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平均餘命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平均餘命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平均餘命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平均餘命定義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張哲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兩天中華商場因一部電視劇搭建了還原度極高的場景而成為網路談論的焦點,有一些沒經歷過中華商場歷史的朋友在問中華商場位於哪裡?裡面賣些什麼?為什麼會拆掉?所以我再次分享這部多年前製作的中華商場紀錄片,答案就在影片裡。 三年半前(2013年7月30日),我製作了這部名為「中華商場的興衰」的紀錄片,當...

平均餘命定義 在 小米食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0-08 06:46:17

🕹#MIHER #文末抽獎 自帶仙氣。一聞即沈醉 - 不喜大眾香的妳,很適合在MIHER挖掘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魅力。MIHER香水有10ml細口徑設計的隨身瓶和較大容量的30ml瓶裝,十分輕巧且隨身好攜帶,嚴選原料來源,選用符合「歐盟26種過敏原測試」的香精油成份,好品味也能好安心。 相較於一般的市售...

  • 平均餘命定義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2-02 20:15:48
    有 1,512 人按讚


    這兩天中華商場因一部電視劇搭建了還原度極高的場景而成為網路談論的焦點,有一些沒經歷過中華商場歷史的朋友在問中華商場位於哪裡?裡面賣些什麼?為什麼會拆掉?所以我再次分享這部多年前製作的中華商場紀錄片,答案就在影片裡。

    三年半前(2013年7月30日),我製作了這部名為「中華商場的興衰」的紀錄片,當時的聲音檔是取自網路上,音質不是很好,也唸錯了幾個字。後來,曾任中廣音樂網「音樂萬花筒」節目主持人的李蝶菲女士與我聯繫,表示願意幫我錄製這段影片的旁白,這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就在今天(2017年1月17日),我終於把這部嘔心瀝血的作品重新製作完畢,影片配上了李蝶菲女士的專業旁白,和一時之選的音樂(蕭邦的 Funeral March),以全新的風貌呈現給大家!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百忙中撥冗前往錄音室錄製旁白的李蝶菲女士,您的聲音令這部影片更加動人,非常謝謝您!真的很感動!

    下面的文字,是我在2013年首次發表這部紀錄片時所寫的。

    1961年4月落成、1992年10月拆除,僅擁有短短31年半歷史的中華商場,曾是台北市的著名地標,也是許多人的共同回憶。最近,我和大家一同回顧了不少中華商場的照片與歷史,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篇由鄭懿瀛先生所撰寫的《中華商場的興衰》,為中華商場的崛起與毀滅,下了極佳的註腳;於是,我以這篇文字為主幹,輔以這陣子所分享的照片,每天騰出一些時間來進行製作,終於在今天完成了這部影片,獻給我所魂縈夢牽的中華商場。

    YouTube 版本:https://youtu.be/PQORAXavsV0

    中華商場的興衰

    文/鄭懿瀛

    一九六一年(民國五十年),沿著縱貫鐵路線,台北市中華路兩旁矗立起了八棟連棟的建築物,隨著許多店家的遷入,這裡成為繁華一時的中華商場,一千多家販賣各種滿足人類欲求的攤商店面,吸引了許許多多人來此流連而忘返,也留下了許多喜怒哀樂、悲歡離合的故事與回憶。

    在那個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的年代,國民政府為了安置由中國大陸撤退來到台灣的各省流民,先是在西門町東邊的縱貫鐵路沿線,從小南門延伸到今日台北火車站前面百貨大樓一帶,搭建起一千六百多間簡陋的竹棚木屋,作為各路英雄好漢的暫時棲身之所。到了一九六一年,這些竹棚木屋被全數拆掉,蓋起當時台灣最大的百貨總匯商場,共有八大棟相連、三層樓高的中華商場從此成為台北市的新地標。

