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屋頂自然通風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屋頂自然通風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屋頂自然通風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屋頂自然通風器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裡是《蔡鈺·商業參考》,我是蔡鈺。 關於儲能系統的搭建思路,整個行業都在參照的一個巨頭,你肯定又熟悉又陌生:特斯拉。你一定知道特斯拉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但你不一定注意過,它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家用儲能系統製造商。 2019年,特斯拉儲能的全年業務量1.65GWh,1GWh就是100萬KW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s://youtu.be/aF6dUy6ExiI (參考後藏 #6扎什倫布寺昌珠寺與羅布林卡夏宮藏戲 ) 羅布林卡(藏語:ནོར་བུ་གླིང་ཀ,威利:Nor-bu gling-ka,藏語意為「寶貝園林」)是一座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郊的古典園林。建於1740年代。全園占地面積36萬平...

  • 屋頂自然通風器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08:51:24
    有 98 人按讚

    「這裡是《蔡鈺·商業參考》,我是蔡鈺。
    關於儲能系統的搭建思路,整個行業都在參照的一個巨頭,你肯定又熟悉又陌生:特斯拉。你一定知道特斯拉是全球最大的電動車製造商,但你不一定注意過,它同時還是全球最大的家用儲能系統製造商。
    2019年,特斯拉儲能的全年業務量1.65GWh,1GWh就是100萬KWh。為什麼用這個指標來統計儲能業務量呢?因為在儲能行業里,包括電動車行業,廠商們都是按照1KWh的儲量多少錢來採購的。比如說,1KWh的合格儲能設備,我用0.7元來採購,我才不管你這個設備是用金子做的還是用紙殼做的。
    特斯拉2019年這個儲能業績,同比增速接近60%,比它此前兩年的總量加起來還多。1.65GWh什麼概念呢?按照彭博新能源的預計,2019年,全球電化學儲能新裝設備也才10GWh,也就是說,特斯拉這一年就佔了全球儲能新增市場的16%。
    《商業參考》有一位用戶叫姜永東,他在智慧能源領域非常資深。永東告訴我,特斯拉搭建儲能體系的思路,也是中國儲能產業的各個環節從業者特別關注的。原因有兩個,都很簡單:
    第一,特斯拉的家用儲能業務在全球做的最大也最成熟;
    第二,特斯拉做儲能的思路跟它做電動車一樣,回歸到了最簡潔、最本質的第一性。所以中國的各種儲能玩家,不管自己的思路如何,總要看一看行業老大是怎麼跑到最前頭去的。
    但在儲能行業之外,特斯拉的儲能業務在中國的知名度遠遠低於它的電動車業務。不過你得知道,特斯拉的光儲充一體化超級充電站,現在在中國就已經有2座了。中國儲能產業也正在興起,而特斯拉在其中可能也是一條很大的「鯰魚」。
    所以,《商業參考》有必要單獨用2講來分享給你。
    做能源業務的動機
    特斯拉公司有一個著名的戰略邏輯,分成四步走:
    第一步,打造一款產量小、價格貴的電動車;
    第二步,賣掉前面這種車,用賺到的錢開發一款產量大一點、價格也再便宜一點的電動車;
    第三步,不斷重復第二步;
    第四步,提供太陽能電力。
    這是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很早就寫在特斯拉的官網上的。
    我們重點看第四步。電能已經是清潔能源了,為什麼特斯拉還要去苛求用太陽能電力呢?因為市場上這些年對電動車一直有一個詬病,剛好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這種詬病說:電動車不過是把燃油車那種分散式尾氣排放方式,轉化成了發電廠的集中式排放。你的電動車用電確實是清潔了,但發電廠給你發電用的還是燃煤或者天然氣的話,不還是在排放二氧化碳麼?在這個詬病面前,特斯拉就乾脆也去做太陽能電力業務,從根源上去終結電動車的碳足跡。我的電動車用的是太陽能發的電,你總不能再說我還排放了吧。
    那麼,關於能源業務本身,特斯拉這些年都在忙什麼呢?簡單用一句話來概括的話就是:搭建一套基於太陽能發電的離網能源系統,來幫家庭和企業用戶實現可再生能源的獲取、存儲和使用,並且把這一套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去做規模化的銷售。
    家用的清潔能源小生態
