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左手香土壤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左手香土壤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左手香土壤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跨界圍攻:「AI 視覺」公司已集體殺入智能駕駛圈 2021-05-22 雷鋒網 如今的智能汽車賽道,說挨肩迭背也不為過。 新勢力派引領變革,最為二級市場所看好;泛網際網路派占流量高地,擅技術遷移;傳統車企派根基夯實,品牌名聲享譽在外。 甚至財大氣粗的某地產派也曾放下豪言――力爭 3-5 年成...
左手香土壤 在 Food Blogger_H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1-05 15:36:24
🛋在家品味咖啡☕️ - 依家疫情開始緊張,唔少朋友仔會擔心外出,好難放鬆咁享受飲咖啡嘅樂趣😞 最近🍔就係網上買左手沖咖啡嘅用具,決定自己嘅咖啡自己沖!當然一杯好嘅咖啡就唔少得靚嘅咖啡豆啦~ 今次就用網購嘅形式,係 @cherrynleaf 選擇自己喜愛嘅咖啡豆。依間新開嘅網店專賣咖啡豆同咖啡器材,仲...
左手香土壤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12-03 15:57:47
A lovely lesson from Chave Cahtelin 98, the one on the right was decanted for 5 hours, while the one on the left was decanted for 11 hours. Each show...
左手香土壤 在 Morty莫莫蒂蒂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30:55
從台北回來時搭了加開的舊式客運,皮質座椅間散發出一股悶熱的異味,令人異常的煩躁起來,明明已經戴上了口罩,那擾人的氣息卻親密的濕吻著我的鼻腔,就好像每一位乘客曾在座位上用嘔吐袋裝起的鬱悶,逐漸地在此刻發酵。 以前總覺得台中到台北是一件很遙遠的事情,需要經過好多個收費站,然後看過一座又一座墨綠色的或是...
左手香土壤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跨界圍攻:「AI 視覺」公司已集體殺入智能駕駛圈
2021-05-22
雷鋒網
如今的智能汽車賽道,說挨肩迭背也不為過。
新勢力派引領變革,最為二級市場所看好;泛網際網路派占流量高地,擅技術遷移;傳統車企派根基夯實,品牌名聲享譽在外。
甚至財大氣粗的某地產派也曾放下豪言――力爭 3-5 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如華山比武般,大俠們個個嚴陣以待,各方勢力黃巾高擎,左右開弓。
你看看,前有行業鐵幕,中夾破釜沉舟之心,後是險峻江湖,哪還有初進牛犢的落腳之處?
即便如此,在月前燥熱尚未消退的上海車展後,鮮少被提及的AI視覺公司還是擠了進來。
看慣了巨頭們的聲勢浩蕩,轉身發現AI視覺企業們的入局講究一個循序漸進,起承轉合。
而他們的悄然進入,也給智能駕駛領域增添了幾段新故事。
海康威視:左手自研、右手投資
AI安防老大哥海康,深耕智能駕駛市場履行一貫的低調風格。
其對智能駕駛的綢繆始於2015年,當時海康內部計劃開展新業務,起初確定的業務有三:海康汽車電子、海康機器人、海康螢石。
2016年7月,耗資1.5億的海康汽車技術正式成立。
在此前後,海康還分別於2016年6月投資了威視汽車科技,2017年7月成立了海康汽車軟體。
2018年是海康智能駕駛的上升之年,市場渠道、技術研發上均有突破。
2018年2月,他們上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泊車APA+,同年又成功打入2019款保時捷卡宴的配置中。
汽車產業以穩為重,鏈條長、利益盤根錯節,新入者切入並不容易,而海康卻出其不意一舉打入高端。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海康汽車已經通過了20家OEM的審核並成為其合格供應商,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一汽集團、北京汽車、上汽榮威、上汽名爵、本田汽車等。
其中,定點項目超過200個,已量產的項目超過100個,覆蓋500家渠道合作夥伴。
成立子公司自研之外,投資也是海康較為看中的一大路徑。
在成立汽車電子公司之前,海康就曾在2016年入股毫米波雷達企業森思泰克,並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
2013年成立的森思泰克既是毫米波雷達第一批探路者,也是成績較為優秀的領軍企業之一。
森思泰克創始人秦屹是英國海歸的雷達專家,在英從事雷達研發和製造十餘年。
據悉,森思泰克所聚團隊成員中80%具有軍工背景,掌握雷達硬體、軟體和量產工藝等幾乎全部核心技術。
