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屋我尾山地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屋我尾山地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屋我尾山地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屋我尾山地圖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965的網紅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搖啊搖,搖晃vuvu的大灶── pinuljacengan 驅車行穿熱鬧的客家聚落內埔鄉,繼續往山的方向前進,不一會兒,我們隨即進入泰武鄉,沐浴在層疊綠意裡的我們,眼底與耳畔都逐漸安靜了下來。今天要拜訪的是masisi(馬仕部落)裡的vuvu—Selep (林桂花),她將為我們製作pinuljac...

  • 屋我尾山地圖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07 22:03:02
    有 127 人按讚

    搖啊搖,搖晃vuvu的大灶──
    pinuljacengan

    驅車行穿熱鬧的客家聚落內埔鄉,繼續往山的方向前進,不一會兒,我們隨即進入泰武鄉,沐浴在層疊綠意裡的我們,眼底與耳畔都逐漸安靜了下來。今天要拜訪的是masisi(馬仕部落)裡的vuvu—Selep (林桂花),她將為我們製作pinuljacengan──「搖搖飯」,讓我們一齊探究排灣族傳統料理pinuljacengan的奧秘。
    .
    彼時,Selep的家族從舊馬仕部落遷徙來到現在的masisi,文化的延綿常會借助某些具象的物件或行為來闡述與表達,不因遷徙而中斷。例如部落中四處可見帶有象徵意涵的雕刻圖紋裝飾,除了常見的百步蛇,我們發現頭目腳下還踩了一尾鰻魚,這是據說從前在masisi附近的溪流裡,有許多深潭暗藏著鱸鰻,族人設法捕捉、食用,進而成了代代相傳的飲食文化。對族人來說,群山和溪流就是供給大家食糧之處,依循這樣的脈絡,搖搖飯普遍以雜糧、野菜為主進行製作。
    .
    許多原住民族的飲食文化中皆有搖搖飯,這並非排灣獨有,只是名稱各異,細節也略有不同。排灣族語稱之為pinuljacengan,唸法上會拆分成三個音節,pinu-ljaceng-an;pinu為動作,有「加入、添入」之意,ljaceng則泛指蔬菜,在小米粥內添入各色季節性蔬菜基本上就是搖搖飯的核心架構,或許用「小米野菜粥」來稱呼pinuljacengan更容易讓外人理解這道料理的內容為何。
    .
    然而,當我們和Selep vuvu提到「搖搖飯」三個字時,她竟面露疑惑,原來這是她初次聽到這個後輩新創出的詞彙,「山地飯」的別名她倒是聽過,為何會強調「搖」這個動作,將是我們接下來想了解的重點。

