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廢除人民公社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廢除人民公社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廢除人民公社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6萬的網紅陶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尚未「去神化」的神州 英文裡的「神化」叫做 Deification。一個人被奉為神明上帝的過程,就是 Deification。 但是很奇怪,「去神化」卻不成為 De-deification。英文的字首 De-,通常指「去」,例如「去殖民地化」(De-colonisation)、「去機密化」...
廢除人民公社 在 Beginneros|每日分享冷知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7-16 21:27:46
【#TBT #冷知識重溫系列|#第一次白色恐怖?】 作為管治者,面對政見不一樣的人民,採用「#白色恐怖」的手段,就可以解決問題?為什麼要稱為白色恐怖?白色恐怖有多恐怖? 白色恐怖 (White Terror) 有在人民中散佈驚慌、恐嚇之意。第一次白色恐怖,源於 #法國大革命 時期。 1792年,...
廢除人民公社 在 Beginneros|每日分享冷知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1:59:12
【#掌權者的暴力︱#第一次白色恐怖】 作為管治者,面對政見不一樣的人民,採用「白色恐怖」的手段,就可以解決問題?為什麼要稱為白色恐怖?白色恐怖有多恐怖? #白色恐怖 (White Terror) 有在人民中散佈驚慌、恐嚇之意。第一次白色恐怖,源於 #法國大革命 時期。1792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
廢除人民公社 在 陶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尚未「去神化」的神州
英文裡的「神化」叫做 Deification。一個人被奉為神明上帝的過程,就是 Deification。
但是很奇怪,「去神化」卻不成為 De-deification。英文的字首 De-,通常指「去」,例如「去殖民地化」(De-colonisation)、「去機密化」也就是解密(Declassified),但沒有 De-deification。理由很簡單:因為在英語文化一千年歷史之中,從來沒有將國王或皇后真正「神化」的先例。
英文中的 Deification 是指對英語文化以外的異族部落風俗一種有距離的客觀陳述,不是指英語文化內的一種現象。所以當初英國人鑄字,只創作了 Deification,心思不夠細密,沒有想到「去神化」開頭再加一個 De,就會累贅得可笑。理由很簡單:因為英語民族,從來沒有擔心過自己會出現將君王領袖神化的風險。
也就是說,從 Deification 這個字,看出了英語民族真正的自信。將個人領袖神化是英語民族之外的行為,包括日耳曼人三十年代對待希特拉。在非洲第三世界,「脫殖」之後,許多落後民族也將「翻身作主」的民族領袖神化,像中非共和國的黑人皇帝波卡薩。 Deification 這個名詞,本身就有「他者」的距離,與我無關。
論「神化」的極端,中國人最有感想。人民幣上的毛像,至今是以神明的姿態印製,而不是美鈔上的國父華盛頓或台幣的蔣中正。如果「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王家欣」,則每個中國人心中必有一座喜瑪拉雅山一樣的神明。到目前為止,上溯兩代,這個神明無可置疑,就是毛澤東。
強悍如鄧小平,也只敢「非毛化」,而不是將毛澤東「去神化」。 「非毛化」是 “De-maofication”,對於外國人,聽來莫名其妙。鄧小平只敢將中國的治國基本精神,恢復做生意務實的小農本色,洗除毛澤東文革時鼓吹的共產狂熱,例如廢除人民公社。然而鄧小平以後,沒有一個中國領袖敢將奉若神明的毛澤東紀念堂,由天安門廣場外的中軸線移除,讓這具屍首搬回湖南安葬。
