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幼稚園有分學區嗎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幼稚園有分學區嗎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幼稚園有分學區嗎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幼稚園有分學區嗎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208的網紅移居台灣 真實生活,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國際學校真的適合嗎? 嗨!我係里奧叔叔,歡迎大家一齊嚟留言 討論 分享 早幾日收到一位朋友PM里奧問有關國際學校既問題,相信好多家長為左避開填鴨式教育又或者想仔女有良好英語學習環境,都有考慮過報讀國際學校,里奧叔叔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當年我地搵學校既經驗。 台灣學制與香港相似 政府提供9年...

  • 幼稚園有分學區嗎 在 移居台灣 真實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3-30 21:42:00
    有 72 人按讚

    國際學校真的適合嗎?

    嗨!我係里奧叔叔,歡迎大家一齊嚟留言 討論 分享

    早幾日收到一位朋友PM里奧問有關國際學校既問題,相信好多家長為左避開填鴨式教育又或者想仔女有良好英語學習環境,都有考慮過報讀國際學校,里奧叔叔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當年我地搵學校既經驗。

    台灣學制與香港相似

    政府提供9年強迫教育和12年義務教育,與香港免費教育差唔多,按照學生既戶籍地址嚟分配學校,如果想報讀心儀學校就要搬去該學校既學區並遷戶籍,小學「小一至小六」,國中「中一至中三」都係以派位的形式,直到國中第三年會考,再以成績投考到不同的高中。里奧叔叔有位台南既朋友,前幾年因為阿仔考入台南一中,擺左幾圍請好朋友食飯威威🤣,上年高中畢業再考入台灣清華大學「台灣排行第二」,認真叻仔。

    學習英語程度不能與香港英文中小學相比較

    中華民國台灣官方語言是正體中文,與其他非英語國家一樣,英語從來唔係重點科目,曾被英治的香港實行英語教學咁多年,在課程教學上唔可以以英語作比較,但係中文教學程度絕不輸香港,有D學校既考試和功課量同樣非常驚人。

    私立雙語學校&國際學校的分別

    好多注重英語教學既家長會選擇送仔女去私立雙語學校,台灣有好多雙語學校選擇,雙語學校既學習制度與本地學制相同,唯一唔同就係學校會以中英文教學,主要加強英語部份,與香港既英文中小學差唔多。

    國際學校有分兩種,一種只限外國人報讀,另一種沒有此限制

    當然好多國際學校主要想收翻自己國家既學生,但當有多餘學位都會向外招生,但入讀第一條件就係要持有外國護照,有唔少國際學校同樣接受香港護照為外國護照,呢方面每間學校都唔一樣,而且國際學校多數以直升制,由幼稚園直升至高中畢業,所以如果該年級冇學生退學,插班生就唔會有位,排隊幾耐都冇咩關系。

    國際學校畢業文憑不能報考本地大學

    要注意國際學校多數以IB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學制,而台灣大學目前唔認可IB文憑,所以國際學校高中畢業既學生只能出國升學,如果又想讀國際學校,到時就要轉讀返本地學制的雙語高中,否則就要出國讀大學了。

    本地IB文憑國際學校

    當然,如果仔女幼稚園時已經確定到大學會送到外國留學的話,咁讀咩學校都冇問題,里奧叔叔當年囡囡係香港讀完小一就決定移民台灣,係香港雖然只係讀過小一,但每日16:30校車返到屋企,休息一陣就要完成每日5-7樣功課,禮拜二默中文 禮拜四測英文既可憐日子,里奧至今仍然歷歷在目,因此里奧叔叔就想安排兩個女入讀IB直升學校,美制既國際學校當時絕對是選擇考慮之一。

    不能留台升大學令里奧選擇本地國際學校

    自私的里奧叔叔,真係唔捨得依家就要決定將囡囡送去外國讀大學,但又想佢地英語能力好,又唔想小學就報讀雙語學校咁大壓力,最後就了解到有本地國際學校,同樣是IB學制既雙語學校,不過最特別就係呢種本地國際學校升到高中時可以留校轉制,如果到時候真係決定外國留學就繼續讀IB , 如果想本地升學就安排原校轉讀雙語班就可以,不經不覺囡囡明年就中一,仲有兩年就要決定留學還是留台,但起碼唔洗讀幼稚園就決定。

    如果大家有問題想問,歡迎係下面留言,因為PM里奧唔一定會睇到。

    麻煩大家幫手分享文章🙏🏼🙏🏼🙏🏼

    請分享 請分享 請分享

    #里奧叔叔的台灣生活創業路
    #移民
    #台灣
    #投資

  • 幼稚園有分學區嗎 在 BusyBees 瑞士小屋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8-15 08:00:43
    有 78 人按讚

    【提問箱】關於親子 - Part I 從懷孕到教育

    沒想到大家對於在瑞士的懷孕過程和育兒重點等等這麼感興趣,真開心版上有不少媽媽讀者❤️!以下來回答大家的疑問囉!

