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根說故事】事業視野「後記」
🦄
文長慎入之我終於跟我的網友們飛了!
🦄
「空姐」的感情世界總被外界曲解為「勢力、現實、物慾、拜金、無情」,今天我想來解析,統計數據來自身邊國籍航空及外籍航空的分手/快分手/想分手空姐。
🦄
社會大眾質疑空姐愛釣機長/富商/金龜婿,開始飛行後靜靜地就拋棄以前的糟糠男...
【梅根說故事】事業視野「後記」
🦄
文長慎入之我終於跟我的網友們飛了!
🦄
「空姐」的感情世界總被外界曲解為「勢力、現實、物慾、拜金、無情」,今天我想來解析,統計數據來自身邊國籍航空及外籍航空的分手/快分手/想分手空姐。
🦄
社會大眾質疑空姐愛釣機長/富商/金龜婿,開始飛行後靜靜地就拋棄以前的糟糠男友。但,以職場地緣關係分析的立場,其實只是另一種近水樓台先得月或吸引力法則而已。就像在同一間辦公室上班,因為長時間朝夕時間相處、加上同公司同行同專業話題多、或許嗜好又相近,因此產生愛情而漸漸越走越近一樣的道理罷了。(何必放大檢視)
🦄
空姐女朋友需要的不只是愛情的激情,還有很大很多的溝通、體諒與寬容。這愛情如果無法升級更新,對我們來說這種感情漸漸成為了負擔。(上班吃鱉吃鯛魚下班已無力吵架)
🦄
為什麼空姐跟多年男朋友分手的比例很高?因為空姐每天在地球上飛來飛去,接觸的商務人士越來越多,學習的知識也越來越多、眼界越來越廣;在無形中空姐的軟實力越來越強,因為工作需求也不斷增加各國酒莊知識等等,或是機上更是第一手的機會與各界商務人士交流各界資訊。
🦄
慢慢的空姐女朋友開始品茶品酒、開始研究投資、開始打高爾夫、有人開始學騎馬、開始上油畫課、開始學習品味優雅穿著,而或許這糟糠男朋友卻還停留在下班打LOL與中大樂透彩卷白日夢。相較之下空姐女朋友因公必需不斷成長往前衝的成長,糟糠男友卻停在夢想的路上,任由自己的野心在台灣的環境削平,然後對事業或視野的野心也漸漸不存在。(我對打LOL本身無偏見,電競也是專業 歹丸難波萬!)
🦄
空姐的進步不是我們刻意經營,而是這職業環境下,因為工作需求訓練而漸漸增長的知識,也因為跟商務人士聊天而增進世界各地經濟政治知識,進而開拓視野及國際觀,了解什麼樣的貿易商展在哪國舉行,大致上局勢發展等等。開始更關心國際局勢,而不是停留在台灣新聞的立委丟拖鞋、搶百貨免費贈品、車禍新聞、藝人誰又手牽手、哪個莫名奇妙老百姓又吃霸王喜酒,從這裡兩個人的世界開始不一樣。當兩個人已不在同一個價值觀概念下,對話、思考與價值觀也會隨之改變。空姐也很常會因為在與乘客對話中,學到新知識進而對一個主題更有興趣而自己深入研究;抑或是為了要讓自己不只是花瓶,而深入研討經濟政治時事議題,畢竟長程班客人有多愛聊天組員都知道。
🦄
取而代之的是能與空姐對話上的人們,或許是頭等艙的商務人士、或許是機師、或許是商務艙的乘客,共同的話題把這樣的人兒拉的更近了,而空姐嫁豪門或好門,也不是什麼新聞了。(至於豪門幸福嗎?我沒嫁過我不知道)
🦄
有人解讀這樣的行為是「向錢看齊」而已,但我想表達的是生活圈與環境。許多空服員其實家境也不錯富裕,這樣也算攀豪門嗎?我說這叫門當戶對吧!
