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廔管是什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廔管是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廔管是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廔管是什麼產品中有5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傅志遠 Peter Fu,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早知道我應該聽你的。」某種程度,這句話應該算是一種肯定。可是那天,我一點開心的感覺也沒有。 有一個老伯伯,多年前因為腸阻塞讓我幫他開過刀,這些年一直在我的門診追蹤。 我記得當年那台刀非常困難。 在遇到我之前,他因為腫瘤問題接受過多次腹部手術,結果再度發生腸阻塞後,先在某家醫院接受治療,甚至又...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可能性調查署 #視網膜 #耳前廔管 #雞皮疙瘩 #尾椎骨 #椎間盤突出 你知道你的視網膜根本就裝反了嗎? 人類雖然常說自己是萬物之靈,不過,我們可一點兒也不完美。 相反地,我們身上根本充滿了一堆長在那兒不知道是要幹嘛的東西,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不演化出兩個腦袋 #或是...

廔管是什麼 在 流浪漢堡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28:40

- |談傷病與復健| 幫自己休刊了一個月😅😅😅 還累積了好多漢堡還沒有寫🍔🍔 其實上一篇漢堡是我在開刀前一晚寫的 嘔心瀝血之作,寫完隔天我就進手術室了 - 這一兩年 不知道自己是年紀增長還是疲勞湧現 除了身體意外受傷,還配上病痛纏身 身為一個教練,宗旨是帶給人健康 結果卻常被學...

  • 廔管是什麼 在 傅志遠 Peter Fu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25 20:17:03
    有 1,282 人按讚

    「早知道我應該聽你的。」某種程度,這句話應該算是一種肯定。可是那天,我一點開心的感覺也沒有。

    有一個老伯伯,多年前因為腸阻塞讓我幫他開過刀,這些年一直在我的門診追蹤。

    我記得當年那台刀非常困難。

    在遇到我之前,他因為腫瘤問題接受過多次腹部手術,結果再度發生腸阻塞後,先在某家醫院接受治療,甚至又開刀進去,主刀的醫師發現處理不了,只好把傷口關起來轉診醫學中心。

    當天我是值班醫師,對於眼前這個一定超級困難的案例,我也沒辦法拒絕。果然肚子裡跟倒了醬糊一樣黏成一團,我花了好幾個小時,才從一整團打結的腸子中理出頭緒。

    當時雖然把病人從腹膜炎與敗血症中拉回來,可惜後來仍然產生併發症,術後住了好幾個月才出院。後續的腸道廔管與傷口癒合不良,反反覆覆時好時壞。

    這些年偶爾會需要住院個幾天,使用抗生素治療,或者打些營養針,但至少不需要再開刀(應該說,也無刀可開了~)

    「最好的狀況就是這樣了。能吃、能拉、能睡,雖然傷口偶爾會有分泌物,但至少過得去,而且生活品質影響不大。」病人每一次門診,我總是這樣鼓勵他,也希望他能理解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醫療未必能夠追求完美,病人能從鬼門關前走回來,已屬難得」這是我常傳達給每位病人與家屬的觀念。

    老伯的幾個兒子真的孝順,很努力扛起長期照護的工作。每次來門診時,傷口的照護品質不輸給專業的護理師。其實有很多次,傷口幾乎已經完全癒合,病人也可以正常飲食生活。

    「醫生,你覺得我父親的問題,什麼時候會好?」某次門診回診時,傷口又冒出一些分泌物,病人的兒子皺了皺眉頭,趁他老爸離開診間後私下問我。

    「不會完全好,或者說『好好壞壞』會是常態,這件事我已經講過很多年了。」

    「有沒有可能,再開一次刀,把壞掉的腸子徹底切掉?」

    「我認為很困難,至少以我幾年前幫你父親開刀的經驗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我真心覺得,這是最好的狀況。病人不需要承受再次手術的風險,又可以在生活品質可接受的情況下活著。更重要的是,我不認為再開刀會比較好,我的手術技術雖然沒多好,但也不相信有哪個高手可以克服。