    #瑞士孕婦的待遇
    基本上,我認為在國外懷孕是一件蠻開心的事,因為和國內相比的限制實在少很多很多。還記得懷Matti時,醫生只說了要我不要玩高空彈跳就行,基本上什麼都能吃,除了soft cheese和生肉(當然還有菸酒啦!),要吃冰還是喝咖啡也隨你高興,只不要過量就好!所以雖然現在大家都知道孕婦不是病人,但相信國內還是有許多路人會投以不必要的關愛,會給孕婦許多限制和壓力。但也因為這樣,孕婦在瑞士也不會享有什麼特權,以我自己的經驗,在車上被讓座的經驗也是少之又少。唯一特別一點的是,如果懷孕期間或後期不舒服,可以請醫院開立(有薪的)假單給公司,我第一胎就在生產前,因為肚子壓的我髖骨好不舒服,所以請了大概兩週的時間在家休息。

    #瑞士產檢至生產和坐月子選擇
    產檢的部分,基本上依照醫院有些微的不同,保險部分會給付產檢(包括兩次的超音波),懷Matti時在大學醫院是真的蠻少照超音波的,但懷Ellie時,醫生認為適時追蹤胎兒大小是必須的,所以基本上每次都會照也沒有額外的收費,唯有懷孕後期是由Midwif(助產士)做檢查,才沒有超音波檢查。和台灣不同的大概還有瑞士後期是每個月產檢一次直到生產,並不是增加檢查的頻率。至於生產的選擇,有無痛分娩、吸笑氣、水中生產等可選擇,相信應該和台灣差不多。而坐月子的話,只能靠自己或是父母了,我們兩胎都是請父母和公婆來幫忙共一個多月,第二胎時也訂了月子中藥包來做月子,但當然在使用新鮮食材的選擇上,瑞士會少很多囉!

    #瑞士育嬰和醫療花費及該注意的事項
    在瑞士孩子的健康保險大約是一個月100瑞郎(3000台幣),基本上每次生病或基本檢查的看診都是由保險給付,預防針等等則像台灣一樣,有分為保險和自付兩種,而孩子出生後一直到十幾歲,政府也會提供少額的補助(一個月200瑞郎(6000台幣),依照年紀增長似乎會有調整)。說實在這補助實在少的可憐,因為若是孩子在幼稚園前(四歲)就想工作的媽媽,則勢必得將孩子託付在托兒所,這費用一天就高達120瑞郎左右(蘇黎世),有同事在法語區還曾付過一天150瑞郎左右的托兒費用,也就是在蘇黎世送一個孩子去托兒所的費用一個月就是大約2400瑞郎(台幣7萬2),再加上孩子的尿布、奶粉、書籍和玩具等等,其實開銷是相當驚人的!200瑞郎的補助真的只能說是幾乎沒有幫助卻不無小補而已!像現在我們每個月要花上大約4200瑞郎(約13萬台幣)的托兒費用,媽媽儘管在孩子學前不上班來省下一筆費用,然而在孩子開始上學後,媽媽們想要踏入職場卻不是這麼容易了!

    至於該注意的事項,我覺得是父母本身需要有足夠的靈敏度和需要了解如何和醫生溝通,我曾遇過剛來瑞士的同事說他的瑞士醫生開的處方不被孩子原本的家庭醫生認同(認為不應該開出這樣的藥物),但這種事我們也很難評斷誰對誰錯。還有,在瑞士看病很少像台灣一樣有腸病毒等快篩的方式,通常看了醫生都是回家休息再觀察等等,所以父母需要適時補充醫療資訊,和多了解自己孩子的狀況。

