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是好運動嗎?讓我們從科學看太極!】
今天要帶你來看看傳統東方智慧,能不能通過現代科學檢視!🔬
會做這個題材的其中一個原因呢,是我們一位打排球的朋友跟我們說,他練了太極之後,排球變強了!
一開始我們想說你在公三⋯?但想想好像也不是不可能🤔,太極能訓練下盤穩定對接球有幫助、回想張三豐那種甩鞭...
【☯️太極拳是好運動嗎?讓我們從科學看太極!】
今天要帶你來看看傳統東方智慧,能不能通過現代科學檢視!🔬
會做這個題材的其中一個原因呢,是我們一位打排球的朋友跟我們說,他練了太極之後,排球變強了!
一開始我們想說你在公三⋯?但想想好像也不是不可能🤔,太極能訓練下盤穩定對接球有幫助、回想張三豐那種甩鞭的出力模式,的確也可以增加殺球的出力效率。
所以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太極拳蘊含著哪些好處吧!
【太極拳會訓練到什麼?】
在過去的 45 年研究中,曾發表過 500 多項試驗和 120 篇系統評價,研究太極拳的益處。
其中談到,太極拳的套路動作中,會訓練到核心、重心轉移、呼吸控制、平衡、及身體協調;其中的「呼吸控制」與現代物理治療界強調的,藉由呼吸訓練核心有異曲同工之妙;
關於重心轉移的部分,在太極動作中,重量會在雙腳之間轉移,這必須要求平衡與下肢肌力,因為這些動作平面包含額狀面(左右)及冠狀面(旋轉),能彌補平時比較少訓練到的肌群,也因此要將動作做的完善,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
在復健領域中,根據研究文獻回顧,太極可預防跌倒、骨關節炎、帕金森氏症,且提升認知能力,對於憂鬱、失眠、心臟病和中風後復健有幫助。
【太極所顧到的是—基礎身體素質】
太極是建立「基礎身體素質」很好的運動,也建議以此搭配適量的有氧與重量訓練;
對於運動員及健身族群來說,太極拳可以在「穩定度」及「小肌肉控制」上有很大的幫助。
而太極拳應用在復健領域,則是幫助重新建立神經肌肉連結。
太極動作能夠是自身情況調整快慢與輕重,因此危險性小,對於體弱或是對於想建立運動習慣的中老年人非常適合,因此練健康將從基本面著手,推出太極拳團體課程,讓有興趣的你或長輩們一同加入,一起提升身體素質,一起練健康!
📝報名表單:#首頁連結點按報名 ,或是來電報名
【課程名稱】樂活有氧常壽太極
【講師陣容】
📍中央警察大學外聘摔跤教官、中華最後武狀元常東昇宗師嫡傳十二代掌門—常達偉老師
📍世界常門武術聯盟、中華武術摔跤協會教練團—陳玟星老師(美籍)、卓家蓁老師(俄籍)
註:講師人數視學員人數而調整
【上課時段】 8月27日~9月27日
【上課地點】練健康(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三段29號B1)
【上課星期】 週一、五 早上09:30~10:30
【招收對象】適合任何年齡層
【課程收費】750元/堂,十堂一期優惠6,000元(600元/堂)
【教學目標】
增強免疫力,增加運動量,增高律動感,增進互動性;伸筋展骨,筋膜揉解,除憂却煩,提昇帶氧,平和情緒,旺盛代謝 。
刺激末梢神經,靈活大腦神經,促進敏捷協調 。
【教學五大核心】
❣️每週上課皆重新複習上週內容,各單元並增加新的練習動作。
❣️總複習為最後二週,心得分享與學習反饋 。
一、太極丹道養生法門之伸筋展骨,呼吸,吐納,開闔,律動,拮抗,延展及大腦末端神經叢(含顏面,手腳,指頭,皮膚等)之扭轉,折拗,彈抖,振顫,搖晃,碰撞,敲擊,搓揉,擺盪,反錯等機能活化性質運動。
二、揉胸推腹,深推四門,深沉呼吸,暖腰腎激活帶脈 。
三、太極拳組合套路練習:原地,連環,逢源,四方,八法)。
四、頭部前後大天凸區之眼壓,耳壓,腦壓相關穴道經絡按摩舒緩。
五、調息吐納,挑掌排打,煖手起陽完整收功 。
若有任何問題,也歡迎私訊或下面留言詢問哦!
