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巴洛克時期重要的鍵盤樂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巴洛克時期重要的鍵盤樂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巴洛克時期重要的鍵盤樂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巴洛克時期重要的鍵盤樂器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873的網紅古典吉他家 蘇孟風/Guitarist Meng-Feng Su,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吉他風景線」6/9 星期天 傳世的經典《 夏康舞曲 Chaconne, from BWV 1004 》 巴赫作為巴洛克時期集大成的作曲家,同時身兼鍵盤樂器的演奏大師,不諳魯特琴的彈奏卻又極愛她迷人的音色與聲響,於是透過具有三個八度、使用腸弦的「魯特大鍵琴」,依著心中魯特琴的意象創作了許...

  • 巴洛克時期重要的鍵盤樂器 在 古典吉他家 蘇孟風/Guitarist Meng-Feng S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6-09 11:50:01
    有 47 人按讚


    「吉他風景線」6/9 星期天

    傳世的經典《 夏康舞曲 Chaconne, from BWV 1004 》

    巴赫作為巴洛克時期集大成的作曲家,同時身兼鍵盤樂器的演奏大師,不諳魯特琴的彈奏卻又極愛她迷人的音色與聲響,於是透過具有三個八度、使用腸弦的「魯特大鍵琴」,依著心中魯特琴的意象創作了許多樂曲,包括多首魯特琴組曲以及動人的小品。這些作品有些與其他樂器互為改編,有些則充滿十足的原創性,在今天也成為古典吉他的標準曲目。本集節目介紹選自作品編號 BWV 1004 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充滿深沈、真摯情感的最終章《夏康舞曲 Chaconne》,在賽哥維亞改編為吉他獨奏之後,成為最重要的吉他經典曲目之一。

    風Live Show 單元為大家彈奏與巴赫同時期的義大利作曲家史卡拉第《奏鳴曲 K.280/L.238》,由古巴吉他大師布勞威爾 Leo Brouwer 改編為吉他獨奏版本。在這個版本當中,布勞威爾除了標註清楚的運指法,還親自寫下了反覆樂段即興的參考建議,從他的指法當中可以看出他試圖以古典吉他表現出史卡拉第作品當中蘊含的豐富歌唱性,以及豐沛的情感,富有層次的音色變化有別於大鍵琴乃至於各式鍵盤樂器的詮釋方式。

    名家側寫單元向大家介紹德國中提琴家孟克梅耶 Nils Mönkemeyer 與魯特琴演奏家 Andreas Arend,以中提琴接近人聲音域與溫暖的特質,詮釋多首巴赫音樂經典,包括BWV 995、、BWV 1011、BWV 1025,並且透過極富巧思的配器編曲以及曲目編排,呈現不同樂器的多元觀點,展現巴洛克音樂的燦爛風華。



    愛樂電台 AOD 隨選隨聽服務,強勢回歸! 🎧
    點擊連結,就可以隨時收聽「吉他風景線」囉~
    https://www.e-classical.com.tw/aod_list.html…

    【吉他風景線】🎸 
    § 主持人: 蘇孟風 (Meng-Feng Su)
    § 播出時間:每週日 20:00 ~ 21:00
    § 播出頻率:台北 FM99.7、新竹 FM90.7📱

    「樂 997」全球跨時空同步放送!http://hyperurl.co/prtapp

    《Bach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 Chaconne, BWV 1004》 by Scott Von Holzen

  • 巴洛克時期重要的鍵盤樂器 在 古典吉他家 蘇孟風/Guitarist Meng-Feng Su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6-08 08:00:00
    有 46 人按讚


    「吉他風景線」6/9 星期天

    傳世的經典《 夏康舞曲 Chaconne, from BWV 1004 》

    巴赫作為巴洛克時期集大成的作曲家,同時身兼鍵盤樂器的演奏大師,不諳魯特琴的彈奏卻又極愛她迷人的音色與聲響,於是透過具有三個八度、使用腸弦的「魯特大鍵琴」,依著心中魯特琴的意象創作了許多樂曲,包括多首魯特琴組曲以及動人的小品。這些作品有些與其他樂器互為改編,有些則充滿十足的原創性,在今天也成為古典吉他的標準曲目。本集節目介紹選自作品編號 BWV 1004 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充滿深沈、真摯情感的最終章《夏康舞曲 Chaconne》,在賽哥維亞改編為吉他獨奏之後,成為最重要的吉他經典曲目之一。

