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的下午三點半, 我騎著最淑女的腳踏車(白色, 低椅, 還有白色籃子) 用最不淑女的姿態(腳開開和胳膊往外彎) 騎上附近斜度只有 10 % 的小坡, 前往幼稚園。
.
從家裡到幼稚園約十分鐘腳踏車的路程, 我們常常可以遇到一樣騎著鐵馬上下學, 上下班, 出外回家, 的人們。
.
鐵馬, 說來是...
炎炎夏日的下午三點半, 我騎著最淑女的腳踏車(白色, 低椅, 還有白色籃子) 用最不淑女的姿態(腳開開和胳膊往外彎) 騎上附近斜度只有 10 % 的小坡, 前往幼稚園。
.
從家裡到幼稚園約十分鐘腳踏車的路程, 我們常常可以遇到一樣騎著鐵馬上下學, 上下班, 出外回家, 的人們。
.
鐵馬, 說來是個很好玩的字。在腳踏車發明之前馬車橫行天下。看過古董書籍裡那樣有如踏步車的發明, 再到大小輪的鐵馬, 直到現在各種腳踏車, 我想馬兒或許特別開心不用再拉車, 而大家也喜歡鐵馬帶來的自由度: 不怕馬匹生氣, 也不怕會有馬糞在路上殘留; 說走就走, 多帥氣哪! .
.
德文也有鐵馬的相對應字詞, 是為 Drachtesel。唸: 得哈特 A 惹, 字面翻譯是: 鐵絲驢。所以德國是驢車盛行嗎? 文字來源不可考,雖然是個非常口語的用法, 也有一些腳踏車店自稱 " Drachtesel ", 若是要找腳踏車店可以參考看看。
.
天氣一邊晴朗, 就越多人騎腳踏車。德國人真的很愛腳踏車呢! 喔不, 其實許多歐洲人都愛。以前住在科隆的時候附近那段萊茵河谷因為極度好騎, 風景又美, 非常受人歡迎。若有比較長的假期常常可以看到一堆人搬著腳踏車上下月台, 進出火車, 直到 Koblenz 附近再下火車開始騎。
.
而多瑙河河段, 如維也納附近的腳踏車道, 也是非常有名。我也曾經在火車上遇到法國小學老師和朋友一起去騎個兩三週的旅程, 載著行囊, 不在乎上下坡的騎完安排的行程。
.
腳踏車旅行, 德文是 Fahrradtour. 就是腳踏車 Fahrrad + 旅程 Tour , 唸: 發蛤的兔耳 (好好笑), 在瑞士則是稱作 Velotour 。
.
要安排的時候呢, 除了每天的行程公里數要大約估計好, 通常大家也會先訂好每天的住宿地點。中午和晚餐的用餐地點通常會事先看好。尤其假期時間人很多, 除非是沒有什麼人要去的地區, 不然熱門的地區都必須先訂好。
.
最近因為電動腳踏車比較盛行, 上下坡都不是太大的問題, 六七十歲的人也可以完成這樣的旅程。(前提: 你平常就喜歡騎腳踏車, 旅程之前需要做訓練)。 也有些下榻處會提供運送行李的服務, 途中都不用自己載運, 更方便輕鬆。(大拇哥)
.
不過, 就算是看起來簡便的行程, 我也還是不太敢加入一整週這樣長度的旅程。每天的行程有固定的, 若是遇到下雨也還是要完成。而且腳踏車如果怎樣爆胎損壞, 可是要馬上修理, 不然當天的行程會落後。總之, 想要參加這種旅程, 要嘛找好一個可以負責全部安排以及會修理的人, 不然就是自己要鍛鍊好囉 !!! .
.
我不參加還有一個原因:不喜歡有壓力地騎車。如果可以, 最好就是乘著風, 還可以一面哼歌那樣悠閒最好。屁股不會痛, 也不會爆汗。最淑女不過。我知道喜歡腳踏車旅程的人幾乎每年都會來一次這樣的旅行; 我每天騎腳踏車接送小孩,單程兩公里,每個上課天計八公里, 一年就算只有上兩百天我也騎了至少 1600 公里。我根本是選手來的呀 ~ (不要這麼愛幻想) 。
.