    「可不可以再幫我爸拚一次?」

    「這不是『願不願意』的問題,而是我的專業認為手術不是最好的選擇。」雖然家屬的期待很殷切,可是我仍然拒絕他們。

    開刀對我來說,就只是開刀而已,對病人來說是一條命。我向來不是為了開刀而開刀,也不是為了不開而不開。這時候我不是「不想開」,而是我認為「不能開」。

    某天我在病房看病人,好像瞄到病人的兒子,可是當時他父親並不是我的住院病人。問了護理人員才知道,他們後來去我一位同事的門診,提出手術的要求,同事就讓他住院安排手術。

    同事的決定與專業我當然尊重,如果能幫上病人,也是好事一件。

    據說手術開了很久,術後的恢復也不順利,又再度進入敗血症與死神拉扯的循環。為了避免尷尬,我盡量不去打聽那個病人的後續。

    某天我離開加護病房時,與病人的兒子擦肩而過,他主動叫住我:「早知道我應該聽你的。」

    「會熬過去的,加油!」我只能這麼跟他說。

    離去時,我並沒有因為這句話而有高興的感覺,只是覺得遺憾。

  • 廔管是什麼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0 14:57:00
    有 68 人按讚

    最奇特的疑難雜症案例集 (一) 怪異的痙攣與無法跨出的左腳

    這個案例算是豆花從開始做結構治療以來處理過最困難、最複雜的案例之一,而主訴問題是最奇特的沒有之一,目前已持續調理兩年半多,除了過年之外和這次疫情中間幾乎都是維持每週處理沒有都間斷,雖然表定是處理兩小時,但往往會花超過兩個小時以上的時間來處理,詳細原因看下去就會知道為什麼了。

    她其實四處求醫也有十年以上了,以下是主要傷病史、剛到豆花手上時有的症狀以及目前調理成果:

    重大傷病經歷:

    94.11.17 下雨天騎腳踏車時被車撞,沒有骨折也沒有明顯外傷,應該是被撞到左側,因為左半身多處瘀青以及下巴有縫幾針。車禍後左臀會不時的有輕微痙攣狀況,不嚴重所以並不影響正常生活以及上下班。
    101.12.15 右手因為大力的拉扯導致嚴重扭傷,右肩有打類固醇止痛但導致右手強直性伸直,之後右手就有問題。
    101.12下旬 右腳因為踩空人行道嚴重扭傷。
    106.2.6 肛門廔管因不明原因流血不止開刀,開刀之後痙攣變嚴重,在回復室的病床上有用繩子綁住手腳固定在床上避免痙攣進一步受傷,但是痙攣嚴重到把繩子扯斷,在那之後痙攣發作變的平繁且日益嚴重,開刀的傷口會劇痛之外還有一些奇怪的症狀就陸續發生嚴重影響日常。

    主訴問題:

    痙攣相關問題,最主要問題之一

    身體多處會不時不自主的痙攣且大多會伴隨強烈痛感,主要出現在左臀與左腳,不過全身都有機會痙攣,在調理過程中就有看過雙手、雙腳、肚子、喉嚨出現痙攣的狀況,甚至連眼睛都會一直不自主快速眨眼。變天尤其下雨天、坐車太久、打顯影劑、看牙醫嘴巴張太久、走路太久、躺著、側躺...等都有可能會誘發痙攣,下雨特別明顯,就跟氣象台一樣,另外比較困擾的是晚上睡覺不能正躺或躺左側,左臀壓著久很容易痙攣,會影響睡眠。痙攣西醫的處理方式就是冰敷,但她說沒甚麼效。痛起來的時候會自己用原子筆蓋用力壓蓋掉那個疼痛,但必須大力到會瘀青的程度才有效果。