    「大鍋,熱灶,大拌匙(civan)」

    Selep vuvu已經煮了一輩子的pinuljacengan,這道料理總會在家人團聚時特別出現。在masisi,搖搖飯裡頭的澱粉通常使用vaqu(小米) 為主,輔以曬乾處理的vasa(山芋頭)和vurati/vurasi(地瓜),完全不加白米。
    .
    小米用的是原鄉栽種的糯小米,對比我們一般在北方麵食館或早點店吃到拿來煮粥的小米,米粒體積相對較小且黏性更高;芋頭先烤再曬,目的是要確保芋肉裡的水分被徹底帶走,大概需要花費一到二天時間,芋頭乾和地瓜乾磨粉後加入飯裡,堆疊的香氣讓小米粥簡樸卻帶有深度。
    .
    傳統上pinuljacengan會在親友團聚時共同享用,因此通常會使用大鍋攪煮,先熬粥,再放菜。熬粥的高湯和水比例各半,使用豬大骨熬製高湯,早年大多使用自家獵捕的山豬。高湯備好、小米入鍋後,先大火、後小火,大灶柴燒出的滋味最美,前提是備用的薪柴要確定乾透,過程中以木柴移進移出的距離來調整火力。
    .
    烹調的工具是一支長型有不規則曲線的木桿,尾端呈現扁平狀方便在插入鍋內攪拌時能有較大的面積去推動食材,vuvu說,他們用族語稱此木桿為civan,civan多為自家削製,因此成品百家百樣,沒有固定規格,用的順手最重要。
    .
    Selep vuvu熟稔地拿著civan大範圍攪動,看她手勁柔和,帶著從容,顯然面對食材轉化過程可能出現的狀況都已瞭然於心。烹調過程中,必須憑藉手感經驗和眼力判斷小米糊化的程度,當米心開始熟化,手勁即開始加快加大。中後段的重點是要讓熱力穿透食材,整鍋會從水狀逐漸變得「黏黏的」。
    .
    實際到現場看,方能理解vuvu為何不解搖搖飯這個詞,因為「搖」是通過外部視角所形塑出的觀點,人要搖動大鍋很難,實際上只有小鍋可能藉由手勢在鍋內的快速搖攪製造出類似漩渦的視覺。「搖」比較像是料理人在烹煮過程身體自然產生的律動,會牽動全身肌肉,沒有固定方向,講究個人化的福至心靈,因此初學者也存在著搖失敗、鍋底燒焦的可能性。

    「搖啊搖,搖林,搖山,搖島」

    粥好了,後續加進的蔬菜,取自山野,順應季節,在masisi,samaq(山萵苣)、sameci(龍葵)、tjanaq(刺蔥)等野菜經常被應用,有時也會加進djulis(紅藜)。Selep vuvu家後方是整片她的開心農場,和山相連,全靠她自己一手整頓,除了野菜,四季源源不絕供應的菜園,自種的山藥、地瓜葉、龍鬚菜等也都可能出現在她的pinuljacengan中。
    .
    vuvu說如果再加進puk(樹豆),那粥的口感就會再乾、再紮實一點。另外也分享烹調時的小訣竅──當菜葉丟進粥裡時,手搖的力道要節制,若過猛,菜葉在釋放出鮮味與小米交融前便可能已支離破碎。看著菜園中的作物四季輪流陪伴著Selep vuvu,或許可以說最後搖進我們嘴裡的,都是她滿滿的愛吶!
    .
    pinuljacengan入口時清淡,僅仰賴食材的原始本味支撐,因此會拿一些口味較重的小菜來點綴搭配,早期多搭配鹽漬生薑,或撈取溪魚與薑一同炒製,芋頭莖炒豬肉也是很好的配菜,部落智慧就是老天給你甚麼就想辦法變出甚麼,Ljavuras(林國豪)說,現在則大多搭配豆腐乳和放黑豆豉的辣椒小魚乾。
    .
    吃pinuljacengan時強調共享,年輕人拿小湯匙從鍋子的外緣開始吃,只吃自己眼前的部分,內鍋要留給長輩,也要留一份給來不及參與的親友,必須觀察旁人速度不可只顧自己吃,過程充滿了「儀式感」,但那不是流於形式、刻意為之的浮誇,透過分享pinuljacengan,彼此之間敬老護幼、情感緊密相連,為族人家人留下永不斷根的一份惦念。
    .
    吃著這鍋搖搖飯,我腦海裡還浮現出村上春樹作品《海邊的卡夫卡》裡的一句話:「這個世界上,不無聊的東西人們馬上就會膩,不會膩的東西大體上是無聊的東西。」當我們長期習慣了外食帶來的五感刺激,對食物審美逐漸疲勞,搖搖飯或許就是那個「無聊的東西」,無聊到暗示你反璞才會歸真,飯裡匯聚的全是長久以來山與人真實共存出的智慧,透過舌頭,接引到我們的心底。
    _____

    ▪本文收錄於屏東 #泰武鄉刊 vol.7 夏季號「食在泰武」 專欄,並同步刊登於 微笑台灣319鄉+ 「島嶼晃遊者」 專欄。
    ▪採訪、文字:郭銘哲 / 攝影:邱家驊
    _____