據悉,森思泰克毫米波雷達在北京、石家莊設研發中心,在蕪湖設總廠,在杭州設車載事業部。
石家莊,有軍工雷達大本營之稱,軍民毫米波雷達研發人才密集,且電科雷達研發54所和13所都在石家莊。
森思泰克也頗為爭氣。
2019年,思泰克首次實現大批量77GHz車載毫米波雷達國產化、突破國際巨頭壟斷。
森思泰克的77GHz毫米波雷達成為國內首個真正實現「上路」的ADAS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目前,森思泰克已成為紅旗、一汽、韓國現代、東風日產、長城、長安等國內外車企體系內供應商。
海康與森思合作的高分毫米波成像雷達+視覺融合技術,或許將對壘低線束雷射雷達。
大華股份:立足整車,三電、網聯、自動駕駛多點齊發
零跑汽車脫胎於大華股份的汽車部門,獨立後獲得了大華股份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2015年,大華股份副董事長兼任大華股份CTO朱江明親自下場,成立零跑。
經歷2019年新能源補貼大退坡,不少新勢力造車企業已經出現嚴重資金問題,且變現存疑。
零跑汽車亦不例外。
2018年,零跑虧損 3.07 億元後,2019 年上半年又持續虧損約 2 億元。
2019年1月4日,零跑汽車第一款車S01上市,該車2019年全年交付約1000輛。
對於連續虧損的零跑,唱衰論一直也在網上發酵。
朱江明對此表示,「即使不融資,零跑也能再活三年。」他透露,大華股份將持續為零跑輸送資金,「當然我們希望能更多的融資,發展得更快些。」
在經歷融資受阻後,2021年伊始,零跑官宣融資43億元,合肥政府投資平台亦在其中。
今年年初,此前曾投資蔚來的合肥市政府與零跑方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合肥方面將對零跑B輪融資投資約20億元,並展開更多合作。
現金流方面,從不被業界看好,到巨額融資的到帳,仿佛又讓市場看到了可能性。
技術層面,零跑汽車稱自主研發了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繫統、自動駕駛系統三大核心技術,並完全掌握自動駕駛核心硬體平台和算法技術,實現對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執行層關鍵技術的自主化全覆蓋。
產品層面,零跑汽車目前旗下擁有3款量產車型,分別為:零跑T03、零跑S01以及零跑C11。
三款產品風格各異,銷量不一。
2020年,零跑汽車官方消息稱,2020年累計銷量達11391輛,其中T03為主力軍,貢獻了10266輛。
創始人朱江明也底氣頗足:「2023年零跑進入造車新勢力TOP3、2025年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達到10%」。
商湯:求精感知技術,並進艙內艙外
與其他AI獨角獸相比,商湯在自動駕駛上布局較早,也更全面。
2017年進軍自動駕駛,商湯的汽車產業布局可分為艙內(智能車艙)和艙外(智能駕駛)兩大層面。
智能車艙層,基於前裝量產解決方案,以視覺感知技術為錨點,由點及面,覆蓋用戶從上車到用車的多個場景。
商湯的SenseAuto Cabin智能車艙解決方案包括駕駛員感知系統、座艙感知系統、智能進入等等功能。
據悉,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商湯已經拿下了30多個國內外頭部夥伴的智能車艙定點量產項目,覆蓋車輛總數超過1300萬輛,其中10 余個項目已經實現了量產交付。
智能駕駛層,商湯選擇與主機廠合作,做汽車廠商(OEM)及一級供應商(Tier1)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在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大要素中,汽車廠商和Tier1占據重要角色。
2017年,商湯與OEM廠商本田簽訂了為期5年的長期合作協議,研發適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
2018年,商湯完成杭州、上海半開放場地內實現無接管自動駕駛。2019年,在日本落地「AI自動駕駛公園」,將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和測試,並面向公眾開放。
商湯的自動駕駛業務定位,是以視覺為主,其他元素為輔。
視覺之外,商湯在高精度地圖和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方面皆有技術儲備。
通過搭配多種不同傳感器,實現感知、分析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城市級三維地圖重建及無人車高精度定位能力等技術功能。