🦄
當空姐都看到不斷奔波於世界各地的商務客,回頭再看家裡的那個整天打LOL與彩卷白日夢糟糠男朋友,越看越無奈。這,漸行漸遠分手也不意外了吧!(此行為不僅限於空姐的男朋友)。
🦄
身邊依然還是有幸福的小空姐與小上班族,但這感情基礎是建立在互信溝通理解上的,並不是每個人都以嫁給錢為目的;但,同時卻也不可否認淘金客的存在。
🦄
男人啊!2018年這時代女人的學習能力與野心是超越你們想像的。你們不成長,是會被淘汰的。男人知道IPhone 6不能再更新要考慮買新IPhone X;女人也知道當身邊的男人不再成長不再有野心,是要重新考慮的。男人不要倚靠著陳年的感情回憶來說嘴,過去記憶再美好也經不起現實生活的折磨,但我還是祝全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我依然相信愛情。
🦄
考過空姐的女人,代表我們都曾為這個夢想實踐努力過,從蒐集情報到面臨考試、過關斬將,這代表我們有對夢想實踐的能力,而不只是空口說白話。有人選擇去補習、有人選擇PTT爬文、有人選擇加入讀書會,目標只有一個「考上」,遇過考十三次也沒放棄的外商空姐,這毅力是無窮的。正因為我們努力奮鬥過,因此會更討厭不努力沒目標的人,這是訪問結果。現今社會為夢想而戰的女人也越來越多,我尊重也敬佩她們。但,空姐沒什麼了不起,就是個職業罷了,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考上啊。
🦄
最可怕的是什麼?我們在外闖蕩獨立慣了。單身也只是一個狀態,我們其實養得起自己可能還有養房子。我們不必當拜金女,因為我們名牌包真的可以自己買。
🦄
許多高學歷空姐被抨擊不務正業浪費學歷,然而站在以錢滾錢的投資立場,我想說的是我們把自己達到最高利用價值才是重點。
🦄
後記:
這篇在上次發佈之後,有許多網友非常有禮貌的回覆我長長長長篇訊息以表達他們的意見。有人同意我的看法,也有人為糟糠男友們感到遺憾與難過;然而,對於一個人辛苦上班之後的下班時間是否需要保持上進心,網友們也的意見也相當分歧。有網友表示我上班當工程師了,下班只想打電動不可以嗎?但也有人認為有一個良好的休閒嗜好是一件相當重要,不論是健身、練跑、打球、油畫、學習第三語言甚至寫作、閱讀等等。人們總是一個人有良好的興趣習慣可以陶冶出更優秀而成功的人格特質。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 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覆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若能在生活中不斷的挑戰自己的舒適圈,這個人成功機率遠比不願走出舒適圈的高出許多啊!
🦄
工程師報到穿著 在 宋楚瑜找朋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創造形勢的政治家—宋楚瑜主席】
(今年是政大外交系成立九十週年,政大外交系的學妹特地來訪問宋主席。以下為專訪內容,刊登政大外交系系刊/Jul 2020)
「一流的政治家要能夠乘風破浪,更要會興風作浪。三流的政治人物則是怕風怕浪。」畢業於政大外交系,從未忘記授課老師上課時的提點。政大畢業後即至美國攻讀碩士與博士的宋主席,回台後曾任行政院院長秘書、總統秘書、新聞局局長、台灣省省長等職位,投入中華民國政壇的期間,宋主席曾經結識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會見過六位美國總統、十三位日本首相,上百位的各國家領導人(包括國王、總統、總理、國務卿等);曾在IDU發表演說,也代表中華民國兩次參與APEC國家領袖高峰會議,在台灣的政壇和外交上佔有一席之地,無疑是一流的政治家。
適逢外交系九十週年,宋楚瑜主席除了送上祝福之外,也與我們分享從大學、赴美留學到踏入政壇的點滴,希望藉由他的經驗和故事,能勉勵外交系的莘莘學子。
<我想當的不是工程師!>
