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建中編班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建中編班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建中編班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建中編班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李偉文官方粉絲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的老同學羅綸有 我民國六十六年進建中,分到當年頗有歷史傳統的24班,又稱為建雛,因為24班有一份比美校刊的班刊─建雛。 或許是幸運吧,當時的班導師是非常混的王夢華老師,開學第一天選我當班長之後,大家幾乎就沒再見到他(似乎他也都沒來上課,忘了是自習比較多還是課都被我們借走去練合唱或做...

  • 建中編班 在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02 21:00:00
    有 118 人按讚

    我的老同學羅綸有
    我民國六十六年進建中,分到當年頗有歷史傳統的24班,又稱為建雛,因為24班有一份比美校刊的班刊─建雛。
    或許是幸運吧,當時的班導師是非常混的王夢華老師,開學第一天選我當班長之後,大家幾乎就沒再見到他(似乎他也都沒來上課,忘了是自習比較多還是課都被我們借走去練合唱或做別的事),他在消失前丟給我一份全班同學的檔案,表示我可以從裡面找適合的班級幹部。
    我挑了羅綸有當我的總務股長,之後編班刊時,我擔任總編,他擔任副總編,高一一整年的密切互動,讓原本應該不熟的二人,成為一輩子的死黨。
    說應該不熟是因為我們在班上的固定座位相距猶如天涯到海角,而他打球我卻從不運動。
    雖然只有高一同班,高二我們一個自然組一個社會組,但高三時,又一起合作編畢業紀念冊的全校共同頁,高三畢業到成家立業,彼此信件往返從來沒斷過,每一、二星期一封,橫跨十數年,厚厚的一疊,這在現在已沒有人用鋼筆寫信的時代,應該已成為傳奇。
    期間他幾度出國讀書及出國工作,但是只要回國,總是會碰面,十來年前返國定居,更是全力投入公益,當然也包括荒野保護協會在內。
    後面附上他為A寶新書所寫的序,其實他從學生時代文采就比我好很多,只可惜他的事業發展太好了,沒有太多閒暇時間提筆為文,否則他的著作一定遠遠超過我的。

    《典範孩子的獨立宣言》 …羅綸有 星展銀行董事總經理

    這本書我幾乎是欲罷不能地一口氣看完,它記錄了我從小看著長大的A寶,從十八歲到二十五歲這幾年中,從西伯利亞鐵道之旅開始,一場又一場的冒險,一次又一次的自我探索,她遇到各式各樣的年輕人,也激起了不同的生命火花,旅途中她不斷地思考、辯證、以及反省。

    雙胞胎AB寶是暢銷教養書《教養可以這麼浪漫》裡頭的主角,從此也肩負了做為被教養者典範的艱巨任務,之後,在李偉文的教養系列中,她們也不時以各種樣貌出現,提醒著讀者正向成長的各種可能性。那麼,來自於自由家庭,擁有全然的信任與愛的A寶,是不是足夠堅強,去面對未來的世界呢?一個台灣長大的孩子,能不能有足夠的勇氣和能力,去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世界公民呢?A寶做足了準備,帶著問號出發了。

    “不愧對自己的幸運,唯一的方法就是,盡全力做你能做的”,A寶明白自己成長環境的得天獨厚,她不讓所擁有的,成為下一個階段的障礙,所以只要找到機會,她就毫不猶豫地離開熟悉而肥沃的土壤,去測試自我的極限,她說“我身體裡一直有自己不知道的潛力,有一個理想的自己還沒完全生長”。這本書裡,我看到A寶必須面對的許多迷惘與挑戰,她逼迫著自己進化,像iOS一樣,不斷升級。

    字裡行間,看得出爸媽在A寶心目中強大的份量,但是,“別讓任何人告訴你該做什麼,而是用自己的選擇,以及你完成的每件事,來告訴別人你可以做到什麼”,A寶不再以爸媽的意見作為唯一的參考,她勇敢地走到爸媽也陌生的國度,不管是芬蘭、義大利、法國、荷蘭、愛沙尼亞、還是中國大陸,去尋找自己是誰,去尋找內心的觸動,去尋找讓世界看見並感受到她存在的方式。這是一場壯遊、一場成人禮、一場跟父母告別的畢業旅行,也是一篇自我獨立的宣言。

    我常覺得現在的孩子比我們那個時代面臨了更大的壓力,個人的發展不再像我們那個時代,有那麼可預期的模式,中國大陸以至於全世界,多出了數以億計的年輕人才投入競爭,而鋪天蓋地的資訊,讓孩子們窮於追趕。如何達到父母的期待,如何面對社會的框架,如何證明自己的價值,相信都是每位年輕人肩上的千斤重擔。

    看到A寶的義無反顧,看到我身邊許多年輕人的努力與掙扎,我不禁要向他們致敬,也要跟他們加油打氣,希望從每個或大或小的挫折中能看到希望,從每個得來不易的成就中能享受到自豪,在旅途中能覺知到明媚的風光,與同行的夥伴能互相激勵。最重要的是,看清壓力的背後,其實有著更多的溫暖與祝福!

