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幻聽評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幻聽評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幻聽評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幻聽評估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萬的網紅烏烏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關注產後憂鬱這麼久,我終於等到這本好書《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作者鉅細彌遺描述自己生產、產後低潮、憂鬱演變到產後精神病,以及如何靠著醫療與親友的愛走出來的心路歷程。鼓起勇氣寫下這本書,是他給自己最後的處方,希望藉此療癒自己以及讓更多人理解產後憂鬱的真實樣貌。 作者寫實的內容,讓我在閱讀過...

幻聽評估 在 尼克小姐|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08:51:35

繼上篇#老師會談好難 常常遇到學生花很長時間會談完, 抱著頭說:「我不知道個案的問題!」 「不知道能提供個案什麼協助!」 「個案什麼都不講!我好弱喔!」甚至是個案說自己沒問題,只是心情不好、跟家人吵架⋯不知道為什麼來住院,個案講得有理,但真得這麼容易讓一個住院嗎? 📣讓小姐姐三大方向切入精神科會...

幻聽評估 在 Beginneros|每日分享冷知識?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09 11:58:09

【#TBT #冷知識重溫系列|#羅森漢恩實驗】 有看過《#飛越瘋人院》嗎?如果被捉進精神病院,怎樣可以證明自己沒有精神病? #羅森漢恩實驗 (Rosenhan Experiment) 是美國心理學家大衛.羅森漢恩 (David Rosenhan) 在1972年為了檢驗美國精神病患鑑定標準的實驗,及...

幻聽評估 在 Beginneros|每日分享冷知識?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12:07:24

【飛越瘋人院|#羅森漢恩實驗 #學術實驗系列】 如果畀人捉咗入精神病院,點先可以證明到自己冇精神病? - 羅森漢恩實驗 (Rosenhan Experiment) 係美國心理學家大衛・羅森漢恩 (David Rosenhan) 喺1972年為咗檢驗美國精神病患鑑定標準嘅實驗,及後以「正常人在失常之地...

  • 幻聽評估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20 17:31:32
    有 1,490 人按讚

    關注產後憂鬱這麼久,我終於等到這本好書《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作者鉅細彌遺描述自己生產、產後低潮、憂鬱演變到產後精神病,以及如何靠著醫療與親友的愛走出來的心路歷程。鼓起勇氣寫下這本書,是他給自己最後的處方,希望藉此療癒自己以及讓更多人理解產後憂鬱的真實樣貌。

    作者寫實的內容,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數度哽咽,許多清晰的場景和情緒也讓我不斷回憶起過去憂鬱的媽媽們和我的分享:「生了一個孩子,我的身體的某部分就此被割去」、「還好月中的窗戶是鎖死的,不然我好想跳下去」、「生完後覺得心好慌,不敢和自己獨處,我也不知道我在怕什麼」有次聽到最後情緒太滿、胸太悶,我竟反過來和產後的朋友吶喊「到底為什麼我們女人得承受這些!」

    另外,作者發病時的幻聽、偏執暴怒和疑心病也讓我想起一位朋友,產後一年仍在網路上有許多負面、破碎的情緒發言。回想當時我心中竟浮現殘忍的疑問「怎麼這麼久憂鬱狀況還沒改善,生一個孩子性格變得好奇怪,」又讓我流下羞愧的眼淚。我這所謂專業人士實在太狹隘、武斷、無知,才會有這種毫無同理心的想法。

    我認為這本書不只是寫給媽媽族群,作者針對產後照顧提出的多元面向,更適合每一個被媽媽生下來的我們閱讀。

    **產後憂鬱症有時候就是沒有原因
    首先,作者強調產後憂鬱症未必有明確的病因。她是白人中產階級、衣食無缺,產後有先生二十四小時強大的支持、母乳量充沛、也沒有婆媳衝突或世代間的育兒矛盾,英國醫療體系更提供多次產後到府的探視照顧。
    在各項條件近乎「完美」的狀況下,她還是發病了,單純是因為她「剛好生了一個孩子、運氣又不太好」。
    的確,在過去很多人認為產後憂鬱單純是新手媽媽育兒沒經驗,壓力太大才會發病,把孩子給別人照顧、睡飽就會「好」了。然而當醫療端漸漸了解此疾病後就發現,產後憂鬱受生理、心理和社會影響的複雜疾病,觸發的因子除了孕期、生產過程的不順、支持資源不足,還包括個人荷爾蒙的變化(例如曾有嚴重經前不悅的發生率也較高),甚至有生產經驗的孕婦發生比例還較高。

