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康德美感教育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康德美感教育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康德美感教育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康德美感教育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舊作選篇(之28) 情人節,花,愛情 今天是情人節。謝謝「維多利亞齋講」朗讀了我的兩篇舊作。 情人節是有情有義的人相互祝福的日子,也是送花給女友的日子。但送花給女伴就遠在情人節起源之前就有了,而且可以說是人類告別野蠻走向文明的起源。日本明治時代的美術評論家岡倉天心(1863–1913)有一個經典說...

  • 康德美感教育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4 12:02:15
    有 734 人按讚

    舊作選篇(之28)

    情人節,花,愛情
    今天是情人節。謝謝「維多利亞齋講」朗讀了我的兩篇舊作。
    情人節是有情有義的人相互祝福的日子,也是送花給女友的日子。但送花給女伴就遠在情人節起源之前就有了,而且可以說是人類告別野蠻走向文明的起源。日本明治時代的美術評論家岡倉天心(1863–1913)有一個經典說法:當原始人第一次替他的女伴戴上花環,他便跨越了野蠻人的階段。透過這個舉動,他被提升到自然的基本需求之上,他變成了文明人。從原始野蠻人進化到原始文明人,就是從簡單的生存、覓食、性,這些源自生命或延續生命的動物性需要,進而開始知道欣賞花的美,替女伴戴上花環,女伴感到欣喜,也就是懂得欣賞沒有實際用途的美。這是人類從野蠻進到文明的一個標誌。
    花和花環,對於人類以外的動物來說,是完全無用的東西。欣賞花的美,是進到文明人的世界才有的境界。動物的兩性關係純屬生理需要,不會有向異性戴上花環這種無意義的動作。當產生了這個動作,就意味人類跨越了野蠻人階段,變成了有超越自然的基本需要之上的文明人。
    美是甚麼?美是無用之物。但美的感覺又是由野蠻人進而為文明人的分界線。美是一種主觀的感覺,但人不會把醜的東西視為美,因此美又是客觀的。德國哲學家康德說:「審美所帶來的滿足是排除利害關係、自由且獨一無二的滿足;因為那當中沒有任何迫使人去迎合的利益──無論是感官或理性的利益。」無論賞櫻、賞月、賞畫、賞音樂,如果只是賞而沒有據為己有的想法,那就是純粹排除人類社會的利害關係、排除實用目的的一種滿足。如果懷有據為己有的目的,那麼就不是出自無用的審美,而是出自有實用目的的炫耀。就像沒有美感品味的人穿上高尚的名牌服裝一樣,不會顯出美反而顯現了醜。
    無用的審美,無論是從對大自然的審美,還是對藝術品的審美,都能啟發創意。幾乎所有的發明家、科學家都喜歡藝術。經由對藝術審美而啟發他們的創意,並帶來許多有用的發明創造。
    現代人都重視實用知識。中學成績最好的學生,入大學都選修醫科、法律、工程、商科等等,而極少選讀文學、哲學、藝術等人文科學,因為後者「搵唔到食」,被視為無用的知識。然而,人文科學的發展才是一個社會的根本,政治經濟的發展都只是一時的。如果社會多數人看不到這一點,如果執政者在教育政策方面只是鼓勵和發展實用的技術性的知識,而輕視哲學、文學、藝術等人文科學,倘若掌權者壓制言論自由和學術自由,那麼就等於讓社會倒向野蠻人狀態。
    在盲目追求平等的反歧視白左眼中,也許送花給女士也像稱讚女人美麗一樣,會被打上「性別歧視」「政治不正確」的標籤。人類從文明向野蠻倒退。
    美是無用之物,但也是人類步向文明的最有用之物。只盯住現實利益的人永遠不明白。但明白的人才有真正幸福。
    ***
    幾年前,我在中大哲學系校友會的春茗上,隨性就當晚何式凝的講題《真愛難還是真普選難?》胡謅了幾句感想。
    真普選其實不難,世界絕大部分地方都實行真普選。香港之難是難在政治現實與社會條件。真愛與真普選性質大不同,難作比較。但真愛難尋是全世界普遍現象。真愛難,指的是兩人關係的真愛。但我的人生體驗,卻認為愛情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一個人的事。
    一個小故事。早上八點半,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不停地看錶,護士看到他像很趕,就上前幫他拆線,一邊問他:「你趕時間嗎?」老人說:「是呀,我約了人九點,不好意思,麻煩你了!」護士小姐想:八十多歲的老人家應該不用上班的了,就好奇地問:「為甚麼你這麼趕?」老人說:「我要趕去老人療養院陪我的老婆吃早餐。」護士小姐拆好了線,說:「哎呀!你會遲到,怕不怕你太太會擔心你呀?」老人說:「不會,她患了腦退化症,在療養院已經五年了。這五年來她都不認得我,我去不去,其實她都不知道。」護士好奇地問:「她已經不認得你五年之久啦!你還每天早上都去?」老人笑笑,拍拍護士的手說:「她不認得我,但我認得她,就可以了。」跟着他慢慢轉身走了。
    患了腦退化症的老太太連老公都不認得,對愛應該沒感覺了,但老人有感覺。愛仍然存在。
    狄更斯的《雙城記》。卡頓為了他所愛的露西的幸福,甘願到獄中替換與他相貌相似的露西的丈夫查爾斯,並代他上斷頭台。他臨刑時想到的是:
    「我現在所做的遠比我做過的一切都美好;我將獲得的休息遠比我所知道的一切都甜蜜。」他不覺得自己為所愛的人犧牲,他上斷頭台沒有悲戚傷感,他感到的反而是美好甜蜜。他享受自己一個人的愛情,為所愛的人得到幸福而感到幸福。
    在飛往加拿大的航班上我想到這兩個故事。每年春秋兩季,我都會飛越太平洋,長途跋涉,為了去她的墓前,默默懷念。若有靈魂,她的靈魂也不知飄到何處。她不可能知道我去了墓園。不過沒關係,正如那個妻子患腦退化症的老人,我知道自己去了就可以了。
    老朋友走了。他生前我們已很少見面,但我仍要去他靈前鞠躬。不是要做給他的親人看,而是為了我自己,我知道他是我朋友,我去鞠了躬,就可以了。
    愛情是一個人的事,友情親情也是,不求回報才是真情。如果愛情親情要求回報,或相等回報或更高回報,那就不是真愛真情。世界上所有的愛情悲劇,都由於把愛情視為兩個人的事,於是愛恨糾纏不休。若是一個人的事,那就沒有任何得失考慮,永享愛情幸福也。