    那時,中華商場的完工,使得西門町與城中區相連,帶動著西門町進入空前繁榮的時代,在那個時代,如果你想買台音響、隨身聽,或是各種電器用品,最先想到的就是位在台北西區的中華商場;如果你想要全家出門上館子,吃大江南北各省各地的佳餚,最先想到的也多半是中華商場;如果你要結婚了,到中華商場找上海師傅做一套剪裁合身的西裝準沒錯;如果你考上大學,中華商場是你挑選帥氣的大學服、新皮鞋、時髦皮帶等等行頭的好所在;要不然只是出來走走、看看,透個氣,或是想要見識見識繁華都市裡的人生百態,中華商場總是最優的選擇。

    入夜之後的中華商場,更像是一座不夜城般照亮著台北的夜空、撫慰著台北人的寂寞,商場樓頂「國際牌」、「黑松汽水」的大型霓虹燈看板閃爍著誘人的浮華,幾十家唱片行放著醉人的曲調,大小南北口味的餐館中招呼著每個鄉愁的胃。

    屏風表演班的創辦人李國修因為從小就是在中華商場長大的,因此更能體會中華商場的風華,在中華商場拆掉後很多年,在他推出的舞台劇「京戲啟示錄」中,仍然穿插著許多對於中華商場以及他父親的回憶。他回憶說,他父親是那時「台灣唯一製作純手工戲靴的藝師」,當中華商場在民國五十年興建完成的時候,他父親在那兒訂了一戶,因此當李國修五歲時,他們全家便搬進中華商場第八棟的二樓,就是在那兒展開了中華商場的生活,而他父親則是憑著手藝養活了一家七口,在中華商場和國劇界裡都小有名氣。

    作家白先勇在他的《孽子》一書中,也記錄了一段在中華商場內上演的青春故事-\-\隱形之國的青春鳥,平日除了流連在新公園外,那個時代,買時髦玩意兒得到今日公司,扭開電視有群星會,吃浙江菜要到聚寶盆,中華商場還沒拆掉,青春鳥聚會都往二樓的「吳抄手」跑,西門町的「野人咖啡店」則是他們留字條聯絡行蹤之處。戀戀風塵的導演侯孝賢也追憶一段年輕的歲月說:「週末到中華商場買進口古典唱片,可說是高中記憶中最為難忘的美麗敘事。」

    不過,生命的常態就是有興有衰,中華商場這個集體記憶在有了集體感情後,也同樣墮入了命定的韻律之中。有人思考說:「如果我們將一九六零年代定位為台灣戰後人文景觀的轉型期,那麼,八零年代應算是人文景觀的劇變期,尤其是都會區,尤其是台北都會區。八零年代之前,一般人不會去認真考慮台北中華商場該不該拆除,它理所當然的存在,幾乎任何人們想買的東西都可以在那裡買到,東區雖然發展甚猛,西門町的繁華依然未受威脅。」

    而這種思考觸及了都市發展變遷的現實性與殘酷的本質,一個宣告中華商場繁華已逝的佈告說:「西門町終究必須面對強大的挑戰,中華商場頓時成了競跑時的包袱,在它旁邊的縱貫線鐵道則是絆腳繩,皆得去除。同時,拆與建的連環效應波動了整個都會區,中和、永和、三重、板橋、新莊、新店不停地拆與建,因為人口急遽增多,對大淡水河流域的承載能力而言是重大的挑戰。」

    政治人物的說法就婉轉得多。前台北市長黃大洲說:「與台北人生活密切的中華商場,伴隨著經濟成長,三十多年的繁榮已一點一點地流逝,為因應都市發展的需要,拆除中華商場,重建中華路,讓香榭大道的願景,成為台北市邁入國際性都會的指標。」

    黃大洲繼續為決定拆除中華商場的理由定調說:「在經歷三十多年的演變和都市發展的衝擊後,重新規劃、整建中華路,是勢在必行。為了使其重現生機,拆除中華商場成了不得不然的措施;因為它不僅可以紓解過於擁擠的交通景象,更可直接提供都市中心地區賞心悅目的綠化效果。而做這樣的決策不難,但落實執行政策則需要決心、愛心、耐心,和周延細膩的計劃,當然其間拆遷過程的艱辛、居民的抗爭,與政府的協調,則是在所難免的。」

