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年終獎金補充保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年終獎金補充保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年終獎金補充保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年終獎金補充保費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7,451的網紅元毓,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幾篇價格管制相關文章回顧】 既然台灣政府搞了個大規模經濟學實驗「口罩價格管制」,趁機會重新分享2008年來我寫過的幾篇價格管制相關文章。 1. 「從寇斯定律與價格管制理論看農地農用的謬思」https://tinyurl.com/y29pzm5w 重點:都市計畫(zoning laws)造成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

  • 年終獎金補充保費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30 15:50:14
    有 224 人按讚

    【幾篇價格管制相關文章回顧】

    既然台灣政府搞了個大規模經濟學實驗「口罩價格管制」,趁機會重新分享2008年來我寫過的幾篇價格管制相關文章。

    1. 「從寇斯定律與價格管制理論看農地農用的謬思」https://tinyurl.com/y29pzm5w

    重點:都市計畫(zoning laws)造成土地租值差異是經濟學老生常談的淺論。

    但更深一點的經濟學是:管制造成的租值消散(rent dissipation)也會因為人的自私行為得到挽救 -- 通常是通過政商關係、賄絡走後門等手段來減少消散的租值,整體社會收入從而不致於大幅降低。

    台灣氾濫的農地工廠現象,背後反應的不是人民守法觀念薄弱,而是錯誤的法規政策逼迫人民必須採取違法或脫法行為。

    這也是說,台灣政府長期的「保護農業/農地政策」其實是以人民財富消散為代價。

    從這點也可以延伸到台灣都市空屋現象:經濟學外行以為是炒作行為的空屋現象,其實反應的是台灣都市計畫、建築法規、稅制乃至於民法對租賃契約的安排等,使得屋主選擇空置的經濟效益大過出租或自住。表面看似的資源浪費,背後的侷限條件才是元兇。

    2. 「糧食危機存在嗎?(二)-自由市場與價格管制」https://tinyurl.com/v822nyb 「糧食危機(四)-投機客的慈悲與政客的可憎」https://tinyurl.com/y2rhwujz

    2008年那會兒被炒作半天高的糧食危機根本不存在,當年我還嗆聲斬釘截鐵宣稱糧食危機的清大教授彭明輝,拿錢出來賭榖物期貨輸贏呢,科科。

    如今2020年回顧,玉米、大米、黃豆等主要糧食價格都不到2008年的一半,何來糧食危機之有?

    而世界上發生饑荒國家的主要問題都不是全球糧食供應不足,而是當地國家政府的管制造成局部供應短缺。

    3. 「醫護過勞的真正元兇是健保制度而非勞基法」https://tinyurl.com/y57s6b8g

    這篇似乎被許多醫護專業人士流傳的文章,我明白指出:

    a. 醫護產業的人力短缺現象來自於健保制度對醫護人員收入的價格管制。

    b. 此種價格管制會因為醫療人員的轉職成本越高,而越以「收入/成本不同科別的人力短缺嚴重不同」呈現,尤其以「報酬率低、風險高的科別最為嚴重」。

    c. 健保制度會產生財產移轉的效果。

    d. 補充保費就是強制課稅。

    4. 「我對一例一休修法的看法」https://tinyurl.com/yadzh63u

    一例一休是一種政府的過度管理(micro-management),侵害勞雇雙方的契約自由,本質會發生價格管制效果。

    我預言的:邊際勞工失業率上升、邊際企業倒閉率上升、普遍性物價上漲與年終獎金下跌等現象2019年均實現。

    5. 「貪污的一般性理論(上)」https://tinyurl.com/y74fk7y5「貪汙的一般性理論(中)」https://tinyurl.com/y3p995oe

    價格與多種法規管制多半是為了「政客/公務員貪汙」而存在;反之,方便貪汙的法規本身也會被二者以各種「公益理由」強化,從而制度化甚至可以子承父業地移轉貪汙權利。

    越極端的管制環境,此種貪汙現象越明顯。

    文章連結
    https://tinyurl.com/svn88mm

  • 年終獎金補充保費 在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4-08 19:43:58
    有 185 人按讚

    【錢賺得多,健保繳得少,公平嗎?】 9 年前的今天,行政院通過了二代健保的草案,並在 2013 年實施。 🏥什麼是二代健保,跟原本的健保差別在哪裡?

    原本的全民健保費用,是按照薪資內容來計算,但是這樣卻是不公平的,為什麼呢?即使薪資相同的兩個人,其中一個人領了比較多年終獎金,造成兩人實質收入不同,卻要繳交相同的保費的不公平現象。

    另外,一代健保並沒有將其他兼職收入、利息收入、出租房地產租金等等額外的收入納入考量範圍,二代健保為了彌補弊病,如果額外收入有單筆超過 5000 元的項目,會被開徵補充保費,以示公平。 🏥為什麼要有全民健保?

    所謂的保險制度,目的就是要「分散風險」。而全民健保,就是指全體人民一起參與健康保險制度。因為人人都會生病,而如果沒有健保,對於病患甚至是病患的家庭可能會造成沉重的負擔。

    試想,如果看醫生的價格是按照資本市場去運行的,就會造成越厲害的醫生可能價格會更貴,或是造成窮人會因為看醫生很花錢而不願意去看醫生,而產生社會的不公平,畢竟看病這件事不應該有階級之分。
    -
    🏥人民可以不要納保嗎?強制納保規定違憲?