目前,商湯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多次疊代,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智能駕駛方案:SenseAuto Pilot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聚焦 L2+ 級高級輔助駕駛至L4級自動駕駛創新,並在上海車展首次發布SenseAuto Pilot-P駕駛領航方案。
軟體之外,2019年3月,商湯還推出首款原創機器人SenseRover X自動駕駛小車,這是款針對自動駕駛的教學產品。
奧比中光:戰投+自研,兩條腿走路
奧比中光是AI初創企業中對智能汽車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作為一家AI 3D感知技術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3年的奧比中光現今已在3D傳感領域深耕近8年。
3D傳感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核心的視覺感知技術,融合了晶片、算法、光學、軟體等多交叉學科技術,是人工智慧時代感知識別、新型人機互動等最為核心的技術載體。
除3D結構光外,奧比中光在雙目、iTOF、dTOF、雷射雷達等主流3D視覺感知技術領域也有長遠布局。
早在2018年,奧比中光就投資雷射雷達晶片級解決方案提供商飛芯電子。
飛芯電子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光電設備、雷射雷達研發、集成電路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
成立僅2年,飛芯電子獲得了博世等注資。
據悉,飛芯電子以研發、生產雷射雷達系統及核心晶片為主要業務,客戶群體主要面向國內外汽車、機器人、無人機等生產研發廠商。
飛芯電子稱,其針對行業痛點,採用了連續波載調製或相干外差探測方案,利用焦平面點雲測距技術,滿足較高的空間解析度和較大的視場角,探測距離可超過200m,且無需複雜昂貴的機械掃描裝置,不斷提高系統可靠性,也使獲得的圖像更為清晰。
2019年4月,奧比中光成立車載3D視覺傳感方案提供商奧銳達。
奧銳達的業務重心在智能座艙,產品包括ToF攝像頭模組、雷射雷達等硬體以及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承襲了奧比中光的3D視覺感知技術,奧銳達可為智能汽車帶來DMS、OMS、手勢識別、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等多種3D化智能功能。
其金融級安全的3D人臉識別方案,保護駕乘人員的信息安全;通過3D-ToF 攝像頭,實現多區域手勢控制;同時,智能汽車還可以通過3D信息,判斷駕乘人員體型、座艙內位置等。
近日,奧銳達還發布了為智能汽車量身定製的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虹軟:主攻艙內,走軟硬一體之路
2018年,為應對手機市場見頂飽和,虹軟正式將業務從智慧型手機領域拓展至智能汽車、IoT等領域,一舉橫向突進自動駕駛市場。
虹軟科技創始人兼CEO鄧暉曾表示,未來每輛汽車裡都有10個以上的攝像頭,智能座艙將成為智能駕駛視覺AI的重點應用場景。
與其手機定位一樣,虹軟的智能汽車走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力圖做車載視覺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從招股書看,截至2018年底,虹軟科技的「汽車等loT產品」的業務收入僅367.95萬元,占比不足1%。
與多數視覺企業加裝雷射雷達等技術不同,虹軟的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完全基於視覺層面,且核心聚焦在車內智能。
虹軟科技的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包括車內安全駕駛預警、駕駛員身份識別、車內安全輔助、輔助駕駛預警、自動泊車等眾多解決方案。
2019年3月,虹軟入股開易(北京)科技,後者主營業務包括主動安全智能終端(ADAS+DMS+人臉識別)、SDK軟體服務以及硬體整體解決方案。
2019年,虹軟在科創板上市。
虹軟表示,其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積累深厚,融合其暗光高反差拍攝、防抖等影像視頻增強算法技術,即使在車內光線不佳、人臉角度多變、車輛晃動等特殊情況下,也能夠很好地完成車輛周圍環境監測和車內人員監測等功能。
上市後,虹軟大力布局智能汽車及其他 IoT 智能設備領域,目前成效初現。
據虹軟表示,智能汽車板塊2019年開始真正量產。
數據顯示,2020年,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業務增長較快,實現營業收入6592.99萬元,同比增長310.61%。