    發行機關:屏東縣泰武鄉公所
    企劃製作 : 繫。本屋
    主 編:彭巧如
    採訪編輯:徐孝晴、余庭
    特約採訪:古佳峻、郭銘哲、楊甯凱 (下港女子)
    攝影:邱家驊、林科呈(眼福映像工作室)
    封面創作:蔡昀珊(畸零地工作室)
    設計製作 : 3&4 Design Studio
    插畫:Chayi
    製版印刷:鉅晟廣告印刷社
    .
    #全台索取紙本刊物地點查詢 👉
    https://reurl.cc/52gq47

  • 屋我尾山地圖 在 OnLyYuSuKe吃喝玩樂都最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6-06 14:54:37
    有 66 人按讚

    跟著YUSUKE準備登機了!岩手八幡平延伸篇
    疫情結束後,你們最想去哪?不要跟我說妳們覺得只要能出國,日本哪都好,因為我個人真的覺得日本東北岩手縣的八幡平市它夠有資格成為疫情過後,你心中最想飛過去的地方,你們還記得我之前有關八幡平的分享嗎? 點這看回顧(臉書貼文)
    https://www.facebook.com/OnLyYuSuKe/posts/2214932221972994
    以下我想繼續將八幡平市的更多魅力用最輕快且效率的方式傳達給你們。
    松川溫水路-
    (這裡是為了提高水溫而有的設施。)
    溫水路的水,主要提供給下游農民栽種稻米。

    但每年4月以後山上融雪所流下來的水大概只有9度~20度,而對於稻米的栽種來說,17度以上是比較適合的溫度,所以藉由落差,讓水與空氣接觸以提升溫度。

    春天的水路旁也能看到櫻花盛開、5月中則有杜鵑花、鈴蘭花的美可以欣賞。

    夏天避暑、秋天又能賞楓,這裡是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秘境景點。
    -
    龍之眼ドラゴンアイ-
    (火山湖「鏡沼」上的積雪)

    龍之眼是火山湖「鏡沼」上的積雪,在每年5月底到6月初左右,當春雪融雪之後,形成猶如龍之眼般的神秘美妙景致。

    除了這樣的美景之外,來到龍之眼的路途中也還可以發現到很多不同的景色,像是動物的足跡(兔子的便便),到處都充滿著神秘感和探險的意味呢!
    -
    安比塗漆器-
    (讓人想要不斷傳承下去的器皿)

    岩手縣自古就是一個盛產「漆」的地方。
    從江戶時代開始,八幡平的安代地區就有許多製作漆器的職人,安比塗至今仍然使用著稀少的岩手縣所產的漆,讓人感到放心的日本國產漆。

    雖然看似是小東西,但是其實它需要藉由木匠製作原型、其手工很繁複,是純天然素材跟純手工製作的日本傳統工藝,從漆的精製到塗漆,皆擁有高度的技術和專業知識。

    能夠維持器皿原有價值,因此有絕佳非凡的耐用性。

    再經由人的使用,漆器的外型和顏色也都會有所變化,明明一樣的漆器,漆也會因為藉由入不同人的手中,依溫度和濕度而擁有很不一樣的變化特色,久而久之這樣的漆器變化也就變得很獨一無二了。

    因為絕佳的耐用,所以也很適合當作傳家之物,讓爺爺可以傳給兒子,兒子再傳給孫子!
    -

    地熱染-
    (素人也能染出美美漸層)

    八幡平因為屬於火山地形,有著日本國內也少有的地熱資源。地熱除了用來發電以外,地熱染研究所也利用這天然資源,研發了世界獨一無二,八幡平當地才有的地熱染色體驗。

    跟一般的染色體驗不同的地方,經由松川溫泉地熱蒸氣蒸20分鐘,佐以染色的技法,地熱蒸氣中因為含有少許礦物成分,當這些成分與顏料產生反應後,就會呈現出不一樣的色彩,同時也是4歲至99歲都很適合的染色體驗。

