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建築技術規則男女廁所比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建築技術規則男女廁所比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建築技術規則男女廁所比例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高雄好過日,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知道高雄捷運乘客男女比是多少嗎? #橘線通車十週年高捷要更好 文: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 今天是高雄捷運橘線通車十週年,在和夥伴跑行程經過衛武營站之際,我不禁思考起,以一個女性使用者的角度,要怎麼讓高雄捷運、高雄的大眾運輸環境更好? 我從大學畢業回高雄工作後,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詳情請看: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55111/ 成功大學在校園內,設立第一座性別友善廁所,獲得一面倒的好評,但,成大並不是第一個設立性別友善廁所的大學,早在成大之前,世新大學就已經有一間性別友善廁所,而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場所設立了性別友善廁所,只是我...
-
建築技術規則男女廁所比例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5-04-24 14:42:12更多詳情請看: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55111/
成功大學在校園內,設立第一座性別友善廁所,獲得一面倒的好評,但,成大並不是第一個設立性別友善廁所的大學,早在成大之前,世新大學就已經有一間性別友善廁所,而生活中,其實也有很多場所設立了性別友善廁所,只是我們從來沒有意識到!不過,你真的知道性別友善廁所是什麼嗎?
廁所問題一直困擾著許多人,尤其是公共場所的廁所,大家都能發現,在外面上廁所,女廁總是排得比男生長,因此引發了1996年的女廁運動,爭取調整男女廁的比例,並於2006年內政部〈建築技術規則〉明文規定,公共場合的男女廁所比,應為1:3或1:5。除了調整廁所比例之外,2015年1月,東海的學生也設計出,讓鮮少被使用的男廁坐式廁所,能與女廁共用的設計,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的肯定。然而,解決了女性如廁的排隊問題,卻有另一群廁所使用者,因為兩性廁所區分的問題而苦惱,那就是LGBTQ族群,當LGBTQ在使用廁所的時候,時常會因為無法符合其他人對兩性的刻板印象,而遭到刁難,讓他們不知道該上哪間廁所,又或者是乾脆憋尿,憋出一身病。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近年來,很多國家,以及台灣許多校園與公共場所,都紛紛設立了「性別友善廁所」,又可以稱為無性、中性廁所,為的是打破性別的二分法界線,不以性別來區分廁所,讓多元性別認同的人,都能自在地如廁。日前,歐巴馬就兌現了他的性別平等承諾,在白宮內設置中性廁所,保障LGBTQ族群的權益,美國更早有一群學生,組成「Free2Pee」計畫,蒐集全美各地的性別友善廁所,提供給所需的族群。而性別友善廁所,其實有不同的面貌,有的,是以便器的圖示,來標示不同的如廁空間,有的則是在單間裡面,囊括不同的便器。
但性別友善廁所,也有許多實施上的疑慮,有人認為,性別友善廁所會強化標籤化,在目前還不是那麼有性別意識的台灣,不願出櫃的LGBTQ族群,將可能因廁所的選擇,而被強制出櫃。也有許多人,還不能適應與其他性別者,在同一間廁所相遇,部分男性也還不能習慣有隔間的小便斗,還有人指出,無性別廁所可能造成偷拍、性騷擾的問題,以及依照便器來區分廁所,本質上與以性別區分其實沒什麼兩樣。
面對這些問題,性別友善廁所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例如空間的設計,以及便器的配置等等,不過,其實生活中我們已經有許多中性廁所,像是星巴克等等的咖啡廳或者是流動的公廁,常常都只配置一間廁所,供所有人使用。這樣子的廁所,同時兼備了各種不同的便器,沒有性別的過濾與限制,從來也沒有人提出質疑,要消弭以上的問題,讓每一個人上廁所都不成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一顆開放的心,認識不同性別認同的族群,營造更性別友善的大環境,才是根本的解決之道。
建築技術規則男女廁所比例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高雄捷運乘客男女比是多少嗎?
#橘線通車十週年高捷要更好
文:鳳山李雨蓁 Lí Ú-chin
今天是高雄捷運橘線通車十週年,在和夥伴跑行程經過衛武營站之際,我不禁思考起,以一個女性使用者的角度,要怎麼讓高雄捷運、高雄的大眾運輸環境更好?
我從大學畢業回高雄工作後,搭捷運通勤了好長一段時間。我在捷運站常會遇到同事一起搭車,但有個現象是女性遠比男性同事多。
一開始,我以為可能是錯覺,或是工作性質關係,畢竟同部門女性本來就比較多。但換了工作以後也是如此,看了完整數據以後,果然證實了我的觀察。
#先說個維也納的故事:
1999年,維也納第九區進行了一項交通調查,詢問市民如何使用大眾運輸,大部份的男性在5分鐘以內就把問卷寫完了,但許多女性卻要寫上許久。負責調查的官員發現,男性往往只是開車或搭車去上班、再開回來或搭回來。但女性在城市中的移動模式更為複雜。
除了上下班外,女性可能上班前要接送小孩,會帶小孩去看醫生,接小孩下課前順道先去買菜......原因之一當然是社會角色的不均,讓女性除了工作外,必須把時間分割給小孩和長輩。
調查也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常使用大眾運輸工具,會走更遠的路。因而維也納市政府開始投資更多經費在於改善街道照明與安全系統、拓寬整平人行道,改善捷運與輕軌等運輸系統,並進行社區,特別是托兒所、學校連結空間的綠美化。
#高捷女性使用者遠多於男!
回到高雄,和國內外其他城市一樣,女性使用大眾運輸的比例較高,以捷運為例,2012年以後均維持在60%左右(台北為62%)。這令我馬上想到,如何打造更友善女性的捷運就極為重要。
相關的措施有哪些呢?
#安全措施要擴大連結
首先大家可能會想到的是「夜間婦女候車區」這樣的制度。但在高捷車站內,明亮度、監視攝影機的設置均已有改善。實際會讓女性不安心的,更可能是站外的公車站、自行車站、人行道、停車場(像是南岡山站有很大的停車場)這些地方。從車站到轉乘點的銜接與安全設施,可能才是最需改善的地方。
#女性需求要質量並重
其次,男女廁所空間與數量,也是過往長期的問題。依相關調查:台灣女生上小便時間為 70 ~ 73 秒,而男生則大約 30 ~35 秒,女性如廁是男性的 2.3倍。因此,在2006年建築技術規則修訂後,男女廁大便器比例要提高為1:5,可按實際狀況調整。然而,在2006年以前就已經施工的高捷,女廁比例和友善程度仍然不足。若能整合女性用休憩補妝機能,和哺集乳室服務空間,做細膩改善,相信對於乘客體驗是很好的提升。
#由公共空間改善支持背負更多社會責任的女性
最後,如上面提到的,在現在社會女性居弱勢下,往往承擔更多育老扶幼責任,並需要在城市中來來往往處理瑣事。固然,我們必須從教育與制度改變社會觀念,但現在先做好「親子友善、全齡友善」的大眾運輸與城市設計,讓嬰兒車與輪椅從站內到站外暢行無阻,提供更多元的接駁載具(從社區小巴、DRTS公車、到結合MaaS的副大眾運輸點數),並持續推動結合住商機能的TOD開發,都會讓女性的生活更加便捷。
長遠來看,為了避免把兩性使用空間方式刻板化,這樣的改革,更是一個「平等共享城市」的基礎!
而我更認為,捷運工程設計偏向「男性眼光」,固然工程界的男女比例需要時間來改變。但現在在黃線等大眾運輸規劃上,引進市民參與,強化運用女性更細膩、更富多元想像的眼光在捷運設計上,也可能讓我們的公共空間更具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