    風Live Show 單元為大家彈奏與巴赫同時期的義大利作曲家史卡拉第《奏鳴曲 K.280/L.238》,由古巴吉他大師布勞威爾 Leo Brouwer 改編為吉他獨奏版本。在這個版本當中,布勞威爾除了標註清楚的運指法,還親自寫下了反覆樂段即興的參考建議,從他的指法當中可以看出他試圖以古典吉他表現出史卡拉第作品當中蘊含的豐富歌唱性,以及豐沛的情感,富有層次的音色變化有別於大鍵琴乃至於各式鍵盤樂器的詮釋方式。

    名家側寫單元向大家介紹德國中提琴家孟克梅耶 Nils Mönkemeyer 與魯特琴演奏家 Andreas Arend,以中提琴接近人聲音域與溫暖的特質,詮釋多首巴赫音樂經典,包括BWV 995、、BWV 1011、BWV 1025,並且透過極富巧思的配器編曲以及曲目編排,呈現不同樂器的多元觀點,展現巴洛克音樂的燦爛風華。



    愛樂電台 AOD 隨選隨聽服務,強勢回歸! 🎧
    點擊連結,就可以隨時收聽「吉他風景線」囉~
    https://www.e-classical.com.tw/aod_list.html…

    【吉他風景線】🎸 
    § 主持人: 蘇孟風 (Meng-Feng Su)
    § 播出時間:每週日 20:00 ~ 21:00
    § 播出頻率:台北 FM99.7、新竹 FM90.7📱

    「樂 997」全球跨時空同步放送!http://hyperurl.co/prtapp

    《Bach Partita No. 2 in D minor – Chaconne, BWV 1004》 by Scott Von Holzen

  • 巴洛克時期重要的鍵盤樂器 在 Shoppinglin歌唱分享/歌唱教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2-12 18:56:36
    有 9 人按讚


    你也看到頭暈了嗎!哈哈哈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933926046769595&id=274969942665212

    三度音程音準的煩惱

    這數十年來,國內音樂教育所採行的聽音訓練,都是透過鋼琴彈奏的方式讓學習者記憶音高、音名,考試時當然也是同樣的流程。這樣的學習、考試,當然有其實質的意義與對學習的助益。然而,我在教學與指揮樂團的經驗中,卻也觀察到一個頗為 "有趣" 的現象。

    音樂班的學生中,受到音樂基礎訓練越嚴格、成績越好的人,在調整小提琴等管弦樂器演奏音準時反而顯得越是困難、迷惑,特別是在演奏大、小三度音程 ( 六度是轉位 ) 時。究其原因,無外乎是因為他們的音準概念,被嚴格的訓練在平均律的聽感系統中。平均律對鋼琴、管風琴、木琴等等固定音高樂器,或是近代轉調複雜、頻繁,甚至無調性的音樂創作,都有無可取代的方便性與價值。然而,對非固定音高樂器、必須靠著與其他條弦、或是其他人合作,以奏出完整和聲的管、弦樂器而言,學習演奏準確的和聲、旋律音準,才可能成就和諧、美妙的樂音。

    對於習慣用鋼琴鍵盤來理解音階組合、或是音律系統的人而言,十二平均律有可能是最容易溝通、最合邏輯的音律系統。平均律計算的基礎:12√2 所帶出的音律思維,與鍵盤上的組織是相符的,因為從視覺中,我們看到的排列組合就是音律系統的基本邏輯:音與音之間的級距都是相等的,同時,使用音分 (cent)來計算音與音的關係,更是慣用平均律思考音級的人最合 "常理" 的計算方式。因此,後面對於音律的說明,若能抹去腦海中的這一個鍵盤,或許反而更加容易理解。

    從平均律的觀點出發,鍵盤黑白鍵的組織、音分的計算、音準的邏輯,都是正確的。問題出在,這整個系統的出發點,並不是為了演奏和諧、準確的音準。律學發展最主要的思維,是尋求最小程度的犧牲音準和諧下,求得最方便的實用性。而這一切都是為了解決:

    1. 音階系統本身就存在無法迴旋的障礙
    2. 固定音高樂器先天無法微調音準

    過於深入的音律探討,對大部分人而言或許有一定難度。依我的經驗與理解,三度音程,應該是受過嚴格絕對音感訓練的弦樂器演奏者,最難以突破的聽覺障礙。我就從大三度音程的音準衝突切入,試著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明這中間最主要的問題點。

