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康軒首冊電子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康軒首冊電子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康軒首冊電子書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臺灣漫畫基地 Taiwan Comic Bas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學會道別,才是真正愛牠。」 漫畫家LONLON實地取材鳥會與志工,觀察、臨摹多種鳥類。真人真事改編,以野鳥為師、自然為校,探討以愛為核心的課題──生命教育。 《再見信天翁》試閱👉https://bit.ly/35ZN8Cj 《再見信天翁》電子書👉Readmoo/BOOKWALKER/my...
康軒首冊電子書 在 臺灣漫畫基地 Taiwan Comic Bas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學會道別,才是真正愛牠。」
漫畫家LONLON實地取材鳥會與志工,觀察、臨摹多種鳥類。真人真事改編,以野鳥為師、自然為校,探討以愛為核心的課題──生命教育。
《再見信天翁》試閱👉https://bit.ly/35ZN8Cj
《再見信天翁》電子書👉Readmoo/BOOKWALKER/myBook/博客來
-
#故事簡介
渴望回歸海上的信天翁、邂逅小學生志工的幼鳥斑鳩兄弟、
折翅落難的大蜂鷹、化身親善大使的呆萌貓頭鷹……
「快聯絡台北市野鳥學會!」
落難鳥兒在各地被拾起,送到救傷中心。志工肩負保育使命,與時間賽跑、死神拔河,寄予絕望生命新生機會,但搶救之後的照護,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真實故事改編,野鳥志工遇上搞怪鳥活寶,展開笑中帶淚的救護任務!
-
#作者是誰
LONLON
作品風格喜歡熱熱鬧鬧的,擅長營造賀歲片般的氛圍。
以兒童漫畫出道,曾在CCC創作集連載數部短篇作品,並在巧連智、地球公民、國語日報、小天下未來少年未來兒童、康軒等創作。2012、2013新北市動漫畫徵件競賽首獎雙冠。漫畫作品:《巧藝奇緣》/第一集。《再見信天翁》/全一冊。《再見信天翁》/2020獲金漫獎年度漫畫獎。
-
#圖片出自跟著臺漫過暑假官網
#聯名手搖杯活動準備開始
#金漫獎漫畫家
2021跟著臺漫過暑假
康軒首冊電子書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倫敦大學研究:1/3冠狀病毒確診者出現譫妄(Delirium)的精神病症狀!】:COVID-19 (coronavirus disease-2019,新冠病毒)以及所造成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絕不止於實際得到時所造成的身體傷害,健康大眾在面對目前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威脅下,光想到COVID-19 這場戰役帶來的社交距離拉大、生活型態改變、工作穩定度的影響、未來可能的整體經濟衰退,每個人或多或少在精神心理上也都會受到影響,更嚴重的可能還會導致嚴重的焦慮憂鬱、心理創傷。(資料來源:【註1】)
《刺胳針-精神醫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最新的一項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3559包含SARS、MERS、COVID-19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數據指出,COVID-19患者的譫妄【註2】在感染的急性期時,有不少的比例:
在COVID-19的研究中:一項研究加護病房譫妄的比例約69%;另一統計則顯示在感染後死亡的82例患者中,有17位也(21%)出現意識狀態改變的譫妄症狀。治療出院後,三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有執行障礙的認知功能問題(dysexecutive syndrome,也就是譫妄的症狀)。
