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工程師面試簡報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工程師面試簡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工程師面試簡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工程師面試簡報產品中有2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純靠北工程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純靠北工程師5dh ---------- 平常只負責自己部門的面試,偶爾會去其他部門當考官 想問問在座有考官經驗的,你們有沒有偏好的非本職技職技能? 不是指Soft skills,而是類似其他職業的核心技能,但非本職所需的那種。 我個人偏好外語能力強的面試者;特別是會超過兩種外語 (程度至少...

工程師面試簡報 在 HSIOBUN·JJA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03 17:01:08

跟UIUX有關的問題 統一這篇來回覆ԅ(¯﹃¯ԅ) 什麼是UIUX?就是一個專門設計 APP每一頁要長怎樣的人(好白話喔) 但是每一頁的樣子,什麼顏色、形狀、大小、按鈕要放哪,前後頁的關係組合,背後都有一連串的因果關係絕非「這樣很美,所以我這樣做。」 也就是因為如此,在建議各位作品集的時候,我會...

工程師面試簡報 在 L I L Y H A H A 李黎哈哈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2:04:17

👩‍💻居家檢疫時的求職分享😁 1️⃣陶氏化學 MEDP (畢業生的一個trainee program) 第一關面試是上海的人資跟我用skype面試,主要就是介紹一下這個program在做什麼,將來如果上了就要到中國培訓十個月左右,但不定有機會再培訓結束之後就可以調回台灣,然後就問我對這個progr...

工程師面試簡報 在 ????? ???? ✈︎【梅根說故事】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13:01:12

【梅根說故事】梅根9.5 🦄 戴爾卡內基。第五講(A) 🦄 時間過好快,一個禮拜又過了!總共九堂的戴爾卡內基課程,也進入下半局。4/16(四)同樣的週四晚間時刻,這18個熟悉的陌生人再次同聚於卡內基的台北教室。 🦄 今天是非常具有爆發力的一堂課,滿滿三個半小時的潛能釋放。 🦄 5A課程的一開始就不多...

  • 工程師面試簡報 在 純靠北工程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9:31:48
    有 59 人按讚

    #純靠北工程師5dh
    ----------
    平常只負責自己部門的面試,偶爾會去其他部門當考官

    想問問在座有考官經驗的,你們有沒有偏好的非本職技職技能?

    不是指Soft skills,而是類似其他職業的核心技能,但非本職所需的那種。

    我個人偏好外語能力強的面試者;特別是會超過兩種外語 (程度至少要可以用來面試、簡報),在我這邊會大加分。算是我的偏見,我認為語言會影響思考,會多種語言較容易不拘於形、思考靈活。

    ----------
    💖 純靠北官方 Discord 歡迎在這找到你的同溫層!
    👉 https://discord.gg/tPhnrs2

    ----------
    💖 全平台留言、文章詳細內容
    👉 https://init.engineer/cards/show/6965

  • 工程師面試簡報 在 寫點科普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11 14:25:14
    有 1,374 人按讚

    新增:謝謝讀者們的留言鼓勵和熱情分享自己的經驗~ 本文目的是分享個人面試經驗,給大家之後在自己的面試準備上能有所參考如何應對類似情況或是考量不同類型的職場文化,不希望臆測特定公司。另外面試過程完全是公平公正的,對方公司透過模擬日常職場測試,審慎評估過後認為雙方不適合。僅希望這樣的分享能幫助到大家,我也還有很多地方待提升,未來也一起加油吧!

    ---
    我前陣子被朋友內推,去面試了某間全球雲端龍頭廠商的業務類型缺,就說是OO公司好了。其中的面試環節為:

    對方會先給一個Case Study,內容是某 XX 公司對雲端服務有興趣想要了解一下。看完該 Case Study之後會跟由面試官(都是 OO 公司的業務人員)假扮的 XX 公司 CTO 先約一通 15 分鐘的電話蒐集一下需求。

    接著會給一週的時間完成一份PPT,再約個 1 小時的時間來做Presentation,模擬銷售雲端產品給 XX 公司,其中 CTO 會來參加(也是業務人員的面試官假扮的)。

    以下是針對面試過程中企業文化不合的一些心得,也是我人生中面過最出乎意料的一次面試,想作為趣談跟讀者們分享。

    花了蠻多時間準備好 PPT 之後,我剛開始講話就被對方不斷地打斷,最後一頁 PPT 都沒用到,全程一小時變成100%的Q&A。

    同時這些問題當中,每一項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彷彿只是再考該雲端公司產品或服務知識的問答集。

    舉例來說:OO產品彈性擴容的機制、帳號要怎麼開?我們怎麼從本地端移植過去?OO 在產品上手這塊能提供哪些資源?