    曾有人對健保制度不以為然,覺得為什麼國家可以強迫人民納保?我難道沒有不想繳錢的自由嗎?

    所以他聲請大法官解釋。

    大法官認為,全民健保制度,是基於社會互助,照顧弱勢,讓所有人有看病的機會,符合憲法的意旨,所以交給立法院去設計制度,即便是跟人民收錢,只要合理的範圍內,是憲法所允許的。
    -
    #法律白話文運動
    #法律歷史上的今天
    #健保

  • 年終獎金補充保費 在 焦糖哥哥-陳嘉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2-21 12:58:44
    有 711 人按讚


    開工啦!如果勞基新法沒有照政府預期性的資方會自律,預估年中下旬會有更多人投入創業市場;雖然我很喜歡觀察研究不同產業類別,但還是先以我正在職業也是很多人覺得門檻相對較低的餐飲業討論。

    年前新聞有播明星投資的連鎖燒肉店五家剩下兩家,其中一家也正評估是否要繼續營業?而且因為沒有獲利,所以不是所有正職員工都有年終獎金(業主說要看表現)。
    有家火鍋業者因開放讓消費者自帶食材且不額外收費,執行兩個月就以「為食安把關」結束服務。
    跨國連鎖餐飲集團負債29億,全球關閉6家餐廳;房東怕業者倒閉而自動減少三成房租。
    排隊名店不再排隊,媒體報導的店悄悄收店;連鎖餐廳撒錢買業配與財經新聞釋出利多消息,同時附上自家股票編號。
    台北東區、天母商圈、遠企商圈大量閒置的租售空店面,以及一杯220元(另收10%服務費)的冰拿鐵。

    讀完上述的內容,大家有看出端倪了嗎?
    現在是一個賣吃的都極大可能會賠錢的時代。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但不合理的店租絕對是主因。
    超過2萬元的租金,房東就得繳納10%的租賃稅與1.多%的二代健保補充保費,But!!!大部分的房東都將這些費用含在租金內,還要店家到國稅局與健保局申報。

    食材成本只有往上漲,如餐廳的牛肉已經漲了3次、豬肉2次、雞肉1次,漲價的理由不重要,反正也不會降回去。
    桶裝瓦斯的費用更是連續漲,連北韓試射飛彈都是漲價誘因。

    人事成本漲不是因為廢除的一例一休,要人加班本來就要付費啊,因為加班的時間就是營業時間;如果加班的支出無法靠營收打平,解決方案就是準時下班打烊,而非新法要用1:1換補休。(或是30人以上的公司勞資協調以及通報主管機關就能領到加班費。)

    因為員工都有年資,每年都要調漲才能留住好人才;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與休假,讓員工可以培養休閒嗜好以及人際關係,他們才能有健康的身心狀態進行單調乏味卻忙錄的工作(沒生意除了老闆哭哭,員工耗在那也累)。

    所以上班11、12小時後,還能間隔8小時再開始上班,以及連續上班12天再休息2天,都只是為了讓更多資方在市場中獲得較高的生存機會;但這只是方便了本身就體質不良的事業體,以不理性的經營方式苟延殘喘,而他們的存在會影響到那些人道經營的業主,終究傷害的是整體市場與國民健康。

    我很喜歡一些酸民笑我左焦(當然很多是讚美),但上述這段話明明就超右派的啊:《政府不介入讓市場自由競爭,淘汰無良靠壓榨獲利的企業,進而讓好的資本發展起來》。是不是右到90度了呢!?

    如我們經營的餐廳,其中2個月的純利是要支付員工的年終以及平日的獎金,雖然不是新聞上常播報的(高階)員工領10個月,但我們盡一家小店的最大能力,讓工讀生都有紅包可以領。

    讀到這裡如果你們剛好是不懂勞基新制帶來彈性好處而想投入餐飲業的朋友,以我這短短近四年的經驗可以分享小撇步:
    1、創業規模能小就小,自己要投入不要想請人幫你賺錢。
    2、如要請正職員工,請務必評估對方的人品與個性,不然除了金錢損失外,光管理與處理行政的心力時間,就是無法量化的成本。
    3、如越廚 Viet's Kitchen所在士林區的的坪數店租約在六萬(含稅)左右,如果其他單坪租金更高的區域,同樣的坪數要產出更多營收,才有辦法經營生存,只是這只得寄望更多來客數與拉高客單價(但要問自己憑什麼!?)。
    當然一出手都有千萬資金的朋友請直接忽略我。
    4、6萬左右的店租,每月至少要做到80萬才有可能在「帳面上」獲利一滴點兒。(這是非常粗略的算法,僅供參考)
    5、不要隨便買業配,花那些錢不如拿來投資自己的店。
    6、餐廳最終是人們聚在一起吃飯聊天的地方,食物品質與用餐環境才是最根本的核心價值。

    越廚邁向第四年,我們每天都戰戰兢兢的在經營,一有閃失就可能前功盡棄,也希望想創業的朋友,先不要想能賺多少錢,而是能把事情做到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