    從定義上來看,音階的構成是五度相生 (畢達哥拉斯或是中國音樂等等皆是如此),基本是建立在頻率比 2:3 的架構上 ( 2:3 就是五度關係)。也就是,說透過一連串 2:3 的頻率比,古時候的人們找到了從 F → C → G → D → A → E → B → #F → #C → #G → #D → bB → F 。可以從任何一個音開始,結束在同一個音,是我們普遍的認知。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我們知道,一個音與他的八度頻率比是 1:2 的關係,然而,2:3 不論自乘幾次 (五度疊加),都無法成為 1:2,也就是無法迴圈。這個正是中外音律學家數千年來的核心問題 (五度相生12音後與起始音高八度的最終比 129.746:128,無法整除)。這個畢氏音差大約是四分之一個半音,約等於24音分 (23.46)。(音分 cent 指的是將平均律的半音均分成100分,24音分就是百分之24個半音的意思。也可以說,12平均律就是讓12個五度均分了這個音差,平均律的五度是 700,與純律五度702,每個五度差2 音分。)

    有了這個基礎,接下來,再來看我們要談的大三度的難題。

    畢式音階中,大三度的關係明確的就是 C → G → D → A → E ( 從C出發,E必須移低兩個八度 ),也就是 81:64。我們可以將這過程,簡化成兩個大二度相疊,就是
    9/8 * 9/8 = 81/64 。請記住E:C = 81/64,這是音階 (旋律) 的大三度。

    從泛音列中,我們知道第五倍頻就是基音的大三度,從 C起算的話就是 E,從泛音列中得到的和聲大三度,其比值是 5/4。

    簡單的算術,我們看到問題了,一樣是大三度,音階與和聲的大三度卻不相同 (81/64 不等於 5/4),簡單的說,音階的 E 高,而和聲的 E 低!或許,我們將這個比值化成音分比較好理解。

    半音是100音分,大二度就是200音分,大三度則是400音分 (音分的算法是相加)。
    我們來比較一下:

    畢氏音階 的大三度是 407.82 音分
    純律 (泛音列) 的大三度是 386.31 音分
    平均律 的大三度是 400 音分

    畢氏音階是最原始的音階定義,12音音階由此而來。泛音列是和聲的來源,和諧的聲響由此展開。然而,在受過嚴格平均律音感訓練的人耳中聽來,這兩者卻都是不準的!有件印象非常深刻的事,先跟大家分享。多年前,有位同齡的朋友,具備很優秀的小提琴演奏技術,同時,是基礎訓練驚人紮實的名校音樂班畢業。有次與他聊到克萊斯勒、卡薩爾斯等等名家的演奏錄音,他露出極為鄙視的眼神說到:喔,他們的音都不準!一直到自己對律學有了初步認識後,才理解當年他所說的不準從何而來。

    音準可能沒有絕對的是非,但是對管、絃樂器、聲樂的演奏者而言,卻肯定是必須花時間去理解的一門學問。我常跟學生說,除非你學的是鍵盤樂器,否則,音準就是一生的問題。我相信,有人選擇最簡單的路 - 用平均律解決。然而,歷史上的音律發展,是從複雜、準確的純律,逐漸過渡到簡單、些微不準的平均律,在處理歷史上的作品時,要是不能理解起碼的音律變革,確實很難掌握演奏上細微的音程變化。歷史上,巴洛克、古典時期的作品應該是目前演奏學習上最主要的兩個時期,而在這兩個時期當下,平均律還只是理論上、數學上的理想,無數的音律學家的努力,也只能大約的慢慢的接近平均律,當時的調律法,今日通稱 Well Temperament,概念上,這是一種藉由犧牲部分次要音程,成就主要音程音準的一種調律系統。嚴格來說,弦樂器只是 "理想" 上純律的樂器,在四條空弦被限定的基礎上,小提琴的音準,有時候更是一種 Well Temperament 的實踐。

    我們可以看到,決定調性、和聲性格的三度音,在律學上竟然有著這麼大的差異,而且從特定角度看都是對的。至此,應該可以理解,了解律學、運用律學,不只是一門重要學問,更是演奏藝術的重要核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