宋楚瑜主席的父親是位湖南鄉下的小孩,初中畢業就隻身到青島從軍,因此希望下一代能夠受到完整的教育,殷切期盼兒子能成為一位工程師,將來能夠有一技之長養活自己。但是,宋主席從小數學特別差,文史科特別傑出。第一次參加聯考,報考理工組,就不幸落榜,只好報名補習班準備第二次聯考。然而,宋主席早已領悟到自己想做的不是工程師,而是想要從事與政治和外交相關的工作,當時的他想,真正對國家有長遠貢獻的,不一定要是學工程的人,而是學政治的,更期許自己能夠像政大校歌的第一句話所說的,成為「管理眾人之事的人」。於是,宋主席與補習家教老師試著說服他的父親,說:「爸爸,您曾經到美國訪問過,看看林肯紀念堂紀念的人是誰呀?不是工程師,而是政治人物。」看見宋主席的熱忱和遠見,補習家教老師更說:「楚瑜考上大學或許能夠成為三流的工程師,但這小孩有潛力成為一流的政治人物。」宋主席與我們分享:「當年,我父親看見我這十八歲的小子竟然能有這樣的應對進退能力,還有著遠大的理想,便欣然答應了。所以,我每天準時到補習班報到,認真讀書,最後就以四百零四的高分,第一志願考取政大外交系。」因此,父親送了他一本原版韋氏英文字典,寫著:「有志者事竟成。」除了恭喜兒子之外,更有著深深的期許和期待。
<外交系點滴>
外交系四年的生活對於宋主席來說,是人生很重要的一個階段,在大學的所學使他受益無窮,奠定了他赴美留學的基礎,也影響了他的從政之路。
在第一志願錄取了外交系之後,宋主席並不以此而自滿,仍然好學不倦,省吃儉用,只為了把錢留起來學習。為了奠定外語基礎,每天晚上宋主席都有不同的行程,有時到學校附近的修道院向外國修女學習英文和法文,有時到台北市區的美爾頓補習班學習英語會話,有時到台北國際學舍跟外國學生學習英文寫作。大二時,參加救國團國際事務研習會,曾以法國代表的身分參與模擬國際會議並辯論中國代表權問題,以流利的法文發表演說。接受我們訪問當天,宋主席更拿出當年大三寫的英文作文<我的志向(My Ambition)>,他以流利的英文朗讀著當年的原稿,「I want to become a truly diplomat. I don’t believe in the old Chinese saying that the weak nations have no diplomacy. Because Lincoln’s words continued to sound in my ear, “Let us have faith that right makes might, and in that faith, let us do our duty as we understand it.”」字字寫著對於中華民國外交的期待以及對於政治的熱誠,更可以看出宋主席在大學時期,早已有不同於一般學生的視野和高度。
拿出自己的大學時期的筆記,清晰、有條理地寫著國際公法、國際私法的條約和協定,除了勤奮向學之外,年少時的宋主席更懂得反思,修完「中國外交史」後,用毛筆把感言寫在筆記本的最前空白頁:
「近百年的中國外交史實在就是一部血淚國恥史,既不能洞察及微,又不能應變乘機,無可恃之勢,無可假之權,徒擁大國之名而自欺,而無強國之實以自保,徒有諳外語辦洋務之外交官,而無造形勢、俱慧眼之外交家,無獨立奮鬥自主之外交政策,端看強國之顏色,故乃任人割宰,幾遭敗亡!。」
「讀史在鑑往,尤在啟發,今後如何而後能,「內興文治,外修武備,求他人之所以文明,以去我之粗鄙;求他人之所以強盛,以救吾人之危弱;求他人之所以開化,以革吾之拘泥謭陋。」以恢復我固有權益,堅定立場,保土安邦,滌雪前恥,置國家於平等之境,晉中華於強國之林,而謀人類永恆幸福,有志於外交者,能不以此自勉哉?!」
抒發自己對於中華民國外交的感慨和救亡圖存之心。而正是因為宋主席對於歷史和外交的了解,加上語言的基礎,讓他到美國留學時,能夠輕鬆地與人溝通、談話,更讓兄弟會的許多美國同學對他刮目相看。
<外交是創造形勢>
大二時,國際政治鄭震宇老師曾說過:「外交是認識形勢、掌握形勢、創造形勢、改變形勢。」「一流的政治家要能夠乘風破浪,更要會興風作浪。三流的政治人物則是怕風怕浪。」這些話深深烙印在宋主席心裡,在政壇的幾十年,他始終以「創造形勢」為目標,透過參與國際會議推廣台灣的國際形象,傳播自由民主的內在價值。