據悉,虹軟智能駕駛相關產品包括DMS(駕駛員識別系統)、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BSD(盲區檢測系統)、OMS(乘客識別系統)、Interact(視覺互動系統)、Authenticate(生物認證)、AVM(3D環景監視系統)、AR HUD(AR抬頭顯示)和智能後備箱等各類以核心算法為基礎的相關軟體解決方案。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DMS(駕駛員識別系統)的算法業務是其智能汽車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
虹軟今年透露,其智能駕駛業務已實現37+7個前裝車型定點開發(37款量產車型定點,7款車型預研),以提供純算法為主,公司直接與Tier1或整車廠簽約,涉及多家國內主流車企(含造車新勢力)及部分合資車企。
格靈深瞳:最早入局,協同成長
成立於2013年,格林深瞳是最早的一批AI視覺公司,也是最早一批投入自動駕駛的AI視覺公司。
當年,格靈深瞳聯合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吳甘沙、國家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冠軍團隊負責人姜岩等一同創辦了一家專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馭勢科技。
2016年,馭勢科技在北京誕生,格靈深瞳作為投資方入股馭勢科技。
過去五年,馭勢科技在洶湧潮水中奮力前行。
2017年1月的CES,馭勢科技向世界推出了無人駕駛概念車「城市移動包廂」,該車型成為了全球第三款獲得紅點設計大獎的無人車。
同年,這家公司分別在4月和6月,於白雲機場、杭州來福士率先展開面向普通公眾的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
今年1月21日,香港國際國際機場宣布,由馭勢科技與香港國際機場管理局共同研發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將替代人力駕駛拖車,承擔往返機場和海天客運碼頭的行李運輸任務,意味著其在機場的運用已逐步上量。
在過去的一年中,馭勢科技與長安民生物流、一汽物流、巴斯夫(BASF)等數十家企業建立了商業合作。
據透露,在國內某豪華品牌車型上,馭勢科技提供的軟體算法也已前裝量產,並幫助該自主品牌率先推出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去年馭勢科技交付了數百套「AI駕駛員」,實現年度業績同比增長150%。
前不久,馭勢科技宣布完成累計超10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在這場融資中馭勢科技獲得了國家資本的參投。
馭勢科技在無人物流埋頭苦幹,潛心鑽研,其成績是在無人物流領域的業務布局幾乎占到了國內市場的70%。
2016年誕生至今,馭勢科技經歷萬千辛酸,在密如繁星的棋子中探索出一條最優解法,以機場定式,在精進自我的路上捨命狂奔。
而格林深瞳的自動駕駛之路,也隨著馭勢科技越走越遠。
曠視:立足AI視覺,做車載全套解決方案
2018年11月,曠視曾公開展示過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
彼時的曠視,其解決方案基於車載系統和駕駛過程的人臉解鎖、帳戶切換、駕駛員識別、多模態交互等功能為主,並收取相應軟體使用費和服務費。
「人臉解鎖」可通過車外的攝像頭捕捉駕駛員人臉信息並進行身份的識別與確認,實現人臉解鎖車門、臨時授權人臉解鎖車門;
通過車內的攝像頭實現刷臉啟動發動機、保險箱等,「帳戶切換」功能可通過人臉識別無感知精準識別駕駛員身份,配合車載智能系統,快速調整用戶預設的車輛各項個性化配置(座椅位置、反光鏡角度、空調溫度、音樂、燈光、導航等)。
「駕駛員識別系統」可通過車內攝像頭,實時查看駕駛員駕駛狀態和行為,在駕駛員出現疲勞駕駛或分心駕駛跡象時觸發預警,保障行車安全。
曠視曾表示,其與蔚來汽車實現了未來在智能汽車應用上的深度合作,真正的無人駕駛商用較遠,曠視聚焦對人類駕駛員的理解和輔助。
的盧深視:基於3D視覺相機,為產業賦能
的盧深視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角色,更多是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
作為三維視覺領域的佼佼者,的盧深視在高精度深度感知成像、三維實時高精度重建、三維跟蹤識別及感知等技術方向上深耕多年。
上月,的盧深視出席了2021全球自動駕駛高峰論壇,並展示了其最新3D CV相機及其應用。
的盧深視兩款自研3D CV相機,其在5米範圍誤差小於1mm,指標超越國際3D相機巨頭,量產良率達99%以上。
基於前端低功耗嵌入式平台,兩款相機均可實現非接觸式精準識別,基於結構光原理,更可還原人臉高精度3D細節信息,通過人臉立體尺寸信息精準辨識人員身份,同時對於二維和三維攻擊識別正確率高達99.99%。
多提一句,安全性上,可達金融級別。
據悉,除了智能汽車領域,兩款相機也在智能家居、金融支付、智慧交通等領域展開布局。
智能駕駛:AI視覺第二春
AI視覺眾企入局智能駕駛賽道,並非跑題創作。