    但我要提醒的是,統計疾病成因,是讓我們對疾病的發生更警覺,提早預防,降低傷害,而非硬把每個憂鬱的媽媽做分類。因為就是會有一些人和作者類似,找不出任何風險因子。執著於歸納原因,反而會適得其反,讓她們自我懷疑而不敢求助。過去就曾有女生和我說,她的先生是神隊友、寶寶是滿月就睡過夜的天使,產後兩個月體重就恢復正常,但她還是覺得心情很糟、動不動就想哭,後悔結婚生子,覺得整個人生都被改變。但她和朋友訴苦時卻被冷回「妳明明沒怎樣啊!想太多了吧!」讓她不敢再和他人抱怨,甚至指責自己不知足。

    **當媽媽呼救時,不任意評價、給建議

    因此我認為要幫助產後低潮的媽媽不進一步惡化成憂鬱、精神病,第一步就是要認知到任何人都可能發生,即使她看起來好好,風暴仍可能無預警降臨。就好像不菸不酒健康生活的人也可能罹癌一樣,當朋友呼救時,請先別急著質疑、否定她們。

    作者也建議,對於產後的媽媽最好的方式就是當她的啦啦隊,相信媽媽的能力與直覺,讓她來決定你能幫她什麼,而不是急著和媽媽搶工作。
    即使你是出於好意,也請等媽媽主動開口,再給意見。就算你生過好幾個健康的孩子,也不要把自身的經驗強加在別的媽媽身上。好比「我們以前都是這樣帶小孩的啊!妳以後就懂了!」、「這個妳不行啦,我有經驗,妳先休息讓我來,」原因很簡單,因為寶寶是她的,不是妳的。

    這也讓我想起,許多媽媽憂鬱的原因來自於餵母乳的各種困擾,好比奶不夠、塞奶、漲奶痛、睡眠不足,當媽媽求助時,很多人都是安慰「太累就別餵了,不懂妳在堅持啥!」、「餵母奶也沒比較好,妳這樣根本沒時間陪孩子,」雖然出自好意但不僅無效還可能讓媽媽更退縮,更無助。

    我覺得比較好的作法應是先表達對媽媽的支持、並理解她糾結的原因。最近我就有一個哺乳媽媽,回診一坐下來就哭,說自己頻頻塞奶、發奶食物吃一堆仍不夠寶寶吃,不曉得該怎麼辦。我聽著也眼眶泛淚,除了握著她的手說「要不要繼續親餵,我們都支持你,」我也試著了解她堅持親餵的原因。原來她覺得大家都說母乳最好,所以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卻沒想到自己連這點「小」事都做不好,是不是沒資格當媽媽。我後來告訴她「餵母乳一點都不算小事,母奶也不等於母愛,不需要靠餵奶證明你愛他、把他生下來你就是最棒的媽媽。」我相信這些話絕對比一句「那就別餵了」更有效果。

    **男人也可能會有產後憂鬱
    最後作者也強調,產後憂鬱絕非媽媽的專利,爸爸同樣會發生。在陪她度過這場風暴後,她的先生也產生創傷症候群,因此角色互換,輪到她來陪伴先生,夫妻間的關係也更親密。反觀台灣,對男性產後憂鬱症的關心和資源更少得可憐,爸爸不僅沒產假、經濟壓力變大,也因為無法在產後提供長時間陪伴與支持,在育兒的起點就被邊緣化。有些爸爸會感覺太太的注意力全轉移到新生兒,家中「地位」不保,再加上華人社會過度強調男兒有淚不輕彈,即使憂鬱也不敢說。各種壓力炸鍋下,負面情緒往往扭曲成憤怒、不滿、冷漠、逃避,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夫妻在孩子一出生後,就開始衝突不斷、互看不順眼。