.
是說,我這般(幻想中的)淑女騎法可能真的太悠閒, 總是被同路的阿伯阿嬤超前。
.
有一次下午昏睡時期要上坡, 我正懷疑自己是不是突然加入環法競賽般辛苦, 上氣不接下氣地用力踩著踏板往前, 突然聽到一旁有人開心大聲聊天, 一派輕鬆地呼嘯而過。眨了眨眼,是銀髮族。是腳踏車 !!!!
.
.
電。動。腳。踏。車。
.
我眼紅地目送他們離去, 安慰自己是個不需要電動馬達幫忙的年輕人, 再繼續幻想自己正在環法比賽當中和一群專業選手較勁。
.
腳沒有踩得比較快, 但是我腦海中有。思考運動也是運動的一種 … 吧? (瞇眼).
.
.
還有一次, 我遇到一個一樣騎著淑女的腳踏車的阿伯, 用一樣不淑女的騎法, 載著個菜籃, 有購物袋, 飲料和便當盒, 從我身旁超車過去還在一分鐘後不見身影。
.
上坡耶!! 阿伯很趕嗎?! 阿伯也要趕著接小孩嗎? 這是要逼誰 (三行淚) .
.
看來世界上只有剛開始學腳踏車的小孩會比我現在這般速度慢。
.
.
來介紹女用腳踏車和男用腳踏車的說法。
女: Damenfahrrad. ( 大門發蛤的 )
男: Herrenfahrrad. ( 黑狠發蛤的 )
.
不過現在較少分男性女性專用, 倒是依照騎車用途來分, 例如登山腳踏車 ( 沿用英文: Mountain Bike) 或者城市腳踏車, 我的那個淑女腳踏車就是" 城市型 " , 稱 Stadtfahhrad (許大特發蛤的)。
.
這樣, 大家下次騎腳踏車的時候可以順便唸幾個德文字, 是不是超認真超有效率 ?!(大拇哥)
.
.
兒子今年上小學之後就可以自己走去上學, 我也不用再跟阿伯競賽了 (誤), 突然覺得心頭少了顆大石頭, 整個人都輕盈起來了呢 !! 不用再擔心自尊心被電動馬達輾過去 (不要誇張! )。
.
各位, 你們喜歡騎腳踏車嗎 ? 是用最淑女的方式還是最運動選手的方式騎車呢?又或是阿伯的姿態 ?
.
週末到了, 趁著大清早無人的時候來騎腳踏車吧 ! 我會在睡夢中幫你們加油的 (喂喂)。
.
.
揮揮手, 慢騎不送 ~~ (用微笑帶過一切)。
.
#德文小教室
屁股英文口語 在 VIVA LIW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居家隔離日記
Day 8 在家上網課媽媽反而好累
去上學其實就是眼不見為淨,如今在家上網課,一聽到小孩搞不清楚狀況,或是看他眼神呆滯渙散,實在是很難不插手關心。上網課老師真的很難做,有同學就是沒有辦法好好專注時,又要一直把它拉回來,還有設備的問題其實也會花很多的時間,我都幫老師覺得累,但內心還是忍不住要對於老師的教學進度或內容評比一番。突然間有什麼狀況,還要緊張地脫下滿是泡沫的洗碗手套,趕緊到桌上拿出事先印好的上課講義資料夾遞給兒子。我完全沒有辦法寫個文章或做自己的事!第一次上網課,媽媽跟兒子也都很緊張有什麼狀況啊!要協助小孩操作mute/unmute,有些媽媽不在身邊的老師叫無人,我想內心深處也很崩潰。但翰翰表現算是還不錯,至少不像有些同學屁股有蟲還會消失在畫面中🤣
話說我覺得如果在家裡沒什麼教過英文,要去念國際學校一年級真的是場硬仗,特別是像我們這種爸媽都是道地的台灣人的家庭,如果沒有過去花時間把他的英文拉上來,我想他現在應該會超級吃力,從頭到尾啞口無言吧!還好剛好留在台灣半年上全美幼兒園,聽力跟口語進步很多,所以聽答都沒什麼問題,在家我也都有盯閱讀和自然發音,因此算是很ok。老實說我現在最大的擔憂是,去上國際學校以後,英文反而會變得更差,因為同學們都講中文⋯⋯
唉所以想要維持英文真的是很難很難的事情,不用說孩子了,我們大人也是一樣,現在英文爛到什麼程度,我自己都不敢說了😭 未來的學習之路該怎麼走,還需要好好想想⋯⋯
屁股英文口語 在 依比鴨鴨兩三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心得分享】OiKID 線上英文試上
文/小米嘛
如果時間可以回到從前,你最想和什麼時候的你說什麼話?