參考資料:Huston, Patricia and Bruce McFarlane, 2016. “Health benefits of tai chi What is the evidence?,” 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 • Le Médecin de famille canadien.62(11):881-890 and e645-e654
圖文編輯|文編 @claire081330
文章審核|北投流暢哥 @rotator_bro 宇劭 @lkk_ptpt
總編輯|肥老闆 @lkk_fatboss
#太極 #太極拳 #太極武術 #養生 #格鬥 #常達偉總師範 #常門摔跤 #中高齡訓練#銀髮族訓練#健康是練出來的#久坐焦慮的上班族也能來 #放鬆身心 #物理治療 #肌力訓練
帕金森氏症物理治療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專文】光流、VR與梵谷的生命故事
文/黃宗玄(新樓醫院附設安南診所 物理治療師)
在研究所的時候,因為接觸了光流(Optical flow),也讓我把在這個運動著的世界裡感覺到的明顯的視覺運動現象(例如,當你坐在火車上,然後往窗外看。你可以看到樹、地面、建築等等,他們都在往後退),應用在VR(虛擬實境)上頭,來幫助帕金森氏症的患者,找回自身的平衡與強化其運動表現。
在 #梵谷 的畫作中,近看會像是由顏料所堆疊而成的浮雕。充滿了色料,而遠看卻不是一幅抽象畫,卻是「震顫」著原始「生命」和「吶喊」的呼喚!我輕拂著書頁,望著「旋轉」與「流動」的星空,腦中想起了「光流」。在梵谷的眼中,群山蜂擁、雲朵圍繞、星空綻放、麥田搖晃、鳶尾花跳動著生機,他是在「瘋狂」地融入大自然的擾動中,化作一縷清風,飄揚而去……
#星夜
帕金森氏症物理治療 在 民視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友人透露詹雅雯目前選擇吃藥與做物理治療控制病情,但因為藥物導致噁心副作用,讓她體重持續下滑……
🉐隨時LINE一下新聞不漏接✅ https://goo.gl/hze3Wv
帕金森氏症物理治療 在 壞基基的生化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帕金森氏症的疾病演進過程大概可以分五期:
❶第一期:症狀只發生在身體的一側
❷第二期:症狀發生在身體的兩側
❸第三期:平衡不穩,行走時重心不穩
❹第四期:需要扶持才能走路,行走困難
❺第五期:無法行走,需使用輪椅
這是一個漸進惡化的疾病。目前主要的治療方式有藥物治療(為回復腦內的多巴安含量)、手術治療或腦部深層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以及物理、職能、語言治療。
而目前的數據顯示,帕金森氏症的患者們並沒有比一般人壽命短,但是疾病的症狀會讓他們的生活品質下降許多,因此如何透過好的生活習慣來減緩疾病的惡化是很重要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什麼方式可以減緩惡化呢?
🥬帕金森氏症患者容易便秘,所以應該多攝取高纖維的食物(蔬菜水果),多喝水。
💊因為蛋白質會影響帕金森氏症的藥物吸收,所以吃藥時間的附近就不要攝取高蛋白。
🏋🏻♀️運動是對帕金森氏症患者來說最好的治療方式之一,在美國的帕金森疾病協會也提到:”for people with Parkinson’s, exercise is medicine. “
❤️對於患者來說,運動可以訓練他們動作的平衡及穩定度。
❤️運動也有助於腦部功能:有動物研究顯示運動可以降低神經細胞內的不正常蛋白質堆積。
❤️美國帕金森基金會資助的研究顯示,運動可改善神經可塑性 (大腦的連結能力),甚至有可能部分回復帕金森病患者的執行功能缺損。
❤️除了可以減緩腦部神經和認知功能的退化,運動也可以減低憂鬱情緒。
因此,雖然是老生常談了呀,不止我們需要多運動以保身體健康(要活就要動!),更可以鼓勵、協助病患常保運動的習慣。以盡量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動滋動滋,和家人一起動起來吧!
EP5《當身體逐漸失控—談帕金森氏症》還在熱播中喲🔊
https://sndn.link/BGGbiolab/PcVyY9
⋯⋯⋯⋯⋯⋯⋯⋯⋯⋯⋯⋯
喜歡我們分享的內容嗎?
歡迎大家按讚、留言、分享📤
以及追蹤我們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badgeniusbiolab
觀看限時動態隨時獲得 #生醫 #科學 的最新消息🥇
🎧來聽聽我們的podcast吧🎧
🎅🏼壞基基的生化實驗室|各大平台傳送門🚪↓
https://campsite.bio/bggbio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