    我們先講一講特斯拉的基本能源產品組合。
    特斯拉的能源佈局分成兩個板塊:第一塊是儲能設備,第二塊是太陽能屋頂。
    2015年,特斯拉發佈過一種名叫「能量牆」的家用儲能電池,英文名叫「Powerwall」。這種能量牆長130釐米,寬86釐米,厚18釐米,掛在牆上就跟中國北方的一套暖氣片差不多。這種能量牆有兩個型號,普通版本能夠儲存7KWh的電,也就是7度電,Plus版本能夠存10KWh的電(10度電)。特斯拉同時還宣佈,基於這個能量牆,它還推出了一種商用級的版本叫「能量包(Powerpack)」,一個能量包是內置10個一組的能量牆,能夠存100度電。
    能量牆這種產品什麼概念呢?我們做個類比,你要是手上有一個充電寶,容量是2萬毫安時、輸入電壓是5V,那你充滿它需要0.1KWh的電。特斯拉的能量牆你可以理解成一個大型家用充電寶,儲能容量相當於100個普通充電寶。
    我們前面講北京的階梯電價的時候講過,北京最低一檔階梯是預設一個家庭每個月用240度電,也就是一天8度。放在特斯拉的語境里,要是停電了,一塊能量牆就夠一個普通的中國家庭撐一天。而一個能量包有10塊能量牆,就能夠在停電的時候幫小型工商企業撐2-4小時。
    在2015年的當時,特斯拉並不是第一家推出儲能系統的廠商。當時就連中國的比亞迪和寧德時代起步都比特斯拉早。而韓國的LG化學,也是在特斯拉之前的2013年,就建起了全世界第一個儲能專用設施。
    但特斯拉一髮布這個能量牆產品,當時就引起了全球市場的轟動。原因是,它的這種產品外觀又酷、質保壽命又長,售價還只要3000-3500美元,比起當時市場同類的工業級電池要便宜70%。所以能量牆這個產品發佈不到一周,就收到了3.8萬個訂單,它組合起來的能量包也收到了2500多個訂單。
    特斯拉一看,儲能設備的需求被訂單給驗證了,於是2016年就又升級了產品,給第二代的能量牆加上了逆變器,把功率和容量提升了一倍。逆變器就是一種能夠把直流電變成交流電的電子器件,加逆變器有什麼用呢?你家的能量牆充滿之後,可以反向把電能賣給大電網。這之後,特斯拉的「能量牆2」就開始在北美的家用電池儲能市場上大殺四方,到了2020年,能量牆在北美的市場佔有率就超過了一半。
    2016年還發生了另外一件事:特斯拉花了26億美元,收購了馬斯克個人投資的一家太陽能電池板工程的公司,名叫「SolarCity,太陽城」。這家太陽城公司是馬斯克在2006年鼓勵自己的表兄弟開的,在2016年以前,特斯拉就已經在不斷地勸說自己的車主們,讓太陽城公司把太陽能電池板裝到他們的屋頂上,特斯拉說的是,一塊電池板一天能夠給車補充80公里的續航電量,足夠他們日常通勤了。
    但在能量牆發佈之前,這個思路存在一個問題:你想啊,特斯拉車主們畢竟不是夜行動物。電池板白天用太陽能發電的時候,汽車通常也在外邊跑,無福消受。這些屋頂發的電要是在家裡用不完,也不能並進電網,那就只能放棄太陽能發電了。
    到了2016年,能量牆解決了儲能問題,馬斯克覺得妥了,所以才把太陽城公司整合進了特斯拉,變成了特斯拉的能源部門。
    這個收購之後,特斯拉就推出了它的第二塊能源業務:太陽能屋頂(Solar Roof)。這個產品就不是在屋頂上裝電池板了,那個像打補丁,太醜。太陽能屋頂是直接給歐美家庭的大House提供整體的光伏發電屋頂,還能夠選顏色、花紋,還能選配通風口和天窗,就跟我們在《動物森友會》這樣的遊戲里捏房子似的。我查到一個數據,說特斯拉2019年出的太陽能屋頂產品,380平米以上的建築,一天能夠發電58-77度。
    到這兒,特斯拉的儲能系統,就等於幫家庭和小型商業組織建立了一張太陽能微型電網。這個微電網可以先滿足房屋自身的用電,富余部分存儲起來,要是能量牆和能量包也充滿了,還可以把電能輸送給主幹電網。這些安排,在特斯拉的App里就能操作。
    能量牆和太陽能屋頂這兩個產品都上市之後,特斯拉的離網系統能源戰略就實現了閉環:太陽能屋頂發電,能量牆存儲電能。而電動車業務線上的電動車們,還能夠負責使用電能。
    這樣一來,特斯拉自己的能源業務跟電動車業務也就打通了,發電-儲能-用能。它就成了全球第一個完成了垂直整合的能源公司,在家庭客戶和企業客戶這裡,它確實就構建起了一個一個的清潔能源小生態。
    前面我們講了,在停電狀態下,能量牆能幫一個家庭撐一天,能量包能幫小企業撐2-4個小時。你有沒有發現,特斯拉的這套儲能系統的產品設計出發點里有一個關鍵詞是「應急」。如果你之前對馬斯克稍有瞭解,你肯定知道他一直很關心一個命題叫「如何提高人類生存的確定性」,所以在特斯拉的能源業務里,用儲能去解決應急,確實也很符合他的個性。
    中國在過去這幾十年里,基礎設施的覆蓋能力很強,各種設備器材又正值壯年,要是你再身在內陸,可能不太容易體會歐美社會對極端自然環境的敏感和焦慮。就在我們錄音的9月初,美國又被「艾達」颶風禍害了,連紐約都沒能扛住暴雨災害。
    特斯拉在2018年還專門在它的App里增加了一個名叫「風暴預警」的功能。乾嘛用的呢?你家裡的能量牆,周邊環境一旦發生山火、颱風這類的自然災害,風暴預警功能就會提醒你有停電風險,並且自動把能量牆充滿電候命。
    也正是因為馬斯克這種對自然災害的憂患和敏感,又推動著特斯拉的能源業務進入了公用事業領域。」