    #瑞士學區資訊取得
    瑞士基本教育是屬於學區制的,也就是除非選擇私立學校,否則住在哪裡就必須在規定的學區就讀。在孩子準備上學前幾個月,才會收到就學通知單,告知孩子的就讀學校與相關訊息。至於學區好壞方面,如果問當地人通常會得到差不多的答案,就是「我們瑞士學校都很好啊」!除非你細問某個地區或是上網查詢(English forum)才會看到很多學區的討論。基本上,外派人員會比較在意子女的教育,也會在網上有較多的討論串。不過,對我們來說,好學區是擁有足夠的多元環境(國際化一些,才也能減少種族歧視的問題),而生活環境方面卻希望單純一些,所以,有需要搬家的話,建議也去選定的區域走走看看。

    #育兒方法和孩子的教育重點
    當了父母之後,我常常在想到底應該怎麼做才能帶給孩子幸福。我們常說希望能養出一個健康又快樂的孩子,但到底什麼是快樂?只看現在不管未來的讓孩子盡情享受童年?擁有一技之長的對未來不需要擔心?還是能夠擁有排解壓力的能力?希望孩子可以有顆溫暖又善解人意的心,但卻擔心這樣的心容易被自私的人給傷害。如此一來,善良會快樂嗎?沒錯!我是一個想很多,有時候不小心想太多的媽媽⋯因為這件事情,太難有結論,所以我最後決定用「自己」來告訴孩子,我是個努力在過生活的媽媽,儘管遇到困難或挫折,還是會想辦法度過,並且追求快樂的媽媽。想辦法讓自己生活的快樂,以這樣的身教方式,對待孩子也容易更有耐心,也更能把自己好的一面展現給孩子。

    至於教育重點,有健康的生活、愛情和理財價值觀對我來說是比什麼都還重要。當然現階段孩子們的重點會放在生活和理財上,關於生活價值觀,像是希望孩子能夠不貪心,能夠了解自己是具備影響力的,能夠樂在學習,能夠試著理解和給予關心,懂得也樂於付出,保持好奇心,勇於嘗試和犯錯,但也要勇敢認錯等等;而理財方面,則是希望他能夠理解想要和需要,金錢的產生是需要透過相當的付出而得來的等等⋯

    #又是長長的回覆
    #待續⋯⋯

  • 幼稚園有分學區嗎 在 許常德的地下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6-03 19:13:23
    有 472 人按讚


    您好
    今天爬FB文剛好看到朋友分享這邊的文章
    瀏覽了一下,看了很多因房思琪事件
    而跳出來說自身經驗的網友
    我也想將自己的陰暗經驗分享出來
    您可以貼在FB上~但別公開我的資料XD
    我怕親友會暴走...而依然無法解決問題

    《性騷擾初體驗》
    小時候我長的很可愛
    愛粉紅色,愛穿公主裙,喜歡綁漂亮的頭髮
    最早是在3-4歲左右,我有自己的房間睡自己的床
    而當時爸爸一位好朋友因為跑路
    所以暫時住在我們家。有一天晚上
    他爬上我的床說:
    「噓...跟叔叔玩個遊戲,要小聲點不要吵到爸爸媽媽喔!」
    「我是大人,所以要乖乖聽我的話。」
    「把褲子脫掉。會很舒服喔!」
    然後就開始舔我的下體
    「這是我們間的祕密,不能跟爸爸媽媽說喔」
    當時年紀太小其實沒感覺,就覺得舌頭濕濕的很奇怪
    直到現在這位叔叔依然是我爸的好朋友
    而他也成家,有妻有子

    《自慰初體驗》
    小學時,因為學校有畢業紀念冊
    或其他通訊資料
    我在小四還小五左右
    家裡有接到陌生大哥哥的電話
    他知道我在家的時間
    而爸媽做夜市,所以晚上都不在家
    所以在電話那頭開始猥褻
    我也傻傻的照他的話做
    大哥哥:「你知道手指頭能從屁股後面插入陰道裡嗎?」
    我回:「怎麼可能,你騙人」
    大哥哥:「你試試看就知道我沒有騙你喔!」
    結果白癡的我真的試,可以...
    然後就教怎麼自慰,按那裡揉捏感覺很舒服
    那位大哥哥就在電話的那頭呼吸急促的自慰
    之後,我就會轉電視看A片或播爸媽的A片自慰
    有一次還在客廳睡著,手還放在褲子裡
    但爸媽做生意回來了,我其實醒了
    但不知道如何面對尷尬的場面
    所以我裝睡讓爸媽抱我去睡覺
    他們看到後,當下只說A片要藏好
    也沒問我為什麼會這樣做?從那邊學的?