    我認為要化解這些矛盾,除了政策上應儘速調整讓爸爸也有產假,縮短育兒進度落差外,更重要的是社會要給男人更多哭與脆弱的權利,性別分工不該如此刻板,伴侶之間本來就是互相照顧,彼此安慰,沒有誰該永遠堅強。
    回到醫療本身,過去當然也有很多針對產後憂鬱的研討會,但多半偏向純學術的分享。若產科醫師、助產士、產後護理人員、精神科醫師和心理師能多方交流遇到的實際案例,或許更能促進一線人員對疾病的了解,幫助到更多媽媽。好比書中提到英國到府關懷的助產士,第一時間發現作者白天在家畫大濃妝、神色有異,無需倚賴任何評估量表就將她列入高風險族群加強關懷。但在台灣,多半只請媽媽自填一份「愛丁堡產後憂鬱量表」一位產婦就說,產後心情就夠煩、夠混亂了,表單文字生硬難以理解,看了根本一個頭兩個大,只覺得壓力好大又要被打分數,憂鬱指數瞬間爆表。

    最後我想說的是,面對產後憂鬱,我們需要的不是更多的衛教單張與口號,而是讓更多人理解產後混屯的狀況,用更溫柔、更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個受傷求助的媽媽。這本書,或許就是個最好的開始,推薦給大家!

    #孩子我好想成為你最好的媽媽
    #防疫讀好書

  • 幻聽評估 在 Emily 曲庭宜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09 10:02:49
    有 2,014 人按讚

    這是我的第12個母親節,
    從飛飛還在我的肚子裡開始計算,
    簡單講一下這些年我的經歷。

    這些過程沒有特別提過,
    可能一方面這些現實世界的問題需要花個幾年自我排解一下,
    也可能一方面是因為現在懷了暖暖,
    覺得過去這些東西不會讓暖暖的出現變成變數,
    反而讓我們家凝聚力更強大了。

    在7年前自己堅持離婚、拿到孩子單獨監護權。

    原因不是兩人相處有問題,
    也不是我累了不想照顧希希1歲後開始患有癲癇的對方,
    而是生父有嚴重史蒂諾斯藥癮並且聯合身邊朋友隱瞞,
    嚴重到有幻覺、暴食、幻聽以及夢遊等副作用,
    可是我卻沒有發現。

    每當我每個月有幾天要在韓國工作時,
    會在嗑藥後帶孩子去飆車或是丟包孩子們給我的朋友,
    當時希希2歲摔斷門牙也是我回國才知道,
    甚至由於對方嗑藥後睡死而導致孩子們早上起來沒有東西吃跑去找鄰居要,
    並且對方癲癇發作後好幾次急診跟尋求治療,
    好不容易穩定了以後居然還跟友人出去喝酒,
    罔顧當時已經穩定的病情。
    更不用說對方多次情緒失控而有肢體衝突或是騷擾我自己的好姐妹。
    後來下定決心離婚是為了孩子們跟自己的安全,
    只能責怪自己的愚蠢。

    在4年前我們堅持搬離台北市遠離是非之地。

    為了不是什麼不孝讓自己父母獨自居住,
    還是我神經病不想省房租了。
    而是自從離婚後長輩們多次跟我有教養孩子的衝突,
    但是在自己離婚前孩子們卻不曾由他人之手照顧過一天,
    連在離婚前發現對方有狀況後我都是不顧疲累當天來回韓國了,
    卻在離婚後面臨教養上的干預。
    甚至讓飛飛留住長達兩週不讓他回家,
    以及後來爆發拉扯衝突對方要把希希帶走,
    無視希希抱著我哭喊要爺爺不要這樣、她要跟媽媽回家,
    對方卻跟希希說:爺爺會把妳跟哥哥都救出來。
    自己因為這些衝突報警了兩次,
    對方也因我們要求小孩做家事或是體罰而通報家暴多次,
    中間還有太多太多不實的侮辱跟抹黑。

    但是依照社工師的評估我或是鑫哥也並沒有管教過當,
    甚至長輩們在孩子們面前以髒話辱罵鑫哥,
    以及告訴我的孩子們「你們的媽媽害死你們的舅舅」之類情緒勒索跟捏造事實的言語,
    無力處理別人的攻擊,
    在長輩們委託的律師提出存證信函後於是我們搬離,
    只求一個安靜的環境讓他們長大。

    儘管在搬離後上述的兩方上演「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抹黑戲碼,
    而且厲害的是以上這些經歷都有不同的人證(飛飛希希啦、鄰居啦、好友啦、幫忙拿藥物的人啦)物證(對話紀錄以及家裡攝影機之類的),
    不過兩方也是堅持辯解跟否認,
    所以對於他們所說的話我從來也沒有反擊或是解釋任何一句話,
    原因很簡單,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嚴格來講這12年沒有幾個母親節是安寧的,
    其實自己真的不用什麼母親節禮物也不用什麼母親節大餐,
    只想要孩子們做好自己該做的事,
    不用自己操心,
    然後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長大。