當年,在宋主席擔任新聞局局長時,中華民國已經退出聯合國,接著又與美國斷交,邦交國只剩下二十幾個國家,他不斷思考:「我們要如何創造形勢,怎麼和其他國家建立關係?」進而認真推動「政黨外交」的概念,利用政黨的力量將中華民國自由民主的價值投射到全世界。因此,他成功地讓國民黨加入IDU(International Democrat Union,國際民主聯盟),與美國共和黨、英國保守黨和日本自民黨成為盟友以提高國際能見度。宋主席後來應邀參加IDU在東京的年度會議,結識了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更與她成了好朋友;而宋主席也在該大會中發表以「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The Cas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為題的演說,與瑞典、日本等國首相齊聚一堂。爾後,他也受美國前總統福特的邀請參與AEI(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美國企業協會)的世界論壇,以坐在首桌之姿與各國代表交流,也結識了法國總統季斯卡、德國總理施密特及英國首相卡拉漢等人。兩次代表台灣參加APEC,主動出擊,在會議中發表講話,獲得與會領袖們的肯定,包括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美國川普總統等人都主動向他致意。
雖然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但宋主席利用政黨創造形勢,突破當時台灣的外交困境,讓中華民國有機會出現在國際會議的舞台上,他認為這樣的創造形勢,能夠突破正式外交的困境。宋主席說:「過去我們常常拘泥於傳統的方法,想著我們參與國際組織就是要對匪鬥爭,但是,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家非要他們在台灣和大陸之間做選擇,肯定不利台灣,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創造形勢。」
宋主席拿出一張在四維堂前與朋友的合照,照片中的他穿著卡其布打著黑領帶的學生服西裝,他回憶起當年,笑著說:「大學時,我為了之後可能會派到非洲去做外交官,所以常在大熱天穿著西裝,練習耐熱。」宋主席從美國學成歸國後,先擔任蔣經國先生的秘書,原先已經以最優等及格考過外交人員特考到外交部工作了,卻不幸遇到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的困境,因而接任新聞局代理局長,而與外交部擦身而過,但是,他欣慰地說:「我雖然沒有進過外交部,但我做的事情從來沒有離開過外交。」
沒有正式當過外交官,宋主席卻從事許多與外交相關的重要工作,四任總統都曾派他為「特使」,公開或私下進行外交工作。
一九八O年十一月,當時宋主席擔任新聞局長,帶著經國先生親簽信函,前往美國華盛頓會見雷根總統,傳達台灣希望美國政府賣F-16軍機的建議。
一九八九年四月廿六日,宋主席在國民黨副秘書長任內最後一趟出訪行程(不久後的六月五日,他就成為國民黨的秘書長),李登輝總統委派他到菲律賓擔任中華民國的特使,提供食米十萬噸作為賑災之用。宋副秘書長到馬拉坎宮見菲律賓第十一任總統艾奎諾(Aquino)夫人,表達台灣人民對災情的關切。
一九九二年八月十四日,當時宋主席擔任國民黨秘書長,帶著李登輝總統的親簽信函密訪美國老布希政府,拜會副總統奎爾,表達台灣安全對戰機的軟性訴求,成功達成使命。
而在二O一七年與二O一八年的十一月,兩度代表參加「APEC經濟領袖會議」,依然把握出席國際會議的機會,為台灣發聲,爭取能見度。
<薪火相傳—給學弟妹的勉勵>