    《亂倫不會有小孩?》
    因為爸媽沒生育,所以阿嬤領養了一位男丁
    想替我爸留後,養兒防老
    但阿公阿嬤教育很失敗,太寵這小孩
    後來媽媽想試著把哥哥帶回家教養
    但哥哥禁不起媽媽打罵
    所以又偷跑回阿嬤家住
    這一段故事,就是從幼稚園前開始到國中
    哥哥不曉得從那來學來看來的
    只要他有來家裡
    就愛脫光我的衣服摸來摸去
    長大一點會用手指,用舌頭
    也會用他的生殖器頂我
    到了國中,因為學區關係
    戶籍遷到阿嬤家,他會拉我到房間玩比較進階版的
    但他不敢把陰莖插進來
    有一次我們門沒鎖,姑姑開門看到
    就大聲喝斥我們衣服穿上
    然後...然後...沒下文了
    住在那邊三年,每晚睡覺
    哥哥都會過來上下其手
    有一次還拉我去對面空房樓上扯褲子頂來頂去
    我當時很白癡的性觀念
    覺得親戚亂倫這回事,射精不會有小孩
    國中了...有健康教育課
    但性知識竟然如此匱乏
    這段過程結束在有一次我回家(不是阿嬤家)
    而哥哥晚上七點騎車過來
    敲門叫我打開,我開門讓他進家裡
    爸媽依然晚上出去擺攤不在
    結果哥哥這次很急迫扯我的褲子我要強暴我
    我們力氣差距很懸殊,所以無法制止被推倒在床上
    幸好當時穿的是牛仔褲,非常不容易脫
    後來我看到床邊的時鐘快八點了
    靈機一動,不反抗了躺著
    我哥覺得奇怪,我就回他說:
    「爸爸都是八點會回來看一下,你繼續做沒關係,爸爸快回來了」
    他一聽到嚇到,馬上收拾東西離開
    之後我就再也沒跟他往來
    也開始意識到這是不對且危險的行為

    到上了高職
    公車色狼也碰過幾個,但不敢宣揚
    我變的很孤僻,獨來獨往
    不愛打扮化妝,也不減肥穿漂亮衣服
    因為我會很沒安全感,胖胖的比較不會有危險...
    而"懂事"以後,在一次機會
    我跟媽媽講了過去這些經驗
    媽媽聽完只跟我說,她無能為力幫忙
    並且提醒我:「只要是男人都要防,連妳爸也是!」
    而出社會後,阿公阿嬤回老家了
    哥哥搬回來我們家樓上住
    偷了我的鑰匙,趁我不在家時偷東西
    有一次我看到他身上穿我的運動褲
    當下很生氣去樓下跟爸爸講
    爸爸回我:「都自己人,東西就給他有什麼關係?」
    「不然我給你他樓上的鑰匙,妳去逛一圈啊」
    我聽完後,第一次知道什麼叫怒髮衝冠...
    整個臉氣到憋紅,非常用力的忍住不打我爸巴掌
    因為他跟本不知道事情嚴重性
    不懂我在意什麼,也不想瞭解

    我覺得台灣的性侵案件絕不會比印度少
    只是因為「家醜不外揚」所以都沒講
    身邊也有不少朋友曾有被性侵的經驗
    有的因為這樣變同志
    有的因為被性侵而開始放棄自己
    開始狂交男朋友,一次玩好幾個
    性侵有分處女跟非處女
    處女被性侵,心靈上的傷害非同小可
    貞操這回事,一旦沒了,就無所謂有有所謂無
    有經驗的過來人,只會說
    「阿就是爽痛啊爽痛(台語)」那麼在意做什麼?
    哇靠...妳那是身經百戰才覺得沒差吧?

    我一直到30多歲,才嘗試交男朋友
    一位認識10年的朋友,瞭解我過去陰暗經驗的人
    把我拉出這個黑暗面
    過程也很抗拒,但我給自己機會踏出來
    現在生了個小孩,正常的生活
    本來考慮是不是要搬回家住
    但我老公應該找人把我哥帶走...
    我姑姑知道,到現在都知道
    但她完全沒處理
    還要我千萬別搬回去
    她是擔心我老公會打我哥
    怕麻煩想省事

    所以,選擇用黑道來處理問題比較有用
    報警或提告,跟本是沒用的...
    直接把加害者抓去山上種...才能解恨
    才真的對的起社會

    文後附上我姑姑跟我的LINE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