  • 建中編班 在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6-13 22:24:00
    有 38 人按讚


    讀高中時在一些較著名的學校班級間,流行編班刊,也就是在校刊之外,傾個別班級之力編出一本媲美校刊的班刊。當時建中有二本歷史比較悠久且著名的班刊,一是代表社會人文組(一班)的涓流,以及代表理工自然組的建雛(二十四班),我擔任的是第七期建雛的總編輯。
    當時也不知道為什麼發行第一期的學長會把蘇東坡的這首詩放在刊頭:「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從意象來看,這隻大鳥倏忽飛來,然後在雪上只瞬間停頓,留下爪印,然後又立即飛走,形容人生短暫或時光機緣稍縱即逝,但是畢竟也在一片白茫茫的雪上留下明顯痕跡,不過令人感慨的是,這雪也會融解,這痕跡當然也隨之不見,但是不管痕跡明顯或短暫,那隻飛去的大鳥老早就不見蹤影,也不會在乎了!在這種感慨惆悵的意象上,更神奇的是,在「建離」封底又以「寧鳴而死,不默而生」當作班刊精神。居然將看似兩個極端的生命觀並列,或許也可以看得出,人是多麼複雜且矛盾的生物啊!
    不過蘇東坡的定風波…
    https://vocus.cc/weiwenreading/5d02575afd8978000143400d

  • 建中編班 在 蔡依橙的小孩教養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5-09 11:04:14
    有 221 人按讚


    「10. 不管,教育必須要有社會責任,讓窮苦家庭有翻身機會。
     
    答:又來這種不管統計只管個案的,每一項指標都顯示,多元選入的學生「平均」表現比純考試的好,這結合了興趣跟性向,以及大學教授的眼光,不是只看成績。
     
    再說,談社會責任跟階級翻身,這些人有幾個念通社會學跟階級理論?我猜一百個裡面不到一個。真的要階級翻身,就前面說的,公立學校優先錄取窮苦人家,醫科等畢業後平均薪資高的科系,必須要有低收入戶跟偏鄉的保障名額,然後只要住在台北市家戶收入高的,一律不准入學。
     
    顯然沒人願意嘛,真正有意義的階級翻身做法都不要, #說穿了就只是自己小孩考不上很憂慮而已,扯那麼遠。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小孩可以在自己家階級複製成功,更可以翻到更上一階,其他人最好都不要複製,醫院院長不傳子而要傳徒(我兒子)。」

    來跟風講點例行公事,每年學測結果出來後,照例的瘋狂迷顛聯考症候群。

    因為每年都講,實在很煩,所以把幾個常見的用問答來回。

    1. 教改三十年害死小孩。
    A:沒有意義的廢言。十年前我聽到的是教改十年,後來馬上任後變成教改二十年,理由都很簡單,要牽拖特定人,扁時代要牽拖李遠哲,馬時代除了牽拖李遠哲,還要把李登輝拖下水。

    12年國教的啟動時間,是九年國教實施後的隔年,只不過每年開會都做個樣子,根本沒在推。但不代表研究沒有做,直到大概是30年前,才開始有比較正式的會議,黃武雄老師他們推動教改,那已算是當時教育界有研究的人的共識,然後嫌改太慢對國家發展不利。

    2. 教改急就章,根本沒有深入研究,貿然實施把學生當白老鼠。
    A:一樣是廢言。當國家教育研究院的人是死人就對了,數十年來領乾薪混吃等死。研究一直有,配套一直做,而且任何影響大的政策,都會先在試驗學校去推,確定影響還好,才會推到全國。

    大概是因為希望教改更快的團體聲音太大,才會讓人以為教育界沒有人在推教改。

    3.教改的題目難度沒有鑑別度...
    答:逼逼,別靠邀了啦。說這話的人有幾個把三十年來的題目看過一次?題目難度不是逐年下降,是平均起來逐年下降,會下降的理由是因為教材修訂,你總不能考教綱裡面沒出過的吧。

    為何要變簡單?常態編班下一個班只有3隻貓聽的懂的課程,叫哪門子教育。你覺得你家小孩天賦異稟,麻煩自己請家教加強,不要叫國家出錢幫你兒子在學校補習。

    4. 教改之後,弱勢家庭更難翻身,階級無法翻轉。
    答:把報紙丟掉,講這話的專家打X。教育的目的從來就不是階級翻轉,更不是讓弱勢家庭翻身,那個叫做教育的副作用。

    真要依靠教育達成階級翻轉,最簡單的做法就是,以後義務教育根據職業與收入做差別性收費,公立學校依照過去的志願序反過來收學生,家境越窮處境越悲慘的,優先且免費還給補助金讓他進建中北一女,越有錢跟社經地位越高的,強制去念5C的職校。

    大家說,好不好啊?