  • 康德美感教育 在 認識西班牙 ~ 跟著官方導遊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9 07:05:17
    有 3,959 人按讚

    【在想什麼? ~ 認同問題】
    在西班牙住了 30 年後,前幾天被台灣網友問到我的認同,我才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台灣是我的故鄉,西班牙是我的家,我的運氣很好,在西班牙遇到很多熱心善心的西班牙人,我受過許多認識或不認識的西班牙人的幫助,所以,我對西班牙人心存感激。

    我的認同其實很混亂,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生活哲學都很西班牙,但是我的邏輯卻中西合併,我平常用西文交談,連做夢都講西文,但是算數時卻用中文,我離開台灣時還沒有投票權,我也從沒在台灣投過票,但是,我卻在西班牙投了十幾年的票,我在台灣受過基礎教育,在台灣生活了十幾年,但是,我在西班牙卻住了 30 年,遠遠超過在台灣的時間,所以,西班牙人的生活觀在這 30 年間也深深地影響我。

    舉例來說,以前在台灣讀書時,音樂課被數學老師借去上數學課,美術課被英文老師借去上英文課,基本上,也沒有同學抱怨,因為,畢竟有不少沒有唱歌畫畫天份的人,寧願上數學、英文課,也不願意上音樂美術課。到了西班牙才知道,重要的是「欣賞」,不是會不會唱歌畫畫,所以,當時西班牙中學的美術課上的是藝術欣賞,音樂課上的是音樂欣賞,就算學生沒有唱歌畫畫天份,還是可以學會欣賞,培養美學眼光。 原來,美學是要培養的,而視覺美感是一種生活享受,不是「東西實用就好」。

    從那時候起,我開始對藝術美學有興趣,但是,最先接觸的是音樂美學,因為我曾在音樂學院讀過,還在歌劇合唱團唱過歌劇(照片是以前的歌劇劇照),後來,從音樂美學延伸到歐洲藝術史,開始自己閱讀相關的西班牙文藝術史書籍(因為人在西班牙,沒有中文書籍),所以,在考導遊執照之前,我已對藝術史(繪畫、雕塑、建築)有相當的了解,當時在準備導遊執照考試時,相對地覺得藝術史沒什麼困難。也可以說,能考到西班牙的官方導遊執照跟西班牙中學啟發我的「欣賞」有很大的關係。

    哲學是西班牙高中必修的科目,不管選文組還是理組,一定要修哲學,哲學因此成為我最頭大的一個科目,被它整死了(現在反過來很感激當年讀哲學),因為,當時西班牙中學的考試全是申論題,哲學也是這樣,所以會有這樣的考題:
    「湯瑪斯·阿奎那(Tomás de Aquino)和亞斯多得兩位哲學家在知識論的比較」
    「柏拉圖和康德兩位哲學家在"真實的概念" 論點的比較」
    「康德和笛卡兒兩位哲學家在形上學論點的比較」
    「笛卡兒和洛克兩位哲學家在"存在"論點的比較」....