中國人需要神。歷代的皇帝以「天子」自居,也就是神的兒子,與耶穌基督相似。毛澤東不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而是林彪父子所形容「披馬列主義之皮,行秦始皇暴政之實」的一名現代暴君。但為何毛澤東主政時反右、人民公社大饑荒、文革,都沒有引起大規模造反和民變?因為毛澤東搶先一步,在推行此等運動之前,已經用「毛澤東思想」在中國人心目中,建立一座神廟。神明不可侵犯,毛澤東對中國人的摧殘,中國農民視之為神明發怒的天譴。中國人傳統傾向於「認命」,「命」是「天」的體現,可謂「天命所歸」,因此即使餓死三千萬人,「文革」挑起全民內鬥,中國人還是相安無事,俯首接受命運。
中國的改革,從來沒有觸及「去神化」,也就是批判毛澤東這一層。由於「神化」是中國帝王政治的精髓,由此無論如何「深化改革」,必定有一股「暗力」逆衝。這股暗力,不一定是指黨內不同的派系密謀政變,而是指以農民人口為主的全體中國人心中那股埋藏千年的「神力」。大陸城市的「廣場大媽」那種歌舞「風格」,就是與原始部落神明的祭司姿態相同。「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毛主席您是我們心中不落的太陽」。中國政治將毛澤東的神明與太陽掛鈎,而「萬物生長靠太陽」,對於農民人口,農作物枯萎就沒有得吃。中國七十年來的「神化文化」,設計巧妙,緊扣中國人的心理深層,一環扣一環。
本身對「去神化」怕得要死的,忽然說「香港首富李嘉誠遭到大陸官方媒體攻擊是一件小事,只是『去神化』」。眾所周知,李嘉誠從來沒有以「神」自居,反而毛澤東這個上帝,到今日,八千萬中共黨員仍奉為神明。最「神神化化」的人指摘他人「神化」,並大聲疾呼要「去神化」豈不天大笑話?但是話說回來,這樣的笑話,幾十年來夠多了,多添一件也無妨。
要走向真正的現代化,脫離愚昧,擁抱知識,培養理性,提升人格,就像孫中山剪掉二百多年中國大清那條辮子一樣,就是要徹底「去神化」。但話又說回來,對於中國人剪辮子容易,去掉他們心中的那個神,卻絕不可能。中國人一旦全體實現「去神化」,也就是對中國傳統文化基本的否定。自我否定之後,這個民族一片空洞,還剩下了甚麼?這真是一個玄妙得極為有趣的問題。
亞洲首富李嘉誠先生重組資金進軍國際,尤其以投資英國、包括曼徹斯特等公共設施為重點。中國國家主席訪問英國,以近五千億的巨大英國投資,換取得英國皇室和政府的隆重接待。離開倫敦,訪問的另一個城市,隨著大量中國資金進駐房地產,正是李嘉誠先發的曼徹斯特。
因應時勢的資金改組,在企業世界,本來十分正常。船王包玉剛在八十年代初期,眼見航運環球不景,也棄舟登陸購買尖沙咀的海運大廈等房地產。邵逸夫在電影走下坡也進軍電視。投資順應世界經濟形勢,有時要轉移,有時要轉型,完全是金錢遊戲 ABC 的常識。在一些愚昧的人眼中,此一動態,就提升至「大撤資」、「不愛國」的鬥爭狀態。這種人,雖然幾十年來努力學習與世界文明接軌,但是在關鍵時候,總是露出他們的愚昧,令人可笑可歎。
人性為何愚昧至此?因為五百年來,西方的文藝復興,結束中世紀黑暗時代,由西洋繪畫中清一色的聖經題材,發展到蒙娜麗莎和林布蘭的人物肖像。歐洲早已完成了「去神化」的過程。一旦去神化,人性得到解放,就像莎士比亞在「王子復仇記」裡,主角哈姆雷特的著名獨白:人,只有人,才是世界上第一寶貴的。一旦人性得到解放,「神」的人工化、局限性、謊言本質,都逐一暴露。許多人雖然口稱革命,其實從來未將他們心中那座獨裁專制之神徹底隔掉。
做人處世,中國人本來講良心,「舉頭三尺有神明」,對於神是敬畏而內省。中國文化的神明是對道德的約束、良心的肯定。然而,一旦一個統治者將神明的外衣披在自己身上,光明就變成黑暗,創意也淪為閉塞,不再自由,只有壓迫,不再講道理,只有謾罵。
本期的專題是「去神化」,在茶杯中繼續中看世界,別有洞天,但風雲洶湧,山河紛亂。勇於去神化,就是勇於揮手告別一個愚昧的亂世,在自由、開朗、快樂的地方,另覓故鄉。
(CUP Magazine 166 期十一月號「去神化」經已出版,各書報攤便利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