這份研究顯示:罹患新冠肺炎的患者,和其他冠狀病毒(SARS, MERS)感染類似,在恢復後不會產生精神疾病。但醫護人員仍需要注意康復後的患者更長期是否有憂鬱、焦慮、創傷壓力後症、以及罕見神經精神疾病的可能性。(資料來源:【註3】)
據美國 CNN 報導,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5月18日表示,因新冠肺炎而住院治療的重症患者中,康復後出現譫妄、意識模糊和躁動等精神疾病症狀的可能性較高,他們認為,新冠肺炎重症會導致患者出現精神疾病症狀。
醫學期刊《Lancet Psychiatry》中,倫敦大學學院精神病學教授Jonathan Rogers及同事對過去兩種冠狀病毒感染者的情況進行了回顧。這兩種病毒分別是2002年至2004年流行的病毒SARS,和目前仍有人感染的MERS。
Jonathan Rogers表示:「雖然沒有證據能夠證明常見的精神疾病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一個特徵,但還是建議臨床醫生檢測患者的精神狀況,如憂鬱、焦慮、疲勞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Jonathan Rogers指出,就像SARS和MERS患者那樣,醫生需要關注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在康復後的幾週或幾個月內出現這些精神症狀的可能性,對精神症狀的監護應該成為醫療護理的常規內容。
當然,確診精神疾病者還是只佔了少部分,Rogers同時補充指出,團隊對3550多例新冠肺炎病例進行了分析,發現在感染病毒之後,大部分人不會出現精神問題,還需要更多有關新冠肺炎患者相關精神症狀的數據予以佐證。(資料來源:【註4】)
■ 回首SARS,對醫護人員的衝擊有多大?精神科權威這樣說…
2003年3月,SARS侵襲台灣,導致1萬3000人遭到隔離、356人受到感染,其中73人死亡。當時台灣民眾聞之色變,經過各界的努力之後,疫情才在7月初獲得控制。
■SARS過後... PTSD、憂鬱、恐慌仍在蔓延
「雖然制定了種種防疫措施,然而對於病患及醫護人員的精神心理健康的照護,卻如一片沙漠。」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回顧SARS期間,影響最大的莫過於醫療護人員,除了身體上可能受到感染的威脅,在心理精神層面上也造成影響,例如災難後經常見到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及失眠症。
■ 將接觸SARS的程度定義為不同劑量
以劑量效應(Dose-Response)的方式來探討其身心問題:
「劑量最低」的是被隔離的醫護人員。
「中度劑量」的是直接照顧SARS病患者。
「重度劑量」的則是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
■曾受隔離的醫護人員,身心狀態變得更強
SARS盛行期間,這些被隔離者在工作、社交與家庭上的互動關係上,受到中等程度的干擾;然而研究也發現,家庭的支持提供了保護因子,可以降低受隔離者的身心壓力。特別的是,在SARS後的6個月,發現這107位被隔離者的身心狀態,比對照組的122位醫護人員來得健康,顯示小劑量的壓力,可能使心理、精神相對增強。
■曾照顧SARS病人,憂鬱症發生率高13倍
第二項研究是在SARS盛行時、針對在SARS病房直接照顧病患的70位醫護人員,進行為期1個月的身心狀態評估,同時以非SARS病房的32位醫護人員做為對照組。結果發現,SARS病房的憂鬱症發生率,比非SARS病房高出13倍,而失眠的發生率則高出4倍。
■醫護人員曾受感染,數年後腦神經仍脆弱
第三個研究是針對22位在照顧SARS病患時受到感染的倖存者,進行1.5年及4.5年的追蹤研究,包括精神症狀、認知功能、壓力激素及腦造影(測量腦神經細胞活動),結果發現,在SARS盛行時2/3以上的個案都得到急性PTSD及重度憂鬱症;1.5年後降低至1/3左右;4.5年後僅3到4位仍有輕微的殘餘症狀。
認知功能的測驗則發現,患者的語言記憶在4.5年後仍比對照組差。在壓力系統的挑戰試驗亦顯示,相較於對照組,罹患SARS的醫護人員有功能失調的現象,而且其左側海馬迴的神經細胞活動力也較低。