我最想回到小學五年級、第一次接觸外文時,好好地、認真地告訴那個十歲的小女孩:『英文真的很重要!』即使當年大概有八百個人跟我講過同樣的話。
文科系出身的我,對於語言一向有種特殊的情感,不管是中文日文還是當年學習的手語,在不荒廢(對~不荒廢~)的前提下,總能達到一定的程度,唯有英文,這個理論上幾乎是全民都會的第二語言,對我來說就像天書一樣,遙不可及。
這或許可回溯到小學五年級剛開始學英文時期。在我們那個年代,英文是國中才開始有的科目,小學五年級開始先修英文已經是很超前的進度了,誰知道這個“超前”卻讓我永遠停滯不前。
還記得有一次上課時,老師請我站起來念了一個單字:「雨傘」。對剛開始學習第二種語言的小朋友來說,「umbrella」這個單字不算短,知道怎麼念卻念不好的我發了一個很奇怪的音;老師第一時間卻不是糾正,而是笑謔:「你的發音怎麼這麼好笑?又不是在念日文。」瞬間引來全班同學的大笑。
我永遠記得那時整臉發紅不知所措的難堪,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不知道怎麼回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那是個已經開始有羞恥心、卻不知道怎麼應對的尷尬年紀。
面對挫折,有的人是奮發圖強力求上進;可惜我卻成了裹足不前從此不敢接近的那一類人,從此,我再也不敢開口講英文。
對於任何一個語言,敢說肯說不怕說,絕對是入門的不二法門。但或許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也深深明白,學習任何一個語言時,啟蒙的老師非常重要。
因為自己本身英文不好,深知無法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美語環境,所以對於英文的學習我始終抱持著隨緣的態度,不強求,連幼兒園也不刻意找雙語學校;對我和猴子拔來說,不管學什麼,有興趣的學習絕對大過於被逼迫的學習。
前一陣子,FB開始三不五時跳出線上英文教學的廣告;一開始我是沒特別注意的,但媽媽這種生物就是矛盾的代名詞,一方面想著不強求,一方面卻又想給孩子多方嘗試,於是當剛好有一個機會可以線上試上英文時,默默就替兩個孩兒報名了。
就像前面說的,因為自己英文不好,所以我只教過寶寶手語和一點點日語,從來沒教過孩子英語,兩個孩子別說會說了,連ABC 是什麼都不知道。
在這樣的前提下,我們還是開啟了第一堂的線上教學。我不確定其他平台是不是如此,但OiKID的老師非常多元,可以依自己需要選擇要全美語老師或是雙語老師;因為我們家兩個孩兒是完全處於零基礎的狀態,所以我們選擇了雙語老師,免得一開始就雞同鴨講讓孩子心生恐懼。
線上教學還有另一個很大的好處是:時間非常彈性。因為有兩個孩子,年紀不同、學習能力當然也不同,之前鴨鴨姐姐在學跳舞時,依比就只能在旁邊無聊的跟著等待,插不進班也無法跟著一起學,在教室外頭做不了什麼事,但不跟著媽媽一起去跳舞班等姐姐又不行。
線上教學就簡單多了,姐姐上課時,妹妹可以在一旁看,也可以自己去玩自己的玩具,時間不被綁住,媽媽也不用忙著接送;更好的是考量孩子專注力,每堂課的時間大約是25~30分鐘,不會過長又可以進入狀況。唯一的缺點大概就是會不小心把我家亂七八糟的沙發給拍進去而已~~~(汗)
第一堂的試上是鴨鴨開始的。進入網站非常的簡單,連電腦白痴的我都能自己找到路徑開啟課程。
