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Intel) vs 超微(AMD)
【基本面分析】
英特爾(INTEL)的市值和營收在現階段都是勝過於超微(AMD)
,但近期超微(AMD)以驚人的成長速度緊追其後,就營收來看兩者相差10倍,短期內可能很難超越。
【市佔率分析】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CPU】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像是冰箱...
英特爾(Intel) vs 超微(AMD)
【基本面分析】
英特爾(INTEL)的市值和營收在現階段都是勝過於超微(AMD)
,但近期超微(AMD)以驚人的成長速度緊追其後,就營收來看兩者相差10倍,短期內可能很難超越。
【市佔率分析】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CPU】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存在像是冰箱、手機、電腦、平板、汽車、VR等用品都需要它【CPU】中央處理器,可以說是這些電子用品的大腦,負責處理各種運算。
INTEL和AMD
最新一季2020Q2的市佔率
【CPU】:INTEL為62.4%、AMD則是37.6%,
【桌上型電腦】:INTEL為51.1%、AMD則是48.9%(AMD很大的機率會在下一季度超越。)
【筆記型電腦】:INTEL為81.1%、AMD則是18.9%
【伺服器】:INTEL為98.4%、AMD則是1.6%(英特爾主力)
近年雲端服務興起,隨著資料量大幅成長,隨之而來的資料運算存儲需求,帶動大型資料中心業者如臉書、微軟、亞馬遜、Google興起,這些雲端巨頭大舉興建資料中心,觀察上圖不難發現資料中心所需要的伺服器,正是INTEL的主場。
【CPU產品分析】
-CPU處理器定價-
儘管英特爾通常會在幾種類型的工作負載中提供更高的性能,但在中階產品AMD仍保有【價格的優勢】。
-AMD vs Intel CPU遊戲性能-
您在玩遊戲時會進行超頻的話,英特爾的Corei9-10900K和Core i7-10700K會是非常不錯的選擇,能夠保持遊戲性能的極高水平。
【產品市占率前10名】
根據UserBenchmark網站的統計,便宜的價格以及性價比,
使得AMD在大多數人購買的中端產品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整體來說如果您想要最好的超頻,遊戲或軟件支持,或者想要在不購買獨立GPU的情況下提高生產效率,則【INTEL】可以提供優勢。但是,如果您想在價格和性能之間取得最佳平衡,那麼【AMD】會是更好的選擇。
【半導體晶圓廠
對於製程量產之時程表】
英特爾2014年取得領先地位後,將近5年沒有更新製程導致台積電(TSMC)、三星(Samsung)等公司的超越。
AMD也將晶片製造的業務從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移交給台積電(TSMC)製造,取得製程和市占率的領先。
【股價】
Intel原訂在2021年推出,以7nm製程技術打造的處理器產品。
7/25宣布延後至2022下半年發行,股價當天最大跌幅達到近18%!這對競爭對手AMD來說是非常大的利多,
這表示在未來2-3年內,市佔率的提升是必然的結果。7/25股價當天漲幅達到16%,截止至今(8/7)已超過40%
【總結】
AMD的7nm技術、Zen處理器和EPYC的架構,讓目前停留在14nm技術和Skylake架構的INTEL非常頭疼。近期AMD CPU從注重性價比和低耗電的策略轉變為提供更多內核,更多性能和更低功耗要求的前端設計,使得INTEL不得不添加更多的內核和功能,不難看出INTEL在佈局上的被動。
最後:筆者認為INTEL是一家財務面非常好的公司,這次的晶片製程延後顯示出公司內部的各種問題,但近幾年INTEL逐漸往雲端服務、AI等領域發展(佔總收入40%),我不認為它會像NOKIA一樣就此殞落。另外AMD不管是在技術還是佈局上筆者都相當看好,因此都有少量建倉。
圖片:Canva,flaticon .com
Icons made by https://www.flaticon.com/authors/vectors-market" title="向量市場">向量市場 from https://www.flaticon.com/" title="Flaticon"> www.flaticon.com
Icons made by https://www.flaticon.com/authors/freepik" title="Freepik">Freepik from https://www.flaticon.com/" title="Flaticon">www.flaticon.com
更正:安全性 Amd 勝 驅動程式和軟件 intel 勝
#amd #intel #invest #vs #vr #pk
#stockmarket #理財 #投資 #分析 #分享 #financial #美股投資
市占率還是市佔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把網頁拉到比較下面,可以看到製造商的年銷量。
然後我們會看到幾個特徵:
1️⃣若以手機(當年習慣稱呼大哥大)開始平價化的1997年開始起算,1998-2011年整整14年是諾基亞(Nokia)稱霸市場,平均每年賣出四億支以上手機,並且市占率都是20%以上。
#如果你是所謂看過去十年績效來投資或所謂存股
#大概你一定會存到諾基亞
2️⃣知道產業淘汰有多可怕,2012年與2013年諾基亞即便不是市佔率第一,這兩年也平均賣出3億支手機。市佔率也有10%。但2014年就這樣消失不見了。
#這意謂2014年以前你在路上還是看到許多人拿諾基亞手機
#生活選股達人表示臉腫
3️⃣蘋果即便2007年那個驚天發表IPhone後,無論新聞有多熱,事實上到了五年後也就是2011年市佔率才上5%。而當年諾基亞還有快24%市占率。說真的,別說2007年了,就算在2011年你敢重注壓蘋果嗎?當然投資不是只有單看一個品項,問題許多韭菜就只會看一個品項而已,要不然怎麼會壓馬路逛街選股?
