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底片感光度差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底片感光度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底片感光度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底片感光度差別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Whatevergraphy電影底片工作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數位的時代,我們仍然拍攝底片的原因》 #Kodak #Motion #Film #lalaland / 讓2017奧斯卡最佳影片《樂來樂愛你》的導演Damien Chazelle來講講,為什麼在數位當道的現在,他仍然使用了柯達電影底片來作為拍攝的主要媒材。 導演刻意選擇以傳統 C...

  • 底片感光度差別 在 Whatevergraphy電影底片工作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1-25 08:00:00
    有 301 人按讚


    《在數位的時代,我們仍然拍攝底片的原因》
    #Kodak #Motion #Film #lalaland
    /
    讓2017奧斯卡最佳影片《樂來樂愛你》的導演Damien Chazelle來講講,為什麼在數位當道的現在,他仍然使用了柯達電影底片來作為拍攝的主要媒材。
     
    導演刻意選擇以傳統 CinemaScope 系統進行拍攝。 他喜歡變形鏡頭( Anamorphic Lens )帶來的長寬比和夢幻的散景,所以不但要求來自 Panavision 的 Dan Sasaki 為他們打磨新鏡片,還特意製作特殊的變形鏡頭。

    在拍攝底片選擇中,導演使用 Kodak Vision3 250D 電影負片拍攝所有外景片段,曝光度設定為EI 100,減感一度度,從而得出更細微的顆粒以及更柔和的對比度。同時,室內及晚間片段都是使用 Kodak Vision3 500T 電影底片,設定為 200 ASA 感光值,同樣也減感一格同樣也是為了達到用細緻與柔和的對比。

    攝影師 Linus Sandgren 解釋,電影中的所有色彩都是真實的。底片捕捉顏色和豐富的細微差別,將電影底片數位化後,的飽和度處於正常水平。但如果想在數位拍攝實現這種飽和度,必須提高整體影片的飽和度,但是如此以來,顏色就會有所折損。

    Linus 明白到拍攝底片電影比起十多年前更加昂貴。但事實上,數位拍攝依然要付上不同費用,例如數位影像技術員的薪金,各種程式費用等等。相比之下,底片電影的費用不算是太過高昂。反之,底片電影拍下的色彩和對比度是數位拍攝無法媲美,亦是導演和攝影師堅持使用底片拍攝的原因。

  • 底片感光度差別 在 Simon Chang 張 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07-30 21:45:33
    有 149 人按讚


    Prague, Czech 捷克 布拉格

    <在挑剔的眼睛前 讓地球自轉暫停>

    有人說拍照像是在底片上作畫。攝影師用的顏料是情感的抽象與多元,有時企圖透過光影對比來呈現真實與夢境那戲劇性的差別,也可能透過最不經意的動態,捕捉速度的曲線,如同畫家們那隨性的筆觸所至,攝影也企圖賦予那時間的流逝某種具體的景致。

    情感會被敏銳的感性所辨識,反差是日常生活裡在空氣中隨處漂浮的粒子,但人們的眼睛就是無法像相機那樣,捕捉到速度被快門凝結時那種既炫目又低調的靜止。

    這是攝影讓人著迷的暗示──按下快門是讓地球自轉暫時停止的同義詞。那帶有某種儀式性,會讓人不自覺倒吸一口氣的同時,我們按下遙控器上暫停鍵的pause;眼前那個原先顯得紛擾且時常讓人感到暈眩的現實,有著過多的激情,太多需要反覆咀嚼的故事線,就在那個當下,都靜悄悄地在底片的感光乳劑上慢慢沈澱,等著被轉換成某段故事的情節,在那些挑剔的眼睛前,等待著被理解,或者重新發現。

    - 收錄於張雍文字攝影集 《要成為攝影師,你得從走路走得很慢開始》

    To Become a photographer, One Must First Learn to Wander, text & photographs by Simon Chang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18667

    麥田 出版

    copyright / Simon Chang spotsonscreen@hotmail.com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