這些結果更進一步證實,罹患SARS的病患長期處於低氧狀態、使用大量類固醇以及精神嚴重創傷的聯合效應,在4.5年後,腦部的海馬迴及杏仁體仍有殘留損傷,這種腦神經的脆弱禁不起生活壓力衝擊,容易導致精神症狀再度發作。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蘇東平強調,在任何生物災難發生時,人們內心的害怕、不確定性是十分普遍的;從過去的經驗中,他認為在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中,評估、支持、治療和服務等精神醫療也是不可或缺的,更是主要且必須的目標。(資料來源:【註5】)
■譫妄(Delirium)
譫妄(Delirium)在精神醫學的診斷分類中屬於「認知障礙疾患」,「認知」,一般指的是「記憶力」、「定向力」、「判斷力」、「計算能力」、等等大腦功能。
一個人會有「認知障礙」表示他的大腦功能已由於某種因素而造成損傷,這些因素可以是顱內局部性的(如腦細胞退化、腦部腫瘤),也可能是全身性的(如內分泌異常)。
通常「失智」是慢性、持續性腦功能退化而造成的;「譫妄」則是急性腦功能受損的一種表現。
「譫妄」病患最常出現的症狀是:
▶ 注意力散漫及定向力不佳,且或多或少有意識清醒度減低之現象。病人看起來迷迷糊糊的,對人、時、地搞不清楚,無法集中注意力和你對話。
▶ 病人可能出現精神病症狀,所謂「精神病症狀」是指較嚴重的思考、知覺或行為異常。例如幻覺、妄想等。
▶ 較常見的是「視幻覺」,病人會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可能是鬼怪、小動物;可能是早已過世的親人;可能看到地上都是水,天花板在動 .......等等。「被害妄想」也常見,病人會以為有人要害他,以為醫護人員會對他不利,因而引發焦慮、害怕或激動行為。
▶ 睡-醒週期會因腦功能受損而變得紊亂,病人晚上不睡覺、吵鬧、激躁,白天卻呈昏睡狀態。
▶ 病程為波動形式,時好時壞大,部份病患病況嚴重時會激動不安,有些人甚至出現拔點滴、打人或到處亂跑行為,這時就需要適度的約束或醫療處理,以保護病人。
▶ 另外有些病人「譫妄」時卻變得遲緩呆滯、動作量少,整天躺床,未仔細檢查會以為他情緒不好、憂鬱,或以為他在睡覺,這種情況易被忽略而誤診,更需小心。
▶ 在病況和緩或復原後,病人不記得發生過什麼事,有失憶的現象。
(資料來源:【註6】)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註1】
台灣精神醫學會【Taiwanese Mental Health Guideline for COVID-19 Global Pandemic 面對新冠病毒疫情,台灣精神心理健康指引】: https://bit.ly/30CY8nH
∎【註2】
「譫妄」
1. (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 )「淺談譫妄」:https://bit.ly/2YyGvmi
2. ( 探索大腦的會談地圖)「急性大腦衰竭:譫妄(Delirium)」:https://bit.ly/2Aw6SS3
∎【註3】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論壇COVID-19學術專區】:
Psychiatric and neuropsychiatric presentation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coronavirus infection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with comparison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轉譯文章:https://forum.nhri.org.tw/covid19/virus/j_translate/j1108/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林煜軒醫師摘要整理)
∎【註4】
Heho健康「倫敦大學研究:1/3冠狀病毒確診者患精神疾病!」:https://bit.ly/3d1XUsW
∎【註5】
健康2.0「回首SARS,對醫護人員的衝擊有多大?精神科權威這樣說」:https://bit.ly/2B0CNdg
∎【註6】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長庚診所)【失智與譫妄】:https://bit.ly/3hiICDD
➤➤照片
∎ (愛長照-「容易被誤解為失智症的疾病:譫妄與老年憂鬱症-《改善失智症的八大法則》」:https://bit.ly/3hqtZOH )