    目前調理到從每天痙攣到現在大約一周一次且範圍縮小到只有左臀,疼痛感也減少很多,甚至有幾次一整周都沒有痙攣的狀況發生。整體來說痙攣情況比較可以控制,痙攣時間縮短不少,雖然疫情已經接近1個多月沒有調理,也大多還是維持在約一周一次的頻率,且比較能夠正躺睡覺。

    縱軸方面問題,另外一個主要問題,會影響日常生活

    通常在久坐之後會痙攣,而痙攣之後腳的問題就會出現,非常特別的狀況,左腳會變得沒有辦法控制,無法讓左腳向前邁步,就好像在演默劇一樣,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擋住,有時候左腳連抬也抬不起來,就算用盡吃奶的力氣抬起來但是沒辦法往前放,左腳好像已經往前了,但是身體怎樣也沒辦法把重心移動過去,但說也奇怪倒著走、螃蟹左右走卻又都可以,就唯獨往前不行且大部分會伴隨疼痛。

    調理後或痙攣後很容易會出現她所謂的無法三合一的情形,也就是從椅子上站起來、坐下到椅子上、往前走三個看似非常平凡的動作,沒有辦法同時存在,有時會可以站起來往前邁步,但就怎樣就是坐不下去;有時變成可以往前走跟坐下,但一坐下就站不起來了;有時變得可以坐可以站,但就是走不出去,從外人的角度來看真的很像是在演戲,用力想坐下但是有人把她拉住,用力想站起來但屁股像是被黏在椅子上一樣。這是最難處理的部分,有時剛調完的當下是可以,但走一下下可能10分鐘就又有問題,更極端的狀況是可以左腳能夠往前跨一步但就是跨不出第二步,所以大部分時間需要她留校察看,讓她在旁邊感覺一下,在每個case中間的時間或吃飯休息時間再來觀察,調到最近有蠻高的機率調完就可以直接回家了。

    另外還有一種更特別的狀況,走醉步,忽然間沒有辦法自己平衡,走路會搖搖晃晃的,一不注意可能會到,久坐站起、痙攣後或調理後都有可能會出現,目前判斷的原因是跟車禍有關,準確來說是跟左胸前很大的張力拉扯到頭頸造成的,把左胸前很大的張力鬆開之後這樣的情況就幾乎沒有再出現過了。

    有教如何掌握重心的走,回家之後她要自己復健,一開始的目標是要能夠連續走路1小時,一來是要讓她慢慢能夠回復正常生活,二來是能夠確認調理的效果,痙攣是否真的能夠被控制,左腳的問題點在甚麼地方。調理後還是需要自己運動去建立身體的感覺,讓原本不能動的活動,調理開可以動的活動之後真的不能動的地方才會顯現出來,從一開始的10分鐘休息一次,慢慢加到30分鐘休息一次,到現在已經能夠連續走路1小時目前當下以及當天晚上都不會痛,且不會癢了。接下來的目標就是能夠跑步,疫情爆發前有嘗試過幾次,這樣會把痛點引誘出來然後處理,再來以跑的當下以及跑完後不會痛為目標繼續努力。

    長途的交通工具只能坐休旅車,腳要有空間能夠活動,一般公車、火車、高鐵因為腳要一直彎著會很痛,也可能誘發痙攣,到達目的地要下車時左腳受力時很容易會劇痛,一定要從右腳先受力,不坐完車很容易不能走,調理後應該可以坐比較長途的車,不過沒有試過還不確定。

    另外也無法坐機車,首先是腳跨不上去,就算跨上去骨盆也會很痛,就算不痛上去,下車時左腳一踩地整個重量放上去會劇痛,必須要小心地從右邊下,當然也沒辦法騎腳踏車,調理到現在是可以跨坐上機車且乘坐1小時以內不會痛也不會痙攣,也可以自行騎腳踏車20-30分鐘了。

    雙腳很怕冷,像是從骨子裡面冷出來的,晚上要傳厚毛襪才睡的著,同時身體、手也怕冷,連夏天都不開冷氣要蓋棉被才睡的著而且還不會流汗。現在體溫有比較高,手腳也比較不怕冷,夏天晚上會被熱醒,比較接近正常人的狀況。