「今天的分享不是為了自我標榜與吹噓,而是希望能夠經驗傳承,讓外交系的學弟妹們也能繼續成為國家棟樑。」宋主席謙虛的說。他期許外交系的學弟妹們能夠從三樣基本功做起,首先是語言,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潮流下,不管將來派到哪個國家做什麼工作,語言都是必備的能力。第二是邏輯,當年,理則學是外交系必修課(大二時,這門課他得到一百分),雖然現在學校已經沒有邏輯學這個科目,宋主席特別強調邏輯推理的重要性,因為邏輯就是歸納、演繹,可以幫助思考、分析和推理判斷,並影響我們做人做事的方法。第三是歷史,他認為外交系的學生應該要能了解台灣和大陸,更要趁著大學四年,多讀些歷史書籍。除此之外,宋主席也談到若外交系學生想要到國際上發展,一定要好好認識四個地方:首是我們居住成長的台灣、再者也要認識大陸、美國和日本,因為他們深深牽動著我們台灣的發展和世界局勢。最後,他也提醒學弟妹們要好好念書,善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多充實自己。
翻著昔日的老照片,宋主席回憶起在政大的日子,公車站、四維堂、修道院的面貌都不復從前,景色已非,但認真的宋主席從來沒變。採訪那天,宋主席早已熟記我們事前提供的訪綱,做足功課,搬出他三大疊收藏的原始資料和照片,開始與我們分享他的人生經歷。他的秘書說:「他這麼多年來,都是這麼認真呀!」
宋主席說:「天道酬勤,人呀,要一步步踏實的走。」機會永遠是留給準備好的人,我們必須努力才有可能抓住機運,如同青年時期的宋主席,默默地為了理想耕耘。然而,機運也可以藉由自己的雙手打造,就像宋主席在台灣最艱困時「創造形勢」一樣,他說:「如果這條路走不通,就要思考換個方法,走出一條路。」不論是中華民國外交,或是面對人生的大小事都是如此,試著停下腳步,換個方式思考,或許能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離開之前,宋主席向我們介紹了牆上的對聯條幅,上面寫著:「計利應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這是于右任先生致贈給蔣經國先生的,宋主席也以此自勉,他說:「我們也許有不同的過去,但是我們有共同的未來!」所以,我們要追求的不應該是私利或是政黨利益,而是天下之利。從中,我看見宋主席的虛懷若谷,不管是擔任新聞局局長或是省長期間,他都以人民為出發點,為了開創台灣人共有的美好未來。
訪問的最後,謙虛的宋主席問了我們:「你們對這個系友還滿意吧?」我們心滿意足的笑著點頭,因為,兩小時的訪談後,我們帶走的是他寶貴的人生經驗、價值觀和態度,感受到他幾十年來為台灣這片土地付出的認真和踏實,更學習到他在政治和外交上的獨到眼光和想法,相信這些點滴都將成為日後滋養我們的養分,從懵懂無知的小幼苗,到日漸茁壯,最後,能夠成為國家最堅毅的支柱,抑或是在各個領域中,如同繁花般,恣意綻放。
工程師報到穿著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長大後要做什麼?(女王蜂系列)|
我的大年初一,也是週六的一早,就到女兒學校去做義工。做什麼義工呢?事情是這樣的,上個月某天在右派家長會群組裡收到訊息,說高中部有個職業論壇要舉行,需要家長到校幫忙。
為了讓高中生可以更了解各行各業,右派家長會邀請許多專業人士來學校和學生分享,大致上有醫學類、工程類、法律類、教師類、媒體類、藝術類幾種,一整個早上在不同的教室裡有不同的專業人士和大家分享各種產業和學習管道。
我們這個右派女王蜂組織做事非常有效率,像個中小企業一樣,因此很快就組織了起來。我呢,別忘了我當初答應這個家長代表這個任務就是為了幫女兒收集更多情報,自然也就馬上答應參加幫忙(其實女兒才六年級,我也太早開始準備了🙄)。
週六早上八點開始到下午一點的活動,一早有茶會咖啡餐點,結束時還有酒會餐點,受邀的專業人士有八十多人,使用快20間教室,從校門口接待的排班、餐會招待排班到每間教室講座的負責人都在A3班表上。
我傻呼呼的以為自己可能就是幫忙搬搬桌椅,做些打雜的工作,一早睡醒匆忙出門然後傻呆的到校報到。報到後女王蜂頭目要我先去喝杯咖啡吃些點心,而她整場花枝招展的送往迎來忙得不得了。最後我閒得發慌,才去詢問我的任務到底為何?