    這幾年已經練就了不需要別人跟我說加油,
    也不需要朋友聽我碎念舒壓,
    那些真的太多餘。
    畢竟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別人,
    也不冀望別人的了解,
    只想要自己的世界再也沒有仇恨也沒有抹黑。

    #母親節快樂
    #大家都要快樂
    #昨日的一日遊

  • 幻聽評估 在 Elainee.'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0 13:21:04
    有 68 人按讚

    今晚想來點眼淚嗎?
    -一個三十幾歲女子在2020這年看的一些台灣電影與那些流過的眼淚


    在下標題時就有一些疑慮,考慮是否要說明自己生於西元198x年、生長在台灣、一個生理女性、在2020、在台灣... ...,需不需要補充學歷、工作經驗、戀愛經驗、家世背景等等,種種元素形塑現在我這樣的愛哭包。
    先算了,先說說在被幾乎是全世界標注的2020(因為大家怕死了的COVID-19疫情)我在台灣看了的這些國片。

    我一直以來是個情緒放縱的人,說話口無遮攔,不敢對人發脾氣,但傷心時就大哭哭到慘絕人寰六親不認,常常嚇到身邊的人,有時他們是我朋友或家人,或曾經可能成為愛人的人,因為太常哭了,眼淚顯得很廉價,一滴眼淚在夜市裡可能比做現代的民生必需品譬如手機充電線,一條40三條可以100的單位數值,所以此篇文章我將自己稍微理性以及數字整理.以下這些電影都會有一個淚滴指數試圖量化這些觀影感受.

    我是一位治療師,常常我們會詢問病患主觀感覺,假如是疼痛,10是很痛、幻聽干擾嚴重;0是不痛、無幻聽干擾,現在是幾分,在病人極度疼痛或是極端麻木的狀態問這些其實蠻蠢的,但就只是一個指標(醫院評鑑會看),這篇文章就先以5顆眼淚作為最大值.
    再來我要提一個’last’效應,不難很簡單理解,其實就在說越接近此時此刻寫文章的我看過的電影,就可以加值許多眼淚,讀者可想像,越是最近看過的電影,我們對它越有感覺,last再加上去就會情緒滿棚,就是這樣。整篇文章last+++為最大值。但看了沒fu的電影就算再這麼last+++還是沒什麼作用.

    或許可以為也剛好三十多歲的你尤其妳給點觀影流淚指引(就可以判斷自己的荷包、發洩流淚慾望與支持台灣國片的心如何平衡)。避免話多描述劇情已裝避雷針,但仍有部分雷,斟酌觀看。

    腿 A Leg
    上映日期:2020年12月24日
    片長:115分鐘
    院線觀看330NTD
    幾滴眼淚:💧💧💧💧last++
    如果執念(此片翻譯為vision蠻有趣的)與笨也能換算成眼淚(所以沒有什麼是無法換算成眼淚的>正解),那這部片值得這樣流淚。一開始看真的沒什麼哭點,一度讓我擔心怎麼辦我寫不了這篇,根本淚滴不出來,長達快兩小時到後面約莫25分鐘開始流淚,一開始是哈欠的淚水直接強而有力地轉換成真正的淚。我愛你,就是愛這樣的你,即便你笨到死掉自己,相愛相殺還是離不開你。腿是這部片執念的具體形象embodiement,而我為了想寫一篇眼淚文章擔心自己無法流淚的執念也跟這部電影的執念互相呼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部片被我歸類在此批國片中的佛法電影。

    消失的情人節My Missing Valentine
    上映日期:2020年9月18日
    片長:119 mins
    CatchPlay觀看80NTD
    幾滴眼淚:💧💧💧💧 last+
    厲害的地方是對於角色時間感屬性的設定,快一點的女主角沒有太多好討論,倒是我覺得慢一點的男主較有趣。一個什麼都慢一點的人,像是每天都無法過盡地存了一點錢到小豬撲滿,好幾年後他可以存到24小時,能量守恆來說,這種設定其實無誤很有新意。但存的是時間,那不禁令人納悶時間可以停止嗎?根據物理學,答案應該是無法,因為在那樣的時空,人幾乎無法有自由意志,給一顆眼淚💧哭哭。但時空旅行確實還是有可能的,我開始看霍金的時間簡史發現很難懂再給一顆眼淚。
    此部被我歸類成此批的科幻電影。