    橫軸方面問題,次要的問題,是調理一段時間後才發現的

    兩手的協調控制度都很差,沒辦法慢慢的把手抬起來,同時兩手抬的角度只能90度跟180度,其他角度都無法維持,肩膀、手肘無法放鬆自然下垂,尤其是右手有時會不受控,因為一次右手很痛打完類固醇針劑後右手痛到整個強直性伸直,後來一些特定角度就會復發,當想要把右手往前或往後繞圈就會卡住,同時誘發右手會強直性一直維持舉手的動作且伴隨疼痛。目前調理到左右手都能夠往前往後繞圈不會卡住也不會誘發舉手,可以控制手慢慢抬且角度較大,這個也是要她回去復健的一個部分。

    右手腕、手指不太能出力且無法做精細的動作,無法自己扣後扣的內衣且寫字會很醜,目前調到可以扣後扣內衣,寫字也沒問題了。

    兩手跟腳一樣容易冰冷,現在有溫度了。

    其他問題,另外一個很困擾生活的主要問題

    除沒甚麼食慾外,一天還會上4次以上的大號,外出會很麻煩,手術後體重從五十五掉到四十九人會很虛,雖然她有努力吃,但只要一痙攣後體重就會快速的掉。調理到目前大號可以控制在2次左右,並且比較有食慾體重也回復到五十一公斤了。

    嘴巴沒辦法一直張開,左邊顳顎會很痛,而且會誘發痙攣,所以在看牙醫非常頭痛,目前調到比較穩定,她的牙醫有說現在比較穩定可以做治療。

    四肢乾癢,手術前是兩膝蓋皮膚會癢,左側大於右側,手術後拓展到全身癢,無法待在冷氣房太久,調到現在癢的狀況有改善。

    有時會嚴重乾咳無痰吃中藥西藥都無效,調理後有改善很多。

    月經時開刀傷口會劇痛且痙攣會變的嚴重,人也會非常虛弱,幾乎都要躺在床上,調理後疼痛與痙攣的狀況都改善很多。

    豆花調理兩年半覺得造成這些症狀的原因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亂。

    縱軸、橫軸、前後軸都整個亂成一團,筋膜結構因為幾個主要巨大的外力位置錯位,整個筋膜網絡扯亂,整體張力系統是一團混亂,在一團混亂情況下強行使用,整個路徑就更加紊亂不堪,身體的緩衝空間、代償結構用到極限,完全沒有自行調節的餘地,所以大腦發出的訊號與接受到異常的訊號相互影響下導致很多奇怪的症狀。

    而為了要得到"亂"的推論豆花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才理出個頭緒,因為痙攣、不能久坐、腳無法彎曲...等代表很多結構治療的手法無法使用,因為會痛到坐不住、坐著的時候抬腳的動作會痛到逃開、坐太久會痙攣,還無法正躺太久、正躺屈膝也無法控制、側躺腳彎不起來,甚至還不能趴著,更別提手還不會放鬆,90%以上常規的結構治療手法都無法操作,必須要完完全全靠手感、知識去不斷的嘗試,從實際反應中累積經驗與校正方向,慢慢把亂成一團的結構理出方向。

    每次就是要調到不痛、能走、能站、能坐才放他回家,因為沒有處理好她沒辦法上車回家,只能想盡一切辦法,所以每次調完後都會有一個留校查看的時間,讓身體與大腦休息並且適應一下之後再視狀況處理,每個時段之間的空檔、中間吃飯休息的時間,甚至到全部的人都處理完,晚上9:30再繼續處理,有一次印象很深刻在跨年的那天晚上弄到11點才處理好,差點就要在診所跨年,還好最後有處理好。