    黃大洲痛苦地宣告:「但是該做的還是要做,正當的堅持和貫徹執行,在更新的過程中,總會有苦痛、有風險,但強勢而篤定的作為,以堅毅的平常心,使公共政策得以貫徹執行,帶來豐碩的成果,今天不做,明天會更後悔,已為中華路的重建,贏得一片掌聲。」

    終於,先是於一九八三年七月,為配合台北市區縱貫鐵路地下化工程,沿中華路這段的鐵路開始動工移入地下。而該工程於一九八九年九月完工後,又為減少捷運施工期間的交通衝擊,中華路原鐵道段於一九九零年十一月十八日佈設雙向公車專用道,這也是台北市第一條設置的公車專用道。

    最後,民國五十年到七零年代的台北地標「中華商場」,在配合都市更新及因應捷運板南線施工的原因下,於一九九二年十月二十日正式拆遷、走入歷史,雖然台北市政府在二零零一年四月,以寬度七十至八十公尺的林蔭大道展現,並重塑全新風格的傢俱、景觀、人行道、腳踏車道及公車專用道等設施,再創西門地區活絡的生機,不過,已經逝去多年的中華商場仍是許多人心中難以取代的魂縈夢牽。

    《中華商場簡史》

    二戰結束後,台北市中華路鐵路沿線搭建起一整片違章棚屋,聚集了一千餘戶無處容身的難胞,蕪雜零亂、殘破不堪,成為1950年代台北市的獨特景觀。

    1959年,蔣中正總統指示整頓重建。

    1960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將中華路鐵路東側的市集聚落改建為新式商場,並於同年7月1日起開始進行違建的拆除與商場的興建工作。

    當時迫於經費不足的限制,因此以居民一次負擔的方式籌措改建經費。負責規劃興建施工的是陸根記營造,工程進展相當快速。

    經過八個多月的施工,1961年4月22日,單一建築體呈長條狀,以連棟方式形成一長串排列的八座三層樓水泥建築正式落成啟用,由當時的台灣省主席黃杰命名為「中華商場」並題字,中華商場以八德做為各棟之名,成為當時台北市的新地標。

    中華商場坐落在台北市中華路一段中央,北起忠孝西路口,南至愛國西路口,由八座三層樓建築所組成,由北而南以「八德」為名分段,分別為忠段、孝段、仁段、愛段、信段、義段、和段、平段,總長1,171公尺,興建經費總計為新台幣47,335,845元。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緊鄰西門町,興盛一時。

    八大座商場共可容納1,644個租戶,平均每戶只分得約2坪大的空間。中華商場為獨立八棟三層連成一線之房舍;一樓為商店,二、三樓為住家(後來二樓也幾乎成了商店)。

    以早期中華商場第一棟「新美達照相材料行」的地址「中華商場忠段下東五七號」為例,得以一窺當時中華商場店家地址的陳述方式:

    1. 中華商場以段為單位,而非我們現在慣用的棟。1961年落成的中華商場共有八大棟,以八德命名,從北到南依序為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忠段指的是八棟中華商場之中,位處最北邊的第一棟。

    2. 「下東」意指位於東側的下層(一樓)。中華商場一樓的東側與西側分別為不同的店面,西側臨鐵路,東側面對寬廣的中華路,是大家較常在老照片裡見到的中華商場正面。

    3. 中華商場的東側是單號,西側是雙號。一樓有單號與雙號,二樓跟三樓則只有單號(因為西側沒店面)。

    1964年,台灣松下電器在西門町的中華商場信棟南端樓頂,豎立了當時台灣最大的霓虹燈,閃爍的霓虹燈提供了城市繁華的意象,也在民眾心中留下鮮明的記憶。

    經過多年發展後,八棟商場租戶所經營的行業各具特色:

