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屏風四子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屏風四子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屏風四子棋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蘋果棋〉 作者:陳韋安 一日,兩歲多的女兒發現一盒蘋果棋。是的,就是我們小時候玩的蘋果棋。黃色的棋盤,扁圓狀的紅黑棋子。棋子從上面放下,落在棋盤的底部。女兒從未玩過這遊戲——不知道要先選棋子顏色,不知道要輪流下棋,不知道每次只可放下一塊棋,不知道要將自己的棋子連直線,更不知道誰最先把...
屏風四子棋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蘋果棋〉
作者:陳韋安
一日,兩歲多的女兒發現一盒蘋果棋。是的,就是我們小時候玩的蘋果棋。黃色的棋盤,扁圓狀的紅黑棋子。棋子從上面放下,落在棋盤的底部。女兒從未玩過這遊戲——不知道要先選棋子顏色,不知道要輪流下棋,不知道每次只可放下一塊棋,不知道要將自己的棋子連直線,更不知道誰最先把棋子連成四子直線就是贏。她甚麼也不知道。甚至,她連甚麼叫「遊戲」、「規則」、「勝負」也不知道。
她一打開棋盒,就開始「遊戲」了。女兒興奮莫名地拿起一塊又一塊棋子,全神貫注地將棋子放在直立式的棋盤之中。我見她樂透至極,就跟她一起放。我一塊,她一塊。她見我一起放,就笑着對我說:「我放在你旁邊,好嗎?」很萌很可愛的兩歲笑容。然後,我們就合力把所有紅黑棋子放滿整個棋盤。她就高興地說:「我們一起贏啦!」
好一句「我們一起贏了」。我忽發奇想:人類為何要發明「贏」這概念呢?再想:究竟人類第一次「贏」是何時呢?或者,大概就是該隱與亞伯獻供物的故事。是的,獻供物本來沒有輸贏。上帝創造了萬物,從來都沒有創造輸贏。「輸贏」的起源,其實源自該隱自己心裏的鬼。上帝揀選了亞伯的供物,卻從來不是要判斷他們的輸贏。但該隱卻發明了輸贏。因此,他大大發怒,變了臉色(創4:5)。如此,「獻供物」在罪的瀰漫下淪為一場「獻供物比賽」。
1983年的反戰電影 《戰爭遊戲》(wargames)故事發人深省。故事以美蘇冷戰作背景,講述美國政府為了避免人為錯誤,改以電腦運算為核彈發射作決定。電腦不斷模擬美蘇戰爭形勢的成敗,決定發動核彈發射攻擊,結果導致一場無人能阻止的核戰危機。故事最後,主角為了改變電腦的想法,不斷與電腦玩「過三關」(tic-tac-toe),讓它不斷學習打和,從而讓電腦自己發現,核戰誰勝誰負都是一個失敗的結局,最後終止核彈發射。電腦最後這樣說:「一個奇怪的遊戲。唯一勝利的方式就是不再玩。不如來玩一盤象棋好嗎?」(A strange game. The only winning move is not to play. How about a nice game of chess?)
今日社會強調「贏在起跑線」。小孩子被教導要勝過一切。誰知,其實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一個人的勝利,背後以無數人的失敗作代價。這不是天父的遊戲。天父的計劃是一個「復和遊戲」:祂的獨生兒子降生人間爾虞我詐的勝負之中,祂沒有贏在起跑線,祂輸在馬槽上,最後更故意「輸」在十架上。為甚麼?就是為了終止人世間一切步向死亡的輸贏,叫萬物得以復和。基督的得勝,其實是復和。
在天父的世間裏,沒有輸贏。因為,在祂的獨生兒子裡,「我們一起贏了。」
(題外話,為了寫這篇文章,做了一點有關蘋果棋的資料搜集。原來「蘋果棋」的正式名字是「屏風式四子棋」(Connect Four),於 1974年由美國人 Howard Wexler 發明。這遊戲後來被數學家破解,得出一個完美玩法:先手方只要把第一枚棋子放在最中間一行,便保證不敗。後手方在最中間的左或右一行下第一枚棋子,便可達成和局。因此,蘋果棋名副其實是一場沒有輸贏的遊戲。實在感動。)
IG: http://www.instagram.com/theologia_autumnitas/
Telegram: https://telegram.me/theolog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