    一直到2020下半年有幾個重大突破,找到幾個結構張力的癥結點,整個症狀有好轉很多,幾乎所有上面說的改善都是這在這之後改善的。

    目前處理了四個主要的結構張力的癥結點:
    1.車禍傷到左手跟左腳
    2.右手被嚴重拉扯
    3.右腳嚴重扭傷
    4.腹部不明原因的巨大張力以及肛門廔管的疤痕

    而這些癥結點與前面所說的症狀也都有關聯性,案於篇幅的關係,整個結構治療的思路、邏輯與推斷以及要求復健的內容與原因會分幾篇來寫,這個真的是目前豆花寫的最困難、最複雜的案例。

    #疑難雜症是進步的開始

    2021.7.10 豆花藥傷科

  • 廔管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7 21:29:40
    有 298 人按讚

    去年一個一如往常的日子,一如往常地打開臉書,表情卻瞬間僵硬。一個我很熟的朋友,一起喝過酒,一起跳過舞,一起在租屋處打滾耍廢,一起寫稿採訪,一起窩著聊未來的朋友,突然檢查出慢性腎衰竭末期。
     
    他發出求救貼文說,因為事情很突然,家人沒辦法趕來陪病,住院還要好幾天,希望有時間的朋友能來陪伴他。那是我見過最洶湧的人際網串聯,很難想像在人人嘴裡把很忙沒空當常態的三十好幾,瞬間有幾十人衝出來大喊我我我,我有空,我有空,需要什麼盡管找我,沒問題我OK,只要柏軒好就好。
     
    這個人際網還迅速生出了公用表單,人人在上面填寫排班表,我這個自由工作者是理所當然的閒人,都還有點排不進去(而且一次只排一小時),騎了長長的車到榮總,又因為疫情關係,陪病有人數上限,有點焦慮地在門外填了長長的陪病問卷,送出,終於順利進了閘門。
     
    「你有什麼可以吃啊?」我看著柏軒在便當裡挑挑揀揀,夾了很多東西出來,不能吃。水果盒打開也挑了很多東西出來,鉀離子太高不能吃。
     
    明明平常去他家,他都是整個籃子的零食端出來給我挑,老是跟我說這個好吃、那個好香,什麼東西都能吃光光的柏軒,現在要對自己的飯菜挑挑揀揀,旁邊一個小紙杯,裡面擠滿了藥丸,配飯嚥下。
     
    這不是三十幾歲會接觸到的人生,我雖是陪病,卻在旁邊發楞到手足無措,話到嘴邊又嚥下去,最後吐出來的是:「沒事,你不吃的放旁邊,我幫你吃。」
     

    ***
     
    我去的那一個小時,剛好輪到柏軒要聽洗腎衛教,柏軒爸和柏軒招呼我一起去吧,我想說能離開病房透透氣是好事啊,尾隨他們到衛教單位,沒想到在在電視機前坐定後,迎來是對病人來說相當直白的影片。
     
    洗腎大略分為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是要在洗腎中心做,透過手臂上廔管輸出血液,清理後再輸送回身體,一周三次,每次四小時。腹膜透析可以在家裡做,但每天要四五次,一次半小時,開口是在肚子上。
     
    為什麼我會現在還記得呢?因為我不但看了衛教影片,還在跟柏軒醫院看到正在做這兩種透析的病人,隔著窗看到一位腎友阿姨提著要換的透析液,正要幫自己注入肚子裡;洗腎中心滿滿的整排病人,手上是管子和機器聲,柏軒說,你看,我的皮膚跟他們顏色一樣,我真的是腎友。
     
    我輕輕順著柏軒的背,什麼都不能做了我只能做這個,很無助地抓著對方的手交換支持,衛教中心還有一位被推著輪椅進來的阿姨,眼神極度厭世與嫌惡,無法接受這是接下來的人生。是啊誰能接受?在疾病面前,誰會說自己準備好了?又誰有什麼資格和疾病討價還價?因為自己平常吃素?善良?有運動習慣?還年輕?
     