    販售家用電器、音響與電子零組件的商家多位於忠、孝兩棟,1980年代隨著個人電腦產業興起,販售相關軟體、硬體與週邊設備的商家也開始出現;

    玉器、琺瑯及台灣民俗藝品曾經是1970年代台灣中南部及日本遊客採購的重點,此類商家與販售古董、古玩及字畫的商家皆分布在仁、愛兩棟,郵票、古幣蒐集與交換專門店及相命、堪輿舖子則零星穿插其間;

    信、義、和三棟有許多中國各地的小吃,著名的有「徐州啥鍋」、「真北平飯館」、「點心世界」等;

    成衣、制服、牛仔褲、軍用衣料、老人茶館、旗幟徽章等相關商家則分佈於和、平兩棟。

    1981年5月,中華商場20年租約期滿。原本台北市政府計畫就此將中華商場收回拆除,但在租戶的要求下又續約4年。

    1984年,中華商場產權被台北市政府登記名下。

    1985年5月1日之後,商場樓頂的大型霓虹燈開始進行拆除。之後,中華商場樓頂的廣告物便被完全拆除,西門鬧區的夜景也因此失色不少。

    1986年,台北市西區新計畫出爐,中華商場拆除之聲漸起。

    1990年,中華商場東側開挖捷運工程,中華商場生意一落千丈。

    之後,為了因應市區重新規劃與捷運施工等需求,台北市政府於1992年10月20日開始拆除中華商場,從北往南一棟一棟地拆,八棟建築終於在10月30日被全部夷為平地,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劃,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

  • 平均餘命定義 在 陳若翠-微笑加油讚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2-28 11:11:05
    有 43 人按讚

    千錯萬錯 都是別人的錯
    陳菊 辜負高雄人的錯愛

    文 / 陳若翠
    (請耐心讀完,歡迎轉傳)

    民進黨在高雄市執政19年,從他們的嘴巴講出來,千錯萬錯都是國民黨的錯,任何進步都是民進黨的功勞。如今高雄市長陳菊可能拍拍屁股走人,北上就任總統府祕書長。
    請問,由於高雄市經濟的不振,導致年輕人紛紛出走、滿街「租」、「售」的招牌,以及高達兩千多億元的龐大負債,陳菊是否辜負了選民對於她的期待?

    長年來對於高雄市的政績,民進黨最喜歡吹噓愛河的整治成功,功臣包括前市長謝長廷、陳其邁、葉菊蘭以及現任的陳菊,他們刻意看不見「高雄市仁愛河汙染整治及汙水下水道系統工程」,是在民國68年開始動工,歷任市長從王玉雲、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到吳敦義,總共從愛河清走了38萬立方公尺淤泥,再加上配合拆除違建、興建下水道系統,等到謝長廷上任後,才能夠大力推動景觀工程。

    然而,民進黨卻仍不斷宣傳在吳敦義時代,愛河還只是一條又髒又亂的臭水溝,就是因為民進黨的執政,愛河才能夠重現美麗浪漫的河光水影,並成為高雄市民的驕傲。我們不能否認謝長廷整治愛河的努力,但是,民進黨一直惡意抹黑國民黨,把所有的功勞獨攬在自己的身上,難道高雄市民,您完全沒有任何辨明是非的能力嗎?

    事實上,高雄民眾雖然偏愛民進黨,選民的眼睛卻是雪亮的,因此,陳菊在民國95年第一次參選高雄市長,她的民調便始終處於落後的局面,直到選前一天,靠著選舉「奧步」「黃俊英走路工事件」,陳菊才一舉翻盤當選高雄市長。

    陳菊做了高雄市大家長11年多的時間,若是真的能夠帶來一番嶄新的氣象,大幅發展高雄市的經濟,進而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質,她指定的「接班人」劉世芳,怎麼可能黯然宣布退出民進黨的黨內初選呢?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日前發表了一篇聲明稿,以「韓國瑜不瞭解市政,就別上電視批評」為題,全力反駁韓國瑜。高雄市政府新聞局長張家興也指出,高雄在戰後被命定為重工大城,嚴重污染所造成的治理成本也因而提升,在陳菊市長上任後,積極以政策工具推進城市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卻不斷遭到操弄污名化。