    這正是地熱染讓人覺得有趣的地方,甚至全家大小都能一起參予這美妙特別的染色體驗,總共有7種顏色可以選擇,完全不用擔心染色的成品不夠漂亮。

    只要先選好自己中意的顏色,成品都不會太差,夢蒸染工房旁邊還有小売店,有販售絲巾和手帕的組合,價格居然只要日幣3850円,來到這的你不彷也買買這經典的染色紀念組合。
    -
    推薦的玩法:可以先安排行程去趟龍之眼,將才剛看過的、存在於心中,擁有火辣震撼般印象的龍之眼刻印在記憶之中,來到夢蒸染工房體驗染色的時候,也會對想要染色出來的圖案成品更有想法。
    -

    Nollegretto-
    (值得的下午茶選擇)

    八幡平在地人推薦的輕食店,最大特色就是使用在地的食材所製成的各式甜品。

    八幡平藤田牧場的牛奶、在地酒藏鷲之尾的甜酒、八幡平洋菇及芥末…等,任選4種口味的法式霜淇淋,等著大家來豐富味蕾感受。

    也有提供像是披薩、貝果…等輕食,如果喜歡輕食的人一定要來嘗鮮。
    -
    高橋(日式料理) -
    (CP值爆錶的日本料理店)

    店面的裝潢布置和用餐環境都非常的有日式風味,如果你很想同時吃到天婦羅、壽司、生魚片料理的人就絕不能錯過這間日料餐廳。

    大概1100日幣的預算,就可以吃到多樣菜色的套餐。

    這間店也有提供中文和英文菜單,點餐時也不需要擔心溝通問題,一定可以吃到你心中的美味料理。

    店內的用餐區,除了很有日劇風的吧檯式座位,也有各式座位區的選擇,不同感受的用餐氛圍,完全可以符合客人的需求。

    針對比較小食量的人,高橋餐廳也都很貼心的於中午和晚上都備有小份套餐的選擇 ,即使食量較小的人也能吃得美味吃得巧。

    -
    重兵衛(燒鳥、居酒屋)-
    (與三五好友一同飲樂的好所在)

    八幡平市內少數的燒鳥店。

    擁有傳統日式店鋪的氛圍,是這邊最大賣點!

    當然料理也是美味又便宜,老闆跟老闆娘在幾年前有去過台灣,所以聽到是台灣來的客人都會很熱情的招呼,推薦的餐點當然就是不能不點的綜合烤雞串,配上冰涼又很有質感特色的龍之眼地啤酒更是絕配!

    來到這很推薦吧檯式座位,可以多多跟在地人有所互動交流,我覺得這也是旅行之所以富有特殊魅力的原因之一。

    -
    朝陽飯店ライジングサンホテル- 
    (台日很友好的飯店)

    此次旅程之中,很推薦的住宿飯店就是-朝陽飯店

    朝陽飯店是一間台日很友好的飯店,基本上來到這間飯店的日本人,都是深愛著台灣的,因此相較之下,也會對台灣人很友善,就是一間很歡迎台灣人且四季都適合來遊玩的住宿飯店。

    飯店內還有多種選擇的自助式晚餐、還可以多種酒類和軟飲喝到飽,從pm 18:00喝到pm 23:00,讓你在住宿期間,每天都能擁有豐富的品酒體驗。

    再以放鬆的姿態,悠閒泡著八幡平的溫泉,人生至高享受,很簡單就能獲得滿足。

    LOBBY的壁爐也是朝陽飯店一大特色,提供旅客各種棋類玩樂,想要將大家一同齊聚在一起的心情是否也傳達給你了呢?