    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疾病就是疾病。
     
    「我一開始其實超級崩潰的。」柏軒說:「第一時間想,我絕對不要洗腎,我就只用自然療法,真的沒用就死了算了。」
     
    「後來就開始討價還價啊,想說能不能還有機會,或是拖拖看,我認識很多很厲害的人,應該有可能改善吧?」
     
    「啊,這是不是就是所謂的『哀傷五階段』呢?」

    「否定、憤怒...」、「還有什麼,討價還價、沮喪...」
      
    我和柏軒就這樣開始練肖話,我跟他生日差一天,某種程度上個性有點相似之處──神經斷裂的那一刻會性格轉變,極具幽默感,各種拿慘烈的處境做基底,調出的黑色笑話傾巢而出。
     
    那種笑話,只有柏軒能說,也只有真的在地獄走一遭的人,才有資格講地獄梗。
     
    《腎友川柳》就是這樣一本書。
     
    ***
     
    原本我是不看詩集的,主要是因為看不懂,但這本完全看得懂。
     
    比方說,

    「你還好嗎?」
    「爛透了唷。」
    開始敢這樣回答。
     
    ***
     
    申請重大傷病卡
    怕自己病得不夠嚴重
     
    ***
     
    申請重大傷病卡
    服務人員問:你能自己一個人生活嗎
    眼淚快掉下來
     
    ***
     
    不需要生病過,也不需要陪病過,你就看得懂。他把生命華美的袍子撕破了,讓你看看裡面的蚤子。
     
    你一定能看懂,只要你也被生命的蝨子咬過,那個癢處與抓痕,就是《腎友川柳》。
     
     
    ***
     
    這是一本自費出版的書,不過柏軒聽到我要幫他寫分享很高興,特別說要送一本給讀者抽書當禮物,所以這次的抽獎,我們用比較特別的方式進行:
     
    請在本篇按任一個心情+留言「給柏軒的一句話」,可以是鼓勵支持、或是為什麼想看這本書,我們會在7/12(一)選出最有感的一位,贈送這本《腎友川柳》給他。
     
    當然也更希望大家從各通路支持,這本封面和紙質觸感都非常細緻精美的作品,拿在手上很輕,但文字很深,有點沉甸甸的好書。

  • 廔管是什麼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23 20:00:05

    #可能性調查署 #視網膜 #耳前廔管 #雞皮疙瘩 #尾椎骨 #椎間盤突出

    你知道你的視網膜根本就裝反了嗎?
      
    人類雖然常說自己是萬物之靈,不過,我們可一點兒也不完美。

    相反地,我們身上根本充滿了一堆長在那兒不知道是要幹嘛的東西,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不演化出兩個腦袋
    #或是可以換了再換的牙齒
    #又或者不喝X牛就長出一雙翅膀
     
    **影片最後有可愛的小謎題喔,快留言說說你的答案**
     
    延伸閱讀:
    視網膜竟然裝反了!演化留給人類的奇怪結構──《人類這個不良品》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2295
    近路不走走遠路,喉返神經的奇幻之旅──《人類這個不良品》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52298
    退化?進化?不如說是演化-《退化原來是進化》書評
    https://pansci.asia/archives/50583

  • 廔管是什麼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4-11 14:02:48

    「當摯愛親屬臥病在床,醫師建議放置鼻胃管時,究竟該不該同意?」知名作家瓊瑤認為放鼻胃管是對丈夫平鑫濤的折磨,但前妻的三個子女卻持相反意見,掀起兩方論戰,「鼻胃管」也成為熱門話題。

    鼻胃管是什麼?