  • 屋頂自然通風器 在 半路出家軟體工程師在矽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7-12 12:38:55
    有 129 人按讚

    美國和野生動物近距離周旋的經驗 (一)


    美國地廣人稀, 許多地方人口密度是和亞洲有天壤之別。因為人不多,住許多地方常常會有野生動物近距離接觸的機會。在我來美國之後,也親身經歷了幾次特殊和野生動物周旋的經驗。


    我美國唸的研究所是在賓州的 Lehigh University, 學校所在的地方是 Bethlehem 伯利恒, 一個和耶稣的出生地同名的城市,是曾經輝煌的鋼鐵城市。 當初和幾位台灣同學一起租了一棟在學校附近,1900 年蓋的木造房子。 是的, 在我們 2010 年入住的時候, 房子已經 110 歲了, 從房子的外觀還看不太出來屋齡,但當你走進屋裡, 踩在陳舊木頭樓梯發出像是電影恐怖片的聲音,還有充滿霉味的灰暗地下室放著洗衣機、烘乾機,在剛從台灣來的時候,真的是很難以適應。


    我是住在房子最高的閣樓,閣樓和屋頂距離很短,房間的邊邊部分比較低矮,中間是最高的。我的身高比較高,在房間的邊邊其實沒辦法完全站直。因為房子的老舊及隔熱不佳,冬天很冷夏天超熱,沒有真的像是電視劇中住在閣樓的浪漫!