    雖然可以理解這是真實客戶會詢問或發生的情況,但這樣會覺得有點困惑,如果全程都是在問這些問題的話,為什麼還需要簡報Presentation環節呢?不用直接透過我的PPT呈現邏輯來做評價,只是用隨機抽考的方式測驗我夠不夠懂產品知識的話,直接用一個問答面試就能解決了。

    另外,對方提出必須把搬移到雲端前後的成本換算比較列出來放進簡報當中。因此我也做了一份分析。

    「…所以使用雲端之後您將能節省下這部分的人力成本。」我說。

    「但我這三位Ops工程師我已經請了難道你要叫我解雇嗎?其中有一個還是我們共同創辦人欸。」對方質疑道。

    「理解您的意思,我只是給您一個建議、在團隊節省了運維的人力之後,這些人力可以用於開發更多創新產品提高現有收入,或是學習雲端架構之後,來進一步協助團隊規劃您的整體系統架構。」

    「但他就不會啊。他還要去花時間學習雲端嗎?如果說也要用到這些人的話你人力成本應該算回去吧。」

    「我只是比較目前您營運的架構當中其實不需要高達三位運維人員,如果未來您用戶數成長到百萬人次在系統設計上還有很多需要人力的地方就不需要多請很多人了,用現有團隊就行。」

    我補充道:「而且我了解到您先前提到目前最關注的問題就是高峰期間的流量會讓服務無法響應,才因此想要移植到雲端,這樣的話這幾位團隊同仁還不願意學習雲端的話,我不太理解這個情況?」

    「你要這麼說的話你能給我一個說明看這些人員怎麼佈署嗎?不能的話你算成本給我幹嘛?」

    「沒問題,我們後續可以再跟您討論這一塊。」我默默想結束這個話題。

    ---
    接著又絲毫沒有喘息的問下一個問題,一樣沒有要進入簡報環節:

    「我聽說 OO 公司的成本在所有雲端廠商當中價格最貴,你為什麼要把價格就放在第一部分講?」

    「我相信 OO 的確產品價格更高一些,但相較於您目前自建在本地端成本而言,我也想要呈現給您看──同樣的架構,用我們產品的成本就可以節省到目前的1/14,已經遠遠比您目前的成本更低了。

    但當然您可能會說『那其他雲端服務商說不定還能節省地更多』,所以我下一個環節就要跟您介紹我們的服務優勢,讓您了解到我們服務的強項、這也是其他家不能比的。」

    「但我還是覺得你成本放第一頁跟我沒關係欸,我只是想要知道我現在痛點你怎麼解決。」

    「好沒問題,讓我們來看這個系統架構怎麼優化跟提升,這個是團隊原本的架構…」我想趕快切入主題。(如附圖,面試文件中要求展示 XX 公司使用雲端架構之前、和用上雲端之後的架構對比)

    「等等這是雲端吧,你用一個雲端架構圖跟我講要幹嘛,我又還沒有雲端。」對方質疑道。

    「不是,這是本地端。你看這個只是VM,其他資料庫阿外部儲存阿也是你對應到你自己的資料中心。」我解釋道。

    「我們本地端哪那麼複雜,我看不懂你在畫什麼,我們很簡單只有三層。你不能用傳統的三層架構直接來對比嗎。你這樣畫難怪每一項雲端產品都能夠直接做對應啊。」

    「……」CTO會看不懂這張圖就已經包含在三層式架構裡面?

    ---
    最後對方問我,如果重來一次會想怎麼優化這次的簡報。

    「我本來認知中,對方之前在電話中提到希望透過這個會議能了解的資訊有三個層面:『不那麼了解雲端想要被科普』、『OO公司可以怎麼滿足XX公司目前提升系統效能跟可用性的要求』以及『XX公司未來新上的服務可以怎麼被支援』

    所以我分別用『介紹什麼是雲、雲端你能省下的成本』、『OO產品系列對應到你現有服務、跟未來想加上的新服務的總架構圖』,這樣的思路去做這份Presentation。很抱歉我沒有第一頁就放出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我說:「我會更理解對方急迫的痛點,每天晚上九點鐘網站流量會爆掉是他第一優先關注的話,我會在第一頁就優先跟他討論該怎麼做遷移、該怎麼抓一個時間我們一起討論把雲端服務Run起來解決他現在營運的問題,進入討論這樣的細節。成本或是新服務上線,只會作為亮點補充,最後再跟他探討。」

