的行為或言語 做批評(貼標籤)!
    不批評、不評斷、不侵犯他人心靈領域、不修正他人的感受

    「你可以說我做了什麼、什麼沒做,也可以解釋我的言語或行為,但請別把他們混為一談。」—盧森堡博士

    「我看到你很累,所以沒講到話,我很難過。」 ⭕
    「你對我不理不睬!」❌
    「我觀察到你已經兩天超過時間才進公司。」⭕
    「你怎麼又遲到!」❌
    「你幹嘛大驚小怪?」❌

    不多話、不冷戰、不擺臭臉 → 達到合作性溝通
    沒有”主觀”的指責,就沒有加害者及受害者!
    EX:「我傷心」 → 自己的感受
    「我覺得你在生氣」 → 評斷他人
    描述自己的感受時,句子中有別人,就不是感受了!而是評斷!

    你不需要急著讓別人了解你的全世界,
    你需要先了解自己的世界。

    好好的說出感受,會比你劈哩啪啦的謾罵好。

    書中最後還有淺談到”情緒勒索” (暴力溝通的一部份)

    當你心靈的需求總是需要別人給你的,Ex:安全感
    你就會成為一個被情緒勒索的對象
    對方給你了,你快樂;不給你了,你歇斯底里。
    因為你的解藥永遠在他人手中。
    這部分我想留到以後再說

    今天主要重點還是”非暴力溝通”的重要性!

    最後把書中的一句話送給你們:「真正令人滿足的元素大多在於,與身邊的人保持良好距離、緊密的關係。」🫂🫂🫂

    既然你們都願意學習及了解非暴力溝通
    接下來就是實際演練的部分了!
    這本書的內容遠遠超過我說的
    如果有興趣,真的強力推薦你們去買來看!

    我看完書後的感想 —

    我們不是聖人,我們不一定要變的”完美”
    但是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變得「完整」
    讓自己有所成長,即便是情緒這種看不到的成長
    也可以慢慢使我們變得完整

    題外話,溝通其實跟原生家庭相處模式很有關
    這是關於「自我察覺」,這個部分我下一次會介紹到

    我認為這本書,是對於初次接觸,想了解情緒、溝通的人,非常好用的工具書,書中的舉例大多都貼近我們的生活周遭,能讓大家快速的帶入情境,並且好好了解要如何”溝通”,不像大多心理學書籍,都是非常抽象的概念,EX:《情緒陰影》,有興趣可以去看看,但我不建議XD

    盧森堡博士:「每個人天生都是友善的、溫暖的,我們都有愛,讓我們學著釋放本能。」你看完這本書的心得後,你想當隻有遠見的長頸鹿,還是整天想弄死別人的豺狼呢?

    說話的藝術 — 正創造、掌握著我們的命運
    願我們可以一且起學習,好好表達自己的感受,更了解自己,也讓自己心裡充滿溫暖及平靜。

    給大家一個練習的方向:
    試著紀錄自己當下的情緒,不管好壞

    如此不僅可以練習 (1)表達自己的感受 (2)可以探討自己的需求是什麼
    網路上有很多形容情緒的詞語
    大家可以去查看看怎麼運用,這本書P.126也有~
    例如: 我感到很失望、我覺得很焦慮…

    關鍵字→「情緒字詞」
    .
    參考書籍:《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
    .
    如果有喜歡的書籍,歡迎在下面留言給我 😊
    .
    .
    .
    #Demeow小劇場
    #插畫 #illustration #drawing #draw #artsy #painter
    #圖文 #插圖 #電繪 #漫畫 #原創 #cartoon
    #procreatedrawing #procreateart
    #台灣插畫#台灣圖文 #painting #stetch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非暴力溝通
    #情緒 #勵志文學
    #情緒勒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