問第一位:「喔,我幫妳查一下,妳負責幾點到幾點的工程師論壇,在XXX教室。」資訊到此為止,但是我要做什麼?「那邊有礦泉水,妳可以拿給講者喝。」
再問第二位:「學生們進教室的時候都要簽到,妳就坐在門口讓他們簽到。」
第三位:「要記得帶講者們再回來這裡,要把名牌回收,還有一個小禮物要送他們。」
第四位:「妳就管秩序就好,他們太吵的時候就叫他們閉嘴!」我記得女兒幼稚園中班和在台灣念小一時,我都曾經入班講故事,那時候面對一堆吵死人的蘿蔔頭,我都無法管秩序,現在管高中生秩序?這挑戰對我來說真的太難。
但最後我發現,我的工作除了上述,還是講座主持人!天啊!我哪會?!面對一堆討厭的叛逆高中生死屁孩,還有四個家長工程師,主持什麼啊?!!!
好險法國人天生愛講話,四位年紀、產業都不同的工程師bla-bla-bla的就可以自己講不停。不過輪到學生們發問時,原以為法國學生會很踴躍的舉手發問,哪知道這才是我的挑戰。好險曾經因為設計雜誌撰稿需要採訪的經驗,在沒有學生發問時,我能夠適時的提出問題,不然就真的是大眼瞪小眼的尷尬時間了。
我的媽媽間諜搜集情資的任務可以說是完成,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天收集到的訊息,我想許多爸爸媽媽讀者都會有興趣。
今天來參與工程師座談的有一位是水利工程師,有一位是工程師轉marketing,一位是核能工程師,還有一位是自行創業的數位電路工程師。他們一致認同,傳統上工程師在法國一直是受到尊重的職業,英法曾經是工業革命起源國,因此國家十分重視科學、工程,這個傳統精神始終存在,因此工程師的待遇極佳,在社會上也是中上階級。
但是在法國要進入高等工程學院,跟醫學院、商學院一樣,要先進入預科班,經過二年的預科班競爭激烈挑選後,才能正式進入工程學院。因此五年的工程學院,其實前二年是預科班,最後三年才是正式工程學院的學生。而法國是一個需要大量工程人材的國家,和醫學院預備班競爭、淘汰激烈的情況相較,工程學院的預科班升學率很高,而且還十分缺乏工程師(法國的移民或居留簽證始終對工程師展開雙臂歡迎)。
一般學生到了國高中就會發現自己擅長的科目,有的人念數理感到輕鬆,有的人則是史地。這些工程師們很直接了當的跟同學們說:「選擇你們擅長的,選擇你們覺得比較輕鬆的!」這個觀念跟我的五隻手指觀念完全一樣,人就是要做自己擅長的工作,勉強不但做不好還不愉快。就像用五隻手指最長的那隻去觸碰目標,絕對比用最短的那隻手指頭輕鬆。
相較於隔壁教室的marketing論壇,我們工程師論壇是大爆滿,學生多到要去隔壁教室搬椅子,還有很多人站在教室後面。這麼多的學生對這個行業有興趣,一定有他們的道理,如同上述所說的,在法國,這是一個待遇好又社會階級高的行業。第一位舉手發問的學生,直接命中問題點:「哪一種工程師的待遇最好?」問題一出,一陣輕微的笑聲,法國傳統上是一個天主教國家,人生不是以賺錢為目的。
果然一位工程師馬上回覆他:「工作的目的不是只有為了金錢,還有自己的喜好、自己存在的價值和對社會的貢獻。」另一位今年才25歲從鄉下上來的核能工程師則是可以理解這位同學的想法和目標,確切的回答他:「剛畢業時薪水的多寡和你畢業的學校有關,但幾年後就是憑著自己的熱忱和在產業的延續性、累積和發展會有很大的差距。」忘了說,在這個有錢人多的學校,舉手發問的是一位穿著破舊、北非移民外表的孩子,可以想像他對這個產業的憧憬是為了將來的高薪。