    顧名思義,鼻胃管是一種導管,因為需從鼻子一路放入胃部,管長超過100公分都有,胸腔重症科醫師蘇一峰說明,主要是患者出現「吞嚥困難」的情形時會使用。

    怎麼樣的患者可能會出現吞嚥困難?他表示,老化、失智、中風等,都會造成吞嚥困難,患者就容易嗆到導致吸入性肺炎,更嚴重還可能會需要插管,進加護病房。「此時我們就會建議患者使用鼻胃管,透過鼻胃管餵食,就不用自己吃東西。」

    鼻胃管的缺點

    1、造成患者不適
    蘇一峰醫師透露,鼻胃管是會造成患者相當不舒服的醫療處置,經過口咽會有嘔吐、咳嗽反射,因此患者插鼻胃管時,通常都會出現咳嗽、嘔吐、乾嘔等症狀。

    2、裝設過程困難
    「不是醫師推鼻胃管就好,還需要病人配合吞口水,」蘇一峰醫師解釋,要順利裝置鼻胃管,需要患者配合醫師吞嚥鼻胃管,就像平常吃飯一般,將導管吞進食道中。

    但問題在於,有些患者已經失智或中風,無法自行吞嚥,甚至會抵抗放置,就會以咳嗽、嘔吐等方式排拒鼻胃管,導致過程非常困難。加上鼻胃管一個月必須更換一次,因此患者每個月都必須重複痛苦的過程;而有些患者因為鼻胃管造成不舒服,會自行將導管拔除,同樣又得經歷一次痛苦的重放鼻胃管的過程。

    3、易造成鼻腔受傷
    蘇一峰醫師說明,鼻胃管放久了容易造成鼻腔受傷,包括鼻腔壓瘡、潰瘍、出血等;放置過程也可能桶到鼻腔黏膜造成流鼻血,「其實是相當不舒服。」

    胃造口是什麼?
    胃造口,是透過手術或內視鏡在腹壁上打洞穿孔至胃內,擺置一條胃造廔管,作為長期灌食之用。蘇一峰醫師表示,胃造口的好處在於施行時患者幾乎沒有感覺,「有時候病人一邊看電視,我們一邊就完成了。」

    比起鼻胃管,胃造口手術較舒適
    雖然相較鼻胃管,胃造口聽起來對患者負擔較小,台灣目前使用率卻不高,蘇一峰醫師提及,原因在於錯誤迷思。許多人聽到「胃要打一個洞」,心裡就難以接受,因此傳統鼻胃管仍然是多數人的選擇。

    蘇一峰醫師說,如果患者的鼻胃管並非暫時性的,要放置半年、一年,甚至更久,通常會建議以較舒適的胃造口、胃造廔手術替代,「而且對病人而言也是比較有生活品質的選擇。」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相關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不抽菸卻得末期肺癌!醫師警告:空汙正嚴重威脅你我生命!|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Ej3_8PNlee4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醫師,幫爸爸放鼻胃管好不好,我不想看他餓死...」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716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蘇一峰 #鼻胃管 #胃造口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 廔管是什麼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4-02 19:57:42

    你有想過當面臨人生試卷中最後一道題目時,該怎麼回答嗎?我們該如何畫下生命最圓滿的句點?而當生命走到末期,強行續命帶給患者的是一線生機,還是無限痛苦?加護病房醫師陳秀丹分享自身經驗告訴我們:適時放手才是真愛! 

    插鼻胃管:被綑綁的老年

    陳秀丹醫師指出,現在的先進國家在患者生命末期時,「不插鼻胃管」已是共識。為什麼?因為插鼻胃管無法有效避免吸入性肺炎。她進一步說明,鼻胃管及胃造廔等措施,只能避免患者因飲食中的牛奶或水等嗆到,造成吸入性肺炎,但患者自身的口水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我們的口水是24個小時都在分泌的。」

    此外,陳秀丹醫師也提到,插鼻胃管反覆摩擦,也很容易造成食道及胃部受傷,產生上消化道出血。更有一些老人家插鼻胃管覺得不開心,就會想要自己去拔,而醫院的對應措施通常是將他們的雙手綁起來,「我們的老年變成一個被綑綁的老年,」她表示,這是對老人家很大的不尊敬。