    過去傳統溫泉旅宿會有的交流特色,利用著LOBBY的壁爐,營造出一種讓大家想一同歡聚在一起,並且與當地居民一同交流的氛圍。

    -
    GRANDE-
    (全新且地點超優的複合式設施)

    今年2021/8月即將開幕的複合式設施,提供多功能式的空間,體驗料理製作,在這裡還可以吃到由岩手縣東北當地食材特色所製作的料理。

    擁有室內與室外空間,可以一覽岩手縣最高峰岩手山的美景,正對面還有滑雪場,冬天還可以欣賞到滑雪場上人們滑雪的景象。
    -
    目前從2021/06月開始,一直到今年2021/12/31,朝陽飯店也推出了住宿預售券,住宿券涵蓋的優惠福利範圍包含了盛岡車站.東北各地機場的免費接送,還有贈送女性限定的和服外套一件,住宿含有2天早餐+1天晚餐且還能泡到日本百選溫泉。

    像這樣這麼優惠的組合,居然只要台幣3880元,適用的有效期限更是長達3年。

    此次優惠非常划算,光是交通就省很多。

    像八幡平這麼有魅力的地方,真的好推薦給本身就很喜愛大自然景象的你,喜歡四季變化的你,在八幡平擁有非常多的自然資源和戶外行程。

    如果擁抱大自然是你的興趣,那就絕對不能錯過這裡,因為八幡平這裡除了擁有讓你看到驚豔的美景,還是一個讓你能與當地居民更深度交流的好地方,來到這你可以看到日本鄉下最平常的樣子,完完全全的融入在日本之中。

  • 屋我尾山地圖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5-13 09:03:50
    有 32 人按讚

    天下雜誌獨家直擊》台灣地小人稠的痛點,為何被比爾蓋茲、貝佐斯投資的公司看上?(05/05/2021 天下雜誌)

    在台灣談再生能源,「地熱」也許不會是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選項。但兩年前開始,台灣的地熱發電潛力,卻吸引到比爾蓋茲創立風險投資基金投資的瑞典團隊,進到花蓮鑽探地熱潛力,並預期在未來幾年內投資高達數百億美元。《天下》團隊獨家直擊,台灣的零碳電力潛力,究竟有多大?

    文:劉光瑩

    車行至花蓮縣萬榮鄉紅葉村,轉進一條小路,一座30米高、貌似鑽油平台的探勘井映入眼簾,台大地質系剛畢業不久的年輕地質師們,正聚精會神盯著鑽井作業,緩緩轉動的鑽頭,發出低沉的嗡嗡聲。

    這座地熱井探勘,已進行了幾個月。目前深度大約700公尺,工作團隊希望在六月要鑽到至少1200公尺深,看取熱狀況是否理想。如果一切順利,地熱電廠最快明年初能商轉。

    萬榮鄉鄰近瑞穗溫泉區,是太魯閣族人的家,但卻沒有著名的山海勝景或農特產品。

    儘管如此,這兒的地下卻蘊藏著寶藏,更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茲投資的基金,在台灣目前唯一相中的投資地,帶領台灣邁出穩定零碳能源的關鍵一步。

    在《如何避免氣候災難》一書中,蓋茲提到他所投資的地熱開發公司Baseload Capital,在亞洲目前只有兩個開發據點,一個在日本,第二個就是台灣。

    2019年成立的倍速羅得台灣分公司(Baseload Power Taiwan),目前還很低調,但背後的投資者,卻大有來頭。

    比爾蓋茲創立基金投資的公司,看上台灣地熱發展

    倍速羅得瑞典總公司也在2019年獲得「突破能源風險投資基金」(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BEV)1250萬美元投資。而這筆基金背後,是全球知名的企業家,包括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微軟創辦人比爾蓋玆(Bill Gates)、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軟銀創辦人孫正義等人,專門在全球投資低碳能源新創公司,這些新創公司必須提出每年幫全球減碳1%,也就是5億噸碳的路徑。