其一,布局智能駕駛,是戰略向外牽引使然。
自計算機視覺出走實驗室樊籠,AI安防、自動駕駛便拿到一大波投資人的「S卡」。
當年AI落地之時,安防提供了絕佳的土壤,AI公司在此實現技術與產業的交融。
期間,AI與安防彼此成就:
安防向世界輸送的海大宇等驕子,幾乎主導了全球安防市場話語權,行業極速擴容,向城市各個領域蔓延。
AI獨角獸們也從安防起家,並逐漸走向千行百業,邁向全域。
左邊是AI安防成主要營收來源,右邊是AI安防逐漸占領一席之地。擺在入局者眼前的,是如何保持縱向持續增長的必答題。
擺脫路徑依賴,尋找AI安防之外的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如果說,過去五年,AI視覺公司的路徑是「通用AI SDK 重定製集成項目實施」的話,那麼未來五年,他們可嘗試「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 形成標準化產品 低成本規模化複製」的路子。
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在哪?自動駕駛、醫療、晶片赫然在列。
縱觀AI市場,目光所及賽道幾近全員虧損,掘金志認為,與高成本人力無關,因為虧損在放大;與硬體儲備也無關,因為可以OEM。
核心在於:AI安防未能標準化,項目需求又無窮多。
那就去標準化市場?有人問。
標準化市場可以一夜之間把價格做到無窮低,但高額運營支出非AI企業所能承受。
標準化市場上不去,定製化市場下不來,AI公司的突破口在哪?答案是:非標準化市場裡找到標準化路子。
賽道上,自動駕駛正是明顯的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與AI安防共通的是,智能駕駛初創企業也依賴資本輸入。
但前者場景碎片化、項目定製化,產品標準化之路漫漫;後者以智能汽車為載體,技術上軟體定義、人機協同一旦成型,會一招吃遍天下鮮。
眼下,不少智能駕駛新勢力已實現產品量產,並獲得一定規模的現金流。
對於一眾搶灘的各路豪傑,AI視覺的入場似乎有些遲。
但智能汽車賽道正熱、格局未定,智能汽車產業鏈長、細分領域繁雜,此時入場的AI視覺,你可以說它入場稍晚,但不能說它機遇不在。
其二,自動駕駛或是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必登之高峰。
近幾年,機器學習持續深入,計算機視覺應用亦有了飛速進展。
千山萬水跨越的人臉識別小山,是AI最成功,也最基礎的一環。
真正的AI,是貫穿感知-決策-執行的長鏈條,這一點在自動駕駛上體現得尤為極致。
感知層,通過各類硬體傳感器捕捉車輛的位置信息以及外部環境信息;
決策層的「大腦」,基於感知層輸入的信息作環境建模,從而形成對全局的理解並作出決策判斷,再向車輛發出執行的信號指令;
最後的執行層,將決策層的信號轉換為汽車的動作行為。
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工智慧、高性能晶片、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車輛控制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多領域技術的結合體,落地難度之大,各路AI無不動容。
計算機視覺應用場景萬千,自動駕駛無疑是極具挑戰性、最具想像力的一條。
越是長在懸崖之巔的花,越讓人著迷。
一直以來,在環境感知環節,存在AI視覺與雷射雷達技術路徑之爭。
不管何種路徑更優,已經在視頻物聯領域經歷過殘酷驗證,AI技術儲備上,AI視覺企業們也已攢下不少經驗。
狼多肉少,能吃幾成飽?
「自動駕駛是很低級的行業嗎?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
這調侃入局者們聽了,大抵會覺得分外委屈。
大多數困在第一道門檻,錢。
「沒有200億不要造車」的聲量振聾發聵,造車明星蔚來也曾資金一度跌入谷底。
雖說AI視覺公司除了大華的零跑汽車外,其他參與者目前都專注於智能駕駛硬體和系統,但這也是個昂貴的行當。
不少企業本身依靠資本輸血,是否有更多資金和精力參與自動駕駛廝殺,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行業壁壘不容小覷。
汽車產業發展百餘年才形成了一套嚴謹而完整的生產流程和制度,乃至於衍生出了一套基於安全的工業文明,不是後來者們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就能夠顛覆的。
作為智能汽車的核心體現,自動駕駛技術遠未達到成熟的程度;車艙內的智能化體驗也還有豐富的想像空間。
換言之,如果跨界選手想要在智能汽車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僅要高度重視安全這一話題,還要擁有強大的軟體能力。
但在前一輪前沿傳統主機廠以及蔚來、小鵬、理想等新造車勢力的人才軍備賽過後,新入局的玩家要如何吸納更多的專業人才?又如何權衡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做出最終決策?