    生命末期:老天給我們的退場機制

    陳秀丹醫師指出,北歐將生命末期訂定成18個月。以往他們也同樣插鼻胃管,但近幾年開始反思鼻胃管造成的傷害,因此現在都強調生命末期不插鼻胃管,甚至提出:死前兩周才臥床。

    陳秀丹醫師說,老天將我們生下來,也給我們很好的退場機制。

    當一個人老到、病到不能吃的時候,沒有額外給予水分時,我們腦內的嗎啡生成量就會增加;當一個人心臟、肺臟不好時,二氧化碳沒辦法排除,持續累積就會造成二氧化碳性昏迷;當一個人肝功能下降,阿摩尼亞(氨)代謝出問題時,我們血液中的阿摩尼亞(氨)將增加,就會造成肝性腦病變。

    她說,上述狀況其實都可以讓一個人「比較舒適地離開」,這就是老天爺給我們的一個很好的退場機制,只是我們都忘記了。

    適時放手:向殘酷的仁慈說再見

    「有生必有死」陳秀丹醫師表示,看待「老病死」的過程要保持平常心,而且所有事情都要事先規劃。死亡並不是一個禁忌,因為隨時都有可能面臨一個導致自己永久失能,或馬上死亡的重大事件;因此當我們還健康時,就應該思索該如何面對。

    「能夠放下自己是智慧;能夠放下別人是慈悲。」陳秀丹醫師強調,醫師面對再怎麼急救都無法救回來的患者時,要學會放手;我們面對老病、甚至要死亡的父母親時也相同,「放了手,他就得到自由。」

    陳秀丹醫師指出,全世界都很欽羨台灣的健保制度,但「健保給付無效醫療」這件事情勢必得好好改善。許多末期患者被無情地用現代化的醫療強行續命,苟延殘喘地活著。她認為,如果健保不給付這塊無效醫療,相信許多生命末期的人不會多受苦。

    活著,是為了感受生命的美好

    陳秀丹醫師透露,在自己從醫的26年中,看過許多人痛苦地死去,但也看過許多人走的時候非常安詳,氣氛也十分平順,「因為這個人他知道自己要走了。」她說,這樣的患者對於死亡的準備工作也做了好幾年,周邊的親友也可以接受他的離去。

    「這樣的死亡是被期待的、是不慌張,且是很大的福報。」陳秀丹醫師表示,醫院會給予一些嗎啡、鎮靜劑,以及讓患者更舒適的藥物,讓他們在生命的最後一哩路,可以很安詳、很有尊嚴。

    「死亡最深層的意義,就是要讓活著的人活得更好。」陳秀丹醫師強調,我們活著就是要享受人生,如果一個人只有呼吸、心跳的活著,就是所謂的「生物式生命」,但生命的重點是需要感受到外界給予的愛及美好,這才是我們應該過的「傳記式生命」。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每個人都是一本傳記。」我們該如何書寫,讓寫到最後一頁時,還是同樣的美好,靠得是智慧。因此,陳秀丹醫師提醒,一定要簽預立醫療指示,保障自己的善終。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早安健康4月號《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課》
    全台各大超商書店熱賣中,早安健康嚴選商城免運特惠中!
    https://shop.everydayhealth.com.tw/product_detail.php?product_sn=1710

    【相關影片】

    重症醫師的生命課程。到那一天,我不要被插鼻胃管︱陳秀丹醫師
    https://youtu.be/cG-F2baV7Bs

    必學!重症3堂課。插管、氣切、心肺復甦術︱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diVvzoP-2f8

    必學!照護2堂課。鼻胃管、胃造口︱蘇一峰醫師
    https://youtu.be/xnb2oZUVs3U

    【相關文章】

    病床上的選擇權,關鍵18問:當家人倒下,你能做對醫療、照護的選擇嗎?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1431

    陳秀丹醫師: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744

    要不要幫父親放鼻胃管?安寧醫師:父親自己答了這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7978

    #陳秀丹 #病主法 #預立醫療指示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