    今年二月,跨國能源巨擘雪佛龍(Chevron)也宣佈投資Baseload Capital 2500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7億多。

    這更是BEV投資的公司中,在台灣落地的第一樁投資項目。

    倍速羅得台灣董事長暨總經理黃天德(Van Hoang),說著一口流利國語、華人臉孔,但其實他的背景非常多元:父母是來自澳門的客家人,在瑞典長大,曾在台灣工作5年,上海、香港工作十幾年。

    「我的中文是看電視學來的,」黃天德笑說。他2002年到交大讀了一年MBA,花了三個月學會中文對話,後來還成了台灣女婿。

    四月中,《天下》採訪團隊跟著黃天德視察工地,他把兩手圈在一起比出一個圓:原來地熱井的直徑,不過跟一個十寸的比薩餅差不多大。

    這口井也很有歷史。他說,瑞典的執行長當初在全台幾乎泡遍了所有溫泉飯店,之所以選中紅葉村來鑽探,一來是因為這口井位於私人土地上,土地使用單純,地主也曾為探勘溫泉鑽過井,二來就是根據地質熱源圖,指出這塊地有潛力。

    為何相信地熱?「我們相信這是全球目前最被低估的低碳能源,」執行長海林(Alexander Helling)在越洋受訪時說。

    說來可惜,台灣在地熱上起步並不晚,卻曾長年停滯。目前位於太平洋火環帶上的所有國家中,唯獨只有台灣沒有商業規模的地熱發電。

    同樣位於亞洲的多火山地帶,菲律賓與印尼的地熱發電都已超過GW等級。台電曾於八〇年代在宜蘭清水建立全台第一座、全球第14座地熱發電廠,卻在1993年後停止運轉,直到2016年才重新招標,由台汽電與將捷集團合資的宜元公司得標,預計今年將商轉。

    地小人稠的痛點,竟成了台灣發展地熱的優勢

    儘管如此,倍速羅得為何認為地熱適合台灣?

    台灣人的聰明才智與技術絕不落人後,唯獨只有一點,是再怎麼努力都無法克服的:地小人稠。也因此難以如同澳洲或美國,發展大片太陽光電場或是陸上風場。

    而佔地面積小,剛好是地熱的強項。黃天德解釋,紅葉村的地熱電廠預定範圍僅2000平方公尺,預計可放16個瑞典地熱設備公司科萊蒙(Climeon)的地熱發電模組,每個裝置容量150KW,總共2.4MW,這將會是倍速羅得在冰島電廠規模的兩倍。

    由於不受天候與時間影響的基載電力,倍速羅得數據指出,以同樣時間內發電5MW計算,地熱發電只需270坪土地,只比一座網球場大一點,是太陽能所需土地面積的百分之一、更是風力發電的千分之一。

    他們相信,地熱持續發電、不需要大片土地的特性,能夠解決台灣最大的痛點。

    而地熱發電的技術原理,簡單來說,就是「只取熱,不耗水」。

    這兩公尺立方的模組,運用的是低溫地熱(Organic Rankine Cycle,ORC) 發電技術。黃天德指出,過去主流地熱發電對於溫度的要求較高,水溫至少要160度以上,才能達到商業等級效率。但隨著新技術的演進,科萊蒙的ORC模組,水溫只要在80度以上,就可以達到同等發電效率。

    倍速羅得在日本的一座地熱發電設備,用的甚至是既有地熱機組已發電過一次的熱水,在兩次熱交換後溫度降至70度左右,溫泉水還能再回到飯店裡讓遊客泡湯,或是供暖給社區。

    熱交換的特性,即是只取溫泉熱,而不耗溫泉水。進水經過熱交換推動發電機後,又會透過管子注回到地底下繼續加熱循環使用,從頭到尾水都在管線內流動,不跟外界接觸,也沒有空污或水污的疑慮。