與此同時,智能汽車的研發不是一件只要懂軟體就能夠做成功的事情。
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大潮的到來,造車的門檻看似降低了不少,但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內因外因的難題,可能遠比想像中的要多。
行業資源尚需積累。
相比AI安防、智慧城市等領域,AI視覺跨界者在智能汽車領域品牌影響力和渠道資源不足,短期內,造血盈利能力較低。
而且,AI視覺企業布局智能駕駛時間不一,技術雖有共性但終究有別,相較於大多數垂直企業,尚有諸多不足。
故可見,過去幾年,即使AI視覺巨頭,步伐也較為謹慎,大多圍繞艙內智能、ADAS市場。
如果說巨頭們跨界,自帶熱搜體質,AI視覺企業跨界的光彩,多少暗淡了些。
前者身家優渥,拿著頂流體驗卡入場,高屋建瓴,後者更多是以小舟,涉鯨波。
當然,隨著技術日進一桿,資源聚沙成塔,營收逐年增長,他們將投入包括但不限於研發、營銷、資本等層面,難保這一葉扁舟,哪天出其不意成為可遠航的重磅郵輪。
莫道桑榆晚
眾多跨界玩家湧入智能汽車,激發了新的生機。
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智能汽車的市場都蘊藏著無限機遇。
這個市場需要鲶魚的存在。
在新時代的風潮之下,我們固然期待看到不斷有實力強勁的新玩家們入局,留下中國智能汽車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也殷切地希望,這是一片能夠承載百花齊放,充滿新的生機和活力的沃土,而不是拔苗助長的投機者的港灣。
憑藉先發優勢,不少入局者或已暫列行業前位,但隨著各方力量的持續加碼,後來居上也並非不無可能。
保持警惕,時刻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hot.org/science/83632.html?fbclid=IwAR2Mm9ZU17srF7sCywqUPw-hmRAyGN_sN9XnL0_Q6mE4bUYwUpgGNX3wHps
左手香土壤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孟宗筍隨筆02》
台灣產孟宗筍的地域有四個,分別是新北三峽、嘉義阿里山、南投鹿谷和竹山,規劃旅遊行程時,我獨厚冬筍而捨春筍,因為冬筍是散生型竹筍中唯一藏在土中的代表,帶隊挖掘特別有意思,地點則鎖定在南投產區的竹山鎮,因為這兒每天三點過後就有「筍市集」,旅行時可以先到竹林中體驗採筍,再到市集見識拍賣盛況,最後再找間餐廳好好吃品嘗,自產地到市場和餐桌,一氣呵成。話說回來,鹿谷也有筍市集,但竹山的海拔比鹿谷略高,產出的冬筍雖然色澤偏土黃,不如鹿谷的金黃色美觀,但高海拔的筍香就是迷人,因為所以,要做行程當然選竹山囉。
有一回,到海拔1294公尺的竹林採割冬筍,那一次我左手鐵鋤右手鐵鏟,肩挑竹簍腳穿雨靴,體驗堪比在義大利的挖松露之旅,因為冬筍和松露都存於土壤下,探索挖掘全要靠經驗。孟宗竹屬於散生竹,地下莖的走向沒有一定規則,有時筍子會出現在距離母竹很遠的地方,於是所以,在碧綠竹海中散步許久,終於在筍農指點下,發現地表有一條微細的裂縫,農友熟練地鋤地揮鏟,挖出了四胞胎冬筍,開了紅盤。
約莫半天後,竹簍內以環狀排滿了冬筍,這才隨農友驅車到竹山的筍市集賣筍,
通常筍農在山上挖掘筍子時,便會將筍子依體型從小排到大,俗稱為「總貨」。到了筍市賣給盤商後,再依客戶要求以體型分等級,通常分為七個級別,只有過年時會分到十多種級別。其中最特別者,當屬芽仔筍,當地人稱為「筍咖仔」,個頭非常小,削去筍殼後,筍身只有五公分左右,這種「筍咖仔」只有竹山筍市販售,屬於當地人吃的美味,我曾買三斤回家,以水滾煮一小時,香氣嘖嘖,做炊飯燉豬腳,皆屬奢華的一絕滋味。
#徐仲風味學從產地到餐桌
#知味品味玩味
#孟宗筍隨筆
#筍市集
#竹山
#冬筍
左手香土壤 在 宇。食尚旅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高雄美濃|蝶舞澗-蟬說:瀰蝶源記|入住豪華帳篷Glamping,享受在地鮮食一泊三食,體驗慢活享樂(文末有粉絲專屬優惠唷)
近年來國人吹起了露營風,設施不僅豪華且享受,因此豪華露營Glamping更成為近期的主流,什麼是Glamping呢?就是glamorous(奢華)與camping(露營)的縮寫,有別於傳統露營的克難印象,豪華露營的最大優點就是,只要帶著簡單行李就可入住豪華帳棚,帳篷內有床鋪、電扇、冷氣等設備,甚至連同入住的用餐及活動都一手包辦,讓露營也能像入住飯店那樣舒適,也成了豪華露營最大的賣點,
小編這次要來去體驗豪華露營Glamping的地方,是位於高雄美濃的『蝶舞澗-蟬說:瀰蝶源記』鄰近黃蝶翠谷,蝶舞澗與南投蟬說:鳳凰亭序都是由 「蟬說」團隊經營,雖然地點都位於山區,但因住宿、餐點及周邊環境等設施評價很棒,吸引不少人慕名而來!
由於有參與體驗活動,這次小編體驗的農作物是-美濃冬天盛產的「醃漬白玉蘿蔔」,所以前往蝶舞澗路上得先去這次體驗採蘿蔔的園區集合
「白玉蘿蔔」與市面上的一般白蘿蔔比較,生長期短,外型細長且嬌小,從播種、發芽、成長到收成約需45天。而美濃土壤鬆、乾燥又能保水,恰好有最適合白玉蘿蔔的生長環境。在體驗手作醃蘿蔔前,當然要下田去「拔蘿蔔」,農夫大哥說:成熟可拔的蘿蔔,冒出的頭,大約五根手指中最長的那隻,就是可以拔的長度!