    睜開眼說瞎話…………
    翻開陳菊在第一次參選市長提出的政見,她說要把高雄市打造成「世界經貿網絡中的國際城市」,11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世界經貿網絡中的國際城市」在哪裡?陳菊說,高雄市變美了,不只要讓高雄市民享受,南台灣、北台灣的人愛來玩,更要讓外國觀光客都豎起大拇指,她主張市府定期舉辦跨局處「商圈發展會報」,由市長親自主持,用最快效率,解決商圈發展的需求。11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高雄市跨局處的「商圈發展會報」在哪裡?六合夜市商家的哀號,陳菊妳聽到了嗎?

    人民用選票選出地方首長,當然是希望擁有更美好的生活,陳菊是否辜負了選民對於她的期待?來比較一下6個直轄市近年來「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概況,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的數據,高雄市從民國99年到105年僅是成長了10.38%,在6個直轄市排名第5,甚至比台灣地區整體的平均成長幅度11.67%還低,陳菊憑什麼吹噓自己的政績有多好?

    請看看六個直轄市近年來「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概況一覽便可窺見。

    台中市的人口在去年7月底超越高雄市,陳菊在臉書表示,那是因為中央政府半世紀以來重北輕南,國土不均衡發展的結果。一句「重北輕南」,就把高雄市的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了。

    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的統計,在6個直轄市的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中,從100年度到107年度,高雄市政府是2119.32億元,雖然比不上台北市政府,卻是跟新北市相差不多,請記住,高雄市的人口是277萬人,新北市的人口是398萬人。

    請問,這真的是「重北輕南」嗎?

    來看看行政院主計總處的數據,從100年度到106年度,中央政府對6個直轄市的補助,高雄市政府拿走了1297.65億元,不僅在6個直轄市排名第1,補助的金額還遠遠超過台北市、新北市。

    請問,這真的是「重北輕南」嗎?

    高雄市政府一邊罵中央政府「重北輕南」,一邊拿走龐大的統籌分配稅款以及補助款,最可惡的是,陳菊執政高雄市11年來,標售土地的收入高達422.02億元,截至106年底,高雄市政府的負債餘額又是高達2491.95億元,總計11年來,負債增加了1117.56億元,平均每年舉債的金額超過100億元。

    如今,陳菊可能北上就任總統府祕書長,前進台北,卻債留高雄。請好好想一想……陳菊是否辜負了高雄人對她的錯愛?而且繼續錯下去。

  • 平均餘命定義 在 高雄在地韓國瑜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2-27 18:49:38
    有 258 人按讚


    值得推薦與分享 國民黨中央委員陳若翠好文章

    千錯萬錯 都是別人的錯
    陳菊 辜負高雄人的錯愛

    文 / 陳若翠
    (請耐心讀完,歡迎轉傳)

    民進黨在高雄市執政19年,從他們的嘴巴講出來,千錯萬錯都是國民黨的錯,任何進步都是民進黨的功勞。如今高雄市長陳菊可能拍拍屁股走人,北上就任總統府祕書長。
    請問,由於高雄市經濟的不振,導致年輕人紛紛出走、滿街「租」、「售」的招牌,以及高達兩千多億元的龐大負債,陳菊是否辜負了選民對於她的期待?

    長年來對於高雄市的政績,民進黨最喜歡吹噓愛河的整治成功,功臣包括前市長謝長廷、陳其邁、葉菊蘭以及現任的陳菊,他們刻意看不見「高雄市仁愛河汙染整治及汙水下水道系統工程」,是在民國68年開始動工,歷任市長從王玉雲、楊金欉、許水德、蘇南成到吳敦義,總共從愛河清走了38萬立方公尺淤泥,再加上配合拆除違建、興建下水道系統,等到謝長廷上任後,才能夠大力推動景觀工程。

    然而,民進黨卻仍不斷宣傳在吳敦義時代,愛河還只是一條又髒又亂的臭水溝,就是因為民進黨的執政,愛河才能夠重現美麗浪漫的河光水影,並成為高雄市民的驕傲。我們不能否認謝長廷整治愛河的努力,但是,民進黨一直惡意抹黑國民黨,把所有的功勞獨攬在自己的身上,難道高雄市民,您完全沒有任何辨明是非的能力嗎?