雖然已經五歲多了,可是一來真的從未接觸過英文,二來也從來沒有上過這樣視訊的課程,鴨鴨顯得非常害羞(真不符合她的本性),反倒是依比在一旁興致勃勃一直想插一腳~~
還好老師非常有經驗,先用簡單的小遊戲吸引鴨鴨注意,再引導孩子跟著發音練習。
從來沒學過英文的鴨鴨非常緊張,只敢用連就在旁邊的媽媽都聽不到的聲音含在嘴裡說,但老師依舊鍥而不捨地持續鼓勵引導。
相較於五歲的鴨鴨,老師一開始就用ABC 和單字教學;對三歲的依比,另一位老師就採取遊戲的方式吸引注意力,沒有字母,卻是用很簡單的顏色和五官讓依比跟著老師的畫筆畫出臉,不過不知道是我們家天生屁股就長蟲、還是真的是年紀的關係,才上個15分鐘左右臭依比就開始扭來扭去坐不住了。
上完課後,老師會依照孩子的學習狀況給一些小評語,鴨鴨的評語是:「英文對於鴨鴨來說雖然還算陌生,部過只要慢慢開始接觸,會逐步上軌道的。」
而依比則是:「零基礎的依比口語表達不錯,可以跟著唸完單字;最後五分鐘快坐不住了,可是還是有努力念完,表現很棒喔!」(媽媽表示:才五分鐘嗎?)
雖然兩小表現差強人意,但就如同我一開始說的,不管任何一個語言,最重要的是要敢說肯說願意說,有興趣的學習,比什麼都重要。
第一次的線上英文試上,成功!接下來就是孩子各自的努力了,媽媽所求的不多,只希望孩子不要怕、肯說敢說,就遠遠勝過媽媽我了阿~~
體驗表單連結在這:https://bit.ly/oikidkome
#OiKID兒童英文線上學習
#英文試上
#本文同時刊登於「Learning Fun 兒童學習部落格」
屁股英文口語 在 Shoppinglin歌唱分享/歌唱教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音樂流派名字的起源都這麼“狂”嗎?
音樂本身不是科學,音樂流派的命名就更算不上一門精確的科學,甚至可以說是,十分隨意。有的就是來自於某個身體部位震動的律動,有的就直接來源於地名,或者音樂喚起某些感覺,比如Rave。
但有一點是,很多流行音樂最具代表性的流派名稱都來自於描述生活中更艱難一面的粗俗詞彙,不管是性、毒品還是你知道的搖滾樂。
-----------------------------------
Rock 'n' roll(搖滾樂)
原意:海上波浪和性暗喻
起源時間:17世紀
起源地:海洋
雖然現在英文表達已經簡化成了Rock,但中文卻實打實地保留了出處的譯文:又搖又滾。
“搖滾”這個詞實際起源於17世紀的水手之口,畢竟,還有什麼比海上的浪潮更“又搖又滾”的呢?這一群在海上漂泊的寂寞男人們當然也不會放過任何可以用來過嘴癮的事情,不出所料地,到了20世紀20年代,這個詞就已經成為跳舞和性的隱喻,但不同於同時代其他的表達方式,“又搖又滾”算是更直接具像地表達,甚至在字裡行間將一向隱晦的內容引向了積極的一面。
Trixie Smith的一首藍調民謠《My Man Rocks Me (With One Steady Roll)》 就很調皮地捕捉到了這個術語,其在歌中的含義包括舞蹈和音樂,也暗地裡擦著“性”的邊球,但那時候還不會有人站出來懷疑Smith在開車。
每每說到Rock 'n' Roll起源歷史時,一定會提及的一個名字就是——DJ Alan Freed,這個被稱為“搖滾之父”的電台DJ雖然最終因為一件性醜聞而絕跡於世。
但1950年代初,他就在廣播節目中播放充滿節奏和藍調的鄉村音樂時將Rock 'n' Roll這個詞推向了大眾,雖然他將這個詞中“性”的成分已經壓的非常低了,但如果他在幾十年前試圖推動一個“搖滾派對”,不僅會被大眾理解成當代青年嘴中的“髒趴”或者“海天盛宴”,也只會讓他的事業更早地被毀滅。