    村民從反彈抗議,到期盼帶來改變契機

    不過,倍速羅得一開始在台灣也遭遇不少挑戰。

    去年夏天,他們在紅葉村的鑽探工作開始不久,因為施工期間發出噪音,遭到村民拉白布條抗議,黃天德後來親自跟居民一個個敲門溝通,甚至親上火線,上原住民電視台談話性節目,與反對的村民面對面解釋工程細節,也在社區多次召開說明會。

    如今,紅葉村村長以及萬榮鄉鄉代表,不只對地熱技術如數家珍,甚至還滿心期待未來地熱開發後,能夠帶來就業與觀光機會。

    「我前陣子剛去宜蘭清水地熱公園,希望我們未來能有同樣發展,」60多歲的萬榮鄉代表嚴秋谷,出生就住在紅葉村,看到清水地熱以特殊自然景觀,搭配煮蛋、泡腳等溫泉觀光,假日吸引遊人絡繹不絕,近期還有湯屋即將開幕,讓他心生嚮往。

    「大家都知道台東有個紅葉少棒,但都不知道花蓮萬榮也有紅葉村,希望地熱可以給我們紅葉一個機會,」他說。

    而這個壯年人多半出外打零工的萬榮鄉,的確渴求發展的機會。衛福部統計,在花蓮縣各鄉鎮中,萬榮鄉低收入戶佔比高達9.45%,是花蓮縣13個鄉鎮當中最高,10個居民中,就將近有一個人的收入在貧窮線下。

    「這幾年真的感受到氣候變遷的衝擊,」紅葉村長呂明堅說,原來山胡椒植株可以活6年以上,現在很多都到第3年就死了,以前冬天還可以看到山頭有雪,現在都沒有。」

    呂明堅廣泛攝取新聞資訊,看到減碳和綠能是世界的趨勢,也希望紅葉能扮演要角。

    對於村民一開始的反彈,呂明堅認為,是因為大家對地熱發電相對陌生。大家最擔心的不外乎是:水可能會被抽光、鑽探可能會導致山崩地裂,但在一次次的說明會之後,村民已經大都理解地熱發電原理。他也強調,等鑽探階段結束,到要設立電廠的開發階段,還是要經過部落會議溝通。

    台灣地熱開發法規、業管單位,有待整合

    此外,台灣在地熱發電的法規也有不少挑戰要克服。

    過去在台灣的地熱鑽探,都是由工研院、中油與台電等國營事業支持。花蓮紅葉村,是有史以來第一家外商公司在台灣鑽探地熱。

    「我們到每個單位去申請,他們都說:你們是第一個來問的!」黃天德說。

    黃天德說,在地熱發電較成熟的國家,例如美國、冰島、紐西蘭,都有政府單一窗口專門處理地熱發電,幫開發業者做橫向溝通。

    他說,台灣因為沒有《地熱法》,開採地熱同時牽涉《溫泉法》與《礦業法》,但業管單位有交通部又有經濟部,業者得自己摸索流程,許多時間都花在溝通與試錯,他希望政府未來能有專法處理地熱發電,才有更多開發商敢投入。

    來自瑞典的倍速羅得,已經在冰島、美國與紐西蘭落腳,在亞洲的投資,目前除了日本之外,就是台灣。黃天德指出,未來不排除進軍印尼與菲律賓,但台灣還是目前經營重心。

    如今紅葉村的鑽探還在進行,不論最後「開獎」結果如何,全球首富投資的企業落腳花蓮,對於提高台灣零碳能源供給,都是關鍵一步。(責任編輯:吳廷勻)

    ★更多的台灣地熱開發最新進展實況,請參見天下雜誌722期系列報導:

    獨家專訪》比爾蓋茲零碳推手,為何看上花蓮?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18

    比爾蓋茲幫台灣減碳!直擊花蓮紅葉村,台灣零碳未來的關鍵一步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17

    比風、太陽能更穩定的電就在腳底!從宜蘭出發,台灣重回地熱行列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46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4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