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小論文研究架構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小論文研究架構圖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小論文研究架構圖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banishment ( )標題[轉錄][轉錄]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博碩士論文(下)時間Sun ...


※ [本文轉錄自 banishment 信箱]

作者: [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標題: [轉錄]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博碩士論文(下)
時間: Sun Apr 6 02:26:22 2008

作者: nosnuit (除了自己,無人負責) 看板: AAAAAAAA
標題: [轉錄] 如何寫好一篇優質的博碩士論文(下)
時間: Sat Apr 5 19:10:29 2008

承上篇


2.研究架構

(1)研究架構或稱分析架構,是作者針對擬研究主題進行整個思考、研究、分析的
架構,此一研究架構是作者解析該主題與相關問題的法寶,最具關鍵性與重要性。

(2)研究架構包括二個重點:

1、研究架構圖
研究架構圖與研究流程圖絕不相同,有些人常將研究流程圖誤為研究架構
圖,或將研究流程圖植入研究架構圖中,此種謬誤作者務必特別留意並避免。

2、研究架構圖之文字說明
針對所探討之研究架構之若干重要區塊,作一整體說明,並分別說明,約 0.5
~1 頁左右即可。

3、整個研究架包括研究架構圖與文字說明,共約 2 頁。

4、創見與研究架構具密切關係,因而創新的想法必須在規劃研究架構時就植入,
並具體突顯出來,否則研究之結論難以產生「創見」。

(五)關於「論文重點說明」

1.緒論中的「論文重點說明」,即主要章節說明,它是根據所探討的主題、提出的
研究架構和論文大綱,作一整體思考而呈現出來的。

2.主要章節說明只簡單扼要地說明各章節主要重點,大多用標號一、1、等表示出
所欲探討之問題與重點,有幾章就有幾個段落,段落分明,條理清楚,不可長篇
大論,且將各章節重點連結在一起,簡單扼要即可。

二、如何寫好學術論文之「本文」部分

(一)本論是論文中的核心部分,是針對「研究題目」和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而
開展出來的主要部份。基本上,應該有一個主軸,但是可分成幾個重點來說明與
討論。它是論文的主體,也是最主要、最關鍵的重要部分。

(二)通常,「本論」約可分為三至五章,一章約 15,000 字,若三至五章,則約 45,000
~75,000 字。其主要重點說明如下:

1.有一章可談關於理論或發展史方面的問題,針對該研究題目,可能在該研究領域
中已有不少相關的理論,作者可稍為談論一下,隨即選定某一最具有密切相關,
且自己最有興趣、最有把握的理論,拿來解釋該研究題目。至於與該研究題目有
關的發展史,作者可採歷史研究途徑將它分成若干期。

2.緊接著,有 2~3 章可針對該研究題目,並將扣緊主軸的 2~3 個重點,分成 2~3 章
來討論。「本論」的各章節之處理,必須注意下列幾點:

(1)各章節的安排,有二個層次即可,即有「章」也有「節」,且在「章」之下分成
若干「節」。每「章」究竟有多少「節」較妥,不太一定,通常 2~3 節即可,若
有必要 4~5 節亦可,但最好要注意到勻稱,不宜有些章是 2 節,有些章則是 5 節,
相差太多,另外,如何將一章控制在 15,000 字左右,或 12,000~20,000 字,似乎
較為允當。

(2)各章的佈局與研究架構密切相關。在論文的「緒論」中即有研究架構圖的構思,
該研究架構圖與作者在探討該研究題目時所採用的理論有一定的關聯,且該研究
架構圖可拆解成若干大區塊,進而各章的佈局,即係參考該研究架構圖的構思而
逐步開展出來。因此,各章的佈局,有其一定的邏輯存在。