我主持的論壇時間大約一個小時,家長會安排這樣的論壇當然是為了學校的學生(還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會後每位參與者都被問他們任職的公司可否提供學生實習機會?哇!這真是超級重要的訊息啊,要知道在法國找實習機會真的是非常困難,而且這些與會的專業人士幾乎都在各行各業最頂尖的企業,比如說教學論壇有science po的教授,媒體公關論壇有香奈兒的公關、世界報的記者和法國電視台新聞主持人,我們工程論壇的也有國家級單位的工程師。這種論壇除了讓高中生對未來職業有些了解,還可以建立未來的人脈資源,右派女王蜂家長會果然不簡單!
工程師報到穿著 在 夢想騎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睡前故事】熱情是什麼玩意?
「阿智,你知道私底下我們怎麼說你的嗎?」
我搖搖頭。
「我們說你是個熱血青年,哈哈哈。」
於是我開始在想,到底是什麼時候變成朋友眼中的熱青?
記得幾年前在內湖工作的時候,
我時常沒到中午,就會到一家自助餐報到,
老闆娘看我進門,就會吆喝著在廚房的老公說:「那個小伙子來了!」
過沒多久,
老闆拿了一條剛蒸好的鱈魚放在我的餐盤上,
洋溢著招牌笑容跟我分享:「這可是最新鮮的鱈魚,用的還是上等的海魚。」
有些第一次來的客人會被老闆娘報的價格嚇到,
因為隨便拿個幾樣菜就會破百元,
儘管價錢比起附近的餐館還高了些,
但我看見每份食物後面的價值,
像是老闆對於食材的用心料理,
有時還能吃到一些私房料理,
我認為相比其他餐廳而言,真是物超所值。
從小到大去過許多自助餐吃飯,
從來沒有遇過會為客人準備私房菜的店,
有一次我看到老闆為一個穿著西裝的老客人煎了條大魚,
結帳時聽到300元我還嚇了一跳,
才知道是這位客人很喜歡吃新鮮的魚,
老闆是在上次的聊天中承諾特別為他準備的。
而老闆娘在忙進忙出之餘,
還會問候每一個進來的老客人,
就像個老朋友一樣關心近況。
也分享自己最近發生的事。
後來我才知道這叫做熱情,
廚師用專業料理食物,
櫃檯用熱情與溫暖關心客人,
而這間小店就讓我看到了兩個典範。
從此之後,
我開始留意身邊滿懷熱情在工作的人,
像是會蹲低聆聽客人意見的咖啡師,
溫暖親切享受生活的Airbnb旅館主人,
用心為種植作物掛保證的農夫先生,
熱情投入助人工作的可愛女孩,
以及努力不懈熱愛學習的工程師等,
我還發現自己十分喜歡與這些朋友聊天,
時常在相處過程中學到許多寶貴的經驗。
可能是耳濡目染,
也或許是自己想變成一個有熱情的人,
於是我也找尋喜歡的工作,
大約花了一年多的時間探索,
在嘗試了好幾份工作後,
漸漸發現自己在青少年教育上的熱情,
於是全心全意投入,
成為一個朋友眼中的熱青。
想找到自己的熱情嗎?
👊 歡迎青少年報名 #學探課程 http://goo.gl/nufrj7
👊 歡迎大專青年申請 #實習騎士 https://goo.gl/2hIlmP
圖文 / 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