-----------------------------------
Funk(放克)
原意:體味
起源時間:16世紀初
起源地:法國
在舊的法語方言中,Funkier是一個動詞,意思是通過向某人吹煙或過度燻蒸房間來激怒某人。
追溯到17世紀初,法國殖民者帶著這個詞一起到旅行到了美國,這也是為什麼Funk和Funky(當時還是氣味的意思)在美國俚語中出現並停留的時間遠遠長於英國英語。
隨著幾個世紀的過去,這個詞的含義發生了變化,“氣味“變得與火無關,演變成了體味。。。20世紀初,Buddy Bolden甚至創作了一首藍調歌曲《Funky Butt(有味道的屁股)》,這首歌講的是紐奧良一個破舊的舞廳,當地音樂家們就順勢將它重新命名為“Funky Butt Ball”,到這個時間點,還不是一個好詞。
然後,在20世紀30年代及以後,這種觀念發生了轉變。一切與流汗有關的都變成一種爵士樂、節奏樂和藍調音樂家來說有點不可抗拒的性成分,到了60年代末,在James Brown 的幫助下,這才從音樂的層面上產生了180度的轉變,意味著最美好的世俗快樂。
-----------------------------------
Jazz(爵士)
原意:勇健的運動員和某種髒字
起源時間:1912
起源地:俄勒岡州波特蘭
在全國公共廣播電台的一次採訪中,音樂家Eubie Blake講述了他對Jazz最早俚語含義的記憶,他說:
“當百老彙使用這個詞的時候,他們會把它說成‘J-A-Z-Z’。可是它原來不是這麼說的,它原來的拼寫是‘J-A-S-S’。這是個髒字,如果你要是知道它是什麼意思,你絕對不會在女士面前說出來的。”
看過電影《海上鋼琴師》的人應該都還記得,小號手在上船前的面試現場,他即興發揮那一段Solo之後,主考官問他這是什麼,他說不知道,老頭一臉興奮地說了句,“不知道?那就是爵士啊!”當時即便已經有一位所謂“爵士之父”的存在,但那依然是一種無法被定義的曲風。
後來,這種熱情洋溢的能量第一次被應用到紐奧良的這種新音樂中,即便“jas”和“jass”樂隊的提法在19世紀90年代末的音樂創作中不斷湧現,但還是花了一段時間才能變成現在的樣子。
-----------------------------------
Hip Hop(嘻哈)
原意:屁股起伏的律動
起源時間:1976
起源地:紐約
很多人會認為Hip Hop的名字來源於《Sugarhill Gang's Rappers Delight》中那句"I said a hip hop / Hippie to the hippie / The hip, hip a hop, and you don't stop"的開場白,但到1980年那張唱片問世時,這個詞已經被廣泛使用。
1978年,Grandmaster Flash and the Furious Five的成員Keith 'Cowboy' Wiggins率先將兩個俚語合併使用,通過快速唱“Hip、Hop、Hip、Hop”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模仿行軍士兵的節奏與旋律,用來戲弄他剛剛加入美國陸軍的一個朋友。
“練步伐的時候不就是'屁股一顛一顛的嘛',那不就是'Hip Hop'嘛。”
說到這裡不免產生一個疑問:這也是為什麼Rapper的MV裡那麼多甩動的大屁股的原因嗎?
