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建築設計圖費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建築設計圖費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建築設計圖費用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040的網紅The Hsus’ little plane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要來交一篇遲交很久的作業😅 說實話,入住這個家已經7個月了 到最近還是會有粉絲朋友來詢問裝潢、傢俱 我很開心大家的喜歡,也樂意跟大家分享資訊,私訊我都會回覆 但實在蠻多人問的,因此,就想好好來聊一下,順便統一回答大家的問題 #第一題是很多人詢問的設計公司是哪一間 我是找 Blanc Conce...
建築設計圖費用 在 The Hsus’ little plane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要來交一篇遲交很久的作業😅
說實話,入住這個家已經7個月了
到最近還是會有粉絲朋友來詢問裝潢、傢俱
我很開心大家的喜歡,也樂意跟大家分享資訊,私訊我都會回覆
但實在蠻多人問的,因此,就想好好來聊一下,順便統一回答大家的問題
#第一題是很多人詢問的設計公司是哪一間
我是找 Blanc Concept I 森博設計 x 建築與室內設計
我自首它是我第四間找的設計公司
前三間都因為拒絕『我想做玄關』的需求而被我打槍了
有一天,在網路上看到森博的作品真的眼睛一亮,馬上聯繫,初略溝通完
最懂我的設計師Patty也馬上答應『做玄關,沒問題啊!』(多爽快)
到現在,玄關這區塊還是我最愛的角落之一啊
(好險當初自己堅持住沒妥協)
我們的建案真的蓋超久的(我買預售屋,但是從買到入住竟花了5年的時間),好險設計師沒拋下我(我們坪數也不大,他們願意等那麼多年也是感動)
最初,Patty先了解我喜歡的風格、需求後就開始著手設計
途中也經歷了數次的討論、修改
設計師們總給我蠻實際的建議(但大部分還是很尊重我自己的想法)
(說到這裡,可能會有人有疑問,為什麼是設計師『們』,沒錯,森博是以一個team分工合作幫我完成夢想的)
不得不說,當看到設計師出圖的時候,心裡OS『沒錯,這就是我要的家的樣子』
而真正完工的那一天,我和設計師到現場看時,更是激動(感動)
也許是等太久了,有一種美夢成真的感覺
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成品跟設計圖幾乎一模一樣,甚至可以說,比圖更美啊
至於大家也很關心的費用問題,說實話,不便宜,但成品很對得起價格拉
而且我五年前談好的的價格跟現在也真的不能比了
所以費用的參考性比較低,大家可以直接私訊他們更清楚喔!
關於房子大家還想了解哪個部分也可以留言或私訊告訴我
(例如:傢俱、收納、想看哪個區塊等等)
讓我更有動力寫下一篇
建築設計圖費用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建築模型導入AR應用 避免工安意外、提升效率
涂翠珊 2021-05-21
過去工程設計規劃多半採紙本繪圖的形式,因此十分依賴規劃者經驗,卻也容易發生錯誤率過高或效率低落。智慧型手機的普及,讓擴增實境(AR)變得垂手可得,AR 3D模型及互動體驗在建築工程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
Woodworking Network報導指出,工程規劃往往細節繁多,但過去工程團隊只能依賴優秀的想像力及設計圖稿掌握每個細節,且後續一旦需要變更或出現錯誤,就得回到最初的階段重新討論。引進AR技術後,團隊就可在實際變更前,先針對虛擬模型進行調整,看看是否能有效解決問題。
在施工期間,工程團隊常需執行大量測量工作,而建築物資訊模型(BIM)這類AR應用將有利於測量精準度的提升。
此外,工程團隊可透過AR在完工前先與建築物進行互動,室內設計師可透過AR事先布置家具與裝置,客戶也能在利用AR預覽後,給予工程設計團隊即時的回應。
建築工地底下埋藏著許多油電管線,稍有不慎就會釀成重大損失。AugView等AR應用可協助工程團隊掌握地下管線狀況,避免發生工程意外。廠商也能透過AR模擬設備、工具,確保員工訓練環境的安全。
最後,AR也有機會成為改善團隊溝通的一項關鍵。不論成員位於何處,都可透過AR迅速掌握工地情形,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廠商也能藉此同時參與多項工程,不必再花費大量的差旅費用。
附圖:AR應用能透過虛擬模型,為工程廠商省下可觀的時間、成本及人力資源。法新社
資料來源: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130&id=0000610763_0UD6MLWY7RNMGK2RYK0ZN
建築設計圖費用 在 莊瑞雄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保障消費者權益 內政部要合理規範公設比🏢
成家是許多台灣人的人生目標之一,然而辛苦打拼購入的房子,如果因為公設比太高,使得住起來的感覺沒那麼大,會讓人感到很怨嘆。
許多新的建築物,為了推銷,會主打像是挑高門廳、室內游泳池、圖書館、交誼廳、健身房,看起來很豪華。但也要花錢去維護,還要管理費,舉個例子,台北市大樓平均管理費一坪120,權狀四十坪、公設三十五%,一個月繳四千八,其中1680卻是分攤維護這些設施,花錢如果還有在使用還划得來,若只是維護這些門面,對沒使用的人,並沒甚麼意義。
又例如在土地登記規則上,關於車位的部分登記的坪數,多數的坪數車位,都被收十坪的錢,這個被包含車位本身大小和車道空間,但實際車位大小根本不大,而車道的面積的錢也被灌到大公裡面,讓全體住戶不管你有沒有買車位都要分攤這些購入費用與管理費,這是需要檢討改進的,地下停車位與平面的公設比該去做分開計算,對這些沒有購買車位的住戶才是公平的。
簡單來說,我這邊提出一個比例,希望內政部要盡快處理:
🎯(大公+小公)÷(主建物面積+陽台+雨遮)×100%=合理公設比
✔️7樓以下建築物公設比應小於15%
✔️7-12樓建築物公設比應小於20%
✔️12樓以上建築物公設比應小於25%
另外,無障礙設施的部分,像是無障礙的停車位格,兩個車位中間應該要有斜線間隔,以便嬰兒車或輪椅使用,但是有些建築中,只有畫出斜線的下車區,兩側仍用一般停車位的寬度來規劃,車子停進去、格子很小,常會造成兩個相鄰車位車主之間的紛爭,對管委會來說也很頭痛。
所以我建議相關法規要與時俱進,修正或審查設計圖的時候,就應該要求 #無障礙停車位的空間要有更寬容的標準,讓輪椅或嬰兒車等能順利進出、上下車。
#NewPingTung
#屏東雄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