    同學麥納絲Classmates Minus
    上映日期:2020年11月20日
    片長:122 mins
    院線觀看330NTD
    幾滴眼淚:💧💧💧💧💧last++
    我特別有感覺的是電風與納豆飾演的罐頭。電風工作能力很強,在劇中身為他上司及同學跟他說你就是能力太強才升不了官,你表現得如此好好到人家覺得好像沒有你不行,這句話讓我受益良多,有時候儘管自知能力強過同事,還是裝笨在職場會比較好。罐頭的女神情愫可以給到兩顆眼淚,每個人多少內心裡有座神壇,把最珍視的回憶與人放在神壇之上,偶爾想到拿出來膜拜那是心靈最堅強的寄託,因為神壇的存在我們得以鼓起勇氣面對每一天。罐頭的女神就是這樣的存在,所以在這邊想給為情所困的眾生一點小建議,把你深愛的那個人塑成像,放上神壇吧。偶爾想起膜拜就好,不驚不擾,是真愛。
    (主要是不想變成變態啦)

    孤味Little Big Women
    上映日期:2020年11月6日
    片長:123 mins
    院線觀看330NTD
    幾滴眼淚:💧💧💧last
    如果是身在台灣,一個中產階級家族出身的女性,我想這部片賣的就是共鳴。用最近很紅的一個詞彙:「情緒勒索」,你會尤其有感覺。此部片的故事情節平平淡淡,情緒層層疊起,到最後達到高峰,高峰還是很平淡。嘗試想整理滾動式閱讀的書單,發現太多我一定看不完,又會引發我的「讀不完」焦慮,還是等有時間再問谷哥。

    親愛的房客Dear Tenant
    上映日期:2020年10月23日
    片長:106 mins
    院線觀看330NTD
    幾滴眼淚:💧💧💧💧💧last
    在寫這篇文章時,last效應讓我有點不知如何下筆,閉上眼睛回想,在我腦海裡的第一個畫面居然是帳篷。屋頂上的帳篷、山上的帳篷,再加上一對戀人。所以一開始就很好哭,可以說是從頭哭到尾。久病床前的照顧者(這點恕我治療師職業病發作)的煎熬也很值得哭。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Your Name Engraved Herein
    上映日期:2020年9月30日
    片長:118 mins
    院線觀看330NTD
    幾滴眼淚:💧💧💧💧
    同志電影即便不死人都蠻好哭的,所以想發洩哭一下的話可以隨便找個同志題材電影。上述有個佛法電影,這部是西方的神電影。馬太福音7:8:「凡祈求的就給予,尋找便尋見,叩門就給他開門」,但我喜歡你你也喜歡我,為什麼不能在一起?為什麼那時候這樣現在又這樣為什麼你這樣他那樣為什麼你們都這樣!!!!讓從小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我仰天長嘯為~~~什~~~麼~~~但還是被命運呼了巴掌覺得好痛所以哭死。不能在一起就是不能在一起,能在一起就是能在一起!!!!沒有為什麼!
    這部片的眼淚獻給求知若渴的你,這輩子早點認清沒有為什麼,眼淚可以少流一點。

    這部是2019插進來也可以哭一下
    陽光普照
    上映日期:2019年11月1日
    片長:155 mins
    幾滴眼淚:💧💧💧💧
    會想寫這部是因為它只用一句話戳中我哭點。
    「就只是來看你啊。」此句話擔綱整部片的眼淚總監。如果沒有太多時間哭,這部不適合,選上面幾部CP值較高。

    整體評估下來,如果很想發洩大哭,大概是這種順序:
    同學麥納斯

    消失的情人節/親愛的房客
    孤味/刻在你心底的名字/陽光普照
    還沒看親愛的殺手,未看先估計大概至少💧💧💧💧

    消費時間大約三個月,淨流淚858分鐘,總共花大約1730NTD在哭的消費上,能量守恆,我越來越相信人一生有什麼是固定的,所以人一生能流的眼淚應該也是固定的,希望這些眼淚花的值得,以後不用在真實世界裡為了誰哭。

    RUEI 寫於2021.1
    —————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