    在我讀碩士的第一年下學期,我記得那時候是三月的某一個晚上,我和那時候的女朋友(現在的老婆)正在線上視訊講話, 說話的過程中,我聽到了一種磨木頭的聲音, 我剛疑惑的朝房間左右查看, 就看到房間和屋頂之間空隙的小門地下,有一隻動物很辛苦地在磨地板,並慢慢鑽了出來!那隻動物剛爬出來後,可能沒有預期會遇到我,也驚慌了一下,於是它展開了翅膀,開始在房間裡亂竄亂飛,原來爬出的是一隻蝙蝠!


    我和我的女朋友都嚇傻了, 忽然一隻動物在我的附近飛, 我當下很害怕, 原本想說趕快拿我的洗衣籃把它關起來再想辦法,但它的反應超級靈敏,每次在接近我的時候就會突然轉彎,讓我撲空,我的女朋友從台灣遠端看我徒勞無功和蝙蝠交手 5 分鐘後,要我趕緊先跑下樓找尋室友。 我的室友們都和我一樣在台灣來,沒有這種經驗(應該也沒有人會有!),我們也不知道怎麼辦,趕緊上網查怎麼辦。 顯然在賓州,蝙蝠是保育類動物,還不可以傷害它,因為它的食量很大,如果遇到了蝙蝠,專業建議大家把所有窗戶打開,門關上,遠離房間,過一下子應該蝙蝠肚子餓就會出去覓食了,最好不要近距離接觸,因為有可能被有狂犬病的蝙蝠攻擊。


    我害怕的慢慢走回房間,蝙蝠沒有在飛,但也不知道在哪裏, 我的女朋友還在線上,看到我手足無措的樣子, 她也覺得很好笑, 我走回房間中間的時候,在牆邊角落的蝙蝠又被驚嚇的開始盤旋,我趕緊飛奔地把房間兩個窗戶打開,拿了我的電腦、手機、錢包溜下樓找室友投靠一晚。 晚上室友們都很擔心,害怕會有更多的蝙蝠跑到我們所在的樓層,一夜大家都戰戰兢兢睡不好。


    隔天早上起床後,我和室友拿著平底鍋充當武器,慢慢地走回房間,因為窗戶開了一晚,房間的溫度接近室外攝氏 0 度左右, 冷冽的空氣更讓我們緊張, 慢慢走到閣樓的中間, 沒有看到蝙蝠的蹤跡, 為了確定蝙蝠真的離開了,我們用平底鍋敲打了牆壁、床、桌子,確認蝙蝠沒有躲在任何角落,確認好之後, 我趕緊拿了個膠帶封住蝙蝠爬出來的房間和屋頂之間空隙。


    封好空隙後,我趕緊關上窗戶, 換上衣服去學校上課。 到了課後,我和我的白人同學(剛好我同屆的研究所同學都是白人) 描述我驚恐的蝙蝠經驗, 他們聽得津津有味, 其中一位是在 紐澤西州長大的同學,也分享了他們家以前會有浣熊躲在閣樓, 他們常常會聽到浣熊在閣樓裡亂跑的聲音、另外一位同學的家裏也有過老鼠、松鼠的經驗。 對他們來說,和動物打交道是很正常的事,但他們也是第一次聽過有人有蝙蝠的近距離接觸。


    因為我還是很害怕, 於是我問了 2 位同學,希望他們陪我確認一下我的房間和屋頂之間沒有其他蝙蝠或動物。 他們很阿莎力的答應了! 其中一位同學 Dave 還答應做先鋒,並特別從他的車上拿了做雜事的厚手套、球棒、及手電筒當作道具。


    我們走回我的住處及房間, Dave 慢慢的把我早上封縫隙的膠帶撕開, 敲了敲門, 就打開了, 從手電筒照出閣樓和屋頂的空隙,看得出來裡面的灰塵很重,遠遠之處還有一些小箱子不知道放了什麼, 空間很小,成年人往裡面走兩步就會因為屋頂太矮而無法深入了。 在他用手電筒照了每個角落, 確定沒有看到蝙蝠後, 我們就又把連接的小門關上,拿膠帶從新封好空隙。


    事後我和房東聯繫,顯然他過往的許多房客也沒有遇到蝙蝠的來訪, 我和台灣的家人描述那次的驚魂記, 顯然他們都沒有覺得怎麼樣,反而覺得蝙蝠來就是福來了,是可喜可賀的事情,他們在台灣想遇還遇不到呢!