📌那像我這種全市場被動投資呢?
#小孩才選擇_我通通都要。
以去年2020年為例:我才不管三星蘋果手機賣多少,市占率多少,我只知道去年全部品牌手機共賣出12.65億手機通通都有我的份,這樣就好。
市占率還是市佔率 在 Chea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極簡單的咖啡三大浪潮
咖啡是世界三大飲料,但咖啡的歷史很短,最早出現在15世紀中葉的葉門,但葉門的咖啡是經過第三方索馬利亞,從衣索比亞採購的,而以上三個國家至今都還有內戰,相當混亂。因為咖啡實在太神了,很快的傳遍整個阿拉伯世界,到了17世紀在歐洲普及,之後咖啡跟隨著歐洲商人到了全世界。
#第一波擴大市佔率
咖啡剛出現的時候非常的昂貴,因為咖啡不好種植,環境要求很高,後來巴西、印尼陸續加入,這才讓咖啡逐漸平民化,二十世紀後即溶咖啡誕生,更進一步降低咖啡的門檻,咖啡的門檻降低了,但副作用就是更多粗製濫造的咖啡出現在市面上,大家對咖啡的信任感降低,這是咖啡的第一波浪潮,把重點著重於市占率,而輕忽了品質,美國咖啡被歐洲人戲稱沒有文化。
#第二波品質挽回民心
還好在1970年代被皮爺咖啡與星巴克拉了起來,他們有高超的沖煮技巧,並專注於更優質的咖啡豆,把咖啡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營造出喝咖啡是很時尚的事情。
#第三波精品咖啡問世
到了二十一世紀,咖啡進入了第三波浪潮,主要就是關心兩件事,第一個依然是品質,包括咖啡豆、烘焙及咖啡飲品的表現,第二個是來源地,直接與生產者接觸,一起搞出最棒的咖啡豆。
有了優質的來源,接下來就是透明化與可追溯姓,要清楚地知道咖啡豆的產地,並讓消費者清楚,這就是「精品咖啡」
#新鮮是步昂咖啡的堅持
這幾年在台灣成長最快的精品咖啡豆電商,就是步昂咖啡,「新鮮」是步昂咖啡的堅持,步昂咖啡為了確保客戶拿到的都是最新鮮的豆子,他們保證都是烘焙後 24 小時內,就完成包裝與出貨,是台灣最新鮮的豆子,甚至最快還可以到 7 小時出貨。
步昂咖啡厲害在確保品質的同時還能降低價格,因為他們採用的是智慧、自動化的烘豆方式,透過自動化智能烘焙的技術,讓大家都能享用到精品咖啡,能在「精品咖啡的普及化」浪潮中,貢獻他們的力量
咖啡提供給我們的不僅是咖啡,而是透過品嘗精品咖啡享受了一個美好的早晨。尤其現在疫情期間,在家沖咖啡更需要這樣的精品咖啡豆電商,只要在家動動手指,不管是帶有果香風味還是巧克力風味的咖啡,只要進到步昂咖啡的官網,就可以零接觸一站購足,眾多精品咖啡的風味任我們挑選。
步昂咖啡 剛烘好最新鮮
耶加雪菲G1半磅只要$149
https://bit.ly/3DHkcPp
市占率還是市佔率 在 Y道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新創與市場分析/ #周末認真文系列
#我真的沒有當MIC打廣告 #只是沒有圖片 ...
.
跟幾個「小」VC聊過,可能沒甚麼代表性,但我也認可這種說法。我們覺得對新創企業來說,募資 BP 裡談市場分析的頁面「必要但不重要」。一間可能十人都不到的公司,嘴裡馬上嚷嚷著全世界的市場規模有多大,沒甚麼意思 ...
.
可是這一頁 (或幾頁) 資訊不能不做。創辦人完全不知道市場狀況?也不及格。
.
總之,創辦人需要知道市場的發展現況,但也不需要吹牛說多短時間可以吃下多少市占率,意義不大。但創辦人可以階段性的去談自己的市場開發計畫。如果團隊需求的資源真的可以在短時間達到極高的市場開發效果 (進而達到高全球市佔率),那真的很厲害。
.
非常偶爾會看到新事業的企畫書。雖然站得高看得遠非常重要,但我覺得新創初期對於「市場」的看法,應該還是要設定具體的開發計畫、一步一步走,隨時的調整改善產品服務的各個環節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