    事實上,高雄民眾雖然偏愛民進黨,選民的眼睛卻是雪亮的,因此,陳菊在民國95年第一次參選高雄市長,她的民調便始終處於落後的局面,直到選前一天,靠著選舉「奧步」「黃俊英走路工事件」,陳菊才一舉翻盤當選高雄市長。

    陳菊做了高雄市大家長11年多的時間,若是真的能夠帶來一番嶄新的氣象,大幅發展高雄市的經濟,進而改善市民的生活品質,她指定的「接班人」劉世芳,怎麼可能黯然宣布退出民進黨的黨內初選呢?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日前發表了一篇聲明稿,以「韓國瑜不瞭解市政,就別上電視批評」為題,全力反駁韓國瑜。高雄市政府新聞局長張家興也指出,高雄在戰後被命定為重工大城,嚴重污染所造成的治理成本也因而提升,在陳菊市長上任後,積極以政策工具推進城市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卻不斷遭到操弄污名化。

    睜開眼說瞎話…………
    翻開陳菊在第一次參選市長提出的政見,她說要把高雄市打造成「世界經貿網絡中的國際城市」,11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世界經貿網絡中的國際城市」在哪裡?陳菊說,高雄市變美了,不只要讓高雄市民享受,南台灣、北台灣的人愛來玩,更要讓外國觀光客都豎起大拇指,她主張市府定期舉辦跨局處「商圈發展會報」,由市長親自主持,用最快效率,解決商圈發展的需求。11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高雄市跨局處的「商圈發展會報」在哪裡?六合夜市商家的哀號,陳菊妳聽到了嗎?

    人民用選票選出地方首長,當然是希望擁有更美好的生活,陳菊是否辜負了選民對於她的期待?來比較一下6個直轄市近年來「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概況,根據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的數據,高雄市從民國99年到105年僅是成長了10.38%,在6個直轄市排名第5,甚至比台灣地區整體的平均成長幅度11.67%還低,陳菊憑什麼吹噓自己的政績有多好?

    請看看六個直轄市近年來「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的成長概況一覽便可窺見。

    台中市的人口在去年7月底超越高雄市,陳菊在臉書表示,那是因為中央政府半世紀以來重北輕南,國土不均衡發展的結果。一句「重北輕南」,就把高雄市的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了。

    根據財政部國庫署的統計,在6個直轄市的中央普通統籌分配稅款中,從100年度到107年度,高雄市政府是2119.32億元,雖然比不上台北市政府,卻是跟新北市相差不多,請記住,高雄市的人口是277萬人,新北市的人口是398萬人。

    請問,這真的是「重北輕南」嗎?

    來看看行政院主計總處的數據,從100年度到106年度,中央政府對6個直轄市的補助,高雄市政府拿走了1297.65億元,不僅在6個直轄市排名第1,補助的金額還遠遠超過台北市、新北市。

    請問,這真的是「重北輕南」嗎?

    高雄市政府一邊罵中央政府「重北輕南」,一邊拿走龐大的統籌分配稅款以及補助款,最可惡的是,陳菊執政高雄市11年來,標售土地的收入高達422.02億元,截至106年底,高雄市政府的負債餘額又是高達2491.95億元,總計11年來,負債增加了1117.56億元,平均每年舉債的金額超過100億元。

    如今,陳菊可能北上就任總統府祕書長,前進台北,卻債留高雄。請好好想一想……陳菊是否辜負了高雄人對她的錯愛?而且繼續錯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