    在蝙蝠來訪過後一個月內,每天晚上我其實都睡不好覺, 雖然我封住了和屋頂之間的空隙,但每次有一點疑似的聲響,我都會擔心是否又是蝙蝠來了。 好在在我住在那裡的 2 年期間, 就只遇過那一次蝙蝠來訪。


    時間往後推進幾年, 在我剛開始正職軟體工程師生活幾個月後,我從每天需要通勤 65 公里的住處搬到 25 公里的新住處 (長距離通勤的故事請看: 台大演講- 6 點希望我大學就知道的事 & 3 次人生低潮落魄時期故事)。 新的住處是一個 1964 年蓋的 18 層樓電梯公寓, 我們住在 14 樓。 有段時間我和我的老婆比較勤奮做菜, 在冬天嚴寒的馬里蘭,我們特別喜歡自己做海鮮湯。 一個週末晚上, 我們在廚房準備材料, 剛開始燉湯不久,就聽到我們客廳有東西掉落的聲音。 因為家裏就只有我們兩人, 還在想說是地震嗎? 我放下了手上的食材,剛走到客廳時,就發現一隻小東西在我們放照片的架子上,原本以為是小鳥闖入, 細看發現竟然又是蝙蝠, 它也很不客氣的在我們客廳空中盤旋, 打落了一些架子上的東西。


    我和老婆那時候也挺驚嚇的, 畢竟是在 14 樓的公寓大樓,蝙蝠怎麼跑進來的? 好在我有上次的經驗後,這次知道怎麼做, 慢慢的打開客廳的窗戶, 拿了我需要的東西, 準備讓它離開。 沒想到這時候蝙蝠不知道為什麼盤旋一陣後,決定在我們公寓出入的門上直直掛著休息(就如同以上的照片), 讓我們沒辦法從正門出去。 嘖嘖稱奇的我這次有想到要拿手機照個相留個紀念。 因為大樓的廚房有另外的側門可以出去, 我和老婆趕緊把瓦斯關了,湯蓋好(才不會被蝙蝠吃了),從側門跑出去到一樓找櫃檯尋求協助。 櫃檯的老先生在這個大樓工作了 30 年,不可置信住了 三百戶的大樓竟然有蝙蝠, 我們拿出照片給他看後他才相信, 借給我們一些掃把、手套讓我們回去對付它。


    我們在一樓大廳等了半個小時,走回我們那戶的門口特別用掃把多打了幾下門,希望如果蝙蝠還在門上的話趕緊嚇的飛走。 我從廚房的門進入後沒有聽到任何聲響, 慢慢走進並沿著廚房牆壁敲敲打打,到飯廳、客廳,都沒看到蝙蝠,檢查了廁所及我們的臥室,一切正常後才讓我的老婆進來。


    事後檢查,我們猜想是廁所的通風口一個比較大的空隙鑽出來的。我趕緊又拿了膠帶把這個空隙封住。 雖然沒辦法證實,但家中找不到其他更可能的空隙了。


    第二次遇到蝙蝠,除了驚嚇之外,也多了一份了解, 在美國和野生動物的距離比在住在台北的近的多。 我們害怕的同時,其實蝙蝠可能也很無助徬徨的不知道為什麼會碰到我們。 依照它的習性讓它自然離開,其實也就是尊重自然中的所有動物。


    當然那時候我不知道的是,就算後來搬來加州矽谷,我也會有要和野生動物周旋的經驗,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歡迎 Like 或是關注我的粉絲頁,了解更多矽谷經驗及我的所見所聞。
    https://www.facebook.com/PivotSoftwareEngineer/


    https://brianhsublog.blogspot.com/2019/07/USWildAnimal01.html

  • 屋頂自然通風器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8-25 17:06:01
    有 103 人按讚


    年省1520萬度電!台達電跟老祖宗學省電!!! (08/21/2017 天下雜誌)