    當年我很可憐,連西班牙文題目都看不太懂,還要寫得出這種申論題,因為西文能力有限,答不出長篇大論的「申論」,只能寫重點,同學們一個題目可以寫三面滿滿 A4 的紙,我只能寫半面的「精簡版」,不過現在想起來,倒是奠定以後獨立思考的基礎,而且,我從那個時候開始發現,世界上不是只有選擇題跟是非題,人生有很多是需要思考的申論題。

    而在生活態度上,我也被西班牙人享受生活的心態同化了,對西班牙人來說,享受生活不一定要錢,只要有心,只要有時間,只要你想要享受,跟鄰居在住家附近散散步也是享受,跟家人在家看足球也是享受,跟朋友徹夜暢談也是享受,坐在街上行道椅上發呆也是享受,這樣的享受要花多少錢?

    在西班牙生活越久,越覺得快樂很容易、享受很容易。抽空跟朋友喝杯咖啡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過節跟家人一起慶祝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帶狗狗到海邊散步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抬頭看藍天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感冒在家被家人照顧也是一種享受 ..... 原來,小時候被台灣的教育誤導,以為享受要花錢,來到西班牙才知道,原來,「享受」只在心裡,不須浪廢,不須花大錢,心裡要享受時,出太陽看陽光下的萬物是享受,下雨天看雨下的萬物也是享受,只要你想要享受,一朵花,一盞茶,一本書,一片沙灘,一朵白雲,一聲鳥啼 ..... 樣樣是享受。

    西班牙人實在太沒心機了,心裡想的一定說出來,如果沒說出來,也會寫在臉上,所以,習慣跟西班牙人相處之後,我變得很不會猜測東方人的心思,完全無法適應笑面虎式、勾心鬥角的東方人際關係,因此,現在跟朋友之間的人際關係,不管是用委婉的方式或是有話直說的方式,全靠溝通來維持,實在沒心機也沒時間精力浪費在猜測別人的心思上面。

    現在,我回台灣時,被稱為外國人,不但像外國人一樣要看地圖,還很不習慣高低不平、對行人不太友善的的騎樓(走著走著就跌倒了),受不了過熱過潮濕的天氣(有次回台灣竟然全身起疹子,被醫師診斷為「水土不服」),看到混亂的街景跟鐵皮屋會覺得刺眼,聽到有人吃飯喝湯發出聲音或打嗝會皺眉 …..

    而在西班牙,如果是認識我的朋友,他們視我為同類,認為我是西班牙人,而不認識我的人一跟我說話,就會被我嚇到,因為他們從沒想過會認識一個能用流利西語跟他們溝通,甚至談論時事、政治、經濟、藝術、文化 …. 的東方人。但是,當台灣在防疫成功時,我又會很驕傲的跟認識或不認識的西班牙朋友說台灣防疫的故事。

    也因此,我混亂的認同讓我從很久以前就不再把人分成「台灣人」跟「西班牙人」,我只把人分成「好人/值得信賴的人」跟「壞人/離他越遠越好的人」。

    或許,我可以算是一個跨文化跨國籍的人,說難聽一點是「兩邊不是人」,不是完全的西班牙人,也不是完全的台灣人,說好聽一點就叫做「兩個文化的橋樑」。

    #西班牙 #認同 #文化

  • 康德美感教育 在 Jiajiac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6-10-11 23:55:30
    有 264 人按讚


    [ jiajiach philosophy ] #美感是什麼 #1

    想問大家,
    你們覺得美感是什麼勒?

    如果大家都在說我們的社會缺乏美感教育,
    那這個教育所本於的東西該是什麼勒?
    我們要到哪裡去尋求這個本,
    去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美感呢?

    我自己是有一些答案,
    其中一個就是:
    大自然。

    如果先對「美」做定義,
    那我認為美是可以讓人感到和諧的事物。

    如果大自然是「美」的賦予者,
    那我們身為人類,
    想要接觸美的本不是該就多和大自然打打交道嗎?

    至於人類能否用自我的判斷能力評論大自然的美醜,
    就是另外一件可以討論的問題。
    前陣子和公司夥伴們戰這件事,
    但仗太硬所以基本上就是一個休戰的狀態。

    只能說需要跟康德交交朋友。

    =====

    #jiajiachPhilosophy #AestheticFeeling #Nature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