⚠️拔蘿蔔注意事項:
1.握住蘿蔔頭直直的往上拔就可以囉!
2.拔出來的蘿蔔不能再塞回土裡,它無法繼續生長
3.蘿蔔頭的綠葉記得拔掉喔!
體驗完採蘿蔔後,就出發前往蝶舞澗囉,來到入口售票處後得先下車辦理入住登記。
(入口處可租借桌遊、遊戲器材及索取一次性耳塞,待退房時再將租借的器具,歸還至入口處)
櫃檯人員會給一張入住房卡並說明蝶舞澗入住資訊
🈯️Check-in 時間:16:00 (可提早於 2 點入園參加 3 點的在地體驗活動)
🈯️Check-out 時間:隔日早上 10:30 前
🈯️一泊三食:迎賓下午茶餐盒、晚餐及隔日早餐(採自助式取餐)
🈯️進入園區後,先至餐廳領取下午茶餐盒,晚餐6:30開始,隔天早餐是8:30開始
🚗車子從入口處開進來後,會看到左手邊上方白色屋子「熱帶溫室餐廳」,先在這裡領取下午茶餐盒。體驗手作活動、晚餐、隔天早餐,也都是在這裡體驗及用餐。
領完餐盒後,就尋找座位後開始體驗醃漬白玉蘿蔔,指導人員會一步一步的引導教學
🔅醃漬蘿蔔程序:
拔完蘿蔔,選體型較大的三個,外皮清洗乾淨後備用。
1.將清洗後的白玉蘿蔔削皮,切成小薄片
2.加入適量的鹽巴,拌勻蘿蔔片至出水軟化
3.再放入網子內擠乾水份,裝瓶至瓶子八分滿,最後倒入調配好的醋水,就能封蓋包裝。
🔸醃漬白玉蘿蔔只需要三天就能開瓶品嚐囉!
⭕️體驗完手作課程後,車子繼續往前開,會看到這個大帳棚。有些體驗課程是在這個地點上課(課程內容會依季節性調整),這次參與的拔蘿蔔活動是配合美濃當地白玉蘿蔔盛產時期所做的在地體驗,配合園區編排做在地食材體驗活動,過大帳棚的後方就是露營區入口處,右手邊有一座小橋,過去後則是停車場。
由於車子無法開進帳篷區,所以可先在服務中心下行李,然後車子在開到停車場停車後,再步行入內找自己的帳篷。
走進營區入口,在前往帳篷區右手邊有沙池及彈跳床遊樂設施,可讓小朋友在這裡好好的放電,大人可坐在一旁沙發上陪伴,非常適合親子遊
露營區有大樟樹區、櫻花區、黃蝶區,由於我們住在黃蝶區D1算是距離較高較遠的位置,所以提著大包小包的行李還有點辛苦,帳篷都附上一個密碼鎖,若要去用餐或洗澡上廁所時就使用密碼鎖鎖上,晚上每個帳棚下方都有燈,走出去上廁所挺也挺安全的。
蝶舞澗真的是豪華露營,帳棚內設備很齊全,空間也很寬敞,有牙刷、牙膏、漱口杯、梳子、刮鬍刀、浴帽、浴巾、盥洗袋還可以裝要洗澡時的洗漱用品在裏頭方便帶去浴室
帳棚內還有台移動式冷氣機,並提供一台循環扇,讓室內空氣循環。但是冷氣開啟時,得必須將帳篷底部的小窗戶拉開三分之一,讓空氣流通以避免閉密效應導致營釘被拔起。主支撐柱下方有一個延長線插座,有三孔插座外還有2個USB插座,要充電非常便利
⚠️由於帳篷間距較近,因此談話聲及小孩哭鬧聲也聽得較清楚,所以入住時得注意音量避免吵到他人
蝶舞澗的豪華露營就是不用擔心晚餐、早餐的部分,營區都會精心準備,只要帶著期待和愉悅心情前往用餐即可,記得要帶上房卡喔!
這次的住宿為一泊三食,包含下午茶餐盒、晚餐及隔日早餐Buffet 都是在「熱帶溫室餐廳」內用餐,距離帳篷區約步行 5~10 分鐘的距離,可以舒服地散步吸收園內的森林浴,欣賞沿路的花草植物,途中還有一座噴水魚池喔!
🚽盥洗室
盥洗室則為在帳篷外不遠處,男女生是分開的,熱水為 24 小時供應,洗起來水壓夠,熱水也充足。沐浴乳、洗髮精都是壁掛式。吹風機、洗手台、飲水機都可以在這裡找得到。洗手間和盥洗室分開兩個區域,第一次來的遊客不要走錯囉!