    台灣夏天用電吃緊,總要上演好幾場「電力危機」,能源轉型刻不容緩。2017「天下企業公民獎」榜首台達電,則是效法老祖宗智慧,並結合新科技,2016年,光是綠建築,就可省下超過1520萬度電。

    剛公布的2017年「天下企業公民獎」榜單,國內綠能大廠台達電連續2年蟬聯冠軍。台達電發言人周志宏表示,從2010到至2016年,台達電共省下了208億度電。

    作者: 吳雨潔

    剛公布的2017年「天下企業公民獎」榜單,國內綠能大廠台達電連續2年蟬聯冠軍。台達電發言人周志宏表示,從2010到至2016年,台達電共省下了208億度電。

    台達電從2006年至今,在全球已有24棟綠建築。根據台達電的《CSR報告書》指出,光是綠建築,在2016年就可節省逾1520萬度電。

    老祖宗的省電絕招:引光、通風

    打造綠建築的初衷,來自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的兒時體驗。他曾說,位在閩北的外公家是冬暖夏涼,細細研究才發現,原來在電力尚未出現的年代,古人已懂得順應天然氣候條件,規劃生活空間。當時的他,還不知道什麼是綠建築,卻已領略綠建築帶來的舒適與節能。

    傳統閩北建築常用夯土磚,在牆面與牆體之間,保留了一層空隙;這層空隙具有阻絕熱、冷效果。此外,宅院的地坪石板下方,常埋設風道,可導入宅院後方晶水塘降溫的冷空氣,這是在還沒有冷氣的年代,常見的降溫手法。

    綠建築的概念,可分成「被動式」與「主動式」。

    被動式概念是在建築設計時,預先考慮當地的氣候與自然元素,透過空間規劃,達到加強採光、隔熱、保暖等效果,創造冬暖夏涼的生活空間,也可減少建築物的能源支出與維護成本。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主任仲繼壽舉例,為了散熱,老式建築在門前做水塘、在屋頂做水池或種樹。同樣的,開了窗戶能通風,加了窗簾就能擋風遮陽。

    所以,在四川楊家鎮的台達陽光小學,教室與地下室大量採用自然日光,在建築物頂層設計北向天窗,能把室內光照度提高到70到200 lx(每單位面積所接收到的光通量),也可改善夏天悶熱的現象。

    又例如,運用「地窖原理」的台達電桃三廠,在地下室打造了通風地道,可引入外面的新鮮空氣,加上挑高空間形成的空氣浮力塔。地道風不僅可降低空調使用率,也讓室內空氣品質流通。雖然要犧牲部份地下室空間,但節能效果依舊划算。

    愈多人搭電梯,愈能回收電力

    主動式概念是採用節能科技或綠能設備,例如,傳統燈泡改成LED省電燈泡,或是使用變頻空調、智慧軟體,提高建築物的能源效率——像是太陽能光電系統就是主動式的節能設計。

    台達電台北總部大樓,硬體設施全面採用「智慧監控系統」。包括將照明設備全部改成LED燈,非常態使用的公共區間,透過感應式控制器進行開關控管;獨立呈現、統計各樓層的用電資料,提醒員工使用能源狀況。改造後,照明用電量節電了74%。

    桃三廠的綠色電梯則安裝「能源回收系統」,電力回升單元搭配永磁同步馬達,可把回收電力再投入大樓用電,整體節能超過40%,當電梯負載重量愈重,回收電力愈多。久了也養成大家搭電梯下樓時,盡量把電梯塞滿的畫面。

    透過方方面面,台達電從2009年開始,迄今已達到減碳50%的成效。目前用2014年的數字當作基期,預計在2020年再節能30%。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指出,台達電在台灣的綠能環保上扮演重要角色,參與全球關鍵的巴黎氣候會議,並在海外舉辦綠建築展,已是典範轉型的案例。

    台達電執行長鄭平建議,要推動企業節能,企業可先找出基礎數字,以上一個年度的數字,訂立下一年的目標;或拿業界均值,自我要求,並呼籲更多的企業團體與地球公民,加入減緩氣候變遷的行列。(責任編輯:李郁欣)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84566