    我頓了頓:「同時在PPT呈現上,如果客戶只懂三層架構,那我就不會用這種比較複雜的架構圖,我會用三層架構再加上分別對應的元件….」

    有一個女面試官突然開口打斷:「好了好了不要再講技術了好嗎,可以結束了吧?」隨後把會議結束掉。

    我一臉錯愕地盯著乍然黑掉的螢幕。

    -------
    最後快40頁的 PPT 一頁也沒有用到,長達一小時只是不斷地拋出問題並在同一個問題上持續糾纏。然而對方問的問題,都是在如果進入公司之後經過產品培訓就能夠有一套標準回答的問題。似乎沒有要聽你簡報思維脈絡的意思。畢竟這仍號稱是一個PPT面試,還滿令人出乎意料的。

    我思考了一下,可能對方需要的人才就是在各種高壓情況之下都能溫柔以對的標準回答吧。隨後也立即拿到了Rejection Letter,深感自己的確與對方企業文化不合,想想人生中也沒遇過更神奇的面試經歷(畢竟做好的PPT一頁也沒有用到有點匪夷所思),忍不住上來分享給大家輕鬆看看。

  • 工程師面試簡報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14 13:18:53
    有 105 人按讚

    「#每一次爆紅的奇蹟,#回頭都能看見日常耕耘的軌跡。」《#個人品牌獲利》by 小說界的李洛克 ​


    自從開始督促自己每天固定閱讀一個小時後,開始會對某些書有一種「OMG!我還沒讀完,我想要晚上繼續看,真的是好期待喔喔喔喔XDDD」的那種興奮感(等等,我是不是太變態了),最近在心頭的就是上週五我們寫過的李洛克的《個人品牌獲利》。​

    這次閱讀【PART 2:技能篇】,我覺得這篇值得寫兩篇。(真的是靈感小宇宙爆棚XDDD)​

    我這章最感動的句子是第105頁的:「#觀察& #發問& #紀錄」。​

    講的是說如果要講故事講好,那麼「#對他人的事件與情緒多一點發問。」​

    我知道,你們一定覺得:這不是廢話嗎!這難道需要寫嗎?​

    我相信李洛克一定有因為這點得益到許多,所以特別寫出來。​

    我想要跟大家分享關於這件事情的小故事。​


    有一天,我朋友帶去一個茶室喝茶。​

    我知道很多人都對這個行程覺得特別的無聊,尤其是喝茶,但我當時的想法很簡單:​

    首先,多認識人利大於弊。​

    再來,茶室主人通常格外精通文學與歷史,我好久沒有跟人談論那些我中文系最喜歡的事物了。​

    最後,喝茶有益身心健康。​

    好,你不要笑,我當初就是覺得這麼簡單。​

    於是,我們就定位之後,茶室的主人開始為我們泡茶,如我所想的,我們從宋朝的茶文化開始聊,一路到神農嚐百草的故事,又到了原生茶葉的特別之處、認識了不同的茶壺的特色。​

    然後,我突然說了一句話「想想這麼深的文化要做轉型真的有很大的挑戰」,茶室的主人就說為什麼我為這樣看。​

    於是,我分享了過去自己經歷的數位轉型的案例後,坐在隔壁的氣功師父突然說話了。​

    這個氣功師父,穿得一身白色的唐裝,他突然很贊成我的說法。​

    我就好奇問說「師傅對於這件事情有什麼想法?」​

    結果,氣功師父的答案,我拿下紙本抄寫。​


    各位知道為什麼嗎?​

    因為,#這位氣功師父過去長期在世界前500大的系統商做業務,如果我過去賣的一套系統是300-1000萬,他們家的系統是我們的5-10倍,甚至更高也不奇怪,而且,#他們家曾是我轉職時的前三大夢想公司之一。​

    你們知道嗎?​

    我有多驚奇,彷彿發現寶藏,我真的馬上,不囉嗦筆記本拿出來抄寫。我寫著這篇文章的時候,我的身邊放著當天的筆記,整整抄滿了三張A4的白紙(實在是無法在這封信寫完,#絕對需要另外開一篇文章)。​