∎ (藥師公會全聯會)(藥師週刊-第2086期-107/10.8 ~ 10.14) 【淺談早發性失智症(2)- 失智症、譫妄、憂鬱症三者比較】:https://bit.ly/2XVErWs
∎ (衛生福利部)「失智症診療手冊」:https://bit.ly/2ULgH5v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forum.nhri.org.tw/forum/book/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forum.nhri.org.tw/forum/category/conference/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健保署 #中央健康保險署 #五南圖書 #國家書店 #五南網路書店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COVID-19 #Wuhan coronavirus #新興傳染病
#2019COVID19 #2019COVID19News
##譫妄 #Delirium #Lancet Psychiatry #PTSD #憂鬱 #恐慌 #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蘇東平
LANCET /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康軒首冊電子書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2019.01.01
鹽分地帶文學「道歉啟事」專題
作品〈之後 Ⅱ〉
2019.01.01
臺北文學季「52 赫茲」專題
作品〈洞〉
2019.01.01
文訊「選書職人們的快樂實驗場」專題
專訪〈為了百分之五:訪 Readmoo 讀墨電子書團隊〉
2019.01.01
臺北文學季公車詩文刊載
作品〈並不〉
2019.01.09
楊婕《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
書序〈楊婕〉
2019.01.20
大家一起看藍色蜘蛛網 深入調查隊長場
2019.01.26
大家一起看藍色蜘蛛網 念念不忘旁白場
2019.01.30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習營
座談「透明與被透明」
#
2019.02.01
文訊「一頁知年」專題
專訪〈一路走到起點:訪春山出版總編莊瑞琳〉
2019.02.16
台北國際書展
隱匿詩朗讀「若是沒有詩,我將無以為人」
與孫梓評、陳柏煜
2019.02.24
大家一起看藍色蜘蛛網 走馬看花告別場
2019.02.28
高雄駁二「愛老虎油」展
作品《蘇菲旋轉》參展
#
2019.03.01
印刻文學「光陰書繭」欄目
作品〈青蛙〉
2019.03.08
楊婕《她們都是我的,前女友》
發表對談「誠實作為寫的代價」
與楊婕
2019.03.10
實中校刊社
受訪
2019.03.23
迷你詩集《鼻音少女賈桂琳》出版
2019.03.23
張東校刊社《不僅是什麼而是什麼而已.奸惡》三刊
作品〈幻肢〉
2019.03.24
宿舍 199X dorm 創刊號《修復映像》
作品〈偶〉
2019.03.25
銘傳大學古靜兒「BOOKS 議」
受訪
2019.03.27
目宿媒體「你寫我讀」專欄
讀鄭聖勳〈占卜〉
2019.03.30
中科實中校刊社
受訪
#
2019.04.01
文訊「淘氣的文學備忘錄」專題
隨筆〈夏宇、李柚子、吳鑑軒〉
2019.04.13
幼獅文藝文學導航春季班
座談「讓世界參與你的寫作」
2019.04.27
聯合副刊「童話詩」專題
作品〈填充題〉
#
2019.05.28
釀電影「釀酒師」專欄
專訪〈以過去擦拭現在:專訪林奕華,談「舞台映画」系列上映〉
#
2019.06.01
讀冊詩人節策畫「什麼,詩人也要___嗎?」
2019.06.01
宿舍 199X dorm 第二刊《自己的不等式》
作品〈到北車找陳京霈〉
2019.06.15
潘柏霖《1993》三版
發表對談「前往下個句子的螞蟻(然後將祂捏起)」
與潘柏霖
2019.06.19
林奕華《聊齋 Why We Chat ?》場刊
劇評〈為某個人成為鬼〉
2019.06.19
讀冊詩人節
對談「先不要哭,媽媽詩寫到一半!新手父母寫作日常」
與夏夏
2019.06.20
讀冊詩人節
對談「每個我的總和 ── 工作與寫作的剪接術」
與孫梓評
2019.06.28
BIOS monthly