  • 屋頂自然通風器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12 08:00:00

    https://youtu.be/aF6dUy6ExiI (參考後藏 #6扎什倫布寺昌珠寺與羅布林卡夏宮藏戲 )
    羅布林卡(藏語:ནོར་བུ་གླིང་ཀ,威利:Nor-bu gling-ka,藏語意為「寶貝園林」)是一座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郊的古典園林。建於1740年代。全園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主要建築為格桑頗章、措吉頗章、金色頗章、夏典拉康、達旦明久頗章(新宮),有374間房,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古蹟最多者。自七世達賴之後,歷世達賴在親政之前,均在此習文、學經、修習佛法;親政後每年夏季來此辦公。位於一個人工湖畔的湖心宮,稱得上是羅布林卡最美的地方,這裡古木參天,芳草遍地,宮殿、涼亭、水榭、回廊佈設緊湊,水池、草坪、林木、房舍相得益彰,亭臺樓閣幾乎完全是漢族的建築風格,走進這裡,仿佛走進了蘇州園林湖心宮也叫措吉頗章,主要建築物包括湖心宮和龍王宮。湖心宮平面為一長條形水池,但在這個大水池之內,又南北分為三個方形小島,在島的周圍和池塘繞以石欄杆,頗似漢地古典園林中“一池三島”的佈局方式。水池中造有湖心宮和龍王宮,通過跨水石橋既相連接兩宮,又可從中心島通達兩岸,體現了漢式園林小橋流水的意境。湖心宮南側一個小島則孤立于池中,島上只種植一些樹木以保持其自然生長的野趣,這與北京頤和園有些類似。湖心宮的屋頂採用了歇山式,黃琉璃瓦屋面。其建築細部,如青灰大理石雕刻的欄板、望柱、木雕的門窗、隔扇、以及彩繪幾乎都使用了漢族的傳統營造手法。湖心宮北面的龍王宮是漢、藏風格的混合結構,在攢尖屋頂的下部採用了漢式的斗拱結構,屋頂飛簷翹角,漢藏建築藝術在此結合的巧妙而自然。湖心宮水榭西面,有幢兩層樓的仲增頗章,這是達賴喇嘛讀書的地方。
    青藏鐵路(藏語:མཚོ་བོད་ལྕགས་ལམ་,威利:mtsho bod lcags lam)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鐵路,全長1956公里,為II級單線鐵路,由青藏鐵路公司管理及營運。鐵路沿線共設有45個車站,位於西藏境內的車站均充滿了藏族特色,且無一相同。全線橋隧總長約占路線總長的8%,格爾木至拉薩段的凍土層行車時速最高為90公里,非凍土層時速最高160公里。目前旅客列車全程行車時間約為25小時。青藏鐵路沿線地質情況十分複雜,海拔4000多米以上路段共佔960公里,年連續凍土的地段有550公里,還有部分地段為島狀凍土及深季節凍土的地段。在這裡修鐵路有幾大難題:
    高寒缺氧:青藏鐵路沿線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氣溫最低可達−40℃。每吸一口氣得到的氧氣只有平地上的40%左右。為避免惡劣環境危害施工人員安全,青藏線沿途建立了高壓氧艙,和17座製氧站。施工期間未發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
    多年凍土:這裡的凍土不像美國阿拉斯加的那樣常年不化,而是在夏天地表凍土就融化成爛泥。青藏鐵路相應採取的設計準則為「主動降溫、冷卻地基、保護凍土」,儘量繞避有不良凍土現象的地段,建橋墩直通地底深處的高架橋、長達111公里的片石通風路基、路基上插灌有液氨的熱導管和水平的通風水泥管、路基上覆蓋遮陽板等。
    生態脆弱:鐵路選線儘量避開野生動物棲息、活動區域,沿途修建了33個野生動物遷徙的通道。路基附近進行了草皮移植。
    地震帶:唐古拉山地區是地震高發地區。鐵路沿途修建了幾十個自動地震監視器。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