    我特別記得的是如何面試,不是因為我之前寫職涯,而是我真的想進那家公司,但是我先天的背景無法,容許我為各位解釋一下。​

    我是一個對於大型系統商非常有興趣的人,源自於我自己兩年CRM(客戶關係管理系統,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B2B sales manager經驗。我在轉職的時候,有一度想要進大型系統商(ex SAP、Salesforce、Oracle、Microsoft),我最想要的職位是pre-sales。​

    Pre-sales這個角色,不是純粹的業務而是帶有更多的技術能力在裡面,業務無法回答技術問題時,pre-sales就派上用場,我一直非常想要這個位置。,起因於我對於產品非常感興趣(這真是個好表層的出發點,但為什麼表層,我們不在這裡多講)​

    但我後來透過多元的方式了解後,得到兩種人是這類型大型系統商要的人才:​

    1. 本身是技術工程師​

    2. 自己的過去的公司使用過這套系統​

    因為大型系統客製化的程度極高,可以說10個人用可以產出10個版本,加上導入團隊與業務團隊是不同團隊,所以,要不你是工程師可以跟對方工程師溝通,或者是你至少用過,你可以跟對方從經驗角度展開對話。​

    而我,兩者不是。​

    那天氣功師傅說了一句話,充分展現我的情境:​

    「#我不要訓練你,#我要你直接帶槍來上班。」​



    這是現實。​



    但我還是對他們的面試非常感興趣,所以我問了一句話「可以請師傅跟我們分享如何面試嗎?以及我可以抄筆記嗎?」哈哈哈​

    各位不要覺得奇怪,#我真的隨時攜帶紙筆,你不知道神人什麼時候會出現。​

    通常面試第一關結束後,機會給你一個目標客戶去產出你的一個簡報,一般是0.5hr的簡報 + 0.5hr的FAQ時間。​

    (附註一提:這非常常見,我面試過所有的B2B sales工作都被要求過,從業務開發經歷簡述、業務開發計畫、預計成效等,通常簡報對象會是未來的直屬主管、相關部門主管,大家真的要好好準備)​

    他說,面試看下面幾件事情而已:​

    1. #客戶研究是否透徹
    首先,因為會有一個目標客戶,因此,先看你是否有對這個客戶進行研究,包含公司的背景、營業額、財報分析、市場趨勢走向。​

    2. #客戶痛點是否明確
    再來,你手上的產品可以解決對方的什麼問題?換而言之,你知道對方的痛點是什麼嗎?他們在市場上的最大問題是什麼?這個會決定你是否可以說服對方。​

    一般人會一直介紹自己的產品,這是完全不夠的,人只會在意跟自己有關係的事情,你一定要對目標做全面的研究。​

    3. #市場上的價值是否區隔化
    最後,他的問題為什麼非得選你不可?你和市面上的其他系統商所提供的服務有什麼不一樣? ​

    也就是不僅研究客戶,更要研究競爭對手。​

    以上只要有一項沒有,你就會被刷掉。(我聽得超級無敵霹靂過癮)​


    大家會說,你前面都說你不符合資格了,你為什麼要問還要做筆記?​

    三個原因:​

    1. 你真的想要一個事物的時候,不管在怎麼樣的情況下,你真的都會不由自主想要多瞭解一點,而且,未來的機會很難說,能把握就必須多把握。​

    2. 能有機會聽聽看全球前500大的公司是如何面試人的,難道不該好好珍惜記筆記嗎?不要管他是不是氣功師父,重點是人家的經驗!!!無價!!!​

    3. 條條大路通羅馬,今天他跟我說的是面試一個業務簡報的內容,但是你仔細想,這其實就是一個完整的開發簡報,只要前面加上公司簡介,後面加上報價單,就非常完整了。​

    難點在於,你是否真的每一個案子都可以如實研究透徹、把握每一個簡報的機會。​

    我前兩天在華爾街日報讀書會會前會才提到,我曾經進到一個完全陌生不懂的領域,我是每天早起讀四大報的人,而且我會剪報給我的主管。​

    我會訂閱google Alerts,上班前以及下班前各寄送一封我所關心的全部的關鍵字報告給我,確保我掌握市場上的所有近況。​

    (近期要重新拾回這個習慣,因為我又再度進到全新的產業裡了。)​


    #很多事情沒有捷徑。​


    這是今天的小故事,尤其適合在週一。​

    因此,讓我們再複習今天我最喜歡的兩句話:​

    「每一次爆紅的奇蹟,回頭都能看見日常耕耘的軌跡。」​

    「觀察&發問&紀錄」​

    以上,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