專訪〈走過孤獨的宇智波鼬 ── 專訪 ØZI:比起被看見,更想被聽見〉
2019.06.30
三餘書店《鼻音少女賈桂琳》
限定發表會「蘋果。橘子。香蕉。椪柑。偶數的物品。」
#
2019.07.01
聯合文學雜誌「山在那裡」專題
對談側記〈江秀真 × 連明偉:步步向死,步步求生〉
2019.07.20
湖南蟲《最靠近黑洞的星星》
發表對談「詩人求生的證明」 w/湖南蟲
2019.07.23
BIOS monthly
專訪〈臨場反應不會憑空發生:Lulu 黃路梓茵,用全部的生活準備自己〉
#
2019.08.01
文訊「無形的設計,有形的文學」專題
聯訪〈表演者與他的裁縫:霧室 × 吳欣瑋 × 李君慈 × 木木 Lin〉
2019.08.18
台中「歹中慶季」文學季
座談「火焰不會規畫自己的燃燒:個人靈感與寫作紀律思索」
2019.08.21
BIOS monthly
專訪〈不能自由談論一切的香港所孵育的科幻:作家 Mr. Pizza 與 CUP 總編陶培康,《紅 VAN》下車以後〉
2019.08.25
陳昭淵《不明飛行物》
發表對談「第九類接觸」
與陳昭淵
#
2019.09.01
張東校刊社《不僅是什麼而是什麼而已.偵探》四刊
作品〈回憶錄:阿勒夫〉
2019.09.01
宿舍199X dorm 第三刊(未發行)
作品〈您在想些什麼(然後臉只會更遠)〉
2019.09.01
印刻文學生活誌「書寫聯想詞」專題
作品〈被幻滅〉
2019.09.02
逃出二七俱樂部
與熊一蘋
2019.09.05
BIOS monthly
專訪〈你們得到金曲的結果,我得到金曲的過程:專訪陳珊妮 a.k.a. 第三十屆金曲獎評審團主席〉
2019.09.09
燃殼《我們都無法成為大人》
推薦語〈我們只有當時可以失敗〉
2019.09.10
釀電影「跟爸媽說一個秘密」專題
作品〈Frances Ha,以及結局〉
2019.09.14
高雄文學館工作坊
座談「第一次和第一百次 a.k.a. 如何吃掉你的書櫃」
2019.09.21
中央社「網路文學這些年」專題
受訪
2019.09.27
葛大為《我記不得每隻貓的名字》
再版慶功對談「突如其來、對談」
與葛大為
#
2019.10.01
文訊「如果,2069」專題
作品〈被離席〉
2019.10.01
Shopping Design「如果華語音樂消失了」專題
隨筆〈歌詞寫進心裡/KTV 必點/華語音樂消失唯一想留的歌〉
2019.10.01
小日子「我與愛店 在我城」專題
受訪
2019.10.26
鄧九雲《女兒房》
自由書寫工作坊
與鄧九雲
#
2019.11.01
文訊「身體動能與文學心靈的對話」專題
隨筆〈翻觔斗〉
2019.11.07
BIOS monthly
專訪〈反正我不要死得太難看 ── 專訪傷心欲絕:總之,我們長大了〉
2019.11.09
第 15 屆林榮三文學獎新詩首獎
作品〈乘客〉
2019.11.11
BIOS monthly
專訪〈形變、分割、嫁接:不愛睡覺的設計師陳青琳,作品卻像夢〉
2019.11.15
影集《想見你》
前導 13 首連載開始
2019.11.20
BIOS monthly
專訪〈他們都不壞,只是沒有好好待我——專訪呂雪鳳,人生這堂漫長的表演課〉
2019.11.26
BIOS monthly
十一月選樂〈把藝術家當成髒話的藝術家:百合花《燒金蕉》〉
#
2019.12.01
幼獅文藝「絕版出來」專題
受訪
與陳昭淵
2019.12.06
BIOS monthly
十二月選樂〈千千萬萬個我,就是你:鄭宜農《給天王星》〉
2019.12.07
村上春樹創作 40 周年
講座「後青春焦慮 ── 文學少年懂讀村上」
與盛浩偉
2019.12.11
政大長廊詩社 × 金車文教基金會
座談「你有看過爛詩嗎如果你沒看過現在讓你看看」
#
試著幫電池充電的過程中就應該要被什麼東西所侵擾嗎,艾略克。我所知道的天空早就已經不是天空了所以,在光芒和豔麗之中尋求一個平衡點的女人老是在那裡。在昨天的聲音裡一點一滴地變小。令人愛不釋手的橘子色。
天空出現多少次了,那種自暴自棄的天氣啊。剪刀就這樣出現在我的面前,生病,然後口渴,然後什麼事情都不像是本來我所看到的火焰。螺旋狀的風,輕輕把我的剛剛變成下流的草原。愛情是危險的,難道我不知道嗎?可是安全難道就不危險嗎?
剛剛的天空被我用完了兩遍以後看起來像臉和親人的表情中那種憐惜。光是此時此刻我都在忘記。天上的空氣大概比它年輕的時候更加希望不曾在月亮消失以前來過這個地方吧。我微不足道的憤怒將會以雪女的模樣出現。Y,請妳不要再等。
2019 Dec.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