業者也貼心的準備親子共用空間和寶寶尿布台以及澡盆喔!
🔅迎賓下午茶餐盒
餐盒內容都是融合客家料理元素的麵包,包含野蓮鹽可頌、紅橘瑪德蓮、擂茶馬德蓮、鳳梨蘋果手工果醬、147 米香及米粒麵包、高山烏龍茶、炭培紅茶,是不是很特別呢,下午茶餐盒就這麼澎湃了,讓小編也期待起晚餐囉!
🔅Buffet晚餐(採自助式,晚上18:30開始供應)
走進溫室餐廳內,桌上已是滿滿buffet 餐點,業者將美濃在地食材和客家元素融入菜餚中,包含板條做的千層麵、梅干 147米炸燉飯球、鹹豬肉 Pizza、澄蜜香番茄起士蝦串、野蓮鹹派、橙蜜香提拉米蘇等等,中西合併的餐點,每道佳餚都比想像中還美味且精緻,但唯一比較美中不足的是,餐點若能用保溫效果的設備呈現,這樣更能感受到每道料理的美味和溫度,值得一提的是服務人員態度親切非常關心客人用餐狀況,用餐期間會介紹當晚的食材特色,吃的過程還能了解食材的緣由
🔅Buffet早餐(採自助式,早上08:30~10:00供應)
早餐也是採中西合併的餐點,包含147米粒吐司、豆醬炒水蓮、白玉蘿蔔菜圃蛋、涼拌花生豆腐、炒高麗菜酸、菜頭籠仔、美濃豆腐乳、菜頭籠仔、鮮奶、美濃豆豆漿、147米粥、歐式冷肉盤、時令水果,每道佳餚都非常美味且精緻,小編竟然吃了3碗粥還夾了3輪的配菜,真的好好吃喔
來到這發現大多是家庭親子遊樂居多,看著許多小朋友都玩得非常開心,但也有不少情侶、三五好友一同出遊,其實到蝶舞澗享受露營,不僅可沉靜在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全家一起體驗活動或是三五好友相約成團,一起來體驗不同的生活及樂趣,也是一大享樂
蝶舞澗Glamping豪華露營,小編覺得很適合像我們完全沒露營經驗,只要輕鬆的帶著簡便行李,不用大包小包的帶露營裝備,也不用無須紮營,更不用生火煮食,來到這裡不僅餐食全包、帳棚內裝配齊全,有床鋪又有冷氣。但要到盥洗室上廁所或洗澡是比較麻煩,若有同行的長輩或是小孩,半夜要上公用廁所,會比較不方便一些 ,雖是這樣但這也是露營體驗的一部分 。
整體來說蝶舞澗團隊,不僅讓來體驗的客人享受體驗露營的樂趣,且融入了在地資源結合在地食材,讓入住的客人不只有露營的樂趣,還有了解認識在地客家文化,透過親身體驗及親自品嚐,讓每個客人心中留下深刻情感
想體驗入住蝶舞澗豪華帳篷Glamping的粉絲朋友們,記得到下方訂房預約網址訂房,輸入宇。食尚旅圖的粉絲專屬代碼唷,就會有優惠唷!
📍 蝶舞澗-蟬說:瀰蝶源記 📍
🏠 高雄市美濃區朝元925號
☎️ (07)681-1858
⏰ 【花季】 10:00 – 17:00 (每天開放)
【非花季】10:00 – 17:00 (只開放五、六、日)
🎫 【花季】 200元(可折抵100元)
【非花季】100元(含100元消費抵用)
⚠️90公分以下免費,禁帶寵物。
粉絲專頁: https://reurl.cc/Ezda3K
官網連結: https://reurl.cc/D658zR
訂房預約:https://reurl.cc/Z7Q303
粉絲專屬優惠代碼:F020112801
文章連結➡️ https://reurl.cc/VXd2rQ
--------------------------------------------
✨✨想知道更多資訊,請追蹤⬇️
✅IG 👉 http://instagram.com/yangzheyu225/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yueattaiwan/
✅部落格👉 https://reurl.cc/mn7p1V
#蝶舞澗 #glamping #美濃 #美濃秘境 #客家庄桃花源 #蟬說 #瀰蝶源記 #高雄 #露營 #高雄美濃 #在地食材 #客家文化 #豪華帳篷 #網美打卡景點 #黃蝶翠谷 #鳳凰亭序 #親子旅遊 #高雄景點 #高雄旅遊 #懶人露營 # #高雄美食 #高雄必吃 #美食 #kaohsiungfood #kaohsiung #taiwan #高雄美食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