該樂團當時也經常與認同此新興音樂型態的迪斯科歌手一同表演,並稱呼他們為“嘻哈人”(hip hoppers)。最初這個名詞被認為有些不尊重,但很快地就被視為一種新的音樂和文化。
-----------------------------------
Punk(龐克)
原意:高級妓女的門類之一
起源時間:1604
起源地:倫敦
這個詞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莎士比亞在1604年寫的《All's Well That Ends Well》中把一個高級妓女稱為“taffeta punk”——從那以後,這個詞的內涵就一直不那麼討人喜歡。
在17世紀,它的意思是腐爛的木頭,兩個世紀之後,這層“腐爛”的含義逐漸開始往人的身上映射,直到20世紀初,Punk就直接被用來罵人了,即使在犯罪的黑社會,也會被用來稱呼那些缺乏經驗、軟弱或缺乏道德修養,或暗示同性戀,嚴格來說就是一種對當時所謂“社會下等人”的總稱。
當搖滾樂手們試圖找到一種方法來描述60年代中期興起的garage樂團的時候,這些背景就被挖掘出來了,比如精神大於炫技的The Seeds。
那些剛開始玩的樂手們,只能掌握最基本或最直接的即興發揮。精緻從來不是他們會去考慮的一部分,所以他們玩的不是搖滾,而是龐克版的搖滾。
當然,樂團一開始對這個標籤是很排斥的,不過,要是一點都不反抗,那也就不是龐克了,所以直到70年代初,第二波龐克浪潮的來襲,樂團們才近乎默認地接受了這個名字。
但即便是這樣,當你走在一個英語國家的街頭的時候,依然能聽到有人用“Punk”來罵人。
-----------------------------------
Reggae(雷鬼)
原意:衣衫襤褸和爭論
起源時間:20世紀60年代
起源地:牙買加,京斯敦
牙買加人對Reggae的命名與京斯敦不太富裕人口的社會地位有關。Rege或者Rege-Rege是一個,描述衣衫襤褸和爭論的短語。
它還與俚語Streggae聯繫在一起,Streggae多數時候指代長得不漂亮的女人、一個穿衣服很醜陋的女人,甚至是一個很“鬆”的女人。為了使事情變得更加混亂也更明朗的雷鬼之父——Bob Marley則喜歡說,這個詞其實是來自西班牙語中“國王的音樂”一詞,源於拉丁語前綴regi(指君主制)。
當他和他的樂團Maytals在1968年創造了熱門歌曲Do Reggay時,這其中有多少是在Toots Hibbert的腦海中有待討論的,雖然現在已經無法考證了,但考慮到雷鬼的政治信息、街頭修辭和感染性節奏,這一切也並無違和感。
-----------------------------------
The Blues(藍調/布魯斯)
原意:酒精幻覺的指代
起源時間:16世紀
起源地:英國酒吧
眾所周知,藍調是一種介於悲傷和“不良行為”的音樂形式,它的名字很可能來源於17世紀英國人創造的一種用來描述過度飲酒後的症狀。
在16世紀的時候,如果你沒有科學規律地戒酒,以當時的情況來說,那幾乎就是所有戒酒人的處境,這些人中很多人會產生伴隨著震顫性譫妄的幻覺(也稱為粉紅大象),很多人也會把它描述為“藍色惡魔”的攻擊。
直到今天,“pink elephants”依然算是酒精幻覺的指代,也可以用來委婉地詢問對方是不是喝多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就多了一些類似沮喪、焦慮或壓力的同義詞。藍色也被用作喝醉了的口語式表達,這兩類意思都持續了足夠長的時間,直到一種流行於美國南部朱克舞廳一種叫做“The Blues”或“The Slow Drag”的舞蹈的誕生,由於這種舞蹈的音樂既讓人放鬆,同時又深沉憂鬱,所以藍調也就逐漸變成了曲風的名稱。
-----------------------------------
從幾百年前莎士比亞筆下的高級妓女到幾十年前軍人踏步時臀部的律動,關於音樂流派名字背後的故事你還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