(3)各章節的結構,基本上與整個論文的結構類似,皆包括三部分:「緒論」、「本論」
及「結論」。同樣的道理,在撰寫各章時,應有「前言」、「本文」及「結語」,即
在每章的標題之後,宜有一段文字,一方面扣緊該章與該研究題目的關係,並說
明該章在整個論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則是簡要地說明該「章」的主要重點有幾
個,然後才引出該章的幾個「節」,此段文句相當於該章的「前言」。緊接著,有
若干節的出現,此相當於該章的「本文」,到了該章最後一節結束後,應有結語,
以利將前面的若干節的結論與該章的主題扣在一起,進而說出其整章的結論,各
位需注意,對於前述各章內部的處理,雖然在操作時其中含有相當於「前言」、「本
文」、「結語」的性質,但是這些字眼,包括「前言」、「本文」、「結語」毋須寫出,
在結構當中作者自己意會即可。

三、如何寫好學術論文之「結論」部分

論文的最後一章為「結論」,通常包括:研究發現(創見)、研究貢獻 、研究
限制、建議。

(一)研究發現

論文最主要、最關鍵部分就是「研究發現」,即作者針對該研究題目經過研究
後,必須說明它的研究成果與發現,因此,所謂「研究發現」,又可稱為「研究結
論」,或「研究結論與發現」,或「主要研究發現」。在撰寫時,宜盡量採條列式或
標題化,力求精簡扼要,以提高可讀性。

論文結構的第一部分「緒論」中的「研究目的」,必須與「結論」中的「研究
發現」一前一後相互呼應,通常在寫作實務上較好的做法,是將「緒論」中的「研
究目的」做兩階段的處理:

第一階段,即初擬研究計畫書時,就以條列式的方式先標明清楚有幾個預擬定的
「研究目的」。

第二階段,即完成撰寫「研究發現」後,再回過頭來修改原先預擬的「研究目的」,
這種做法叫做「倒寫法」,可以保證「研究目的」一定可達成。即「研
究發現」與「研究目的」是一致的。

(二)研究貢獻

所謂「研究貢獻」,就是指作者在得出研究結論與發現後,它所可能產生的效
果。這一部分又可稱為「研究特色」或「研究特色與貢獻」。

作者在寫出個人針對某一研究題目的研究結論與發現之後,應可進一步說
明,在學術方面,例如在該專門的研究領域中,作者可能有何研究貢獻?它在研
究途徑、研究方法、概念、理論等方面,是否有所精進?有何突破?或者在實務
方面,作者所得出的研究結論與發現,是否可解決問題?

研究生在撰寫碩博士論文時,一般都不太懂得要特別寫出他的研究特色與貢
,但是在論文口試時,口試委員最喜歡問、最有可能問的問題之,就是自認為
重要的研究特色是什麼?有什麼貢獻?但在撰寫研究貢獻時,態度應謙虛、謹慎,
除非自己的確是具有「獨創性」的研究貢獻,否則措詞方面不宜太肯定地說:「此
為學術界的創舉」、「此主題從未有人研究過,本研究是開學術界之先河」……等
類似的詞句。

(三)研究限制

所謂「研究限制」,就是指作者在研究過程中遭遇到什麼困難、阻礙和瓶頸,
以致論文具有一定的侷限性。常見的研究限制如:抽樣調查的樣本不足、樣本不
具代表性、資料不足、受訪者的回答態度、研究途徑、研究方法等。作者可依自
己論文的實際狀況予以增減。但是,與研究本身無一定關係的,例如:時間不夠、
課業忙碌、電腦中毒、…等,則不可做為研究限制。

(四)建議

在論文告一段落時,作者尚可就學術或實務方面提出一些建議。在學術方面
如:在後續研究方向有何建議?未來可嘗試再用何種研究途徑、研究方法來探討
該研究題目?又有那些理論可用來解析該研究題目?是否還有那些具有關聯性的
研究題目有待大家來共同探討?作者可依論文題目之性質,來思考在學術方面可
提出的一些建議。在實務方面,若論文題目之性質,與實務有關,例如:若與政
府的政策有關,則可提出某一政策或若干實務上的改善措施,供政府施政之參考。
若與組織的經營有關,則可提出若干經營策略,供組織管理者參考。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61.64.101.182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4.144
※ 編輯: banishment 來自: 118.168.4.144 (04/06 15:2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