    5. 多元入學=多錢入學
    答:能不能去問問大學教授,他們看不看這些才藝跟科展成績?物理化學系教授,比較相信大安區菁英國中的科展第一名,還是山上不知名的學校某個用竹子做出科展佳作的人是真貨。少把教授當溫室花朵的智障好嗎。

    個人跟統計不能混為一談,就像我個人接觸到的學生,絕大多數都跟報紙雜誌那些「磚家」說的不一樣,但我可不會拿個案去證明制度的錯誤。多錢入學的盲點在於,你根本沒有統計資料可以證明,多錢跟零元一定是多錢的優先。

    6. 努力被證明是無用的。
    答:我以前有同學家裡很窮低收入,弟妹念私立高職學費沉重,可以貸款但收入低,做哥哥的打工養家養弟妹,白天拖著沉重的眼皮念書,連個研究所都沒辦法考。

    然後我們現在聽著一堆補習到大,不愁吃穿的人說他家小孩的努力被否定。我想,我教出去那些背景不夠硬,想辦法畢業就出來工作的學生,應該會幹字連連。(不過他們會連這些憂心的文字都看不到就是了)

    7. 醫科有酋長效應,這是很明顯的。
    答:是啦,所以台灣只有醫科需要注意就是了,為何我就沒聽過理學院有啥酋長效應,物理系主任堅持他家小孩要念物理系,化學系大老逼他孫子去讀化學?為何只有醫學系會被拿來說嘴,動腦想想不就知道了。

    再說,真的這麼擔憂,那不如規定凡醫學系就獨立招生,不看學測指考,自己考自己的,如何?信不信酋長之子一樣考得比較好。真的擔心酋長世襲,希望考試解決。

    你好安安,聽過波波回來接院長嗎。

    8. 公平是唯一的...
    答:那以後用磅秤來分流好了,越胖越有福氣越可以念醫科。

    最公平的就是抽籤,給上帝決定,要不要?不然學我聽過的提議,把台大這些指標科系,開放大家競標,價高者得,我們來看看大家願意付出多少價錢,買到一個入學資格(不是畢業資格)。

    公平必須要有依據,你依據什麼來判斷公平。答到最後如果就是依照分數決定,那不過就回到之前講的聯考病。大學挑人是教授在挑,還是分數在挑?為何教授不能依照自己的偏好挑人,憑什麼「我才是對的」。

    9. 教改跟多元入學加重負擔...
    答:你不要送小孩去學才藝不就得了,不要去先修啥作文班不就好了,不要送去科學班補就沒壓力了啊。然後又要罵不要才藝拚成績就好,直到20年前,南陽街那邊依然是抽籤繳大錢補習的,說的好像我那年代不需要補習人人上台大一樣。

    10. 不管,教育必須要有社會責任,讓窮苦家庭有翻身機會。
    答:又來這種不管統計只管個案的,每一項指標都顯示,多元選入的學生「平均」表現比純考試的好,這結合了興趣跟性向,以及大學教授的眼光,不是只看成績。

    再說,談社會責任跟階級翻身,這些人有幾個念通社會學跟階級理論?我猜一百個裡面不到一個。真的要階級翻身,就前面說的,公立學校優先錄取窮苦人家,醫科等畢業後平均薪資高的科系,必須要有低收入戶跟偏鄉的保障名額,然後只要住在台北市家戶收入高的,一律不准入學。

    顯然沒人願意嘛,真正有意義的階級翻身做法都不要,說穿了就只是自己小孩考不上,很憂慮而已,扯那麼遠。說來說去,就是希望小孩可以在自己家階級複製成功,更可以翻到更上一階,其他人最好都不要複製,醫院院長不傳子而要傳徒(我兒子)。
    ========

    如一些教授所說學測成績已經大致把學校分流了,我可以補充一些。國中會考也把學生做了一次分流,5A跟1A的學校,可以把家長背景都拿出來統計看看,教育部為何不敢公布這種會讓人瞎眼的資料?

    做了兩次分流,到了教授手上都是差不多的人,他們才不會管你備審資料作多細,決定的通常是個人特質跟適性,也不要以為你可以騙過教授,一個中學生透過演講訓練,就可以矇騙混了這行幾十年的教授,家長的想法真的很有趣。

    要我來看,我會看的是成長幅度,以及他本質的優劣,而不是最終成績。很殘酷的現實,人是有聰明才智的差異,還有個性的適才適所,想要透過一套單純的分數來決定未來,這種想法絕對錯誤。

    目前的制度不完善,可以修正,增加各科系的辛勞,但絕對不是走回頭路。走回頭路,對中產的上層最有利,他們最有資源透過反覆操作跟練習,操練到考試高手。

    不相信?去把階級理論念通啦,真的會煩死
    每個人都在我覺得、我認為、我三叔公的小孩花錢準備資料上大學制度好壞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